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师版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2(推荐)
湘师版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2
第二单元
在成长的道路上——第三节
立志与成功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意志的力量,从日常的小事、平凡事做起,实现人生的意义,体会生命的价值
能力目标:学会了解自己的意志特点,磨砺意志,陶冶情操,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劳动态度
知识目标:掌握意志品质的表现
教学重点:意志品质的表现、磨炼意志
教学难点:磨炼意志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目 的
(情景导入)教材P38两位失聪女大学生创造的奇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归纳)一个人获得成功并不仅仅在于智力的高低,还需要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
创设情景,提出话题
(反复论证)教材P38-39十岁的洛迪保护母亲的搏击洪流的故事,再次说明了什么?
(师归纳)坚强的意志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在困境中超常发挥,甚至可以延缓死神的脚步,创造生命的奇迹。
再次证明话题“意志”的力量
(知识探究)意志品质主要有哪些表现?
(1)独立性
例如:能有主见、有选择的生活学习
(2)果断性
例如:司马光砸缸
(3)自制力
例如:自律、自主学习
(4)坚忍性
例如:战斗英雄邱少云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自主探究了解意志品质
重在强调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尤其需要具备“独立性”
(合作学习)中学生怎样锻炼自己的意志?
(1)树立理想,促进成长
(2)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3)在劳动和体育中锻炼成长
(4)尝试做不感兴趣却富有意义的事
引导学生明确:中学阶段是锻炼意志的黄金期,可塑性很强。
(小结)同学们,在这个世界上,幻想成功的人很多,然而真正获得成功的人并不多,许多人只是把岁月消耗在谈论、幻想和撰写成功上,他们没有获得成功,往往不是因为缺少能力,而是缺少最重要的东西—坚持行动的毅力,“水滴石穿”的精神。因此,你想要办成一件事,必须坚持到底,决心加毅力,无往而不胜。
第三单元:相处之道
第一节:《亲子之间》
一、教学目标:、增进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理解,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2、让学生学会沟通,妥善处理亲子关系。
二、重点:如何妥善处理亲子关系。
难点:如何理解父母的爱
三、教学方式:小品、情景体验、讨论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提纲:
导入……
(一)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
、子女的独立意识增强、闭锁心理
vs
父母的过分关爱
2、生活背景和年龄特征的差异
(二)实现亲子和谐
、理解父母的爱心
2、学会向父母表达我的见解
3、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三)感受亲情
(四)总结、延伸
上节课老师给大家讲《与友同行》时,给大家做了一个心理小测试。其中有四种动物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对象,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看你们上课开小差没有。狗代表的是什么?(朋友)大象代表的又是什么?(父母)为什么呢?我们说大象高大但很温顺,像一把巨大的保护伞,让人很有安全感,所以说代表的是父母。这让我想起了冰心奶奶写的一首诗——《母亲》。大家学过了吗?好,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母亲》,母亲呵!预备——起。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自己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怀里。这首诗通过歌颂母亲突出了亲情的真挚和珍贵,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感受亲情。请大家打开课本47页——今天我们来上亲子之间。(插入“亲子之间”)
一、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
大家知不知道亲子是什么意思?亲,就是父亲、母亲;子,就是子女的意思。也就是你们和父母之间。大家和父母吵过架、闹过别扭没有?(答:有——)那我们不是说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而美好的感情吗?怎么会有矛盾呢?我们来看看课本上这位一筹莫展的母亲的信。我们请一位女生来读一下这封信。……
(插入“
一、亲子矛盾产生的原因”)
信里提到女儿进了初中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和父母沟通少了、有些叛逆、想法不一致、有了隐私等)
其实,这是独立意识增强和闭锁心理的表现。(插入“子女:独立意识增强和闭锁心理”)进入青春期后,我们大家从身体的迅速成长中获得了力量和勇气,随着生理的发育,我们的心理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男孩子表现为:一回到家,把上衣一脱、一扔,“呀,好象我的肌肉又比今天早上大了一点。”然后接着开始跳舞:“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搞得吓你父母一跳,“呀,这个仔是不是变哈了?”而女孩子则喜欢一回到家,把门一关,在里边写日记、听SHE、看周杰伦照片,看着看着在那里发呆,你老豆还以为你在崇拜他,谁知道走过去一看,发现是周杰伦的照片,当场郁闷死。
而父母这方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哎呀,我这个乖乖仔、乖乖女怎么拉?怎么回到家不是乱唱歌就是闭关修炼啊?”问你们情况,你们又不说,因为本来就没有什么,但是父母担心啊。因为父母一下子还没有来得及接受你们开始长大的事实,还是习惯于像对小孩一样关心、照顾你们。从而导致了父母因为关心你们而去偷看日记,偷听电话等方式来了解你们的动向,而这些又是你们所不能接受的,从而导致矛盾产生。(插入“vs父母的过分关爱”,切入SHE画面)
这是谁?(SHE)喜欢吗?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喜欢吗?(不知道,不喜欢)这就是差距,是因生活背景和年龄特征等差异而导致的差距。换句话说就是代沟。
就像有句话所说的:“世上有扇门叫心扉,难以敞开;世上有条沟叫代沟,难以逾越;世上有座桥叫解放桥,我们在桥头,父母在桥尾,远远看见却触摸不到……”难道就不能让父母多了解一些我们吗?难道这代沟就无法逾越吗?答案用一句广告词来说就是“我能!”老师把毕生的武功绝学传授给大家——《沟通无极限》。(插入“
二、实现亲子和谐——沟通无极限
、理解父母的爱心”)
二、实现亲子和谐——沟通无极限
、理解父母的爱心
我们说沟通从心开始。我们首先要理解父母的爱心。“家庭”用英语怎么说?,family,对吧。那“家庭”由什么组成呢?(答:……)
(插入“family=fatherandmother+Iloveyou”)
一个没有爱的家也能称之为家吗?没有爱的家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剩下的只是一个躯壳。药好不好,看疗效;家好不好,看广告。
(三位同学表演小品式的广告……)
大家看了这个“父女版”的雕牌广告后有什么感受吗?
