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饮湖初上晴后雨教案02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同学们,假期里,董老师非常有幸到杭州的西湖游览了一番,西湖的美景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出示照片),这就是老师在西湖的照片,我身后的这座塔就是西湖十大美景之一的雷锋塔。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去西湖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师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喜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
2、是啊,西湖的美景不仅让我们陶醉,也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他们挥毫泼墨,写下了无数赞美西湖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明确背景
1、能根据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说说你对苏轼的了解吗?(交流苏轼的资料)看来同学们对西湖的了解还真不少呢!
2、理解题目:话说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一边在西湖上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开始天气还很晴朗,不一会竟阴了天,下起雨来。于是,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诗人酒兴未尽,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指名解题。)
3、那么这首诗的题目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调整词序:“雨后初晴湖上饮”,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这就是古人常用的倒装句。
4.过渡:近千年来,这首诗无论老幼皆能背诵,成为咏诵西湖诗中的名篇。你想不想也来读读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想!)
三、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那就请大家快快打开书翻到 85 页,自由轻声的读读这首诗吧。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
2、这里有这样几个字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出示课件)你能读准它们吗?谁想来?其他同学跟着读一遍。我们大家一起读一遍,好吗?好,现在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首诗了。(指名读。齐读。)
3、《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说诗人看到了初晴后雨的景象,那么,诗中哪句诗是描写晴天西湖的景色,哪句又是描写雨天西湖的呢?请你再读读这首诗,把你找到的画出来,和同桌交流一下。谁愿意来说说哪句诗是描写晴天西湖的景色,哪句又是描写雨天西湖的?(指名说。随即板书:晴:水——潋滟 雨:山——空蒙)在这两句诗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的字词?(生自由说)谁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的?(肯定学习方法)好,我们弄懂了字词的意思,那么你能不能把这些词意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好,请你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吧。(生小组合作学习)现在哪个小组能派个代表来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两名说)刚才我们在学前两句诗时抓住了重点字词来理解整句诗的意思,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现在你能用这种方法来弄懂后两句诗的意思吗?欲是想要的意思,相宜是合适,谁能来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指两名说。)说得不错,现在你能不能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的说出来?试着在小组内说一说。指名说。
四、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苏轼曾评价唐代王维说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实,这句话也同样是他自己的诗作的写照。现在请你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读诗,一边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睁开眼睛,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生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深入感悟 是啊,请看,(出示课件)这就是--引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这也是—(水光潋滟晴方好),这还是—(水光潋滟晴方好)。是啊,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怎能不让人心动?可是转眼就又阴了天,下起雨来。在雨幕的笼罩下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出示课件)这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这也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这还是—(山色空蒙雨亦奇)。这样的景色又怎能不让人觉得十分奇妙呢,难怪诗人会由衷的感叹——(板贴前两句诗,引读)
3、入情入境,品读吟诵
此时的你,就是泛舟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美景的大诗人苏轼,你的心情怎样?(开心,高兴,觉得很美)这位诗人,你来吟诵一下。听我苏轼来吟诵一下。好,在场的诗人们,伴着美酒,看着美景,让我们一起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4、讲述故事,深入领悟
西湖的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让人惊叹,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贴出古诗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引读。说到春秋越国的美女西施,人们常用羞花闭月,沉鱼落雁来形容。有同学知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吗?传说西施天生丽质,她的美貌简直到了倾国倾城的程度。有一天她去花园赏花,花见了她都害羞得合拢了花瓣;天上的月亮见了她,忙躲到云彩后面;湖里的小鱼看见她都沉到水底,都觉得自己不如她美;就连天上飞的大雁看见她,竟然忘记了煽动翅膀,从天上掉了下来。这就是羞花闭月,沉鱼落雁的故事。你们说西施美不美?
