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欢树的教案
《合欢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后深厚的母子感情(品味细节、语言)。2理解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3了解散文中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二.重点、难点:
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涵义,并领会作者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三.教学媒体:多媒体 四.课时安排:1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作者简介:
作者为什么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1951年生,北京人。1967年清华大学附中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一次遭遇暴雨和冰雹后发高烧,腰腿疼痛,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1972年因双腿瘫痪返回北京医疗。(“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加入中国作协。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授奖词中有这么一句:
“„„他(史铁生)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根据其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有需要的患者。
(二)解读标题,导入正文 合欢树的多重含义。
1)了解合欢树的基本特点
昼开夜合,称“合昏”,“合欢”,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适应性强,耐寒,对土壤要求不高,生长快
2)题目除了理解成一种树之外,是否有别的更深的含义?
(初读题目,文章应是状物类散文;细读后,发现是写人叙事文章。通读全篇,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构思巧妙)。
(三)解读文本
1引语:品读《合欢树》,文章哪些部分写合欢树?
第7——12自然段。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可略讲)
2品读第8自然段,思考合欢树和母亲有什么关联?(请同学朗读相关段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幻灯片:
合欢树(成长)
母亲(反应)
路边的“含羞草”(弱小))
种在花盆(心思全在别处)
第二年没有发芽(几近夭折)
不舍得扔(叹息)
第三年长出叶子(长大)
常去侍弄(高兴、好兆头、不再大意)
第四年(茂盛)
栽在窗前的地上(念叨几年开花)
多年后(开花)
母亲已不在人世
(执着地培育)
没有母亲的呵护,没有母爱的濡养,就没有合欢树生机勃勃的今天,然令人扼腕的是,当合欢树年年开花、枝繁叶茂之时,母亲已去世多年,同样没能看到亲手培育的希望。
3、你从合欢树(成长过程)上看到了谁的影子? 儿子的影子
母亲的影子
在母亲眼中,儿子就是合欢树,母亲在合欢树上寄寓了对儿子深深的希望与祝福;照顾合欢树就是照顾病中的儿子,合欢树的经历与儿子的经历相似,所以这是一棵希望树生命树。
(在儿子眼中,母亲就是合欢树,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照料就是母亲呵护我关心我的最好写照;母亲去世后,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载体),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壮
1)喻示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
2)与史铁生由残疾到感悟生命并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3)是母亲全心为“我”找药方到支持“我”写作的过程的写照。概括文章1--6自然段,有没有一些地方特别打动你呢?(平淡语言背后的深情)每个时间段里,“我”的命运如何变化?母亲的人生又发生什么变化?
段落 人生 节点
“我”的经历 母亲的反应 “我”的反应 母亲的状态 1 十岁
作文比赛得第一 急着说她自己
扫兴/故意笑/装作不再注意 年轻/聪明/最好看/爱美 2,3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全副心思放在给我治病上 鼓励我写作 抱了希望
一心只想写小说/浪费时间,根本没用/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 不年轻,有了白发
三十岁
第一篇小说发表 已不在人世 4
另一篇小说获奖 心烦,躲出去
迷迷糊糊听到回答,得到一点安慰 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
(1)重点把握二十岁我双腿残疾后的心理及母亲对我的照顾。
我:“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折射出我当时颓废沮丧的情绪。补充《秋天的怀念》中相关段落: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
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
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我与地坛》中相关段落: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丛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她一个人在园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已经找了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绝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许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或羞涩?但这倔只留给我痛悔,丝毫也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
母亲:“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最后一回”,“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体现出母亲的爱。(爱得辛苦、爱得执著)
