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面镜成像》课标细化—李斌
《平面镜成像》课程标准分解
【背景说明】
课标陈述:2.3.4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选
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第18页 教
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
《平面镜成像》
【课标分解】
第一步:分析语法结构和关键词 行为动词:探究、知道 核心概念:平面镜成像特点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虚像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 探究 通过学习有了进行实验的一定基础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了解 对整个成像过程认识不够
3、平面镜成虚像 知道 对虚像没有任何概念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列举 对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有基础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结合光的反射现象了解
3、平面镜成虚像 通过生活实例和探究实验知道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列举 第五步:确定表现程度
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 经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
单分析和论证。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说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过程
3、平面镜成虚像 对实像和虚像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区分
4、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能简单列举几个生活实例 第六步:写出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关系,经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能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论证。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2、结合光的反射现象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说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过程。
3、通过生活实例和探究实验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对实像和虚像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区分。
4、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列举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简单列举几个生活实例。能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例进行联系。经历交流合作的过程。
第二篇:《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观看了几位优秀教师执教的展示课,受益很深。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滨城区第四中学李平贵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中环节齐全、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新颖、体现主题地位。通过多次观摩本节课,结合对自己平时教学的反思,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节能够真正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优质课。
一、落实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李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落实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合理,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安排合理,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思路设计新颖
教学过程中,李老师采用了温故知新→激趣质疑→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分析解疑→反馈练习→应用提高的教学程序。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他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李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答出三个问题进行引导,加上前面复习中光路图的画法为突破学生理解平面镜成虚像这一难点打下基础,在课上李老师又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在镜后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从边上看屏上有没有像,和平时投影仪屏上的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实像和虚像区别,针对学生平时的认识“人离镜子越远,像越小”,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辨别,很好的纠正以前的错误观点。
三、发挥主体地位
在整节课教学活动中,李老师始终扮演着适时引导的角色,放手给学生,对学生做到了真正的信任。在各个活动中全体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观课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内学生间的尊重和信任,而要做到这一切正是因为李老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中也乐于展示自我,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李老师的这一节课确实是一堂非常精彩的展示课,对我的启发和影响应该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以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平面镜成像》观课报告
本次研修观看了三位优秀教师执教的展示课,受益很深。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商河实验中学姜秀利老师执教的《平面镜成像》一课,教学中环节齐全、目标明确、设计思路新颖、体现主题地位。通过多次观摩本节课,结合对自己平时教学的反思,我深刻感受到:这是一节能够真正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优质课。
一、落实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姜老师确立的教学目标落实了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练习设计合理,目标明确,设置恰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内容安排合理,目标检测及时有效,达成度高。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思路设计新颖
教学过程中,姜老师采用了温故知新→激趣质疑→实验探究→互动研讨→分析解疑→反馈练习→应用提高的教学程序。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很多感性认识,每一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在同学交流过程中,他不失时机的提出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各自的观点看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更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姜老师通过设计学生容易答出三个问题进行引导,加上前面复习中光路图的画法为突破学生理解平面镜成虚像这一难点打下基础,在课上姜老师又通过演示,让学生自己在镜后放一张白纸作为光屏,从边上看屏上有没有像,和平时投影仪屏上的像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白实像和虚像区别,针对学生平时的认识“人离镜子越远,像越小”,让学生设计实验进行辨别,很好的纠正以前的错误观点。
三、发挥主体地位
在整节课教学活动中,姜老师始终扮演着适时引导的角色,放手给学生,对学生做到了真正的信任。在各个活动中全体学生始终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观课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团队内学生间的尊重和信任,而要做到这一切正是因为姜老师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才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中也乐于展示自我,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姜老师的这一节课确实是一堂非常精彩的展示课,对我的启发和影响应该不止上面提到的几点,以后的学习中我将进一步学习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第四篇:平面镜成像教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B、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C、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D、常识性了解生活中的球面镜。2)过程与方法
A、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B、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C、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物理的对称美,并体验到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B、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拓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诱导
教师手拿一平面镜,问学生:“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平面镜?”
学生讨论后回答:舞蹈演员的练功房和大商场内安装镜子,人梳妆时要照镜子等。
师问:
1、你在平面镜中的像在什么位置?能用光屏接收吗?
2、像的大小与你自己一样吗?
3、你在镜子前移动时,镜中的像如何移动?
4、你在镜中看到的一切是否在镜中真实存在?
5、像与物的上下左右关系如何? 教师用小黑板展示上述的问题。
以上所有问题我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亲自实验探究,得出结果。下面是提供给同学们的器材,先同学们用玻璃作实验,后用平面镜作实验。比较一下,为何我们不用平面镜而用玻璃?
学生操作,老师边辅导,边巡逻提问辅导。
最后抽一组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总结实验:
1、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
即: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相等、与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物像左右颠倒。也就是说:物像与平面镜对称。
课堂作业
课后P71的1、2、3。
课后完成试卷本节相应练习。
第五篇:平面镜成像教案
第3节平面镜成像 栗家庄中学 王心普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 通过观察感知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
平面镜成像原理。教学器材:
蜡烛、平面镜、纸、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打火机、刻度尺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演示“偶镜”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引导并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 1)你的像在平面镜中的什么地方?
2)在平面镜中,你的像的大小跟你的大小一样吗?
3)当改变你与平面镜的距离时,你的像的大小改变吗?你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怎样变化? 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并做出猜想 设计实验:
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小小提示:(思考题)如何找到像的位置?
(让学生通过比较知道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让学生了解选择两个大小相同物体的原因)如何测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有哪些方法?(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测量方法)怎样让实验结果更可靠?
(多次做实验,选择不同的物体做,注意观察比较)进行实验:
学生自选器材完成探究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观察 分析实验数据:
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连接像与物,观察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归纳得出结论:像与物大小相等;
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交流评价:
实验过程中有哪些成功之处让我们共享,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让我们共同进步。
学生针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进行交流 小游戏:数字找像
画出不同方向的平面镜并出示几个数字,让同学们找出对应的像并贴到相应的位置。
巩固归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2、平面镜成虚像
1)活动:拿白纸在平面镜后,观察纸上是否能看到物体所成的像 2)引导学生作图理解(多媒体出示)给出发光点S:
发光点可以发出多少条光线,方向如何?哪些光线会射到平面镜上? 选出两条入射光线,并画出与之对应的反射光线; 提问:这两条反射光线沿传播方向能否相交?如果人的眼睛正处于这两条光线传播的路径上,会觉得这两条光线是从哪里发出的?
边讲边出示S点的像点S’的形成,并说明平面镜后并不存在光源,进入眼睛的光并非真正来自像点。
归纳:在屏上不能承接,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把它叫做虚像。由此也知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3、平面镜的应用:
提问:平面镜的使用历史悠久,你们所知道的平面镜有哪些应用呢? 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潜望镜、牙医内窥镜、塔式太阳能电站等图片平面镜对我们有没有负面影响呢? 出示光污染图片
归纳: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揭示“偶镜”的原理:光的多次反射造成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知识点,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并引导学生完成 结束寄语: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唐太宗
板书设计:
平面镜成像
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对称)原理:光的反射
应用:潜望镜、塔式太阳能电站
作业布置: 课后习题
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了解凸面镜与凹面镜及其应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