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方法指导(共20讲

时间:2019-05-15 01:4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作方法指导(共20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作方法指导(共20讲》。

第一篇:写作方法指导(共20讲

写作方法指导(共二十讲)

目录

1、作文有秘诀吗?

2、当真没有可写的吗?

3、怎样观察效果好?

4、词儿多就是好作文吗?

5、作文越长越好吗?

6、作文怎样才能写得简短一些?

7、作文可以自己编吗?

8、书读的多,作文为什么还写不好?

9、作文可以模仿吗?

10、背词典记词是好办法吗?

11、作文为什么要多练?

12、怎样写日记?

13、为什么要进行口语训练?

14、作文怎样才能不走题?

15、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又快又好?

16、为什么要自己动手改作文?

17、怎样发现作文的问题?

18、怎样消灭错别字?

19、作文的标点符号是可有可无的吗? 20、学习语法修辞对学作文有用吗?

1、作文有秘诀吗?

一位少年朋友给我来信,提出一个问题。他写道:每次作文发下来,看着那些不好的成绩,我真发愁。难呀,如果有枝神笔该多好呵!也许是我没有找到作文的秘诀吧,您说作文有秘诀吗?我应当怎样努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大概凡是苦干作文写不好的少年朋友,都曾有过这种想法吧?写信的同学讲到神笔,这使我想起了一个传说:

南朝有个叫江淹的人,梦见有人送给他一枝五色笔,说是一枝神笔。从此,江淹写起诗来“文藻日新”,渐渐有了名气。后来,他又做了一个梦,梦见那个送笔的人走来,对他说道:“我那枝笔,放在你这里多年,现在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里取出五色笔,还给他。从此以后,江淹写的诗,便“绝无佳句”了。

这个故事说明,写文章不能靠神笔抖威风,没有把文章写好的真本事,一旦神笔被拿走,就会落得个“江郎才尽”的下场。其实,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神笔,江淹的五色笔,不过是个神奇的传说罢了。

今天,当真去追求神笔的人,是不会有的,那个给我写信的同学也只是讲了他的一种想象而已。但是,指望作文有什么秘诀的,确有人在,在少年朋友中恐怕还不是少数哩。那么,作文有秘诀吗?

鲁迅先生曾针对有人想找作文的秘诀,幽默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创作是并没有什么秘决,能够交头接耳,一句话就传授给别一个的,倘不然,只要有这秘诀,就真可以登广告,收学费,开一个三天包成文豪学校了。以中国之大,或许也许会有罢,但是,这其实是骗子。”这里,鲁迅先生讲得十分明确,作文没有秘诀,可偏偏有些同学还在一个劲儿地“创秘诀”:他们拿来一本作文知识讲话,不去理解它的精神,而是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以为得到了作文的金钥匙;作文的时候,七拼八凑,东摘西抄,以为掌握了作文的窍门:“天下文章一大抄”;考作文之前,背几篇人家的好作文,到考场上来一个改头换面,偷梁换柱,以为这是写好作文的捷径。这种种的所谓秘诀,是决不可能提高写作能力的。

作文没有秘诀,那么,怎么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呢?

还是鲁迅先生说得好:“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我理解,鲁迅先生说的“多看”,就是对生活中的事物要仔细观察,多看看;同时,还要多读书,多看报。鲁迅先生讲的“练习”,指的是勤动笔,经常进行写作训练。这个细观察、多读书、勤动笔,就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办法。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写了一部巨著《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而且在文学史上也称得上是一颗明珠。徐霞客曾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游历了北到河北,南至广东,西抵云南,东止大海的广大地域。他对我国名川大泽、崇山峻岭进行了实际的观察和研究。这部游记就是他考察的记录。试想,如果徐霞客一生呆在屋子里,怎能写出这部广为流传、被人称为“古今纪游第一”的不朽著作呢?

一千七百年前,建安时期有一个很负盛名的诗人叫曹植,据说他哥哥曹丕曾限令他七步之内做一首诗,写不出来就要把他杀掉。曹植从容不迫,还没有走完七步,就做好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用这首诗愤怒而痛心地批评了哥哥曹丕的凶狠。曹植为什么能有这样惊人敏捷的文思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多读书。曹植的博览群书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还在十几岁的时候,他就诵读了数十万言的诗文。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位创作力十分旺盛的诗人,他的诗现在留下来的就有两千八百多首,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他的创作才能就是在刻苦的写作中磨练出来的。正因为他动笔勤,他的胳膊肘竟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

古往令来,哪一个在写作上卓有建树的人不都是按照这条细观察、多读书、勤动笔的路子去努力实践而获得成功的呢?就是那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不都也在观察、读书、练笔三个方面下过一番功夫吗?所以,我劝那些急切希望提高写作能力的少年朋友,快不要去找什么作文秘诀了。你要是真的想把作文写好,那就从细观察、多读书、勤动笔三个方面去努力吧!

2、当真没有可写的吗?

一些少年朋友怕写作文的原因是:没有什么可写的。作文课上,他们两眼盯住老师出的题目,托着腮,皱着眉,坐在座位上憋呀,憋呀,就是憋不出来。

作文,是把所见、所闻、所感,用文字书写出来的一种语言训练,或记叙一件动人的事情,或阐述一个正确的道理,或抒发一种健康的感情,或说明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提起笔,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也就是一些少年朋友所苦恼的:没有什么可写,那么这个作文“工程”,只能下马。因为你本事再大,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

但是,当真是没有什么可写的吗?这倒是一个应该认真讨论的问题。

生活,在我们眼前,展示了一个多么广阔的世界!

不是吗?

翻开报纸,一则醒目的消息映入眼帘:我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想想被人辱骂为“东亚病夫”的往昔,再看看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今天,怎不令人浮想翩翩。这样的事,多么值得写一写啊!

有一个同学,他的作业很少出错。你如果了解一下他做作业的情况,写成一篇文章,登到班里的壁报上,让大家都来学习他的好思想、好经验,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走在街上,几个梳着怪发、穿着奇装异服的人摇摇摆摆地迎面走来,周围的群众都向他们投去厌恶的眼光。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是也可以写一篇文章评论分析一番吗?这对我们分清是非鉴别美丑,大有益处。

社会、学校、家庭,为我们提供了多少值得写的事情!为什么一些少年朋友总觉得作文没有什么可写的呢?有时候老师出的作文题就是要大家写最熟悉的学校生活,为什么有人仍然笔重千斤,文思滞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生活中没有做“有心人”。

你注意过这样一个事实吗?

你天天在校门前的大街走过,应当说,对于这条大街是十分熟悉的。如果要让你说说,这条街每天通过的大汽车多还是小汽车多;十字路口汽车的流量,什么时候最大,什么时候最小,你可能回答不出,或者答不准确。可是,去问交通警叔叔,他一定回答得一清二楚。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交通警叔叔的工作,要求他注意在这条街上发生的一切情况,他对这条街上的事物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也就是说,交通警叔叔是“有心人”。这对我们写作文不是很有启示吗?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没有留心,便熟视无睹;眼前有一个人在活动,没有注意,便视而不见。在生活中不是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作文课上自然便没有什么可写了,正如作家老舍先生讲的那样:“尽管他生活在工厂里,农村里,身边有许多激动人心的新人新事,可是他没有仔细观察,人与事都从他身边溜走了。”虽然,这是老舍先生对初学写作的青年作者讲的一段话,但是对作文觉得没有什么可写的少年朋友,也是一剂对症的良药!

下面,让我们读一篇通过仔细观察而写出来的好作文,题目是《课间十分钟》。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行过礼之后,球迷吕新第一个跑出教室,可就是没有拿小足球。我心里很纳闷:这个“球迷”怎么连球都不拿了?一定要看个明白。

于是,我就悄悄地跟在吕新后面,只见他飞一般地奔向地理教研组。啊,原来下堂是地理课,他拿地图去了。一会儿,他左手拿着两轴地图,右手提着两块小黑板走出来,看样子很吃力,我急忙跑过去对他说:“吕新,我帮你拿黑板吧!”他一边走,一边说:“不用了,你踢球去吧!”我心里也想着那小足球呢,便说:“好,你把地图放到教室里也来踢吧!我在球场上等着你。”他答应了一声,我就向球场跑去。

球场上,同学们正踢得火热,小足球被一个同学踢到空中,球还没有落到地上,又被另一个同学凌空一脚开出去,球又“飞”了起来。我玩了一会,还不见吕新的影子。我便去找他。

走到教室眼前,从玻璃窗向里一看:教室里只有吕新一个人,只见他把地图挂到墙上,又拿起板擦把黑板上的字迹擦掉。我想:现在他可该去踢球了。果然,他放下板擦,就想向外跑,忽然又发现几个同学没有做好课前准备,桌子上光光的,什么也没有。他收住脚步,把那几个同学的文具放到桌子的左上角,然后,又一行行地把桌子摆正。

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了,上课的铃声也响了。

同学们走进教室,准备上课。这时,我发现吕新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我想:现在他的心里一定比踢两脚球还高兴呢!

课间十分钟,在一些同学的眼里,是极为平常的一瞬,大家跑呀跳呀,声浪冲击着尘土,有什么可写!可是,《课间十分钟》的作者,就是一个“有心人”,他十分留心周围的事物,他看到:吕新“飞一般地奔向地理教研组”,“左手拿着两轴地图,右手提着两块小黑板走出来”;他看到:吕新把“地图挂到墙上,又拿起板擦把黑板上的字迹擦掉”;他还看到吕新把“几个同学的文具放到桌子的左上角,然后,又一行行地把桌子摆正”。总之,他看到了放弃玩耍、休息,为同学服务的好人好事,认真细致的观察,使他写出了真实、具体、生动的《课间十分钟》。

南宋朱熹有两句诗:“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池塘明净清澈,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如果把作文比做蓄水的池塘,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里,要想蓄满清清的流水,不正是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吗?是的,丰富多采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但是,材料不会自己走上门来找你,要你做“有心人”,去认真观察。通过观察,你就可以储备大量的生活素材,提笔作文,就不再会感到没有什么可写的了。

3、怎样观察效果好?

春天来到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春游,要求大家在游玩当中,认真观察早春的特点,准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于是,同学们睁大了眼睛,在公园里寻找春天的脚步。春游后,作文课上,同学们伏案疾书。公园里观察到的早春景象,顺着笔尖,像清泉一样流到作文本上。可是,也有少数同学,坐在座位上发呆,仍然感到没啥可写。老师问他们缘由,回答是:“在公园里,东看一眼,西瞅一下,没有观察到什么,脑子里模模糊糊的。”

这就提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积累写作材料,不仅要勤于观察,而且还要善于观察。那么,怎样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

一、要集中目标抓住所需观察的事物。在观察中,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观察什么。以到公园寻找春天的脚步为例。公园里,有房屋,有游人,有树木,有花草,那么多东西,我们应该观察什么呢?这要根据观察的目的来选择。我们到公园是为了寻找春天的脚步,因此就要抓住那些能表现春天到来的事物进行观察。我们应该注意观察:地上的小草绿了没有?柳树发芽了没有?南方的燕子飞回来没有?黄色的迎春花开了没有?因为这些事物都是春天到来的信号,应当着力观察。早春特点表现得不明显的事物,就可以少花些工夫,不要分散观察的注意力。

二、要认真观察事物的特点。选择好了要观察的事物,还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点,才能真正认识这个事物,也才能把事物的真实面貌反映出来。唐朝诗人骆宾王写过一首咏鹅诗,仅仅用了十八个字,就把一个在湖里戏水的鹅,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诗人紧紧扣住鹅的特点,白白的羽毛,红红的脚掌,这是鹅色泽的特点; 弯曲的脖子,头朝着天,这是鹅形态的特点;鹅—鹅—鹅—地大声高叫,这是鹅特有的声音;脚掌拨水悠悠地浮游,这是鹅特有的动作。如果诗人不是从色泽、形态、声音、动作几个方面进行观察,抓住了鹅的特点,是不可能写得如此真切动人的。

三、观察要依照一定的顺序。抓特点,是观察的关键。但是,一个事物出现在你面前,怎样才能很快抓住它的特点呢?这就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步骤地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只有对事物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观察的顺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事物的空间顺序观察,一种是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观察。先来谈谈空间顺序。一个整体的事物,都是由若干局部组成。要了解这个事物的特点,就需要按照事物各部分在空间的位置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观察。比如观察教室,你就先看教室正面,然后看看教室侧面,再看看教室后面,最后透过窗户看到教室外面。把观察到的各部分的景象,综合到一起,那么,你得到一个完整的印象。你就抓住了教室不同于菜市、剧场的特点——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这种对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的位置有次序地观察,就是按空间顺序进行的观察。

下面抄录的《我的校园》,就是一个同学按照空间顺序对校园进行仔细观察,写的一篇条理清楚的作文。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民族文化宫的后面。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色影壁,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党的教育方针。它的两侧,是两棵柿子树,像卫兵一样各守一旁。影壁的背后,是一个不太大的花坛。每到春、夏季节,各种各色的花,都在竞相开放,吸引着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花坛的南面,沿着花坛的边上,是一排橱窗,经常贴着各种光荣榜。从花坛旁边往东望去,整个校园的轮廓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五座楼房和一排平房把校园围成一个长方形。中间是大操场,东边是由小松墙围成的

新开辟的花果园。整个校园的布局显得很整齐。顺着南面的甬道向东走,路南面的第一座楼是宿舍楼。再往前,便来到和宿舍楼并排的两层宽敞明亮的南教学楼。教室南北对列着,这是高中同学学习的地方。走上二楼,一直走到最东头,便上了“天桥”。这座桥设计得很巧妙,把南楼、东楼以及和南楼并排的实验楼联在一起,走起来很方便。站在“天桥”上,可以看到东面的大礼堂、礼堂两侧的小操场。有时还可以听见实验楼南面的幼儿园里,小朋友们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声。

通过东楼长长的走廊,我们来到与南教学楼相对的两层小巧玲珑的北教学楼,这是我们初中同学上课的地方。这座楼经过一个暑假的修整,显得格外漂亮。浅灰色的墙衬着绿色的窗棂,洁净的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走进楼内,漂亮的水磨石铺成的楼道十分干净,小碎石都露出了白色、灰色。教室里,阳光洒了进来,照在黑板上,照在课桌上,也照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透过窗户,还可以看到花园四周的小松树整齐地排列着。今年春天种的桃树,明年就要开花,后年就可以结果了。

每天当我们在夕阳的辉映下走出校园时,心里都充满着幸福感。紧张而愉快的一天学校生活结束了,校园里更美好的明天在召唤我们!

(选自《学作文》,略有修改)有一些事物,在我们眼前,明显地在变化发展着。要抓住这一类事物的特点,就要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观察。就说看日出吧,首先看到的,是太阳没有出来时天空的景象。过了一会,看到太阳喷薄欲出的情景,接着是旭日东升,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这时的天空云霞、大地万物,又是一番景象。写出这样一个发展变化过程,日出的特点就鲜明地表现出来了。

请读一读老作家巴金写的《海上的日出》。

在船上,为了看日出,我特地起个大早。那时天还没有亮,周围是很寂静的,只有机器房的声音。天空变成了浅蓝色,很浅很浅的;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儿扩大了它的范围,加强了它的光亮。我知道太阳要从那天际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里就出现了太阳的一小半,红是红得很,却没 有光亮。这太阳象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步一步地,努力向上面升起来,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那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忽然发出夺目的光亮,射得人眼睛发痛,同时附近的云也添了光采。

有时太阳走入云里,它的光线却仍从云里透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人要分辨出何处是水,何处是天,很不容易,因为只能够看见光亮的一片。

有时天边有黑云,而且云片很厚。太阳出来了,人却不能够看见它。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出光芒,透过黑云的周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到后来才慢慢儿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黑云变成了紫云或红霞。

这时候,光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

由于作者按事物发展变化的时间顺序,对日出做了细致的观察,所以,日出的过程写得那么细腻、具体、形象、生动,令人爱读。还有一种情况:你只看到事物的现状,不了解它的历史,要完整地认识这个事物,就必须对它的历史进行调查。比如你想通过记叙学校门前一条街的变化,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那么,不仅要细细观察今天这条街上欣欣向荣的景象,还要调查解放前这条街的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对这条旧貌换新颜的大街,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就需要把观察和调查二者结合起来。

四、在观察中要开动脑筋、积极思索。

在观察过程中,人既是一个照相机,又是一个加工厂。通过眼睛把外界的事物,如实地反映到脑里,这不就好象是个照相机吗?材料到了大脑,大脑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经过思索,对观察到的事物产生了深刻的认识。大脑这一番工作,不就是一个加工厂吗?

以写“春天”为例,假如你到公园里去寻找春天,你一定会去观察公园里的各种事物。当这些事物反映到脑子里以后,你一定要想一想:这些事物在春天有什么特点,与夏季、秋季、冬季有什么不同,这些事物是怎样构成公园里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把握了春天的本质,又有具体的感受,一篇好作文便不难产生。

这就是说:观察事物不仅要看到它们“是什么样”,还要问几个“为什么”,了解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只有在观察过程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索,做到:边看边想,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就如同一句阿拉伯谚语讲的那样:“不思考,眼睛睁得再大也没有用。”

五、要写观察笔记。观察之后,怎样把写作素材储存起来呢?这就要写观察笔记。法国文学家莫泊桑初学写作的时候,把看到的事物都记在本子上。有时把庭院里的大树的状态写下来,有时把巴黎早晨街市的景象写下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身上也总是带着一个小本,随时把看到的、听到的事情记下来。写观察笔记,是作家积累贮存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他们细观察,勤动笔,往往要写上几十本、几百本的观察笔记哩!

少年朋友不是作家,而且将来大多数同学也不当作家。但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学习作家写观察笔记的方法,是十分必要,也是完全可能的。写观察笔记不仅能把观察到的事物作为写作材料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每写一次观察笔记,就是一次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我知道有一些同学把写观察笔记和写日记结合起来,作文有了显著的进步,这是值得提倡的好办法。

怎样观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讲了五点意见,不一定全面,同学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更好更多的办法。

4、词儿多就是好作文吗?