……
(总结、归纳)
广告里,我们“桓爸爸”的两声叹息表现了什么样的心情?一叹,叹工作的压力太大了,这钱太难挣了,做了一天才得了一块钱;二叹,这点钱只能买一杯珍珠奶茶给女儿做生日礼物,觉得太委屈女儿了。但是父亲毫不犹豫的把自己一天的工钱买了奶茶给女儿,这父爱,沉甸甸的。但我们的“小礼聪”很懂事,看“爸爸,我能帮你干活了”,让爸爸感到很欣慰。一个和谐的家庭呈现在大家面前。
通过一个广告也许不能让大家马上能理解到父母的爱,但是我们至少要学会去观察,去观察爸爸、妈妈下班回来的表情,肯定不会像荆子桓那么轻松,我想通过细心的观察,你们会有所感悟的。
好,我们现在把课本翻到50页。沟通离不开语言,正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语言就是一架展延机,永远拉长感情。”我们来看《沟通无极限》第二式:学会向父母表达。(插入“
2、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见解”)
2、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见解
向父母表达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方式和态度。如果有什么想法或意见,应及时当面向父母提出,如果有些话不方便当面说,可以通过写信、e-mail、电话等方式和爸爸、妈妈沟通。但是无论用哪一种方式,态度都要好,不要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比如说你想爸爸帮你买台电脑,你先撒娇:“爸爸,帮我买台电脑嘛”,爸爸说:“不行”,然后你就说:“不行,不行我死给你看。”这种方式和态度是最坏的,你这不是在威胁你老爸嘛。电脑比较贵,如果你觉得当面说不好意思或者觉得希望不大的话,可以写信嘛,说说你的理由,态度要诚恳,我想爸爸会考虑的,或许他现在不帮你买,但是不久后我想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另外,亲子之间是两代人,在看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所以需要彼此理解,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但有时候也要作出一定的让步,特别是争论的不可开交的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嘛,这招叫以退为进。先等父母的心情平静下来,再和他们慢慢谈。当然,我们这是解决亲子矛盾,不是挑起战争啊,家合万事兴嘛。不然你等下回去跟父母说:“爸爸、妈妈,今天我们张老师教了我一招以退为进,专门用来收拾你们的,那张老师就惨了!”父母永远都是爱我们的,虽然一杯珍珠奶茶那么平凡,但却显得伟大。有句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那我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来报答父母呢?(插入“
3、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3、学会关心、体贴父母
现在以组为单位,每组推选两名同学来发言,前三张桌子推选一个位,后三张桌子推选一个位。每位代表提一个意见,看哪组同学提的意见最好。给两分钟时间给大家想想……在同学发言的时候,其他的同学要保持安静,以表示尊重,发言的同学呢,要大声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好,第一组先来,……
(总结归纳)
(1)表现自己的独立能力。
(2)关心父母健康。
(3)节日(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送礼。
(4)听取父母教诲。
(5)不提过分要求。
三、感受亲情
其实还有一点,很重要的,用歌声表达我们对父母的爱。(插入“感受亲情”)请大家站起来,两手相握,左手代表你们的父母,右手代表你们,好,music!我们用最洪亮的歌声把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感情表达出来!(一起唱满文军的《懂你》)
四、总结、延伸
(插入全部内容)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
(总结归纳)
另外,请大家回家后用一周时间仔细观察父母下班回家后的神情,做的事情,把它记录下来;然后通过你们的观察,写一篇300字以上的感受。或许大家一下子不能把这节课的内容全部接受,但是只要大家试着把它放到你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用心去体会,我想大家一定会有所感悟和收获。
第二节:《师生之间》
教学目标:
情感--感受老师工作辛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产生感谢老师、关心尊敬老师的思想情感;
能力--培养学生与教师主动沟通,形成和谐师生关系的能力;
知识--了解师生之间产生矛盾与隔阂的原因,懂得与老师沟通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师生之间隔阂和矛盾也是难免的,引导学生学会与老师沟通;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并运用与老师有效沟通的有效方法,实现师生和谐。
