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全县教育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更多合阳县是国定资深贫困县,共有贫困人口万,贫困学生8000余人。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突出精准,靶向施策,出实招、下功夫、重效果,用情、用心聚焦贫困学生资助,同心同向开展技能培训,形成了多角度、多形式、全方位的扶贫工作格局,呈现出“三联三扶成效大、精准扶贫路径宽、技能培训效果好、政策帮扶全覆盖”的显著成效,教育脱贫始终走在了全县最前列,先后被中国经济导报、渭南日报、中国传媒、陕西发展观察、凤凰多家媒体予以宣传报导,扶贫工作多次在全县介绍经验,教育局被县委、县政府授予“XX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所派出的驻村包联工作队,受到县上表彰,所包联的大伏六村被树为全县十大扶贫先进村。下面我从“谋、助、培、联、改、树”六个方面就我们的作法向大家做一汇报。
一、谋——全方位精准谋划教育扶贫方略
从县局到各下属单位、各级各类学校都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挂帅,设立了教育系统脱贫攻坚办公室,设置了常务副主任,主任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副主任由主要股室股长担任,从顶层设计上对教育脱贫进行了全面规划和系统安排。精心谋划,出台了全系统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考核办法,确定了教育扶贫工作的“一个核心、五个目标、十大任务”,“一个核心”即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五个目标”即保证贫困家庭学龄人口全部入学、经济困难学生全程资助、贫困村学校改造如期完成、“两后生”技能培训全员覆盖、残障学生帮扶全数落实。“十大任务”:一是落实资助政策。二是对口包联帮扶,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四是促进学历提升,五是改善办学条件,六是提升营养计划实施水平,七是特教帮困,八是落实招考倾斜政策,九是加强师资力量,十是落实师生结对帮扶,全面推进教育脱贫攻坚工作。
二、助——全覆盖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
积极对接县扶贫办,以县贫困人口信息库为基础,精准识别,建成县、校两级贫困学生信息库,实施信息库的动态管理,全学段跟踪资助,形成了从学前到大学无缝链接的资助帮扶机制。XX年精准建档立卡8048人,按标准、按程序落实各类助学资金万元,发放贫困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647人共计万元,所有入库学生全部享受到了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XX年,坚持落实学生资助动态管理机制,建档立卡7772人。我们的资助信息档案资料受到了国家审计署的高度肯定,作为样板在全县推广。
三、培——搭平台精准开展脱贫技能培训
以创建国家级职成教育示范县为载体,投资XX余万元建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一中心,三基地”为依托,以12个街镇成技校为支撑的职业教育服务络体系,搭建起“上挂、横联、下辐射”的技能培训平台。开展核桃、苹果、葡萄等果树管理培训及红薯栽培技术等培训100余场次,培养培训新型农民XX0余人,培训“两后生”1200余人。今年大力实施“开展技能培训助力精准扶贫”活动,坚持每周一镇、每周一校、每周一场培训,使培训活动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已自编培训教材14种,培训1300余人。技能培训,拓宽了贫困家庭发展产业的信息渠道,提高了农民的技术素养,苹果、梨、红薯、花椒等实体园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贫困人口增产增收能力显著增强。
四、联——建机制精准实施三联三扶工作
创新建立了“三联三扶”工作长效机制。“三联”即教育局机关、县职教中心包联贫困村,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部分教师包联贫困户,全系统广大党员教师包联贫困学生。教育局包联坊镇大伏六村,投资近