在一本古书上,记载着唐朝诗人白居易写诗的一个故事。

白居易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不识字的老婆婆听,读完之后,问道:“您听懂了吗?”老婆婆回答说:“听不懂。”白居易就拿回去修改,修改好了,再拿去读给老婆婆听,读完又问道:“您听懂了吗?”老婆婆说:“听懂了。” 于是白居易就把这首诗抄下来,算是定稿。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可靠,我们现在已经无从查考,但是,读读白居易的诗歌就可以发现,他的诗歌,语言总是那样朴实明白,通俗易懂。

从白居易写诗,我想到一些刚刚升入初中的少年朋友,他们对于作文,有一种和白居易相反的想法,他们认为:现在是中学生了,写作文不能再象小学生那样满纸大白话了,要多用点词,词儿多,才能算是好作文!于是就一味地追求所谓好词,结果作文反而不如在小学学习的时候写得好了。下面的一段作文,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证: 吃过丰满的年夜饭,我走出家门,刚才还是夕阳晚照的穹宇,现在是一片群星闪烁、月明星稀的景象,人间的万家灯火仿佛要和星光比美。这时,我不禁心潮起伏,遐思悠悠,思绪万千,在欢笑声和鞭炮声中,我不能自己..这是一个初中一年级同学写的《除夕之夜》的开头,在这段让人读了感到别扭的作文里,起码有五处值得推敲:

1.年夜饭,只能用“丰盛”形容,“丰满”修饰“年夜饭”不当。

2.“穹宇”不通俗,写“天空”不是更好吗?3.“群星闪烁”说明天空中星星很多,怎么又是“月明星稀”了呢?用词前后矛盾。

4.“心潮起伏,遐思悠悠,思绪万千”,堆砌词藻,重复同一意思。

5.“不能自己”的说法文绉绉的,不口语化。所以,老师在这一段文章旁边批道:“用词不当,堆砌词藻,要努力改正,”是完全正确的。

我们不妨把这段文章改一改:

吃过丰盛的年夜饭,我走出家门。天空,群星闪烁;人间,万家灯火,到处是鞭炮声和人们的欢笑声。在这除夕之夜,看着这喜庆的景象,我不禁想到了许多许多..这样一改,词儿少了,而且尽是大白话,但读起来自然、朴实、通畅。

中学生和小学生相比,学的功课多,知识面宽了;接触的事物多,视野开扩了。认识水平随之得到提高,思想感情随之丰富起来。同时,上了中学,由于读的书多,掌握的词儿也显著地增加,因此,就产生了一种用较多的词儿表达思想感情的愿望,希望比小学的作文,写得生动一些,深刻一些。这是无可非议的,应该说,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表现。但是,为了生动,就堆砌词藻,而把小学作文清新朴实的优点丢掉;为了深刻,就滥用生僻词藻,而把小学作文通俗明白的长处舍弃。这样搞下去,作文的路子就走歪了。

写作文,最要紧的是把思想感情表达得准确清楚。对于在初中学习的少年朋友,更是要提倡写条理清楚、文字通顺、文风朴实的文章。不顾准确性,一味地堆砌华丽的词藻,生搬晦涩的词语,甚至随意乱造词汇,这种词儿多的作文决不是好作文。

那么,作文是不是就不必讲究遣词造句了?不,写文章要注意炼字炼句,要选择表达效果最好的词语,作文不仅要作到准确,还要力求鲜明、生动。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万卡》,有一段万卡在鞋铺遭受老板、老板娘毒打的描写: “..昨天我挨了一顿打。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抽了我一顿,因为我摇他们那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着了。上个星期有一天,老板娘叫我把一条鲱鱼收拾干净,我就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鲱鱼,拿鱼头直戳到我的脸上来。..” 这一段描写是多么形象生动!“揪”、“拖”、“抽”,三个连续动作,形象地刻画了老板的凶残,“捞”、“戳”两个动词又把老板娘的狠毒鲜明地表现出来了。我们闭上眼睛就象看电影一样,万卡悲惨凄苦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契诃夫描述动作的几个词,并不华丽,也并不高深,都是极为平常的大白活,但是用得非常准确,也就显得十分精彩。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寓于平白朴实的语言之中,多读一点古今中外的作家名著,你会发现,语言大师都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卖弄。

中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不能用大文学家的手笔来要求,但是,这个“自然去雕琢”的作文的“正宗”,却是我们应当努力的方向。少年朋友在写作文的时候,要认真地想一想:作文用的词儿,你是否都明白它们的意义;这些词儿是否准确表达了你的思想;你的作文里有没有别人看不懂的生僻晦涩的词儿,有没有自己生造的词儿。要认识到,用词是一个严肃的文风问题。

我认识一个少年朋友,他也曾有过“词儿多就是好作文”的思想。他碰了钉子,走了弯路,在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作文,总结了几条用词的经验教训:

1.用词要准确,不要用不理解的词。2.语言要精炼,不要堆砌词藻。3.文风要朴实,不要乱用形容词。

4.文章要通俗,不要用生僻的词。

按照这“四要四不要”去做,他的作文进步了,文风有了显著的变化,去年全校的作文比赛,他还获得了二等奖哩!

作文喜好追求词儿多的少年朋友,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四要四不要”中吸取教益呢?

5、作文越长越好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两个中学生的一段对话。甲:今天的作文,你写了多少字?

乙:两千字,整整四页,你呢?

甲:和你差不多,两千五百字,整五页。

乙:真棒,比我写的长。

甲:这算什么呀,人家王刚写了六页,三千字哩!乙:喝,真长!这才叫有水平!

甲:可不!下次写作文,咱们争取超过他。听到这里,我掐算起来,如果比王刚写得还长,那不是该写七页八页了吗?作文当真是越长越好吗?这不禁使我想起唐朝的一位诗人祖咏。

有一年,祖咏在长安参加考试,应试的题目是《终南望余雪》,要求写十二句。但是,他只写了四句,就交了卷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雾色,城中增暮寒。

这四句诗写的是从长安城里望到的终南山雪后景象。有人问祖咏为什么写了四句,就不往下写了。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就无须再多写了。”

仔细读读这四句诗,确实紧紧扣住《终南望余雪》这个题目,把雪后的终南山的景象写得很完满,而且写得很美。难怪他写了四句就不写了。

作文越长越好吗?祖咏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不是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吗?写诗不是八句比四句妙,写文章当然也不是长的就比短的好,更不是越长越好。我们提倡少年朋友写作文,在意思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力求把文章写得简短一点,这是一种良好的文风。

列宁要求干部把工作计划、报告“写得简短些”,他表示“写长了就根本不看”。列宁对别人这样要求,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斯大体回忆列宁的时候讲道:“只有列宁才善于把最复杂的事情描写得这样简单和明确,这样扼要..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子弹。”

毛泽东同志批评那些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长文章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他主张文章要写得短些、精粹些。

鲁迅先生也主张文章要写得短一些,他说,写完文章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的材料拉成小说”。

是的,作文应当写得短一些,精粹一些。写文章,是为了表达思想感情。一个意思,说十句可以交代清楚,硬要写上二十句;一个中心思想,写一篇七八百字的作文就可能表达完满,非要写上两三千字,你说,哪一种表达效果好呢?显然,短小精悍的文章好,读了一目了然。文章写得老长,废话连篇,把文章的主要内容都淹没了,叫人读了几遍还抓不住中心,如堕云雾,迷迷糊糊,这有什么好处呢?

再说,文章写出来,是给人看的。文章写得长长的,谁有那么多工夫看呢?如果不仅长而且空,那就让人更不爱看了。你看,学校的墙报,短小生动的文章,大家总是争相诵读,而那些又长又空的文章,不是就没有“读者”了吗?写文章明明是要给人家看的,却偏偏要写得又长又空,这岂不是下决心不让人看,这种傻事万万做不得。

6、作文怎样才能写得简短一些?

有一个同学对我讲:“作文应当写得简短一点的道理,我懂。不知怎的,写起作文来,写着写着,就收不住了。”下面,我就以几个同学的作文为例。

谈谈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简短一点。

第一,要在选材上下功夫,善于把要记叙的事物写得集中,这有助于作文写得简短。比如写一篇参观记,如果从排队、坐车写起,又从工厂的第一个车间,写到最后一个车间,再把归途的所见也写几笔。笔墨分散,头绪纷杂,必定是一篇长长的作文。一个初中二年级同学写的《参观牙膏厂》就很注意写得集中,不到一千字的作文,把机械化生产牙膏的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星期天,我们去上海牙膏厂参观。我和同学们走进机声隆隆的车间,一台巨人似的机器展现在眼前。只见一块块铝皮,刚被工人叔叔送进它的口里,眨眼间便吐出来一只只牙膏壳。接着,这些壳子又被另一台机器送进油漆炉。不一会,它们便穿着漂亮的外衣出来啦。我不禁叫了起来:“快看,快看,那些牙膏壳从上到下,不停地转动,多么象一条大花龙!”一位工人叔叔听见这话,走过来笑咪咪地对我说:“这只是一条龙,我们厂有十条龙哪!”快,快去看那几条龙。我们怀着急切的心情向外走去。

走出车间,踏上楼梯。刚上楼板,同学们便被一台机器吸引住了,一只只牙膏壳插在一根根小铁棍上,那小铁棍呢,象“立正”似的立在一只大铁盘中,铁盘每转动一下,上面装着牙膏的机器就对准牙膏壳往下压一下。

二、三次以后,那牙膏壳就灌满了牙膏,好象哺乳室里的婴儿,含着奶瓶,“咕嘟”、“咕嘟”,肚里一下就装满了甘甜、喷香的奶水一样。我情不自禁地对身边的工人阿姨说:“啊!原来牙膏就是这样灌进壳子里的,这机器真好。”

阿姨说:“过去我们厂的机器都是手摇、脚踏的,干起来又费劲又慢。几年前,虽然买了几台外国机器,但是价钱太贵,不能多买。想仿制,可是那时‘四人帮’横行,正在大批‘唯生产力论’,谁还敢动手?”说到这里,阿姨脸上闪出了笑意:“粉碎了‘四人帮’,我们厂的工人师傅鼓足干劲,仿造和自制了许多机器,那些机器接连排列,组成流水线,就象十条飞龙。现在,我们厂一个月就能造一亿多支牙膏呢。”啊,多么大的数字,全国八亿人民需要的牙膏,竟有三分之一是这里生产的!机械化的威力真大呀!

“啪啪”,“啪啪”,一阵响声把我吸引过去。一看,只见那牙膏和牙膏纸盒从工作台两边“一二一”地自动走了出来。不用人动手,“啪”,一支牙膏被推入了纸盒内,紧接着又是几声,纸盒的盖子就自动地关好。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工作台两边装有一块块小钢片,它象人们的一只只手臂,不辞辛劳地挥动着,完成着制造牙膏的最后一道工序——装盒。

“啪啪”,“啪啪”,听着这声音,看着这一切,那一块块小钢片仿佛变成了一只只小喜鹊,向人们唱着现代化就要到来的报春歌。(选自《中学生作文选评》,略有修改)第二,记叙事物的语言要简炼、准确。语言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有助于把作文写得简短一点。下面选的《木塔》是一个初中一年级同学写的说明文,语言十分简炼,全文才有五百多字,但是,把古塔的历史渊源、结构特征讲得清清楚楚。在叙述中还抒发了对我国优秀文化以及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在我们甘肃省张掖县古城的西南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木塔。木塔是隋代开皇三年建造的,到现在已经一千二百多年了。据说,历史上有一位出使过中国的波斯使臣,在他写的书中就曾经提到过它。可见,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木塔就已享有盛名了。

木塔的地基是一座大约十五米见方、一米高的土台。塔的外形是一座正八面体,内径大约一丈。塔高三十一米,共分九层,由下而上,一层小于一层。塔顶呈伞形。

除塔身是用砖砌成的以外,木塔从上到下是一个完整的木架。塔底由二十根粗大结实的木柱支撑着。从第三层开始,每层四周匀称地支撑着八根木柱。另外,每层还有八根横梁,指向八个不同的方向。

木塔里面是空心的,三层以上,东西设有假门。最低一层的墙上,书写着工整的文字,雕刻着飞禽走兽的图案。每层的八个角上,还各有一个用细木雕成的龙头,张着大口,含着圆珠。整个木塔,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

一千二百多年来,尽管这里发生过多次地震,但,木塔仍旧安然屹立,没有遭到破坏。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对木塔做过多次维修,使它更加坚固美观。近年来,前来参观的外宾更多了,木塔的宏伟壮丽,使他们赞叹不止。张掖木塔,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艺,每当看到它,总会激发我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自豪的感情。

(选自《中学生作文选评》,略有修改)第三,努力克服帮八股的影响,不要给文章“穿靴带帽”,有助于把作文写得简短一点。好写长文章的同学,文章开头常常是“科学的春天来到了,形势一片大好”,文章结尾照例要表一番决心,“为实现四化奋勇攻关,努力争三好”,给文章“戴上高帽子,穿上长靴子”。如果不要这些套话,文章就可以写得短了,而且还可以去掉帮味,使文风清新活泼。一个初一同学写的《月光下》就是这样一篇好作文。

暑假的一个夜晚,一轮明月升了上来,月光均匀地洒在大地上,像白花花的水。我拿着笔和墨,到一张大“纸”上去练书法。

这张“纸”有五平方丈大,就是我家平房的屋顶。最近我练字把几百张报纸用完了,苦干没纸,最后想到了这张“大纸”。

明月掌起天灯,我握着毛笔,精神振奋地练习白天没写好的“飞、峰、缨、漫、雁、缚”六个字。先分析了“飞”字的结构,接着挥笔书写。

十分钟过去了,我头上的汗滴到大“纸”上,很快写成了比较理想的“飞”字。又过了几十分钟,“峰、缨、漫”也写成了,只有“雁、缚”两个字,总是歪歪扭扭的,写不好。我有点气馁了,汗不住地滴,腕子也有些酸。心想:算了吧,明天练不一样吗?正要打退堂鼓,却想起了清人钱鹤滩的《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不行,为了学好书法,今天就要突破它!于是我又振作精神,更认真地练起来。

原先写“厂”字的一横,总是长出一截,不好看。我发现,横要粗短些才好!接着,又把“亻”和“佳”字自然而紧凑地结合起来,“雁”字写成功了。我心里多高兴呀!正要最后攻克“缚”字这一关,妈妈在院里关切地叫:“小茸,快十点啦,睡吧!”我说:“等一会儿,还剩一个字呢!”我又一个劲地写了六十多个“缚”字,边写边比较,最后找出三个较好的,精神饱满,圆润雄浑,我不禁高兴地叫了起来!

抬起头看看月亮,月亮正在向我点头微笑。低下头看看新写的几百个大字,个个透出虎虎的生气。我的心哪,也象淙淙的流水,荡起了甜蜜的漩涡..(选自《中学生作文选评》,略有修改)作文应当写得简短一点,但是,话又得说回来,作文要一下子做到既短又精,也是不容易的。怎么办呢?宋朝学者谢枋得有几句话,对如何把文章写得短小精粹,很有帮助。他说:“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按照谢枋得说法,每作一篇文章,先放开思想,无拘无束地写开,根据文章的要求,把胸中之意抒尽,把要说的话讲够。写完之后,再小心地收缩,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尽可能删去,离中心太远的枝枝蔓蔓,也毫不可惜地砍掉。经过这样一番由繁入简的修改,渐渐便可以把文章写得短小精粹。

谢枋得这个“初要胆大,终要心小”的经验,同学们不妨在作文中试试。

我想,对于同学们写出既有内容、又比较简短的作文,一定会有帮助的。

7、作文可以自己编吗?

作文可以自己编吗?这个问题在少年朋友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有人说,可以,自己编,无拘无束,写起来痛快;有人说,不可以,中学生作文要扎扎实实练基本功,要写真实的事。若要问我的看法,我说,中学生作文要以写实为主,但有时允许编一点想象的东西。

也许有人会说:作家写书可以虚构,中学生为什么要以写实为主呢?

是的,作家写书可以虚构,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正象鲁迅先生讲的那样:“写小说模特儿不用一个一定的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拚凑起来的角色..”。然而,这个“拚凑”,要有真人真事为前提,要有深厚的生活做基础,真实的素材占有的越多,生活开掘得越深,才能提炼出更典型更集中更感人的人物和事件。你读过《创业史》吧,主人公梁生宝一定给你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就说语文课本上节选的那段“梁生宝买稻种”,就把梁生宝在买稻种的旅途中省吃俭用、小心谨慎、不顾个人劳累、一心为集体的形象,写得极其生动感人!作家柳青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真实而感人呢?因为他在农村安家落户,长期和农民生活在一起,他最熟悉翻身的农民,他最了解渴望走集体化道路的农民,他看到许许多多农民的优秀品质,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所以,他塑造了梁生宝这样一个代表了亿万农民方向的形象。

作家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工作,要有深刻的思想、丰富的经历、广博的知识,要有熟练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创造性的劳动。中学生由于思想认识、生活阅历、文化知识、语言技巧的局限,还不能从纷繁的生活现象中,从错综复杂的事物关系中,选择、集中、提炼、进而概括出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典型的人物和事件。同时,作为虚构的第一步的所需要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写真人真事的能力,都还很薄弱。因此,中学生的作文,不能同作家进行艺术加工的虚构相提并论。就好象不能让刚学走路的孩子跑步一样,这是能力不及的事。

能力不及,这是不能虚构的一个原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学生作文的目的,不需要把虚构的练习作为主要内容。将来,大多数同学一般都不会当作家。

未来的工作并不要求同学们写虚构一个人、编造一件事的文章,而是要求你们会写真实的工作总结,会写反映实际情况的调查报告,会写扎扎实实的读书笔记,会写交流思想的书信。一句话,要用语言准确地表情达意。因此,同学们在学校作文,就不必按照作家创作小说的要求去进行虚构的训练,而要切切实实地做到:按照正确的行款格式把假条、通知、书信写清楚;按照科学的要求把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报告写通顺;把一篇学习总结写得有条有理;一篇记人、叙事、状物、议论的文章能做到:中心明确、层次清楚、语言通顺,努力练就一手准确表达思想而又文从字顺的文章。总之,中学生作文是一种语言的基本训练。

有一些少年朋友认为,自己编的事写得生动,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编的东西,不是自己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的,写起来没有真情实感,怎么能动人呢?有的同学,为了弥补这个缺陷,就给虚构的人和事,人为地加上一层层“光圈”,在文章里堆砌了许多词藻。这种文章读起来疙疙瘩瘩,极不自然,哪里谈得到生动呢?还有,编造的作文,是脱离实际的假想,往往内容前后矛盾,不合逻辑。有一个同学编了一个拣钱包交还失主的好事,前面写经过艰难曲折“直到天黑才找到失主,这时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几乎把棉帽都湿透了”。而后面却写,当他把钱包交还失主后,“唱着歌,迎着朝阳走去,春风吹来,胸前的红领巾象一簇火焰在跳..”既然天已经黑了,怎么还迎着朝阳走去呢?戴棉帽的冬季,怎么又春风迎面吹来呢?这种不真实的文章,词汇再美也不生动。

那么,中学生作文是不是一点虚构的东西都不允许有呢?当然不能这样绝对。有一些作文题,是可以进行想象的。例如写“踏着先烈足迹前进”、“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这类作文,要回忆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斗争,要回忆旧社会劳动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虽然同学们没有亲身经历那种苦难的生活,没有亲自看到那残酷的战争环境,可以根据看过的电影,看过的小说,进行想象和联想。这样的想象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合乎情理的,是允许的。

再比如写“我的理想”、“飞向未来”这一类作文,就要让思想插上幻想的翅膀翱翔,可以根据所看的书,所看的画尽情描绘未来的美丽理想。

经验证明,在作文中正确运用想象和联想,不仅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发展智力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想象力可以直接促进形象思维。在想象的过程中,细致观察、潜心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活动,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所以,写一些发挥想象的文章是有好处的,这和编造不是一回事。

但是,尽管如此,同学们写作文也不要把写想象一类的作文作为主要的练习内容,还是要以写真实的事物为主,在写真实事物的练习中,切切实实地培养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参天大树扎根于土壤,万丈高楼从平地矗立。优秀的作文要有扎扎实实的基础,希望少年朋友在写实的语言基本训练上下苦功!