作者认为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纪时,双腿残疾了,他一下子被命运击昏了头,每天想得都是自己的病,一度活不下去,更没有去顾及母亲的感受。
(深深的愧疚: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治好腿绝望后,母亲鼓励我写小说,“那就好好写吧”“抱了希望”(一如既往地关爱、支持)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第3段)(3)三十岁后小说发表,母亲已不在人世。
1983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母亲却无法分享喜悦。“我”的喜悦里有深深地遗憾。我年少轻狂双腿残疾,想的是自己的不幸,忽略了母亲的心,而当我终于走出一条新路,要和母亲分享光荣时,母亲却不在。
“母亲生前没有给我留下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我与地坛》
母亲的离开是难以释怀的,悲痛、愧疚潜藏在心灵深处。轮椅上精神健全、直面人生的我与母亲所付出的息息相关,但母亲不在了。然而母亲种的合欢树还在,我是怎么面对它呢? 5朗读相关自然段,把握作者对合欢树者复杂的情感体验。(动因来自于母亲),体会作者语言的情感张力。
不愿意去 —— 心里一阵抖 —— 不如去看看 —— 再看不到它了—— 挺后悔
(忘记)
(开花)
(老记着孩子——诱因)
悲伤也成享受
1)我“忘记”合欢树是因为失去母亲的难以抑制的悲痛。找借口不去看——主动想去看——后悔没早去看
“找借口不去看” 是因为怕触景生情,担心自己难以承受那无限的伤感和深深的愧疚。(母亲为自己无私地付出了一切,悲苦早逝;而自己除了对母亲狂躁和伤害,其它什么都没能为母亲做。)
“主动想去看”是因为思念之深,挥之不去的思念,触使他想去看看母亲亲手种下的合欢树,加之我写作成功了,终于可以面对母亲并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
可是,真正想去看的时候又看不到了,就像现在,母亲当初的希望实现了,她却已不在人世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真是“挺后悔没早去看”,那份遗憾,那份痛悔,紧紧缠绕吞噬着儿子思念母亲的心。
我附着在合欢树上的复杂心态,也折射出我对母亲对人生的复杂心态变化:对母亲,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痛悔;对人生,由不敢面对到敢于面对再到走向成功。这份复杂心态也正是这篇文章的魅力所在,独特所在,深度所在。
2)当别人提到“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时,为什么“我心里一阵抖”? 此时此刻,作者由树及人,心情难平:
①激动。因为出乎意料,当年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现在居然开花了。②伤感。因为树还在,人已去,物是人非,提到母亲,伤感、难过顿生。
③愧疚。母亲为自己无私地付出了一切,悲苦早逝;而自己又曾为母亲做了什么呢? 3)怎样理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的含义。
提示: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回忆往事,也许他只想把把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深深地藏在心底,在回忆中独自咀嚼,“悲伤也成享受”吧。【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愿意去”、“抖”、“悲伤也成享受”。】
6.文中三次提到孩子和树影儿,最后又以孩子和树影儿结尾,有什么深意?这种写法有何效果? 提示: ①孩子是希望的象征,树影儿是母爱的象征,作者祝福孩子沐浴着浓浓的母爱健全幸福地成长。②结尾孩子的“会”,说明母爱是普遍的,可以延绵;(那个孩子同样在母亲的庇荫下长大,他一定会记住童年的事,记住自己的妈妈,母爱永远不会磨灭。)③孩子的“不会”,说明母爱是独特的,不可复制。母亲已逝,但树仍在,爱仍在。
这种写法效果:①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深化主题;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7.小结:全文几乎所有内容都围绕着母亲,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
从字面看: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从内容看:(归纳2—3点)
①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②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者、呵护者,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③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
④合欢树见证了母子共同与命运抗争过程: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⑤母子合欢的象征
从作用看:别致蕴藉,耐人寻味。
8《合欢树》艺术特色:(1)作者使用的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合欢树是作家从生活的细小沙粒中淘洗出来的“金子”,它承载着史铁生对母亲深厚而复杂的爱以及对生命的感悟。
(以小见大:指散文选材虽小,但蕴涵了博大深远的意义。)
总之,以物为名的散文,物中常有人、有事,是某种情感的寄托,某种精神的象征。(《一碗阳春面》)
(2)语言:平淡中见深沉。“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语)
好的散文,是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文章的修辞、内容都可以“做”,唯感情不能做、不能假。作文第一要义。
作业:
以史铁生相关的资料与文章,谈谈对母爱与生命的感悟,写作文片断。
第二篇:合欢树 教案
《合欢树》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不论年长年少,也不论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不尽思念。母爱、母子的深情是永远说不完的话题。身体健康的人尚且如此,作为一名残疾人作家,史铁生对母爱更有自己独特的体会。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这篇《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精神世界,感悟他为我们描写的母子深情。
展示题目:合欢树(附图)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
