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实施细则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实施细则
为贯彻学校“五大教学改革”精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根据本课题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教学改革方案》并接合教学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本评定细则实施班级
12食品科学1; 12生物技术1 ;12信息工程1;12信息工程2;12网络工程1;12化学1;12高分子材料1;12高分子材料2;12电信1;12电气自动化2;12电气自动化
3二、本课程成绩评定细则
本课程成绩综合评定坚持平时成绩、课外阅读和期末考试成绩并重,注重考察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评定比例为:
综合评定成绩=平时成绩×10%+课外阅读(作业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60%。
1、平时成绩
⑴、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和课堂表现评定成绩构成,各占50%。⑵、考勤成绩基本分为50分,每次课堂点名缺席一次扣10分,缺席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10学时)以上者,取消本课程成绩评定资格并不允许参加补考。
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讨论或参与案例教学演示等每次加5分,课堂表现评定成绩累加上限为50分。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服从教学安排,故意扰乱教学秩序等违纪
1行为者按课堂教学缺席对待。
2、课外阅读(作业成绩)
⑴、请介绍五个你所熟知的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旅游景点。① 本次作业总分为30分,每一个符合要求景点介绍得6分; ②各景点介绍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符,每少50字符扣1分; ③介绍需逻辑层次清晰、用语准确、史实正确;
⑵、请观看五部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背景题材的电影并写作影评或观后感。(推荐影片见附件1)
① 本次作业总分为30分,每一个符合要求影评或观后感得6分;②各影评或观后感要求字数不得少于500字符,每少50字符扣1分;
③各影评或观后感需逻辑层次清晰、用语准确,有教育启发意义。
⑶、请认真阅读两部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学术专著或人物传记并写作书评。(推荐著作见附件2)
①本次作业总分为40分,每一篇符合要求书评得20分; ②各书评要求不得少于2000字符,每少100字符扣1分;
③书评应逻辑层次清晰、论证严密、观念新颖,有教育启发意义。注意事项:
①所有作业均应提交手写纸质版,不接收打印和电子版;
②所有作业应独立认真完成,发现字符重合率达到30%以上者视为抄袭,该次作业成绩以零分计;
③所有作业应于本学期12月31前完成上交,逾期不再接收。
3、期末考试
⑴、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由简答题、材料分析题和综合写作题构成;
⑵、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由学生从给定八个小题中选择五小题作答,每小题8分,共计40分;
⑶、材料分析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分析能力,由学生从给定三小题中选择二小题作答,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⑷、综合写作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历史史实和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学生从给定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答,计30分。
三、附则
本评定方案由周长友老师负责解释并实施。
联系方式:***(手机)Email:1559696832@qq.com.《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部分推荐影片
1、《鸦片战争》
2、《南昌起义》
3、《长征》
4、《七七事变》
5、《太行山上》
6、《血战台儿庄》
7、《大转折》
8、《大决战》
9、《开国大典》
10、《英雄儿女》
11、《横空出世》
12、《惊涛骇浪》
13、《海之魂》
14、《两宫皇太后》
15、《火烧圆明园》
16、《林则徐》
17、《孙中山》
18、《大清炮队》
19、《甲午风云》
20、《知音》
21、《从奴隶到将军》
22、《茶馆》
23、《直奉大战》
24、《开天辟地》
25、《燎原》
26、《风暴》
27、《怒潮》
28、《大浪淘沙》
29、《革命家庭》
30、《陈赓蒙难》
31、《中国1949》
注: 未收录影片符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求者欢迎补充!