第一课时:师生关系写真
师生之间既是教与学的关系,又是朋友关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关系和谐,有利于师生共同提高。但是由于师生间的角色差异、地位不同,看问题的立场分歧等,师生间的隔阂、分歧也是难免的。本课时教学设计建议根据师生关系呈现的不同现象,编写成情景剧,贯穿始终,从中揭示师生关系的矛盾,让学生理解融洽师生关系要正确看待老师的“批评、表扬”,学会与老师交流。
各片段板书分别呈现“我”的想法,当时的心情、结果。
情景片段1:录音材料(教材P54,适当改编为:进初中约半学期来似乎没有小学时的辉煌,也得不到老师的“宠爱”)
设问:你认为老师对我偏心吗?出现这种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人小组交流后回答。理解角色、地位差异,看问题的立场不同是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
板书:老师太偏心--怨老师--百思不得其解,伤心
情景片段2:表演:班主任课上邻座传我纸条,我劝说别传,却被老师批评了……(学生回答后充实进去)
设问:猜猜“我”会怎样?谈谈对老师批评的看法。
板书:我被批评了--委屈
恨老师--结果(学生回答)
情景片段3:
旁白及“给老师的一封信”录音(我恨老师,想跟他当场开火,又觉有失班干部身份,但不说明真相,也许老师永远不会知道他错怪我了。于是我选择了给老师写封信,告诉他真相,并把“我”心中的困惑一并诉说。)
设问:“我”用这种方式与老师沟通好吗?假如是你,你会采取什么方法?
板书:老师冤枉我了--很矛盾--选择了写信诉说
情景片段4:
表演:老师读罢信,恍然大悟,责怪自己对学生关心不够,工作不细致周到。于是在课堂上,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我”道歉,同时,表扬了“我”曾为班级所做的事及“我”在“课堂**”中对老师的宽容,“我”因此更努力了,各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步。
设问:请谈谈对老师表扬的看法;2)、你有过被表扬的体会吗?它对你的触动是什么?
板书:我被表扬了--喜滋滋--更加卖力工作,努力学习
课堂延伸:当堂回答或回家完成--你喜欢怎样的老师?
第二课时:尊敬老师,融洽师生关系
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初中学生对老师工作的这一特点没有足够深刻的认识,这也是导致师生间矛盾的原因之一。本课时教学中,建议设计一些让学生与教师零距离接触的活动,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领悟要尊敬老师,关心老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采访交流:采访(课前完成)介绍你熟悉的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交流对教师工作的体会或作评论,引导学生体会教师工作是辛苦的,学生应该尊重老师的劳动。
畅所欲言:尊重老师学生应该做到的行为、不应该有的行为。教师归纳后,倡议全班学生把该有的行为作为“一日常规”去贯彻。
最美的颂词: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歌颂教师,讴歌教师的事业。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说说有关歌颂教师、教师工作、尊敬老师的名言警句、比喻或典故。
校园写真:教师爱生如子,学生视师如母,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课堂可以二则故事(1、“住校生的幸福”或朗诵“女教师的祈祷”;
2、请放心,老师!)为例,引导学生理解学生关心老师是对老师的最大支持和激励。
课堂拓展:学生完成实践活动1)、“一日班主任”方案设计,最优方案操作;2)、写一句最想对班主任或老师说的话。
第三节
与友同行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与同伴积极的交往,让他们正确地理解友谊,善待友谊,学会寻找好朋友。
教学重点:学会交好朋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与朋友交往。
二、指导学习“生活需要友谊”教材内容。
、生读60页教材内容。]
2、教师阐述“生活需要友谊的重要性。”
3、渗透朋友友谊的古诗: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赠汪伦〉;还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指名学生读这两首古诗。
(2)这两首诗歌表达什么感情?
4、让学生说说与朋友情深的故事。
三、阅读61—63页教材内容。
、过渡句;那么怎样寻找好朋友呢?
2、学生说。(略)
3、教师与学生一起唱歌曲〈找朋友〉。
4、电脑出示故事〈割席绝交〉
5、过渡到“乐交需要你的朋友。”
提问;
(1)当你看到朋友因你的帮助,走出困境,你有何感受?
(2)你在朋友帮助下走出困境,有何感受?
6、放歌曲〈爱的奉献〉
四、指导学习“友谊长存”教材内容
问题;怎样使朋友友谊长存呢?