二、研习新课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
2、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写作方法。
结束语:阅读是一颗心灵与另一颗心灵的握手。今天,用我们一颗纯真之心,与作者的悲苦之心握手,与母亲的慈爱之心握手。一头握着对亲情的感悟,一头握着对母爱的歌颂。希望通过我们阅读,能够读出史铁生静若止水的语言下深藏着的深厚情感,能从波澜不兴中一窥潜流汹涌。但愿我们都有一颗善于感悟真诚的心灵!我为什么回避一直想看的合欢树。要点: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
合欢树是我的象征,承载了母亲的关爱和希望,却一度让母亲失望,不理解母亲,觉得愧疚和后悔。如今,树已枝繁叶茂,我已功成名就,而昔日百般呵护我们的母亲却已撒手西归。睹物思人,近乡情怯,作者回避的不仅仅是树,更是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一份永远还不清的恩情。我只能用文字一遍遍忏悔,向逝去的母亲志哀。
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可略讲)
深层形象,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罢了。大体可以作如下的解读: 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着、呵护着,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 这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对合欢树庇荫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生命对母体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合欢树既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作者将自己对母亲,对合欢树,对自己命运的感怀,迁升到整个生命现象的叹喟与感悟。人处于逆境不必惊慌,人生或许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痛苦,完美的人生或许并不存在。新陈代谢不可抗拒,而生命总那样因因相陈,敬重生命,母爱永存!
第三篇:《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有着灿烂笑容的人),那我们再看一张照片,又看到了什么?(一个坐在轮椅上人,他在21岁那年双腿瘫痪,但我们在他的脸上却看到了这样灿烂的笑容,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史铁生)同学们对他并不陌生,小学课文《秋天的怀念》。他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杰出成就奖。
有很多评论家说史铁生是最爱笑的作家。一个残疾人都成为最爱笑的作家,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支持他面对疾病后的风风雨雨呢?这种神秘的力量来自何方呢?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看大家能不能从中到到一点答案。
二、合欢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课文里有对合欢树的描写吗?那么课文写了合欢树吗?(请同学们找出来。明确:第七自然段以后都在写合欢树)
1、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围绕“合欢树”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7:邻居老太太们告诉我合欢树开花了
;8:合欢树的来历
;9:树影和小孩的故事)
2、作者对于合欢树是怎么样的态度呢?(想不想看?看见没有? 当邻居无意中提到合欢树,“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害怕睹物思人,儿子对母亲的愧疚,拖累母亲过早衰老,子欲养而亲不待。“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母亲的召唤,鼓起勇气,再度回去看,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出去也要侧身……我挺后悔前两年自己没摇车进去。”——对母亲深深的眷念与爱。)
三、这究竟是怎么的一位母亲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答案。(讨论)
明确:爱美(做衣、养花)聪慧
坚强
善良
执著
热爱生活 坚强 无私 宽厚 仁慈
四、1、课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以写树为辅,为什么取名叫《合欢树》呢?在这里“合欢树”象征着什么?你们觉得有争议吗?(亦母亦子合欢树,一枝一叶总关情)第一种意见:
合欢树象征着作者自己。理由是合欢树的经历与我的经历极其相似,第一年母亲带我去劳动局找工作,显然是在我残疾以后,在路边挖了出来,它是那样弱小,母亲还以为它是一颗含羞草,把它种在花盆里,合欢树就像我残疾,不健壮。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但舍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我和合欢树一样,母亲是不会绝望的,是扔不得放弃的。第三年,合欢树又长出叶子了,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合欢树就像我一样,又显示了生命的活力,我想从事写作,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母亲鼓励我,说我小时候作文得过第一,到处去给我借书,顶头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又过一年,合欢树被移栽在地上。说明合欢树已经充满生机,能自我生存。像我一样,生活的信念坚定了,生活的处理能力也有了,可以坚强地活下去了。若干年后,母亲去世了,合欢树却长成了参天大树,我的作品发表了,也获奖了,我已步入中年,身体虽残疾,可思想经历磨炼,意志更加坚定,性格更加成熟,对生命感悟更加透彻,事业也有所成就。所以,合欢树象征着我,象征着生命的顽强,意志的坚定,象征着事业的成就。
第二种意见:
合欢树象征着母亲。理由是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的,在合欢树中融入了母亲的辛勤、母亲的慈爱、母亲的希望。文中母亲虽然去世了,但合欢树在,所以,合欢树是母亲的物化,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无私母爱的象征。
2、为什么以《合欢树》为题目?