300万元建成了大伏六村社区服务中心、农民培训中心,使大伏六村成为全县后进变先进工作的典型。同时,投资700多万元,大力改善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办学条件,实施标准化建设。全系统3000余名党员教师帮扶对接3283户贫困家庭,坚持每月两次进村入户,精准帮扶。
“三扶”即党员教师精准结对包联帮扶贫困学生,“扶志、扶学业、扶生活”。每校列出2%的经费用于帮扶,此项工作落实资金万元。3588名党员教师与8000余名贫困学生精准结对,倾心倾力落实教育“三扶”,坚持做到“四个一”,即每周进行1次课程作业辅导,每两周搞1次兴趣特长培养,每月进行1次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每学期进行1次生活资助或物质慰问。通过家访慰问、减免生活用品、免除校服费用、生活资助等,使贫困学生和正常学生一样有了归属感、自豪感、荣誉感。
五、改——多形式精准改善镇村办学条件
一是把教育扶贫与项目建设相结合,项目资金更多地向贫困镇村学校倾斜。通过“薄改”计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逐步恢复有条件贫困村镇的幼儿园、小学或教学点设置,努力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路途远、花费大、监管弱等问题。XX年,总投资3350万元,实施了25个贫困村学校的教学楼、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餐厅、运动场地等项目工程,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是把教育扶贫与师资建设相结合,全力提升义务教育段学校师资水平。通过招聘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定向定岗补充新教师97人,城区教师到乡村支教83人,转任教师交流轮岗252人,同时继续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机制,落实乡村教师补助政策,提升大学区管理水平,加强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
三是把教育扶贫与营养改善计划相结合,持续扩大食堂供餐模式覆盖面,不断加大投入,使全县44所学校,17279名学生享受食堂供餐,64%的学生享受营养加餐。
四是把教育扶贫与残障、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相结合,建立残障、留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学生、特殊群体的关爱服务工作。关心关爱残疾智障学生,完善了残障留守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建成了融医疗、教学、康复为一体的康复训练部,建立了送教上门制度,争取社会力量为特教学校捐赠校服、体育器材及学习用品等。
六、树——创示范精准树立脱贫攻坚典型
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及时召开扶贫工作会,树立了10个先进集体和20名“扶贫之星”。教育局驻村书记雷伟锋被县委、县政府授予“优秀第一书记”荣誉称号;合阳县第三小学将脱贫攻坚与学校德育创新、文化建设、学生资助等相结合,创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建立“贫困留守儿童关爱室”,实施“暖阳行动”,成为落实教育“三扶”工作的亮点;合阳县城关小学“结对认亲”“十个一送爱心”等举措温暖人心;阳光爱心联盟筹资20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1000余名;路井中心小学教师范小朋建立校园“心语信箱”和“爱心联盟”,新池中心小学教师胡红莉自发建立“雷锋帮扶小组”,让教育扶贫深入人心。特别是合阳县蓝精灵幼儿园园长党明侠,在家庭生活十分艰难的情况下,连续六年帮扶彝族男童“小呷体”,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上学读书,履行“妈妈”义务,不离不弃,关爱有加,用自己的无私铸就大爱,用自己的爱心谱写了感人至深的民族团结情、教育扶贫曲!
2018年,我们坚持按照“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工作思路,以精准资助、三联三扶、技能培训为重心,认真落实政策,积极创新举措,提升扶贫成效,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再立新功!
