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及成绩评定

时间:2019-05-15 01:20: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及成绩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及成绩评定》。

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及成绩评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评定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包括期末考核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一、成绩分布: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二、平时成绩分布:

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两部分:

(1)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及其他。占平时成绩的 70%;(2)实践环节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三、实践环节安排:

(一)撰写实践论文

每个自然班至少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撰写一篇实践论文。1.主题:

通过查阅史料和调查研究,针对中国尤其是天津近现代历史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进行阐述并加以评述,完成一篇论文。题目学生自拟,任课教师予以指导。

2.要求:

(1)论文格式参考正式发表论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2)字数在3000字以上。

(3)论文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4)加封面。封面上写明课程、班级、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论文执笔人及分工。(5)上交时间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二)读一本书、观一部影(任选一项)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之一:

1.读书:阅读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史书、文献、人物传记等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篇纸质打印版读后感,字数1000字左右。

2.观影:与近代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视频。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篇纸质打印版观后感,字数1000字左右。

3.格式:读后感或观后感上写明班级、小组成员学号和姓名。备注:

每个小组的实践论文及读后感或观后感装订在一起,实践论文占25分,读后感或观后感占5分,平时成绩记录表上只记录一个实践总成绩即可。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

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述评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易想和

摘要:人口控制思想是指关于控制人口的态度、看法、观点与意见的总和。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许多志士仁人均提出过关于控制人口的观点和思想,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首推马寅初。马寅初坚持真理,基于当时中国客观的人口现实及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忧虑,提出控制人口。这些思想虽非全部正确,但其合理部分直到今天仍然有着积极的、正面的启示作用。研究试对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做一梳理与分析,以期对现代中国人口学术研究、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有所助益。

关键词: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

人口控制是指由国家和政府实施的调整人口数量、质量及结构的、具有指导性和方向性的原则与规范。人口控制思想是关于人口控制的态度、看法、观点与意见的总和。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释、道、墨、法、兵等诸子百家就在不同程度上考察了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分布等问题。如孔孟就曾针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从富国强兵及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过切合时代需要的人口控制思想。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问题的凸显,以及对人口问题认识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仁人志士①开始关注人口控制,其中较具代表性的首推马寅初。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经济学家、原北京大学校长。学界对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研究,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学界对马寅初群起而攻之,纷纷批判其人口控制思想的“反动”本质;后期,以张纯元、穆光宗、左学金等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全面而公正地剖析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并揭示了其时代性、合理性、科学性的深刻内涵。本文试对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做一梳理与分析,以期对现代中国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有所助益。

一、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的缘由

20世纪60年代,马寅初针对西方学者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发表了《新人口论》,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他关于人口控制的思想。那么,当时的马寅初为 ④

②什么要顶着重重压力甚至是被批判的风险提出并坚持自己的主张呢?

1.解决现实矛盾,对未来中国人口发展的忧虑新中国建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生活的稳定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口死亡率急剧下降,生育率快速上升,全国人口总量迅速增长。1953年我国总人口已超过6亿,并且估计每年新增加人口1200万以上。这引起了马寅初的重视,于是亲自进行实地考察,开展了连续三年的人口调研活动。在调研过程中,他既为建国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高兴,也为中国客观的人口现实而焦急,更为未来的人口发展而忧虑。他指出,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人口问题,新中国的人口问题在成因、性质、后果等方面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问题不同,是特殊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增长过快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各种矛盾,具体表现为:资金积累困难,影响扩大再生产;影响就业;生产设备改进不易,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不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科学事业的发展等

[1]

。换言之,马老当时已经认识到了我国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人口素质普遍不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因此,他主张控制人口,希望人口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相协调、相适应。他认为:如果不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控制人口,任由人口继续这样无限制地发展下去,就一定会成为生产发展的阻碍,日后问题将会益加严重。正是因为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刻责任感以及对我国现实人口问题与未来人口发展的忧虑,他坚持真理,不计得失,敢于直言,决不放弃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2.坚持学术真理,批判马尔萨斯《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是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庸俗经济学家、牧师,为了转移当时英国激烈的社会矛盾,为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统治辩护,他发表了《人口原理》(全名为《论影响社会改良前途的人口原理,以及对葛德文先生、孔多塞先生和其他作家推测的评论》)一书。在此书中,马尔萨斯从人口与生活资料的关系入手,提出了关于人口的“两个原理”: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两性间的情欲不仅必然而且几乎保持现状;“两个级数”:生产资料呈算术级数增加,人口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三个结论”:人口必然受制于生产资料,除非受到某种抑制,人口数量一定会随生产资料的增长而增加,道德的节制以及罪恶与贫困是保持生产资料与人口数量平衡的关键。针对这些观点,马寅初基于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视角,指出: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典型的“人口决定论”,严重违背了历史唯 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对马尔萨斯庸俗人口理论进行批判的同时,马寅初针对当时学界对其的不公正批判,从人口与资金(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角度旗帜鲜明地宣布:由于彼此研究的出发点、理论基础、分析框架、论述动机等截然不同,自己的人口控制思想既不是马尔萨斯主义在中国的翻版,更不是简单地等同于马尔萨斯主义

