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理暗示是后进生转化的良药
心理暗示是后进生转化的良药
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安远沟小学:张 芹
她曾是别人眼里“怪怪”的孩子,上课时以课桌开合的啪啪声为乐,好奇的可以跳进厕所掏口, 喜欢站在窗户边上和宣传艺人打招呼,因影响老师和别的孩子上课被退学去一所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上学____巴学园,遇到了对她影响深远的小林校长.她后来成为了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最受欢迎的电视人物之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就是日本非常有名的作家_黑柳彻子.是什么原因让她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在她讲述自己的故事里,她听到小林校长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真是个好孩子”.简单的一句话,温暖了一个孩子的内心,她逐渐成为了大家能够接受的孩子,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看过短文之后,我不禁深深思索,是什么让这个孩子的心理走出那卑微的家庭阴霾,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呢? 小林宗作的教育固然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那么对于一个”怪怪”的学生而言,更重要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积极向上的信念。小林校长教育的成功与可贵之处恰存于此。有人说:“星星是穷人的钻石。”我要说:“信念是后进生的钻石。”一个失去了信念的学生,即使每天听再多的叮嘱,受再多的教育,挨再多的批评也无济于事,那如何让学生有坚定而向上的信念呢?那就要像小林校长一样给自己的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记得苏联著名生物学家巴浦洛夫说过:“暗示是人类最简化、最典型的条件射。”在教学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运用暗示方法,会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积极暗示,会通过言行、表情传达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鼓舞,并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一、表扬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心理暗示。
在电视连续剧《士兵突击》中,班长史金每一次在许三多经历失败的时候,总是采用多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他一定能成功,在这种暗示下,许三多战胜了重重困难,最后蜕变为一个优秀的狙击手。许三多的成功告诉我们,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一个人的成功有重大的影响。我的三年级学生里,有个孩子上课特别喜欢玩,什么东西到他手里都能成为一件有趣的玩具,课堂上认真听课的机会少之又少,家长也特别忙,对他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在课堂上,我经常有意识的叫他参与我们的游戏,活动,叫他回答问题,“高峰的想法真棒”,“ 高峰的字写得越来越漂亮了” “马小云的小老师当得最认真了”从此后,他学习的劲头更足了,课堂上玩玩具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指读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喜欢听“好话”,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是人的天性,儿童亦如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思考,从学生的接受出发,多一点表扬,多一点鼓励,让良药不再苦口,忠言不再逆耳,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老师的教育,快乐成长。
二、合理的目标对学生的心理暗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潜能。我们心理暗示的结果必须由受暗示者——我们的学生来体现,即学生把教师对他的期望转化为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渗透进他们的潜意识中,变成学生对自我的心理暗示。教师要把握好对学生的期望值,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要求,尤其是过高的要求,使学生觉得自己永远也达不到教师的满意度,从而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在我的班上有个孩子叫余星,写字很潦草,每次批改作业,总是乱糟糟,非常粗心,我的批评起不到作用。但是她的体育成绩很好,在今年校运会上她一人包揽了年级组三项短跑冠军,她高兴地拿着奖品给我看,我也高兴地说“你太棒了!”在班会课上,我又在班级表扬了她。第二天,她的作业竟然整洁了许多,以后,我就留心了,即使她有时作业不太整齐,我也不会说她“老是这样马虎”,而是说她比以前细心多了,或者说她的作业越来越漂亮了。慢慢地,她的作业书写整洁了许多。在不知不觉中,她受到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她在尊重、愉快的情感推动下,也就真的换发出了生命的灵动。
三、亲切的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心理暗示。
常说教师是吃开口饭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语言实现的,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身正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良好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学生无声的教育。当你蹲下身,拾起一张纸屑,学生怎会对地上的垃圾视而不见;当学生生病时,你摸摸他的额头,并送上一杯热水,他怎会感受不到你的关心;当他正在做小动作,你走过去,摸摸他的头,他就会羞红了脸;当他有进步,你朝他翘翘大拇指,他会兴奋得涨红了脸……虽然你什么也没说,但你的体态却向他传达一切。即使是同样一句话,或者你板着脸,目无表情,或者你带着笑,充满鼓励,学生受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学习的心理,那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一定会获得累累的硕果。
