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秧歌教学设计
小秧歌教学设计
蕴含情感:通过表演山东蓬莱民歌《小秧歌》,体会山东秧歌锣鼓,热闹欢快的气氛。
获取知识:会跟着锣鼓点跳秧歌,并能初步掌握山东鼓乐。
提升能力:学歌曲《小秧歌》,指导学生学习秧歌舞的基本动作,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难点】
合着锣鼓节奏,准确地敲击。录音机 磁带 琴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在中国“鼓”对民间音乐文化有着巨大的作用,有许多民间音乐都会用鼓来作为伴奏乐器之一,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悠久的鼓文化。(播放微课视频《鼓的介绍》)
2、我们拿出两只笔,试着敲击一下《小秧歌》中鼓点的节奏
二、学习过程
1.设问:蓬莱在山东的什么方位? 2.聆听歌曲,说说你听后的感受。3.复听,跟着音乐打击鼓点节奏。4.再次复听,跟着唱一唱。5.读拍秧歌锣鼓点。6.推选四位同学用锣鼓伴奏,跟着音乐边唱边跳秧歌舞。7.自编歌词,唱唱《新小秧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8.表演《新小秧歌》,并评价。
三、拓展
教师播放录像《民间秧田队》
1.提问:他们在做什么?这种舞蹈形式叫什么?它主要用什么伴奏形式?
2.初听歌曲:提问:歌曲的情绪? 3.记忆歌曲旋律:歌曲可以分成几句?
4.学习锣鼓点:提问:歌曲中用怎样的声音表现锣鼓? 5.出示节奏谱:小组学习,分组进择节奏谱练习。6.完整的演唱歌曲。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小组形式汇报学习成果,学习简单的秧歌舞步十字步。1.教师示范动作。2.学生 学习秧歌舞步。
3.引导学生学跳秧歌舞步学生学会步法后,再指导学生配上手的动作来学跳秧歌舞
第二篇:秧歌教学设计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公告: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课《拥军秧歌》 教材分析(歌曲分析)
《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词而成的新民歌。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
全曲为2/4拍,徵调式,由方整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陕北民歌独特的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3、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的特点,并学一学,跳一跳。教学设计意图(理念)
本课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爱模仿的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环节。
课堂以同学们感兴趣的方式——老师载歌载舞拉开序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出示一系列扭秧歌的图片,让学生融入到陕北秧歌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朗读歌词,为学歌打下基础;引导学生试唱旋律、试唱歌曲,尝试先学后教,化难为易,循序渐进;最后让学生感受陕北秧歌舞的特点,学一学,跳一跳,随着欢快热烈富有特色的陕北民歌《拥军秧歌》参与到秧歌队伍中来。整个教学片段以情绪为基础,以情境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大胆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亮点:
本片段的设计亮点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亮点:以舞导歌,情境鲜活,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个亮点:
1、新课教学中,大胆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歌唱环节中,抓住歌中独具特色的衬词,反复吟唱,体验老百姓的喜悦心情,唱出欢快豪迈的情绪。
第三个亮点:本课采用多种道具:红绸带、帕子、扇、等来表现歌曲,做到歌中有舞,舞中有歌,让歌曲更为形象、生动。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用欢快、热烈地情绪演唱《拥军秧歌》 难点:
1、歌曲中的切分、附点节奏
2、用“十字步”或自己创编的舞步大胆参与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电子琴)、课件、红绸缎、帕等 教学过程:
一、歌舞引入:
小朋友,你们好!欢迎跟我一起走进音乐课堂,初次见面,老师带给大家一段表演,请同学们给我打节奏好不好?掌声在哪里? 师随《拥军秧歌》音乐扭一段秧歌舞。
舞蹈好看吗?这首歌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吧!
二、教唱歌曲:
1、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拥军秧歌》(2)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竖起小耳朵,静静地欣赏这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要仔细地听哦!
