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下半年电教活动方案
八台镇中心校中小学电教活动
实施方案
八台镇中心校 2013年9月1日
八台中心校
2013年下半年中小学电教活动实施方案
为组织实施好八台镇2013年中小学电教活动,结合我镇2012年活动开展情况和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以研促教、科研兴校”,向 “教研”要方法,向“课堂”要效率为指针,提升教师教育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转化优秀教育教学成果,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果,为实现我镇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突破作出新贡献。
二、活动主题与时间
活动主题:解读课程标准,构建高效课堂。
活动时间:2013年9月1日--2013年12月1日。
三、活动内容
1.开展“我的模式我的课”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我镇将组织部分老师学习、观摩今年市教育局遴选参加平顶山市“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教学模式获奖教师进行的公开课展示活动。(此项作为电教活动的一项内容)
2.开展优质课教师教学观摩活动
活动期间,各学校要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开展优质课活动。各学校可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模式”交流观摩活动。活动方式,既可以是校级之间的优质课教师交流,也可以邀请舞钢市名师做讲座。
四、活动要求
1.中小学校校长要亲自抓电教活动工作,并制定出适合本单位、本校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活动负责人名单和活动实施方案请于9月10日报送至中心校。
2.活动结束后,各单位要总结活动情况,并将总结材料于12月30日前报送至中心校。中心校将对各单位的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选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八台镇中心校
2013年9月1日
第二篇:电教课题方案
电教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当今,面对全球生态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挑战,国际社会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国对人才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而人才的德性培养和发展始终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各国强调的首要问题。德国教育家赫而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世界各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新加坡、日本、法国等国家,都结合本国青少年现状,以内容、方法、目标、途径、手段诸方面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构想和实施要求。
2、近20年来,网络迅速发展,逐步普及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小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巨大平台。信息时代、网络化社会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课题,e时代的德育教育不能不与时俱进,化被动为主动,全面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使道德教育跟上时代的变化和步伐。
3、地处苏州市吴中区城厢镇的吴中实验小学,在办学十年中非常重视在教育教学突出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但是,在新形势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同样面临社会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和考验。我们必须在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大环境下,研究学校德育的出路,变革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路,更好地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基于此,我校从本地区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试图从信息技术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的角度来探索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以媒体技术为技术支撑,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息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
(二)研究现状:
1、在我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和教育等各项事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们传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变化,也对人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为了使学校德育适应这种变革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学校德育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方向。此后全国上下,全民动员,掀起了一股空前关注未成年人思想建设的热潮。然而,现实情况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仍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好多时候,学校的德育举措显得苍白无力,“5+2=0”的教育现象并非存在与个别学校和个别学生身上,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主要的是德育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不能为学生所内化,当然德育方式缺乏新意得不到学生的喜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从国外来看,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均非常重视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负面影响。一些政府和教育部门努力采取措施,出台政策,为孩子们营造绿色网络环境,将“网络道德教育”纳入教育课程,以防患于未然。
3、从总体上看,开展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研究上处于初级阶段,如何有序地构建信息时代的校园文化,利用并发挥网络优势,构筑和谐德育环境的范式,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世界各国和我国中小学正着力研究的重大课题,其研究道路任重道远。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和目标
(一)本课题涉及的有关需要界定的概念:
网络:本课题中提到的网络概念包含两层意义,一是指网络环境,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校园局域网、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宽带链接、家校路路通等;二是指德育工作网络,通过搭建平台,设置校长信箱、公布联系电话和学校电子信箱等,发挥教师、家长和学生三位一体的作用。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说为“协调,配合得当”。“和谐德育环境”是指成分体现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的育人环境。“和谐德育环境”应有如下特征:一是主体性,德育对象道德发展的动力是人的积极成长内因,构建和谐德育环境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发挥学生在道德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二是人文性,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对象是健全的完整的人,人的认识和情感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因此,在构建和谐德育环境中必须重视人的价值、情感和潜能,不可教条主义,照本宣读,更不可采取强制的办法去框和堵,以避免德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视教师为敌,视教育为害。我们倡导的是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氛围,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主体教育、体验教育,在德育过程中充分体现德育工作者的人文关怀;三是实践性,道德教育一旦从学生鲜活真实的生活中剥离出来,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德育就如同建造空中楼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说:“儿童的人格被分裂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世界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这表明人的成长在儿童时代具有人格的两面性。德育工作者必须创设道德实践活动,使德育对象的两个“世界”走向统一。
(二)研究目标:
教育已进入一个张扬个性,注重人格以及建立主体回归的人文教育时代,同时也进入一个信息多源、民主理性的网络教育时代。因此,我们试图从技术层面上呼唤全校教师构建有效的德育网络,优化教育手段,德育过程和教育环境,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三、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小学德育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德育文件为依据,借助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发挥信息技术在德育领域中的特殊作用,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与本校的德育工作紧密联系起来,开展本课题研究。
研究的原则主要有:
1.时代性和开放性。学校德育要主动迎接时代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根据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要打破封闭的教育环境,借助网络优势,主动引导学生接受外界信息,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德育工作。
2.实效性和实践性。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德育工作的最佳效益,合理调配学校的网络资源,创设、指导学生交往和活动的实践环境,避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让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得到锻炼,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3.整体性和主体性。学校德育工作根据国家颁发的有关文件精神,指定整体的德育目标和内容。并且,学校德育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纵横立体的德育网络,在坚持学生是道德发展的主体的同时,发挥学校在育人中的特殊作用。
4.正面性和激励性。要承认学生(儿童)的“两个世界”,坚持德育工作正面引导的原则,在学生道德认识、道德体验、道德情感的形成过程中多采用激励的原则,及时让学生感受到道德发展的愉悦。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缺失成因分析;防微杜渐,使我们的教育对象远离
业已存在的失范了的道德领域。
2.如何构筑有效的网络环境,发挥信息技术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特殊作用。
3、各类课程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思想道德研究的活动。要在认识性德育课程、活动性课程、学科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校本德育课程教育中,积极进行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4、学校和谐德育环境设置的研究。真正发挥学校通信、网络的特殊作用,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5、开展利用网络资源探索基于网络平台的家校活动新方式和新内容的实践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观点:
1.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是很尽如人意,社会大环境仍对当前的未成年人有着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学校可以也应该发挥在育人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负担起振兴民族重任之责。
3.网络已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必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4.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是一个技术性、操作性很强的德育途径。
五、研究的思路、主要方法
(一)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搭建数字化德育平台:
(1)建设专题德育网页。为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网络信息内容,融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使德育内容动态化、形象化。
(2)搭建师生交流平台。建立班级网页,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最前沿的作用,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驿站,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引航。
(3)开辟家校联系网络渠道。建好用好校长信箱,向家长公布学校邮箱,使家校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和便捷,交流更为畅达,反馈更为及时。
(4)发挥家校路路通的作用,为各学科任课老师及时与家长沟通创造条件。
2、建设网络德育资源。通过学校购买德育教育资料、自创材料、网络搜索等形式,不断丰富学校的德育资源库。
3、组织反复多彩的主题活动。
(1)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系列德育活动,如班队主题活动、电脑绘画比赛、作文竞赛、网上故事创作等,反复学生的网络生活,发挥学生的潜能。
(2)开展针对网络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主题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形成合法、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4、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1)思想品德展示课。发挥学校思品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探讨德育工作主渠道的教育范式,提供成功的教育案例。
(2)班主任工作研讨会。每月展开一次工作例会,并把交流材料挂在学校专题网上。达到共同探究,集体反思的目的。
(3)继续结合学校其他的研究课题开展本课题的研究。“知心导行”的研究在我校以有一些年头,也取得了一点成果,通过借鉴,课题之间相互渗透,形成合力。
(4)发挥少先队组织的特殊育人功能。探索基于网络技术下的少先队工作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二)研究方法和路径:
1.把传统的德育领域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德育工作进一步优化并发挥出更大的实效,是本课题的理想追求,也是本课题的一个创新之处。因此我们确定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2.进一步改善我校的网上家长学校,保障班级路路通的正常运行,加强对学校教师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
六、课题实施的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5~2011.12)组织一个精干高效的课题研究小组,分析目前学校德育现状,编制课题研究方案,落实研究举措,规划研究步骤,构建保障技术。
2.实施阶段(2012.2~2012.7)
3.总结推广阶段(2012.9~2012.12)
七、成果形式
1.阶段性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
2.在课题实施初期,制订“吴中实验小学《网络公约》”,在校园网上开设“家长学校”专栏。
3.每学期评选“校园网络明星”,每学期召开“网络背景下德育‘知心导行’”的 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4.研究结束,撰写有一定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组长:唐国瑞
成员:余洪忠、曹新兴、姜学亮、陈德红、张平证、吴家国、李媛媛、李成英、闫丽丽。
郜台中心学校
2011年2月
第三篇:第一次电教教研活动
2017—2018第一学期电教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2007年9月6日 地点:校电脑房 参会人员:全体教师
内容:
1、制定07年秋学期电教工作计划。
2、校电教小组成员及各年级组小组长开会。
3、电教组人员安装并调试投影仪。
第四篇:电教教研组活动制度
1、电教教研组活动为每周二下午第三节课,每位教师必须按时参加。(一般单周为语文组,双周为数学组,需集体参加时另行通知)
2、活动期间,积极参与,做好记录,以便今后自己操作使用。
3、努力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并上好电教课。
4、每周至少浏览一次任教学科、年级的教育资源,每个学科教师每周至少要在电教室上二节课。
5、每学期至少写出五篇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反思,探索远程教育环境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对自己在教学中的电子备课、授课、评价、与学生交流等方面情况进行小结。
6、每人每期至少制作一个教学课件。
7、每位教师必须会在Word文档内进行简单的操作,会查阅接收资源。
8、会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演示。(40岁以内教师必须会)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小学电教优质课活动总结
小学电教优质课活动总结
为期两天的优质课比赛已经结束,我们从每位老师的课堂上都看到了出彩的地方,看到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现在来谈一下对这次电教优质课活动的看法。
教师在课堂中都使用了班班通资源,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直观,更生动。多数课堂结构紧凑,课堂上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全体参与,采用小组合作的模式,激起了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当然了通过这次活动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课堂中班班通资源利用过于频繁,不够合理。总之,有问题便是最好的问题,只要我们在各方面不断地深入钻研,努力探索,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学质量将会迈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