第二篇: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进入2004年以来,从xiexiebang.com到地方,都给予了“三农”工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对于我们农业战线的工作者来说,喜讯频传,好事不断:党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迎合广大农民的多年企盼;xiexiebang.com“两会”的召开,为我们“三农”工作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特别是党中央率先在黑吉两实行农业税全免试点的英明决策,更
令人欢欣鼓舞,群众拍手叫好。这些都为我们乘势发展,率先富裕提供了难得机遇。振奋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一个实现:随着税费全免,势必要引发原有的政府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政府的角色如何准确定位,职能如何更好更实地发挥,已经成为我们乡镇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及时审时度势,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立足于以促进**先富为基础,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扶贫工作做为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切入点,牢牢地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怀着深厚的爱民热情,抱守在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充分发挥调动全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和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一、提高认识,明晰责任,增强推进扶贫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和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镇党委政府积极率领全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大力进行“两个文明”建设,镇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然而正如百舸争流,免不了有几只小舟搁浅一样,截止2003年的我镇依然有5左右的农民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窘境。这部分农民虽然所占人口比例很低,但却是最易引发矛盾,最需政府关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不相协调的群体。为了把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年初,我们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的上级下发的关于扶贫工作文件和入户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的思想趋于统一,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施舍救济,更不是党委政府按部就班的一种形式,而是维护社会安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对政府角色定位、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锻炼干部队伍、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党委坚持把扶贫工作做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政治任务来看待。首先,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推进,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分领导分工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镇主要领导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亲自为包扶的红光、林场两村的4个贫困户谋划了养猪、蔬菜大棚种植、外出打工的致富门路,并亲自为贫困户协调贷款、生产资料,带领贫困户外出选购良种,为全镇干部树立了表率。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完善各项奖惩措施,把扶贫工作纳入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严密夯实了基矗三是明晰责任。在筹措规划,重点推进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活动,要求副职以上领导每人包扶两个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按工作方案内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联户、联心、联责,扶贫、扶志、扶本。
二、深入实际,调查走访,做好扶贫到户的基础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到户走过场,搞花架子,我们党委政府下力气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广泛发动。召开全镇结对子扶贫动员大会,对我镇的扶贫方案、主要措施、组织责任都做具体的说明和要求,然后,召开部分座谈,使大家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在思想上引发重视。二是确立对象。镇党委、政府确定干部包扶的主要对象是2003年底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并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对贫困户分类排队,与民政救济对象区分开来,组织摸底,登记造册,统一安排帮扶对象。对帮扶对象实行“三优先”:优先扶持勤劳户,优先扶持军烈属户,优先扶持绩优学生户。三是确定目标。每个干部在与贫困户对接后,首先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问贫情、知贫因、思富路,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按照全镇扶贫工作总体目标,制订个人包扶目标,内容包括增产增收的主要项目和指标,并上报党委,通过审核后,做为工作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办。为确保扶贫到户的成效,镇党委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检查评比办法,采取定期听汇报、随时搞抽查、每季回访、年终总评定的办法,并wenmi114.com检查评比情况及时通报全镇。