、学生分组讨论。
2、请小组代表回答。
3、教师小结。
五、课堂总结。
第四单元
树立团队精神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突破了旧教材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材的模式,改变了旧教材平面说教的形式,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注重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体验,促进了德育品质的内在生成。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的确发生了比较大变化。对学生而言,存在着发展的空间,对教师而言,创造的余地比过去大了。然而,这种“空间”、“余地”仅仅是可能,离现实或实现还有距离。一方面,教材客观所具有专长这各作用有限,所谓“情景创设”、“问题设计”大多以思维活动为主,而非实践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有的相当部分具有明显的定向性,激发不了学生太大的活动欲望;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按部就班,根本谈不上“创设的余地”;第三方面,如果我们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缺乏兴趣,对思想品德老师缺乏信任,那么,达成教学目标将变得非常困难。
本单元共有3章,意在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同时,体验团队生活,关注集体发展,理解合作竞争,培养团队精神。知识结构如下:
——合理的竞争
小荷争露尖尖角交往沟通
——竞争不忘合作
——换位思考
树立团队精神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者交往品德
——相互支持
团结的价值
团结就是力量
适应社会的发展
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本单元教学落实的课程具体“内容标准”
1、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合作与竞争,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3、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学维护集体的荣誉与利益。
二、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他们在学习《思想品德》时,正确“定位”和积极的“入位”是非常重要的,定位主要是解决“我是谁”,入位则是在正确定位前提下的积极的心态,积极的学习态度,积极地“对号入座”,积极的求变、求发展。
他们应该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面对成长中必然碰到的问题(成长中烦恼),勤于思考,乐于思考,乐于实践与体验,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关注自身作为社会一员的基本道德修养,权利意识,守法精神,以及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把活泼、健康的自我融入到逐步扩大的社会生活,以进步的自己去适应飞速发展进步的社会和迅猛发展的时代,进而能够为社会做点贡献。
关于竞争与合作:我们的学生,处在激烈竞争的时代,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社会的熏陶和成长中的环境造就了争强好胜,却可能比较自私,想成功却怕吃苦,看重竞争的结果怕艰苦的竞争过程,碰到困难、挫折又容易受伤,甚至在竞争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段,总希望在同龄人中独占鳌头,但与人和谐共处、平等合作的意识比较淡薄。当然,由于现在社会和学校过分强化竞争,也有同学害怕竞争,面对社会、学业的竞争的压力,会产生焦虑和不安。
竞争和合作都是现实社会的精神时尚,缺乏竞争或不正当,缺乏合作都是难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因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参与竞争合作,努力消除不合理的竞争行为,帮助学生树立人际协调意识,缓解实际存在的自我中心心理和行为,培养大度,宽容的胸怀,形成互助、互爱的人际,这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
关于换位和互助:在激烈竞争的年代,换位思考和互助支持,是社会的呼唤,在某个角度看,换位和互助缺失比较严重。与这相联系,与竞争、合作的表现相联系,我们的某些学生,一方面缺失换位和互助的品格,另一方面又从心地里强烈的呼唤换位和竞争。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的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已非常明显,主要应该帮助学生突破自我,突破自我才以能实现换位和互助。
关于团结和班集体建设:从小接受教育的学生,对团结是力量的认识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具体到个人和集体这种互动发展的关系时,是创造“英雄的团队”还是创造“团队的英雄”,会出现模糊或冲突。另外,理论的团队力量和实际的不完美的团队力量会有差距,对团队的要求和对自我的要求也有反差,甚至会怀疑团队的力量。
因此,我们是应该提示这种矛盾的冲突,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至少是形成班级内部的主流思想。以学生而言,感受团队对自己的帮助国是最有效的教育形式,从理论的良好班集体创建走向实际的班集体建设,如果能向前走一步,那是思想品德老师的功劳。
从整个单元来说,我们应该注重提升学生个体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和团队精神价值观的养成。
三、教学建议
现在的教材,仅仅给教师提供了话题的线索,对于学生的成长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教师只有更多的把教材当作阅读材料,自己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自由的、创造性的发挥,只有这样,才会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可能进一些,离学生的需求可能进一些。
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思想品德》课程及其学习,应贴近学生生活,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体验。教师应该与学生共同学习,“一路同行”,体现这种贴近、参与和体验。教师应该始终把学生视为平等的朋友,蹲下半个身子,和学生一样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学生共同体验和再体验,即使自己的体会、有思考,或者掌握着优良的教育资源,如深刻的问题、感人的事例、优美的篇章等,也应该始终立足于与学生分享。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是教会的。
本单元开课时间可以学校行事历作出调整,比如提前到校运动会,其中考试前后,建议安排6个课时,其中第一节2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单元活动1课时。
第一节主题:“小荷争露尖尖角”
主要是鼓励学生之间开展合理竞争,竞争又不忘合作,使同学们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中体验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愉快,从而培养团队精神。
目标:
认知目标——掌握什么是合理竞争,能够区分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认识安们的作用,懂得人与人之间既有竞争,更要合作,懂得双赢、双赢是人际交往和团队发展的目标。
情感目标——感受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感受和谐的欢愉,欢迎合理竞争。
行为目标——能够正确对待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竞争与合作,有积极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既不怕合理竞争,又不唯竞争,坚持团队合作,积极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学会竞争”。作为个体来说,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有积极的体会、变化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什么是合理竞争,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用,养成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品质。
难点——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作用,学会与他人合理竞争、学会与他人合作,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竞争和合作。
第一课时
合理的竞争、出示“运动场上的比赛”、“总统竞选”、“广告大战”等图片,导入课题。
2、情景表演:一个合理竞争案例;另一个不合理竞争案例
讨论: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的特点?合理竞争有何特点?
