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各组教学要点与教法提示概要

时间:2019-05-15 01:53: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各组教学要点与教法提示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各组教学要点与教法提示概要》。

第一篇: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各组教学要点与教法提示概要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各组教学要点与教法提示

第一组

一、教学要点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诗,有词,还有毛泽东主席的著名演讲。认真阅读,可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1、精读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两篇课文的生字,正确读写,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运用。

2、毛主席的两首词《卜算子·咏梅》、《菩萨蛮·大柏地》要熟练掌握、会背会默写,还要让学生课外理解毛泽东的诗词,诗词的考察可以按诗的原句填空,理解词或是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填写作者或者题目。3、3篇精读课文中重点句子理解。如《咏梅》中的“已是悬崖万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歌颂了梅花怎样的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等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理解句子的意思。《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学生觉得需要记住的语句。

首先让学生反复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找到重点句子,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解句子的五种方法,自己思考体会,然后同学之间交流,全班交流,教师针对情况适当点拨,逐步学会理解句子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

4、重点句、段、课文的朗读。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朗读基调应是悲痛的,适中的语速和较为低沉的语气,描写父亲神态、语言的句子,要读得坚定有力。

5、会从文中提出不懂的问题。

6、从文中找出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7、领会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并尝试运用。

8、读读背背,只能作为填空或者默写,不再延伸。

二、教学建议 1.《卜算子 咏梅》 教学建议:

(1)以歌曲《红梅赞》导入;复习回忆《梅花魂》(2)熟读成诵;(3)独立思考,尝试翻译;质疑;小组讨论,互相交流;(4)思考讨论:词作赞颂了梅花怎样的品格,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5)想象“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情景,进行说话训练(6)扩展:读陆游词,比较两种梅花的差异。(7)课外延伸:组织读毛泽东的诗词作品。

2.《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建议:

(1)收集资料,了解背景;

(2)熟读课文,概括复述(写了李大钊哪几件事?)(3)指导学习:寻找需要深入体会的句子,讨论交流;(4)自由体会文中词语。

(5)学习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

方法要点:文章开头写出能勾起回忆的“特征事物”;回忆记叙过程中反复出现“特征事物”,使主题深化。

3.《灯光》为略读课文,是上一课的扩展与巩固。基本方法为:(1)熟读复述故事(2)按阅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自学交流汇报;(3)反复朗读,体会首尾照应的方法。(体会:“特征事物”包括“灯光”和“多好啊”,因此,本文的首尾照应是多重的。)(4)建议进行小练笔,运用“首尾照应”方法仿写。

4.《为人民服务》 教学建议(1)熟读课文;(2)讨论: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3)朗读(能力高的同学可背诵)自己的喜爱的部分(句子或段落),并说说喜爱的理由。哪些句子和词语你是觉得需要深入体会的。

5.《延安,我把你追寻》

建议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习体会的革命精神,再反复朗读诗歌,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思考:延安精神是什么?我们现在还需要学习吗?延安精神,个人理解: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自力更生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艰苦奋斗的革命斗争精神„„

6.《积累运用一》(1)“读读背背”为毛主席诗词的扩展阅读。可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理解。“大柏地”在江西瑞金,此词为大柏地战斗后所作,充满革命的胜利豪情。(2)“阅读”内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完整。体会文章内容时,可引导学生与今天的幸福生活进行对比。(3)“习作”内容为体会和评论漫画,这种题材比较少见。指导重点在于:a 描述画中情景,要求具体细致,让人见文如见画;b 写出对画家用意的理解,要求准确;c 联想,写出生活中类似的一些景象,要求写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生活体验,突出个性。(4)“实践活动”。困难在于同学们一般没有保留原来的作文。可以在课外进行。(四小 张慧敏)

第二组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一篇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精读和略读课文各两篇,这几篇课文将引导我们畅想2008北京奥运会,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和敬爱的宋庆龄的伟大人格,引导我们走向生活,广交朋友,有所发现。同时,注意收集资料,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掌握生字、新词:举办权、嘹亮、迸发、魅力、拆除、申请、水花四溅、流光溢彩、星光灿烂、等量齐观、阴挠、控制、嘲笑、毅然、勘测、测绘、泥浆、竣工、藐视、赞叹不已。

2、理解重点句子

第六课《向往奥运》中“体育不仅仅是体育,它以自身的特殊魅力影响一切”,“竞技体育是面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一种理想。”

第七课《詹天佑》第四段中“詹天佑不怕困难„„进行周密计算。”