三、活化形式、讲求实效,把扶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了把扶贫这项真正做成我镇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我们党委在工作实施中十分注重引导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地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人员的角度上,在工作进行中,一要认识高,二要感情深,三要路子对,四要作风实。要坚决摒弃扶贫就是救济的错误思想,在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上下真功夫,做好“四个到户。
一是观念引导到户。帮扶到户无疑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但
第三篇:我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我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进入2004年以来,从全国到地方,都给予了“三农”工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对于我们农业战线的工作者来说,喜讯频传,好事不断:党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迎合广大农民的多年企盼;全国“两会”的召开,为我们“三农”工作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特别是党中央率先在黑吉两省
实行农业税全免试点的英明决策,更令人欢欣鼓舞,群众拍手叫好。这些都为我们乘势发展,率先富裕提供了难得机遇。振奋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一个实现:随着税费全免,势必要引发原有的政府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政府的角色如何准确定位,职能如何更好更实地发挥,已经成为我们乡镇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及时审时度势,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立足于以促进**先富为基础,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扶贫工作做为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切入点,牢牢地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怀着深厚的爱民热情,抱守在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充分发挥调动全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和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一、提高认识,明晰责任,增强推进扶贫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镇党委政府积极率领全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大力进行“两个文明”建设,镇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然而正如百舸争流,免不了有几只小舟搁浅一样,截止2003年的我镇依然有5左右的农民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窘境。这部分农民虽然所占人口比例很低,但却是最易引发矛盾,最需政府关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不相协调的群体。为了把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年初,我们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的上级下发的关于扶贫工作文件和入户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的思想趋于统一,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施舍救济,更不是党委政府按部就班的一种形式,而是维护社会安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对政府角色定位、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锻炼干部队伍、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党委坚持把扶贫工作做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政治任务来看待。首先,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推进,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分领导分工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镇主要领导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亲自为包扶的红光、林场两村的4个贫困户谋划了养猪、蔬菜大棚种植、外出打工的致富门路,并亲自为贫困户协调贷款、生产资料,带领贫困户外出选购良种,为全镇干部树立了表率。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完善各项奖惩措施,把扶贫工作纳入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严密夯实了基础。三是明晰责任。在筹措规划,重点推进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活动,要求副职以上领导每人包扶两个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按工作方案内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联户、联心、联责,扶贫、扶志、扶本。
二、深入实际,调查走访,做好扶贫到户的基础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到户走过场,搞花架子,我们党委政府下力气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广泛发动。召开全镇结对子扶贫动员大会,对我镇的扶贫方案、主要措施、组织责任都做具体的说明和要求,然后,召开部分座谈,使大家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在思想上引发重视。二是确立对象。镇党委、政府确定干部包扶的主要对象是2003年底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并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对贫困户分类排队,与民政救济对象区分开来,组织摸底,登记造册,统一安排帮扶对象。对帮扶对象实行“三优先”:优先扶持勤劳户,优先扶持军烈属户,优先扶持绩优学生户。三是确定目标。每个干部在与贫困户对接后,首先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问贫情、知贫因、思富路,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按照全镇扶贫工作总体目标,制订个人包扶目标,内容包括增产增收的主要项目和指标,并上报党委,通过审核后,做为工作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办。为确保扶贫到户的成效,镇党委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检查评比办法,采取定期听汇报、随时搞抽查、每季回访、年终总评定的办法,并将检查评比情况及时通报全镇。