不合理竞争有何危害?什么样的竞争才是合理的?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的区别是什么?
3、实践探究:寻找现实生活中合理竞争和不合理竞争例子
出示以下几种情况,说说你该怎么办?
A、你在竞争中失败,如你考试成绩低于对方,你会怎么办?
B、你在竞争中超过别人,别人讽刺、挖苦、打击,你该怎么办?
c、……
4、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我们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是什么?
(升学、就业……)
如何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良好的心态:心胸开阔;心情愉快;……)
第二课时
竞争不忘合作、课前准备:收集自己、他人、企业等因合作而成功的事例;写出有关团结合作的格言。
2、过渡导入:说说自己竞争的体验及结果
然后教师引出竞争双方结局的可能性:输——赢;输——输;赢——赢
我们期望双赢可多赢——加强合作
3、情感体验:游戏1——头脑奥林匹克竞赛题:画画
游戏2——荷叶上的青蛙
得出结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保持优势;只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才能取得最大成功
4、深化内容:南极大合作——在当代竞争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合作,企业与企业之间需要合作,国与国这间也需要合作。
5、交流课前准备的事例与格言。
6、行为反思:讨论怎样与他人成功合作?我和我们班在哪些方面还欠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应怎样改进?
7、总结,齐唱“众人划桨开大船”结束。
第二节主题“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要是要学生懂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凡事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相互支持,从而形成团队和谐。
目标
认知目标——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言,懂得与人交往,要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能只顾自己;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篱加给别人,要相互支持。
情感目标——体会他人的感受,同情他人的不幸和困难。
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做只图自己快乐而给别人带来痛苦的事。作为个体来说,在思想、情感、行为方面有积极的体会、变化和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的道理。
难点——从情感体验上,启发学生以自己的感受理解体验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道德认识的内化,并外化在行为上的换位思考和相互支持。
第三课时
换位思考
要让学生接受并实践换位思考,主要应该唤起学生的深刻体验和情感共鸣。、情景表演:在团队中,某人生活在敌意(友爱、讽刺、信任)中,演绎故事的发展
讨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深化讨论:根据教材资料“李勇事件”,让同学设想分别站在李勇、王小海,被推同学的立场,将会怎么办?怎样化解矛盾?
3、实践体验:说辩自己曾遇到的不能释怀的事,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用换们思考我现在应怎么做?并把它现实性下来,交给(寄给)对方,以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
4、深入挖掘教材:如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认识,不仅表现在由己人,还可表现为此我及我。
第四课时
相互支持
相互支持在这里至少有三层含义: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学会助人;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课前准备:收集一些助人为乐的故事、名言
2、导入课题:出示一些雷锋的图片及事迹
讨论:雷锋精神为什么到现在还在发出它耀眼的光芒?
3、小品表演:病中“我”的独白,演绎心灵的渴求
讨论:我们如何做到相互支持?
4、我们任何都离不开帮助,哪怕是一个会心的微笑,一句真诚的安慰话,请学生说说哪些话暖人心(谢谢、对不起、您好、辛苦了……)
5、实践探究: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帮助别人或有没有接受别人的帮助?那时的感受如何?