32、《戎马书生》
33、《周恩来》
34、《贺龙军长》
35、《秋收起义》
36、《刑场上的婚礼》
37、《陕北牧歌》
38、《百色起义》
39、《吉鸿昌》 40、《红色娘子军》
41、《洪湖赤卫队》
42、《闪闪的红星》
43、《党的女儿》
44、《解放大西北》
45、《重庆谈判》
46、《停战以后》
47、《董存瑞》
48、《林海雪原》
49、《暴风骤雨》 50、《巍巍昆仑》
51、《南征北战》
52、《沙家店粮站》
53、《钢铁战士》
54、《黎明的河边》
55、《红日》
56、《战火中的青春》
57、《为了胜利》
58、《大战宁沪杭》
59、《上海舞女》 60、《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61、《建国大业》 62、《地雷战》 63、《小兵张嘎》 64、《铁道游击队》 65、《扑不灭的火焰》 66、《两宫皇太后》 67、《国歌》 68、《南京1937》 69、《东京审判》 70、《平原游击队》 71、《回民支队》 72、《野火春风斗古城》 73、《狼牙山五壮士》 74、《雷峰》 75、《离开雷峰的日子》 76、《永不消逝的电波》 77、《抓壮丁》 78、《谭嗣同》 79、《辛亥革命》 80、《建党伟业》 81、《百年中国》 82、《末代皇帝》 83、《彭大将军》 84、《血战昆仑关》 85、《神州呤》 86、《南京条约》 87、《我的1919》 88、《霓虹灯下的哨兵》 89、连续剧《潜伏》 90、连续剧《走向共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推荐著作、传记
1、《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发
28、《日本浪人与辛亥革命》用》
生》
29、《德国侵略山东史》
59、《瞿秋白思想研究》
2、《护国运动史》 30、《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史》60、《中国抗日战争史》
3、《“中间地带”的革命—
31、《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6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32、《中国近代货币史》史》
功之道》
33、《捻军史论丛》6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
4、《社会主义学说在中国的34、《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工动》
初期传播》人运动史稿》63、《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
5、《中国租界史》
35、《中华民国史纲》 64、《资产阶级与辛亥革命》
6、《中国近代对外经济关系
36、《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65、《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史》资产阶段》66、《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7、《改良与革命》
37、《寻找真实的蒋介石—67、《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8《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蒋介石日记解读》阀》
业》
38、《重庆通史》68、《章太炎思想研究》
9、《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论
39、《抗战与战后中国》69、《辛亥武昌首义史》纲》40、《曲折发展的岁月》70、《中国的内战—
10、《灾荒与饥馑:
41、《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1945-1949年的中国》1840-1919》 的影响》71、《戊戌变法史》
11、《天朝的崩溃——鸦片
42、《中国近代战争史》 72、《国民党的“联供”与战争再研究》
43、《太平天国宗教》“反共”》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4、《近代重庆城市史》73、《中国近代报刊史》
13、《太平天国时期的地主
45、《梁漱溟文化理论研究》74、《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阶级》
46、《文化大革命简史》克主义的传播》
14、《北洋军阀史稿》
47、《五四运动史》75、《沙俄侵华史》
15、《戊戌变法史论》
48、《旧中国的通货膨胀》76、《第二次鸦片战争》
16、《南昌起义研究》
49、《李秀成自述原稿注》77、《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17、《中国近代政党史》50、《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78、《台湾历史概述》
18、《近代传统与思想文化》政治》79、《晚清政治思想史论》
19、《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51、《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80、《中国现代化历程》
20、《民国初年政坛风云》
52、《湘军史稿》81、《剑桥中华民国史》
21、《鸦片战争》
53、《中国近代思想史》82、《剑桥中国晚清史》
22、《甲午战争史》
54、《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8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
23、《太平天国》牟安世著
55、《帝国主义侵华史》史》
24、《近代经学与政治》
56、《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84、《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
25、《义和团运动史》
57、《中国官僚政治研究》及其敌人》
26、《戊戌思潮纵横论》
58、《武夫治国梦:中国军85、《民国初年的政党》
27、《中国近代文化探索》 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86、《江村经济》
注:未收录相关学术著作符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要求者欢迎补充。近现代人物传记甚多,故不一一列举,学生可自行选择阅读,只需是近现代人物传记即可。
第二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安排及成绩评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评定及实践教学环节安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成绩包括期末考核和平时成绩两部分。
一、成绩分布: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二、平时成绩分布:
平时成绩的评定包括两部分:
(1)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及其他。占平时成绩的 70%;(2)实践环节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三、实践环节安排:
(一)撰写实践论文
每个自然班至少分为4个小组,每个小组撰写一篇实践论文。1.主题:
通过查阅史料和调查研究,针对中国尤其是天津近现代历史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进行阐述并加以评述,完成一篇论文。题目学生自拟,任课教师予以指导。
2.要求:
(1)论文格式参考正式发表论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2)字数在3000字以上。
(3)论文要求A4纸打印,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四。
(4)加封面。封面上写明课程、班级、小组成员姓名及学号、论文执笔人及分工。(5)上交时间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
(二)读一本书、观一部影(任选一项)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以下活动之一:
1.读书:阅读与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的史书、文献、人物传记等书籍。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篇纸质打印版读后感,字数1000字左右。
