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优秀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时间:2019-05-15 01:4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优秀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文档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优秀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第一篇:2018年优秀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优秀教案范文:《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引导学生研读和品味作品,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风格所具有的情感张力。

3.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感受母爱、学会珍惜。【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沉静、淡然的语言所具有的情感张力。【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教学目标

从文章题目和文体入手把握文章内容。

二、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 1.导入新课。

孟郊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陵悲吟:“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第 1 页 人啊,恬然于父母铸就的港湾,便会向往外面世界的精彩;能够承欢于爹妈的膝下,谁又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人们常说,“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史铁生的《合欢树》里蕴含着的,就是这样一份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2.快速阅读课文,初步感知。3.品味母亲的形象。

问题:母亲生前的哪些话、哪些事至今还缠绕着“我”?(1)关于“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的事,母亲在“我”十岁和二十岁时有何不同的表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答: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做得还要好,还说“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这让“我”听得扫兴,就装着根本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对治好“我”的腿终于绝望的时候,发现我在写小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

就形式而言,作者采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对同一件事,母亲先后说过不相同的话,这是由于“我”的境遇不同,因此目的和用意也就很不一样。对于年少的心高气傲的急切期待母亲表扬的孩子来说,一瓢冷水可以让孩子冷静,不至于

第 2 页 骄傲、自满;对于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这是激励,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用心良苦。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展露无遗。

就内容而言,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至今还在缠绕着“我”的既有母亲的慈爱、教子之道,还有母亲的美丽和悲伤。正是这一切的一切,才使我在母亲去世多年后仍对她无法忘怀。

(2)课文描述了给“我”治病过程中母亲的哪些细节? 答:“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3)母亲是怎样鼓励“我”写作的?

答: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第 3 页

第二篇:合欢树优秀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过程与方法:用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对亲情的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伤和母爱的深沉无私,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分析具体事件,体会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难点: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体味史铁生对母亲的眷念感恩。

三、教学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第一课时

一、课程导入

二十岁,正是人一生中的黄金季节,对未来有期待,有追求,一切的美好都可以成为可能!二十岁,正是人活得最狂妄的年龄,一切都可以实现,一切都还来得及!然而,有一个人恰在这样的年纪,忽地残废了双腿!上帝为他关了通往光明的大门,他就是著名作家——史铁生!(板书:史铁生)

年轻的史铁生“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在一座废弃的古园——地坛里,他每天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想着自己为什么要出生!

他沉浸在自己的伤痛中,也许还在埋怨着命运的不公。可是世界上有一个人却比他还要悲痛,这个人就是他的母亲(板书:母亲),因为母亲宁愿截瘫的人是自己,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她希望儿子可以找到走向幸福的路,但这条路在哪里呢?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上帝终于又为史铁生打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窗,他在文学创作上找到了出路!然而,当他的第一篇小说发表时,他的母亲却没能看到——她已经离开了人世!“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伤痛任谁也无法释怀,于是史铁生用手中的笔诉说着他对母亲的热爱、眷念,还有深深地愧疚!直至母亲去世后,偶尔回到旧址,才由邻人嘴里提及“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作者才把镜头推向了若隐若现的合欢树,引出母亲种合欢树的一段往事。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板书:合欢树)

二、走近史铁生

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

三、感知课文

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一自然段。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二、三自然段。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②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⑸“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3.30岁时小说发表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二十岁 双腿残废 “不年轻”“有了白发”牺牲自我,全心全意照顾我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看到母亲的变化,但是母亲不变的是对儿子的爱和希望。

四、分析母子亲情之品味母亲的世界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注意: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板书:乐观、坚强、执著)

5、母亲的坚强是在苦难中塑造的,其实她还很聪明,从哪里可以体现? 明确:第一次:“我”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一,但母亲没有表扬“我”,而是急着跟“我”说她自己小时候作文作得还要好,这让“我”听得扫兴。

第二次: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

理解母亲的话,要从全篇着眼。对待得志的少年,母亲采取的办法是泼冷水,这是“抑”。对待因残疾而绝望的青年,母亲旧话重提,“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以此鼓励“我”振作精神,把写作的路走下去,以获得生的勇气和尊严,可见母亲的良苦用心,这是“扬”。在这一抑一扬之间,母亲的聪明和伟大以及作者的精妙构思均展露无遗。

五、分析母子亲情之感悟儿子的心灵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明确:感激、内疚(板书:感激、内疚)重点分析内疚之情。

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板书: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句子:

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

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2、“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板书:当悲伤也成享受)

明确:抓住母亲的苦衷,就可以明白史铁生悲伤的根源。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悲伤也成享受”,看似有悖人情,实则体现了史铁生对母爱深深的理解,对人生

独特的感悟,是最深切最纯粹的人情。

幸福不仅是短暂的,而且幸福和痛苦简直就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离,痛苦也好,幸福也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意义就在过程中。——史铁生

小结:当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心是孤独的,是忧伤的,却又是宁静而温馨的!母亲虽已离去,但母爱却从不曾走远!母与子之间的深情超越了生死的距离,在天地之间化为永恒!