第九课《走向生活》走向生活,广交朋友,给我们的生活赋予了价值,增添了欢乐。

3、理解重点文段

《向往奥运》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对这一段内容的理解,层次的划分,同时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一句的含义,注意理解段中的重点词语:“等量齐观、锱铢必移”等。

《詹天佑》一文的第四、五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中詹天佑在修筑铁路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的,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志气的爱国之心。)第五自然段詹天佑在开凿隧道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找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地质特点及采取的方法,边读可以边画示意图,利用示意图来理解文章的内容。最后,问学生从这一段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法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走向生活》一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罗斯福夫人讲的一段话:“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终于体会到广交朋友且多么使人精神振奋。”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4、关于“读写例话”让学生收集资料的方法及好处,为今后的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实践性。

5、关于“读读背背”,让学生找出这两组词语的共同点,加以记忆。

6、口语交际关于“克隆”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交际能力。

7、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和习作在一定范围内展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培养收集资料的习惯,使学生活动得到进一步扩展。

三、关于教学过程的一点设想

1、加大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向往奥运》要用高昂激荡的语调读出作者的兴奋之情,用比较急切的语调读出作者渴望采访祖国奥运会的强烈愿望。《詹天佑》一文要读进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不怕艰难险阻,为中国人争一口气和决心。

2、加强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子和文段的内容。

3、指导学生收集资料,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辅助教学。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讨论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能力。(五小 罗国庆)

第三组

一、内容简介:

第三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草船借箭》、《将相和》,两篇略读课文《景阳冈》、《猴王出世》和一个“积累运用”。选编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初步接触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也涉及了汉乐府民歌(《长歌行》)和唐代边塞诗《出塞》,还有《史记》(《将相和》),从而引导学生体会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并从中吸取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要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特点以及以往考试中出现的内容,我们认为,这些方面较为重要。

1、课文内容的出处、作者姓名、朝代,以及文中重点字、词、句子的意思。

2、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如诗、好词句。

3、课文中故事的主要内容,人物的特点以及所采用的主要表达方法、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清楚地了解文中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课文中故事间的内在联系。

5、学生收集资料及课外阅读的情况。如读了哪些课外书,知道了哪些故事,能简介印象深刻的故事内容或人物特点等。

三、教学提示:

针对上述教学要点,我的教学对策是:(仅供参考)

1、本组教材承接第二单元收集资料的训练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借助有关资料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同时促使学生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培养阅读兴趣。

2、本组课文出自名著名篇,许多好词佳句值得积累。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文章的理解弄懂意思,并摘抄、背诵积累下来。如:第十课的“布德泽、徒、萁、然、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十一课的“神机妙算”;第十二课的“完璧归赵、负荆请罪”;13课“但凡、岂不枉送”等。

3、文中人物形象特点突出,表现方法较明显。在教学中,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神态等表现来对人物特点进行评价。教师可针对重点问题和学生发言情况适当点拨,使学生对故事内容及人物特点留下深刻的印象。

4、通过叙述一件或几件具体事例的前因后果来突出人物某方面的特点,是本组课文表达方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草船借箭》就是通过叙述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巧妙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突出诸葛亮聪明、大度、才智过人、神机妙算的特点;《将相和》就是通过叙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这三件事的前因后果来突出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特点和廉颇勇于改过、将相爱国的特点;《景阳冈》就是通过叙述武松在景阳冈上打虎的前因后果来突出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性格特点。)那么,在教学本组课文时,就应着重指导学生懂得:在阅读叙事的文章时要注意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写记事的文章时也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交待清楚。

在指导学生阅读每篇课文时,可以明确提出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寻找故事的起因和结果。学生在分清了事情前因后果的过程中也就理解了故事内容及内在的联系。同时,对故事中的人物特点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教学《将相和》这课,我们知道本课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组成。由于这三个故事的发生、发展使“将、相”之间产生矛盾而不和,最后又和好的。那么“为什么不和?为什么又和好?”都是学生有兴趣想知道的问题,那么,教学伊始,就可以抓住“和”这个题眼,激发学生积极寻找“不和”与“和”的前因后果。从而又引伸出“三个小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各是什么?”“三个故事联系起来看的前因后果是怎样的?”“课文第一自然段与下面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与讨论交流中层层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这课还可以紧扣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法”理解“完璧归赵”;“读演结合法”学习“渑池之会”;用“读写结合法”学习“负荆请罪”。将蔺相如的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以和为贵”的思想植根于学生心中。(七小 焦玉彩)

