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说课“号脉”
为说课“号脉”
前不久,作为万州区“城区教师引进”体育评委之一,听了引进教师的说课,颇有感慨。其中不乏较高质量的说课,不过也有部分教师对说课有误区,甚至有些迷茫。下面就本次说课进行简析,与同仁共同探讨说课这种教研形式。
症状
一、缺乏说课的基本环节
部分教师混淆了说课与教案(或上课)的区别,仅仅是把自己设计的一节课的教案(过程)读一读,也就是常说的“教什么”。说课是从理论到实践简单阐释一节课从设计到上课结束的各环节,也就是常说的“为什么这样做”。说课有几个基本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包括设计课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的阐释,对怎样确定本次课的目标进行必要的分析,对所选教材在整个阶段和以及在本节课的地位分析即教材分析,对学生的了解和器材场地的分析即学情分析,自己为了达到目标预设的学法、教法分析,以及对教学过程等进行阐释。
症状
二、教学重点不够明确
教学重点确定太笼统、不具体是一个通病。例如小学提供的教材:小学五年级单元教材急行跳远第二次课。在说课的教师中确定“正确的急行跳远姿势(动作)”的却不少。急行跳远一般包括助跑、踏跳、腾空、落地四阶段。如每一阶段都是本节课的重点,那么其中的难点就很多,试问怎能在短短的一节课就能突破这些难点呢?小学二年级已经开始渗透急行跳远的技术,三年级就引进蹲距式的概念。从二年级到六年级教学重点是螺旋性上升的。一般单跳双落→落地屈膝缓冲,保持平衡→助跑有节奏,踏跳准确→踏跳有力→快速助跑→准确有力踏跳,分别对应小学二年级到六年级的教学重点。不难看出在小学五年级确定“正确的急行跳远姿势(动作)”是因为缺乏这样一个概念:从小学到高中再到专业运动员,都在学习跳远技术动作,运动技术是一个不断渗透,不断提高的过程。
一节课确定一个点,通过教师精心组织,突破难点,让大多数学生在这节课有收获,就表明这节课是成功的课了,不必面面俱到。
症状
三、未结合教学过程进行阐述
说课本质是议论。一个论点,就必须有论据进行支撑。论据是否合理是说课评价的依据之一,对预设的教学过程中细节的表述就是说课中最有力的论据。细节表述能直接让听者明白说课者设计课各环节的目的意图。在细节表述中听者能够初步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驾驭教材的能力,业务水平的高低。
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说课是难以理解的。部分教师在说课过程中仅仅是罗列了指导思想、设计理念、教材分析等等。但并未与预设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进行阐释,说课显得空洞,不具有说服力。比如设计理念,在什么环节设计了一个什么样的内容体现设计理念。没有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具体的解释,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把一些目前教学中所提倡的东西给拼凑起来了。
症状
四、缺乏课的衔接与过渡分析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对教材分析不够。本次说课,小学是五年级单元教材急行跳远第二次课,初中一年级单元教材蹲距式起跑第一次课,高中一年级单元教材反弹球(篮球)第三次课。从课的安排意图,不仅要阐释教学内容在各阶段的教学情况,也要分析本单元的教学情况,在分析前两种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再阐释本节所安排的内容,这样才能完整地反映这节课。否则,这节课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基础。同时也不利于听者明了说课者对教材的处理情况。这样增加了听者“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机率,对说课者极为不利。本次说课,有的教师就因为教材分析环节分析不明晰,于是在点评环节中,部分教师回答评委的提问就显得有些首尾不相顾。
症状
五、缺乏常规教学的积累与观察
说课要有一定的质量,教师在常规教学中必须注意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相关教学内容的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理论上围绕问题进行解释。没有平时的积累,要想得心应手地阐释自己的课是比较困难的。在这次说课中,评委的提问就有一个与教师平时积累和观察有关的问题,“你在进行急行跳远教学过程中,发现哪些地方最容易造成事故。?”这是一个典型的与教师平时教学息息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跳远者,没有屈膝缓冲进行自我保护等,另一方面还是旁观者,横穿跑道,沙坑前端站人等。然而,这位教师竟然回答不上来。
症状
六、教法与学法表现不突出
部分教师罗列了多种时下所提倡的教法、学法。但缺乏必要的阐释,在什么环节采用了什么样的教法。提出的一些教法、学法,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有的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教师仅仅是为了赶时髦,口号式的写进自己设预的教案中。这不但无助说课者,反而成了评委抓把柄的地方。有什么样的教法、学法,必须有教学环节进行支撑,一些牵强附会的方法在说课中尽量避免。
体育课是突出技能与实践的课,有些教法和学法是不适宜的。比如有位教师为了突出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安排了让学生先观看优秀运动员的跳远动作的短片,再教学跳远。体育常规教学并不排除引进现代教育手段,但必须安排得当。评委在提问时提出,“在一节常态课中,你是怎样来组织这种一会儿室内观看录像,一会儿室外实践教学的。”很明显这种学习的形式在这节课是不适宜的,提前观看只能是这节课的一种辅助性的学习方式。
症状
七、教学容量太大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便理顺教学程序,以“完整的一节课”的形态展现出来,也是说课者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这一环节中,教师普遍表现出安排的容量太大,说课教师惟恐内容不全,遗漏了什么。我们知道一节课就40分钟,如内容安排太多,每项练习的时间就相对少,不利于巩固。芝麻西瓜一把抓的说课很容易冲淡教学的重点,让听者难于信服教师所预设的教学重点。还有部分教师在说课时,把说的课与即将上的课割裂开来,因此不管能不能完成教学,照搬教参上所列的所有教学建议。在小学急行跳远说课中,一位教师就列出许多辅助性的教学,有跳单双圈、单脚跳摸高、上一步跳、上三步跳、快速跑等近十项辅助性教学手段。其实这每一项都可以独立成一节完整的课,并且有些内容应该是在之前的年级教学就应该进行的,这些内容在教材分析时应该作简单的阐释。教学容量太大,自然也就成了评委提问点评的又一对象。
说课的结束艺术