6、交流收集的资料
7、教师总结,播放音乐《奉献》结束
8、课后延伸: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何好处?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七年级美术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形式分析——体例
• 新版教材的体例(形式)上基本保留原有框架,同时做了以下改变: • 1.每册前增加一段°写给同学的话;
• 2.以大单元的形式编排,都是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这样一个主题展开,改变了以往教材按学习领域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的编排方式; • 3.每个单元下以课时活动取代学习领域活动; • 4.每单元目录下增加简短的导学语;
本学期个人美术学习评估表外,增加°美术资源链接。• 5.附录部分除保留原有的°本册美术词汇英汉对照° 形式分析——版式
• 新版教材版式设计在保持原教材稳重、大方特点的基础上,更注重视觉效果和学生的接受特点,更强调美术教材本身作为教学资源的价值: • 1.图文比重、位置更合理,更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 • 2.图片主次更加明确,内容更加清晰明了;
• 3.空间布局更活泼,板块划分更灵活,比例更合理,总体呈现简洁大方的风格特征,设计感更强。总体结构
什么是美术 第一单元 第1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第2课 美术是个大家族 多彩的学校生活 第二单元
小伙伴 • 第1课
在校园中健康成长 • 第2课
我们的风采 • 第3课 传递我们的心声 第三单元
有创意的字 • 第1课
精美的报刊 • 第2课 美丽的校园 第四单元
描绘我们的校园 • 第1课
设计我们的校园 • 第2课 实用又美观的日用产品 第五单元
初一上学期美术教案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
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
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
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第三课中国古宋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第四课透视知识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过程 第五课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
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
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
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
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
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 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设问:哪些色属于同种色配合哪些色属于类似色配合哪些色属于对比色配合它们分别会产生 第八课爱心与祝愿
贺卡设计与制作(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
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欣赏*评述)单元总目标
通过对几组常见的生活用品的欣赏和评述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中一些常用品的材质、款式、造型、色彩、结构、功能极其实用性,用艺术的眼光进行欣赏和分析,了解其用途,体验其美感,从中大体了解现代生活用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人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设计”、“设计为了更高质量的生活”、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可用1课时完成。课题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
(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了几分趣味。
(g)花形洗子:像出水芙蓉,口缘稍作内敛,防止水的溅出,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h)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借鉴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协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摔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i)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也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j)工作灯:前后、上下、左右、高低,全方位的调整光照位置和角度,可拆卸的夹座,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任何位置,其实用性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另外,其造型和色彩也满足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觉享受,在一个看着非常舒服的灯下学习,也许就不会觉得疲劳了吧!(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如何进行选择?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留心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
(2)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教学评价
1.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
2.在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
第三篇: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1、教学目的
1、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2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二讲授新课
1/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1)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2)自然形(3)人工形 2/三者区别:
三/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二、导入新课
三、表现形式的分类 1/分类
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 2/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课型:单一课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出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
2、作品介绍:
3/《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五/结论
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二/讲授新课
1、概念:(约2分钟)2意义: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三布置作业。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二/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1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2/配色方法:
爱心与祝愿------贺卡设计与制作(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板书课题: 二/新课 1贺卡欣赏:(2、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1)构思、设计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3)选材、配色:。(4)剪贴;
(5)书写或剪贴赠言:(6)整理画面:
3、学生作业
三/课堂小结(约分钟)...课题 欣赏评述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教学目标
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第四篇: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www.5y
kj.co
m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二课时
纬线和经线
第三课时
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生活和生产。那么,学习地理从哪开始呢?(学生议论)对,从认识人类的家园——“地球”开始。
多媒体画面1
浩瀚的太空,星光灿烂。配上音乐,推出旋转的地球和课题。
[讲授新课]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提出问题
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呢?
学生回答
球体(球形)。
设问过渡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是无法看到地球整体面貌的。那么,古代人是如何逐步认识了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2
图略(课本P2图1.1“天圆地方”)
读图思考
我国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评价点拨。
设问引导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不是直觉的那么方方的、平平的,大地又变成了个什么样呢?
多媒体画面3
图略(课本P2图1.1“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请同学们说说当时人们臆想中的大地是个什么样,并举例说明“大地不是平面的”。
组织活动
.学生描述、举例。教师评价。
2.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进行以下几项活动:
列举事例:
模拟观船
①模拟“海边看船”。让学生参照课本P4图1.3,边模拟,边记录体验,如有到过海边亲身体验过的同学,可以交流印证。
实验行船
②实验“桌上行船”。让学生做一个对比小实验:把纸船在桌子上推移,平视纸船,看到船的部位有没有变化?
观察照片
③观察“月食照片”。让学生观察课本P4图1.4,指出地球的影子是哪一部分?(古铜色的部分)说明古铜色影子的边缘呈什么形状?(弧形)弧形就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吗?(不能,如果地球是圆的或圆柱形,看到的影子边缘也是弧形)
引导思考
④思考“高站远瞩”。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站在广阔平坦的田野上,瞭望四周,最多能看到约4000米的地方。若站得高一些,就能看得远一些。同理,飞机飞得越高,俯视的范围就越大,这也说明地球不是平面的。
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例,证明了大地确实不是平的,是不是就能得出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结论呢?(不能)这是人们的猜测和推理,还有什么办法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呢?
多媒体画面4
图略(课本P2图1.1“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图”)
请同学们沿着当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路线,结合课本P3阅读材料“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的介绍,进行一次图上旅游,看看证明一个什么事实。
评价过渡
学生发言,教师评价后指出:1519年9月至1522年9月,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了过去人们的猜测和推理,地球确实是一个球体。但是最科学的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依据是什么呢?