2.观影:与近代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相关的纪录片、电影等视频。以小组为单位上交一篇纸质打印版观后感,字数1000字左右。
3.格式:读后感或观后感上写明班级、小组成员学号和姓名。备注:
每个小组的实践论文及读后感或观后感装订在一起,实践论文占25分,读后感或观后感占5分,平时成绩记录表上只记录一个实践总成绩即可。
第三篇:管理学院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管理办法
管理学院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风和教风建设,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管理学院进一步明确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方式,加强 对学生课堂考勤和平时学习过程管理,规范课堂考勤和平时学习成绩 评定。参照《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特制定本 办法。第二条 学生课程成绩的构成
(一)学生每门课程总成绩由课堂考勤成绩、平时学习成绩和期 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每部分均采用百分制评定。
(二)课堂考勤成绩、平时学习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 绩的比例分别为 20%、20-50%、30-60%。
(三)课程总评成绩 =(课堂考勤成绩×百分比)+(平时学习成 绩×百分比)+(期末考试成绩×百分比)。
(四)毕业班和个别特殊课程及纯实践课程各部分成绩占总成绩 的比例可由教研室提出,二级学院批准后执行。
(五)考查课与考试课成绩评定结构相同。第三条 课堂考勤成绩评定内容及方式
(一)课堂考勤成绩评定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出勤率、迟到早退 次数。
(二)课堂考勤由任课教师负责,学生干部辅助实施。
(三)教师课堂考勤方式由任课教师灵活掌握,但教师必须在第
一次上课时向学生公布课堂考勤成绩评定办法,不定期向学生公布课 堂考勤成绩。教师要坚持每节课考勤,并妥善保管考勤表,作为课程 成绩评定的依据。
(四)学生课堂考勤成绩的基础分为 100 分,采用累计扣分办法 评定。扣分标准如下:
1、缺课 1 学时扣 10 分。
2、迟到或早退 1 次扣 6 分。
(五)缺课达总课时 1/3 及以上者,或课堂考勤得分为 0 分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试,该课程成绩记 0 分。第四条平时学习成绩评定内容及方式
(一)平时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平时阶段性测验、课堂 提问和课堂讨论表现、课堂笔记检查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作业布置 每 12 课时至少布置 1 次)、各种实训等以及在课堂上是否玩手机、睡 觉等行为。
(二)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的特点,制定平时学习成绩考核评定标 准(评定内容不少于 3 项)和具体的实施办法,并在第一次上课时向 学生公布。任课教师需不定期向学生公布平时学习成绩分。平时学习成绩最终得分,任课教师须在最后一次上课时向学生公布。
(三)教师应认真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进行考核,杜绝没有根据 的平时成绩分的评定。
(四)平时学习成绩得分为 0 分者,不得参加本门课程的期末考 试,课程成绩记 0 分。
第五条 课堂考勤成绩和平时成绩评定材料的报送与管理
(一)任课教师须在期中(具体时间另定
)将《管理学院学生课 程过程学习考核情况表》报送教务秘书存档;
(二)期末将《管理学院学生课程过程学习考核情况表》与《学 生考勤登记册》《学生成绩考核记录册》等其它平时成绩记录的相关、材料一并装入教学档案袋。第六条 其他补充规定
(一)教师评定课程总成绩时,课堂考勤成绩和平时学习成绩评 定必须以《管理学院学生课程过程学习考核情况表》与《学生考勤登 记册》《学生成绩考核记录册》等其它平时成绩记录为依据。、(二)教师在本管理规定的基础上具体制定课程成绩考核评定办 法,对学生的要求不得低于本管理规定中相关要求。
(三)课堂考勤成绩和平时学习成绩是课程总评成绩的重要组成 部分,教师要对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因 课堂考勤成绩或平时学习成绩有可能影响到学生不能参加期末考试 的应及时提出警告,并通报辅导员。同时辅导员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预 警。
(四)课程考试前,任课教师须将课堂考勤成绩和平时学习成 绩达不到参加考试要求的学生名单报送教务秘书,经本分院院长审定 后于考试前统一汇总公布,并报教学运行管理中心备案。
(五)如任课教师疏忽不报或漏报课堂考勤成绩或平时学习成绩 不合格的学生,允许其参加考试并给予其课程总评成绩的,在管理学
院内提出通报批评,并于绩效考核“额定教学工作量”项一次性扣 8 分至 10 分,“工作表现”项一次性扣 4 分至 6 分。
(六)对不按要求进行课堂考勤或课堂考勤表中所填数据不完 整、信息不准确;平时学习成绩评定所依据的项目少,信息登记不准 确的教师,于绩效考核“额定教学工作量”项扣 5 至 10 分,“工作表 现”项扣 2 至 5 分。
(七)成立管理学院领导、教务秘书、辅导员等人员组成的课堂 纪律工作小组,责成专人负责课堂考勤和平时成绩的检查、汇总公布 以及结果处理。主管教学领导负责教师课堂考勤结果处理,主管学生 领导负责学生考勤结果处理。
(八)课堂考勤和平时成绩考核是课程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组成 部分,各位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相关资料的 建档与管理工作。第七条 附则
(一)凡此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二)本办法适用于管理学院学生。
(三)本规定相关条款如与学院文件相冲突,以学院为准。
(四)本办法由管理学院负责解释,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论文(2011-2012学年春季学期)
论抗日战争的胜利 及其历史意义
姓名:高金雪 学号:01115018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
摘要:简述抗日战争时期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及其影响,叙述抗日战争的大体进程,综述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 一二·九运动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国共合作
参考文献:
论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1945年8月15日,经过中国人民8年的誓死抵抗,残酷的日本侵略者在各种压力下宣布无条件投降了,中国人民胜利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日本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日本成为亚洲的战争策源地。1929年,为摆脱经济危机,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心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政策。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同年次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伪满洲国建立。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日本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阶段由此开始,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2、华北事变:1935年,日本又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端,要求使华北政权“特殊化”,自由出入华北,策动“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此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