第四组

本组有四篇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积累·运用”。四篇课文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两篇。

本组课文涉及的范围较广,有表达爱国感情的,有慨叹时光流逝的,有回忆启蒙老师的,还有赞颂科学家伟大人格的。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物的美好心灵;认识时光的短暂和一去不复返,从而更加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教学本组课文,要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是本册的又一个训练重点重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也要紧紧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做,既可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促使学生把课文内容同自己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联系起来,扩展阅读的收获。

现以《匆匆》一课为例说说本单元的考察要点。《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是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是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展开联想。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有:一是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去;二是要学会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适合朗读背诵。本课的重点是朗读品味时间是怎样匆匆而逝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的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我们觉得这也是本组、本单元的考察要点。

围绕这一点,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值得同学们去仔细阅读体会和感悟。从语言学习的角度分析,重点在对日子来去匆匆的描述(即第三自然段),用的方法是:时间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联想和仔细身边的事物来感受时光的流逝。这是一种实用的写作方法,是本课主要的学习目标之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读写迁移法:读是吸收,写是表达。在学生朗读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后让学生也写写自己或身边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互相促进。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的学习方法。为此,我们备课组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鼓励质疑

首先师生谈话,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时间的诗词、名言,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筛选信息的能力。然后教师自然导入:“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时间的文章——著名现代作家朱自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后鼓励学生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这些问题你想怎么解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感知,读中悟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读书,你都读懂了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

三、细读探究,品味感悟

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指导学生自主朗读,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1、默读课文,找出课文里具体描写时间来去匆匆的语句,读一读,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2、交流感受:你读懂了什么?从句中你体会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如在第二自然段中,写了“八千多日子从我手中溜去,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在第三自然段中,也写到“日子从洗手中过去,从饭碗中过去,从双眼前过去,从我身上跨过去„„”这两部分内容通过运用拟人化的写法,形象地写出了时光的无情流逝,一去不返。由于这些写法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因此学生也较有兴趣。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学生面对照片进行感受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走进文本,在文本的形象描写中,激发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深刻感受。

又如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写到:“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我又做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为何又要赤裸裸地回去,白白地走这一遭呢?”在本段的学习中,同样,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细读文本,发挥联想。就有了学生自己个性化的感受。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自主的选择教学内容,同时又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自己朗读喜欢或感受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独特体会,真正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而师生共同研读讨论重点句段,有利于解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3、教学中不仅注重读的指导,还要进行写的训练。在这里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感受语句优美的同时,领悟这些句子的写作特点,从中领会组织语句的一些基本方法。这也是本组考察要点。因此,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自己独特的阅历和经验,对句子进行创新性的仿造,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技能的目的。由于学生仿造的句子与原文结构相同,节奏相似,学生只需改变部分词语,趣味性也较强,成功感也较容易获得,因此学生也乐于仿造,乐于创新。在仿造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多或过高。因为学生跟朱自清相比,差距悬殊,要想学生出口成章,是不太现实的。无论学生的文句如何的稚嫩,只要有创新的意识,有创新的胆量,有创新的能力,我们就可以给他们鼓励,不要扼杀他们脆弱的创新意识,从而进一步扼杀他们闪光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鼓励为主,逐步提高。

如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些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边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仿造,我们可以先让他们熟读原文,再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来进行语句的组织。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仿造,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最后,为了把课内课外有机融合,适当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我们还可以布置这样课外阅读作业:

1、读一读《跟时间赛跑》和《长歌行》。

2、写一句有关时间的句子做为自己的座佑铭。

3、读一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如《荷塘夜色》、《春》等著名的散文,学习积累优美的语言。这样让学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实小 周岩)

第五组

教学要点:

1.本单元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文学常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4.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 》命运的悲惨;

5.体会渔夫.桑娜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及鲁滨孙.斯巴达克的性格特点。6.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建议:

教参上点到的部分我不再重复。

《 卖 火柴的小女孩》文章比较长,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可以采用的方法是把课文中相关的同类内容经重新组合后进行比较,让学生去发现去感悟。如文中四次出现的美好幻景。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美好的幻景呢?不仅要求学生能说出当时的现实对小女孩来说是寒冷.饥饿和痛苦,还要求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说说理解发现的过程。如:在理解第一次幻景破灭的语句:“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读读句子,想想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轻易说出“火柴灭了后,留给小女孩的只有火柴梗 ”启发学生联系幻景再想深些,那就是“火柴灭了以后,火炉不见了,温暖也没有了,留给小女孩的只有寒冷。”再读第二次.第三次描写幻景破灭的句子,想想你又读懂了什么?这样学生就深入的体会到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另外,五次擦燃火柴的描述也不同。第一次是这样写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读读描写这两次擦火柴的句子,抓住重点词,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敢”“终于”体会到她当时是犹豫的.害怕的.紧张的。“赶紧”体会到是干脆的.毫不犹豫的。引导学生品味小女孩复杂的内心,也深刻的感受到她命运的悲惨。