多媒体画面5
图略(课本P2图1.1“地球卫星照片”)
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小结过渡
教师边小结,边点击在多媒体画面6上依次出现的图片和问题。
多媒体画面6
同学们,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点击“天圆地方”)、到后来的猜测推理(点击“天如斗笠,地如覆盘”)、再到用事实论证(点击“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点击“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点击箭头依次连接以上四图),你感悟到些什么呢(点击讨论问题)?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大家谈的很好,我们应该学习前人认识自然,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破除迷信,抵制邪教,实事求是,崇尚科学的观念和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提出问题
人们在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还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请大家在笔记本上画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画示意图。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承转过渡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相当于飞机飞行30个小时的航程,时速100千米的汽车日夜不停17天的路程。人一刻不停地步行绕赤道一圈,大约要一年多才能走完。这样大的一个地球,人们要认识它,研究它,看到它的全貌太困难了。如何才能便于我们学习、研究呢?(教师出示地球仪,有条件的学校可每个学习小组发一个地球仪,配合学生学习)
多媒体画面8
地球仪略图
同学们请看课本P4中间自然段,观察地球仪,以学习小组共同完成以下各题:
.什么是地球仪?
2.画略图,并指出地轴、北极、南极是怎样确定的?
3.转动地球仪应向哪个方向转?
4.地球仪有什么作用?
5.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讨论、交流,总结地球仪的特点。
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讨论、交流的情况,利用地球仪,边演示,边补充点拨,并渗透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知识:指向北极方向为北,指向南极方向为南。在确定南北方向的基础上,定出东、西方向,提示学生“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因而演示地球仪转动也应自西向东转,并指导学生演示。
教师要对第5个问题作必要的总结,地球仪与地球实体的不同表现在:①地球仪是地球大大缩小了的模型;②地球仪上的能使之绕着转动的地轴,以及绘制的经纬网和经纬度,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③地球仪上是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地球上不同的地理事物。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是我们“认识地球”的第一节课,同学们不仅明确了人类的家园是一个球体,而且对它的大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同学们还认识了“地球仪”这样一位“新朋友”,它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学习地理。
根据板书设计师生共同复述本节知识要点,并概括为“一球三数”“一轴二极”。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活动与探究
.随着人类科技手段的进步,目前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利用生活体验、其他学科知识或上网等渠道,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一些证据。
3.美国的孟席斯经过14年悉心考证,得出一个惊世结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最早环球航行的也不是麦哲伦,而是早在1421年至1423年间,中国明朝的郑和用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了环球航行的壮举,将世界环球航行的历史又往前推进100多年。请收集这一新观点的有关资料。
第一章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纬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9“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什么叫纬线?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最长的纬线是哪一条?(说明基多赤道纪念碑)纬线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4.地球仪上能画多少条纬线?
5.什么叫纬度?
6.零度纬线是哪一条?
7.纬度从赤道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指导学生做填图练习)
8.纬度相同的纬线有几条?怎样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纬线?
9.纬度最大值的纬线有什么特征?该最大值出现在哪个地区?(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南北极点和纬度值)
0.请按图说出低、中、高纬度各自所占的纬度范围。并根据自己学校所在地的纬度,说出它大致位于哪个纬度带。(也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多媒体画面12
图略(课本P7图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读图分析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思考下列问题:
.赤道把地球分为哪两半球?(学生观察回答后,并指导学生描画此纬线,填写南北半球的名称)
2.指出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3.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看看这几条纬线所经之处,有没有自己听说过的地名。(强调这是几条重要纬线,让学生记住)
承转过渡
通过研讨大家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知识,但要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还需要学习经线和经度的知识。
多媒体画面13
图略(课本P5图1.7只要经线的说明文字“简化地球仪”,课本P6图1.10“地球仪上的经线”,课本P6图1.8“格林尼治0°经线”)
读图思考,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什么叫经线?
2.经线的形状、长度和指示方向与纬线有什么不同?
3.经度是以哪条经线为起点的?(此题较难,以教师回答为主,并引导学生看图,说明本初子午线及其标志)
4.经度从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什么方向排列?范围是多少?有什么规律?(教师要做必要的提示)
5.同一度数的经线有几条?如何区分它们?各用什么符号表示?有没有不做标注的经线?