3、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卢沟桥一带开火,炮轰宛平楼,攻击卢沟桥。由此,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在东方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
二、从国共分裂到携手抗日
强大的外部压力促使内部的团结。面对日本全面侵华的威胁,也同时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国共两党最终终于达成共识,停止内战,开始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国人民共同抗战。
1、国共分歧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认为“日本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下令采取不予抵抗态度。就在这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与当时国民党采取的不抵抗主义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了武装抗日的旗帜。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即发表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并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1932年4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布对日作战。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1935年12月9日,北平(今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喊出“反对华北自治”、“打到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等口号,遭到国民党军警镇压。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然而,蒋介石还没有根本改变对日本的态度,1936年12月初,仍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攻打陕甘红军。于是,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12日凌晨,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哭谏”无效后,发动西安事变,毅然实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前嫌,为实现国共联合抗日,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进行和平谈判,蒋介石被迫作出了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等六项承诺。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3、共赴国难
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1937年9月,蒋介石发表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共同抗日的战略态势。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三、抗战进行时
1、战略防御阶段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在此阶段,日本侵略者以国民党军队为主要作战对象。因此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担负了抗击日军战略进攻的主要任务。然而,由于日军力量的强大,以及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一些失误,导致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虽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阻滞了日军侵略的推进,但仍丢失了华北华中的大片领土,国民政府亦迁都重庆。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提出一条依靠人民群众的全面抗战路线,并采取持久战的战略方针。1937年8月,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10月,南方各省的红军游击队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华中前线。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主要从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
2、战略相持阶段
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敌后游击战成为主要的抗日作战方式(如彭德怀司令领导的百团大战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国民党在重申坚持持久抗战的同时,其对内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实行保守的收缩战略,以保存实力;反共倾向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妄图消灭共产党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则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领导解放区人民一面抗击日伪军的“大扫荡”,一面打退了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高潮,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3、战略反攻阶段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阶段。5月,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法西斯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争宣告结束。1945年8月,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胜利。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掷了两枚原子弹。8月上旬,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军队对日军的战略反攻全面展开。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在八年的全国性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武装等对敌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万余人。他们为坚持抗战、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永远辉耀史册的贡献。当然,这其中的抗日联军司令杨靖宇,狼牙山五壮士,王二小放牛郎,是千百万抗日军民不畏牺牲、血战到底的缩影。除了这些为后人传诵的英雄,更多为国捐躯的是普通士兵。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留下遗骸,甚至没有留下名字。
四、抗战胜利的意义及启示
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促进了民族团结,弘扬了民族精神。中国人民通过抗日战争的实践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人民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范例。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惨痛的民族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回忆这段历史,仿佛我们也曾经历那个战乱的年代,因此,我们深深知道和平来之不易。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我们更应记住这段历史,珍惜和平,时刻提醒自己: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让世界见证东方雄狮的崛起而努力!!