渔夫和桑娜勤劳.淳朴.善良的高尚品德,可抓住文中的心理描写及两处“沉默”.两次敲门去体会。第一次敲门桑娜担心出海捕鱼的丈夫出门去看,结果想到去看看生病女邻居。她“一边想一边敲门”,此时,她会想些 什么?联系上下文学生不难说出:她想的是女邻居没人照顾啊!这一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这正说明桑娜有一颗关心他人的善良的心。第二次“敲门”,是在她第一次敲门后没人答应的情况下才“一次又一次地敲门”的。从“一次又一次”可以体会到桑娜当时的心情怎样?显然是焦急的。那她为什么焦急,心理又会想些什么?可能想西蒙病的更重了,可能饿昏了,可能死了......桑娜的这些心理活动有说明什么?学生进一步领悟到:桑娜自己的日子虽然贫困,但她仍不忘关心体贴别人,真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哪!

(八小 吴华)

第六组

教材简析:本组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积累运用”。四篇课文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两篇,分别是《世纪宝鼎》、《古代寓言两则》和《清明上河图》、《关尹子》。课文内容侧重于反映我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前两篇介绍的是艺术珍品,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后两篇文言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为人做事的深刻道理。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精湛和古代人民智慧的卓越,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要点及教法提示:

1、学会本组十四个生字(生字的音、形、意。特别是“鼎”的写法。),掌握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①《世纪宝鼎》中有: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盛、龙兆吉祥。特别是“鼎”字,弄明白“鼎”是什么?“鼎”字有几种意思?它的笔画顺序是怎么样的?搜集一些与鼎有关的词语。注意“铸”“湛”是翘舌音。

②《古代寓言两则》中有:寓、矛盾、誉、吾、履、遂(注意形近字比较识记字形、区别字义、练习书写:矛—予、誉—誊、履—覆)。

③《清明上河图》是一篇略读课文,文中对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要注意正音。如,参差、鼎沸、畜生、鸟瞰、阡陌、三十余幢,鳞次栉比、摩肩接踵、戛然而止、熙熙攘攘、惟妙惟肖。

④《关尹子教射》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文中所有的“子”字都不是轻声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句段。

①23课第二自然段具体细致描述宝鼎是什么样子,按一定的顺序,写得极有层次。第三自然段介绍宝鼎的文化内涵,采用概括的说明方法,也写的层次分明。这两段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熟练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并使学生能从具体语境出发,重新组织语言,准确、得体地介绍宝鼎的艺术造型和象征意义。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领悟说明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比如,谴词造句的准确性,数字说明的方法,介绍宝鼎结构按照从鼎座到鼎身,从造型到文饰,从外到内的顺序等。本课的朗读,要注意说明文的特点,速度适中,平稳,但要读出层次,注意句间、段落间的停顿等。

②25课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今词义在表达上的不同。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代寓言两则》。指导朗读和背诵是教学重点。朗读除了须注意停顿、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其中课后第二题的五个句子,是指导朗读和理解意思的重点句。

4、《积累运用六》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四部分。

①“读读背背”的内容是三段古文名句,说的是治学、立业方面的道理。

此题重点在朗读和背诵。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可提供些注释,或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让他们自己说说大意,教师相机指点一下。然后再对朗读作必要的指导(注意停顿重音)。另外,可给出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练习运用这几句古文名句。

②“阅读”

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留意观察,用心体会。(如:《深山古寺》图、字谜图等,都很有意思。)

③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评议作文选”。目的是通过多向互动的口语交际活动,交流编作文选的收获和体会,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活动后可让学生结合此次实践活动写一篇习作。

④本次“习作”是让学生给远方的亲戚或朋友写一封信。要启发学生展开思路,根据要求把信写得具体、真实,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的口气。注意书信和信封书写的正确格式。写完后,用信纸誊抄后寄出去,也可以发电子邮件。(三小 余国华)

附:小语第十二册单元训练题部分题目参考答案

第一组: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之“课内阅读”,第5小题:

两种分层方法:A、分三层,①/②③/④;B、分两层,①/②③④。第六组:

