第一篇:中班阅读讲述活动:青蛙和绿色的伞
活动目标: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扩展想象,尝试用语言讲述自己对故事发展的理解。
2、培养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
活动重点:创设想象和讲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个人见解。
活动难点:合理想象、判断和推理。
活动准备:幼儿图书人手一册
《青蛙和绿色的伞》课件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主阅读,巩固阅读方法:
1、提出问题,引出主题:
a、下雨的时候我们用什么来避雨呢?(伞)
b、除了伞还有什么避雨的方法?
2、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a、小动物们避雨时会把什么当做伞呢?(幼儿想象并回答)
b、我们一起来看图书,看看有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3、幼儿自主阅读,巩固所学的单页多幅画面阅读的方法。
二师幼共同阅读故事,并运用多媒体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分场景播放课件并提问:
a.场景1(乌龟和青蛙)
小乌龟的背上为什么会出汗?
b.场景2(小白兔)小白兔要出门,雨下得很大,它推开门看见了什么?把什么当成了伞?
c.场景3场景4(小松鼠、小蜥蜴)
小松鼠、小蜥蜴要出门,雨下得很大,怎么办呢?
三合理想象,判断和推理。
1、场景5(小乌龟、小白兔、小松鼠、小蜥蜴)
小动物们都撑着什么样的伞?会是谁送的,为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是小青蛙帮助了它们,它自己也感到非常高兴。
2、教师带领幼儿边观看课件边讲述故事。
3、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图书。
第二篇:中班语言活动伞
中班语言活动:伞
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和句式结构。
2、能够理解诗歌内容,并主动大胆地进行朗诵和表演。
3、能够发挥想象力按照句型进行诗歌仿编。活动准备:
自制背景图一张、各种小动物图片若干张。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出一个小谜语,看谁的小脑筋转得最快?“一根柱子许多梁,没有门窗没有墙,好象一座小亭子,用它挡雨遮太阳。” 幼:雨伞
师:小朋友真棒一猜就猜到了。
(二)回忆伞的样子和用途,建立新旧经验的联系。
师:那你用的伞是什么样子的呢?爸爸妈妈的伞是什么样子的? 幼:我用的伞是小小的,爸爸妈妈的伞是大的
小结:雨伞有各种各样的。小朋友和成人用的伞也都是不一样的。
(三)结合图片欣赏诗歌,感受诗歌意境的美妙和奇特的想象,进一步领会和熟悉诗歌内容。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师:“小朋友你们看图片上的天气怎么样?” 幼:图片上的天气要下雨了。师“上面都有哪些小动物呢?” 幼: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师:下雨了我们让小动物到哪去躲雨呢?为什么呢?(引导幼儿将图片上的小喜鹊、小青蛙、小蚂蚁放到伞下躲雨,并启发他们说出这样做的理由,即说出xx是xx的伞。)
幼:让小喜鹊躲到大树下。师:那杨树就是小喜鹊的伞喽。小青蛙躲到荷叶下面,用荷叶来当他的伞。小蚂蚁躲到大蘑菇下,大蘑菇是它的伞。师:大杨树长在什么地方? 幼:在公路边 师:那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师:大荷叶长在哪里呢? 幼:大荷叶长在池塘里。师:大蘑菇长在哪里呢?
幼:大蘑菇长在山坡上。(幼儿讨论后师生共同联句组成完整诗歌:“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池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2、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理解诗歌情感,掌握诗句结构。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诗歌,请幼儿欣赏想象诗歌温馨的意境,体会诗歌温馨的情感。
师:你们听了这首诗歌感觉怎么样?你们觉得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感情来朗诵这首诗歌呢?
幼:感觉很美,要用很好听的声音来念。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
3、启发幼儿给诗歌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幼:《伞》、《小动物的伞》、《好玩的伞》
(四)大胆想象,仿编诗歌。
1、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它还可以是谁的伞呢?”依次问水塘里的大荷叶和山坡上的大蘑菇还可以是谁的伞?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鼓励幼儿大胆、合理想象。
2、请幼儿把椅子下的小动物们请出来,用诗歌中的话把他们送到适合他们的伞下去。
3、师:“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请我们小朋友去他们的幼儿园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去吧!”走出活动室。附诗歌
《伞》
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 池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 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
第三篇:中班讲述活动最新
中班讲述活动--我最喜欢的玩具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引导幼儿能细致观察玩具,大胆地介绍玩具,体验与同伴交流、分享的乐趣。
2、借助提示性图标完整、连贯、有条理地讲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符号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以“皮皮熊玩具展销会”引起幼儿兴趣
“皮皮熊玩具展览会开张了,它呀邀请每个小朋友带上自己的玩具参加展览会,你们带来了什么玩具?”