【摘 要】说课结语是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课结语艺术的原则包括:画龙点睛;前后呼应;言尽意远;指出不足。说课结语艺术的方法包括:总结概括结课法;前呼后应结课法;探索启发结课法。
【关键词】说课说课艺术说课结语
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结语。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近代作家林纾指出:“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如果将说课看作是一台戏,那么,说课结语无疑是这台戏的压台戏。优秀的说课者常把最重要的、最有趣的东西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或启迪思维、提升情感,或真情告白、诗意延伸,或创设高潮、意味无穷,或设置悬念、激发兴趣。我们要认真探讨运用说课的结语艺术,把这幕压台戏尽量设计得成功些,以求提高说课的整体效果,达到课已尽,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一、说课结语艺术的原则
1.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叫“画成点睛”。画龙而后点睛,用墨不多,整条龙便顿觉跃然纸上。说课的结语也是如此,有的说课者在临近结束时,忘了关键的一句话,犹如画龙不点“睛”;有的说课者,却繁琐絮叨,没完没了,犹如画蛇添“足”时间浪费了不少。课结语,话不在多,贵在于精。既要“画龙点睛”,又要防止画蛇添足。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语言简洁。同说课导语一样,说课结语也要求语言简洁,富有哲理。
第二,抓准时机。一旦解决了核心问题就要马上对所讲授的知识加以总结、整理。通过说课者的“画龙点睛”,提纲挈领地将说课内容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便于听众抓住说课内容的重点,能在头脑中构建出一定的知识结构。如果匆忙结课,敷衍几句,就了结了,这对听众来讲是一种心理冷却。由此可见,“点睛”之笔要精心设计,抓住时机,这样才能“点”睛成龙,腾空飞翔。
请看下面的说课结语:
以上是对“电容器与电容”一节的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设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将数据采集的信息化及计算机实时测量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形成多媒体实验教学环境,使传统的物理实验仪器扩展了新的功能,给基本的物理实验赋予了新的内容,从而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不仅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部分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完成知识的建构,即使是演示实验,也是按照科学探究的原则来实施的。通过这一过程,使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这位老师的说课结语提纲挈领地将说课内容加以简明、扼要的概括,指出了教学过程的两个特点,听众很容易抓住说课内容的重点。
2.前后呼应,不要前后分离。写文章讲究前后呼应,指的是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要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要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和交代。呼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更具有突出的作用。在说课的最后环节,也要讲究前后呼应,不能前后分离。说课者常常在说课导入时提出问题,或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入说课,用以引发听众的注意力与兴趣。在说课结尾时,不要忘记分析解决导入时提出的问题,消除悬念,做到悬念不悬。这种结语方式,既总结了说课内容,又照应了开头,因而使说课过程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系统。
请看下面的说课导语: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十四章第一节《欧姆定律》。在上这节课时,我被班里的学生“将了一军”。
下面是对应的说课结语:
以上是我对“欧姆定律”一节的教材的认识和教学过程设计。在上课时,尽管我被学生“将了一军”,但是,我并不感到难堪。这节不太成功的物理课,反而是我认识到: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只要方法科学,引导合理,学生不仅能学的好,而且,有时候,还会给老师挑刺,还会走在老师前面,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古罗马诗人奥维得说:“凡事的收尾贵重如皇冠。”这位老师以巧设的悬念导课,以呼应的结语结束说课,让人深深的感受到说课艺术的无穷魅力。
3.言尽意远,不要草草收场。宋朝的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辨》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作为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说课内容到此应该打住,但是,留有余味,发人深省,才是最高的境界。说课说课中理应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因为,此乃“天下之至言也。”请看下面的说课结语:
物理教学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以本课为例,学生在实验中区分导体和绝缘体时,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学生往往会得出“人体不是导体”的结论。本课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特殊现象,既不像以往的常识知识一样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也不以“课后再研究”推脱,而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各方而思考。这样,不仅让学生获得了正确的知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产生了开展新的研究的强烈愿望。教学中的“错误”看似“不合时宜”,其实只受我们善于利用,便能增加课的含金量,仔细回想一下:我们在当初学习物理时,是不是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呢?