① 合欢树是母子间历经岁月风霜的见证者; ② 它仿佛是“我”的患难兄弟,又是母爱的化身;
③ 它和“我”一样,承受着母亲的关爱,寄托着母亲对儿子不便言明的希望。④ “我”对合欢树那种既渴望相见,又刻意回避的复杂情感,正是对母亲的复杂的怀念情愫的一种流露;
⑤ 作者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来含蓄地表达儿子对母亲的怀念与对母爱的赞美。
五、你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读起来不大好懂?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A、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作用?
提示: ①突出母亲年轻时争强好胜、不免孩子气的性格,使母亲的形象一开始就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②展现母子俩曾经有过一段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种快乐的生活气氛和轻松笔调,与后来的生活困境及后文夺魁的气氛形成对照。③这样一篇回忆母亲的文章如此开头,非常别致,增强了文章的生活情趣和艺术吸引力。
B、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提示:想表现的是:①母爱是普遍的②母爱又是独特的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①以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方式抒情
②含而不露,韵味悠长
C、怎样理解“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的含义。提示:因母亲的去世而悲伤,又因独自一人回忆往事,想起和母亲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而感到幸福和温馨,从而产生一种享受感,所以,悲伤也成享受。
D、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
提示:① 二十岁以后,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四处奔波,作者虽然感受到母亲的爱,但却一味地沉浸在自身的痛苦中,心情沮丧,不能真正地理解到母爱的执着与无私。
② 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理解了母亲曾经的备受煎熬,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伟大。
E、课文三写“小孩子”,有何特别的意味?(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仿佛在树影中延续,抚慰着孩子。将希望寄寓在下一代孩子身上,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在母亲与合欢树的双重呵护下成长,是幸福的。
六、小结
世界上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同学们有没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给自己的母亲打一通电话,说声“谢谢”,说声“我爱您”?有没有在母亲节给亲爱的母亲送上一张卡片,送上一朵康乃馨?同学们在外求学,其实不仅仅是母亲节,在每一天我们都应该给母亲问候,哪怕是一句:“天凉了,您记得多加点衣服。”我们不光要学会感受母爱,更要学会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有一种情感,它近在咫尺,因为过于亲近,也许,你一直逃避 有一种爱,它触手可即,因为过于琐碎,也许,你一直抗拒 当有一天,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猝然离去 点点滴滴你才记起 但一切
都已来不及 请欣赏“懂你”,在优美的歌声中想想母亲做的什么事情最令你感动?