第二课时

六、分析母子亲情之合欢树里的母子深情

1、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

(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

(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2、合欢树的由来?

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

3、追问:为什么从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能看出是她照顾“我”的写照?母亲照料合欢树的过程和母亲对“我”的关心照顾有什么相似之处?

明确: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是她呵护关心我的写照。对合欢树希望的表现:

“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会,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 “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

对治好“我”的希望,对“我”从事写作的希望,母亲的言谈话语中体现出的小心翼翼又满怀希望,一方面尽力维护残疾儿子的尊严,一方面激励和鼓舞儿子写作的信心。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所以,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征。

4、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七、这棵合欢树身上有母亲的影子,凝聚着母亲对“我”的爱,而“我”又是怎么对待这棵合欢树的?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明确a.忘记:“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我的这种悲痛? “我摇着车躲出去”“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我心里一阵抖”

为什么会“抖”? “抖”字体现出我的难以抑制的悲痛和深深的愧疚。——一提及合欢树时“心里一阵抖”,但这足以令人感到万般思念,情系“合欢”,触物及心;也自然使人想到树已亭亭如盖,而植树人已离世而去,因而产生“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悲伤。这样的托物言情,委婉含蓄,实在胜过千言万语。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b.找借口不看: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c.老惦记着:体现了思念之深。d.主动想去看:注意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去看的。我在写作上取得了成功,想去看看合欢树,告慰母亲在天之灵。对愧疚的理解:同样被母亲寄予希望的合欢树终于开花了,而我却尚未成功。(“后悔两年前没有自己摇车去看看。”)

文章的成功之处就是有一种揪心的悲伤:“我”一直怕触动心中的伤痛而躲避着不去小院,当老人们告诉我小院里的合欢树开花了,“我”又惊慌地搪塞过去。在“我”真正想去看那棵母亲生前栽下的合欢树的时候,由于过道便窄,已经看不成了。“我”感到遗憾,后悔。小结:“我”之所以对合欢树有这样的态度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对母亲的无尽的思念中,更多地包含的是悲痛和愧疚。其中最令“我”悲痛的是母亲当初的希望都实现了,她却不在了。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八、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处,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为什么小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孩子通常看见谁才会不哭不闹呢?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个不知名的小孩子看所看到的合欢树其实还是什么的象征? 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文末”提到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还会是什么?(启发学生自己说)

→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九、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还有什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有的同学说:“合欢树是一种爱的见证,它见证了母亲对我的那种无私的付出。”

十、文中几处写到“孩子”,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第一处:“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孩子“不哭不闹”是因为生活在母亲的呵护之下,生活在一个祥和的环境中,尽情享受着合家欢乐。第二处:“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

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怀念之情——是人之常情。想要表现的:母爱是普遍的;

“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不希望他长大后知道曾经住过的房屋以及屋前的合欢树,有着一个残疾人经历过的苦难历程,造成他生长过程中产生一种心灵的阴影。希望他能健全、健康、茁壮成长。写孩子有和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照的意味。

我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种的。

作者的这种情感是小男孩未曾经历也无法体验的。想要表现的:母爱又是独特的。

8、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明确:借小男孩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母爱生而为一棵树,在季节轮回中固守家园,撑一树浓荫,一生为子女默默付出,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样的爱。母亲,一种没有浪漫色彩却美丽无比的形象;母亲,一种最坚韧、最具感召力的力量。母爱,则不管在怎样的时空,都展现出其不变的动人。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要懂得感恩。

9、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明确: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

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是母亲的化身,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是她另一种存在方式。合欢树=母亲

合欢树的名字不禁让人想起合家欢乐。合欢树=亲情的象征

小结:这便是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为什么可以表现母爱的载体很多,而独选“合欢树”的原因所在了。

艺术鉴赏: 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 象征的表现手法,于“合欢树”中表达了丰富的象征含义。

三、结束语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史铁生

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分析,希望同学们能够读出史铁生静若止水的语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从波澜不兴中一窥潜流汹涌。热爱我们的亲人吧,趁一切都还来得及!