8、书读的多,作文为什么还写不好?

有一个少年朋友向我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说:“人们常讲,要想把作文写好,一定要多读书。可是,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呢?”他讲的是实情,这个同学读书之多,在班里可算是“冠军”了。但是,他的作文成绩总是刚刚及格,不光内容简单,语言的毛病也多,这不是怪事吗?

按理说,书读得多的人,作文应当写得好。古代有个学者,打了个比方:

读书好象化铜,化铜是很费气力的事,作文好象铸器,铸器就不太费力了。只要铜化成铜液,倒进摸子里,便铸成一个个器物。所以他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读书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长进。

但是,确有一些少年朋友,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是读写规律在他们身上不灵验了吗?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他们读书不得法。没有在读和写之间沟通一条渠道。这样说来,怪事也就不怪了。

分析起来,读书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学,有三个毛病。

一、读书不注重读“破”,没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唐朝诗人杜甫,写起诗来,“下笔如有神”,他的重要经验之一是“读书破万卷”。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

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读书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学,恰恰犯了一个读书不“破”的毛病。他们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本书,一篇文章看完,“好啊好啊”赞不绝口,可是你要问他好在哪里,说不出个所以然。如果再追问几个为什么,那更是无言答对。这样囫囵吞枣地读书,连文义都没有理解,又怎么能吸收到作文里,有益于写作呢?

读书要注意消化。我们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不仅要搞清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不仅要弄清作者是怎么写的,还要弄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尤其是一些短小的好文章,我们要仔细琢磨,认真分析,看看作者是怎样开头和结尾的,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用什么样的词表达思想内容。

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通了吗?

二、读书不注重吸收语言,没有在背诵上下功夫。

多读而不善写的人,一般都没有在背诵上下过苦功。有些同学写作文感到没词儿,词儿从哪里来呢?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印度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长大,后来被猎人抱回来,发现她们只能象狼一样地叫,不会讲话。这说明,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少年朋友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三、读书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没有在吸取思想、知识的营养上下功夫。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

读一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可以学到生活的准则,帮助你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读一部《李自成》,可以了解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帮助你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解答你各种各样的疑问;读了“少年百科丛书”,你就能像蜜蜂在花丛采蜜一样,得到丰富的营养;每天坚持读报,可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9、作文可以模仿吗?

作文可以模仿吗?

写字,要描红;绘画,要临摹。描红,可以依照字帖,写出间架结构匀称的字;临摹,可以从别人画的图画中学习绘画的技法。同样的道理,作文可以模仿,只要模仿得法,可以从范文中学习规范的语言和正确的写作方法,可以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好办法。

模仿,主要有以下两种练习方式。

一、模仿全篇文章的写法。

有一个同学参加了暑假少先队夏令营,生活很幸福,有许多感受,他模仿《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的写法,以给中队的少先队员写信的形式写了一篇作文,他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同志们:

在夏令营生活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那起伏的心潮,使我想把一切感受都告诉你们,但我最急于想告诉你们的,是十几天的夏令营生活,使我越来越深刻感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我们的前程是多么美好。

显然,这是模仿《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通过抒发自己的感受,开门见山,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接着,这个同学又模仿《谁是最可爱的人》选用三件典型材料表现中心的写法,记叙了夏令营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三个活动,用来说明“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这一中心思想。最后,文章的结尾写道:

亲爱的同志,当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的时候,当我们在宽阔的运动场上奔跑的时候,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在公园散步的时候..同志,你可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不辜负老一辈革命家的期望,不辜负人民的期望,不辜负伟大的时代对青少年一代的期望,才能为了更幸福的明天,勤奋地学习..用抒情的笔调,扣住中心,总结全文,并呼应了文章的开头。这明显地模仿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结尾。由于模仿了《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全篇的写法,这篇反映夏令营生活的作文,中心明确,材料充实,全文组织得紧凑连贯,可以说是一篇比较好的作文。

二、模仿范文片断的写法。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中,鲁迅先生极其生动地描写了百草园的景象和乐趣。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一个同学在写《春游颐和园》时,学习了课文里描写百草园的写法,他是这样描写颐和园的:

不必说巍峨的佛香阁,宽阔的昆明湖;也不必说长廊里那栩栩如生的图画,十七孔桥上那活灵活现的小石狮子。单是小小的谐趣园里,就有无限的乐趣。这里有建造精致的楼台亭阁,这里有巧夺天工的的雕梁画栋。楼台下面还有一池碧绿的清水,金色的鲤鱼在池底游来游去,假如你投进水里一点面包屑,金鱼就会成群地涌来,好玩极了..这个片断描写,模仿得很好,和课文比较,第一,模仿了课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准确的词语加以形容的方法,课文是“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仿写的文章是“巍峨的佛香阁,宽阔的昆明湖”。第二,模仿了课文“不必说..不必说..单是..”的句式,详细描写了一个不惹眼的小处,课文写的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仿写的文章写的是“小小的谐趣园里”。

片断的模仿,集中、具体,比起全篇的模仿,便于学习,易于见效。

以上举的两例,虽然是模仿范文的写法,但也模仿了一些课文的语言,用得自然、妥当,这样的模仿,对提高写作能力是有益的。

这样的模仿是不是抄袭呢?我认为不是。

写一篇作文,当你进行了认真的构思,要写什么,思考成熟了;怎样写,也有了初步的想法。这时候,再想一想,在你学过的范文中,哪一篇的写法可以借鉴,哪一篇的片断可以学习,哪一篇的语言可以吸收。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为了增强表达效果,你把范文的写法和语言拿来为你写的文章所用,这样的“拿来主义”是正确的模仿。

比如那篇写夏令营生活的作文,虽然是按照《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写法写的,但是写的是自己在夏令营度过的一段生活。那篇《春游颐和园》,虽然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的写法,但是写的却是颐和园的景象。虽然这两例,从语言到写法上还有范文的痕迹,但都是用范文的写法和语言,为我所用,这种又像又不像的模仿,是经过消化的吸收,是有创造的。

什么是抄袭呢?没有自己的内容,没有自己的写法,把范文的内容和写法一古脑儿地用到自己的作文,这种全盘照搬的做法,就是抄袭。我们也来分析一个例子:

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老师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生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写不出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小鸟在树枝上宛转歌唱,工厂后边的草地上,有人在打太极拳。这些景象比解释生词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这是一篇《我迟到了》的作文开头,也许你一下就能看出,这是在套用法国文学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的开头。让我们来看看《最后一课》的开头,进行比较:那天早晨上学,我去得很晚,心里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况且他说过要问我们分词,可是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想就别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第一段文章除了把“韩麦尔先生问我们分词”改为“老师问我们生词”,把“锯木场后面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改为”工厂后边草地上,有人打太极拳”,其他的记叙和描写,都是原封不动地套用《最后一课》的开头。这就是抄袭。

抄袭很不好,不但对提高写作能力毫无益处,这种不动脑筋,不花费艰苦劳动,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的做法,也不是青少年应有的思想品质。抄袭现象一定要杜绝。

最后,有一点需要指出,作文可以模仿,但模仿只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办法。而且要看到,这种练笔方法是有缺欠的。模仿的文章总有一种咬文嚼字的生硬感,不如创作的文章生动活泼、朴实清新。这种方法用得多了,容易束缚同学们的思想,不利于发挥创造性,因此不要把模仿作为主要的练笔方式,更不能作为唯一的练笔方式。模仿的练习一定要和其他练习,特别是和创作的练习结合起来,既要有学习范文的模仿,也要有无拘无束的创作,渐渐学的多了,写的多了,就可以把范文的写法和语言溶化在自己的作文里,而不留模仿的痕迹了。

依葫芦画瓢是为了不看葫芦画瓢,模仿是为了不模仿,过渡到创作。在模仿的过程中注意这个原则才能写出有特色的作文。

10、背词典记词是好办法吗?

一天清晨,邻居小英,抱着一本厚书,坐在门前的枣树下,闭着眼睛哇哇地背诵,我走到她身旁,问道:“小英,背什么好文章呢?”

她睁大眼睛,笑着告诉我:“我在背词典哩!”

我接着问道:“老师要考你们解词了吧?”

她忙解释道:“不是,不是,是我自己要背的,我写作文总是干巴巴的,没词,心里有话说不出来。这本厚厚的词典,词儿可多了,把它们统统背下来,装在脑子里,作文一定能学好,您说,我这个办法好吧!”

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对一个事物熟悉,有感情,但是,提起笔,找不到恰当的语言把自己的思想充分表达出来。正是茶壶煮饺子——肚子里有,倒不出来。这些同学,希望多积累点词语,把作文写好,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像小英那样,整天抱着词典哇哇地背诵,是不能如愿的。词典是我们学语文的重要工具书。但是,用背词典的方法学词并不是一个好办法。看起来,这种方法似乎记得快、学得多,但好回生、忘得快,还常常不能准确地运用。正确的方法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词放到文章上下文的语言环境里学习。

一、把词放到语言环境里学习,可以准确掌握词义范围。有一个同学用“屹然不动”造句:“我们的体育委员对同学要求严格,不过,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上体育课,他总是笔直地站到队列前面,屹然不动。”“屹然不动”的本意是形容巍然挺立的高山,引申用来形容高大建筑物,也可引申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但是,用来形容一个站得笔直的体育委员,就不妥了。犯了一个“大词小用”,词义范围使用不当的毛病。在《夜走灵官峡》一课中用了这个词:

这条从绝壁上凿开的运输便道,并不宽畅,一天二十四小时,汽车、马车、驮骡、架子车和行人,来来往往,非常拥挤,没有人指挥就乱得一团糟。

今天下大雪,路上行人和车辆都很少,她满可以回到家里歇歇,可是她屹然不动地站在那里。课文中的“她”,是一个长年战斗在风雪高原上指挥来往车辆的英雄人物,为了突出她不顾个人冷暖安危,一心扑到革命工作的崇高思想境界,用“屹然不动”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二、把词放到语言环境里学习,可以使抽象的词得到形象具体的解释。有一类抽象的词,解释起来十分费力。比如“缥渺”,怎样才能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呢?只得以词解词: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这样的解释,还是很抽象,不好理解,不便记忆。如果把这个词放到课文《社戏》的上下文中理解,那就活了。

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缥渺得象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这是一个月夜,在离戏台较远的地方,看闪烁灯光的戏台,呈现出隐隐约约、景象朦胧的样子。这不就对“缥渺”有了一个形象具体的理解吗?有了感性的认识,就易于理解、易于记忆了。

三、把词放到语言环境里学习,可以正确揭示词语的感情色彩。

有的词只能形容好的、正面的事物,这叫褒词;有的只能用来形容坏的、反面的事物,叫贬词;也有的,好、坏、正、反都可以用,叫中性词。

孤立地解词,不注意在文章上下文中来理解,就揭示不出词的感情色彩,比如“贪得无厌”,如果只从字面解释为:贪多没有满足,便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有一个同学酷爱读书,他总是贪得无厌地读着。”这里,“贪得无厌”就用错了,应当换上褒义词“如饥似渴”。因为“贪得无厌”是一个贬义词。有一篇文章是这样使用这个词的:

牛马般的劳役,本来就换不了几个钱,但是贪得无厌的窑主在结账的时候还挖空心思从中克扣。

一个用来形容剥削阶级贪心不足的“坏”词,怎么能用来形容一个热爱读书的好同学呢?如果结合课文学习词语,就不会产生褒贬用得不当的错误。

总而言之,背词典学词不是好办法。借助词典,可以对词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但要透彻理解词义,并能正确地使用,一定要把词放在文章上下文的语言环境里学习。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词语。他们要求学生每学一个词语,都按照以下格式作学习词语笔记:第一行,抄录包含这个词语的课文语言;第二行,查词典,准确地给这个词语作注释;第三行,用这个词语造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样,就能准确而又全面地了解一个词语的含义,特别是通过造句,能使我们对这个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得格外深刻。

为了使同学们掌握这种学习词语的方法,举一个例子,供你们参考:

出众①原文:偏偏我来得不是时候,荔枝刚开花。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并不出众。新发的嫩叶,颜色淡红,比花倒还中看些。(杨朔:《荔枝蜜》)

②解释:超出一般(人或者事物)。

③造句:院里的槐树开花了,小小的白花并不出众,但是浓郁的花香,却弥漫整个院子。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注明这个词的词性、词义范围、感情色彩,说明在使用这个词的时候应注意的事项。

如果一个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坚持用这种方法积累词语。六本语文书学完之后,该能掌握多少词语啊!如果在课外阅读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去丰富词语,那么“词语贫乏症”不是完全可以治愈吗?到了作文的时候,只要感情充沛,认识成熟,生动而准确的词语,就会随着那涌来的文思奔赴笔端,你就再也不会受“茶壶煮饺子”之苦了。

11、作文为什么要多练?

有这样一个笑话。

一个北方人,来到南方,他向住在江边的人请教游泳方法。住在江边的人,便把自己游泳的体会讲给他听。北方人听完之后,很高兴,以为自己也可以在江水里游泳了,就扑通跳下水去,结果淹没在水里,出不来了。那个住在江边的南方人,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才练就了一身在江河里不沉没的好本领,怎么能听人家讲了一遍游泳方法,就以为掌握了水性呢?宋朝文学家苏轼说,这样的北方人,“未有不溺者也”。

从这则笑话我想到:一些少年朋友不注重勤奋练笔,总是要求老师多讲点写作方法,以为背会一些写作方法,作文就能一下子写好,这和那个学游泳的北方人多么相似呀!

要知道,世界上任何一种技能,都要在实践中,通过反复地练习,才能为人们所掌握。大书法家王羲之问他父亲,怎样才能把字练好,他父亲指着门外的大缸说:“要把那十六个缸里的水写完。”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了练就一双灵活的眼睛,每天仰望天上飞翔的鸽子。俄国钢琴家鲁宾斯坦讲道:“如果我一天不练习钢琴,我就不知道自己弹的是什么了;如果我两天不练习,我就演奏得象个初学的人一样;如果我三天不练习,那我就得向我的学生学习了。”就说同学们打乒乓球吧,要练好拉弧弦球的本事,不是也要挥拍打上几百次、几千次,经过不断地练习吗?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练才能“熟”,“熟”才能生巧,只有在反复的训练过程中,才能获得熟练的技能技巧,作文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呢?如果认为只要把写作方法背下来了,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写一手漂亮的文章,十个有十个是会失败的。

从古到今,文章写得好的人,哪一个不是下过多练的苦功?