[2]

。因此,如果说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为资产阶级及其政府服务,那么,他的人口理论则是为新中国及无产阶级服务的[3]。显见,马寅初《新人口论》及其包含的人口控制思想,不仅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严厉驳斥,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口思想及理论的有力辩护与发展。

二、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寅初关于人口控制的思想与观点,散见于他在《大公报》、《新建设》、《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的各类文章中,而《新人口论》则是其人口控制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我国事实上存在人口问题

建国后由于受前苏联及传统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影响,政府和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是:社会主义社会和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已经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其他社会都无法解决的人口问题,人口问题作为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痼疾,在我国根本就不存在。马寅初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研究及亲身的实地调查,明确指出,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是也存在人口问题,人口并不是越多越好,人口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了自己崭新的观点:

其一,我国人口数量庞大,整整超过了六亿,而且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很高,每年的人口数量增长得很快,建国后,年均绝对增长量都在一千万以上。

其二,我国不仅存在人口数量问题,而且存在人口质量问题,中国所有阶层,包括工农和知识分子在内,都应该提高人口质量。

其三,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多、资金少。由于人口太多,有限的国民收入,被六亿多人口吃掉了一大半并导致了一系列的其他矛盾。

[4]

。为此,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提出 3 其四,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属于“人口压迫生产力”类型,如果说过去的矛盾是阶级矛盾,那么现在的矛盾主要是由人口导致的生产矛盾。

2.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途径

以《新人口论》为代表,马寅初提出了大量切实可行的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具体途径和办法。他认为,要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

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在马寅初看来,人口与生产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只有生产发展了,人口与资金及人口带来的其他矛盾才能得到缓解与消除。

其次,要实行计划生育。马寅初认为计划生育是控制人口最好、最有效的办法。他明确指出:“一定要实行计划生育,非计划生育不可。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为此,他主张生两个孩子有奖,生三个孩子要罚,“以奖代罚”,这样不仅不会增加国家和社会的负担,而且可以维持和实现人口再生产的平衡。

再次,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

。马寅初指出我国人口数量与质量严重不相称,因此,必须提高知识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他认为只有加强宣传教育,提倡晚婚、晚育,鼓励避孕,并结合行政、法律、技术等措施,才能使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收到良效。

最后,必须加强人口管理。一方面,要定期进行人口普查,建立人口动态统计制度;另一方面,要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手段调控人口,解决人口问题。

三、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评价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与当时的主流观点进行激烈的辩论⑦,无异于一声惊雷,震醒了当时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的广大学人。他这种不畏权威、不迷信教条、坚持真理、敢于创新的高贵品格,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理论界的学者们学习。正是因为这种高贵的人格以及深厚的学术功底,使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具有了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与学术前瞻性。他关于人口控制的观点,既立足于当时中国的现实,抓住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又富于远见,在我国人口问题初露端倪,尚未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之时,便以敏悦的学术洞察力,深刻地预见到人口若还不加以控制,必将成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阻碍与桎梏。因此,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时代性与超政治性的特征。他在半个世纪之前提出的控制人口的思想,不仅对现代中国的人口计划生育事业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而且他人口控制思想中的某些观点(如提高人口质量),不仅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具有普遍的适用价值