三、活化形式、讲求实效,把扶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了把扶贫这项真正做成我镇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我们党委在工作实施中十分注重引导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地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人员的角度上,在工作进行中,一要认识高,二要感情深,三要路子对,四要作风实。要坚决摒弃扶贫就是救济的错误思想,在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上下真功夫,做好“四个到户。
一是观念引导到户。帮扶到户无疑是解
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但这毕竟是外因,群众愿意干、主动干才是内因。为此,我们坚持把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扶贫的先导工作来抓,引导贫困群众扩宽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克服等、靠、要的观念,在思想上树立勤劳致富、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注重扩大贫困户的视野,增强他们发展的紧迫感。每位扶贫干部到位后都积极向贫困户讲述当前发展经
济的大好形势及发达地区取得的经济成就,分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发展机遇,激发他们珍惜机遇、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引导贫困户遵循经济规律,帮助贫困户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哪样紧俏就发展哪样,避免盲目性,充分发挥贫困农民自身的主运性和创造性。
二是谋划思路到户。指点迷律,帮助谋划脱贫出路帮到户。对有能力增收的贫困户,积极出点子、传信息、指出路,为全年的生产出谋划策。今年,在全镇包扶干部的引导下,有12户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35转向了养殖业,8户从事了运输业,21个找到打工的岗位。红光村村民空有一身力气但思想陈旧,每年抱守自己的一点土地,只是按***惯种些露天菜,日子一年比一年差。包扶干部通过多次上门与他分析市场行情,帮助他搞起了三轮车运输,并联系了多处活源,使他重新燃起了致富的信心。
三是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坚持全面、认真、准确地贯彻中央及省提出的“两免”、“两补”和“九项支持”等政策,每位包扶干部都做到面对面地把政策讲精、讲通、讲透,促进贫困户增加自身的积累,加大对再生产的投入,促进流动发展。今年,我镇中兴村因土地调整引发的历史矛盾,造成了部分村民到镇里上访,但由于该村扶贫干部对包扶户政策宣传讲解到位,使这些贫困户对政策掌握的透,心畅气顺,没有一户参与上访。
四是科技传授到户。贫困农民的贫穷主要表现为观念上的落后,技术上的贫乏。因此,抓好科技扶贫,提高劳动者素质始终是扶贫攻坚的一个难点。我们首先以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依托,组织机关、农村干部学习农业技术、及时发布农业信息,让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掌握科学技术,使他们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解困的技术指导员。有针对性对每个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今年,我们坚持“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了好棚室蔬菜、沼气工程、畜牧养殖、园葱高产、水稻甜菜高产等进行了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工作的激励下,今年全镇70的镇村干部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保证了把农业实用技术及时送到户。
四是项目牵引到户。争取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始终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通过外引内联,牵线搭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搞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我镇2004年扶贫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共上报省扶贫项目6项,预计可争取资金50余万元。如果这些资金到位,加上集体积累,我们将集中力量,以我镇红光村为基地,做好以下扶贫工作:(1)建设投资20余万元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计划建设120栋温室、200栋塑钢骨架的蔬菜大棚。(2)建设投资50万元,专供10户贫困户养猪,占地30亩的养猪畜牧园区。(3)建设投资1万元的科技培训室。(4)建设投资3万元,有5名专兼职技术员的牲畜站一座。(5)建设投资3万元的农民幼儿园。(6)投资3万元,进行铺设自来水管道、闭路电视工程。在此基础上,镇领导主动向社会各界沟通、协调,争得了省计生委、市地税局、市农行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达到了多个扶贫议项。
总之,我镇的扶贫工作是镇党委政府结合我镇的具体实际情况,为顺应形势、把握先机、争取主动,脚踏实地地做了上述工作,但我们决不盲目乐观,因为我们构思的工作思路及一切要办好的事情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纸上谈兵那样轻松愉快,需要付得辛勤耕耘,因此,现在的努力奋斗最为关键,只有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未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才能收获硕果。
《我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我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第四篇: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更新观念审时度势真抓实干
合力点燃扶贫攻坚的旺火