四、作业布置

1、抄录或自行创作有关亲情的诗句。

2、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

3、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体现孝心的事。

五、板书

爱 思念

1、母亲----------合欢树----------儿子

2、母亲 对儿子的殷殷期望 合欢树

儿子 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3、年龄 母爱的表现方式

“我”的态度

十岁 “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扫兴、不服气、故意气她

二十岁 给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冷漠、忽略了母亲所承受的痛苦

三十岁 她活在儿子的心灵里,陪伴他一生。遥想母亲、怀念母亲、感激母亲

第三篇:《合欢树》教学设计

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之散文之部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合欢树》选自人教版选修模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散文之部的第三单元“一粒沙里看世界”的第三篇文章,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叙事散文,它以深沉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母亲对儿子所付出的艰辛,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和思念。学生分析

现在的学生,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亲情比较淡漠,更不太会珍惜亲情,加上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留守的情况尤为严重,他们自小和父母分开,他们的监护人要不是家里的留守老人,要不干脆是自己,因此,感受亲情尤其是感受母爱的体会就比较浅。所以,我认为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智商没有问题,但在情商上需要更好的引导。设计理念

(淡化语文知识,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是一篇以小见大的叙事散文,学习这个单元的文章意在让学生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同时也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是真情,只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寻找。我除了让学生掌握语文的一般知识外,还意在让他们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感受到伟大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唤醒他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思,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学会感恩,进而学会好好生活。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有关作家、作品的文学常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合作探究“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体验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生活。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各种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教学策略

读—悟—说—写(熟读课文,感悟其中的情感,说出自己的体会,写出自己对爱的理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写一首献给母亲的赞歌)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轻音乐《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有这样一位母亲:每天,她总是伫立在门前,看着儿子摇着轮椅远去的背影,一动不动地站着,无论风霜,无论雪雨,这份爱恋绵长而悠远,对于儿子,这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记忆。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对母子,故事中的儿子就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课前,我想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和父母最感人的故事: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父母对我们的爱,我们一辈子也说不完,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多时候可能会忽略身边亲人对自己的爱,那么,课文中的儿子,和深爱他的母亲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合欢树》(幻灯片展示课题的同时,板书课题)

二、作者作品相关内容了解

(此部分内容由学生课后自主完成,教师在一些内容的传授中应该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宜包办太多)

二、学生感知课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1、解决生字词

2、小组讨论问题(1)课文都写了哪些事?

(2)通过这些事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学生感知课文后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此环节意在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教师适当引导)

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读完过后,你觉得那个地方最让你感动,请找出来,并交流体会。品味语句,品味感情: 方式:师生交流

学生谈最触动自己的语段:

教师提供:(有的句子学生可能已经谈到,则不用重复)

①、常去侍弄它,不敢太大意。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

②、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总是在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⑤、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还比较茂盛。母亲高兴了好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

此环节目的:

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 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感受母爱

总结:从这些动人细节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用她柔弱的身躯承担生活的重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母亲用那始终如一的执著的爱,温暖着我们寒冷的心灵,抵御着我们的悲伤,坚韧的燃起我们的理想之光。母亲不愧是一位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伟大母亲。可是,作为儿子的他却不是一开始就能理解的,真谓是

板书:“ 母深爱而子不解”

3、请找出有关作者对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内容,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小组再深入课文,讨论总结:

教师提示:注意文中有关时间的词语。学生阐述自己的理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板书:

10岁时(孩童时),不理解——20岁(双腿瘫痪),忽略母亲的痛苦——30岁(小说获奖),母亲已经不再了,真的是

板书:子欲养而亲不待

三、重难点解决

1、文中为我们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为我们展现的?

2、文题为《合欢树》,你认为合欢树在文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小组讨论: 小组派代表发言: 教师适当引导:

(说明: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讨论完成,重点引导第二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逐步引导并总结,板书:亦子亦母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

此环节目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实施情感教育。

总结:“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母爱,她沉浸于万物之中,充盈于天地之间,我们的记忆中,赞扬母亲的故事、诗文、名言警句有哪些?请课后收集整理。

四、课文总结 课本知识总结: 学生谈在知识上的收获:

1、人物描写方面的知识

2、写作方面的知识 教师提示:

1、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如母亲为我敷药的动作细节、母亲独自承受压力的心理细节、母亲鼓励我写作的语言细节。