[5]。

虽然实践证明批判马寅初及其《新人口论》是一场错误,但是对于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贡献及作用,学界历来评价不一。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人认为如不批判马寅初,我国至少少生三亿人口。近年来,部分学者认为,战后世界各国由于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均经历了一个生育率急剧上升、人口总量增加的阶段,所以“错批一个人,少生三亿人”这一说法不符合人口学基本常识及人口发展规律。此外,还有人认为马寅初关于人口控制的思想也并非全部正确。例如:他反对人工流产,反对“改良人种”,而今天的事实证明,人工流产不仅是对避孕失败的一种有效补救,而且是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重要保障手段。至于人种改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不仅可能、可为,而且必要。在此,我们承认其人口理论也有瑕疵,错批马寅初,不一定真会少生三亿人,但谁也不能否认的是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时代性、科学性、前瞻性及其当代价值。

1.彰显真理、坚持学术自由,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前期受批判后期受推崇的事实告诉我们:学术应该是自由的,学术就是学术,学术的价值在于阐述事实、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弘扬真理,学术不应该受到政治与权威的干涉,而学者也应该坚持学术自由及真理,坚守学者的独立人格,这是学者之所以称之为学者的道德底线,是不容侵犯的[6-8]

⑧。马寅初由于所处时代的特殊性,政治介入学术,权威代替科学,学者不能自由、独立地发表学术见解和观点,导致真理无法得到彰显和宣扬,给我国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9-10]

。自马寅初被批判以后,就其个人而言,人身被攻击,著作被禁止甚至焚烧⑨,失去了发表学术观点的权利;就整个社会而言,不唯实,只唯上的风气四处蔓延,学者们逐渐丧失了独立的人格,整个学界风气日下,人口理论研究陷入困境,几至停顿,整个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这些教训,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社会上有少数人盲目批判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不符合人道主义,不符合中国现在的国情,提出对其进行修改,我想,我们必须慎重,必须以错批马寅初及其人口控制思想为戒,力避虚浮,勿虚务实,坚持科学真理及学术自由,尊重事实,保持学者的独立人格,不人云亦云,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1-12]。

2.勇于创新,为构建中国本土化人口科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马寅初提出人口控制思想的时候,人们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因此,马寅初的观点和思想无疑是对传统人口理论的一种巨大冲击与创新,他开拓了人口研究的新视域,开创了我国人口研究的新局面。这种顶着巨大压力迎难而上、坚持真理的理论创新精神,对我们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启迪。

综观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它不仅是对西方以马尔萨斯为代表的人口理论的一种批判性继承,更是对中国现实人口状况的一种深刻反思基础之上的理论性创新。其人口控制思想,既包含着某些具有普遍价值的、适合世界各国人口现状的“共性”因子,也包含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的“特殊”要素。正是因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国上下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问题而产生的对批判马寅初及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的反思,才促使了我国人口研究的解禁,中国本土化人口科学体系自此日渐成熟并结出了灿烂之果。此外,马寅初的人口控制思想既涉及人口学、哲学、经济学,又涉及政治学、行政管理学、法律等学科,是多学科理论知识的融合,藉此而言,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又具有诸学科理论创新融合的价值,具有学科拓展的重大学术价值。

3.对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及人口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马寅初以其敏锐的学术洞察力、判断力,不仅发现我国存在人口问题,而且指出不重视人口控制将会带来愈加严重的后果。这种基于现实并着眼未来而提出的大力发展生产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口管理的思想,为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科学人口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参考。不仅有助于为现代计划生育政策的设计、制定、实施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与理论支持,而且可以为当代社会个体的具体生育行为提供伦理选择与道德评价。可以说,正是因为马寅初与政治权威及学术“墙头草”的激烈论争,我国人口问题已经十分严重、迫切需要控制人口的观念才广为人知。他单枪匹马的战斗,给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事业奠定了思想启蒙和舆论基础。他关于人口控制思想的闪光点,在我国人口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依 然任重而道远、不仅人口数量需要继续控制、人口质量也需要继续提高的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和极强的现实意义。因此,马寅初人口控制思想并没有过时,我们必须汲取其人口控制思想的精华,为更好地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而努力。

注释:

①关注现实的人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中国传统社会志士仁人思想的闪光之处。如宋朝的苏轼、宋末元初的马端临、明朝的冯梦龙、清朝的洪亮吉、汪士铎,近现代的孙中山、陈长蘅、毛泽东、邓小平等,均对人口控制提出过卓有远见的观点与看法。

②如马群认为马寅初的人口思想一直针对无产阶极革命事业,直接反对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革命,是反动的人口论。(马群.马寅初人口论的反动本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05)