(3)放歌曲:学生整体感知;指名回答。
师点拨: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陕北根据地,八路军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抬来了猪羊慰问八路军,并唱起了欢快的《拥军秧歌》,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舞。表达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和热爱之情,我们要带着欢快、豪迈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2、同学们请带着豪迈、欢快的情绪再听一次。
3、学唱新歌。(1)自由朗读歌词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歌词。(2)师打拍子带读歌词
现在拿出手跟老师一起按节奏来读一读歌词。读完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3)学生试唱
在老师教之前,有人能否先试着唱一唱旋律(学生试唱旋律),还有没有同学试着唱一唱这首歌?
(4)带唱旋律
①唱准音(5
降7)
②节奏(X﹒X X X X)
(5)教唱歌词(6)齐唱
接下来,老师跟你们进行接唱比赛,看谁唱的声音又洪亮、又有气势。(7)师生接唱,男女接唱(注意纠错)
4、歌曲处理:这是首陕北民歌,在唱的时候注意声音要有弹性,不要大声的喊唱,歌曲要唱出陕北人民赶着猪羊慰问八路军的愉悦的情绪。学生跟着伴奏齐唱。
5、小结:小朋友唱的真好,知道老师刚才跳的是什么舞?(生回答)
师:这是陕北一带很流行的民间舞蹈——扭秧歌。舞步轻盈欢快,场面喜庆热闹,请一起看屏幕(放PPT)
看,叔叔阿姨们跳得多起劲,多欢快啊!想不想学?
三、教舞步:
1、热身动作。
师:请大家站起来(脸对着下面的老师)跟我做:(1)脚的动作 前进 一、二、三、四
后退 一、二、三、四(2)手的动作 左右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 师:扭秧歌的基本舞步是踩“十字步”(1)师示范十字步(2)略讲要领
(3)学生跟学(先慢后快,数节拍)(4)小组合作学习
(5)伴旋律试跳(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跳)(6)部分学生带道具表演,其余学生伴唱(7)师生一同表演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学习收获)
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张老师感到特别的开心,让我们一起向领导老师说一声再见吧!同学们再见!教学反思:
《拥军秧歌》一课是一节音乐综合课,它包括图片欣赏、唱歌、欣赏秧歌视频、扭秧歌几部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舞导歌,创设热烈欢快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情境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大胆探索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通过朗读歌词、聆听歌曲、扭秧歌等让学生感受陕北人民拥军爱国的情感。最后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享受成功的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整堂课让学生的看、听、唱、演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第三篇:秧歌教学设计
《火火的大秧歌》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 电子琴 鼓 锣 镲 手绢 扇子 卡片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民间大秧歌的特点形式。
2、初步了解秧歌的曲调、基本动作和配器等相关知识。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域文化,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认识、了解、继承、东北大秧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来了解秧歌,进而喜欢秧歌。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一、视频播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1、导入:同学们刚刚过去的2009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后市不平凡的一年,2009年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情呢?
2、播放视频影片
3、揭示课题《火火的大秧歌》
二、小组合作,学生交流信息、整理信息 分组交流整理信息
三、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
秧歌的概念、秧歌的起源、秧歌的形式、秧歌的种类、秧歌受欢迎的原因、秧歌的形式、秧歌的配器等等。
四、组织活动
1、听秧歌曲调
2、教师弹奏秧歌的曲调、学生哼唱
3、学生模仿学习扭大秧歌(教师指导基本动作和方法)
4、海外华人扭打秧歌
5、小儿歌
五、谈谈收获写心得
1、收获写道收获卡片上贴到黑板上
2、让学生分别读一读写的收获
六、教师总结(知识拓展延伸)
满载着收获,满载着快乐,我们结束了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东北大秧歌作为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已经入选第一批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听到这个消息你们高兴吗?作为东北人你们自豪吗?其实咱们东北除了大秧歌,还有许多能够展现东北鲜活的民间、民俗的艺术形式呢!课后,我们进行调查,下节课我们再来汇报,好吗?