七、作业
谈谈你对母爱的更深一层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第四篇:《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
3、感受母子情深,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备:多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
2、感受文中母亲对儿子真切的关爱和用心良苦。
教学重、难点:
感受文中母亲对儿子真切的关爱和用心良苦。
教学设备:多媒体
一、导入语
展示题目:合欢树(附图)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创作奖。
生平介绍: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川清平湾插队放牛,一次遭遇到暴雨和冰雹,高烧后发现腰腿疼痛,当时没在意,后来发展成双腿残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想以死来解脱自己,最后终于在母亲的帮助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代表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小说)、《我与地坛》(散文)、《命若琴弦》(散文)、《病隙碎笔》(散文)、《务虚笔记》(长篇小说)等等。今天我们要学习这位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
二、听朗诵《秋天的怀念》
在开始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朗诵,这也是史铁生创作的散文《秋天的怀念》,这篇短文所表达的情感和我们的课文非常相似,有助于我们学习《合欢树》这篇课文。(5分钟左右)
三、感知课文:
一)我们已经已经在课下预习过这篇课文了,那么现在请大家带着问题,再次快速地阅读一下文章的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这三段中讲了哪几件事?请在文章中划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联系写作手法)预设答案: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1)给“我”治病:(找出具体的语句)
▲“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2)鼓励“我”好好写作: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作者笔下描绘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形象?而作者对于母亲又是什么样的情感?交流得出情感线索 板书:
1)、作文竞赛(十岁那年)第一自然段
母亲:“年轻”“聪明”“最好看”——热爱生活“做裙子”
↑(不理解)
“我”:“扫兴”、“故意笑”、“装作”(倔强,好强 怄气)
2)、“我”双腿残废后(二十岁)第二~三自然段 母亲:用心良苦
1)一心给“我”治病
“不年轻”“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 “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心理描写)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2)鼓励“我”好好写作:为儿子寻求精神的支柱,希望重新燃起儿子生活的信心
“那就好好写吧”、“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语言描写)
3)为“我”借书、推“我”去看电影:
“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动作描写)
↑不理解母亲的苦心
“我”:对于治病丧失信心、绝望
“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语言描写)
“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心理描写)
二)阅读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分析在“我”的小说发表时(三十岁),母亲已经离开人世以后,作者对于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找文中的句子 母亲:早逝 “心里太苦”“受不住”
↑深深的思念与愧疚(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母亲的苦心。“我”:小说发表,获奖成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2、感受儿子对于母亲无尽的思念和深深的愧疚。
教学重点:
品味平淡朴实的文字,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
教学设备:多媒体
一、导入
年轻时期,正值花样年华的时代,作者双腿残废了,这个噩耗几乎摧毁了他生的希望,他想到死了倒好。但是母亲却始终不离不弃,四处帮他找大夫,当治愈的希望最终破灭之时,母亲又鼓励儿子从事写作,希望燃起他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希望。当作者的小说发表获奖之际,母亲却撒手人寰了,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至此,始终都没有出现题目中的合欢树。那么这是一棵怎样的树呢?合欢树:又名马缨花,它的名字蕴含了合家欢乐的吉祥意。
二、请大家阅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找一找描写合欢树的句子。(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第七自然段)
(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第八自然段)(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以及希望去看看合欢树(第九、十自然段)(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第十二自然段)
三、合欢树的由来:
母亲怎么会栽了这棵合欢树的?