③如左学金认为应该缅怀马寅初先生,从而吸取教训,加强人口研究的前瞻性。(左学金.缅怀马寅初先生,加强人口研究和人口政策的前瞻性[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01)

④《新人口论》不仅包括马老于1957年6月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的发言,而且包括后来所写的《重申我的请求》、《我的哲学思想和经济理论》、《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等文章。

⑤建国后,虽然邓小平、刘少奇甚至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均提出过控制人口、节制生育的主张,但由于:一方面,受到前苏联的影响,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不需要实施人口控制;另一方面,毛泽东虽然也主张节制生育,但他主要还是倾向于多生一点,即所谓“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因此,马寅初控制人口的观点明显与主流观点相左,受到了全国上下的批判,但马寅初坚持真理,绝不向错误或“以力服人而非以理服人”者屈服,单枪匹马,接受挑战。

⑥马寅初.我国人口问题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J].原载《大公报》1957年5月9日。

⑦马寅初向来主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并敢于直言,为此,他曾于1957 7 年4月在《文汇报》刊登了《马寅初谈人口问题》一文,在此文中,马寅初不但深入阐述了其控制人口的思想,而且对毛泽东“人多是好事”这一论述做了系统的驳斥。显然,马寅初的观点与当时的主流观点截然不同,为此,陈伯达、康生开始点名批判马寅初,导致理论界群起呼应,虽有周恩来力保并建议马寅初认错,但马老拒绝周恩来同志的好意,最终被迫离开北京大学,失去了发表文章的权利。

⑧关于此点,连胡耀邦同志也曾激动地指出“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参见:贺吉元.新中国一场人口问题的延争[J].档案时空.2005.07)

⑨例如由于受到批判与压制,马寅初先生不得不亲手把耗费了自己巨大心血的《农书》烧毁,令人扼腕叹息。

参考文献:

[1]马寅初.新人口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2]马寅初.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3]孙冶方.经济学界对马寅初同志的一场错误围攻及其教训[J].经济研究,1979,(10):59-66.[4]张纯元.新人口论新在什么地方[J].北京大学学报,1981,(3):13-21.[5]付尚杰.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再认识[J].学术交流,1994,(4):45-47.[6]邓维.再评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2000,(21):95-98.[7]汤兆云.新人口论批判及其历史教训[J].福建论坛,2003,(2):39-43.[8]邵秦.马寅初新人口论历久弥新[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4):90.[9]左学金.缅怀马寅初先生,加强人口研究和人口政策的前瞻性[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20-22.[10]曹兆文,杜学元.正确认识错批马寅初所造成的损失[J].青海社会科学,2007,(1):165-167.[11]穆光宗.以权力为中心构筑人口政策体系—重读马寅初先生“新人口论”感怀[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2):26-28.8 [12]任遂虎.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9,(5):90-93.

第三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作业

一、实践教学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使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更需要学生在学习各种救国救民的先驱人物、思想与实践路径过程中,联系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努力去体验知与行合一的过程。因此,希望同学们充分利用北京市文化资源,探寻与我们近现代史教学相关联的“历史遗存”,了解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人物、思想与事件,增强自己的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意识。

具体要求如下:

二、实践教学主题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历史情怀与人文关怀的大学生。

三、实践教学要求

(1)结合专业特点和个人感受,选择与近现代历史相关的人物故居、历史发生地、纪念馆等地点,进行参观。

(2)参观或寻访历史遗存之前,一定要阅读背景资料。

(3)实践教学作业形式为艺术作品,提交一组漫画、插画、国画、油画等。要求切合主题,自拟题目并附上能够表达创作意图的文字说明,作品背面务必注明个人信息(班级学号、姓名、手机)。