第二大题“阅读理解”之“课内阅读(1)”,第3小题:

种分层方法:A、分三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也可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分四层,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也可以将③④合并作为一层来理解,因为学生往往把鼎与其底座视作一个整体来看)

第二篇:第十二册语文各组课文分析

第十二册语文各组课文分析

来源: 互联网 作者:佚名 发表日期: 2009-12-29 20:12:26 阅读次数: 282 查看权限: 普通文章

第一组课文分析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

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二组课文分析

五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十六个民族生活丰富多彩、习俗独特。本组教材就是围绕“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专题编写的。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选编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紧扣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交流和插写民风民俗等内容,“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安排了引导学生交流搜集民俗资料的方法,交流课文的写作特点,积累反映传统节

日习俗的古诗名篇,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激发探究不同文化的兴趣。

在教学本组教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整合。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民俗风情的材料以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与“品德与社会”“艺术”学科内容或学科老师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2.加强教学内容整合。把课文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有机整合起来,统筹设计教学过程。比如,课前搜集民俗的材料,兼顾4篇课文的不同方面;学习每篇课文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或制作卡片,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3.避免把语文课上成品德与社会课或艺术课。对于课文中涉及宗教、建筑艺术、戏剧艺术等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做过多过深的探究,应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2课时,精读课文2课时,略读课文4~5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趣味语文1~2课时。

第三组课文分析

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编选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二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本组教学时间可安排12~14课时,两篇精读课文可安排4~5课时;略读课文可安排2~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与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积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阅读”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说后的感想。

第四组课文分析

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中,有许多灿若星辰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海明威、安徒生、泰戈尔、契诃夫„„他们创作的不朽作品,早已走出了国门,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外国名篇名著”的编排是和五年级上册第一组“我爱阅读”、五年级下册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一脉相承的,目的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进一步扩展学生读书的视野,使学生得到异域文化精华的滋养。

本组选编的4篇文章,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它们是安徒生童话和契诃夫短篇小说中的名篇,是单篇的作品;一种是外国文学名著《鲁滨孙漂流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片段,它采用的是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断的编排方式。4篇课文都有鲜明的人物形象,人物不同的命运同样引人关注。

结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的内容紧紧围绕《鲁滨孙漂流记》,“回顾·拓展四”各个栏目从外国文学作品内容及阅读方法交流、外国作家作品中的隽语集萃到外国作家趣味故事,无一不是和主题相互呼应、步步深入的。

本组编排的目的,一是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导阅读适合他们程度的外国名篇名著;二是通过阅读,了解不同国家多样的文化,关心人物命运;三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尤其是概括能力),体会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众不同,特别是梗概加精彩片段应该如何教学,估计是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本组教材,应从本组的编排特点出发,课堂教学与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相结合,使学生从单篇作品走向长篇作品,在名著梗概和精彩片段引领下,阅读《鲁滨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文学名著。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6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拓展2课时。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课文分析

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综合复习”使用说明及练习提示

1.“综合复习”是为方便教师组织复习或进行质量检测提供的参考材料,教师可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自行取舍,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选用一部分。

2.综合复习材料可在期末总复习时集中使用,也可在全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分散安排。如果分散安排,有的可与课文的教学适当联系。例如,《狱中联欢》一文的学习,可安排在第三组阅读了缅怀革命先辈的课文之后;《智慧之花》一文,则可在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之后引导学生阅读。

3.搞好复习的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自学自练,自测自评。每次复习,教师应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并安排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按要求认真读书,完成相关练习(有的练习应笔头作答,有的可在书上勾画批注或列出简单提纲,为交流时的发言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组织适当的交流检查,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4.练习提示,供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自练进行检查时参考,不要把它们当作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以此束缚学生个性化的有创意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篇: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

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二册

《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桃花心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文章写了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这篇散文文质兼美、隽永耐读。借种树喻育人,道理深入浅出,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文章还采用悬疑法,以作者眼中种树人种种奇怪的行为为线索,层层设疑,引起读者的好奇,引人入胜,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以读为本”。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责任不在于“教教材”来让学生理解和领悟作者的感情,而在于以教材为凭借,让学生在富有层次的读书活动中自己走进文本,以自己的心灵与文本展开有效对话,创设与学生生活相似的情景,接近学生生活的距离,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感悟、思索、感受、体验,获得个性化的阅读收获。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教师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应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要坚持以“读”为主线,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重难点:

抓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学习流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桃花心木”之形