秧歌
教学内容:
1、学习秧歌的舞步;
2、熟悉秧歌的典型旋律
3掌握秧歌的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4将秧歌与生活相结合,进行舞蹈动作的创编活动。
课型:
激情引趣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了解东北秧歌。
2、通过学生共同的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信地以真挚、热的情感以及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来哼唱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模仿打节奏,进行东北秧歌舞蹈动作的探究与创编活动。
3、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以及“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的去探究“秧歌”的相关知识内容.在大家真实的去感受音乐、感受舞蹈、感受生活的同时,让学生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舞蹈”的联系,感知不同艺术门类的主要表现手段和艺术形式特征,让学生体验舞蹈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弘扬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音乐多元化教学模式的理念依据包括: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音乐课教学中,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通过教师的一段舞蹈(秧歌)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艺术“秧歌”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采用音乐、舞蹈、艺术创作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互问互答”、“今天我是老师”“小组竞技赛”、“模仿室”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音乐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在典型的秧歌音乐及舞蹈中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生活、验证自己的想法,加强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音乐课是学生进行共同探究音乐知识及尽展才华的地方。所以本节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觉的以“互问互答”的学习方式在音乐及舞蹈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而教师只是起引领的作用。同时,教师把全体学生的普通参与与发展不同学生的个性及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在以“东北秧歌”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中尽显他们的才华。
3、“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只有实践才能找到真理,只有创造才能飞跃发展。为此,在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进行“东北秧歌”的节奏仿打和舞步练习等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并通过学生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设问:“能否把生活中的动作,融入到舞蹈当中去”?来激发学生的进行音乐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实践,体验生活,验证自己的想法进行深入的创作活动。同时教师经常以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验证自己的不同想法。以增强学生的音乐实践、合作、表现的自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学习、自我创造的意识以及合作的团队精神。
4、“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整合,完善评价机制”。为了让我们的学生更了解和热爱民族民间艺术,将民族艺术加以弘扬,为此选择了“秧歌”作为教材的教学内容,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音乐、舞蹈、影视、等相关的学科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达到全面的发展,同时在课堂中以素质教育目标为前提,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础目标的实现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尤其是在创作活动中,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创造的作品,对他人的作品以及教师的表现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的认识自我。促进学生的发展,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完善教学管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欢天喜地—大秧歌》这一节课,对学生进行热爱民族音乐的教育,激发学生对本地区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使学生掌握秧歌的典型曲调以、基本动作和风格特点并能够积极参加当地乡村的民俗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每个学生对音乐、对喜爱事物的理解程度不同,所以在本节课中可能会在秧歌舞蹈动作的创编中以及自我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上有一定难度。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这是音乐课的最佳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喜庆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一段舞蹈和几张彩色的图片等一些形式来创设特定的情境,并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因为只有对事物有兴趣,学生才能自主自觉的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以“互问互答”的方式,自主的合作去共同学习去共同探究。
2、“观察比较、发现问题”。现代中学生的观察能力非常的强,教师利用这点组织学生观察生活、观察图片、听赏音乐和联想事物并将其进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并把握时机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共同的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3、“艺术创作,来源生活”。“生活是万物之本”我们任何一门艺术都来自于生活,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对于疑难问题,启发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求答案并搜集生活中的素材结合戏剧、影视等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用知识得以创作,在创作中得以发展。
教具:录音机、、扇子、等。手绢
教学步骤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2.师生(面带微笑)同唱:《快乐之歌》[
1、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说o耶,如果感到快乐你就说o耶。
2、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握握手,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拍拍你的肩,如果感到快乐你就握握他的手。
3、走进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唱歌,走进音乐课我们一起来跳舞,走进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唱歌跳舞,走进音乐课我们一起来跳舞。]
[设计意图:意在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同学和教师都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情绪。]
师:大家想跳舞吗 ?