她从来喜欢花花草草之类的东西(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她以为这是一棵“含羞草”,不曾想却长成了一株合欢树。在不经意间种下了这棵象征着合家欢乐的吉祥树。我们通过图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棵树。(ppt)
四、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合欢树的来历以及母亲悉心培育它的过程? 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母爱的具体的体现物。母亲把对儿女的疼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
→ 合欢树=作者自己,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自己(象征意)
五、在母亲逝世后,作者对于母亲亲手栽下的合欢树的态度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是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来。
1)在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颗小树忘记了”“没料到那颗树还活着”——搬了家,忘记了合欢树,遗忘在记忆的深处,不愿提起
2)母亲去世后,很少再去小院,“不愿意去那个小院,推说手摇车不方便”。在大院中听邻居说合欢树开花了,劝他去看看,但是“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想起了合欢树,但是不敢去看合欢树,怕睹物思人,怕看到合欢树又想起母亲来,勾起自己无尽的悲伤。
3)时间久了,自己的心情平复了,“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问起那棵合欢树”“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自己很想看看合欢树,看看母亲住过的小屋,看到母亲生前的事物让我感觉母亲似乎就在身边。—(原因)→“悲伤也成了享受”。看到这些事物能让我感觉到母亲好像并没有离我远去,似乎就在身旁,是小屋,是林中的风,是小院中的合欢树。
→ 合欢树=母亲,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物,它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亲生命呈现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悲伤也成了享受”)
六、文中一共三处:第七、九、十二自然段处,提到小孩子看树影。通常说来,孩子不太会对一棵大树关注这么久。而且这个小孩子是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在他长大后还会想起树影,想起他自己的母亲。
为什么小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孩子通常看见谁才会不哭不闹呢?自己的母亲。所以这个不知名的小孩子看所看到的合欢树其实还是什么的象征? 天下所有母亲的象征,是亲情的象征。“文末”提到
→ 合欢树=亲情的象征,是合家欢乐(树的名字的意义)的象征。
合欢树还会是什么?(启发学生自己说)
→ 合欢树=当年母子“合欢”的人间见证,是母亲恩泽的一个生命。→ 合欢树=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艺术鉴赏: 语言平淡朴实,感情真挚动人。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 象征的表现手法,于“合欢树”中表达了丰富的象征含义。
作业:
推荐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全文、《对话四则》(关于生、死、事业、平等)冰心《纸船》
写一段300字随笔,以“生命是什么”为题,前150字揣摩作家的心意,以史铁生的口吻来抒写他对于生命的理解。后150字写自己对于生命的解读。
第五篇:合欢树教案
《合欢树》
教学目标:
1.体会无私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教学重点: 品味词句意蕴
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方法:颂读法,归纳法,探讨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但丁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古往今来,关于母亲的故事、文章很多,大家熟悉的故事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文章有《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绵绵的爱化作了密密的针脚。冰心在《繁星》中写道“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我心中的风雨来了,我躲进母亲的怀里”可见,母亲还是儿女心灵的港湾,这一类的文章还有很多。每个人笔下的母亲都不尽相同,因为发生的事情不一样,个人的体验不同。今天,我们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
二、课文分析
(一)通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1、老师朗读第一段,指定一排学生依次朗读课文,熟悉文本,看作者写了人生中哪几个年龄段的哪些事情,以理清课文思路(出示课件)
明确:年龄
“我”
母亲
十岁
作文获奖
做裙子
二十岁
双腿残废
做各种事情
三十岁
小说发表
不在人世
三十多岁
聊起合欢树
已死多年
(看幻灯提问题)由这张幻灯片我们可以看到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文章题目叫《合欢树》但在文章后半部分才写到合欢树,有什么好处?
明确:(1)条理清楚
(2)与邻居闲聊时提起,真实可信,亲切自然。
(二)分析把握母子间的亲情
母亲对儿子
1、在这篇描写母亲的文章中,你认为最能体现母爱的是哪些段落?
明确:第2、3两段,也就是作者二十岁的时候。
2、在这两段中写母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为“我”治病;为“我”借书;推“我”看电影;鼓励“我”写作
小结:可以看出母亲不仅关心“我“的身体,更关心“我”的精神,这正是母亲的伟大之处。
3、这两段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各找出相应的句子来。
明确: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句子(略)
4、通过这些事情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全文还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性
格。
明确:乐观、坚强、执著 聪明 美丽 善良 热爱生活
儿子对母亲
1、对这样一位为自己付出太多的母亲,在母亲死后多年,儿子对母亲又是怎样的感情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明确:感激、内疚、句子(略)
重点分析内疚之情。(1)母亲原本是一个聪明、爱美、善良、热爱生活的人,在自己没得病的时候,他们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母亲陷入了无止境的忙乱,一次次的失望,而且,史铁生的母亲在49岁时就死去,他一直觉得母亲的早死与自己有关,所以,对母亲,史铁生是怀有深深内疚的。
(2)对母亲住过的房,栽种的合欢树,作者的态度是有变化的。从不愿去到想去看看一直到后悔没早看。不愿去既是无法从失去母亲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也是无法面对自己深深的内疚之情。想去看,表明作者从内疚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理智的接受现实。因为他觉得母亲太苦了,死亡或许是一种解脱。
2、句子理解
理智起来的作者可以静静回忆与母亲曾经的事情,所以文末写道“悲伤也成享受”可见对母亲怀念之深。
小结: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内疚之情并不是完全隔离开,也没有先后之分,两种感情是交织在一起的。
(三)理解合欢树的象征含义
1、文章主旨是母爱,合欢树与母爱有无联系?这运用的是什么写法?