**镇扶贫工作经验材料
进入~年以来,从全国到地方,都给予了“三农”工作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对于我们农业战线的工作者来说,喜讯频传,好事不断:党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迎合广大农民的多年企盼;全国“~”的召开,为我们“三农”工作注入了无穷的活力。特别是党中央率先在黑吉两省实行农业税全免试点的英明决策,更令人欢欣鼓舞,群众拍手叫好。这些都为我们乘势发展,率先富裕提供了难得机遇。振奋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了一个实现:随着税费全免,势必要引发原有的政府体制、工作机制、方式方法等一系列的变革和调整,政府的角色如何准确定位,职能如何更好更实地发挥,已经成为我们乡镇党委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及时审时度势,调整思路,更新观念,立足于以促进**先富为基础,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扶贫工作做为强化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服务能力的切入点,牢牢地记在心里,抓在手上,怀着深厚的爱民热情,抱守在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信念,充分发挥调动全镇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深化和创新扶贫工作的新方法、新举措,千方百计地帮助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一、提高认识,明晰责任,增强推进扶贫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激励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镇党委政府积极率领全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大力进行“两个文明”建设,镇域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然而正如百舸争流,免不了有几只小舟搁浅一样,截止~年的我镇依然有5%左右的农民还没有彻底摆脱贫困的窘境。这部分农民虽然所占人口比例很低,但却是最易引发矛盾,最需政府关怀,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最不相协调的群体。为了把扶贫这项工作做好,年初,我们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在认真学习的上级下发的关于扶贫工作文件和入户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多次进行了座谈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的思想趋于统一,充分认识到扶贫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施舍救济,更不是党委政府按部就班的一种形式,而是维护社会安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整体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特别对政府角色定位、提高政府服务能力、锻炼干部队伍、树立政府形象等方面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为此,我们党委坚持把扶贫工作做为一项艰巨而长期的政治任务来看待。首先,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扶贫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重点推进,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分领导分工协调的组织领导体系。镇主要领导对扶贫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镇长分别亲自为包扶的红光、林场两村的4个贫困户谋划了养猪、蔬菜大棚种植、外出打工的致富门路,并亲自为贫困户协调贷款、生产资料,带领贫困户外出选购良种,为全镇干部树立了表率。二是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扶贫工作方案,完善各项奖惩措施,把扶贫工作纳入干部目标考核体系,为扶贫工作的运行畅通、协调、严密夯实了基矗三是明晰责任。在筹措规划,重点推进的基础上,开展结对子活动,要求副职以上领导每人包扶两个贫困户,一般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每人帮扶一个贫困户。按工作方案内容,切实开展帮扶工作,真正做到联户、联心、联责,扶贫、扶志、扶本。
二、深入实际,调查走访,做好扶贫到户的基础工作
为了防止扶贫到户走过场,搞花架子,我们党委政府下力气做好基础性工作。一是广泛发动。召开全镇结对子扶贫动员大会,对我镇的扶贫方案、主要措施、组织责任都做具体的说明和要求,然后,召开部分座谈,使大家明确工作责任目标,在思想上引发重视。二是确立对象。镇党委、政府确定干部包扶的主要对象是~年底人均纯收入在1500元以下,并有一定生产能力的贫困户。对贫困户分类排队,与民政救济对象区分开来,组织摸底,登记造册,统一安排帮扶对象。对帮扶对象实行”三优先”:优先扶持勤劳户,优先扶持军烈属户,优先扶持绩优学生户。三是确定目标。每个干部在与贫困户对接后,首先要深入实地调查研究,问贫情、知贫因、思富路,撰写专题调查报告,按照全镇扶贫工作总体目标,制订个人包扶目标,内容包括增产增收的主要项目和指标,并上报党委,通过审核后,做为工作考核评定的主要依据。四是加强检查督办。为确保扶贫到户的成效,镇党委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检查评比办法,采取定期听汇报、随时搞抽查、每季回访、年终总评定的办法,并将检查评比情况及时通报全镇。
三、活化形式、讲求实效,把扶贫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为了把扶贫这项真正做成我镇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我们党委在工作实施中十分注重引导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地把自己定位在服务人员的角度上,在工作进行中,一要认识高,二要感情深,三要路子对,四要作风实。要坚决摒弃扶贫就是救济的错误思想,在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上下真功夫,做好“四个到户。
一是观念引导到户。帮扶到户无疑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关键。但这毕竟是外因,群众愿意干、主动干才是内因。为此,我们坚持把解决思想,更新观念作为扶贫的先导工作来抓,引导贫困群众扩宽眼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换脑筋,克服等、靠、要的观念,在思想上树立勤劳致富、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勇气。注重扩大贫困户的视野,增强他们发展的紧迫感。每位扶贫干部到位后都积极向贫困户讲述当前发展经济的大好形势及发达地区取得的经济成就,分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发展机遇,激发他们珍惜机遇、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引导贫困户遵循经济规律,帮助贫困户牢固树立市场观念,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哪样紧俏就发展哪样,避免盲目性,充分发挥贫困农民自身的主运性和创造性。
二是谋划思路到户。指点迷律,帮助谋划脱贫出路帮到户。对有能力增收的贫困户,积极出点子、传信息、指出路,为全年的生产出谋划策。今年,在全镇包扶干
部的引导下,有12户新搞起了蔬菜大棚种植,35转向了养殖业,8户从事了运输业,21个找到打工的岗位。红光村村民空有一身力气但思想陈旧,每年抱守自己的一点土地,只是按***惯种些露天菜,日子一年比一年差。包扶干部通过多次上门与他分析市场行情,帮助他搞起了三轮车运输,并联系了多处活源,使他重新燃起了致富的信心。