生:大声齐说:“想”(每一名学生都充满激情,)
师:大家想看老师跳舞吗?
生:“想”(全体学生情绪高涨)
3.教师表演一段民族舞蹈(秧歌)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学习民族舞的兴趣]
生:(面带笑容,投出羡慕的眼光,并热烈的鼓掌)
师:谁能告诉我刚才这段舞蹈是一段什么舞蹈?是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
生:畅所欲言
生(1)生(2)生(3)生{4}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鼓励,并对其进行正确而又适当的评价与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意在由此问题引入本节课}
师: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欢天喜地—东北大秧歌》,{出示板书}
师:针对东北秧歌你都想了解些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握时机引导学生自己确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根据自己的所想“畅所欲言”
生{1}
生{2}
生{3}
生{4}
第二环节:“解决问题”
1、师:下面请大家出示自己在课下搜集到的有关‘东北秧歌’的相关资料,让我们共同进行自主式交流式的学习。{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团结互助精神}
生:出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式的学习。
生{1}
生{2}
生{3}
生{4}
师:出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与学生共同学习。{东北秧歌伴奏乐队分为:文场(唢呐)武场(鼓,锣,钹)}
2、师:出示幻灯片{1}[表演东北秧歌的场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观察,分析,幻灯片{表情异常兴奋}齐说:“大秧歌”
师: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什么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头上带是什么?
生:观察,分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畅所欲言。
生{1}
生{2}
生{3}
生{4}
师:他们扭的怎样?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及能力}
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及生活经验对幻灯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生{1}
生{2}
生{3}
生{4}
师:大家有没有信心超过他们,有没有勇气向他们提出挑战呢?
[设计意图:意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勇于尝试]
生:一口同声的说:“有”{有的同学甚至已经手拿道具走到舞台前。}
3、师播放
师:我们几位挑战者都以经走到舞台前了,现在老师有一个提议,我们在坐的其他同学当他们的“啦啦队”怎么样?一会音乐响起我们“啦啦队”的同学也可以手拿道具随音乐舞动以下。
生:随音乐扭起大秧歌(面带笑容)
挑战者 生{1}
生{2}
生{3}
生{4}
其它同学手拿道具随音乐舞动。
师 : 刚才我们扭秧歌的时候为我们伴奏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能够听到的什么音调?
生: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齐说:“东北大秧歌音调”
4、师:那么,在我们听赏着典型的东北秧歌音调,扭起东北秧歌时,你从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呢?好!下面请大家针对“东北大秧歌”提出你的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生生的互问互答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纷纷举手将自己在音乐和舞蹈中发现的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寻求同学的帮助,寻找正确答案。
师:引导学生共同在音乐中、在生活中寻找答案阐述自己对该问题的看法,共同的讨论、分析、研究问题、各别地方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师生之间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A:走到舞台前带领大家一起哼唱“东北秧歌”的典型旋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熟记东北秧歌的典型音调}
生:全体学生随之哼唱,并随旋律做出各种动作。
师:出示幻灯片(2){唢呐、锣、鼓、钹的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指导
生B: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料对这几件乐器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师:对于这几件乐器,大家想不想真正的演奏一下呢?
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回答{齐说:“想”}
师;好!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进入我们今天的“模仿室”,我们以组为单位各组自选一件乐器进行模仿式的演奏,能演奏旋律的演奏旋律,能模仿打节奏的打节奏。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乐器的热爱}
生:纷纷自选乐器进行模拟演奏。
小组一,小组二,小组三,小组四,师: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
师:充分利用电子琴中的打击乐器音色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听辩乐器音色,组织各组学生进行乐器的模拟演奏。
小组一,小组二,小组三,小组四
生C:领队有何作用?