明确:有联系,合欢树是母亲亲手栽种。运用的是象征的手,也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写人的手法。
2、你认为合欢树象征的是谁,为什么?
合欢树既象征母亲也象征作者。合欢树是母亲亲自栽种,寄托着母亲的希望,所以象征着母亲。同时,合欢树从弱小到花繁叶茂,象征了作者的成长。(出示课件)
3、作者有没有成长起来呢?让我们来看史铁生的介绍,请大家注意作者的笑脸。(出示课件)
小结:史铁生在人生的黄金年龄,在最该张狂的时候突然瘫痪,这是他的不幸,但他有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母亲又是他的大幸,难怪史铁生在好几篇文章中满怀深情的回忆母亲,让我们一起阅读相关资料。
三、课外拓展(出示课件)
提问:这些片断反映了史铁生对母亲怎样的感情,与课文中的感情是否一致?(明确:一致,感激与内疚)
小结:史铁生的这些文章之所以感人至深,主要的原因是他写的是真人真情,是肺腑之言,所以,我们作文时要抒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抒写自己的真性情。
四、质疑
大家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问题?(略)
五、布置作业(选做)
1、课外阅读史铁生的文章,体会其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2、亲情是永恒的主题,学习本文以物为感情载体的方法作文。
结束语:让我们在满文军的《懂你》这首音乐中结束这节课,愿母爱的光辉永照每个人心田,更愿我们都能理解自己的母亲,1.体会作者母亲的母爱以及作者对母亲浓浓的思念和沉重的内疚交织的感情。
2.理解“合欢树”在文中的寓意。
3.体会现实生活中展现出来的母爱。
二、教学重点:
1.作者母亲母爱的特殊性
2.合欢树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
“合欢树”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四、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作者母亲对他的爱、母子情深。
听朗读录音《秋天的回忆》
请学生朗读《我与地坛》节选
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颁奖典礼上,人们惊讶地发现有一位获奖者是坐着轮椅来领奖的。第二年,这个残疾人又以另外一篇小说获得该项殊荣。他,就是史铁生,他自双腿瘫痪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二十多年来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多次获得各项文学创作奖。那么他是怎样克服了身体上的残疾而获得写作上的成功的?他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合欢树》走进史铁生的世界,走进史铁生对于他母亲的沉甸甸的回忆中。
学生默读《合欢树》
(第一课时结束时,布置思考题:见第二课时的三个环节)
(二)、作者母亲是普通的母亲,母爱的利他性与无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是母爱的共性所在。作者的母亲她具有所有母亲所拥有的母爱。同时,由于儿子的伤残、儿子的倔强,这种母爱与一般母爱是有她的特殊性的,应当去解读去体验(体会文章中相关的语句包含的母爱)。
共性
(1)给“我”治病:
▲“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肖像描写)
▲
“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动作描写)
▲ “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语言描写)
作者的母亲为什么要用偏方为儿子治病?是希冀万一的可能的出现,是持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自将儿子的胯部熏成烫伤后,母亲一味自责,如果伤口不好的话“她非疯了不可”。我想这就是母爱,无私、执着、坚定、宽厚、仁慈。如果医术上有可能,任何母亲都会说,把我的腿换给儿子。
(共性的爱的表现可略去,请一位学生朗读有关段落即可,即第三段)
特殊性
(请学生找出相关段落,然后全体朗读,体会母亲语言的深层含义)