说到这,老师有个问题想不明白:西湖是位于杭州的一处景致,而西施却是越国的美女,为什么作者要拿西施来比西湖呢?(1两者都有个“西”字,2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3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你觉得这个比喻用得怎么样?(好,妙)简直是妙不可言!就是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就是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5、小结:寥寥的28个字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新鲜而又贴切的比喻让人感受到西湖的美丽娇艳,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吧。(配乐朗诵古诗,并配画面。)
五、课外拓展,延伸深化
品尝了如此美景佳句,想不想再去欣赏一下苏轼的其他诗句?(想)出示课件(饮湖上初晴后雨外一首),喜欢古诗的同学可以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板书:
晴:水——潋滟
西湖 比西子(美丽,娇艳)雨:山——空蒙
第二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
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
二、理解诗句意思
1.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2.读懂诗意。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3.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四、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著名诗篇。询问学生对作者苏轼的了解,包括“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指什么
(明确: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
五、教师总结全诗
全诗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第一、二句是诗人的实写,从初晴,雨后两个角度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景色。第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他把西湖比作春秋美女西施,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之态,刻画出了西湖的风采神韵。因此这首诗里来被认为是吟咏西湖最出色的诗篇。也正因为本诗的出名,西湖也得了“西子湖”的美誉。
六、作业布置
1.找出本诗中的名句,反复诵读,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2.课外再去找找苏轼的其他名诗,背诵,增加积累。
第三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详细教案
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过程与方法:
1、欣赏图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
2、欣赏图片,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 1 的美景。请欣赏。(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美景?
(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
(师评价:你说得真好。你观察得真仔细。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出示苏轼图片)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请读题目)
4、(个别读)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诗人在饮酒。在西湖上游玩。天气先晴后雨。)
(饮字还有一个读音:yìn 饮马、饮牛)饮马就是牵着马去河边喝水。(再齐读题目)
二、反复诵读,感受韵律。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过渡: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课,自由把诗句放声读一读,要求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生自由读)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全诗)
生:(随机二位学生读。)(你读得真准确。你读得真通顺。你读得又准确又流利。)师:读得很温柔,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谁也来读读? 师:这个“妆”是翘舌音。
“抹”读mǒ 还有一个读音:mā抹平抹桌(动作示范抹桌)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写两遍。老师巡视,展示,评价。(见面时叫学生准备一个写字本)
师:我们再来准确通顺地把诗读一遍。
(二)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刚才我们已经把全诗读准确、读通顺了。但是还不够,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出示节奏诗)
师:想听老师读吗?(点击配乐读)师:老师读得好吗?能给老师一点掌声鼓励吗? 师:谁也想这样美美地读一读?
(预设:想听班长读吗? 孩子们,我们班读书谁读得最好?)
(评价:竖起大拇指;老师鼓掌;说: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生:读。
师:读出了节奏感,好!谁也来试试? 生:读。
师:真有古诗的韵味啊!(节奏感真强!)(你读得真准确,但节奏感不够强。)师:谁还想读? 请你。生:读。
师: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一起读吧。
(学生齐读)
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音韵美。但我们还要走进诗中,理解诗的内容,欣赏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品读诗句,欣赏诗境。
(一)走进晴天的西湖
1、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晴天的西湖。(板书:晴)(播放晴天的景色图)
请同学们细细地欣赏,看哪一种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说话训练
(幻灯出示:我会说:晴天的西湖真美啊,你看。)(你真留心观察。你说得真好!感谢你为我们带来这么美的一副画卷。你的语言真美,像诗一样。)
3、师小结:我们都被晴天西湖的美景陶醉了!诗人苏轼也一样,那么他是怎样
赞美晴天的西湖呢?
生:“水光潋滟晴方好。”(点击图+诗句)
4、师:请问“潋滟”什么意思? 师:水光潋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波光粼粼、水波相连、波光闪动的样子......)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谁来说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意思?(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5、说话训练
师:(出示句子:我会说:
在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水波荡漾,仿佛。
(水晶、钻石、银河落九天)(评价:你真会想象。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6、引读三次
师:晴天的西湖真美呀!难怪苏轼说: 好。(把咪头对准学生)
(西湖的景色真好,读的时候要把这个“好”读重音,读饱满。)谁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2人,表扬读得有进步的)引读: 晴天的西湖真秀丽啊,我们一起来称赞: 好。(随机板书:好)
(二)走进雨天的西湖
1、正当诗人沉浸在西湖晴天的美景中,忽然下起了小雨,(板书:雨)
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欣赏。(出示雨中西湖的视频)
2、说话训练(出示图+我会说:
雨中,西湖的山峰,像。)(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云雾迷蒙)
(像披上了一层轻纱、像仙境一样、像走进神秘世界)
师:是啊,雨中西湖的山峰若隐若现,诗中哪个词描写出这个画面? 生:空蒙
师:是的。“空蒙”就是云雾迷蒙的样子。
3、师:那么“山色空蒙雨亦奇”你又怎么理解?