1、课件出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有句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读了这句话总在想,为什么把树和人放在一起说呢?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生谈体会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台湾作家林清玄写树的散文,它不但有一个很美的名字,而且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出示课题:桃花心木)一起读读课题。

2、课件出示桃花心木的图片,介绍:这就是桃花心木。

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文字、图片), 了解桃花心木。

3、作者是怎样介绍桃花心木样子的呢? 速读课文,请画出有关的词句。(出示句子:桃花心木„„树林)再读一读这句话, 感受它的高、直、美。(自由练, 指名读。)【设计意图】:学生对桃花心木这种树知之甚少,师生共同搜集资料,把丰富、厚实的信息引进课堂,并与课文紧紧相连,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感悟“种树”之奇

(一)如此高大笔直、优雅自在、充满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是怎样由一棵仅及膝盖的小树苗渐渐长成的呢?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围绕桃花心木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初观其貌,提纲挈领,与文本的初次对话为下面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了解“种树”,体会作者感受

桃花心木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作者从种树人插秧开始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作者不但没有解开心中的疑惑,反而又新生了一个又一个谜团。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谜团。

1、谜团一:“奇怪的是…” 奇怪的是什么?

2、谜团二:“越来越奇怪” 对什么越来越奇怪?

3、谜团三:“更奇怪的是” 更奇怪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3~7自然段,体会作者一疑未结,又生多疑的疑惑重重的心理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沿着“我”心理感受的变化这条线索,即:“奇怪——更奇怪——越来越奇怪”,带着一个又一个谜团来阅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这样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5、抓住“起先”、“后来”、“忍不住”等关键词语,读出作者的思考,体会作者渴望找到答案矛盾的心理。

【设计意图】读书贵在生疑。让学生抓住作者心中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学习课文,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更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感受。

三、精读细品, 感悟树木生长的“不确定”。

1、作者不断地观察,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产生困惑,想象一下,当一个又一个困惑让作者困扰的时候,心情会是怎样?

(生:开始平静,渐渐的会寝食难安,焦急、焦躁不安)

这种感受实在难以忍受,终于,作者再也忍不住了,当作者见到种树人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问:(学生接读:“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吧?”)用上“像放连珠炮一样;一股脑儿”再进行接读练习,把所有的疑问一气说出来,释放压抑在心中很久的疑惑情绪。

2、默读课文12、13自然段,画出有关词句,想想种树人为什么要这样做?种树人为什么要将种树和种菜、种稻子作比较?

课件出示: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

(1)什么是“百年”?

(2)岁月悠悠,变幻莫测。如果你就是一棵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苗,想象一下在这漫长悠远的成长历程中,你可能会遭遇些什么?而你又要面对些什么?

课件出示:如果我每天不来浇水,每天浇水不定时,也不定量,树苗就会。发挥想象,练习说话

【设计意图】通过抓“百年”一词,在“种树”和“育人”之间建立联系,在“形”与“理”之间搭建“情”的桥梁,为感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做好铺垫。

3、分角色问读课文11—13自然段及相关语段,加深感悟。问:种桃花心木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 问: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

问: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问:我明白了,原来你这样做,原因是——

【设计意图】安排分角色问读,化静为动、化虚为实,走进文本,师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进行精神交流与碰撞,拉近文本与生活的距离,真正达到阅读的理想境界。

四、悟情明理, 顿悟人生历程中的“不确定”

课件出示:“不只是树, 人也是一样,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 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 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 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努力生长。”

1、读这段话,看看你有没有新的感受?(1)说说这里的“不确定”指的是什么?

(2)指导学生具体交流“生活中的不确定”会有什么?(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应该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

2、教师引导归纳:

这是令“我”顿悟的一番话,使“我”由“奇怪”而恍然大悟;这是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我”体会到种树人的用心良苦;这是意味深长的一番话,使“我”想到:这仅仅是在说树的生长吗?不!种树是这样,做人也是这样。这是使“我”深受感动的一番话,我会这样说——(生齐读第14自然段)【设计意图】 “不确定”这个词在文中具有提纲契领的作用,抓住这个词语进行研读,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体会种树人的用心和育人的道理。并且让学生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与文字的内蕴进行碰撞,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五、总结谈话,等待深层次品味

是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更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更能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这正如俗话说得那样:“不经风雨,难成大树。”桃花心木——一种特别的树,种树者——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人,但他们却带给我们深深的思索。下节课让我们再捧起课本细细品味吧!