唐朝诗人李贺,骑在驴背上,出外闲游,只要想出了好诗句,马上写在纸上,放进口袋里。晚上回到家,立即把这些诗句理成完整的诗篇。李贺的母亲说他不知劳累地苦写苦练,简直到了“呕出心肝”的地步。

法国文学家大仲马,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写作。在他写作的时候,如果有客人来了,他伸出左手欢迎客人,右手仍不停地在书写。

鲁迅先生一生奋笔疾书,就在逝世前不久,病卧床上,还坚持写作。就这样,鲁迅先生还警戒自己,不要停笔。他说:“作文要誊清,是因为不常写的缘故,手生。我也一样,翻译多了之后,写评论便滞涩,写过几篇之后再来翻译,却又觉得不太顺手了。”

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停一段笔,况且都会有手生之感。那么,学作文的少年朋友,不是更要不间断地多写多练吗?少年朋友,如果你同意我的意见,就握起你的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一、认真上好作文课。

一个学期,一般要写十二三次大小作文。这是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同学提高写作能力的需要出发,制定的教学计划。每一次作文,老师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进行具体的指导,还要细致地批改评讲,通过作文课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因此,同学们要认真上好作文课,写好每一篇作文。作文前,专心听老师辅导,根据作文的需要,准备材料,编写提纲;写完作文,要读几遍,推敲锤炼;作文发下来以后,根据老师的批语,认真修改,及时总结每一篇作文的经验教训。可以说,这是同学们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要积极开展课外练笔。

一个学期做十二三次作文,不能算多。要提高写作水平,仅仅靠课内的作文,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开展课外的练笔活动。

课外练笔,是写好作文的有效办法。第一,内容不限,可以写平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第二,形式不拘,记叙、议论、说明,都可以写。

第三,篇幅长短自由,有话则长,话少短写。第四,可以不受时间限制,见缝插针,有空就写,灵活机动。这样的练笔,如能每周进行两三次,一个学期,便可写四五十篇,只要坚持下去,对提高写作,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要重视“不是作文的作文”。

讲到练笔,一些同学认为,那就坐下来,提起笔,写一篇篇完整的作文吧。其实不然,还有很多“不是作文的作文”。

例如,各科作业中的问答题,不要满足于写几条干巴巴的要点,答对即可;能不能写成一篇有头有尾、层次清楚、中心明确的短文呢?再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报告,不要简单地写几句话,附上图解,就以为完成了作业;能否接作文的要求,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写一篇内容具体、文字通畅的说明文呢?工作、学习的总结,也不要寥寥数语,就应付交差;顶好是象写作文那样,编一个提纲,有了清晰的思想,再运笔行文。听一个报告,也不要听完就了事,顶好把记录整理成文并工整地重抄一遍。就是写信写假条,也要象作文那样,写完之后,读几遍,认真修改一下。下面让我来举一个例子,具体谈谈应当怎样对待那些“不是作文的作文”。老师讲完《梁生宝买稻种》一课,留了一个作业:课文里梁生宝在小饭铺付汤面钱的细节写得很具体,这些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一个同学写道:

课文中对梁生宝在小饭铺付汤面钱的具体描写,可以突出梁生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以及为集体为人民办事认真负责,谨慎小心的好品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另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

《梁生宝买稻种》一课中,有一段梁生宝在小饭铺吃完汤面付钱的具体描写:“他打着饱嗝儿,取下棉袄口袋上的别针,掏出一个红布小包来。他在饭桌上很仔细地打开红布小包,又打开一层写过字的纸,才取出那些七凑八凑地凑起来的人民币来,拿出一张五分票,付了汤面钱。”从这一段细节的具体描写,可以看到:梁生宝对随身带的一包钱是十分谨慎的。他用红布把钱包住,红布里又用一张写过字的纸把钱紧紧包上,钱放在口袋里,还用一个别针别住。取钱时他是很仔细地一层层打开。这些细节描写,说明梁生宝办事稳当,表现他生怕出了差错的心情。

梁生宝为什么办事这样谨慎小心呢?因为他知道,这点钱是蛤蟆滩的贫农为了把互助组办好筹集的,钱来得不容易,出了差错,买不回稻种,互助组办不好,会影响党的威信。付钱的细节描写,鲜明地突出了梁生宝对党的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起到了深刻揭示人物精神世界的作用。

从这两个同学的作业可以看出,一个是简单地一问一答,虽然观点没有什么错误,但缺乏具体分析,也不成文。第二个同学写的,有观点,有材料,有分析,是一篇有头有尾,前后连贯,层次清楚的小作文。其实,这也可以算作一篇短小的评论。哪一种回答方法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呢?显然,是第二种。

同学们如能这样一丝不苟地对待那些“不是作文的作文”,该又能获得多少练笔的机会啊!就以每周两三次计算,加上课内的作文,以及课外的练笔,一个学期可写大小作文一百多篇,这个数字是很可观的呵!可惜的是,很多同学把这些“不是作文的作文”疏忽了。少年朋友,如果你意识到这是一个损失,那么就快抓紧吧!

12、怎样写日记?

你知道列·托尔斯泰吗?

列·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学家,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列宁称赞他的小说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给予很高的评价。列·托尔斯泰的小说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他坚持写日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从十九岁到八十二岁逝世,除中间间断了一段以外,托尔斯泰写了五十一年的日记。每天深夜,临睡前,他总是以写日记结束一天的生活。日记,是托尔斯泰积累素材、训练语言的有效工具。

写日记,不只是对文学家有益,就是对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也大有好处。老教育家叶圣陶主张“从小学高年级起,就使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他认为,写日记可以培养“实事求是说老实话”的文风,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据我了解,一些作文写得好的同学,大多是从小学起就开始记日记,到现在,已经坚持了三四年,记了好几本哩!一些少年朋友急切地希望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就请你们把写日记作为一种练笔的好办法,坚持下去。我曾经阅读过一些同学的日记,现在根据他们写日记的经验谈几点意见,或许对少年朋友会有一点帮助。

一、写日记,内容要丰富,题材要广泛,不要有框框。

有一些同学认为:“写日记,要检查一天的言行,总结一天的思想。”

这话有道理,但不完全。

一天结束了,回顾一天的生活,看看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什么做对了,什么做得不对,把这些记在日记里,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无疑是有帮助的。

但是,生活太丰富了,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如果把写日记限定在检查言行、总结思想这个框框里,就太狭窄了,思想应当活跃一点。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就可以写;凡是自己做的、玩儿的、吃的,觉得有意思,也可以写。有一些“悄悄话”,不好意思和别人说,就和日记谈谈吧!

学生的任务是学习,还可以把写日记和学习结合起来。看了一篇文章,在日记上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报纸上的谚语格言,发人深思,抄在日记本上;一个成语故事,一个科学数据,对学习有帮助,也把它们记在日记本上。

喜欢自然科学的同学,在日记里记录科技活动的情况,也是很有趣的。一架遥控歼击机是怎样诞生的?一只小白兔是怎样长大的?天气预报怎样才能准确?如果每天都记一点新学到的知识,那么你的日记便是一本很有意义的“日知录”了。

总而言之,生活是丰富多采的,记录生活的日记,就应该摄下那一个个动人的镜头。

二、写日记,形式要活泼,方法不拘一格。

一些同学写日记,形成了一个公式,先写所见所闻,再写看法和感想,最后联系自己表决心。千篇一律,像是一个模子浇出来的。这很不好,写法要因事而异。

两个同学,在激烈地争辩,把这个场面写下来,就是一段对话描写;针对班里的不良现象,在日记本上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就是一篇短小的议论文;把看到的一件小事,有头有尾地写出来,就是一篇记叙文;半导体收音机装好了,写一个使用说明,就是一篇说明文;看完电影写一点感想,就是一则随笔。

有时,也不一定非要成文,一个片断,三言两语的思想火花,也未尝不可。总之,写日记形式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

三、写日记,要写得集中。日记,最忌讳写流水账。起床、吃饭、上学,然后是第一节语文、第二节数学、第三节物理、第四节外语,直到晚上睡觉,一一记录。这样的日记,第一,对提高认识能力没有帮助;第二,对积累知识无益;第三,对提高写作能力好处不大。且不说浪费了很多时间,还养成了一种不动脑筋、思想呆 板的毛病。流水账式的日记记不得!

每天晚上,做完功课,打开日记,先不要动笔,回顾一下一天的生活。这时,白天的情景象演戏一样,一幕幕、一场场在脑海里闪过,就把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那一场抓住。

比如,白天参加了运动会,三千米长跑的最后冲刺,运动员力争上游的顽强毅力实在感人,就写一写这最后的冲刺,不一定记录全天活动。与此同理,读书可以写“读书一得”;爬山可以写“到顶峰之前”;参观展览会,可以从一件展品写起。总之,把笔落到回忆的一个点上,选材精,自然就写得集中,避免流水账了。

四、写日记,要持之以恒。

日记,顾名思义,每日必记,而一些同学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日记变成了周记,周记变成了月记,有的甚至开学初记几天,从此便再也不摸日记了,这样写日记有什么用呢?

写日记,贵在坚持。陈毅同志外出视察或出国访问,在百忙之中,还坚持每天记日记。科学家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写物候日记,竟写了四、五十本。逝世前一天还用发抖的手,写下当天的气温、风向,这需要有多么顽强的毅力啊!同学们不是也应当以顽强的毅力,把写日记这一项有意义的工作坚持下去吗?为了帮助少年朋友把日记写好,抄录几篇日记,做个“样子”,供学习参考。六月七日睛星期二数学作业发下来,翻开本一看,成绩是“良”。什么原因呢?真该死,又是粗心。第三题,把题目上的2351 写成2361,第四题的小数点向前多移了一位。爸爸看了我的作业,在作业本上写了两句话:“细心、细心、再细心。切记、切记!”为了克服这个粗心的老毛病,爸爸不知给我讲过多少道理!

王芸啊,王芸,你就不能改掉粗心这个坏毛病吗?为什么爸爸和老师讲的话,你总是做不到?改掉粗心的毛病当真就那么难吗?要改!一定要改!

关键是要有志气,有决心。

七月二日晴星期三今天的少年报,有一篇讲保护大脑的文章。文章写道:第一,要让大脑休息好。十几岁的孩子,每天要睡足九小时。经常缺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在学习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应该让大脑有个短暂的休息。在课间十分钟,应该到操场上痛痛快快地玩一玩,让大脑里管学习的细胞休息一会,下一堂课就能上得好。

第二,饭要吃饱吃好。我们吸收的营养里,有一种叫葡萄糖,大脑很需要它,大脑在干活不多的时候,也要消耗一些葡萄糖,干起活来消耗的就更多了。有的孩子早上不吃饭就去上学,大脑得不到葡萄糖,时间久了,就会得病。

第三,要多供氧气。大脑的重量只占全身重量的百分之三,可是它消耗的氧要占全身耗氧量的百分之二十。所以,下课后一定要到教室外面呼吸新鲜空气。

这三件事很有道理,应当照办,以提高学习效率。

八月三日阴转晴星期五我家屋檐下,结了个大蜘蛛网。我几次想拿竹竿把它弄掉,都被姐姐拦阻了,她说:“蜘蛛吃苍蝇蚊子。”真的,蜘蛛真把一个大苍蝇吃了哩。晚饭后,我坐在院里乘凉,只听头顶上有嗡嗡嗡的叫声,抬头一看,一个大苍蝇撞上蜘蛛网,被粘住了。这时,从屋檐里立刻爬出来一只蜘蛛,它沿着丝网迅速地跑上前去,一口把苍蝇咬住。全身布满细菌的苍蝇遭到了覆灭的下场,蜘蛛得到一顿丰美的晚餐。尽管蜘蛛吃的是害虫,我对它却没有好感。一是它长得难看,黑黑的,大长脚爬起来怪吓人的。二是它的做法似乎不太好,先布下一个网,然后躲进阴暗的角落,一旦猎物落到网上,就把它吃掉。有的书上把蜘蛛比作搞阴谋的坏人,我看是有道理的。

13、为什么要进行口语训练?

天天学语文,年年读语文。你想过吗?什么是“语文”?

“语文”这门学科的名字,是解放初期根据老教育家叶圣陶的建议确定的。“语”,指的是口头语言,即人们嘴里讲的话语;“文”,指的是书面语言,即人们写在纸上的文字,合起来叫做“语文”。这就规定了语文学科的任务,不仅要进行书面语言的读写训练,还要进行口语的听说训练。

可是,在少年朋友中,有一种“重文轻语”的现象。一些同学认为,学习语文,只要把作文写好了就行了,干吗还要进行口语训练。他们对老师留的口头训练的作业,如复述课文,口头回答问题,给弟弟讲故事,准备讲演提纲等很不重视。这就不能按照语文学科的任务全面地进行语言训练,是应当纠正的一种偏向。

要知道,口语训练对于学习语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当看到,口头语言是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表达思想的语言形式。上课回答问题、开会发言、打电话、谈心,都要用口讲。

将来工作了,交流经验、讨论工作、谈学习心得,哪一样离得开“说”?不可想象,人们没有口语,那将给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其次,要认识到,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先有口头语言,然后产生记录口头语言的符号——文字,于是形成书面语言。

就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看,也是先学会说话,然后认字识词,渐渐掌握书面语言。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话讲得清楚的人,文章一般写得有条有理。

而说话颠三倒四,满嘴“反正..那个..那个..反正”的人,是很难写出如行云流水般通畅的文章。古人有一条作文原则:“以我之手,写我之口,”讲出了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这个道理。

口头语言训练的意义,还有一点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口语训练,是一种思维的训练。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内容,二者不可分割。人们讲出一句话,必定包含有思想,而当人们产生了思想,也必定会产生表达思想的语言。讲话严密的人,善于辞令的人,思维能力一般都是很强的。春秋时代的晏婴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

有一次,晏婴代表齐国,出使到楚国。傲慢的楚国,企图侮辱晏婴,以表示对齐国的轻视。他们在城门旁边,凿了一个小洞。晏婴来了,楚国人请他从小洞进城。晏婴不入,面对强国的侮辱,他从容地说道:“假如我出使到狗国,我可以从狗洞钻入,现在我出使到你们楚国,怎么能从狗洞里进去呢?”楚国人听了,十分尴尬,只得请晏婴从大门进去。能言善辩的晏婴,巧妙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这不是说明,会说话的人,是很聪明的吗?

明确了口语训练的意义,就要去做,去实践,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要努力做到:

一、要敢于讲话。

有一些同学,聊天本事很大,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是,让他上课回答问题,就闹个大红脸,哼哼唧唧说不出几句完整的话,怯场,不敢讲话了。

还有一些同学,在小学,回答问题,发表意见,思想活跃,没有顾虑。到中学后,人长大了,顾虑多了,怕说错了别人笑话,于是不敢讲话了。

这两种想法,都不利于口语训练。进行口语训练,不能怕人多,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话,最初感到紧张,说话口吃。讲多了,就能适应,习惯成自然!

进行口语训练,不要怕人笑,讲得不好,同学们也不会笑你。即使逗得大家善意的哄笑,也不必介意,错了就改呗!进行口语训练,重要的一点是,要敢于讲话:上课,要踊跃举手发言;开会要敢于发表意见;班里组织朗诵比赛、讲演比赛,要积极争取参加;学了一篇文章,读了一篇课文,要练习复述。常常给小弟弟讲故事,也是一种口语训练。总之,要放下思想包袱,抓住一切可以练习的机会多练多讲。

二、要善于讲话。

也许有人说,讲话还不容易,张嘴就可以讲!其实,把话讲好,是一件很不简单的事。第一,要做到言之有物。回答问题,发表意见,要有具体的内容,干巴巴的几条筋,思想表达不清,别人也听不明白,怎能交流思想?

第二,要言之有序。讲话要有条理,逻辑性要强,要有说服力。第一句讲什么,第二句讲什么,要有次序。为什么这句话先讲,那句话后讲,要有道理。

如果是“你不说还清楚,你越说倒越糊涂”,那不就事与愿违了吗?总之,讲话要做到条理清楚,组织严密。第三,要讲究技巧。说话要有节奏,速度快慢适中,抑扬顿挫分明,而且,还要重视感情的表达,要有语气。这样,就能增强口语表达的效果。

三、要勤于思索。

口才,不是天生的。善于讲话的人,都勤于思索。斯大林同志回忆列宁惊人的演说才能时讲道:“..列宁演说中的逻辑,好象万能的触角,用钳子从各方面把你钳住,使你无法脱身:你不是投降,就是完全失败。”

要知道,列宁的演讲,所以有一种不可战胜的逻辑力量,是因为他勤于思索。列宁在演讲前总是要在屋子里踱来踱去,思考着一个个重大的问题,反复地细致地进行分析。一边踱着,嘴里还一边轻轻他讲述着,正是由于列宁进行这样精密的思索,才表现出惊人的口才。

我们不是也有这样的体会吗?对一个问题,看得清楚,想得透彻,讲起话来,自然是振振有词,有条有理。反之,思想昏昏,胡里胡涂,怎么能说得中肯,讲得明白呢?可以说,养成好分析好思索的习惯,是搞好口语训练的重要条件。

四、要说普通话。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汉民族的语言,在语音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就说“鞋”吧!山东蓬莱读“席”(×),山西南部念“海”(hai),江西念“孩子”(halzi),江苏无锡念“哈子”(hazi)。你说,这些地方的人在一起讲话该有多热闹。怎么办呢?要讲普通话。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学习普通话,这是将来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的需要,同时,对于今天写好作文也有重要意义。因为作文的书面语言,要按照普通话的语法要求写。所以,口语训练讲普通话,有助于写好作文。如果口语讲方言,作文也写方言,那怎么能让人看得明白、听得懂呢?

以上,我们讲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怎样进行口语训练。这里,要说明一点,我们强调了口语训练的重要,并不是说书面语言的学习就可以忽视了。口语是书面语言的基础,书面语言的学习又可以促进口语能力的提高,读的书多,背的文章多,贮备了许多书面语言,就可以丰富口头语言。学习典范的书面语言,还有助于克服讲话的语病。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口语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语”和“文”就都可以学好了。

14、作文怎样才能不走题?

有这样三篇作文。第一篇,题目是《记一件有趣的事》,写的是怀着严肃的心情去祭扫烈士墓;第二篇,题目是《记校园的一角》,写的是早晨在校园里看到的各种景象;第三篇,题目是《思想解放就可以不遵守纪律吗?》写的是一位遵守纪律的同学的二三事。

听了对这三篇作文的介绍,聪明的少年朋友立刻会发现:“呀!这不是‘走’题了吗?”对!这三篇作文都犯了一个走题的毛病。也就是说,作文所写的内容,不符合题目的要求,文不对题。据我了解,在少年朋友的作文中,这还是常见的毛病呢。因此,认真研究一下作文怎样才能不“走”题,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知道,写作文,要有个题目。有时,是老师出题;有时,是同学们自己出题。不论是老师命题还是同学们自由命题,总之是要有一个题目。作文题目,对所要写的作文规定了特定的要求,写作文,就要根据题目所规定的要求来写,才能做到切题。这就需要在作文之前,对作文的题目仔细地进行审阅、分析、研究,明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这样的一番工作叫做审题。

认真审题,是作文不走题的保证。通过审题,要明确哪些问题呢?

一、从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的中心。

命题作文的题目,一般地说,为作文规定了中心思想。认真领会题意,根据题目规定的中心思想去选择材料,就可以不走题。假如是拿到题目,草草一看,想当然地就提笔作文,往往就会走题。

例如,开头讲到的第一篇作文,就是因为不符合题目所规定的中心意思而走了题。《记一件有趣的事》,要求通过记叙一件很有趣味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或表达某一种感情。可以写对大自然有趣味的现象的观察;可以写一次很有趣味的化学试验;也可以写发生在生活中的一件很有趣的事。总之,要在“有趣”上面作文章,才扣准了题目。把扫墓这样一伴十分严肃、庄重的事情,安在《记一件有趣的事》这样一个题目下,显然是不恰当,不符合题目的要求的。

二、从题目的要求确定选材范围。命题作文,虽然一般为一篇作文规定了一个中心。但围绕这个中心却有一个选材的范围。因此,审题时,还要注意所写的内容不要出“圈”。出了规定的“圈”,就不切题了。例如,开头讲的第二篇作文,就是因为选材超出了题目规定的范围而走了题。

《校园的一角》要求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角落,经过仔细的观察,把所见所闻加以集中,进行叙述或描写。不写校园里的一个角落,而把校园早晨各处见到的景象和盘托出,那不就成了《校园的早晨》了吗?