(二)引导幼儿完整、连贯的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1、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
(1)你带来了什么玩具?
(2)出示图标,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介绍玩具的名称。
2、引导幼儿介绍玩具的外形特征
(1)游戏“猜猜猜”,引导幼儿把握玩具特征(形状、颜色、突出的特点)
(2)出示符号,引导幼儿根据符号进行讲述。
3、引导幼儿介绍玩具的玩法
(1)请个别幼儿上台介绍玩具的玩法。
(2)引导幼儿在图标的提示下介绍玩具的玩法。
4、教师小结:原来介绍玩具要先说“我带来个XX样的玩具,再介绍它的外形特征,最后介绍玩法。
5、请幼儿在图标的提示下完整、连贯的讲述
(三)玩具推销员大比拼1、4个幼儿为一组,大家轮流说,最后推举出一个说的好的幼儿参加大比拼。
2、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的玩具。
(四)活动延伸
“今天大家带来了这么多的玩具和好朋友分享,回去后可以和好朋友交换着玩,也可以介绍下好朋友的玩具。
第四篇:中班讲述活动:娃娃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用描述性的语言,完整、连贯地讲述娃娃。丰富相应的形容词如:漂亮、可爱、胖嘟嘟等。
2.幼儿通过有趣的“猜猜谁不见了”、“改错”游戏,对“娃娃”进行由特征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表述。
3.帮助幼儿形成“听清楚了再回答”的倾听表述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神态,性别,衣饰不同的玩具娃娃。
2.已放在娃娃家游戏角中让幼儿玩了几天。
(在学前阶段,引导幼儿用描述性、陈述性、议论性及交往的语言进行谈话,是培养幼儿表述能力的具体行为内容。而描述性语言在实物讲述中运用得更为普遍。本次活动就运用了智力游戏猜猜谁不见了、改错,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生动、有趣地夸赞自己喜爱的娃娃,可以达到从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的有序表述的目的。)
活动过程
1.运用游戏猜猜谁不见了,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娃娃。
老师将六个娃娃(每组一个)展示在幼儿面前。请幼儿闭上眼睛然后拿走一个娃娃。教师提问:哪只娃娃不见了?让幼儿集体回答。幼儿回答后,老师也可以进一步启发幼儿从某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态进行描述。可以提问:第几个娃娃长得什么样?游戏可以进行多次,由老师藏娃娃大家猜,然后可以请几位幼儿上来藏娃娃大家猜谁不见了。
(这一活动重点叙述了游戏谁不见了的玩法。游戏的规则即是启发幼儿有序地运用描述性语言讲述娃娃的语言过程。)
2.运用抱一抱,亲一亲,让幼儿结伴讲述。
(1)幼儿分组进行讲述(每组一个娃娃)大家传着抱娃娃,当抱着娃娃时,可以亲一亲、搂一搂娃娃,并说我最喜欢娃娃×××(特征部分),因为娃娃穿着××(长着××)。或我的小宝宝,你的嘴长得像一朵小花,你的××长得像××(抓住特征到一般进行描述)。
(2)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儿的讲述中去,以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导幼儿用合适的形容词来形容娃娃。
(幼儿自由结伴讲述也是运用游戏的方法进行的。它很像民间游戏击鼓传花。可爱的娃娃在每个幼儿的手中传来传去,谁见了都忍不住抱一抱、亲一亲,说句夸奖的话。
如果那位幼儿不愿说或说得不合适不要紧,老师可以以参加者的身份抱抱,亲亲夸夸娃,为他们做示范,同时示意幼儿也来夸夸自己的娃娃。这种以游戏的方式进行的结伴讲述,可以减少幼儿表述时的紧张成份,使孩子们得以调整自己的讲述经验,为下面的讲述作好准备。)
3.运用改错游戏,提供讲述思路。
(1)老师抱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听,他长着像苹果一样的鼻子,绿绿的嘴唇,两条大大的耳朵,我真喜欢我的娃娃。
(2)幼儿运用集中讲述的方式,纠正老师不正确的讲述,同时说出正确的表述方式和思路。
老师可以这样启发幼儿:哪里说得不合适?为什么?如果你要说,又应该怎样?怎样说才能让别人一下找到你的娃娃?