(2)为“我”借书:“她到处去给我借书”
(3)推“我”去看电影:“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
(4)鼓励“我”好好写作:“你小时侯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
母亲鼓励儿子写小说则是这个母亲更深层次的爱心。《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说,“父母 3
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早年看过一部日本故事片《狐狸的故事》,当小狐狸成年之后,母狐狸撕着咬着将小狐狸赶出家门,在《早安,大地》的背景音乐中小狐狸孤独的走向远方,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其实人类亦如是。作为新陈代谢的规律,父母要早一步离开尘世,所以让自己的孩子成材,自立于社会是千千万万母亲的心愿,所以狐狸的“放弃”养育是母爱更高的境界。
作品中母亲的几句话意蕴很深。
“那就好好写吧。”——作者的解读是母亲对他治好腿终于绝望了,因为母亲别有考虑了。
“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首先照应了文首作文得奖和母亲自小喜欢文学的事,而深层的意思是二十来岁,无论你我,都有创作的冲动,写小说,搞创作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义”,不是一个残疾人所专有,更不是仅仅为将来谋生的手段去写小说,她用自己平静的言语掩饰内心的不安,以这种方式去维护一个残疾儿子做人的尊严。任何一个伟大的母亲对自己残疾的孩子总希望当一个普通孩子养着,但她们又总是“为之计深远”,所以作者说“她心里太苦了”。唉,何等伟大的母爱!
(三)、可以表现母爱的东西很多,作者为何独选“合欢树”?文中几次出现“合欢树”?分别有什么作用?
合欢树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寓,并折射作者对母爱对命运对生命的感悟。
合欢树,落叶乔木,夏天开红色的花。得名由来:对称的叶子,入夜就两两相合的缘故。而作品中的合欢树是这篇抒情作品中的外界景物。
文章共有四处写到合欢树:(1)通过邻人和初生小孩的注目引出合欢树;(2)写合欢树的由来,似乎是当初误以为的“含羞草”,历经变迁,长成一棵树影婆娑的参天大树;(3)通过刚来到世上的孩子眼中写合欢树的影子;(4)文末,再次通过那个孩子长大后忆起童年往事时会跑去看那棵合欢树,却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可略讲)
深层形象,可能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罢了。大体可以作如下的解读:
合欢树这个象征体体现了生命现象,——合欢树的成长经历与作者的成长经历有类似之处。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通过对合欢树的描写表现作者的命运的一种感悟。
——母亲是合欢树的栽种着、呵护着,母亲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母亲还活在人间,就活在那棵合欢树里,因为那棵树是因母亲的双手、母亲的心灵而存活下来、并枝繁叶茂的。合欢树是母亲曾经活在世上的见证,象征着母亲的芳泽和恩德造福于儿女与他人。小孩看到的树影,不仅仅是树影,更是一位伟大母亲的身影,母爱的恩泽已经渗透生命的深处。他对树影儿的注视是母亲的芳泽对他的吸引,是心灵的感应。
——合欢树是触动作者思念母亲的载体,母亲为他牺牲太多,如果他自己不残废,母亲可能有另一种活法。合欢树融入作者对母亲无以回报的愧赧之情,作者的绵绵情思与合欢树共存。合欢树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小孩子?小孩暗合作者看到树想到母亲的心情 这个小孩子可以理解为一种生命现象,对合欢树庇荫的感恩是不需要理由的,毋需知道合欢树是谁种的,怎么种的。生命对母体有与生俱来的依恋,合欢树既是母子合欢的感情附丽,作者将自己对母亲,对合欢树,对自己命运的感怀,迁升到整个生命现象的叹喟与感悟。人处于逆境不必惊慌,人生或许不可避免的会遭受痛苦,完美的人生或许并不存在。新陈代谢不可抗拒,而生命总那样因因相陈,敬重生命,母爱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