三、从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的体裁。

中心确定了,所写的内容确定了,还要从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的体裁,也就是说要确定写成一篇什么文体的作文,这也是审题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开头讲到的第三篇作文,就是因为作文的体裁不符合题目的要求而走了题。

《思想解放就可以不遵守纪律吗?》要求针对把解放思想和遵守纪律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深入论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显然,这篇作文一定要写成讲道理的论说文。不写论说文,而写成一篇记叙遵守纪律的好人好事的文章,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以上讲的是审题应当明确的问题。那么,怎样审题才能达到审题的目的呢?下面再谈谈审题的方法。

一、从分析题目的结构入手,认真审题。

老师出的作文题目,多数情况,是一句话,或是一个词组。词与词的组合、搭配,是由题目的意义决定。因此,分析题目的结构,了解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题目的要求。

《一件珍贵的纪念品》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中心词是“纪念品”,修饰语是“一件珍贵”。通过分析,可以明确三个问题:第一,这篇作文要求写关于“纪念品”这一方面的内容;第二,所写的“纪念品”不是一般的纪念品,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纪念品,“珍贵”的纪念品;第三,题目要求写“一件”纪念品,而不能写两件、三件。《这事发生在课间十分钟》是一个句子。主语部分是“这事”,谓语是“发生”,补语是“课间十分钟”。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可以明确两点:第一,这个题目要求写一篇记事的作文。第二,题目规定,这件事必须从“课间十分钟”中选取。

以上两个例子说明,通过分析题目的结构,可以确切地理解题意和要求,从而确定作文的主题,选材的范围以及作文的体裁。

二、从分析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认真审题。

认真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有助于把握题意,确定体裁,这是审题的重要方法。让我们来分析、比较下列四个题目。

一件有趣的事一件难忘的事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件平凡的小事上述四个题目,都要求写一件事,不同的是,一个要写“有趣的”事,一个要写“难忘的”事,一个要写“有意义的”事,一个要写“平凡的”小事。有趣,则强调所写的事,要有趣味(当然不是低级趣味);难忘,则强调所写的事,是一件过去发生的,给自己留下极深印象的事;有意义,则强调这件事的教育意义极大;平凡,则强调这件事极为普通,但以小见大,细微处见精神。如果不认真领会这四个题目的关键性词语的含义,搞不清题目的要求而发生混淆,就会走题。反之,抓住关键性词语,认真分析,就能切题。

三、从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入手,认真审题。有一些作文题,比较含蓄,比较抽象,要深入理解题目的含义,才能扣准题目,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例如:《路》、《灯光》、《春天来了》,这些题目,就属于含蓄一类。这一类的作文题目,要通过字面的意思,领会内在的象征意义,作文才能写好。如果把《路》写成描述一条行走的道路,就太浅了。由行走的路,想到科学之路,想到时代的步伐,人生的大路,就符合题目的要求了。《理想》、《我们这一代》这些题目属于比较抽象的一类,这一类的作文题目含义深刻,要在深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才能写出充满革命激情而又切题的作文。

综上所述,认真审题,对于作文不走题,把作文写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认真审题,不仅对写好作文很重要,就是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很有好处。例如演算数学、物理、化学的应用题,不确切掌握题目的要求,怎么能演算正确呢?这不也需要认真审题吗?再比如回答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的练习题,要是把题目的意思理解错了,又怎么能作出正确的答案,这不是也需要认真审题吗?

审题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训练,练习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真审题,对于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智力,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作文,还是做其它学科的作业,都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努力培养审题的能力。

15、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又快又好?

有一个少年朋友,作文写得慢。他想克服这个毛病,作文课上,老师刚出了题目,他就急忙提笔写起来。结果,写写停停,停停写写,反而写得更慢,当堂交不了卷。有一次考作文,因为写得慢,到了时间才写了一半,多急人呀!他找到我,烦恼地问道:“作文怎样才能写得又快又好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作文,不仅要注意质量,还要讲究速度。为什么要求同学们两节课写完作文呢?就是要训练同学们做到文思敏捷,要写得快,这是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么,怎样才能写得快呢?这需要从多方面去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下笔之前,要认真地思索,充分地构思。如古人讲的那样,“先闭目静坐,理会题旨,具在胸中,然后下笔”,就是所谓“意在笔先”。

会写文章的人,都十分注重这个“意”。据说宋朝诗人陈师道,每当他游历山川、诗兴大发的时候,就急忙回到家里。但是他并不急于动笔,而是躺在床上,蒙上被子,静心凝神地思索。这时候,家里人要把鸡狗赶出门,把孩子领到别处去玩,免得打扰他。他酝酿成熟了,这才爬起来,伏在桌案上,挥笔疾书,一首诗很快就写了出来。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写得很快的,他所以写得快,也是因为在动笔之前,有一个很长的酝酿时期。就是三、五百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笔。每天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时间,他总是一言不发地躺在躺椅上,默默地打着腹稿。

可见,写得快的人都是因为在动笔之前,下了一番构思的苦功。为什么一些少年朋友作文写得慢?作文之前没有认真构思,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作文要想写得快,一定要改变那种作文之前不思考、挥笔就写的习惯。

那么,动笔之前应当怎样进行构思呢?

构思是复杂的思维活动,当然不能要求中学生作文,象作家写书那样,进行长时期的酝酿思索。但是,写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要在构思的过程中明确下来。

一、确定文章的中心意思。

作文,无论是课内的命题作文,还是课外的练笔,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意思。议论文要有一个主要的论点,记叙文要有一个贯穿整篇的基本思想。

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了中心意思,作文就有了要求,选材就有了范围,不会东写一句,西写一段,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所以,下笔之前,要认真审题,搞清题意,紧紧扣住题目的要求和规定的范围,确定一个中心。

二、要认真选择和组织材料。如果把中心意思比作文章的灵魂,那么写作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如何选择和组织构成这篇文章的材料。

首先是选材。原则上对表达中心思想有作用的材料,则取;对表达中心意思没有作用的材料,则舍。材料的取舍,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可用的材料选出后,也不要平均对待。一般地说,凡是对表达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要详写;凡是对表达中心起一般作用的,就略写。

其次是组织材料。材料有了,哪个先写,哪个后写,要有一个顺序。全文分几段,每一段之间怎样过渡,要有内在的联系。总之,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要把材料很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三、文章要有一个好的开头结尾。

文章是一个整体,有了灵魂——中心意思,有了血肉——材料,还要有头有尾,这就要在构思过程中,考虑一个开头和结尾。文章的开头,要扣紧中心意思,引出下文;文章的结尾,要总结全篇,深化中心思想。好的开头,可以引人入胜,使人很有兴味地读下去;好的结尾,可以回味深思,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考虑一个好的开头结尾是构思过程不可忽视的内容。

四、编提纲,把构思的结果写出来。

经过思考,要写什么,应当怎样写,已经有一个初步的打算。但还不要急于动笔,为了使作文写得顺畅,要把构思的结果写出来,编成一个作文提纲。如果来不及写,脑子里也要有一个提纲。

怎样编提纲呢?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同学,写了一篇作文:《寒假的第一天》,大意是这样:期末,成绩单发下来,每一门成绩都是优,唯独体育不及格,三好学生没有评上。

这个同学下决心要锻炼身体,努力争取做一个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学生。寒假的第一天,他早晨起来,迎着刺骨的寒风进行长跑锻炼。

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他编了一个提纲,征求我的意见。

一、文章开头,要开门见山,点题。

二、详细记叙跑步过程。

三、文章结尾要扣住中心,总结全文。

这个提纲太简略了,对写作文有什么用呢?编写提纲的时候要想到,怎样编写才对作文有帮助。编提纲的目的是为了“用”,而不是机械地完成一道程序,应付“交差”。根据我讲的原则,这个同学又重新编写了一个提纲。

一、文章开头,概括说明寒假要锻炼身体的原因。

二、文章的主要部分,写跑步克服困难的过程。

三、文章结尾,写克服困难后的心情。

修改后的提纲,有进步,能根据作文的具体内容编写,但是还不细致,是否可以进一步想想:开头从哪里写起呢?跑步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呢?一个个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文章的结尾分几层意思写好呢?针对这些问题,这个同学第三次编写了提纲。

一、开头。

1.从期末发的成绩单写起,说明没有评上三好学生的原因。2.下决心从寒假的第一天起,坚持天天锻炼身体。

二、文章的主要部分。1.跑步遇到了困难。

风大——从听到的声音、看到的风沙等不同角度描写大风的猛烈。天冷——从玻璃窗上的冰花、自己的感受、行人的装束等几个方面说明摄氏零下十五度的严寒。

2.怎样克服困难?

大风中鼓足了劲儿快跑。

耳朵冻得象针扎,咬紧牙向前冲。支持不住时的思想斗争,跑还是停。思想斗争胜利,冲刺跑到顶点。

三、结尾。

1.跑完步后全身的感觉。

2.克服困难后愉快的心情。

编写这样一个提纲,作文就心中有数了,一层层写起来就不会卡壳儿,自然就写得又快又好了,这就是所谓“理定而辞畅”啊!

下笔之前的构思,对于作文的速度,有根重要的作用。但是,构思的快慢,又与平素的学习、观察、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作文要写得快,还要从多方面去努力。正象许广平同志讲到鲁迅先生写作的时候说的那样:“看起来鲁迅写得很快,但这是日常不断地、多方面地学习、积累的结果,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16、为什么要自己动手改作文?

学生作文,老师改文,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老师却常常要求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一些同学对这种做法很不理解,心里嘀咕:干吗要让同学自己改文?这有什么好处?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好处很多。

一、同学们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提高作文质量。有写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好作文,多半是改出来的。古代学者唐彪,做过一个贴切的比喻:“作文如攻玉然,今日攻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不停),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也是这样),改窜(修改)旧文,重作旧题..文必日进也。”

唐彪讲得很有道理。一篇作文,要确定一个正确的思想内容,要有一个好的写作形式,这需要周密细致的思索。即使经过认真的构思,第一稿的作文也很难考虑周全,只有通过反复琢磨、修改,才能提高作文的质量。假如在老师的指导下,面对自己的作文,潜心分析:哪里罗嗦累赘,如何删繁就简;哪里丢字落词,如何增添补加。是否内容肤浅了,怎样提高深化;是否层次凌乱了,怎样调理疏通。通篇结构安排不当,就重起炉灶,大改大修。

由于是顺着自己的思路检查作文的毛病,找得全,抓得准,又由于是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用自己所熟悉的语言进行修改,改得自然妥帖。开动脑筋,自己动手修改作文,一篇有质量的作文,不难如凿石取玉一般,“石尽而玉全出”。

二、同学们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掌握作文规律。

修改作文,无非是修饰改正错误和不足。而作文的错误和不足,究其实质,都是违反作文的规律。假如掌握了作文规律,错误和不足就可以避免。

那么,怎样才能掌握作文的规律呢?在老师的指导下,修改自己有毛病的作文,是掌握作文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

鲁迅先生十分强调,要从修改有毛病的文章中领会作文之道,他指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鲁迅先生认为,拙劣的新闻记事、小说,就是可以用来解剖的“不应该这样写的标本”。

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一般是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取。但是,错误和挫折,往往更能激发智慧的火花。这是因为,人们在失误之后,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正误,鉴别优劣,往往比在不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所产生的认识更为深刻。难怪宋朝有个文学家,用五百金高价购买白居易修改的诗稿,细心研究白居易涂抹修改的地方,从中领悟写诗的道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在老师指导下,修改自己有毛病的作文,从错误中引出正确的结论,是掌握为文之道,必不可少的一种训练。

三、同学们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

修改作文是磨练思维能力的砺石。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主题的深化,材料的充实,使人的思想更广阔、更深刻;内容正误的判断,语言优劣的辨析,这是锻炼分析能力的机会;作到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过渡自然,则是对思维的逻辑性进行锻炼;学习范文、不似范文、有所突破的修改,又是对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锻炼。为着把作文改好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一般说,要比构思时所想到的更深、更广、更严密、更精确。总之,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思维受到了极好的训练。

四、同学自己修改作文,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我们知道,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意志,是完成学习任务应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学习品质。而意志的培养,又总是和克服困难相联系,学习中所需克服的困难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愈复杂,就愈能培养学生的意志,修改一篇有毛病的作文就是一个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磨练意志的过程。

修改作文要有一种“一定要把作文改好”的信念,无论怎样难改,也无论改了多少遍数,只要没有改好,就要锲而不舍,再攻不已,去执着地追求,这是对学习毅力的极好锻炼。修改作文,还要有一种自我监督、严格要求的自觉性。无论是老师课上布置的作文,还是课下自己的练笔,以至其他学科的书面作业,都能自动进行检查修改。这种习惯的养成,可以加强学习的责任感。此外,修改作文,可以培养谦虚好学的精神,重视别人意见,进行自我批评。总之,修改作文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17、怎样发现作文的问题?

明明是一篇有毛病的作文,自己还以为天衣无缝,尽善尽美,那么,修改作文就无从说起。所以说,发现问题是修改作文的前提。一些同学很想培养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但苦于发现不了自己作文的问题,下面介绍几种发现作文问题的方法,供参考。

一、作文写完要多看几遍。文章写完要看。鲁迅先生说:“至少要看两遍。”至多呢?没有讲。宋朝的欧阳修“其为文章,则书而傅之屋壁,出入观省之。”足见,作文收笔,尽可能多看几遍为好。

作文写完要多看是很有道理的。第一遍的阅读,思想难于遍及各处,容易捉住一两个明显的毛病;第二遍用心搜索,便可找到一两处比较隐蔽的错误;第三遍可能从细微末节,提出值得推敲的问题;第四遍由表及里,深入思考,也许从字里行间发现了矛盾。就这样,看——发现——再看——再发现,认识在循环往复中,螺旋式上升。作文存在的毛病,从认识不清到若明若暗,最后做到心中有数。

所以,同学们作文不要匆匆写完,不看一眼就交给老师。写完要看,要尽量多看几遍。有的同学,在修改作文时,为自己规定了阅读步骤,并提出阅读的具体要求。每看一遍,力求把某一方面的病误找到,这对于养成写完作文要多看几遍的习惯,很有益处。

二、修改作文要出声地读一读。

修改作文,不仅要看,还要读。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贾岛。每写完一首诗,总要反复吟读,走路吟,坐下也吟,在家里读,在外面也读。有一次,他骑着毛驴,走在大街上,嘴里还念念有词地读着,毛驴撞着人,都还不知道,后人称他为苦吟诗人。鲁迅先生总结自己是怎样做起小说来时讲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修改作文,出声地读一读,是很有道理的。作文是“写话”,但是,落成文字的书面语言,终究与口语不同,文章难免要“文”一点。如果只是用眼看,一些“文”过头的地方,就会从眼底溜过,用嘴出声地读一读就能觉察。因为那些“文”过了头的语句,必定读着拗口、听来别扭。分析起来,或是词不达意,或是语法有误,或是缺字少词。按照规范的语言要求,把拗口的地方改过来,文章就通了。如此看来,作文写完,出声地读一读,是把住作文质量“关口”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自己提不出问题,请别人来批评。

修改作文,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形,就已有的水平,尽最大的努力,看呀,读呀,依然挑不出毛病,于是,停笔不改了。其实,看不出问题,并不等于作文没有问题,只是没有发现问题罢了。这就要主动把作文拿给别人看,虚心听取批评,求得帮助。建安时期的曹植,写完诗文常常请一些朋友来提意见。他规定,不许说优点,更不许讲奉承话,要多批评,挑毛病,“讥弹其文”。

曹植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不是有一个成语叫“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自己写的作文,明明有问题却发现不了,明明是毛病,却十分欣赏,这就叫“当事者迷”。找几个同学来评议,他们没有偏见,文章不足之处清清楚楚,能给你一一找出,这就叫“旁观者清”。别人的意见,自己不同意也不要紧,可以展开讨论,你讲你的“道”,他说他的“理”,通过争辩,辨明了作文的道理,这不是一件好事吗?所以,修改作文找不出毛病的时候,就找几个人来“横挑鼻子竖挑眼”,那么,你就能清醒地发现:“啊呀,作文的毛病还不少呢!”

四、过一段时间再改是发现问题的办法。

你有这样的体会吗?一篇作文完成后,尽了最大的努力修改,实在找不出毛病了,老师评的成绩也不错,可是放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就会发现还有不足之处,需要修改。这是什么道理呢?

写作文,无论记叙还是议论,都表明作者对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事物的认识。人的认识深度,必然要受当时的思想水平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过一段时间,读了一些书,看了一些电影,参加了一些活动,对先前作文所写的内容,产生了新的认识,再回头看那篇认为没有毛病的作文,就会发现问题而感到不满足了。这就自然产生要修改的愿望。

有一个同学,每到学期末,总要对一个学期的作文进行总结。对每一篇作文的优点和缺点都要认真地再做一次分析,然后根据新发现的问题,再进行一次修改。由于他坚持采用“过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作文有了显著的进步。

五、与范文比较,有助于发现问题。

好动脑筋的同学,善于同范文比较发现自己作文的问题。比如写了一篇记一件事的作文,便阅读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发现自己记事写人的不足;写了一篇描写一件工艺品的作文,便阅读魏学涒的《核舟记》,发现自己状物的毛病。“有比较,才有鉴别”,所选用的范文很有针对性,这就能从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问题,产生一种相形见绌之感。

六、认真领会老师的批语。老师的批语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写在作文后面的尾批,这是对全篇作文所做的简明而全面的分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应如何改进。一类是写在作文纸两旁的眉批,这是对文章某一局部的意见,写得好,给予肯定,写得不好,指明原因。有一些病句,老师用红笔标明,引起同学注意。

认真阅读老师的批语,就仿佛听见老师站在你的面前直接对你讲述:这个地方写得不具体,应当从多方面去形容;这句话不通顺,要更换一个词语;这一段重复,可以删去..认真领会老师的批语,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作文的问题。

以上讲了六种发现作文问题的方法。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有助于发现作文的问题。但是,不断提高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对于发现作文的问题,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认识水平提高了,知识面扩大了,可以站得高。居高临下,再看自己的作文,就容易发现作文的问题。因此,不能忽视从这一方面去努力。既注意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又能从提高认识水平、扩大知识面方面去努力,那么,就可以逐步培养较强的发现作文问题的能力。

18、怎样消灭错别字?