六、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奇怪种树人——无规律、量不定

(树)(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独立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第四篇: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文学常识

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十二册文学常识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

1、《学弈》选自《___孟子·告子__》。作者__孟子___,名_轲__,字__子舆___,战国邹国人。是我国古代的__思想家___、__教育家_。是___孔子__之后又一儒家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_”。《学弈》告诉我们,有时候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学习,学习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的差别,更重要的是,学习应该__专心致志____、不可___三心二意的道理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_列子·_汤问__》,描述了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孩子争辩太阳在什么时候离人近些或远些。两个孩子分别用早上和中午太阳的___大小____和__凉热________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听了孩子们的见解之后,孔子也无法判断孰是孰非。

3、《匆匆》是作家写的一篇描写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_____。我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 _背影____》《荷塘月色》等。我还能写出描写时间流逝,珍惜时间的名言诗句:_____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桃花心木》的作者是____台湾___著名作家___林清玄___。我们还学过他的《__跟时间赛跑___》。课文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___人的成长_______。桃花心木要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学会自己在土地里寻找水源,人也也是一样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___,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学会把__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5、《手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画家____丰子恺__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的作品《__鹅__》。

6、《邯郸学步》讲述的是燕国的青年人羡慕赵国__邯郸___人走路姿势特别优美,千里迢迢赶来学习,结果不但_____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法__________,甚至_____还把原来的走法也忘了_。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__一味模仿别人,不仅学不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

7、《北京的春节》作者是著名作家__老舍_,原名_舒庆春__,字__舍予___,_满_族人。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__猫__》《_草原_》《__养花__》。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从_腊月初旬__开始,一直延续到__正月十九__才结束。这期间最热闹的要数_除夕、正月初

一、___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三个时候了。

8、“藏戏”据说是由西藏高僧_唐东杰布 创作形成的,他被称为藏戏的“___开山鼻祖_______”。

9、中国的许多地方的民居特色鲜明,我知道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里,有着被称为“世界民居奇葩”的__客家民居__;踏上傣家人居住的土地,我们又能看到傣族传统的建筑形式:__傣家竹楼__。

10、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是纵使__生活再苦_,__感觉__也是__甜的____。

11、我知道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比如蒙古族的__那达慕___,藏族的_雪顿节_节,西南地区__彝_族、__白__族、__纳西__族、___哈尼___族等的_火把__节。

12、《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的领导者之一的__李大钊___的女儿__李星华__写的一篇回忆性文章。她根据__被捕前_、__被捕时_、_法庭上_、_被害后_四个时间,回忆了父亲遇害的经过。_1927_年_4_月_28_日是父亲的遇难日,也是自己永远难于忘怀的日子。

13、《为人民服务》是___毛泽东主席__在__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__所作的演讲,既是一篇演讲稿,也是一篇 议论文。他从_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____,____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____三个方面,号召全党全军“__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___”。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__沁园春·雪____》、《__七律·长征___》。

14、_江姐_、双枪老太婆_、许云峰__、_小萝卜头__这些人物都出自于革命小说《红岩》。

15、《卖火柴的小女孩》是_丹麦_作家__安徒生_创作的一篇__童话__。他描绘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悲惨故事。故事中,小女孩又冷又饿,__5_次点燃火柴。在火光中,小女孩看到了__大火炉___、___烤鹅__、___圣诞树___、___唯一疼她的奶奶__,最后和奶奶一起飞走了。我还读过他的《__丑小鸭__》《__海的女儿__》。

16、《凡卡》是__俄__国作家__契诃夫__的一篇小说,课文通过_凡卡给爷爷写信 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凡卡在信中描绘了他在城里的悲惨境遇:__挨打__、__挨饿__、_整天干活还睡不好觉_,几乎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同时又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画面:与爷爷一起守夜___、_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___,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回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7、《鲁滨孙漂流记》是_美_国作家_笛福_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分_遇险上岛、__建房定居、__养牧种植__、__救“星期五”___、__回到英国___几个部分描绘了鲁滨孙传奇的一生。

18、《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_美_国作家__马克·吐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他讲述了一个美国圣彼得斯堡小镇的淘气机灵鬼汤姆和小伙伴之间的故事。小说主要分为_墓地试胆量_、__尝试当海盗__、__鬼屋寻宝__、__山洞迷路__、__找到金币_五个部分。