师:引导启发学生利用在生活中的所观、所感、进行分析讨论寻找正确答案(领队的作用:是秧歌队的核心人物,具有一定的号召性,能够带领全体队员进行动作及队形的变化,带动队员的情绪)。
生:积极回答、畅所寓言
生:生{1}
生{2}
生{3}
生{4}
生:现在我也想扭秧歌了谁能教教我?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谁扭过“大秧歌”。谁知道“东北秧歌”的基本舞步是什么?
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
生{1}
生{2}
生{3}
生{4}
师:谁愿意当今天的小老师教大家扭一下呢?
{设计意图:带领学生进入“今天我是老师”的环节,学生之间进行“秧歌”的基本动作的教授与学习,基本舞步“十字步”及要点。}
生:东北秧歌的风格是怎样的?
师:出示幻灯片{4}(秧歌队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老太太,唐僧4人等)引领学生共同分析讨论寻找答案。
生:观察,讨论,分析,最终找到正确答案(风格特点:稳中浪、稳中逗、稳中俏、火爆泼辣、幽默,富有生活气息。)
生D:能否把生活中的动作融入到舞蹈动作中去?
生:进行积极争论(能与不能)
第三环节:“体验生活”
师;那么,到底能不能呢?让我们一同到生活中去探索,去研究,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生活中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寻找正确的答案。
{设计意图:将舞蹈回归与生活,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探究,大胆尝试,积极实践、勇于创新}
生;以小组行式进行分析讨论研究。
小组一
小组二
小组三
小组四
第四环节:“创造空间”
{设计意图:利用积极的语言引导、鼓励、组织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组单位进行以“秧歌”为主题的创编活动。}
生:走出坐位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研究,自制表演道具,自创动作,进行本节课的创编活动。
师:以小组竞技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他评”。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赛的形式展示学生的成果,激发学生的评价意识及能力,提高学生的评价水平。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和他人,发展自我,达到共同提高}
记分员:生{1}
评委:全体学生
打分方式:一个组到前边表演,其他三组以组为单位对其进行打分,打分时满分10分,并进行点评。
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
小组一
小组二
小组三
小组四
师:播放“秧歌”的音乐组织全体学生随曲尽情的扭、尽情的跳,尽情的展示自我。
生:全体学生随音乐翩翩起舞,扭起“东北大秧歌”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了我们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艺术“东北秧歌”,一同欣赏了音乐,学跳了舞蹈。其实,“东北秧歌”的音乐和舞蹈还有许多,有兴趣的同学在课下继续学习、探究。
{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引导学生在课下继续进行东北秧歌的学习与探究}
教师结束本节课.秧歌
(一)、创设情境,巧妙引入
1、播放课件(内容为东北大秧歌表演的场面),师生在欣赏、模仿中进入课堂教学环节,点击课题。
设计意图:轻松的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通过学生观察本土秧歌队表演、网络查询及走访老艺人等运用谈话法、归纳法、示范法、模仿法展开这一环节。师生共同走近东北大秧歌,完成“教学内容1”,实现“教学目标1”。
学生最终了解掌握的内容:(1)、秧歌的起源与主要流行地区
秧歌源于汉族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最早产生于我国中原一带。主要流行在东北、河北、山东、陕北等地区,各地区的秧歌都有其不同的特点。
(2)、东北秧歌的表演形式及发展
东北秧歌广泛流传在东北城乡各地,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传统的大秧歌表演,原是由农民、店铺伙计等为同庆同乐而举行的自娱性活动。经历从伴随劳动生活的小曲到独立的民间歌舞演唱、由歌舞演唱逐渐向小戏过渡三个阶段。后来,民间艺人队伍的形成,东北大秧歌得以发展,表演形式分为地秧歌(包括耍龙灯,跑旱船)和高跷秧歌两种,秧歌队一般由数十人或上百人组成,成为能扮演各种不同人物(舞者扮成生活中或神话传说里的各种人物,如:孙悟空、白蛇、青蛇、公子、花旦等),手执扇子、手绢等,既有大场(开头和结尾为大场,是集体舞,由一到两名领舞率领秧歌队边舞边走出各种队形图案,如二龙吐须等),小场(为二、三个人的舞蹈,以逗趣嬉戏为主,通过稳静、俏皮、泼辣等动作的表演,把秧歌的表演推向高潮。),又有各种民间小戏表演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并注意从姐妹艺术中吸取营养,如吸收山西柳腔、评剧、戏曲中的身段、跳转翻转等,使得表演内容更加丰富。