第二篇: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及对策
后进生一般指那些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上存在较大困维,因而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落后,教师、同学和家长往往瞧不起他们,厌弃他们,从而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自己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脑子笨,不能把学习搞好。这些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缺乏学习动力,造成学习成绩的进一步落后,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转化后进生应注意采取各种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削弱和消除他们的消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帮助他们树立自尊,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从而打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逐步建立起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一、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表现
1、挫折心理:是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由于受到阻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或目的的无法实现,个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后进生的挫折主要是学习性挫折。如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经常考试不及格,因学习成绩太差而留级,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求知欲得不到满足等。后进生往往经历了连续的挫折,因而会使他们感受持续的紧张状态,由此而产生的情绪、行为方式全固定下来,形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表现出的萎靡不振,焦虑不安,压抑,回避等反应都可以成为其性格特征的组成部分,并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2、自卑心理: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苦恼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后进生中极为普遍。因为在青少年学生心目中,在学校生活及学习中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是决定其优劣,等第的唯一标准。因为各种原因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成绩好一些的同学面前会油然而产生一种不如人的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会使后进生失去学习信心和继续前进的勇气,乃至对他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3、厌学心理: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后进生由于学而不会而导致不愿意学,引起学习成绩差,并逐步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后进生的知识基础十分薄弱,随着学科知识学习的深入,他们很难理解新的公式,定理和规律,日久天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掩饰自己,从而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教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弃学,更是线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研究表明,青少年罪犯中,辍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特别是初中辍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不稳定发展期,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容易受社会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4、冷漠心理:指青少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对引起思想挫折的对象无法攻击,又无适当的替代对象可借攻击时,则强压愤怒情绪,同时表现为一种表面的冷淡和失去喜怒哀乐的表情,同时表现为一捉对事物无动于衷的态度。后进生由于学习受挫,而积极因素性丧失,表现出对一切漠不关心,无动于衷,长时间地脱离现实生活,造成行为障碍。首先,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的不健全。冷漠心理长期发展下致病,就有可能转化为后进生的性格特征。冷漠的性格对后进生的健康发展十分有害。具有冷漠心理的学生,由于对周围一切的人和事物都有漠视的冷淡态度,因而不能深入到学校集体中去,不能和教师,同学的心灵沟通,看不到别人的心灵深处的高尚美好的东西,跟随着冷漠而来的,必将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其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心灵上麻木。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好似一种心灵上的麻醉剂,会使他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从而压抑热情、活泼的天性,这无疑是压抑自己,是一种可悲的自我埋藏。再次,冷漠心理标志着后进生责任感的泯灭。后进生如果对他周围的人或事都表现出冷漠,那么就会把自己从人与人之间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中割裂开来,以超脱的“看透者”自居,以一种不以为然的讥讽的嘲笑的眼光看待一切。在他看来,自己和他人、集体是不相干的,没有义务和责任的,自己可以漠视他们,不关心他们。冷漠心理的最终结果,只能把后进生塑造成为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自怜者。