据说,古代有这样一件事。

一个知县很爱吃枇杷,有人给他买了一筐,并派人先送去一封信,上面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

知县看了很奇怪:“为什么要送我一筐弹奏的琵琶呢?”等到东西送来,却是一筐能吃的鲜枇杷。知县笑了,顺口吟了两句诗:“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一个客人在旁边接着说了两句:“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琵琶当然是不能开花结果的,这几句诗是在讽刺那个写错别字的人。

其实,这样的笑话在一些同学的作文本中也有,如把“进行调查”写成“进行吊查”,把“睡火炕”写成“睡火坑”,把“老师”写成“老帅”等等。这是一个应当引起严重注意的问题。

我们写作文,就是要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以相互交流思想。如果一篇作文,错别字连篇,那还怎么能准确表达思想,使别人了解呢?所以,要把一篇作文写好,一定要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要把消灭错别字当做一件重要的工作,认真对待。

为了帮助少年朋友更好地消灭错别字,有必要了解一下我国汉字的特点。字数多,这是汉字的一个特点。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东汉的《说文解字》,搜集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字。清朝编写的《康熙字典》搜集了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字,这还没有收全,汉字的总数估计有五六万之多。汉字不仅字数多,而且每一个字的笔划也多,这是汉字第二个特点。汉字简化以前,有的笔划多达三、四十划,简化以后的汉字,二十划以上的仍然不少。汉字还有一个特点,每一个字有一个读音,有的字还是一字多音。比如,“宿”,写做“宿舍”,就读sù,如果写成“住一宿”,就读xiū。同时,还要看到,我国的汉字是复杂的表义文字,每一个字都有特有的字形、字音、字义。由于汉字的这种复杂性,给学习汉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不按照汉字的特点学习,就容易产生错别字。通常,出现错别字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字形掌握不准确而写错字。

1.增减笔划。

例如:把“隆重”写成“()重”;把“染色”写成“()色”;把“或者”写成“()者”。

2.字形混淆。

例如:把“针灸”写成“针(炎)”;把“悲哀”写成“悲(衷)”;把“崇高”写成“(祟)高”。

二、字音相同,而写成别字。

1.字形相似的同音字混淆。

例如:把“锻炼”写成“锻(练)”;把“珊瑚”写成“珊(蝴)”;把“灰心”写成“(恢)心”。

2.字形不同的同音字混淆。例如:把“带头”写成“(代)头”;把“已经”写成“(以)经”;把“刻苦”写成“(克)苦”。

三、字义不懂写成错别字。

例如:把“病入膏肓”写成“病入膏(盲)”,不懂“膏肓”是心膈之间而误用了“盲”字。

把“肆无忌惮”写成“肆无忌(弹)”,不懂“惮”是“怕”的意思,误用“弹”字。把“亡羊补牢”写成“王羊补牢”,不懂“亡”是“逃跑”的意思,误用“王”字。

针对上述产生错别字的几种情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消灭错别字。

一、牢固掌握正确的字形,消灭错别字。

我们在学习中都有这样的体会,第一次识记的生字,如果学得扎实,记得牢靠,一般说,这个字以后是不会写错的。而第一次学生字,就记错了字形,以后尽管加以纠正,还会写错。所以,消灭错别字的根本方法,是要认真学好每一个生字,牢固地掌握正确的字形。每学一个生字,一笔一划,一点一撇,都要看清写准。既不能缺胳膊短腿,也不许添枝加叶,特别是一些笔划繁多的字,更要细致认真。

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这对消灭错别字很有好处。作文遇到不会写的字,不要想当然地胡写乱猜,翻开字典,学会了再写。就是一些学过的字,自己感到没有把握,也不要信手写个“大概其”。查查字典,搞清楚了再写。如能有这样认真的态度学字写字,错别字自然是能够杜绝的。

二、利用汉字造字的原理,消灭错别字。

在汉字之中,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字是形声字。这类字,一部分表示字音,另一部分表示字义。例如:“蜻”、“清”。“青”,是这两个字的字音,而“虫”、“氵”分别表明这两个字的字义。

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可以区别字形相近的字,避免出现错误。例如:树梢捎信“树梢”的“梢”,是树木上的一部分,偏旁用“木”。“捎信”的“捎”,表示用手传递,用“扌”旁。因此,不能把“树梢”写成“树(捎)”,把“捎信”写成“(梢)信”。

三、通过比较,抓住特点,消灭错别字。

有一些汉字,字形相似,只有细微的差别,十分容易混淆,稍一疏忽,就可能把字写错。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抓住特点,是避免把这一类字写错的好方法。

例一:已(yǐ,半封口)己(jǐ,不封口)巳(sì,封口)

例二:戍(shù,中间是一点)戊(wù,中间是空心)戌(xū,中间是一横)

四、通过组词,理解字义,消灭错别字。

由于字义不懂而写成错别字,解决这一类的问题,就要在理解字义上努力,然而,孤立地理解字义,往往是记不牢的。如果把容易写错的字用来组词,把字义和词义结合起来理解,效果就好多了。

例一:坚坚固艰艰苦经过组词,深入理解到“坚”字是硬的意思,“艰”字是“难”的意思。这样就不会把“坚固”写成“(艰)固”,“艰苦”写成“(坚)苦”。例二:常经常长长久通过组词,确切地了解“常”表示不变的意思,“长”表示时间长久的意思。这样就不会把“经常”写成“经(长)”,“长久”写成“(常)久”了。以上介绍了四种消灭错别字的方法。其实消灭错别字的方法岂止这四种?据我了解,有一个同学,他订了一个搜集错别字的小本本,把自己作文中出现的错别字抄下来,加以订正,每个字按照正确的写法写五遍,他还经常翻阅这个小本本,防止回生。以后,在他的作文中,很少出现错别字了。这个同学消灭错别字的方法很好。还有一个小队,在小队长的带领下,隔一段时间,把大家作文本里的错别字集中起来,搞一次消灭错别字的比赛,这对消灭错别字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也是一个值得提倡的方法。

有悠久历史的汉字,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它对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加强文化科学交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正确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少年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创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消灭错别字的方法,为正确、健康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努力!

19、作文的标点符号是可有可无的吗?

有一些少年朋友,作文很不重视标点符号。他们认为,只要把作文写得棒棒的,标点符号算什么?可有可无。写作文,标点符号当真是可有可无的吗?咱们先来讲个笑话。

从前,有一个非常自私的人,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恰巧天下起雨来,客人便坐着不走了。自私的主人想了一个逐客的主意,他在一张纸条上写了十个字: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写完,把纸条贴在墙上给客人看。谁知客人看了纸条,反而更安然地呆在他家了。自私的主人就责问客人:“你看了我写的纸条怎么还不走?”客人惊讶地说:“你写的这个纸条不是要留客的吗?”原来,主人的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而客人把纸条上的字读成:“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哈!客人的理解与主人的原意是猴吃麻花——满拧。这则笑话说明,作文不注意运用标点符号就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以至发生误会。这样的事,在同学们的作文中,也是常常发生的。

比如,有一个同学在《记运动会》的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一千米赛跑到了最后冲刺阶段,突然跑在最前面的王非,用力过猛,摔倒在跑道上。从这句话的上下文看,句中的“突然”是表示王非在跑步行列中的位置在一瞬间起了变化,从后面到了最前面。然而事实却是,王非起跑后始终都跑在最前面,“突然”是表示他的摔倒出乎意料。这篇作文的作者也是这个意思,但是没有表达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呢?标点符号用错了。如果在“突然”后面加上一个逗号,而把“王非”后面的逗号去掉,改成:突然,跑在最前面的王非用力过猛,摔倒在跑道上。

这样一改,就不会产生与事实不符的表达了。看!一个标点符号的位置前后变一变,就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效果,能说标点符号对于写好作文是可有可无的吗?

正是因为标点符号对于作文的意义十分重要,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在写作的时候,对每一个标点符号的使用都要经过认真的锤炼。英国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叫王尔德。一天,他在家里举行宴会。许多宾客来了,却没有见主人。等了许久,才见王尔德急急忙忙从里面跑到客厅。客人问他:“你到哪里去了。”王尔德回答说:“在校阅一篇我写的诗稿。”客人又问:“你在屋里这么久,一定作了不少工作吧。”王尔德说:“我作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工作,删去了一个逗号,但经过反复思考,我又把它加进去了。”一个大作家,为一个小小的逗号,竟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可见标点符号对于作文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那么,确切地说,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呢?

标点符号有两个作用。一是表示语言自然的停顿。人们说话,是不会一口气不间断地说下去的,要一句一句地说。一句话的意思讲完了,停顿的时间长一点;一个意思没讲完,停顿的时间就可以短一点;如果是讲到几个并列的事物,停顿的时间就更短。这种说话的停顿,在书面语言中就要靠标点符号来表示。意思讲完了,用句号;意思没讲完,用逗号;并列的事物之间,用顿号。

标点符号还有一个作用,有助于表达思想感情。人们说话,是有感情的,随着感情的发展,声调会有抑扬顿挫的变化,还要表现喜、怒、哀、乐、惊叹、疑问等不同语气。这种说话的声调和语气,在作文里,也要借助于标点符号。例如,有强烈感情的一句话,要用叹号;表示疑问的语气,要用问号;呼叫时的长音,要用破折号;说话时表示强调的地方,用着重号;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用省略号。

由于标点符号具有上述作用,作文恰当地运用标点符号,不仅可以使语言有节奏,叙述有条理,而且,也可以使文章为之增色。语文课本中选学的名篇,都是运用标点符号的典范。比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一段回忆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标点符号运用得十分妥帖。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象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在这一段文字中,句号、逗号、冒号、分号自然地把句子断开,叙述有节奏;叹号、问号、破折号的运用,增强了叙述的语气,很有感情。读了这段文章,好象使人感觉是自己在听长妈妈娓娓动听地讲故事。这样的表达效果,固然主要在于遣词造句的功用。但是,鲁迅先生对于标点符号的锤炼,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以上讲的是标点符号的功用。下面,再讲怎样学习使用标点符号。

一、认真学习关于标点符号的基础知识,牢固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形状及用法。同学们可以制作一张学习标点符号的卡片,卡片上绘制一个标明名称、形状、用法等项目的图表,把每一种标点符号逐项一一填写清楚。经常翻翻这张简明的卡片,可以帮助记忆。

二、认真学习语法知识,有助于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例如,掌握了关于句子结构的知识,可以从分析句子成份入手,判断一句话的意思是否讲完,从而正确使用句号、逗号,不至于发生句逗不分的错误。再如掌握了复句中关于并列复句的知识,就可以正确运用分号,而不会把该用分号的地方写成了句号。总之,认真学习语法,对于正确运用标点符号是有好处的。

三、要养成自觉运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不仅作文课上写作文注意运用标点符号,就是写日记、写信、写假条以及完成各科书面作业,也都要正确运用标点符号。同时,还要养成一边作文一边书写标点符号的习惯,不要写完了作文,最后再补充。

四、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书写及格式。标点符号要书写规范,写得不规范,会发生混淆。句号要画个小圆圈(。),逗号象个小蝌蚪(,),顿号笔尖要向下顿(、),冒号是上下两个小圆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力求书写规范。

使用标点符号还要注意格式。一般一个标点符号占一个格,写在空格的左下方。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一行字写完,没有空格了,又恰巧需要使用标点符号,就把标点符号写在这一行最后一个字的右下方,不要写在下面一行第一格内。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对于写好作文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作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最后,我想用文学家郭沫若同志的话,来引起那些认为标点符号可有可无的少年朋友的注意:“标点一定要恰当。标点好象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写文章也要在“标点上下苦功锤炼”。

20、学习语法修辞对学作文有用吗?

大概是和学习课文相比,学习语法修辞比较抽象、枯燥,一些同学对学习语法修辞知识很不感兴趣。他们还有一种“理论”:“什么名词动词,主语谓语,拟人夸张,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历史上的文学家哪个学过语法修辞,文章不是一样写得漂亮?”在少年朋友中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少哩!

学习语法修辞当真对写作文没用吗?

我想,让我们从实际出发,举几个作文的例子,来讨论这个问题。

例一:我们要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这句话不通,“遵守”和“方针”搭配,不合乎语言的习惯。“遵守”可以和“纪律”搭配,“方针”要和“贯彻”搭配,这句话应当改成“我们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例二: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而且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初看,这句话似乎没有毛病,可是仔细一读,就会发现问题。关连词“不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可是从这句话的内容看,并没有一层进于一层的意思,因为努力“搞好学习”,就包括了“课外阅读”。如果把第一个分句限制为课内的学习,改成“我们不但要搞好课内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就语气贯通了。

例三:同学们的热情鼓励给了力量。

这句话的毛病是句子成份不全,“同学们的鼓励”给了谁“力量”呢?不明确,加上一个“我”就清楚了。“我”和“力量”在这个句子里都是宾语,是双宾语,缺一个宾语“我”,句子就不完整了。

以上三例都是由于用词造句有毛病,使得句子不通顺。而用词造句,句子结构部属于语法方面的问题,如果学一点语法知识,了解用词造句的规律,熟练掌握句子的结构,那么,作文就可以避免这些错误的。

这讲的是语法,下面再谈谈修辞。例一: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打比方,用“秋天田野里的红高粱”

比喻志愿军战士淳朴的形象,给人以鲜明、生动的感受,这样写,表达效果好。这种打比方的写法,修辞学叫做“比喻”。例二: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弹琴”、“低唱”,是描写人的词语,用来形容小动物,写得生动形象,充分表达了儿童喜爱大自然的心情。这种把小动物人格化的写法,修辞学叫做“拟人”。

例三:一跑,就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明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

(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毒花花的太阳,晒得手和脊背十分难受,这在炎热的季节,是常有的事。但是把手和脊背“晒裂”是不可能的。这种把事实夸大了的写法,修辞学叫做“夸张”。这句话通过夸张,突出了炎热给人带来的痛苦。

以上三例说明,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写法,增强了表达的效果,可以把一个意思写得具体、鲜明、生动。足见学习修辞方法,对于克服语言干瘪的毛病是很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识到:学习语法,可以解决作文造句通不通的问题;学习修辞,可以解决表情达意的效果好不好的问题。由此看来,为了写好作文,还一定要学习语法修辞哩!

讲到这里,也许有的少年朋友会说,施耐庵没有学过语法,《水浒传》不是句句通顺吗?吴承恩没有学过修辞,孙大圣不是也写得十分生动吗?不错,施耐庵、吴承恩确实没有系统学过语法修辞理论,那时,还没有完整地形成语法修辞这门科学。但是,我敢说,施耐庵和吴承恩是懂得语法修辞的,他们在长期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研究,词与词应当怎样搭配,句子怎样写才完整,人物性格怎样刻画才感人,思想感情怎样表达效果才好。

可以说,施耐庵、吴承恩虽然没有读过语法修辞一类的书,他们实际上已经熟练地掌握语法修辞的规律。今天,语言学家从语言实践中,总结出语言的规律,产生了语法修辞这门科学。同学们就可以不必象施耐庵、吴承恩那样,自个儿在语言实践中去琢磨、摸索了。在学习语法修辞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把概念搞清。什么是实词、虚词;什么是主语、谓语;什么是单句、复句;什么是拟人、比喻;要有准确科学的理解,认识正确才能使用无误。其次,学习语法修辞理论要联系实例,语法修辞规律是从大量语言现象中总结出来的理论,要牢固掌握每一个概念,一定要联系语言的实例学习,实例联系得越多,概念理解得越清楚,自然也就记得越牢固,而且记住的不是一条条死知识,是经过实例验证的道理。

学习语法修辞更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以致用。语法修辞不能不学,但是,也不宜抠得太细,更不要钻牛角尖。我们掌握了最基本的道理以后,重要的问题在于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仔细琢磨句子怎样才能写得通顺,感情怎样表达效果好,在使用中进一步理解语法修辞的理论,这样才能把语法修辞学活。

第二篇: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作文就像建楼房,必须要有图纸,有框架。作文没结构,就会写烂,楼房没结构,就会倒塌。万事开头难。小学生写作文,究竟是写多少字,写什么,写几段,怎么“搭架子”?在教学实践中,作文老师各有高招。很多老师注重学生日常的语言积累,倡导学生们写日记。不过,学生写日记,往往具有随意性。很多孩子写作文,不是没材料,而是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框架和结构。“小学生作文五段法”的作文结构,在我教女儿写作文中,收到了奇效。这种方法的本意,就是让小学生在习作前,做到心中有框架可依;好比盖楼房要设计的图纸,做鞋子需要的鞋样儿,画人体素描,需要掌握的人体结构和比例一样。至于写谁?什么事、什么景物就因人而异了。我把它视为小学生在习作中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技巧。

首先,第一段,引起全文。学生抓住写作几个要素,交代清楚作文的时间、地点、人物、目的(原因)。也就是说,把你想写什么,把事情交代清楚。把你想写的事概括出来,以此引出故事内容,或者通过对比、排比、开门见山等方法,把你想写的话题牵引出来。

学生写作文,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引发别人无穷遐思的开头,往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应试作文,“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老师的目光,得到一个高分数。值得说明一点的是,我在教学中屡次强调,不允许小学生出现“大头作文”即开头段七八行的作文。一般来说,作文开头三四行(70字以下)为宜。

其次,结尾段用来抒情或者归纳感悟。无论写人、写事还是写景,末尾段,通常都是用来抒情的。写人,末尾段要写出你对该人有什么评价和感情。写事,你要写出故事的结尾,通过此事,你有什么感悟。写景,要借景生情,写出你对景色的感情。因此,第五自然段,是画龙点睛的关键部分,要“耀眼和醒目”才好。

1、自然式结尾。这样的结尾很容易,事情写完了,结果也就出来了。这种结尾,要注意在语言中流露出自己的感情。如写一次春游:太阳偏西了,我们也有点累了,便一起乘车,带着在青山绿水游玩的快乐,踏入归途。一路上,一阵歌声,一阵笑语,一阵欢呼„„

2、哲理加反问式结尾(也称“反问式”)。作文写完了,作者在总结了哲理以后,为了强调自己的明白的道理和启示,故意用反问句收尾。既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又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如:《真正的友谊》的结尾:我们终于和好了,而且通过这件事,更让我们明白了以诚相待,宽容谅解才是友谊的基础。朋友,您说是不是这样啊?