(在云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4、师:你理解得不错。“奇”就是奇妙、神奇的意思。(板书:奇)
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5、师:雨中西湖,其他的景物又怎样呢?
出示:雨中,西湖的。
(塔、柳树、小草、鲜花)
师:雨中的西湖真是神秘莫测,多么奇妙啊!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赞叹(齐):“山色空蒙雨亦奇”。
(三)赏读晴雨西湖(老师站中央说)师: 西湖晴天好,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西湖雨亦奇,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西湖两种感觉都很妙。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欣赏绝妙的比喻
1、过渡:面对美好神奇的景色,诗人陶醉其中,心中无限热爱,情不自禁想起了。(西施)孩子们,你们知道西施是什么人?(出示西施图,介绍西施)
师:是啊,苏轼称赞她。生:“淡妆浓抹总相宜”(出示第四句)
师:孩子们,谁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总相宜)(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很美丽。)
2、小结:是啊,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很美丽。西湖也一样,晴天美好,雨天也奇妙,所以诗人想把西湖比作西子。这是多么奇妙的比喻啊。学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引读:西湖如诗如画,诗人置身其中,心中涌起无限的热爱之情:——(欲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背诵诗句,升华感情。
1、苏轼如此热爱西湖,因为他曾两次在杭州任职,为当地人民疏导西湖,筑堤防洪,做了许多好事,西湖变得更加美丽。他对西湖是日久生情啊,就这样,一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诞生了!
2、生:配乐齐读《饮湖上初晴后雨》一次。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啊!能背诵吗?我们一起背一遍。(消失诗句背一遍。)
3、师:孩子们,诗歌可以读,也可以唱出来,我们来试唱一次。(点击视频学唱)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走出课文,欣赏古诗。
师:苏轼为我们写下了美妙的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我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美丽,还有许多文人墨客也写下了赞美祖国山河的诗篇。请欣赏。(出示祖国山河的诗篇)
2、古诗新篇,加深理解。
师:老师也尝试作了一首诗。(出示自读)师:写得不好,请多指教。谢谢孩子们!师总结:
同学们,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愿你们在课外多读古诗,多长知识,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3、布置作业:
①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②搜集两首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并背诵。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 好
西湖
雨 奇
西子 总 相 宜
第四篇:《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一、教材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徽省芜湖市北郊的东西梁山时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此时的李白年轻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
“天 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而天门山也似乎默默地为它让出了 一条通道。“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 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
“两 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 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 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 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
《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写于公元1073年,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水 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 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 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子,即西施,春秋越国美女,原为浣纱女,后被越王勾践选入宫中,献 给吴王夫差为妃。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 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 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给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二、学习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准备有关天门山、西湖的文字、图片资料。如果有条件,制作反映课文内容的有关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2.识字。本课要求认的字不多,只有2个。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字。如,让学生在古诗的朗读中识字;或者画出不认识的或容易读错的字,重点识记;也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识字。“妆”是翘舌音,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式让学生识记,“女──妆”。“亦”整体认读音节,要注意读准。
3.写字指导。“断”“孤”“帆”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结构的匀称与紧密。“孤”字的右边是“瓜”,不是“爪”,要提醒学生注意,“楚”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疋”字形比较复杂,建议边示范边指导学生一笔一笔地写。
4.这两首古诗千古传唱,家喻户晓。诗文意境美、形象美,学生读起来会有浓厚的兴趣。教学要以学生的诵读为主,在读中整体感知,自悟词与句的大致意思。再比一比谁诵读得好。对诗句的意思,不必要求学生逐句讲解。
5. 古诗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配画、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幻灯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如,《望天门山》这首诗,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 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诗人为什么会有“相对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立脚点“望天门 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的静态感,只有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才会突出。这些用词巧 妙的地方,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比较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此外,诗中还有许多用词巧妙生动、意境优美的地方,像“楚江开”“至此回”“日边来”“晴方 好”“雨亦奇”,老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细心体会。