(4)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作品,以2人为一组,共同署名。

(5)遵守相关规定,文明参观,结伴而行,注意安全。

四、考核

实践作业满分为30分,直接纳入期末总成绩。创作作品由校内艺术专业教师与任课教师共同评定成绩。

五、时间安排

即日至4月26日为创作作品时间。第9周(4月27日)以班级为单位,统一提交作品。

附:相关场馆推荐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宋庆龄故居、恭王府、卢沟桥抗日纪念馆、圆明园、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陶然亭公园慈悲庵、八大胡同、北京长辛店二七纪念馆、香山双清别墅、国子监街、烟袋斜街、航空博物馆、南锣鼓巷、僧格林沁王府、齐白石故居、鲁迅博物馆、郭沫若纪念馆、李大钊烈士陵园、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鲁迅故居、毛泽东故居、李大钊故居、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地、朱彝尊故居(顺德会馆)、梅兰芳故居、程砚秋故居、老舍故居、茅盾故居、梁思成与林徽因故居、鹿钟麟故居、北京大学红楼、火烧赵家楼遗址、陈独秀旧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亢慕义斋”旧址、三一八惨案发生地、李大钊被捕处、王荷波等烈士牺牲地、中国铁路博物馆正阳门馆(前门东站)、军调部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京报馆旧址、国立蒙藏学校旧址、国民会议促成大会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北师大旧址、高君宇石评梅墓、国立北平女子师范学院旧址(鲁迅中学)、刘公馆(纪晓岚故居)、长椿寺、中国大学旧址(郑王府)、辅仁大学旧址、北京国会议场旧址、马骏烈士墓、香山碧云寺孙中山纪念堂及衣冠冢、“一二•九”运动纪念亭、“保卫华北”石刻、佟麟阁墓园及纪念馆、埃德加•斯诺墓、清华大学朱自清雕像和纪念亭闻亭(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清华园火车站、香山来青轩“四大书记”故居、清华英烈纪念碑、北京大学革命烈士纪念碑、刘和珍君雕塑、二七烈士墓、赵登禹将军墓、八宝山革命公墓(瞿秋白墓、王荷波墓、马云程墓、范鸿劼墓、闻一多墓)、北京植物园梁启超墓。在南城菜市口附近谭嗣同故居梁启超故居康有为故居、湖南会馆(毛主席等名人都在那里有过活动),在虎坊桥十字路口西北角,有个很旧的白色三层楼,过去是日伪日期的妓院。等等。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打印)

林则徐虎门销烟

张前亮

摘要:虎门销烟(1839年6月)是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那次战争时清政府签订的。1839年6月3日(即清宣宗道光①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国际禁毒日。

关键词:虎门销烟;清朝;鸦片战争;道光

引言: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撤职查办,他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乾隆五十年)—1850年11月22日(道光三十年),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他不满腐朽的清王朝对列强的态度,毅然举起反烟的大旗,走上了销烟这条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最终却被清王朝给撤职查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本文是对林则徐此次硝烟的背景、经过以及历史意义的一个简单阐述,以期对大家的历史文化学习有所帮助。

一、虎门销烟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1)、中国国内以及外贸形势

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末期。中国国内形势概括为以下几点:

1、经济落后

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

2、政治腐朽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不可遏制的一种流行病,在当时统治集团中形成恶劣的风气。

3、军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2)、英国贸易入侵

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 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

于是英国便在鸦片上打起了中国的注意,开始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掠夺中国的社会财产以及社会资源。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二)虎门销烟的内容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总理虎门鸦片泛滥的问题。于是,林则徐就背负着民族的使命感上任了,开始了他那光荣而又艰巨的销烟历程,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一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也是因为此事,林则徐的官宦道路从此就走到了尽头„„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是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在这次缴烟的过程中,不时于英国的鸦片贩子发生冲突,甚至是武力冲突,还会受腐朽清政府的干扰,但林则徐不畏强暴,就是面临被罢官的危险,他任然坚持走了下去。

二、对虎门销烟的历史评价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国主义的光辉一页,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林则徐被撤职查办,他是我国鸦片战争前期的民族英雄。虎门销烟,还是中国禁烟运动的重大胜利,他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

严的决心。

虎门销烟一方面唤醒了当时的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从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成日以“天朝上国”自居。另一方面,也大大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沉重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展示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定决心和觉醒意识。

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的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三、主要结论

1.林则徐为民族献身的的义举,是我们现代年轻人所该学习的,使我们每个中国公民所必备的的精神粮食。

2.虎门销烟是晚清王朝的一次自我反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晚清认识到其政治统治已经岌岌可危了。

3.在这次销烟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的民族英雄,比如说林则徐、邓廷桢等,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向外国列强的的一次公然反抗。

4.虎门销烟是近现代我国劳动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一次伟大胜利,这是一次积极进步的为争取民族图存,维护统治阶级统治的一次又积极意义的斗争。注释: ①

参考文献

示例:[1]马寅初.新人口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79.[2]付尚杰.对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再认识[J].学术交流,1994,(4):45-47.作者简介:

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所在班级

几 点 说 明

1、本模板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参考模板;

2、请认真填写要求的基本信息。序号标注按上例要求编排;

3、字体为宋体;

4、题目字号为三号。正文行间距为1.5倍行距,字间距为标准字间距,字号为小四;

5、纸型为A4。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总结报告

题目: 执笔人: 参与人: 指导老师:

总结报告完成时间:

九江沦陷及日军暴行

1938年6月29日马当失陷后,日军波田支队主力乘装甲汽艇40余艘,继续溯江而上,凭借其军火优势,冲过了国民政府军层层江防封锁线,先后攻克了彭泽和湖口,向九江迫近。

湖口失守后,国民党九江军政当局下令疏散居民。九江城里一片混乱。7月6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电令李汉魂负责九江防务,指挥第8军李玉堂部,并要他立即赶到九江部署。当日,李汉魂由瑞昌抵浔,往访刘兴、李玉堂等商量作战事宜。8日,国民政府空军多次轰炸湖口日舰,重伤10余艘。同时,苏联顾问余罗夫来九江视察第29军团李汉魂部防务,并协同规划作战方案。10日,国民政府空军三次轰炸东流、彭泽、湖口一带日舰,击沉二艘、伤一艘。15日,第九战区第2兵团总司令张发奎自瑞昌抵九江视察,同李汉魂、李觉、李玉堂等商量九江防务。20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由南昌抵九江,设行营于莲花洞(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设在湖北阳新县城内)。翌日,在此召集师长以上军官训话,并讨论作战问题。23日凌晨,日军波田支队七八百人分乘汽艇70余只,由湖口驶入鄱阳湖鞋山附近,分两路向西岸姑塘以北地方强行登陆,遭李汉魂部各要隘守军顽强抵抗,击沉日汽艇10余只,天亮后,日机20余架凌空反复轰炸,投弹400余枚,日舰又以排炮轰击,李部沿湖阵地悉遭破坏。因增援部队均遭敌阻,反攻未能奏效,姑塘遂告沦陷。

姑塘失陷后,日军波田支队与第106师团联合进攻九江。25日清晨,日军大规模进攻九江和小池口。28艘日舰同时炮击九江城区和对岸的小池口刘汝明第68军阵地。日军调用70架飞机对九江城区猛烈轰炸,并投燃烧弹。在日机掩护下,日海军陆战队即从东郊马场湖及洋油栈两处强行登陆猛攻城区,且包抄进占八里坡,国民政府军第8军受到严重威胁。当夜,日军冲进九江城内,同李汉魂部守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同时,日军又继续猛攻小池口,守军刘汝明部伤亡过半,是日黄昏小池口失陷。九江城内巷战一直持续到26日下午7时30分,九江才完全被日军占领。

国民政府军奉命向南浔线之牛头山、金桥、钻林山、赛湖一线转进。九江沦陷后,南浔线之军事由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薛岳负责。他当即致电张发奎及瑞昌霍揆彰、孙桐萱,请速令瑞昌、九江部队,将瑞昌、九江之间的余庄、阎家渡、官湖港、张家渡、老港口、项家铺等处江堤、湖堤彻底破坏,引江湖之水灌成泛滥,阻止日军机械化部队西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此计划未能完全实施。九江城区沦陷后,县属地区沙河、马回岭等地,不久亦相继陷落于日军之手。

日军踏进九江古城以后,即实行极其残暴的军事占领和殖民统治。他们灭绝人性地提出:‚烧杀以助军威,抢夺以助军需‛,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938年11月10日,九江沦陷不到4个月,当时《新华日报》刊载的记者所写《日寇在九江之暴行》一文报道:

‚……因为有的被全家杀光,有的即使有一幸存者逃走他乡,无处询问,所以要调查日军在九江之种种暴行和人民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是不容易的。这里只举令人痛心疾首的五件事:

(一)强迫市民以法币换伪币。日军一占据九江,即将他们在台湾正经银行的伪币运来九江,强迫市民以‚法币‛换取伪币,街市上所有一切交易一律勒令使用伪币,如查出不肯兑换者,或稍有非议反抗者,就立即抓去处死。有被狼狗活活咬死的,有强迫自己挖坑活埋的,有慢慢施用各种世所罕闻的严刑以取乐而折磨死的,有集中用机枪扫射而死的。在1938年8月一个月当中,遭屠杀的市民达1000人以上。