3、用抒情式点题结尾。如“老师,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走不出您的视野。感谢您的一路呵护,一路鼓励!”(《感谢恩师》)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4、梦幻式结尾。这种结尾属于想象、寄托型。也就是不直接写事情的结果,也不要直接抒情,而是用“做梦”的方式,来表现寄托意愿或结果。这种梦幻式很有意思,引人暇想。比如:《找妈妈》一文的结尾:这天晚上,男孩做了一个甜美的梦,梦见小女孩找到了妈妈,正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呢!小鸟呀,也飞回自己的小巢,正和鸟妈妈一起快乐地歌唱呢。

5、篇末扣题式结尾(“这就是”法)。这类结尾同总结式结尾一样,是写人写事 作文中最常见、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所题目或有关题目中的“题眼”写进结尾里,然后第一句就是“这就是”。比如:《值得我学习的人》一文的结尾:这就是王小刚,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他的谦虚、他的诚实、他的热情待人,都为我树立了前进的榜样,让我佩服不已。

6、排比议论结尾法。用议论的语句来阐述自己对所写人物的看法、观点,强化文章的中心。比如:《无私奉献的人》一文结尾:这就是我的老师,一个无私奉献的人。难道她没有亲人儿女吗?难道她就不知道辛苦劳累吗?难道她就不需要享受点安逸生活吗?不,她都懂,都知道,然而,她把忠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做为自己的第一生命,把无私奉献当做最大的快乐。这样的老师,我们怎能不热爱、不敬佩呢?

我在日常教学中,让孩子把上述六个方法,挑出其中一个关键字,归纳出“自、哲、抒、梦、扣、排”,在动笔前,心中念叨一下这六个字,看看哪种结尾方法最为适合自己的作文。

第三,中间三段,学生把想写的事、像描述的人,分成三块内容去写即可。从前到后,依次写出来,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当然,中间未必就是三段,四段、五段也可以。但一般不要少于三段,否则在文中结构上显得不够协调。

小学生作文五段法,是学生习作过程中应掌握的最基本的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层次感和卷面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学生作文多是“总分总”结构。既然已经教给学生开头和结尾的几个方法,那么,中间三段的处理,对学生来说,就相对容易些。无论写景还是写事、写人,学生把内容按不同性质,分成三部分,就可以了。

按时间延续的顺序分段。可按写作对象的不同时间的不同特征,把叙述分为三段。譬如写春游之类的作文,可以按上午的踏青、中午的野餐、下午的游戏三个段落来写。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分段。即把描述对象在不同地点的变化,写成三段。譬如写春游之类的作文,可按郊外的踏青、河边的野餐、森林公园的游戏耽搁段落来写。

按不同的特征分段来写。譬如,写人作文,描写的人物有三个特征,可分段用事例来说明此人的特征。

按同一特征的三个事例来写。譬如,写一件难忘的人,可以写人物的三件事,这三件事印证描写人物的一个特征。

此外,还可以根据作文要素的其他要求去分段。譬如,《我家的“战争”》可根据爸爸、妈妈、我三人的不同表现来分段。

小学生作文五段法要段落匀称协调。在适当的时候要分段,不准出现“大肚子”作文,如果一段10多行,令人读得很疲劳,就会影响阅读者的阅读情绪。作文段落就像人体的结构头胸腹腿脚一样匀称协调,又如建筑群一样错落有致才美观。

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小学生作文五段法的要领,编成如下顺口溜:小学作文分五段,第一第五很关键;开始交代为什么,最后故事要圆满;中间三段是情节,内容分成一二三;假如五段还不够,根据需要再改变。

到六年级,尽量写600字的作文,让同学们为初中作文打下基础。此时,则要鼓励他们突破五段,学会怎么用过渡段。有些作文可达到七八段。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他们作文资料不够丰富,我尽量要求同学们,哪怕一句话一段,也要争取写成五 段,使作文有个比较完整的结构。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文中的事必须为人服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就是要通过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人物一种或多种品质。写人的继续文,叙事不要求完整;记事的记叙文,虚实要求完整,而且要贯穿文章始终。

(一)通过一件事来写人

通过一件事来写人,通常是表现人物的一种品质或性格的一个方面。为了刻画人物,对所写人物必须进行必要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但是,从以事写人这个角度来说,最好是选择一件最能反映此人某一特点的事,并把这件事写好。在写事情的时候,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能集中反映中心思想的事,能够表现人物的好思想、好品质、美好情感的事。对小学生来说,选择典型事例,要着眼于小事,选择那些最能反映深刻意义的小事。这样的事表面上看,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小事,但是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的意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中见大”。

(二)通过几件事写人

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以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一种品质;二是用几件事表现某个人的多种品质。要注意:用几件事写人,这些事可以是完整的,作者必须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一一交代清楚,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只着重于某几点进行叙述。更多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有的事详写;有的事略写;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完整,有的事要求写得比较简单。通过几件事写人,同样要对人物进行必要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的描写。

(三)学会刻画人物

写人的文章要会在叙事的过程中,对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描写,也就是学会刻画人物。

1.也叫肖像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神情、衣着、姿态、语调、外貌特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方法。人物的的外貌和人物内心世界密切的联系,具体说:通过外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更丰满,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身份;通过外貌描写,展示人物在特定场合的内心世界;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精神面貌和思想品质。

总之,外貌描写要和表现人物特点、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紧密配合。外貌描写要传神,切忌脸谱化,反对那种部分主次,从头写到脚、千人一貌的写法。

2.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对话是两个人或几个人的谈话;独白是人物的自言自语。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表露,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起重要作用。有个性特点的语言可以起到“闻其言,见其人”的作用。语言描写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文章中人物的语言要精心筛选,把那些足以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语言,写进文章中;二是好的语言描写,一定是符合当时的情景,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性别、年龄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特点。对话描写有四种形式:说的话写在后面,说话人后面用引号;说的 话在前,说话人写在后,用引号、句号;前后各引一句或几句,中间交代谁说的,用逗号;只写人物语言,不写说话人。这四种形式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事业,避免行文死板。

3.动作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一种方法。一个人的行为、动作,往往是他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的最真实的外化。看一个人,不仅要听他怎么说,更要卡他如何做,正所谓“听其言,观其行”,因此,动作描写是直接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把人物写“活”的重要手段。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动作呢?

首先,要选择关键性的动作来写。一个人做事的时候,会有许多动作。但他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动作一个不少地都写出来。这就要求选择那些关键性的、最有意义的动作来写。

其次,要写准确。同一个动作可以用很多动词来表示,但只有那些有特色,最能反映人物气质的动词,才能把人写“活”。有一位作家说过,最难的不是写动作,而是写出有特点的动作,从动作中写出人来。

4.心理描写

心理的人物内心的活动,是无声的语言。人物内心世界,指人物内心的喜、哀、乐、忧伤、犹豫、嫉妒、向往等复杂的感情。在写人的文章中,恰当地描写人物心理,可以更有效地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思想。心理描写的要求是:要真实,要有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要自然,合情合理;心理描写要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在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时,要客观、谨慎,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意。

小学生作文时,大多采用第一人称(“我”活“我们”),采用这种人称作文,就不能用“他想” 的形式来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因为“我”不可能钻到别人的脑子里去看。此时,可以换一种方式——在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上下功夫,这样可能更合情理,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心理描写除了用“我想”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提出问题,引入所想的内容。

(2)使用假设,流露心理活动。

(3)字里行间,流露着“想”。

(4)直接抒发心中所想。

二、怎样写事 写事要求清楚、具体。一件事情的发生,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叙文六要素”。把这六个方面写清楚了,才能让读者明白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同时,还要寓理于事,即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在六要素当中,起因、经过、结果是事情的主要环节。其中,“经过”部分又是事情的核心,是全文成败的关键所在。在小学生的作文里,“经过”部分写得不具体是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小学生的继续文不感人,平淡乏味,这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记事的记叙文可分两种:写事和写活动。

(一)怎样写事

一是把“经过”部分分成几个阶段,然后按照先后顺序一层一层地写得清楚。写的时候多文几个“后来怎样”,文章就具体了。

二是注意材料的详略,有所侧重。对一些重要的过程、场面要细致描绘,使读者有如身临其境。

三是对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主要人物,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一定要写具体。

(二)怎样写活动 活动都是有目的、有形式、有过程的。搞什么活动?为什么搞活动?则眼搞活动?活动的结果怎样?都要写清楚。写活动也要求写清楚“六要素”,要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开始、经过、结果写出来。在整个活动当中,不是写一个人,二是写一群人;不是用一两件事来写人物,而是通过写一个活动场面,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写活动的记叙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必须有活动的基本内容、主要过程和重要场面。把印象最深刻的内容作为重点,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主要部分记叙下来,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既要写好群体活动,又要把个体代表写进去;既要写整个场面,又要突出典型人物。

写活动的文章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活动的经过,二是自己的感受。如果写“参观”活动,就要用“观一处,感一处”的方法。写整个活动的过程,要用顺叙法,即按活动的先后顺序,把活动时间、地点、人物及活动的经过和结果依次写出来。

三、怎样写景

描写景物,表现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地域风貌,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和大自然的奇妙,是记叙文的又一个重要类型。写景的记叙文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景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物指提供人观赏的风景、建筑等;广义的景物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自然环境和身会环境。换句话说,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风光、建筑物、动物、植物等事物的描写,所描写的景物在文章里占重要位置,这是写景记叙文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主要区别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有对自然环境和人物活动的背景介绍、环境描写,但它们在文章中不是主要内容,是为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为渲染气氛服务的。同理,写景记叙文里也有写人叙事的内容,但都是为写景服务的。

其次,写景记叙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感情抒发表达出来的。作者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抒发感情,即所谓直抒胸臆,也可以通过写景表达出来,即所谓寓请于景;还可以在景物描写中蕴涵自己的主观感受,即所谓情景交融。要注意景物描写必须为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与人物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不能孤立地、无目的地写景。

怎样写好写景的记叙文?

(一)要写出有特色的景物

一般来说,景物是各有特色的。同样都是公园,但每个公园都有各自的独特之处。例如,北海公园的白塔、九龙壁、颐和园的香阁、十七孔桥;天坛公园的祈年殿、回音壁;紫竹院公园的竹子;香山公园的红叶等。同样是山,我国的四大名山各领风骚,独具特色。同样是水,长江、黄河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文明数千载。或烟波浩渺、横无涯际;或奔腾咆哮、气势磅礴。这些景色都以其特有的鲜明的特点闻名于世,只 有把它们的独特之处描绘出来,才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人得到美的陶冶和享受。

(二)要学会观察

写景作文和看图作文有相似之处,都是以观察作为写作的前提。观察景物与观察图画不同,观察景物要确定观察点,也就是观察景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所看到的景物也就不同。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于观赏庐山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所获得的感受也就迥然不同了.(三)要借助想象和联想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只描写景物的外在特征是不够的,还要写出景物的内在特征。而内在特征有时难以描绘,折旧需要借助于想象和联想。即借助相关、相似,甚至相反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突出所写景物的特点。其中,联想是最大特点是由此及彼,它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可以冲决空间的阻隔,他可以使文章的思路开阔,让景物描写更形象、更感人,更能出神入化地反映出景物的内在特征。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既写出了庐山瀑布落差之大的特征,给人留下难忘印象。

(四)写景要抒情

写景,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是作者主观感情的外观。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正所谓“情随物迁,辞以情发”。景是情产生的基础,情是景的产物。因此,要求小学生不要单纯写景,而是要借助景物,抒发一定的思想感情。当然,这种感情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无病呻吟。

五、怎样状物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一)怎样写物品

1.抓住特征

从大小、形状、颜色、质地(制造材料)等方面,对所写的物品仔细观察。因为不同的物品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同一种物品,也会有某些席位的区别,也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蛛蛛物品的特点写,就是抓住了这一物品是区别于另一物品的地方写。

2.按照一定的顺序写

(1)按总一分一总的顺序写。

(2)按物品各部分的空间顺序写。

(3)有的物品,须按先外后内的顺序写,即先写外表,后写内里的顺序。

3.状物需要想象和联想

展开想象和联想,不仅使所状之物更加具体生动,还可以开拓作品的意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二)怎样写动物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爱小动物,看了以后总想把它们写出来来。到底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

1.写外形

首先,观察小动物(包括昆虫)的外形,一般是写小动物的静态。在观察时,包括颜色、长相、个头都要如实写出来。其次,要抓住特点,不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写。三是按顺序:先整体一再局部一最后整体。概括写整体,具体写局部,用总分关系的句群。最后,为使描写更形象、具体,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恰当地运用比喻。特别要注意提醒小学生“像——”、“犹如——”、“仿佛——”等喻词的使用。

2.写习性

写小动物,还要细心观察它们的动作、静态和生活习性,这些是小动物的动态方面。例如写它们吃食物、嬉戏的样子,相互追逐争斗的情形,如何筑巢、休息的情况,等等。

小动物也 感情、情绪,这要靠小学生从它们的叫声和动作中,用拟人的方法去体会和想象,这样就能写出小动物的性格,显示出它们的活泼和可爱,实际上也就写出了小学生自己的感情。

(三)怎样写植物

提起植物,小学生的脑海力会出现许多花草树木的样子,但是要将平时熟悉的植物写成作文,很多同学却感到很难,有的觉得无话可写,有的三言两语就写完了。怎样才能写好植物呢?首先,写前要细心观察所写的植物,并做观察记录。观察时,先看整体的形状(外形)特征;再看颜色、枝叶的细部特征及生长环境,并把所看到的详细情况记录下来。其次,安排好写作顺序。

1.可以从整体到局部

先写植物的整体特征,再写它的局部特征。例如以主干、枝、叶、花、果等为序,并突出写其中的一两部分。另外写的时候,要求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详细地描绘、刻画。例如描写树叶,就写它们的形状、颜色和给人的感觉等;描写花,就写它们的大小、香味、色彩、花期等,使人有如身临其境。

2.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很多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直至衰亡,每个时期的形态各不相同的,所以,可以按照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观察。

3.写观察日记

可以用写观察日记的方法。来描述某种植物在一段时间里的生长、发育情况。

4.以四时变化为序

很多植物在不同的季节里割据特色,所以,还可以其四时的变换顺序。

5.托物抒怀,借物咏志

写植物,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外形和色彩的描写上,还应该在文章中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感悟人生的哲理、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等等。用这种方法,要借助例文进行必要的指导,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能力,在描摹植物形态的同时,赋予它们一定的象征意义。

六、怎样写游记

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的在节假日,小学生在父母和老师的带领下,到公 园和游览区欣赏景物、陶冶性情。如果将游览时看到的景物,所听到的声音,所产生的联想,所获得的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游记。写游记有如下一些要求。

(一)写游记必须写清游踪

要记住从什么地方到了什么地方,每个地方的名称,以及每个地方的方位。这样读者才能搞清楚你先到什么地方。后到什么地方,才能确定你所要描述的景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它的特征,唤起读者对你所游览之处的神往之情。同时,也使文章福有条理,层次清晰。

(二)要留心观察

观察是写好游记的基础。游览时,不能走马观花,要仔细观察。所谓仔细观察,就是要看景物的形状、颜色、质地是怎样的,静态下什么样,动态下又是什么样,等等。只有这样,在写作时可选的材料才多,才便于把景物写具体、写出特点来。另外,在观察的时候,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或由近及远,又远到近;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或从中间到两边,从两边到中间;或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按照这样顺序去观察,彩绘全面,描写时彩绘有条理。

(三)要做记录

学生游览的时候,看的东西多,去的地方也比较广,一时很难记住,就是当时记住了,过后也难免遗忘,不利于组织作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游览时要求学生带上笔和本,边观察、边记录,随看随记,就不会忘记了,写作文的时候还便于选择。另外,公园和修蓝区的有些景物带有介绍。例如,辞经管是何时建造的,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占地面积是多少,包含着怎样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等等。这些资料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作文时的宝贵材料,应该要学生记录下来。在游览之后,要求学生及时地把自己观察到的和记录的材料整理归类,看看哪些是属于作文需要的材料,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做到心中有书,为下一步作文做好准备工作。可以要求学生按照下面的表格整理材料。

状物作文,是小学生作文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所谓状物,就是具体、形象地描写物体的特征、形态、色彩、质地等。这个物还应该包括动物、植物等类。由于不同的物有不同的特点,所以状物的方法也不一样。

作文指导:我们写这篇作文,至少要写五段。

1、结构总分总,开头交待暑假到来的心情,开门见山,写出你对暑假的期盼,引起下文即可。

2、你暑假想做哪些事呢?或者说,你暑假想给自己安排哪些方面的活动呢?一方面的事,就是一段。中间至少三段,不够,就写四段。在写作中,你要尽量把计划写得详细些。要在字里行间,体现出对想做的事的向往。

3、中间的几段,最好在类比上有特色。譬如,你的暑假计划可以是:吃喝、玩乐、学习、旅游。可以是:上网玩个够、作业认真做、海边看日出、乡下看老人。上面内 容中,吃喝可能是什么滋味呢?上网将会有什么精彩呢?海边会如何好玩呢?都要写出你的渴望。

4、最后一段,抒情,写出你的希望。或者,写出你的遗憾,因为不可能计划都能变成现实。

5、卷面就是你的脸,记住,必须卷面要干净,字迹要端正哦。

我的姥姥家养着一种活泼可爱小动物。它长着四条腿,一条不停摆动的长尾巴,叫起来——“汪汪汪”,还长着一身乌黑发亮的毛。说到这里,大家早已经知道它是谁了吧?!没错,它就是我最喜欢和疼爱的小黑狗,我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木黑”

木黑是个贪吃的家伙。那天,姥姥给我做了黄焖鸡,木黑见我手里有肉,就一直盯着我不放。它那双眼睛瞪得又大又圆,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没办法,我只好给他一块肉。谁知道它才嚼了两下,就囫囵吞枣地咽下了肚儿。我半天没再喂它,它摇着尾巴,晃着身子,好像在说:“主人,平时你是最疼我的了,怎么今天舍不得分给我了呢,太小气了吧!”真那它没办法,只好连骨头带肉一起给它了,说木黑真是一个贪吃的家伙,一点都不夸张。

木黑还是一个特别会安慰人的小狗。一天,我满脸的不高兴,木黑连忙摇头晃脑地跑过来,好像在说:“你怎么了主人,平时你总是最开心的人了,今天怎么不高兴了呢?”我于是摸了摸它的脑袋,它似乎明白了什么,好像在说,你别不高兴了,看我给你表演一个绝活。于是,它冲着我,前腿离地,高高抬起脑袋,我看了,立刻就笑了。

木黑还是一个称职的母亲。年前,它顺利生下五个宝宝,其中一个宝宝生重病了,姥爷怕会传染上其他宝宝,就把生病的宝宝扔到了村东头。可是后来,却发现宝宝一个也没有少。原来,木黑发现自己少了一个孩子,就靠着嗅觉找回来了,并把宝宝养活了,木黑真是一位称职的母亲呀。

木黑它生性活泼可爱,总是能让我在疲惫时开心起来,孤独时安慰我。虽然它贪吃了点儿,但是我依然喜欢它。

有妈妈的地方就有唠叨,早晨起床,就听妈妈喊:“起来刷牙洗脸!”吃饭的时侯,妈妈总说“多吃一点!”——妈妈的唠叨就像复读机一样周而复始地播放着。

每次独自上学时,在我开门的一瞬间,妈妈总是瞪大双眼叮着我大声嘱咐:“在人行道上走,过公路要小心!”我说:“知道了”。嘭的一下关上了门。可仍然听见妈妈又大声喊:“路上小心!”我小心地走在路边,紧张地穿过路口。经过几次独自上学后,我发现世界没有妈妈说的那样恐怖。妈妈的叮嘱太唠叨了!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起交通事故,我怕了起来,妈妈真的能“未卜先知”。妈妈的唠叨在重要了!平安地把我送到了学校。

每当我写完作业时,妈妈就对着我说:“课堂上表现怎么样?”我说:“我课堂上积极发言,表现得很好。”妈妈说:“很好,再接再厉,以后我去你们老师办公室 问问你表现怎么样。”听了这句话,我很郁闷,上课一有小动作,“以后我去你们老师办公室问问你表现怎么样。”就会在我耳边响起,我就立刻专心起来了。妈妈的唠叨太关键了,督促我上课认真听讲。

妈妈经常对我说:“和朋友玩的时侯要谦让。”我说:“记住了!”可是觉得很委曲,为什么总是我让着她们呢?每当我和朋友不欢而散后,就想起了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和朋友玩儿的时侯要谦让。”不久我们又会和好如初。妈妈的唠叨多么有价值啊!