6.课文中的两首古诗,也许有不少学生都会背诵了。教师指导朗读时,重点要放在怎样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韵。可以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感悟诗句的含义。在诵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诵读,必须注意把握好停顿,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例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要突出“开”“回”“出”“来”等词语。水光/潋/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要突出“晴”“雨”“西子”“总”等词语。
7. 在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对诗句意思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可结合课后第二题,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第一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两岸的青山一会 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驰来。”第二组两句诗的大致意思是:“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 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文字描绘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自己想象的画面,既可以是画诗的局部(某一句诗),也可以是画诗的整体,只要能大体符合诗意即可。
选做题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可以请学生当堂背背自己知道的一些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可以先分小组让同学们在组内交流,再请同学在全班交流。要鼓励学生课后多积累古诗。
四、参考资料
天门山:安徽省芜湖市北郊,有博望山,亦称东梁山。和县城东南30公 里的长江西岸,有西梁山。两山夹据,长江西来,至此折向北流,形势险要。南陈《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这大约 是天门山最早的文字描述。天门山景观独异,李白写了这首诗后,又有很多名家描述。如李白同时代稍后的吴筠、宋代的王安石、明代的胡松,然而没有一个有李白 的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的恢宏壮观。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 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能画竹,也喜作枯木怪石,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的 《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贴》《祭黄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贴》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
西湖:在 浙江省杭州市,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汉时称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原是与杭州湾相通的浅海湾,后由于泥沙堰塞,海面被隔断,在沙嘴内侧的海 水,成为一个湖。古来人们一直用最美好的语言赞颂西湖,又用最凝练的语言对它的景色做出了不同概括,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说法首推西湖十景:苏堤春晓、平湖秋 月、断桥残雪、曲院风荷、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花港观鱼、柳浪闻莺、双峰插云、三潭印月
第五篇:23课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亦、妆”2个字。了解诗句的大概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同学们,听说大家特别喜欢玩,尤其喜欢游山玩水,是吗?咱们湖州就是一个有山有水的好地方。老师最喜欢湖州的莲花庄,尤其喜欢荷塘里挨挨挤挤的荷叶。谁能像老师一样向大家介绍你的最爱?
2.就是这迷人的江南风景,让中国古代许多文人一边走走看看停停,一边与朋友一起饮酒作诗。仿佛这江南水乡就是他们的故乡。
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
(一)激趣
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谁能用一些词语说说杭州是一个怎样的地方?(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
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有一位大诗人,他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3.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轼)杭州西湖究竟是怎样的美呢,今天我们跟随一位最爱西湖的大诗人一起去看看他眼中的西湖。
(二)揭题,导入诗文
1.诗的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a.天气变化——初晴后雨;b.地点——湖上舟中;c.干什么——饮酒聊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②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③小结:了解了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苏轼写诗信手拈来,跟大家写日记似的,常常在题目中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初读诗题
1.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歌,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音。
2.检查反馈。
①一人读一句,其余学生读课题、作者。(潋滟liàn yàn 亦yì 宜yí)
②请生读古诗(学生评价)
③齐读。
3.古诗方法渗透
①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同学们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学习古诗的时候有什么读懂古诗的好办法?(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搜集资料……)
②有这么多好办法大家一定要用起来。现在,请大家边读古诗边看注释,想一想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三、细读诗句
(一)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
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
1.读诗句你读懂了什么?(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粼粼,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
2.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先让我们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水光潋滟
(1)借助注释说说第一句的意思。(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是多么美好!)
(2)你从诗句中那个词知道西湖水面波光闪闪?(潋滟)
(3)潋滟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我们一起来积累这些词语。
(4)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太阳)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西湖的水在阳光下更加透彻,波光粼粼;西湖的山更青了;西湖的柳在阳光下仿佛披上了一层碎金;西湖的鱼儿欢快地舞蹈,一跃而起,仿佛穿了一身金缕衣;西湖的荷花和荷叶更加鲜艳了……)
①引入诗歌《晓初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净慈寺:在杭州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朋友。无穷:望不到边。别样:特别的。
a.我们一起来看看,同样在六月,诗人杨万里在西湖看到晴天下的西湖景色又是怎样的。请大家自由地读读古诗。
b.谁来说说读过古诗,你读懂了西湖在晴天丽日下又有怎样特别的景致?(荷叶在阳光下更加绿,荷花在太阳的照耀下更红了。)
c.小结:是啊!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评价:你的心情是愉快的!你的心情就如同这明媚的阳光!我听出来了,你的吟诵是发自内心的!)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水光潋滟晴方好!