5、孤独心理:是一种认为自己被世人所拒绝,心理上与世人隔绝开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孤独心理是的缺乏人与人交往的结果,又是难以与人良好交往的心理障碍。后进生由于其活动得不到积极的支持、帮助、肯定和赞扬,而受到了种种否定和压制,他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和自卑感,常担心同学和教师因自己学习差而瞧不起自己,歧视自己,从而不愿和教师,同学交谈,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在别人的劝导下参加,往往也是作为一个旁观者,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有时在别人再三要求下参加时,甚至觉得别人想看自己的笑话。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总喜欢一个人呆着,独立思考,时间长了以后,往往会出现寡言少语,情感冷淡,不善于交际等表现,具有孤独心理的学生,往往厌恶学习,在自悲自叹中打发时光。有的会因无法忍受孤独的痛苦,走上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的道路。有的出现变态心理,有的受不了被集体孤立的痛苦而求救于外面的“问题团伙”,滑入“问题儿童”的行列。
6、逆反心理: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定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与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后进生由于其学习成绩差而受到教师、同学和家长的冷遇,从而使他们降低或丧失学习信心,消极情绪占了上风,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加以引导,容易产生敌对情绪。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心理常处于不规则紊乱状态,或对学校教育本身抵制和排斥,与之对立;或过敏、厌恶、反感;或对教育者看法片面,抱有成见等。这种心理变态造成了“交流点”的严重错位,加上后进生本身的特点,也容易形成与外界隔绝的心理“外壳”,使心理疙瘩越来越僵硬,教育者无法捕捉与其沟通情感的突破口,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无思想共鸣可言,你说得再好,他也不信,他心里想的你不知道,你让他这样做,他却那样做,从而使学校教育失去了固有的支撑点。也给教育者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感染力增加了新的难度。同时,将导致后进生离群索居,成为一个我行我素、性格孤僻的心理畸形人。封闭的心态又导致后进生身体素质下降,影响其正常发育。
7、放任心理:是学生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对自己的心理、言语、行为不加控制,任其发展的现象。后进生由于不能在学习上得到自尊心的满足,再加上其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的影响,往往会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容易产生早恋、追星、作弊、攻击性行为、抽烟、喝洒乃至不法行为等。这些现象对学校家庭、社会的危害是很大的。
二、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不仅对学生个人,而且对学校、家庭甚至社会都有着不良的影响,理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后进生的转化与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同样也是家庭、社会的事。
就学校方面而言,教师应了解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成因,掌握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主要特点,明确后进生消极心理暗示的演变发展过程,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评价观,端正教育态度,改变教育方法。具体来说,正确对待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情感陶冶法:有人说:心是土地,感动是泉水。对待后进生,教师首先应该是以真诚的爱去温暖他们那曾饱受冷落的心,应用亲切的语气,和蔼的态度,表示自己的热情和真切的希望,使后进生感到教师并不嫌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消除自卑感,孤独感,激发其上进的信心。教师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地向后进生倾注自己的爱,这种爱犹如一股甘泉,滋润后进生的心田,激发起他们愉悦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获得自尊、自信的体验,推动他们不断进步。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后进生消极心理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的方法进行疏导,对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的学生,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依赖,对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具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发他们奋发自信的心理,对于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教师要能换位思考,做到“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注意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同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成功体验法: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帮助其进一步树立自信、自尊的方法。一般说来,“成功”往往与后进生无缘。在后进生的学习生活中,往往更多的体验的是失败和挫折,很少体验到成功。如果教师创设一定的赙境,让后进生体验到成功,这种成功的喜悦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鼓舞,逐渐使他们从过低的自我评价中解脱出来,重新对自己进行评价,不断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尊心日益增强。(班主任)一些心理卫生学家建议,对于具有冷漠、自卑、挫折、孤独心理的人,不妨让他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把握性较大的事情,让其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小的成功来表现自己,以确立自信心,循序渐进地克服其自卑、等消极心理暗示。如一位颇负盛名的中年画家,在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起少年时代的一段往事。小时候,他调皮捣蛋,学习成绩不好。一次课间,他和几个顽皮的小朋友乘教师不在教室,便地黑板上乱涂乱画起来,有的画人头,有的画花,偌大一块黑板被几个小朋友的杰作占去了一半。待下节课的老师走进教室时,他们已来不及擦掉了,只好争先恐后地逃到座位上等老师的“雷头风”。果然,老师嗔怒了,他让大家一一把那些“创作”擦掉,唯独留下这未来画家的“处女作”,而且一下课就把他叫到办公室。“那是你画的吗?”老师严肃地问。他只好不安地点点头。“哈!”老师突然眼睛一亮,换上一种极其兴奋的口吻说:“你画得很好,千万不要半途而废呀!”这出乎意料的激励,使这位小画家的心中泛起了希望的浪花。