(3)、东北秧歌的伴奏乐器和音乐曲牌
东北大秧歌的乐队由一至二唢呐、大鼓、大钹、小钹和锣组成。伴奏音乐以唢呐演奏为主,打击乐器锣、鼓、镲等配合唢呐统一步法。典型的音乐曲牌有:《句句双》、《满堂红》、《丰收乐》、《五匹马》等。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实际观察和网络查询的收获为主,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提示。注重观察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是否耐心细致,发现问题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如何,自我探求知识的欲望强与否等,以有利于今后如何布置实践活动。
(二)、知识教学,夯实基础。
运用师生问答,复习总结,即兴表演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2”,实现“教学目标2”。
1、师生问答,畅所欲言,谈音乐与舞蹈及其它艺术门类的联系,重点是让学生谈音乐与舞蹈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音乐的存在(学生从生活中找音乐)。音乐与文学、影视、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情绪、情感的表现是它们共同的特征。音乐通过其音调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传递着不同感情,表达人的喜怒哀乐之情(贝多芬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而作《d小调奏鸣曲》、门德尔松常用一首钢琴曲代替书信,把它寄给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情……)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其他艺术门类,虽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都可离开音乐而独立存在,舞蹈却不同,音乐与舞蹈是两门从远古起就共生相伴的艺术,在意境的创造上,诉诸听觉的符号与诉诸视觉的符号是一种共生、互补和水与乳的交融,它们是最抽象和最具象的“流动艺术”,可以自由地表现人类内心世界最复杂、最宽泛、最直接或最含蓄的情感,以及无以言表的情绪。舞蹈作为空间和时间兼备的艺术,离不开音乐,舞蹈是音乐外化的形象,音乐是舞蹈内在的魂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情感、不同节奏、不同速度等的音乐,会让学生的感觉中有不同的流动的形象。
2、通过复习学过的东北大秧歌的组合,学生的亲身体会,来总结东北大秧歌的音乐、动作特点,风格特点,扭法等。
(1)、东北秧歌的音乐、动作特点(通过《踢步组合》、《双花组合》的复习和教师示范讲解)
东北秧歌的音乐旋律性强,明快热烈、奔放。音乐中附点音符较多,使其步法有独具的特点:出脚快、落脚稳,屈伸有弹性。动作既哏又浪。稳中浪,浪中哏,哏中俏是跳东北秧歌的九字诀。
(2)、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东北秧歌具有火爆、泼辣又稳静、幽默的特点。是通过扭法、各种手巾花等动作来体现的。(师生共同探讨手巾花、步法及各种技巧动作,以学生发现、表演为主。)
a、手巾花动作:挽花,片花,双花等基本动作,顶花,立花等技巧动作。
b、步法:前踢步,吸腿跳步,跑场,花梆步等
c、给出表现细腻和优美的慢速的“句句双”,表现开朗与潇洒的中速的“满堂红”,表现欢快与火红的“五匹马”的音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即兴表演。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拓宽学生思路,然后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总结,进一步理解音乐与舞蹈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能将知识系统化,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即兴表演过程中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本环节的教学内容。再通过教师的小结导入下一环节。
(三)、创编表演,激活创新思维。