(提供新的讲述思路也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起来的,老师故意说几句错话,让幼儿去纠错,因为中班幼儿已具备了初步识别字、词、句错误与否的能力。因此,在欢快的纠错活动中,他们又一次在自然,生动,有趣的玩耍中学习了新的讲述思路,并在纠错游戏中一遍遍地练习了新的讲述的思路的表述方式。)
4.从说娃娃到夸同伴。
(1)请出一位幼儿。
(2)大家以集中讲述的方式夸夸××小朋友。老师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先特点再其他的讲述思路进行夸同伴。
(最后的层次,老师设计了夸自己同伴的活动,帮助幼儿迁移新的讲述经验。从玩具娃娃迁移到活生生的同伴。虽然人物变了,但是讲述的思路可以是相同的。于是,通过老师的指点,幼儿以与娃娃相同的思路,进行了有序的讲序,达到了迁移的目的。
第五篇:中班折纸活动:青蛙
案例1
中班折纸活动:青蛙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双三角折法,通过活动掌握纸青蛙的简单折法,并对其进行装饰。2.继续学习看折纸步骤图完整作品,巩固折、压的技能。3.培养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对青蛙的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自制教学背景图,青蛙范品,青蛙折纸步骤图一份,幼儿折纸、水彩笔每人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会折双三角形,能看懂基本的折纸符号。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背景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画面上都画了些什么?谁生活在这里,它长什么样? 师:青蛙是怎么叫的?它吃什么?
小结:在美丽的池塘里,有一只青蛙,它每天在捕捉害虫,既辛苦又孤单,它多么希望有更多的同伴。让我们折一些青蛙去陪它,帮它捉害虫好吗?
2、教师讲解示范折青蛙,幼儿观察。
(1)教师出示已折好的青蛙,将它拆开给幼儿看,知道它是由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的。
师:谁发现了折青蛙需要一张什么形状的纸? 师:以前我们折双三角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出示步骤图,幼儿观察,尝试折青蛙。
师:看着步骤图你们会折青蛙吗?试一试吧。(3)交流、探讨折青蛙的要点。
师:刚刚在折青蛙的时候你们有什么困难?哪一步有问题?
师:谁有什么好方法?(4)教师分步骤折叠青蛙,边讲解边示范。
师:青蛙有几条腿?分别长在哪里?怎么折出前后?
3、教师交代要求,幼儿再次看步骤图折青蛙,教师巡回指导。要求:
(1)按照步骤图的顺序折,折的时候注意角对角,边对边,对齐压平折,纸要平整。
(2)折好后,用水彩笔装饰青蛙。(3)注意卫生,爱惜纸张。
4、将幼儿折好的作品粘贴在背景图上,共同欣赏和交流。
师:让小青蛙们都到池塘里来玩游戏吧,让它们共同来捉害虫吧!师:青蛙朋友在一起会说些是什么呢?
师:青蛙是我们的好朋友吗?为什么?我们要怎么保护它呢? 活动延伸
建议幼儿回家教父母折青蛙进行游戏,一方面复习和巩固折法,一方面可以增进家庭亲情。
活动分析
这是中班下学期的一个折纸活动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看图折纸的能力。对于中班下学期来讲,培养其看步骤图学习独立折纸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活动中教师通过拆解折纸作品、提问、看折纸步骤图等一系列的方法,引导、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折青蛙,既给幼儿充足的探索空间,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改传统的“教师讲授”为师生共同猜测、假设、推断,获得正确的制作方法。但并非所有的手工活动都不需要教师示范、讲解,都应该是幼儿探索,这需要教师要根据活动内容是否有探索的价值、是否在幼儿能力范围之内,保持幼儿探索和教师示范、讲解之间的平衡。温馨提示:折纸步骤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