好的结语应该“令人惊不如令人喜,令人喜不如令人思”。是啊,我们在当初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曾饱受困扰,也常犯错误。但是,当我们成为老师,却似乎淡忘了当年的学习历程。这位老师的说课结语让我们又想起许多问题:其一,人类的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偷吃禁果”,生命得以繁衍;批判谬误,文化得以传承。剥夺了学生“犯错”的机会,他们会有效学习吗?会健康成长吗?其二,科学探究是科学家探索自然奥秘的重要方法。显然人为设计的理想化的探究历程,是不利于学生掌握探究精神的。那么,如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等等。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谁发明了新的结局,谁就开辟了新纪元。”好的导语是让听众带着旧问题走进课堂,好的结语则是让听众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4.指出不足,不要以偏盖全。无论说课者的教学水平如何高超、说课技巧如何精湛、如何精心准备,说课中肯定会有瑕疵的,有不完美的地方。在说课结语中,坦承说课中的不足,往往给人以认真、虚心、谦逊的印象,也会给说课争光添彩。请看下面的说课结语:
最后,我本节课的一些特点:全新引入,突破空间;学生实验,全体参与;形象模拟,便于理解;课堂教学,体现方法;总结板书,突出结构;学会应用,物理知识;学生作业,表现层次;课外作业,丰富多彩;评价体系,独特有效。
这位老师的说课内容很精彩,缓缓而进、环环相扣。但是,说课结语是否也很精彩,实在不敢苟同。这样的说课结语有过多的溢美之词,给人自负、自满而非自信的印象。再看下面的说课结语:
在教材分析中我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尽量渗透现代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设计实验为手段,将逻辑思维方法贯穿始终,顺利的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上是我在“电磁感应划时代的发现”这节课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设想,它并不唯一,也不完美,我的目的在于把自己的思想清楚地展示给大家,和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思考,共同探索。不尽合理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这位学生的课前说课(他是一位物理学专业的师范生),究其内容来说,也很精彩,更为可贵的是,说课结语朴实客观,坦承其中存在的问题,说课者虚心、谦逊的态度,赢得了下面听课老师的赞赏。
二、说课结语艺术的方法
古人说:“结句当如撞钟”,“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等等。这些都是古人对文章结尾的要求或经验。说课结语也是如此,好的说课结语往往耐人寻味,往往能激励、唤醒、鼓舞听课者去深入思考更多的问题。就目前国内说课实践来看,说课结语的方法林林总总、五花八门,分类的依据也不尽相同。应该说,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方法。我们依据说课内容上的总结、照应与延伸,做了如下的划分:侧重于对说课内容的归纳总结,属于总结归纳式;侧重于对上课内容的前后照应,属于前呼后应式;侧重于对说课内容的延伸拓展,属于探索延伸式。
1.总结概括结课法。总结概括是说课结语常见的结课方法。具体的形式又可以分为无奈式结课、总结式结课和自然式结课。
(1)无奈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是情急之下的机变。请看下面的说课结语:“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或者“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我们以为,这种结课方法只能在如下特殊条件下适用:一是已经超过了限定的说课时间,此时不能再多说,只得戛然而止;二是前面的老师说课占用时间太多,不幸您又被安排在最后一个上场,大家都饥肠辘辘,还有不少女老师要去接孩子,此时可以长话短说。不管怎样,这种结课方式实属无奈之举,是情急之下的应变措施。
(2)总结式结课。这是说课艺术中的最为常用结课方法,它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个说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给听众以系统、完整的印象。前苏联教育家达尼洛夫和叶希波夫认为:“一节课的结束工作做得认真、合理而灵活,就会使学生感到这一节课的完整性。”大部分说课均采用这种方法,有的评比型说课还要求说课者在说课中必须有教材分析、目标制定、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过程设计以及板书安排等内容,自然,结课时,也要从如上几个方面进行概括归纳。
(3)自然式结课。说课的结束是说课组织结构中必有的一个要素,是说课过程中,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自然结果,不是硬加上去的。技艺精湛的老师,会在说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的最后一句话落地,时间刚到,这便是自然式结课。这种结课方式要求要有丰富的说课经验,对说课内容的组织与把握烂熟于心,准确掌握说课的进程和时间。从形式上看来,这种结课方式不留痕迹,似乎没有较为明显的说课结语“关键词”,却已经悄然对本节说课内容进行了梳理、概括和总结。这种结课方式看上去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好像不讲究任何技巧,实际上却是教师说课智慧、语言艺术的集中反映。“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种说课能把握最佳时机,能不露形色而且美轮美奂,实在是说课艺术中的极品,每每令人徜徉其间,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2.前呼后应结课法。在说课的结束环节要与说课导入相呼应,如果在说课的导入环节提出了问题,那么,结语应照应开头提出的问题,以便给听众一个清晰、明确的解答。照应的方式可以是对前面的悬疑的总结性回答,可以是导课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在说课中,我们也发现,有的说课者在导课时巧设悬疑,而在中间环节和结束说课时没有予以解答,致使下面听课的老师一头雾水、思路紊乱。因此,说课结语应该做到前后一致,首尾呼应,这样才能使说课的脉络清晰,才能收到较好的说课效果。
3.探索启发结课法。好的说课结语,不只是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而是在解决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听众自己发现新的教学问题。好的的结语是把结束作为一种新的开始,把听众引向更为辽远的地方。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开头如“爆竹”,其结尾如“撞钟”。其实,好的说课结语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语言可以戛然而止,但是,余音袅袅,韵味无穷。黄政枢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请看下面的说课结语:
以上是我对电磁感应这节内容的一些思考。我在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经历了极为艰难的历程,十年思索,失败无数次,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时是否也要经历法拉第的真实的艰难历程?如果不,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呢?