运用成功激励法,教师应注意帮助后进生树立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开始逐步走向自尊、自信。
3、优点表扬法:美国总统林肯曾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在学校中,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教师关心和喜欢。当教师面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时,如果能尽量地发现他的优点,然后,真诚地赞美他,那么,这样的语言就像是美妙的音乐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奏响,激发出他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激励他奋发向上。卡耐基教人如何获得成功的书被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畅销全世界,其实他的忠告很简单:“慷慨地赞扬他!”因此,作为教师不妨慷慨地给学生以赞扬和鼓励,让他们永远生活在希望之中。如有位老师介绍了这样一件事:一名学生,表面上对学习漠不关心,考试成绩好坏都不大在乎,实际上全不是这回事。有一次,教师在他的作业上批了“有进步”三个字,他竟然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心想,只要我加把劲,学习是会有进步的,并暗下决心,保持这个荣誉,还要下断进步。家长和教师不断地给他鼓励和表扬,这样不仅提高了他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也增强了他学好的信心。
4、积极期待法:教育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可以明确说明积极期待法在教育学生中的作用:两位研究者向一所小学提供了一份名单,说那是从一项测验中发现的天才学生,只不过“迟熟”罢了。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从该校学生名单中随便点出来的。然而有趣有是,学年结束时,这些学生的成绩果然比其他学生高出许多。研究者这样解释:这是因为教师期待某个学生是天才,这种期待心理会对那个学生产生“暗示效应”,使他对自己“一定会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这种愿望的实现产生自信,而一旦学生保持充满自信的心理,则无论发生什么难题,他也会坚信自己已经具有能够克服困难的能力。信心可以给学生带来力量的增强。正如爱默生所说:“相信能的人就会赢。”积极期待法在对后进生的教育中尤为有效。帮助后进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是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的关键所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对待四年级以下的儿童,从来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是不及格,他让学生好好想想,然后再回答,反复地做几遍,让他自身相信:他的作业会一次比一次好。这样的教育方法,好使学生发现自己创造力的秘密,很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高兴,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得到了培养。
5、活动体验法:活动体验是最有效的情感教育途径,孥教师精心设计或组织具有一定现实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去面对真正的社会现实问题,切身体会、感受和思考,在提高他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触及其深层意识,最后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形成较稳固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对后进生特别是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攻击性行为的后进生,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引导,吸引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或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的关心、爱护,同学们的友谊,发现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明确其行为的危害,从而不断克服其消极心理暗示。台:有个学生在一次考完数学后,成绩不理想,一气之下,狠狠地推上教室的门,结果把门上的玻璃震坏了。事后,这个学生主动地找班主任认错,并赔上了损坏的玻璃钱。班主任却没完没了,他拿着赔的钱,带这个学生一起量尺雨一起找玻璃店配玻璃,一起讨价还价,一起打磨玻璃,最后一起安装。师生俩用了整个中午的时间修好了门上的玻璃。学生的双手甚至割开了口子。经过了这一番“体验”,学生突然明白自己打破玻璃给大家造成的麻烦和损失,并不是赔几个钱就解决的。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正触及了学生的灵魂,因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6、兴趣转移法: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心理特征,即使后进生也不例外。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善于发现后进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意识地通过第二课堂、选修课、活动课等形式加以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发展,形成个性。而且学生在兴趣活动中的成功体验也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师的引导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如:一名学生成绩很差,不少教师都很嫌弃他。班主任发现他很少说话,不大参加班级活动,经常一个人在课间摆弄一台照相机。经过了解,发现他十分爱好摄影,班主任知道这一情况后,特意请了一位对摄影颇有研究的物理教师教他摄影,使他学到了不少摄影方面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摄影技能,摄影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他心里十分高兴,在感激班主任和辅导教师的同时,创始觉得学习并不是一件难事,自己学摄影不虽进步很快吗?如果把这股劲花到学习上,学习肯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后来,在班主任教师的帮助下,这位同学不断进步,最后成为班上的三好生。