6.在地球仪上找出160°E和20°w以及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比较哪个经线圈穿过的陆地少?(提示学生组成经线圈必须是相对应的两条经线,即两条经线的度数和是180°)
学生自学
教师及时巡视,引导学生与纬线和纬度的特点进行比较学习,组织学生边自学,边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多媒体画面14
图略(课本P7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东西半球是如何划分的?这样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2.全部和大部分位于东半球的有哪几个大洲?位于西半球的呢?(让一位学生上来指图说明)
讨论评价
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评价点拨后强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然后转入下面的课堂练习。
多媒体画面15
想一想:
.在地球上任意一点,沿纬线方向一直前进,最后能回到出发地吗?为什么?(能,纬线成圆)沿经线呢?(不能,经线是半圆)
2.在地球上能否找到一处其前后左右都朝南的地方?(能,北极)
3.根据图甲和图乙所示,说说经纬度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评价点拨
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相互问答交流,教师评价后重点点拨第3题,在学生对图理解的基础上,为便于学生记住其变化规律,可以概括为“北大北纬,南大南纬,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课堂小结]
教师先用鼠标点击出板书设计表格,然后引导学生共同边回忆、边总结、边点击逐项填出内容。
多媒体画面16
经线和纬线(见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纬线和经线
www.5y
kj.co
m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
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
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
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
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第三课中国古宋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四)欣赏《清明上河图》
1、主题思想: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了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作品介绍:
《清明上河图》全长5278厘米,高248厘米,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现藏故宫博物院。
全画气势磅礴,规模宏大,场面复杂,结构严谨,为全景式构图。总体上看,可分为田野、汴河、街市三个地方。情节连绵不断,高潮迭起。图中街市,屋宇栉比,货摊沿街,人物众多,神态各异,人喧马嚣,车轿穿梭。正是这番形形色色,熙熙攘攘,百货俱陈,百态俱备的情景,呈现了北宋末期工商业发达的社会面貌。从商业、交通、澶运建筑等几个具典型意义的角度,集中概括地再现了十二世纪我国都市生活状况。反映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民俗。构成了一件内容丰富的完整的艺术品,成为研究北宋社会的综合性形象史料。
画卷共画不同阶层的人物550佘人(教材上虹桥部分就有130佘人),不同种类和形态的牲畜五、六十匹,不同类型的车轿二十佘辆(顶),房屋三十佘幢,大小船只三十佘艘。无论状物写人,还是写动描静,对每个细节都求一丝不苟于浩大工程之中。画家具有非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写生功底。用默写的手法,把游汴河两岸街景时遇到的典型事件描绘出来。如全画的中心---虹桥部分,表现出桥上喧哗、桥下沸腾的热烈场面。桥头货摊相连,左侧桥栏边的人物在观景赏流,桥右侧人物扶栏观船逆流过桥。桥中达官贵人的轿马相遇,双方的豪奴都在呼喝让道,可见骑者勒马,;轿夫阻步。表现出统治阶级的骄横。并使桥上出现拥挤阻塞现象。桥下水流湍急。一大船头已过桥面,船身尚在桥下,船橹末端尚露出在桥右侧一方。另一货船正要过桥,船身已横,船头已被激流冲下。船夫们手忙脚乱,有的奋力撑船,有的挥手呼号,不进则退,船身已横,船夫们手手忙脚乱。这种人声鼎沸、激浪奔腾的热烈场面,在画家笔下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全景式构图的古代现实主义艺术大作,从远郊河野,一直至城郭街市,不但能鸟瞰繁华的街市,还可极目郊野;楼宇舟桥树木横列于近处,河道原野延伸至天边。景物的大、小、远、近、疏、密、动、静、简、繁,通过画家传神之笔,都得到准确、慎密、生动、妥贴的有机表现。使画卷具有长而不冗、繁而不乱、紧凑严密、起伏有节的鲜明的艺术节奏感。充满“方寸之内,体百里之回“的 宏伟气慨。表现了画家在运思立意过程中,概括生活和选取题材方面的高度艺术才华。以及在布局上不受固定视点的限制,充分运用“散点透视”的娴熟技巧。
(五)《清明上河图》的艺术成就。
1,作品体现了我国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和中国古代画家“目识心记”深厚的默写功能。
2,线描技法已臻和谐完美的高水平。突出地体现了我国古代绘画以线造型的技法特色。
3,是人物刻划、景物描绘达到形神毕肖、生动准确的神品之作。
4,是中国画传统的“散点透视”的布局的典型。
5,是界画、山水、人物融为一体的以工带写,以写润工的典范。
6,是显示画家高度的组织技巧和概括现实生活能力的范例。
7,是研究宋代社会的综合形象史料。
(六)结论
《清明上河图》是闻名世界的绢本白描淡色长卷风俗画。是我国古代写实主义的杰作(早欧洲七百余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珍宝,是中国美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第四课透视知识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过程 第五课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结构清9
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
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
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第六课基础图案(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
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
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
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二课时
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设问:哪些色属于同种色配合哪些色属于类似色配合哪些色属于对比色配合它们分别会产生 第八课爱心与祝愿
贺卡设计与制作(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n
bsp;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
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课题 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
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了几分趣味。
(g)花形洗子:像出水芙蓉,口缘稍作内敛,防止水的溅出,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h)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借鉴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协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摔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 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i)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也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j)工作灯:前后、上下、左右、高低,全方位的调整光照位置和角度,可拆卸的夹座,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任何位置,其实用性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另外,其造型和色彩也满足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觉享受,在一个看着非常舒服的灯下学习,也许就不会觉得疲劳了吧!(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如何进行选择?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留心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2)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
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
2.在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学科教学丛书《设计?概论》荆雷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现代艺术设计丛书《工业设计》蔡军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环境艺术设计丛书《家具设计》雷达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设计作品欣赏课与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研究
2.“建立设计意识”与 “关注生活中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