2.方好
(1)面对这样美丽的湖光山色,请你用一个字来赞叹。(好!美!妙!奇!……)诗人怎么表达?(方好)
(2)老师用了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这个“方”字。我们一起来看看字典上关于“方”的解释。①正直;②正当,恰好;③一种形状。请大家选择一下,赞同的小朋友举手。
(3)是怎样的景致让西湖的晴天美得恰到好处?(水光潋滟的精致,山青水秀的景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
(4)晴天的西湖能不能少这一抹阳光?能不能少西湖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就是这晴日里的西湖让世人从心底说出了——水光潋滟晴方好!(齐)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1.山色空蒙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借助注释来说一说?(雨天,西湖云雾迷茫,也是那么奇妙!)
(2)在晴天里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苍翠欲滴)现在呢?(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2.亦奇
(1)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读一读。
(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吗?(也奇妙)
(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亦)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
(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带着你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情境对话:
苏轼在杭州做官的时候他自己办公的地方就是在西湖边,西湖在夏日里时晴时雨的景象也常常看见。此时,苏轼和朋友看到不同天气下的西湖,苏轼和他的朋友边喝酒边聊天,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选择刚才我们学过的词语用一用,比较一下晴天西湖和雨天西湖的不同,同桌互相演一演。(晴天:波光粼粼,波光闪闪,波光闪动,湖水荡漾,浮光跃金,湖水耀金;雨天: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迷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
预设:朋友:苏兄啊!这晴天的西湖湖面波光粼粼,真是美丽啊!
苏轼:是啊,这雨天的西湖山水朦胧,也是别有一番奇妙之处啊!
朗读:
让我们像老朋友聊天似的说说这变化万千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让我们沉醉在这变幻的美景中,闭上眼赞美一下这奇妙的景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领略西施之美
(1)一天之中,诗人享受了晴天和雨天两种美,真是高兴。这时他由西湖想到了什么(谁)?(西子)
(2)西子是谁?(西施)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春秋时期越国美女)
(3)插入图片和资料,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老师补充的有关西施的小材料。
(材料补充:西施与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位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传说西施在河边洗衣,鱼儿看到西施的美貌以后都忘记了游动,沉了下去。)
(4)通过材料,西施你读到了西施是怎样的美丽?(生答)所以我们夸赞一位美丽的女子常常说她有沉鱼落雁之美。
2.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浓抹)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淡妆)。(看图说一说)
(3)总相宜
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看看诗人的怎么赞美的?(都好)你如何知道?(总相宜)
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男生,我们来夸一夸西施的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还在赞美西湖)谁读懂了这句话,说一说这句话什么意思?(西湖的晴天就如同西施浓抹,雨天就如西施淡妆,不管晴天雨天都适合西湖)
(5)引读: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看似说西子,实际上比喻的是西湖,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恰似西子的(浓抹);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恰似西子的(淡妆)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人不禁赞叹——(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四、朗读拓展
1.这首诗是诗人第一次到杭州时所作的,当他第一次见到这人间天堂的奇景的时候,你们猜猜,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2.苏轼喜欢西湖,更喜欢用诗来写西湖,这里流下了他许多的诗、墨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望湖楼醉书》。
(1)出示诗歌,生自由读
(2)这是什么样的天气,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大雨急的西湖骤雨图)
小结:
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美丽的西湖在不同的天气中尽显风姿,在诗人心中留下了永恒的画卷,也让我们跟随者这位最爱西湖的诗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西湖之行,现在我们要和它说再见了,让我们把这幅画映在脑海中,悄悄地带走吧!(生伴乐齐诵)
板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方好 亦奇
总相宜
浓抹 淡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