妈妈的唠叨永远也说不完,虽然有时我很烦,但我知道那是妈妈对我关爱,我感谢妈妈时刻提醒我做好每一件事。

第三篇:应用文写作方法指导

应用文写作方法指导: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写作部分除了翻译(英译汉、汉译英)以外,主要考察考生套写应用性短文的能力。应用文的写作包括书信、公函、契约、合同、通知、海报、请柬、备忘录、电子邮件、便条、个人履历等。

应用文的语言、格式根据不同的内容、目的和要求有所不同。应用文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语言精炼、文字准确。它有基本固定的格式。在撰写应用文时,应注意各种不同文体在格式和语言上的要求。

1)书信(letter).英文书信一般包括下面几个部分:

书信的格式是最基本的格式,许多其他的应用文格式都是以书信为基础。

1.写信人的地址,写信日期,写在右上角。(有时包括收信人的地址)

2.称呼。

3.正文。

4.结束语。

5.署名。

Sample1.letter of Thanks(感谢信)

在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款待,或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之后,应及时写一封感谢信表达自己的谢意。感谢信用词要真诚、简要,不要太过夸大其词。

May 6, 2010

Dear Mary,I am deeply grateful to you and your husband for the gift you sent me on my 30th birthday.I like it very much, and I was very excited when I received your gift.It was very kind of you to do all this for me and I appreciate it more than I can say.Yours sincerely

Tina

Sample2letter of Apology(道歉信)

由于各种原因给别人造成不便、遗憾或损失及伤害时,应该写一封信道歉信表示歉意。在信的开头,应先道歉,在解释原因。道歉的用词要诚恳、所说的原因要让人信服、易于让人接受。

May 9,2010

Dear Tina,I am pretty sorry that I didn’t attend your 30th birthday party.I wanted to take part in it very much., but unfortunately I caught a bad cold on these days and I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to have

injections.Please excuse me for my absence.Sincerely yours

Jessica

Sample 3letter of complaint(投诉信)

投诉信主要用于向有关部门或人员反映问题的信件。写投诉信时,要开门见山地指出问题所在及希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陈述要准确简洁,提出要求要有理有据、让人 信服。

July 6.2010

Dear sir,I ordered 3 cans of cola.2 gallons of milk, but you sent 2 cans of cola 3 gallons of milk.I want you to call me at 666-6572 when you are free and replace the things I want.Linda

Sample 4Letter ofInvitation(邀请信)

一般来说,邀请信的格式分为两种,非正式的一般邀请信和正规格式的邀请信,即请柬。邀请信有固定的格式,在信中要把邀请对方的活动内容、时间、地点表达清楚,使人一目了然,不能让人捉摸不定,模糊不清。

June 6.2010

Dear Windy,We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to celebrate my daughter’s 18th birthday.As you know, after that,she is gong to be an adult.We want you and Anderson to come and celebrate it.It’s next Friday, June 11, at 6:00 p.m.in our house.I expect with great pleasure seeing you both.Truly yours

Tom

Sample 5Letter of Congratulation(祝贺信)

祝贺信主要用于庆贺亲戚朋友结婚、生育、生日、晋升等,或在节假日向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祝贺信语言要亲切,给人以真挚和温馨的感觉,不能夸大其辞,否则会给人留下虚假的印象。套语的使用要得当,不能太过刻板。

September 11,2010

Dear Rosemary,Please accept my heartiest congratulation on your recent promotion and We have been watching your hard work in the past few years.Now, you got it, and you deserve it.We all feel really happy for you and We hope you get greater success in the near future.Love

Karen

Sample 6letter of Comfort(慰问信)

当亲人或朋友生病或出意外的时候,写一封慰问信表达同情和安慰,以缓解对方的焦虑、压力和难过的心情。因此,慰问信的书写一定要亲切、真诚、让人看了倍感温暖。December 12, 2010

Dear Judy,I am terribly sorry to know that you were injured in a car accident on your way back home.It relieved me that you were not hurt very seriously ,and the car-driver was also caught by the policeman.I hope you have a good rest at home and recover soon.If I can do anything for you, don’t hesitate to tell me.I sincerely hope you will get well soon.Yours

Dian

信内地址的写法:

1. 写信人的地址在右上角。

2. 收信人的地址在左边称呼的上面。

3. 日期写在写信人的地址下端。

2)通知与海报(Notice and poster)

通知与海报主要用于公布活动信息、重要活动的时间、地点等的安排;因此,其语言应简洁、明确、清晰,写作格式也可灵活多样。通知、海报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等组成。标题一般都是notice和 poster或是announcement,也可根据具体不同的内容来定。正文中要用比较清楚的语言说明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正文后是落款,包括出通知与海报的部门和日期。

Sample 1.A Notice

Notice

Mr.Johnson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will give us a speech o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t 8:30 a.m., Thursday , June 9.2010.All the students in Chemistry Department are required to come to the lecture on time.No absence is allowed.Chemistry Department

June 8.2010

Sample 2.A Poster

APoster

INTERNATIONAL TABLETENNIS MATCH

China vs.Korea

Place :City Stadium

Time :8:30 a.m.,June 20

Fare:50yuanfor each

Ticket office: The Students’ Union

3)电子邮件(E-mail)

电子邮件的格式如下:

1.“To” : 收邮件的部门或个人。

2.“From”: 发邮件的部门或个人。

3.“Date” : 发邮件的如期。

4.“Subject”: 主题

5.邮件内容。

To:liming

From: Mary Smith

Date: Mon.June.15, 2010

Subject: Re: Reservation of the Hotel for Mr.Liming

Dear Liming,Welcome to Nanjing,We have already booked a room for you at the Hilton Hotel for you, which is 15

kilometers away from the Airport, and it is just 3 kilometers away from our college.So it will be very convenient for you to go there by taxi and also to come to our company.As for our business negotiation, we would like to talk about it on the following day.Contact us if necessary, and we hope you have a very good journey.Sincerely yoursMary

The East Company

4)备忘录(Memo)

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公文形式,备忘录是在单位内部为发放通知、联系工作、管理有关工

作人员或下级部门对上级部门所使用的一种简短书面交流形式。备忘录的主要目的是针对某一事情提醒、监督、通知本单位内部的相关人员。

备忘录的格式一般采用以下形式:

1.上端的中间写上标题“Memorandum” or “Memo”

2.“To” : 收阅人的姓名或者职务,可以免除头衔和称谓。

3.“From” :写发文人的姓名。一般情况下可以免写职务,免称谓。

4.“Date”: 日期,写在信笺的右上角或左边排列当中。

5.“Subject”(主题):用简短的语言对备忘录的内容进行概括。

6.“Body”(正文): 备忘录可以免称呼,免客套用语。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精悍,常用非正式用语。

7.“Reference Initials”(经手人代号或姓名缩写):撰写人姓名首字母,如 “JM” 等。

Sample:

Memo

To : All students

From: Mr.Chen

Date: July 4.2010

Subject : The class discipline

All the students should have the evening class from 7p.m.to 8p.m.on Mondaystill Fridays.No one should be absent.Anyone who asks for leave should call Mr.Wang inadvance.If there is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sult the Dean Office.5)便条(Note)

便条的写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把事情说明白即可,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1. 必须写有收条人的称谓,熟悉的人之间可以省去“dear”.2. 必须包括留条人的姓名,可以省去 “sincerely yours”等。

3. 必须包括留便条的日期,可以省去年份。

Sample

Linda,Miss Mary called you when you were having classes this morning.She wants to sign up for the summer class.Call her at 444—6527 before 4 p.m.Rose

2.p.m.

第四篇:求职信写作方法指导

小编现在为你提供求职信写作方法,供各位大学毕业生参考,希望大家从中了解熟愁求职信的格式,并掌握求职信写作技巧。写一封成功的求职信并不难,你做好准备了吗?

一封完整的求职信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A:开头

开头一定要开门见山的写明你对公司有兴趣并想担任他们空缺的职位,以及你是如何得知该职位的招聘信息的。

例如: 获知贵公司****年**月**日在******上招聘******的信息后,我寄上简历敬请斟酌。

B:推销自己

信的第二部分要简短地叙述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才能,特别是这些才能将满足公司的需要。没有必要具体陈述,详细内容引导对方查看你的简历。此外,推销时要适度,不能夸大其词。

C:联系方式

写清楚在求职信中给出你电话预约面试的可能时间范围,或表明你希望迅速得到回音,并标明与你联系的最佳方式。

D:收尾

感谢他们阅读并考虑你的应聘。

另外还有几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A:首先求职信的篇幅不要太长,简明扼要就可以了。

B:其次不要粘贴或附带太多支持文件,诸如证书、奖状等复印件,除非是招聘单位在招聘广告中特别申明要求的,否则寄了厚厚一大叠材料,成本代价不菲,收效可能甚微。

C:最后,态度要诚恳,不需要任何豪言壮语,也不用使用任何华丽的词汇,只要让对方读来觉得亲切、自然、实实在在就可以了。

小编:xiexiebang

第五篇:写作方法指导

写作方法指导大全

一、读后感写法指导的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而后将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写下来形成文字,就是读后感。读后感,顾名思义,要先有“读”,而后才有“感”可言,它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读后感的结构模式

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观点、看法,“读”与“感”之间,还要有“感点”前后勾联。因此,读后感的一般结构模式可以如下图所示:

述读(前提)

发感(论证)

感点(桥梁)

结感(升华)

在这个结构模式中,“感点”是关键,没有了感点,读后感也就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读后感”。在整篇文章中,感点在“述读”与“发感”之间起着桥梁的 作用,是结构全文的纽带。“感点”承接“述读”。读后感的写作,必须是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 “读”的延伸或结果。“感点”也领起“发感”,它是发感的依据。发感必须围绕感点展开论述,对感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议论为主,突出一个“感”字。“结感”收束全篇,升华感点,是“感”的归宿。

三、读后感的写作步骤

这种结构模式,与一般议论文“引——议——联——结”的作文模式的一脉相承的。所以,读后感的写作可以分为下面连贯的四个步骤:

第一步:述读——引

在通常情况下,读后感的第一部分一般会是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根源,“感”是“引”的目的。所谓 “引”就是指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简述原文相关内容。写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在述读这一部分,引述原文要精简,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籍、文章的具体内容,假如要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开头就用三五万字来叙述《红楼 梦》的故事情节,那么又应该用多少的篇幅来论证感点呢?所以,对于原文的述读,材料精短的,可以全文引述,篇幅较长的,只能够是简述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 分,而与感点无关紧要的部分只能是忍痛割爱了。“述读”材料要精简、准确、有针对性,这是读后感写作的一个规则。第二步:感点——议

紧承“述读”所引述的材料,针对材料进行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深入剖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也就是中心论点。

感点的提出,要有与之相关的所读材料。如果没有述读的这部分材料,感点就是无源之水,流而不远;感点也只能是空发议论,泛泛而谈。所以,不管述读在感点 之前,还是在感点之后,首先要有述读的存在,其后才能有感点的成立。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读完文章后,没有述读,只抓住感点进行说理论证。这样的文 章,并不能够算是完整意义上的“读后感”。

第三步:发感——联

“发感”就是对“感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这一部分是读后感的主体部分,是对感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感点的正确性,或正面论、反面 证证明感点的合理性。需要强调的是,所摆的事实、所讲的道理都要围绕感点来展开,而不能游离于感点之外。否则,就会不知所云,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发感还要联系实际,深入论证。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有时候还可以是 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联系实际,要有针对性,必须紧扣感点,而不能泛泛而谈,不能脱离感点随意联想,不着边际。

第四步:结感——结

结感是收束全文,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但不管这样结尾,都要与前面的几个部分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能是横空出世;也要结得自然,顺理成章收束全篇。

案例评析: 我以为,读后感是属于那一类文章:好写但不易写好的,看完一篇文章总会有感受,或多或少都想说两句,但是关键在于抓住中心,谈出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一点,不要“无病呻吟”,更不要“泛泛而谈”。

“把理想化作现实天空中的七彩图画”是每个人的梦想,“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动听的旋律还在耳边萦绕,请看这篇《读<登山人>有感》和老师的精彩评析,会有收获的!小荷作文网

1.写作训练题:小 荷 作文网

《_______读后感》

2.写作要求:

A.认真理解原文,把握要领,抽出中心,引出自己的见解。(即文章的论点)

B.抓住要点,谈自己最深的感受。切记不要面面俱到,才不至于中心模糊,泛泛而谈。

C.联系实际,努力开掘。不要把联系实际理解为自我检讨,或者在文章末尾加一段表态的话,可结合生活经历中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东西谈。

3.范文读《登山人》有感

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登山人》。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两 个登山迷一起去登山,半途中忽然下起了雨,其中一人半途退下山来。第二天,两人又见了面,头天上山的人奇怪地问下山的人为何只登了一半,下山人自作聪明地 答道:“我的愿望是饱览群山美景,我一生中登了无数名山,昨天,有风雨阻挠,少登一座也无所谓。”而登上山的人却笑着说:“我喜欢风雨。”

②读完之后,我不禁为那下山的人而惋惜,他可能很难实现自己的夙愿了。风雨里的美,是晴天登山所难以想象的。晴天的美,美在“清明”,但由于清明,失去了想象的变幻;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它可以令人进入想象的空间,虚幻的时空,是登不上山顶的人所品味不到的。

③世上有人喜欢晴空万里,丽日当空;有人喜欢阴风怒号,大雨滂沱。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风雨,风仍会刮,雨仍会下。讨厌风雨的人此时会烦闷、退缩甚至躲避;而喜欢风雨的人,此时会与“晴明”时一样快乐,并且懂得面对与承担。

④生活中的挫折与打击,仿佛就是风雨。如果我们畏惧、躲避,那么我们就很难“饱览群山美景”,更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但如果懂得而且勇于承担与面对,挫折与打击就可以让我们更富于自信,在失败中找到转机,在成功中奠定基石,在逆境与顺境中同样保持着奋斗的姿态!每人在成长过程中都经历无数“风雨”,有 的人百折不挠,最终登上知识的巅峰;有的人畏缩不前,最终失败,落入深深的谷底。有的人把理想变成现实,有的人把理想带进坟墓。

⑤“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当登上山顶,俯视风雨中的雾气迷朦的城市、乡村;仰望着乌云流动的墨蓝色的天空时,当克服了困难走向成功时,才能

真正体会到执着的“登山人”成功的喜悦!

4.范文评析:

A.文章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① 段用简炼的语言引出所读文章《登山人》;②段抓住原文要点,晴天的美,美在清明,风雨中的美,美在缥缈。因为害怕风雨而退下山的人,并为自己找到理由:登 过许多名山,雨中登不登无所谓。③段接着提出: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自然界的“风雨”不止——人生道路上挫折失败总会出现。⑤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要勇于面对 与承担挫折与困难。在失败时要寻找转机,在成功时奠定基石,这才是人生的正确态度。文章最后以成功的登山人高瞻远瞩风雨中缥缈美景作结,鼓励人们勇于登 山,并直上峰顶,把理想变成现实,不要象下山人惧怕风雨,把理想带进坟墓!

B.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喻证法,观点鲜明论理透彻。

文章时时用登山人与下山人的两种不同态度去阐述中心,对比鲜明,观点明确。用“风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困难,形象易于理解。

下载写作方法指导(共20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作方法指导(共20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调查报告写作方法指导

    一、范文范文1:社会调查报告范文XX年,XX区文化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配合“四区”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扶持和关心农村自办文化活......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

    小学语文写作方法指导

    作文的开头 开头遵循的原则: 1.向心性。开头必须与全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紧密相联,为突出中心服务。 2.精简性。语言要精简,最好是开门见山。 开头常见的毛病: 1.拐弯抹角离题......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目......

    历史毕业论文写作方法指导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历史毕业论文写作方法指导历史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历史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重要环节,相比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毕业论文的写作不仅是对自......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1 作文,是语文综合水平的体现。但是,对于好多同学来说,总觉得作文很深奥,不好写。其实不然,我觉得,要写好作文,只要注意下面这几点,并持......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指导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指导 一、新闻稿的六要素和五部分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学生会新闻稿: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效......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小学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一、怎样写人 写人,是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功之一。在记叙文中,人和事是不可分的,关键是看题目如何要求。要求写事的题目,文中的人要为事服务;要求写人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