7、暗示教育法:暗示法是社会影响、社会互动的一种方式,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途径以间接、含蓄的方式发出某种信息,对他人和自己的心理、行为产生影响,使人自然地接受一定住处中按一定方式去行动的心理过程。无对抗性是暗示的根本特征,在暗示过程中,两者(暗示者和受暗示者)并非敌对关系,受暗示者对暗示者并非怀有戒备、疑惧或者说对抗心理。暗示=并不是通过说服的方法让对方接受暗示者的思想,而仅仅是一种提示,当这种提示引起相应的反应时,它就成为暗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往往有一种维护自己“主体”地位的倾向,他们不愿过多地受到教师的干涉和控制,当他们意识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时,通常引起戒备心理甚至逆反心理。运用暗示的方法,使学生没有感到教师有意识地说服自己、要求自己时,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信息。特别是对于具有冷漠心理、孤独心理、逆反心理的后进生,暗示更为有效。如:一位外语教师在评讲试卷时,有位学生要求加分,理由是一个填空不应扣分。教师接过试卷一看,知道试卷上原来那个填空没填,是刚加上去的,教师没说什么,默默地给他加了3分,并把得分由原来的59分改成了62分,只是在那个填空处留下了一个鲜红的问号。事后,这位同学主动地找教师承认了错误,谢谢教师对他的尊重,并把这张试卷贴在自己家中醒目的地方,让自己经常看到,以不断地鞭策自己。后来,这位同学考取了某名牌大学。
8、心理咨询法:心理咨询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来访者启发、劝告、教育和暗示,提高其认识和感受、改善其情绪,从而达到改善来访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的过程。根据有关调查。、,中小学生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学生已达到30%以上,其中初、高中生所占的比重更大。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不少中小学陆续开设了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学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帮助其更好地适应与发展,促进其心理健康。
后进生的消极心理暗示往往容易导致许多不同程度铁心理暗示,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后进生的消极暗示虽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关,但更的是心理健康。如冷漠心理、孤独心理等。这就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必须学习心理咨询的有关理论,掌握心理咨询的有关方法,针对后进生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而有效的咨询,帮助其克服消极心理暗示,树立自信和自尊,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
特点人都会受到心理暗示。受暗示性是人的心理特性,它是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学习能力: 当人处于陌生、危险的境地时,人会根据以往形成的经验,捕捉环境中的蛛丝马迹,来迅速做出判断;当人处于一个环境中时,会无时无刻不被这个环境所“同化”,因为环境给他的心理暗示让他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有强弱之分,但是心理暗示效果的好坏(正负)无法由人的显意识控制,也就是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觉得这对你好不好,你已经受到心理暗示了,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心理暗示。它是人的一种本能,动物的各种行为的学习、危险的躲避习惯等,也都是由于心理暗示的作用才得以实现。
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各种自我暗示——自己对自己进行的心理暗示——的方法,比如困难临头时,人们会安慰自己:“快过去了,快过去了。”从而减少忍耐的痛苦。人们在追求成功时,会设想目标实现时非常美好、激动人心的情景。这个美景就对人构成自我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种类
从心理学术语上讲,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但是一般生活中人们习惯用“心理暗示”表示“他暗示”,于是生活中出现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并列的情况,其实,从术语上讲,这两个是包含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自我暗示是指自己的显意识不断重复,迫使潜意识接受显意识的思考内容从而得到改变。这样,自己的心理(心理活动)可以给自己的人格(潜意识)施加某种影响,改变自己的个性与人格。
例如,有的人早晨在上班前或出去办事前习惯照照镜子、整整衣服、理理头发。有的人从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太好看,并且觉得上眼睑浮肿,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这时马上就会有不快的感觉,顿时怀疑自己是否得了肾病什么的,继而会觉得自己全身无力、腰痛,于是觉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医院就医。这就是对健康不利的消极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则不是这样。当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脸色不好,由于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发黑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对自己进行自我暗示:到户外活动活动,做做操,练练太极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会好的,于是精神振作起来,高高兴兴去工作了。这种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利于身心健康。