采用合作交流,集体创编等方式完成“教学内容3”,实现“教学目标3”。
1、以观看《浪秧歌》片段,激起学生创编欲望。
2、给出本节创编曲目《丰收》,学生边听边唱,师生共同分析音乐结构、情绪及“丰收”的丰富含义等。
设计意图:使学生创编思路更宽,思维和想象能力得到更好发展。
3、教师提出创编舞蹈动作的一般规律,创编步骤,具体要求(讲解示范结合)。
(1)、创编舞蹈的一般规律:上段不变,下段变化;上段变化,下段不变;动、静、高、低交替变化,层次分明。
(2)、创编步骤:a分析乐曲,构思情节。b确定主题动作c选择道具、服装d节奏安排e练习排练f创编表演
(3)、具体要求:a遵循编舞规律,根据所给曲目,运用所学素材及自身生活积累进行舞蹈的创编b舞蹈语汇连贯,队形运用合理c节奏要快慢适当,有动有静,有起有伏,表达一定的情感d所编舞蹈完整,符合音乐氛围,有不同创意,富于表演性
设计意图: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辨证思想是我们创编出优秀作品的指导原则,使学生的思想认识进一步上升。
4、分组构思主题动作,教师了解掌握创编思路。
设计意图:小组活动开始,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自主创编而不是盲目放任。
5、集体创编与表演,教师深入各组,帮助解决问题,提出多种建议,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让学生从中体会知识的个人意义和集体创造的快乐,培养学生合作、沟通及交往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四)、评价、收获、期望
1、学生自评、互评,各抒己见。目的在于完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评价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2、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的目标
设计意图:收获有大有小,各自感受体验也不同,通过交谈,师生进一步沟通,及时给本节的教学提供反思信息。
3、教师的评价与期望
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给予评价,发现每个组或某个人的突出特点,亮点。使学生创编信心更足,创新意识更强,鼓励她们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自我,发扬光大我们东北大秧歌这一民俗歌舞艺术。
最后,用肯定和充满期望的话语结束本节课。
第四篇:《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词而成的新民歌。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敬佩、热爱之情。
全曲为2/4拍,徵调式,由方整的扩充乐段构成,共六句。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二、教学过程(一)歌舞导入
1.教师示范表演一段《拥军秧歌》的秧歌舞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今天啊老师带给大家一段表演,请同学们跟随着音乐给老师打节奏好不好?(师随《拥军秧歌》音乐扭一段秧歌舞)2.导入新课《拥军秧歌》
舞蹈好看吗?这首歌好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吧!(二)新课教学
1.出示歌谱,感受歌曲情绪。
师:同学们,竖起小耳朵,静静地欣赏这首歌,听完后告诉老师,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情绪来唱这首歌,要仔细地听哦!(播放歌曲)学生:。。。。。。。。。
师:这首歌曲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在陕北根据地,八路军打了胜仗,老百姓非常高兴,纷纷抬来了猪羊慰问八路军,并唱起了欢快的《拥军秧歌》,扭起了欢快的秧歌舞。表达陕北人民对八路军的敬佩和热爱之情,我们要带着欢快、豪迈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
2.同学们请带着豪迈、欢快的情绪再听一次。3.自由朗读歌词
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歌词。4.按照节奏读歌词
现在拿出手跟老师一起按节奏来读一读歌词,读完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境。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5.学生试唱 ①唱准音(5 降7)②节奏(X﹒X X X X)6.教师教唱,并邀请有感情地跟随音乐演唱歌曲。(三)巩固提高 1.齐唱
接下来,老师跟你们进行接唱比赛,看谁唱的声音又洪亮、又有气势。2.师生接唱,男女接唱(注意纠错)歌曲处理:这是首陕北民歌,在唱的时候注意声音要有弹性,不要大声的喊唱,歌曲要唱出陕北人民赶着猪羊慰问八路军的愉悦的情绪。