这位老师说课的课题是《电磁感应——跨时代的发现》。本节内容将隐形研究方法显性化,是沪科版教材很有特色的一节内容。这位老师提出的问题既照应了说课主题,又启发大家思考与之相关的新的问题,应该说,这个新问题更富有挑战性。这位老师的说课虽然结束了,但“余音”未了,因为我们听见在场的老师开始议论他提出的新问题。■
第二篇:我为祖国骄傲(说课)
我为祖国骄傲(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为祖国骄傲》是科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三册第第一单元《祖国妈妈,祝福您》中的第一课。本课文是在前两课对我国国庆节、新中国的成立的了解基础上,以了解祖国的文化、成就近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本课中重点了解中国的伟大建筑长城,知道它是我国的象征,也是世界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人们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建造了这一伟大建筑,同时让学生了解长城的作用是防御敌人攻击,体会到中国人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再引出“龙”这一神话形象,让学生知道为什么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是人们将各种动物的精华部分集中在一起,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的神话形象,它象征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威武不屈的精神。
二、说学情
目前的学生基本都出生于2000年,又是二年级的小朋友,对于中国的历史了解并不多,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对最近中国成功举办两个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作直观了解,通过回顾奥运会开幕式的照片,让学生体验到中国的实力,感受到中国人民的激情,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传统美德,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对于二年级小朋友来说,可能都知道长城,但是确实去过长城的并不多,所以用语言很难描述出长城的雄伟壮观,因此借用录像来带领孩子们领略长城,让他们能直观了解到长城的“长”和“高”,让学生为我国具有这一世界级的文化遗产而感到自豪。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目标是:
1、知道中华民族有着许多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并能说出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名胜、古迹、物产以及艺术和民俗等。
2、收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世界遗产、民俗信息,并学会与伙伴交流。
3、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四、说实施
整个教学过程我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是通过回顾奥运会开幕的精彩片段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北京奥运会让世人强烈地感受到中华文明,本次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给世界亿万观众留下了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和壮观的场面,每一个笑脸每一个画面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都是中国人的骄傲,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然后是让学生了解长城和中国龙。通过影像播放,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长城的雄伟壮,能感受到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更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历史的一个伟大奇迹,由此激发民族自豪感。龙是中国的象征,小朋友都很熟悉,但不知道龙的形象是来源于我们祖先对于“图腾”的崇拜,他们将各种动物的精华部分集中在一起,加上自己的想象创造了龙这一神话的形象。所以我就通过flash动画的方式,让小朋友通过各种动物与龙的比较,让他们知道龙的神话形象的含义,并知道龙不仅出现在中国,在世界各地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大家都会用舞龙的方式庆祝各种节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龙得传人”这句话的含义,龙和长城是中国的象征,说到龙和长城就能想到中国。
最后是利用课本中的图片资料和学生各自的经验,自己介绍有关代表中国的秀丽山河、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经典建筑、历史文化遗产等,学生通过自己所带照片或讲讲自己所学习的中国文化,以此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博大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篇:说课~-~
一、说课的基本内容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
(一)说教材(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说课程标准
说明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总体要求,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课标要求。2.说教材分析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加工:说明教材编写的意图、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生长点、对教材的删减增补等。3.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清晰、具体、全面、适当 4.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材示例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节第二课时的说课稿
1 教材内容及地位
本次说课内容为新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是细胞呼吸的过程及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本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表现为三个方面:①细胞呼吸对于细胞的作用: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正常生活。这也是细胞呼吸的本质。②在教材及高考中的地位:从考查的角度看,多围绕呼吸作用的过程展开,通过考查这一生理过程生成的产物,限制细胞呼吸的条件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从近年来的高考题看,这部分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与其他知识的综合(如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及其生理的考查,简答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③对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本节课内容涉及线粒体的结构示意图、有氧呼吸过程图等,通过学生绘图、“看图说话”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解读图解即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联系非常密切,学好细胞呼吸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充分体现本模块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为现实生活服务的指导思想。2 教材处理
实际教学中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提前到第三章的“细胞器”一节学习,本节课要求学生上黑板自绘线粒体结构简图,说出其的结构和功能。3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呼吸作用有了一些很肤浅的了解,通过上节课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已认识到细胞呼吸有两种方式以及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一定很渴望更深入地了解细胞呼吸的知识,而且细胞呼吸这一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是比较熟悉的,围绕实例学习细胞呼吸,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是比较高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4 教学目标
4.1 认知目标 ①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②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③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2 能力目标 ①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细胞