作用
消极作用它有时也给人体带来不良的影响。例如“假孕”,它是指有的女同志结婚后很想怀孕,由于焦虑而十分害怕月经按时来潮,使怀孕失败。由于这种迫切心情,所以当自己月经过期未来,就觉得自己怀孕了。很快又觉得自己开始厌食,恶心、呕吐,喜吃带刺激性的食物,于是到医院就诊。但经医生检查和化验后,发现并不是怀孕。这是因为想怀孕的强烈愿望及焦虑的心理因素,破坏了人体内分泌功能的正常进行,尤其是影响下丘脑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使体内的孕激素增高和排卵受到抑制,从而出现暂时闭经的结果。
积极作用暗示也能对人体产生积极作用。比如,暗示可以发掘人的记忆潜力。有人作过实验,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第一组在朗读前,主试告诉他们这是著名诗人的诗,这就是一种暗示。对第二组,主试不告诉他们这是谁写的诗。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是第一组的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记忆率为30.1%。这说明权威的暗示对学生的记忆力很有影响。
应用
简述在临床中,心理暗示可以用来辅助治疗疾病,甚至单独用来治疗疾病。在心理咨询中,咨询者常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语言、手势、表情、动作以及某种情境等)含蓄间接地对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引导来访者顺从咨询者的意见,从而达到某种咨询目的即心理暗示的使用。
仅靠心理暗示并不能治愈身体上的疾病,但是其辅助效果往往非常惊人。下面这个例子是仅靠心理暗示治愈疾病的例子,但是,该案例中的疾病并非身体疾病。如一位妇女因丈夫突然在车祸中死亡,精神上受到强烈的刺激,悲痛得双目失明。但经医生检查,眼睛的结构没有病变,诊断为心理性失明。用许多方法都没治好。后来进行催眠治疗,催眠师暗示她视力已经恢复,对她说:“我数五个数,数到第五个时,你醒来就能看见东西了”。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五,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己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注意事项:教师和父母最需谨慎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教师和家长都是必须谨小慎微的人,因为儿童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教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在考试心理的调整中引导学生变“我一点没底,我恐怕要考砸”为“别人行,我也行”。家长不应当对孩子说:你真懒,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会让你的孩子真的变得“很懒”或“很笨”,即使他本来很勤快也很聪明。
在心理暗示中,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在被暗示者心目中的威 信。这就要求心理暗示的实施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要具有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心理暗示愈含蓄,效果愈好。因此在心理咨询和教育中最好尽量少用命令方式去提出要求。若能用含蓄巧妙的方法去引导,就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心理暗示应具有艺术性。教师要力求为学生的活动配上适当的艺术形式,如趣味性的故事、竞争性的游戏等,借助于形式、色彩、韵律和节奏,通过非理性直觉,直接诉诸于人的情感。使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促进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倾向。
在刑侦科学方面的作用:犯罪嫌疑人会利用人们这种普遍的受暗示的心理特性,实施作案。心理的犯罪比实际行为犯罪更让人感到可怕,特别是通过心理暗示来控制他人思维达到犯罪目的的行为更是令人不寒而栗。但心理暗示并不是对所有人都起作用的,这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受害者一定是那种心理暗示性比较强的人;第二,就是突然有某一件事的发生对他起到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达到了显著效果;第三,受害者一定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积聚在心里。
刑侦科学的发展令刑侦专家同样会利用心理暗示的作用,对案情进行仔细甄别,从而发现蛛丝马迹,在侦破中巧妙地还原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全过程。从而大大减少这类犯罪对人类的危害。
反向利用心理暗示
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不是自己心理有问题,而是被别人暗示了,以致往暗示的方向发展。比如,两个关系很好的异性同学,本来不是想要追求对方,但是在周围同学的经常议论的情况下会慢慢的变成男女朋友。他的过程可以这样理解:原始状态——议论、讨论——主体思想变化——思想趋向议论——实践议论——行为与议论一致,其中第二步就是一种外部的暗示导致的内部暗示。同样,内部自己的暗示也会产生或加剧某种情况。
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内部暗示原理,在自己出现心情不好时,不去想,那么就可以减少或避免那种情绪的加深,达到调节自己的良好效果。快乐的心理暗示
每个人都会有不顺的时候,试着在最不开心和失败时对自己说:“这是最糟糕的了,不会再有比这更倒霉的事发生了。”既然“最糟糕的事”都已经发生了,还有什么可怕的呢?既然已经到了最低谷,那么以后就该否极泰来了!当你在最不顺利的时候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会增强心中的安全感,也会给自己以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周期”,有时人们难免会陷入莫名的情绪低迷阶段。这时就应该先做些简单的工作,不要给自己增添过重的负担。我们可以在自己情绪高涨的时候处理那些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因为好心情能激发饱满的工作热情,促使人们增强信心,产生知难而上的挑战欲。人在良好的状态下迎接挑战,可以淡化为难情绪。别给自己贴上失败的“商标”。不要总是对自己说“我的能力实在不行”、“我缺乏变通的技巧”、“大家都不喜欢我”等等。要知道,真正能够击倒你的人有时恰恰正是你自己。因此,不要总是给自己贴上“这不行、那不行”的失败“商标”,应该多给自己一些激励与信心,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做得差,成功一定会属于自信的!