19、我认识不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他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0、《跨越百年的美丽》介绍了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她在科学上的成就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还曾经______次获得诺贝尔奖,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______________的追求,面对荣誉,她丝毫没有动摇,仍然在科学研究事业上鞠躬尽瘁。著名科学家______________曾这样评价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中国的航天梦想很早就开始,在中国古代,早就流传着______________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奇妙想象。中国明代的官员________第一次试验乘火箭上天,虽然失败,但是激励着炎黄子孙继续努力。随着“东方红卫星”、“神舟五号、六号”等的成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我会牢记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这几个航天英雄的名字。

22、《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著名的科普作家____________创作的。他告诉我们几乎所有的真理都是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想发现真理,你要善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要你____________,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就一定能实现。除此以外,这些机会只给那些_____________的人,给那些________________的人,给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3、《我最好的老师》中,怀特森先生通过一次“零分”,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

24、《舍本逐末》讲述的是战国时期,齐王派使臣到赵国拜访赵威后的故事,后人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默写:

1、七步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鸟鸣涧

3、芙蓉楼送辛渐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江畔独步寻花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灰吟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竹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己亥杂诗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浣溪沙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篇: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第十二册语文教学总结

和平县阳明镇第七小学

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教导处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了学期初制定的教学目标。为了使今后教学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更新知识。

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它是教书育人工作中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经过多年的劳碌奔波,已经不再“满”了,而且谁也不能保证这“一桶水”是它不是一桶“死水”。既然是一桶“死水”,那么水质一定成了问题。可想而知,教师的“一桶水”应要不断更新,要把这“一桶水”变成一线“活”泉,永远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带入一个崭新的知识的世界。因此,加强业务学习,开拓视野,更新知识,不断给自己“充电”就显得犹为重要了。而且在一次单元检测中,我要求学生一起参与评卷。期间,有位低年级的老师有一个问题向我请教,起初我故意问一问在场的同学哪一个知道答案,可没有一个同学回答不来,我故着沉思一会,然后才说出答案。学生听了,啧啧声不断。我想,此时由于我的努力,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也在他们的心中逐渐树立起了威性,我从内心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深感任重而道远!为此,自去年十月以来,自己筹资买了一台电脑,由于我平时注重自身的修

养和学习,业务知识也有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钻研教材,领会教学大纲,继续推进素质教育。

根据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课前,结合实际钻研教材,认真领会教学大纲,在备课的环节上,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在教学中,我深入浅出,非常注重结合课文的思想性和典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先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阅有关的资料,同位或小组合作自己试着解决,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训练,在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和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特别是在教学的重要环节中,自己制作和借鉴一些优秀的教学课件,用学校远程教育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虚心求教,积极探索教学教法,在本校本学期举行的语数优质课比赛中,我用《窃读记》这篇课文作为比赛课文,自己制作了教学课件,在教学中一致得到语文教师的好评,被评比为高级组优质课一等奖。

三、教书育人,德育为先。

在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了解革命战争的艰苦,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学会革命前辈的远大志向和献身精神,从小

树立为祖国刻苦学习的理想;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受到尊敬师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爱美情趣。这是整个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四、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语文能力。通过本学期的学习,除了让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联系上下文,结合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养成了积累语言的习惯;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领会含意深刻的句子,把词语的积累和运用结合起来;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了作者观察事物方法和表达的方法外,还要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外读物的习惯,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并能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能试着修改自己习作。本学期,我不仅在自己的博客中把学生的一些优秀的思想健康有教育意义的作文发至网上,让很多人去阅读,而且我班何峰基同学在全县青少年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学习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这大大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激情。学生的语文成绩在本学期有了明显的提高,毕业统一检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得到了学校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肯定。

当然,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教学中要不仅要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还要虚心向同事请教,努力探索和钻研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能力,丰富自己,更好的干好本职工作。

下载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各组教学要点与教法提示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材各组教学要点与教法提示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香香老师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学期我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大胆探索,按照期初制订的教学计划,大力培养......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复习知识要点

    第十二册语文复习知识点 姓名: 第一单元(人生感悟) 1、《学弈》作者:孟子。《 孟子﹒告子 》,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棋。两人的学习态度截然不同,结果也不同。学了这篇文章,我......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1 一、课标对本册教材的要求1、学习习惯。(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2)继续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朗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教学重点感知内容,理清思路,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感情。○课前准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本文,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通过朗读来理解文章内容......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人生感悟,民风民俗,深深的怀念,外国名篇名著,科学精神,难忘小学生活。在六组教材之后,安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为了搞好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和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制订本册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有着......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8人,大部分同学的学习习惯好,有能讲究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有约30%的学生连基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都不......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车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灯光》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围绕《灯光》记叙了在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表现了革命先烈无私奉献、英勇献身的精神。课文篇幅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