(二)天主堂内300多个避难同胞被杀害。在日军还没有攻下九江的前夜,许多耶稣教信徒都扶老携幼纷纷进入天主堂避难。还有乡下一些耶稣教信徒,也都赶先跑进天主堂,满以为这儿是安全窝。日军占据九江几天后,敌舰水兵每天登陆数次,每次约100多个水兵,来天主堂捉人去当苦役。后来由于这些避难同胞反抗,日军便把这300多个同胞不分男女老幼一齐捆绑起来,投入南门外的甘棠湖内,全部活活淹死。

(三)用飞机监督修筑公路。九江通瑞昌的一条公路,曾被我军(指国民政府军——引者注)撤退时破坏,因此日军强迫我同胞修复,并以飞机来回地在公路上空监巡,倘发现哪一段不用力修筑,或没有赶快完工,或发现工人休息和‘偷懒’,敌机就用机关枪扫射。这样,同胞们不知道牺牲多少……‛

(四)捉青年妇女打绝育针和防毒针。敌人在九江所施的这种最酷虐的手段,最毒辣最叫人痛恨。很多青年妇女被他们奸污了,并且还要打绝育针和防毒针,日军这种用心乃是:一方面企图用断绝青年妇女的生育来灭绝我中华民族后嗣;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供他们兽欲之发泄。

(五)拆毁市内建筑物和大肆抢劫。九江是长江流域比较繁华的一个商埠,市内建筑物很多。日军占领九江后,即大肆拆毁,将所拆下的钢、铜、铁、铅等全部运走一空。连由三马路通大中路的一座龙开河铁桥都被日军拆毁。至于工厂、商店物资和居民的贵重衣物均遭敌寇数次抢劫,使繁华的九江成了一座荒凉的城市。日军为了巩固其在九江的殖民统治,实行了‚以华治华‛的政策,迅速搜罗汉奸,建立伪政权。组织了伪难民整理委员会,汉奸刘若民任委员长,两个月后,改为伪治安维持会,吴应池、王国瑞为正副会长。约6个月后,又改为伪九江县政府筹备处,朱文超为处长。不久,即成立伪九江县政府,王国瑞为伪县长。日本人以正式官吏及顾问身份,监视伪政府工作。大小事情必须征得日本官员的同意,才能施行。九江的军事则完全由日驻军司令部管理,下设宪兵队。伪县政府成立后,将城区钟亭以西辟为日本人开设商店,以东则为中国人居住。城东城南均设有哨卡,中国人来往,须向日军哨兵深深鞠躬行礼,稍不注意,即遭毒打。中国人欲迁居或开店营业,须先报请日伪特务机关及日军许可。

日军在九江大力推行奴化教育。1938年7月9日至22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从内部指导中国政权大纲》,规定:‚彻底禁止抗日言论,促进日华合作‛;‚对共产党,应绝对加以排除、打击;对国民党,则应修正三民主义,使之逐渐适应新政权的政策‛;要‚振兴儒教‛,宣扬中国封建道德和伦理观念,达到征服中国民心,服从他们的统治的目的。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文化教育方面奴役中国的一套理论。当时,九江城区多数居民到外地逃难,儿童就学者甚少,仅办一所小学,后又增办一所中学,校长为田汝梅,地址在荫园。对这两所学校,日军经常派人来巡视,向教职员和学生灌输‚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等蛊惑人心的谬论。日军还强令中小学把日语列为必修课,认为这是考验伪政权实行‚中日亲善程度与真诚情势‛的重要问题。课本中凡涉及抗日爱国的和容易激发学生爱国的内容尽行删除。在史地课本中,篡改中国历史和中国疆域。教员稍有正确解说即罹大祸。

日军经常到九江农村进行‚讨伐‛,实施‚三光‛政策,使成百个村庄被烧毁,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被杀害,下面略举几例。

1938年农历7月10日上午,一队日军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窜到沙河曹家垄村。他们把村庄围住,到各家各户翻箱倒柜,把值钱的东西抢个精光。然后把全村男女老少75人集中到祠堂里,用机枪和步枪向祠堂中人群扫射,中国民众的鲜血从祠堂门口流到谷场上。随后,日军又将祠堂四门堵上,浇上煤油,燃起一把大火,把祠堂化为灰烬。