呼吸的本质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活;②通过让学生分析课本中相关的图文资料,说明这些事例中所应用的细胞呼吸原理;③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识记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习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②通过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关系,理解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学会运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 5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说教材示例2《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尽管经典文学受到快餐文化的冲击,但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人教版语文新教材依然给经典文学留有很大的空间,保留了《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章节。教材第三、四册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了小说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水浒传》第十回,写了林冲因恶了高太尉,屡遭陷害,被刺配到沧州接管草料场时,在山神庙里避风雪意外识破陆虞候等人的诡计,怒不可遏,杀死奸贼,离开沧州投东而去的故事。这篇课文编排在第五册“小说的鉴赏”单元,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明清时代小说的总体特点: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迹;情节曲折,故事完整;注意人物行动、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在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除了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外,可以在语文的人文性上下功夫,像陈丹青教授说的那样,把语文当作学问、当作道德。因此,我确定的知识目标是细心研读课文,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推动情节发展、表现林冲性格变化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是通过比较改编的电视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与原著的不同,培养学生潜心阅读古典文学的习惯。情感目标是让学生学会感恩,认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根据以上目标,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比较改编的电视剧与原著在表现林冲性格的细节处理上的不同,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体会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变化的作用。
(二)说教法
实质: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要求: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符合学科及教学内容特点;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课改新理念;追求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 说教法示例1《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说课稿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将综合运用以下几种教学法:
1〃讲授法 该法有利于教师将基础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讨论法 该法能发挥教材中事例和“议一议”的作用,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谈话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启发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善于提问,对学生加以引导、点拨和归纳,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师生双边的情感交流。
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说教法示例2高中数学“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设计
依据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椭圆、双曲线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尝试了求曲线方程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用类比的方法,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探究式”学习方式是一种流行的教学方式,但如何做到“实质性”探究,不流于形式,是我们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理解数学本质,挖掘“本原性“问题,才能驾驭真正的“探究”。如在本节课的“XOY”坐标系的建立中,原点的选取就是核心和本原性问题,必须抓住这一 “探索”契机。
(三)说学法
实质:如何体现“授之以渔”,即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思考、学会操作、学会观察、学会记忆等,亦即学会学习。
要求: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及其原因;说清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格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说明准备创设何种教学环境和条件。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学习。说学法示例1“钠”的教学说课稿设计
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来学习化学,才能真正认清事物的本质,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说服力,这正是我选择实验教学法的依据之一。但是高一学生普遍有“做实验,看热闹”的不良倾向,教学时,我注意及时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有选择地观察和进行有意注意,使学生做到认真仔细、一丝不苟,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正确性,培养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同时,利用这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思考,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对化学现象溯本求源的强烈
愿望,增强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在学习钠的存在和用途时,使学生明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存在和用途”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寻找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如结合的性质来理解记忆钠的存在和用途,逐步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的效果,更好地适应高中阶段各科的学习。
说学法示例2《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说课稿
本课内容多,文字表达的理论性较强,而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有限,如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其主体地位,就会流于枯燥、单调和乏味,为此,拟采用以下几种导学方法: 1.概括分析法:如在学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条件时,引导学生从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等方面入手,进行概括,掌握多角度看问题的分析方法。 2.比较归纳法:如学习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的比较时,引导学生找出比较点,运用所学知识,从性质、任务(措施)、结果、作用等归纳得出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3.引导自学法: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自行归纳出本课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教学中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有关的材料,训练学生自我设计问题,解答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也符合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要旨。
(四)说程序
实质:教学过程的安排及其理由
要求:说出课堂教学的的整体思路 和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学新知、练习巩固、检查反馈几个阶段;说出教材教法处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为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如何合理地处理教材,运用哪些教学手段,如何安排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说出每个教学环节、层次、步骤的的设想、安排及其依据和预期效果;说出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处理关键点的方法和理由;说出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的意图、目的和依据。 说程序示例1《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准备阶段: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做好PPT课件。找到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黄磊扮演的徐志摩在作别康桥时的朗诵片断。同时找到《再别康桥》的英文版朗诵和原文,并尽可能多的找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两天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
(二)课堂教学过程
1、直接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并播放黄磊朗诵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作者、作品介绍。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引导,对作者徐志摩的经历、思想和创作情况以及本诗的写作背景进行补充式介绍(因为课前已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相关资料)。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康桥情结”。这样同学们能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等有一种宏观上的了解,便于接下来诗歌的整体赏析。
3、双语教学运用。介绍完作者及背景之后,我并不急于整体鉴赏诗歌,而是花两三分钟时间插入英文版的《再别康桥》。主要原因是学生看了视频朗诵版的《再别康桥》以及听完作者介绍后,对英国的风情和诗人的“康桥情结”必会产生浓厚兴趣,这时及时听一下英语的朗诵,相信能达到一个非常好的双语教学效果。
4、整体鉴赏《再别康桥》
(1)朗诵全诗:让学生体会全诗意境鲜明,富有流动的画面美;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2)鉴赏《再别康桥》
①宏观上明确: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每一诗节入手,我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诗歌每一节的内容大意。