三是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坚持全面、认真、准确地贯彻中央及省提出的“两免”、“两补”和“九项支持”等政策,每位包扶干部都做到面对面地把政策讲精、讲通、讲透,促进贫困户增加自身的积累,加大对再生产的投入,促进流动发展。今年,我镇中兴村因土地调整引发的历史矛盾,造成了部分村民到镇里上访,但由于该村扶贫干部对包扶户政策宣传讲解到位,使这些贫困户对政策掌握的透,心畅气顺,没有一户参与上访。
四是科技传授到户。贫困农民的贫穷主要表现为观念上的落后,技术上的贫乏。因此,抓好科技扶贫,提高劳动者素质始终是扶贫攻坚的一个难点。我们首先以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依托,组织机关、农村干部学习农业技术、及时发布农业信息,让广大党员干部首先掌握科学技术,使他们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解困的技术指导员。有针对性对每个贫困户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培养现代新型农民。今年,我们坚持“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开展了好棚室蔬菜、沼气工程、畜牧养殖、园葱高产、水稻甜菜高产等进行了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在工作的激励下,今年全镇70%的镇村干部都不同程度地掌握了1门以上的农业生产技术,从而保证了把农业实用技术及时送到户。
四是项目牵引到户。争取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始终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通过外引内联,牵线搭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支持,搞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目前,我镇~年扶贫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已经结束,共上报省扶贫项目6项,预计可争取资金50余万元。如果这些资金到位,加上集体积累,我们将集中力量,以我镇红光村为基地,做好以下扶贫工作:(1)建设投资20余万元的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计划建设120栋温室、200栋塑钢骨架的蔬菜大棚。(2)建设投资50万元,专供10户贫困户养猪,占地30亩的养猪畜牧园区。(3)建设投资1万元的科技培训室。(4)建设投资3万元,有5名专兼职技术员的牲畜站一座。(5)建设投资3万元的农民幼儿园。(6)投资3万元,进行铺设自来水管道、闭路电视工程。在此基础上,镇领导主动向社会各界沟通、协调,争得了省计生委、市地税局、市农行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达到了多个扶贫议项。
总之,我镇的扶贫工作是镇党委政府结合我镇的具体实际情况,为顺应形势、把握先机、争取主动,脚踏实地地做了上述工作,但我们决不盲目乐观,因为我们构思的工作思路及一切要办好的事情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并非纸上谈兵那样轻松愉快,需要付得辛勤耕耘,因此,现在的努力奋斗最为关键,只有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未来的努力奋斗才能才能收获硕果。
第五篇:教育扶贫
教育扶贫
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让6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走出贫困,是重点也是难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扶贫”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掌握知识、改变命运、造福家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原因分析】
总书记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贫困地区,而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老少边穷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由于没有文化,没有技术,劳动者普遍存在着“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要补上贫困地区的短板,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长,是拔掉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整个扶贫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过去我们常说,“学习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鼓励更多的孩子通过读书走出山村、融入城市,事实上这种导向是成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贫困人口的减少就是扶贫工作最显著的成效。因此,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好一个贫困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就贫困山区而言,教育扶贫工程是一项能从根本上解决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的战略性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重大民生工程。
通过教育扶贫,不仅要为广大贫困地区提供物质上的帮助,还要带给这些山里孩子崭新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熏陶。有了更多的见识和渴望,或许更能让他们憧憬未来人生的幸福与向往以后道路的美好。让他们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和知识的美好,就能给他们延续一个梦想和播种下一粒希望的种子。这粒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就是我们在逐渐消灭贫困的过程。尽管这样的过程会很漫长,而且艰辛,但是因为有了希望,我们才会有和贫困不断对抗的动力和支撑。这,就是教育扶贫的治本功能。
【对策措施】
一方面,教育经费、教育资源要精准地向贫困地区和人群配置,尤其是要吸引优秀教师到贫困地区工作。
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建立全国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免费向公众开放,把最好的教案、最好的试卷、最好的练习题、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免费提供给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让所有师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得最好的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