1938年8月中旬的一天,日军以发救济粮为名,将赛阳刘家大屋及周围村庄的群众72人诱骗到村后山脚下的草坪上,架起机枪扫射,72人均遭惨杀。

1938年8月下旬的一天,一队日军窜到庐山西侧文殊寺,发现有70多个避难的群众聚集在这里,立即封锁道路,将70多个群众枪杀在山坳里。

1941年农历4月28日,驻瑞昌县九源的日军中队长小野次郎,决定对抗日游击队活动中心地区九江县戴家山实行一次报复性的‚大扫荡‛。这天天刚蒙蒙亮,一队日军由伪警备队长、汉奸肖承带领,悄悄地窜进戴家山冲,挨家挨户搜查。日军抓不到游击队员,就抓老百姓,在戴、陈两姓共抓走48人。途经简家坳又抓了瑞昌的3个农民,总共51人,用绳捆成一串,边走边用刺刀戳,血染黄沙。他们被押到瑞昌九源楼下村,两个人一组被拉到高坎边,一个个被刺死。51名无辜的群众惨遭杀害。

日军在九江强奸妇女,不分老幼。1940年6月,一对陈姓夫妇出九江城东门口,过哨卡时,日军故意刁难,竟将陈妻拖人营房内轮奸,并要其丈夫旁观。几个日军发出野兽般的嚎叫,以此取乐。陈某不堪忍受如此的凌辱,奋起抗争,当场遭日军杀害。新塘乡一刘姓妇女,因抗拒日军强奸,抓伤了日军的面孔,一伙日军竞丧尽天良地将该妇女全身衣服扒光,绑在树上,全身涂上猪油,让山蚂蚁咬噬丧生。

日军在九江还推销鸦片,妄图毒害民众,亡我民族。他们在西园‚难民区‛周围开设有许多鸦片‚吸售场‛,发给售吸执照,最多时达70余家,并分为若干等级,按等级配给烟土。甲级馆每月32两,乙级馆每月24两,丙级馆每月16两,丁级馆每月8两,戊级馆每月4两。此外还发给个人吸烟户照,每月酌情配给烟土。西园难民区一带的居民,整日都在乌烟瘴气中度过。不少人弄得倾家荡产、骨瘦如柴,大伤民族元气。

看着这一堆资料揭露着日本的罪恶,我对日本的情感究竟是怎样的?仇恨?我没有经历上世纪的世界大战,仅仅只是从一些历史文献和影视资料中窥得它的残酷,这远没有亲眼见到来得触目惊心。如果日本上世纪没有对我们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那么我们队日本的仇恨也不曾拥有,那我们对日本的印象还剩什么?我们对日本太陌生,陌生到只记得它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如果某一天一直提醒我们提防日本的仇恨也将遗忘,那我们与甲午海战之前的民众又有何区别,我们的命运与甲午战败又会相差多远。

白岩松在《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写到:日本了解我们,可我们不了解日本,面对未来,这是危险的。

我们不能因为恨日本而让心中仅存怨恨,更不能让仇恨蒙蔽我们的双眼,而是要去了解。历史重演并不是退回那个时代重新上演,而是在现在上演与历史相似的那一幕。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及成绩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及成绩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手写) 评论孙中山 工商管理2班学号3120160702211 姓名 陈家琦 摘要: 关键词:引言 一、 孙中山一生的革命事迹和成长历程 (一)青少年时期 孙中山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格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手写) 题 目 系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人口控制思想是指关于控制人口的态度、看法、观点与意见的总和。„„ 关键词:马寅初;„„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报告

    合肥学院中国近现代史课 实 践 教 学 报 告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指导教师 詹玉华 系 别 经济系 班 级 12级金融2班 姓名(学号) 马季 1210032001 王玮 1210032002 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格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论文(手写) 题目 系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摘要:150字左右 关键词:3~5个引言 „„ 一、人物或事件简介 (一) 1、 „„ 二、人物或事件评价 „„ 三......

    201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

    2013-2014(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计划 《纲要》课讨论题目已经拟好,请各班学生自愿组成课题小组,每小组6人之内(即每班有五个小组),请把选定的题目和名单在11月16日前......

    12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安排2013.9.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安排 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老师: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院2012年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安排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进......

    《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实施细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实施细则为贯彻学校“五大教学改革”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根据本课题组《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纲要

    导 论 一、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重要性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与主线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