②微观上,从诗歌的意象入手,在幻灯片上列举中国古代离别诗的意象,让同学们了解意象的叠印才使得诗歌充满美感。然后由我分节朗诵诗歌,让学生找出每一诗节的意象。(这里主要是发挥了我个人的朗诵特长,便于课堂教学)
分组讨论这些意象的选择有什么作用?(讨论3分钟,然后请同学回答
和我总结5分钟)
③从诗歌的形式入手:介绍“三美”
介绍“新月派”这个诗派,重点是把闻一多先生的“三美”理论进行分析。我认为在“三美”中,绘画美最难,因此我重点分析本诗的绘画美,而其余二美则有学生自己分析回答,我只加以引导和总结
4、小结本文
5、课文知识点的训练
别小看这两分钟两道题目的练习,其实这不仅是一个趁热打铁的过程,更是我本堂课教学效果的直接反馈,也给了同学们一次查漏补缺的机会,使他们能在课堂上及时巩固新学的知识点。
6、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主要是拓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点和思维能力。因此我布置了三道题目: ①背诵课文,这是就课文而课文的“美感教育”; ②古今中外离别诗歌意象的查找,这是对课文意象学习的再延伸; ③对徐志摩另一首离别诗《沙扬娜拉》对比赏析,主要是对学生从意象和形式上赏析诗歌的再巩固。
7、再次播放黄磊演唱的歌曲《再别康桥》
在歌声中结束这一课。
二、说课的若干策略
(一)充分展示教育理论功底
(二)适当运用语言表达艺术 1.尽量采用叙述性语言
2.语言要准确、具体、简练 3.语速适当 4.音调适中
(三)着装得体,表情大方
(四)说案要完备,不能遗漏板块
(五)准备一个提示性的纲要
三、上课须注意的问题
(一)“上课”是模拟课堂教学
(二)课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1.熟悉教学内容 2.熟知教学方法
(三)注重特长展示(说或写)
(四)杜绝科学性错误
(五)教案做到前“详”后“简”
第四篇:说课
什么叫说课
那么,什么叫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 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我们在说课实践中认识到,这个定义是不全面的。根据我们的理解,说课既可以是针对具体课题的,也可以是针对一个观 点或一个问题的。所以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的意义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
以往的教研活动一般都停留在上几节课,再请几个人评评课。上课的老师处在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听课的老师也不一定能理解授课教师的意图。导致了教研实效低下。通过说课,让授课教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让听课教师更加明白应该怎样去教,为什么要这样教。从而使教研的主题更明确,重点更突出,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某一专题的说课,统一思想认识,探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我们检查了很多教师的备课笔记,从总体上看教师的备课都是很认真的。但是我们的老师都只是简单地备怎样教,很少有人会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备,备课缺乏理论依据,导致了备课质量不高。通过说课活动,可以引导教师去思考。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教学,这就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备课的质量。
说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通过说课,可以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这样就可以克服教学中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等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这就促使教师不断地去学习教育教学的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说课要求教师用语言把自己的教学思路及设想表达出来,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说课没有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
上课听课等教研活动都要受时间和场地等的限制。说课则不同,它可以完全不受这些方面的限制,人多可以,人少也可以。时间也可长可短,非常灵活。说课的类型
我们从整体来分,说课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实践型说课,一类是理论型说课。实践型说课就是指针对某一具体课题的说课。而理论型说课是指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
说课的内容
说课的内容是说课的关键。不同的说课类型说课的内容自然也不同。这也是我们这几年主要研究的问题。
根据我们的实践,实践型说课主要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教材 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的人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说教法就是说说你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这应该是总体上的思路。
3、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说你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一般来说,应该把自己教学中的几个重点环节说清楚。如课题教学、常规训练、重点训练、课堂练习、作业安排、板书设计等。在几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自己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
理论型说课与实践型说课有一定的区别,实践型说课侧重说教学的过程和依据,而理论型说课则侧重说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理论型说课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说观点理论型说课是针对某一理论观点的说课,所以我们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立场鲜明。
2、说实例理论观点是要用实际的事例来证实的。说课中要引用恰当的、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说课的重点。
3、说作用说课不是纯粹的理论交流,它注重的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在说课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该理论在教学中的作用说清楚。
说课的技巧
技巧综述
说课,是教师以语言为主要工具,向同行阐述自己对某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设计以及施教效果的预测与反思等的一种教学研究方式。这种教学研究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与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以及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研究、让说课活动上档次,从而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这是新时期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笔者开展了题为“对说课的审视与反思”的网络教研活动,就说课所包含的几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讨。我们认为,必须深入研究、全面分析,说课才能说出品位、道出精彩。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说得恰当与否,直接反映说课者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并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制订。对教材理解越深刻,说课内容将越充实、全面,反之就只能是蜻蜓点水、触及皮毛。"教材的地位”,不仅仅是指该内容在教材中的“地理位置”(处于哪一章哪一节),更包含这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意义以及该内容的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因此,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把握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分析:
1、该内容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安排意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描述该教材安排在哪里,更要分析教材编者是基于怎样的考虑才把它安排在这里。具体说来,它应该包括:(1)前面已经安排了哪些知识,作为该内容的基础;(2)本课包含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该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有怎样关系或者该内容在后续学习将得到怎样的深化等。
2、该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训练哪些方面的技能或者科学方法、发展他们哪些方面的能力和建立怎样的情感、养成怎样的态度和形成怎样的价值观等。
3、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生发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
只有分析透这些内容,教学目标的制订才有基础,否则教学目标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说“教学目标”
分析教材后,就可以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很好的导向和监控作用。
不仅仅是描述方式上存在差异,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扭转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把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学习上来,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此外,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力图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但是,说课时有没有必要人为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三个方面呢?这也是值得探讨的。因为三维目标往往是融为一体、并在同一学习过程中实现的。若将教学目标分解为三个方面加以描述,会不会割裂三维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呢?