2、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感情的冲击:

学生谈学习本课后的情感方面的体会。

五、歌曲升华主题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

六、作业:

2、屏幕显示保加利亚作家海托夫的文章:《趁双亲还在》。

直到中学毕业,我才意识到父亲为我所做的一切,对他充满感激和惋惜之情。因此,我下定决心,只要拿到我挣来的第一笔钱,我就给他买些苹果。因为他需要这样的营养品,在我家居住的巴尔干山村是买不到苹果的。我今天推到明天,明天推到后天,终于在一个春日,得知了父亲于夜间逝世的噩耗„„直到现在,在我父亲逝世二十多年以后,那些未买的苹果依然如鲠在喉。

面对至爱自己和自己至爱的亲人,你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要趁早,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

同学们,趁双亲还在,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呢,赶紧吧。不要等到自己白发苍苍的时候才来后悔,在学校里,要学会照顾好自己,不要让他们为我们操心,我们要感谢父母给了我们健全的身体,我们要感谢他们为我们付出的一切,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微笑生活吧!

板书设计:

合欢树

母深爱而子不解

亦子亦母合欢树 子欲养而母不待 一枝一叶总关情 妈妈:合欢树(儿子)——希望之树 儿子:合欢树(妈妈)——母爱之树

第四篇:合欢树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欢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方法:诵读法,归纳法,探究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导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昨天布置大家收集一些关于母亲的诗词,大家来说说吧,(检查预习情况)其实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作者介绍

看到史铁生,就会想起一句话,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一个苹果,所以每个人都是有缺陷的,只不过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史铁生就是那么一个上帝的宠儿,在他二十岁那年,一场重病让他走进了医院,从此再也没有站起来,他的下半生是在轮椅上走完的,他用他残缺的身体为我们抒写了《我与地坛》《老屋小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不朽作品,在他一生当中,他一直在用自己的行为和语言感动着我们,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是这样评价他的(幻灯片)这是真实的,生活用残酷打击他,他却用微笑来面对它,他微笑的背后是什么神秘的力量来支撑他呢? 母爱

三、走进文本,感悟母爱(诵读法)

1、诵读课文,整体把握

师生诵读第一自然段,这个母亲真有意思,学生分析有意思在什么地方?

2、请学生诵读第二自然段,这位母亲真_______!如果让你在横线上填一个词,你会用什么词汇呢?

3、第三段场景再现,一男生读史铁生,一女生读母亲,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母亲离开人世之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到文中的句子

四、跳出文本,欣赏写法

课文讲到这里,作者有没有提到我们的题目《合欢树》,没有,那么下面哪些段落提到了合欢树,引导学生分析,找出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导学案题目放在这一环节串讲。)

1、导学案文本探究第1题:课文写母亲对合欢树由没有心思照顾到“不舍得扔掉”再到“常去侍弄它”,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变化? 由问题引出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作者自己)

2、导学案文本探究第2题:“我”合欢树由不敢看到想去看,表现了怎样的心情? 由此问题引出合欢树的另一象征意义

→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象征母亲)。

3、导学案文本探究第3题: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想要表现什么?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五、拓展升华,爱与生命 爱是构筑生命的精髓。

生命可以使无私的爱变得更加辉煌灿烂。爱可以使枯萎的生命重新开出新的枝芽。滋养生命的是粮食,水和阳光。哺育爱的是生命友谊和真诚。

仿写、续写

生命如果是一朵云,爱便是欢乐的鸟翅。生命如果是一条船,爱便是激扬的帆 生命如果是一棵树······

学生诗歌作品朗诵

作业:是导学案第21课时的第17题的语言表达。

“合欢树”之于史铁生来讲是浓浓的母爱的载体。在我们的生活中,肯定也会有一些承载了浓浓情感的事物存在。请你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其中的一件进行表达,要求感情真挚,200字左右。

结语:最后我希望大家能收藏这篇文章,想请大家同时记住的还有这样一句话:岁月流逝,无可挽回,感恩母亲,珍爱生命。

第五篇:4、《合欢树》教学设计

4、合欢树

主备人

潘昆龙

学习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学习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文中的母子深情。

学习难点

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

学习方法

导读法、讨论法、朗读法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学环节】

一、明确目标

1.读通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掌握文中生字词。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并感悟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母子深情。