第四篇:后进生的心理分析-后进生转化
后进生的心理分析
小丰是一个高一年级的学生,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特别喜欢他,平时活泼机灵,但是一到课堂就没有了生气,软蔫蔫的,眼光发愣,在上课的时候特别喜欢睡觉。提起他的学习成绩,老师和家长就想叹气:原本是一个不错的孩子,可成绩就是上不去,功课有几门不及格,作业上也是红叉处处,爸爸妈妈都很着急,想办法把小敏换到一个整体水平更高的班级当中,想让班级的气氛带动小敏学习,可是他非但没有变得努力起来,好像更讨厌上学了,爸爸妈妈也无可奈何。
以上这个例子中的小敏就是我们常说的“后进生”的典型代表,像他这样的孩子一个特点就是学习成绩落后,不爱学习,但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并不是智力因素引起的,因为他们在学习之外的其他智力活动中都表现正常,甚至于有的表现出平均水平之上的水平。这种情况在一般的后进生身上都表现明显。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得相对落后呢?
首先我们来看“后进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原因:
(一)没有调动非智力因素的原因
非智力因素构成了学习的内驱力,包括孩子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虽然这些不能像智力因素一样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它也属于动力系统,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后进生的智力水平一般都在中等以上,造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学习动机,认为学习是学校老师的事,是父母的事,和自己无关,自己的学习活动是被迫的行为。他们对学习也没有兴趣,不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有的孩子学习不好,玩电脑游戏却是高手,因为感兴趣,所以他们会投入其中,而学习不能。意志力表现薄弱,他们在学习上畏难,爱玩,因为玩的过程不需要意志力的维持。
(二)学习方法欠缺
随着年级上升,对孩子的要求不同,各学科的学习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孩子缺乏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的应对学习上的问题,就会出现成绩落后的现象。(班主任)在高中阶段,要求孩子自主学习的水平越来越高,如果孩子还只是一味的依赖老师,没有自己的方法,那么当这种依赖关系变得稀松时,孩子就无所适从。所以有的孩子表面上看并没有调皮捣蛋,但成绩也总是上不去。
(三)学习基础差,跟不上步伐
学习过程是有着连续性和继承性的,教学中的知识也是有一定的系统性,如果刚开始没有学好,很多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会很明显的影响后续的学习。
那么后进生又有哪些心理特点呢?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
(一)自卑心理
在传统观念中,后进生被当作坏孩子,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或家长的训斥,感到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没有信心,消极,自甘落后,形成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形成后,会影响到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习、同伴交往、亲子关系等。
(二)戒备心理
后进生因为成绩不如意而受到的批评较多,这样人们容易在心目中将这点不足扩大化,认为后进生喜欢做坏事。即使他们做了一些好事,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周围环境的信任缺乏使得孩子将委屈感慢慢转化成戒备,表现对关爱的不理会与漠视,不轻易的接受别人也不向别人示好,这其实正表明他们需要关爱,需要理解和信任。
(三)逆反心理
孩子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有上进心的,后进生也是如此,但取得了不理想成绩后,由于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成绩缺乏理性的思考,武断的将一些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理解与情感需要被忽视了,他们从心底里开始“抱怨”老师和家长的不理解,处处对着干。
(四)惰性心理
后进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但他们很少能获得学习成功的经验,学习成了无趣的事情。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丧失,是后进生惰性心理的根本原因,他们变得贪玩,偷懒,害怕学习。
对于家长来说,明确孩子“后进”的真正原因,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帮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这才是当务之急。
第五篇:浅谈后进生心理教育-后进生转化
浅谈后进生心理教育
后进生是指学习成绩和思想行为都较差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在班上虽然人数极少,但其影响巨大。帮教好后进生这有利于班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了解形成“后进生”的原因——帮教的前提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特殊群体,但他们并不天生就是后进生。每一个后进生都有其特殊的发展轨迹,都是特定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背景的产物。我们只有了解形成的原因,才有可能在转化工作中做到“知已知彼”,“有的放矢”。一般来讲,后进生的形成是有原因的。是源于学习差而形成行为差的后进生,还是由德行差而形成的后进生。因此弄清后进生的形成过程是我们转化的首要任务。如:我们班上沈进辉同学平时作业不做,考试时候看小说,上课睡觉,我就从同学,家长那了解情况,做好做思想工作的准备工作。