第五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计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计划
开课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
主讲教师:冯夏根
职称:副教授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教育背景:
1、湖南师范大学硕士
2、北京大学博士
联系方式:
电话:***
电子邮件:fengxgpku @126.com;fengxg@scnu.edu.cn;793360788@qq.com QQ:793360788
冯夏根的个人空间登录方式
1,网页登录:http://user.qzone.qq.com/793360788/infocenter
2,理论部网站链接登录:http://portal.scnu.edu.cn/wps/portal/sizh
点击进入:冯夏根老师的个人空间
课程排期:2010——2011学第二学期
课程时间:
1,星期二上午、星期三下午,面授时间
2,空中课堂:时间不限,网络互动
地点:石牌校区一教南楼301、20
5课程简介:
1,课程开设对象:华南师范大学一年级本科班多个专业,学生总数400余人 2,主要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授课
3,公共必修课,2学分,32课时。
课程目的:
1、促使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进程有清晰明确的认识;
2、增强学生对中国近现代重大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教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出版
考试形式:
1,期末卷面考试
2,课程参与度(问题的深度与频率,课堂讨论的参与)
3,学期论文
学习要求
1,出勤。要求每课出勤,缺课需有正当理由并向授课教师请假。
2,自学。每次上课之前,最好自学相关课程,阅读必要的文献。
3,自我探究。以团队方式课后自主探究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4,互动。登录任课教师的个人空间,提出问题,参与问题讨论,分享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回答结果;
成绩评定:100分制
课堂表现及学期论文:50%
期末考试:50%
课程时间分布
第一周(2月22、23日)
专题一:回忆与反思——中国历史纵横谈(导论)
第二周(3月1、2日)
专题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一)第三周(3月8、9日)
专题二: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
(二)课堂辩论: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还是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第四周(3月15、16日)
专题三 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第五周(3月22、23日)
专题三 睡狮的觉醒———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二)专题研讨:戊戌变法何以失败?
第六周(3月29、30日)
专题四:帝制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功绩
(一)第七周(4月5日)清明节,放假
专题四:帝制的覆灭———辛亥革命的功绩
(二)专题研讨:辛亥革命是否搞糟了?
第八周(4月12、13日)
专题五:碰撞中的升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一)第九周(4月19、20日)
专题五:碰撞中的升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二)专题研讨:五四前后先进的中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第十周(4月26、27日)
专题六:开天辟地大事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第十一周(5月3日)
专题六:开天辟地大事变———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二)第十二周(5月10、11日)
专题七 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第十三周(5月17、18日)
专题七 惊天动地的伟业———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第十四周(5月24、25日)
专题八:两种前途的选择———人民共和国的锻造
(一)第十五周(5月31、6月1日)
专题八:两种前途的选择———人民共和国的锻造
(二)第十六周:(6月7、8日)
部分学习小组研究型学习成果汇报会及课程总结
备注:课程计划会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具体变化请同学们注意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