说“教学重点、难点”
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学过程就是强调重点和突破难点的过程。因此,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也是说课活动必须阐述的一个内容。要确定重点、难点,就必须搞清什么知识是重点、分析学习难点是如何形成的。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的内容。
一些有特色的说课,在分析教材重点、难点的同时,还分析了教学关键点。所谓关键点,指的是教材中对顺利地学习其他内容(包括重点、难点)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分析这一内容很有意义,因为关键点往往是学习与研究其他知识点的枢纽,是众多学习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准确把握教学关键点往往在教学中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说“学情”
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在于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仅仅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因此,学情分析也是说课必需突出的一个方面。如何分析学情呢?
由于学习不仅受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因此,一个好的说课方案,应尽可能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情况,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础。1.学生的“已知”。这里的“已知”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等。明确这点很重要,它决定了教与学的起点。
2.学生的“未知”。“未知”是与“已知”相对而言的,它既包括通过学习应该达成的终极目标中所包含的未知知识与技能等,还包括实现终极目标之前的过程中所涉及到学生尚不具备的知识与技能等。
3.学生的“能知”。“能知”就是通过这节课教学,学生能达到怎么样的目标要求。它决定学习终点(即学习目标)的定位。
4.学生的“想知”。所谓“想知”,是指除教学目标规定的要求外,学生还希望知道哪些目标以外的东西(注:学生学习中,往往会通过提出疑问来体现“想知”。当然,学生的“想知”可能会超出教学目标或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真是如此,课堂教学可不予拓展,但建议给学生一个提示性的交待或利用课外时间作个别解答)。
5.学生的“怎么知”。“怎么知”反映学生是如何进行化学学习的,它体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从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学习方法等角度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并对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点(“想知”)进行预测,较为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
说“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进的时间序列。换句话说,它就是教学活动如何引入、如何展开以及如何结束等。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一般过程,教学流程先后顺序一般为导入新课、新课研习、课堂小结、巩固训练等。当然,新课研习包含多个环节在其中,说课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来进一步的细化。
阐述教学流程是说课的重点,因为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达成等,都是通过这个环节来实现的,而且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必须通过它来体现。那么,如何在说课活动中阐述教学流程呢?
1、根据学习过程的要求来阐述教学流程内容。学习过程经历了定向、活动、反馈与调控阶段。定向阶段,则要让学习者明确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活动阶段,学习者根据学习目标与内容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而反馈与调控阶段,则要获取(测量)学生学习效果以及调整学生学习活动等。因此,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说明以下主要内容:(1)教学活动在怎样的情景下开展、怎样体现新课导入和结课的呼应;(2)怎样呈现相关材料、怎样指导学生开展信息加工、怎样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内容的整合、怎样指导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并使学习内容进一步整合与内化等;(3)采用怎样的手段来测量或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哪些途径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如何根据学生反馈信息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等。
2、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阐述教与学双边活动的设计。在教师活动的设计方面,包括设计怎样的情景导入新课、如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设计和指导开展哪些实验活动、选择哪些教学辅助设备、如何进行讲解、设计怎样的问题或练习供学生使用、如何进行归纳小结以及怎样板书等;在学生活动方面,围绕教师引导、指导,开展哪些有效的学习活动(如阅读什么材料、观察什么实验、完成什么练习、如何进行实验、怎样开展讨论、如何进行自我学习反馈、如何实现知识迁移等)。
此外,由于教学是围绕着教学重点来开展的,而教学的关键又在于突破难点。因此在阐述教学流程时,必须就如何突出重点和如何突破难点上多作文章。此外,学习者学习热情和兴趣制约着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学习效果的高低。所以,教学设计的阐述也要体现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等内容。说“教学反思”
说课活动中,如何进行反思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一般说来,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它包括两个方面:教师对教学中的缺点和错误进行反省与批判;对教学中的优点和长处的肯定和坚持。所以说课时说教学反思,无非是剖析自己在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特别是教学设计等方面有哪些可取之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具体包括:
1、教学预设中的成功之处。例如,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有哪些独到之处;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准备了哪些调控措施;怎样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何落实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与监控;在课程资源开发中有哪些过人之处等。
2、教学预设中尚存在的不足或难以把握之处。具体包括:对教学目标的定位特别是隐性目标(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存在哪些困惑;学情分析还有哪些难以把握的地方;教学设计中设计的活动中哪些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等。
说课的评价
评价综述
衡量说课的好差,我认为应将常规教学的合理成分与素质教育的理论结合起来去衡量。教学是门科学,千百年来优秀的教学思想都是当今素质教育应包容的。教学论、认知论、信息论、系统论等思想应合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具体地说:
优化教学目标
(1)制定目标要全面(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德育渗透)
(2)制定目标要适当: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符合学生实际,要有“识 记、理解、运用”等层次要求,不要随意提高或降低。
(3)制定目标要具体:要将大纲中的总体性,综合性目标分解成本节课的具体的目标。只有具体了,才能使教师可操作,可检测。
(4)制定目标要明确:教学目标的表达要准确、简明。
(5)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得当:重点应突出,难点要突破(看讲练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
(1)创设良好的教学起始情境:表现在以下几点
导课的衔接性、导课的启迪性、导课的含蓄性、导课的生动性、导课的创新性……
(2)符合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应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一般认知规律。
(3)体现师生双边活动:教与学是民主、合用、互动的关系。能否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是衡量说课的主要标准,尤其是以思维为主的智力参与程度。
(4)教学时间安排是否恰当
(5)教学有法、得法,力求新颖、灵活、实用、有效。
(6)善于发掘德育渗透点 优化智能训练及反馈
构建“输出——反馈——调节——再输出”的教学信息传递系统。
优化教学手段
(1)板书设计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2)语言洗练、流畅。
(3)媒体运用得当、有序、互补性、简捷性好,有助于解决教学的重、难点。
当然,说课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毕竟是“嘴上读兵”,看不到教师如何临场发挥,看不到教师驾驭课堂的艺术,也看不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效果和学生实际思维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教学能力,必须把说课与集体教研、优质课等形式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的水平。