二、交结朋友——帮教的开始
我们老师特别偏爱优生,对后进生不重视甚至恨之入骨,视如瘟神。实际上后进生的情感较之优生更丰富,他们更信奉“受人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道理,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对待他们,加大对其情感投入,交结朋友,相信坚冰融化。那么,怎样交结朋友呢?第一,尊重后进生的人格,不要冷言冷语。后进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冷若冰霜,玩世不恭,但其内心世界却十分脆弱。由于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因而特别渴求其人格上的独立,最怕语言上的刺激,伤害差生人格的语言不仅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促使他们向相反的方向继续下滑,而且会引起他们对老师的愤怒,从而时时与你作对,在班上兴风作浪,败坏班级声誉。尤其当后进生犯错误时,切勿训斥,而是要循循善诱,动之以情,言之以理。第二,主动接近后进生,理解他们,关心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融洽的人际关系,善意地知觉对方,会给后进生以极大的鼓励,形成一种“情感效应”。如果善意地知觉对方,有意无意寄于良好的期望,对方便会产生相应的反映,否则就会产生负效应,学生的学业和思想品德就会退步,甚至产生厌学、辍学心理。因而要转化后进生,我们就要带着理解、关心、热爱的心态去和他们交朋友,这样后进生就会和你真心交谈,吐露内心的隐秘,从而有助于我们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使我们对后进生的关心、爱护上升到一种“教育爱”。“教育爱”是人类深层次的爱,他摒弃了父母对子女的那种狭隘的溺爱和偏爱,它是一种理解,一种鞭策,一种追求完美和超越自身的正大无私的爱。后进生沐浴着这种爱,一定会增强自尊、自爱、自强的心理,树立起克服困难,改正缺点的信心和勇气。第三,学习上、行为上对后进生热心指导。后进生较之其他学生面临更多困难,因而我们要热心指导。针对其学习基础差的特点,从学习的每一个环节入手,教他们如何看书、做作业、听课,如何搞好课后小结等。同时,在行为上指导他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家庭关系等,尤其是对父母离异再婚家庭的子女来说,这一点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对后进生的这种关怀会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共鸣,激发其奋发向上的情怀。
三、定目标——帮教的催化剂
人之所以不同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想、有信念,为着一定的目的而生活学习。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好比迷航只随波逐流,因而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是转化的催化剂。在这方面的做法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引导差生反思过去,认识自我。通过和他们谈心使之对自己的错误有诚恳的认识,同时对自己的长处也有正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自己的剖析。第二步,确立目标,促进转化。目标的确定从时间上可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就是整个学段的奋斗方向,中期目标是一个学期的努力方向,短期目标则是一个星期的目标。从内容上包括思想行为目标和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时要符合后进生的实际,使之跳一跳会够得着,然后老师和他们签订“君子协定”,从思想上给他们造成一种压力,进而产生动力。第三步,定期小结。实行周小结,月大结,一学期综合总结。对他们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又指出其不足,只要后进生能看到希望,就会产生一种“更上一层楼”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期望的心理状态,产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力量,当这种“自我激励”经多次重复就成了积极学习,努力进取的持久动力。
四、家访——帮教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光靠班老师在那里“单操”是不行的,必须求得家庭的配合,使家长、教师合为一股力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这方面的做法是:首先,就转化后进生的总体设想和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了解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方面的具体安排及实施细则,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帮助。其次,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转化情况,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第三,帮助缺乏家教知识的后进生家长了解有关的基本常识,向他们推荐家教方面好的资料。同时,还要帮助缺乏民主气氛的家庭召开民主生活会,创造平等、和睦的家庭气氛,为后进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的改正自我、超越自我的家庭环境。
总之,“玉不琢,不成器”。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能提高我们的教育水平,就能把他们培养成为祖国需要的合是格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