学生跟着伴奏齐唱。3.教跳秧舞
师:小朋友唱的真好,知道老师刚才跳的是什么舞? 生:。。。。。。。。。。。。
师:这是陕北一带很流行的民间舞蹈——扭秧歌。舞步轻盈欢快,场面喜庆热闹,请一起看屏幕(放PPT)看,叔叔阿姨们跳得多起劲,多欢快啊!想不想学?(1)热身动作。
师:请大家站起来(脸对着下面的老师)跟我做: 脚的动作 前进 一、二、三、四 后退 一、二、三、四 手的动作 左右 一、二、三、四 二、二、三、四(2)师示范十字步,略讲要领(3)学生跟学(先慢后快,数节拍)(4)小组合作学习
(5)伴旋律试跳(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跳)(6)部分学生带道具表演,其余学生伴唱,师生一同表演。(四)小结
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谈学习收获)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习,张老师感到特别的开心,让我们一起向领导老师说一声再见吧!同学们再见!文章来源:中公青海教师考试网
第五篇:《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拥军秧歌》教学设计
教学年级:五年级
教学内容:湘教版 五年级音乐上册 《拥军秧歌》 教材分析:
《拥军秧歌》是一首陕北民歌。由中国现代音乐家,革命文艺 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中国作曲家安波先生根据《打黄牛》的音调填 词而成的新民歌。这首歌曲描写了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抗日 救国的行动感染了解放区的广大群众,他们出于对革命领袖的热爱 和对八路军的拥戴,纷纷赶上猪羊慰 劳抗日英雄和革命领袖,常常 出现军民鱼水一家人的情景,表达了陕北人民对革命领袖和八路军的 敬佩、热爱之情。全曲为2/4拍,徵调式,由方整的扩 充乐段构成,共六句。前四句带有起承转合的特点,五、六句是三、四句的变化重复。曲调亲切优美、带有装饰音的六度下行音程跳进和独具特色的衬词“哎来梅翠 花,海勒海棠花”的运用,给音乐增添了强烈的生活气息,形象地表现了秧歌舞起、锣鼓震天、唢呐声声的边区人民拥军的热烈场面。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自信的、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陕北民歌《拥军秧歌》。
2、引导学生感受陕西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和秧歌的艺术特点及风格;
3、鼓励学生大胆愉快的学跳秧歌;能在小组创编活动中自主进行合作和交流、表演展示;
教学重点:感受秧歌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秧歌表演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红绸子、扇子、手绢; 教学过程:
一、导入:(“西部放歌”ppt课件)
师:前面的课我们走进西部,欣赏学习了甘肃民歌和山西民歌,今
天我们继续走进西部,走进陕西。
二、音乐活动,感知体验
1、感知感受陕西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点击播放视频链接)
2、感受秧歌;欣赏教师舞蹈(ppt出示教师舞蹈背景及音乐)
二、唱一唱:
1、初听歌曲(揭示课题:《拥军秧歌》课件)
2、简介歌曲
3、复听歌曲(《拥军秧歌》课件)
4、学唱新歌
(1)学习歌词,理解歌曲(2)视唱歌曲旋律(3)完整演唱歌曲
5、歌曲处理
6、完整演唱歌曲《拥军秧歌》
四、扭一扭:
1、学习体验秧歌;(ppt出示秧歌舞步、动作)(1)歌基本步的学习练习;
(2)调身体扭秧歌;(ppt课件——秧歌组图)
2、小组创编秧歌舞比赛;(点击视频连接)(1)欣赏儿童秧歌舞视频;
(2)小组创编秧歌舞比赛;(PPT出示创编要求、小熊击鼓)
师:接下来我们进行秧歌舞的创编活动,要求小组活动,团结合作;动作协调优美有队形变化;表演形式多样;道具运用效果好,表演热烈。老师这里准备了扇子、手绢、绸子,小组自由选择,看哪一组最棒。
(3)展示评价(ppt出示评价苹果树)
(设计意图:在音乐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形式,营造信息场。多渠道地向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不仅能丰富学习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 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张开想象的翅膀,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课堂小结:(ppt出示结课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