二、设疑导学

(一)导入

导语:39岁时因患脊髓灰质炎而下肢瘫痪的罗斯福,4次当选美国总统,为美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坐在轮椅上生活和思考的科学家霍金向人类贡献了伟大的黑洞理论;在中国,也有一位作家,正值青春年华的时候不幸瘫痪,但他如“凤凰涅槃”一般坚强地生活和工作,用他的笔书写他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2002年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授奖词评价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就是史铁生。

那么,史铁生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巨大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二)检查预习

1.关于作者(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做补充和点评)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其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2.关于母子情

请学生根据课前阅读(《秋天的怀念》和《我与地坛》节选)谈谈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归纳总结:从不理解到理解,怀着爱与愧疚。

【展示环节】

三、合作探究

(一)在预习的基础上迅速再读课文,与《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比较,找出三篇文章的共同点。(提示:从情感基调、情感内容上去归纳)情感基调——忧伤。

情感内容——对母亲从不理解到理解,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

(二)是什么样的母亲让作者如此深深怀念又深深愧疚?文章前半部分以时间为序,追忆了哪些事情?

10岁时“我”作文竞赛获奖;20岁时“我”双腿残废;30岁时“我”的小说发表。

四、展示交流

(三)这些事情刻画了怎样的母亲形象?作者对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 1.10岁时作文竞赛获奖 ⑴诵读第1自然段。⑵归纳母亲的形象特点。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爱生活 ⑶母亲对“我”获奖持什么态度? 故作轻慢、警戒勉励

⑷说说此时的“我”对母亲的态度怎样。

“我”:对母亲不理解,“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怄气。2.20岁时“我”双腿残废后 ⑴诵读第2、3自然段。⑵说说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①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②鼓励“我”好好写作:

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③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总结环节】

五、测评反馈

⑶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母爱? 无私无怨、坚强执着、宽厚仁慈、牺牲自我的爱。

六、归纳拓展

⑷这时候,你会想起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文?(学生交流)故事:孟母三迁、欧母教读、岳母刺字„„

诗歌:冰心《纸船》、孟郊《游子吟》、泰戈尔《仿佛》„„ 名言: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法国】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俄罗斯】 妈妈,你是母亲、知己和朋友的完美结合。——泰戈尔【印度】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意大利】 母爱在女人心中是一件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是生命的一大要素。——巴尔扎克【法国】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自学环节】

一、明确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爱、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二、设疑导学

1.母亲对我处处关心,“我”对母亲又是什么态度?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展示环节】

三、合作探究

2.阅读课文后半部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⑴“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母亲却因操劳而早逝,我对母亲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我理解了母亲的苦心,理解了母爱的伟大,深深思念母亲的同时又满怀深深的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

⑵读读下列诗文,进一步体会“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悔之情。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老舍《我的母亲》:

“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四、展示交流

理解“合欢树”所寄寓的丰富的情感内涵。

(一)阅读第4-12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并体会其象征意义。1.请同学根据下列提示,简要叙述合欢树的由来。

合欢树是_______在___________时,在_______挖来的,种在________里。第二年,合欢树______,母亲______。第三年,合欢树_______母亲__________。第四年,合欢树长在_____________。第五年,我们搬家,合欢树__________。2.作者为什么在这里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所以,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的象征。3.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有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⑵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⑶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静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母亲似乎就在身边。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所以,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的另一种呈现方式。

(二)启发学生自主体会,自由发言,说说合欢树在自己心中还有什么丰富的情感内涵。(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总结环节】

五、测评反馈

3.用一段短文,抒写自己对母亲的爱与感激。

六、归纳拓展

1、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史铁生

2、你还知道与史铁生类似的哪些故事?你有何感想?

六、作业

1.阅读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2.背诵一首歌颂母亲的诗歌。

七、板书设计:

下载2018年优秀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文档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优秀教案:《合欢树》教学设计-文档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合欢树教学设计5篇

    优质课教案 《合欢树》教学设计 广宗三中 李小娜 【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 2.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

    合欢树 教案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有着灿烂笑容的人),那我们再看一张照片,又看到了什么?(一个坐在轮椅上人,他在21岁那年双腿瘫痪,但我们在他的脸上......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教学难......

    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

    4合欢树 教学设计[推荐]

    4 合欢树 【学习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重点) 2.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重难点) 3.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重难点) 4.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

    合欢树优秀读后感

    第一个镜头是:10岁时,我作文获奖,母亲很高兴,说自己当年的作文写得还要好。我不服气,故意气她。年幼的我想来是还没读懂一位母亲对自己的良好禀赋能传给儿子的那份喜悦与自豪的。......

    合欢树优秀教案(小编整理)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具体事件,体会伟大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 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以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