说课和讲课的差异
1、说课与讲课要求不同: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3、说课与讲课的内容不同: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而讲课的内容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4、说课与讲课的意义不同: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修养。
更确切地说,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是一种深化和检验,能使备课理性化,对于讲课是一种更为严密的科学准备。所以,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阐述自己的教学观点,表述自己具体执教某课题的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的理论依据等,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
第五篇:说课
说 课
一、什么叫说课
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
二、说课的重要性
1.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说课,可以考查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掌握情况;对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的各项综合能力。
三、说课的几个环节
说课一般包括四个环节: 1.说教材 2.说教法学法 3.说教学程序 4.说板书设计
四、怎样写好一篇说课稿
必须明确说课稿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而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所谓说清“为什么这样教”,就是平常我们所讲的找理论依据。理论依据从哪里找?一是《课标》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二是《教参》中的编 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论依据;三是《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四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五、具体要求 1.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而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合乎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也是说课的首要环节。
说教材的要求有:
①说清楚本节教材在本单元甚至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即弄清教材的编排意图或知识结构体系。
②说明如何依据教材内容(并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任务。课时目标是课时备课时所规划的课时结束时要实现的教学结果。课时目标越明确、越具体,反映教者的备课认识越充分,教法的设计安排越合理。分析教学目标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③说明如何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2.说学法
现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要求,不仅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的是学会怎样学习。实施课程标准后,要求教师转换角色,基于这一转变,说课者就必须说明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学习,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说课活动中虽然没有学生,看不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但从教师的说课过程中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课改精神——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启发者。具体要说清两大问题:
①针对本节教材特点及教学目的,学生宜采用怎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它,这种学法的特点怎样?如何在课堂上操作?
②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做怎样的学法指导?怎样使学生在学会过程中达到会学?怎样在教学过程中恰倒好处地融进学法指导?
3.说教法
说教法,应说出“怎么教”的办法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根据,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说出本节课所采用的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教法及其所依据的教学原理或原则。
②要说出本节课所选择的一组教学方法、手段,对它们的优化组合及其依据。无论以哪种教法为主,都是结合学校的设备条件以及教师本人的特长而定的。要注意实效,不要生搬硬套某一种教学方法,要注意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提倡教学方法的百花齐放。
③要说明教师的教法与学生应采用的学法之间的联系。
④要重点说说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
4.说教学程序
教程即教学过程,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通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只有通过对教学过程设计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是否具有艺术性。说教程要求做到:
①说出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即起始——过程——收束的内容安排。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内容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了。不能按教案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讲。
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要讲教学内容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大纲依据、课程标准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等)。
②重点说明教材展开的逻辑顺序、主要环节、过渡衔接及时间安排。
③说明如何针对课型特点及教学法要求,在不同教学阶段师与生、教与学、讲与练是怎样协调统一的。
④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5.说板书设计
要求说清楚本课自己设计的板书以及这样板书体现的理念或者好处。
以上五个方面,只是为说课内容提供一个大致的范围,并不意味着具体说
课时都要面面俱到,逐项说来,应该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便在有限是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陈述,该展开的内容充分地展开,该说透的道理尽量去说透,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要说好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突出“说”字
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照教案读;说课不等于讲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说课不等于背课,不能按教案只字不漏地背;说课不等于读课,不能拿事先写好的说课稿去读。说课时,要抓住一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内容、说学生,紧紧围绕一个“说”字,突出说课特点,完成说课进程。
②把握“说”的方法
说课的方法很多,应该因人制宜,因教材施说:可以说物、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但一定要沿着教学法思路这一主线说,以防跑野马。
③语气得体、简练准确
说课时,不但要精神饱满,而且要充满激情。要使听课者首先从表象上感受到说课者对说好课的自信和能力,从而感染听者,引起听者的共鸣。
说课的语言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同行.语言表达应十分简练干脆,避免拘谨,力求有声有色,灵活多变.前后整体要连贯紧凑,过渡要流畅自然。
④说出特点、说出风格
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所以说课时不宜把每个过程说得过于详细,应重点说出如何实施教学过程、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的方法,说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说课要重理性,讲课注重感性和实践,因此,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内容不容易,必须做到详略得当、简繁适宜、准确把握说度。说得太详太繁,时间不允许,也没必要;说得过略过简,说不出基本内容,听众无法接受。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灵活选取择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有趣;其次是发挥个人的特长,说出个人的风格,这就把握了说课的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