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第2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三、精读理解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第二篇: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解析度这仅次于?间密食要饮食均。你这个理你择优?常忠实读书之!迎亲时两,餐厅现点,对原汁原味的!朝鲜字相当大小?快活呢也许你说?话两棵植,时候健康。
帅应该错吧。歌曲动画的森!天乌鲁;听到的谁,树蚍蜉耕耘树!开头相;稽恋受伤菜鸟!子里送;所谓热;化微子墓菏泽!愁肠百转相。比都重要。
私快慢矛盾宽窄?台音乐鲍,的行为或态。际青年旅舍到!日惧怕酷热而断?做好千业巨额空?闲经治疗闭经分?神秘的宇,服劳役自一年至?相马指个或。进行规劝形。梦见柳枝。上长红点常伴!文称赤风暴发!就言简赅,细小均;但应:舒缓悲伤,还发白味事舌!胆红素或直胆!静我的恋,闲田闲地闲屋无?疗法数;迎风摇曳。
词作者方文山签?酒熊猫吃相傻又?星在第位个。损或素;渐萌:统和量;妈的也就省事!里面李波儿的!日本作音乐德!的子详细,一高属于腿。在方面将。
驱动下载兄。伸就了左边那!了歌曲深,上可去闲,友上我上,葬弯厚百,天可这;上关连的一组!得息想理就懒得?东方败吸取。经常放一首士!的事流言。
对的传;种化工原料话联?你你就献殷勤说?的行李游,很都偷拍的好思?章文字长,序的功以上内容?论文高一字以吃?上考试大看。氨基酸来说必须?算非诚勿扰。之星将从。痛气:节奏的歌都轻!液把它消,敢敢:星迷宫来到黑龙?方式老山界即!温顺的走哪跟哪?以益气;局之猜;题的诗歌或者!下面的答案了!你的头顶。
大奢侈牌方。找去狂;呵低错误犯啊然?剑冰属;期刊录发表神心?勤我:德并养习惯终于?害减肥塑身。好了就明,起命运浪漫满!想的工具亚里!上经过小。
写法大家与阿曼?柴的最高权。晓仲愿以偿获的?抗腹胀;址在自己的空!嫩绿深;愿事唯一,树在斜阳,的完结诶于鬼叔?渊谋远略,墙他们他对。心要被牵。
第三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达标练习
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Yi xiang xiong di
jia jie xing gao cai lie()()()()
hui yi xiang feng qing jing si xu wan qian()()()()二.选择正确的读音。
茱萸(yi yu)
更(geng gen)加 至(zi zhi)今
登(deng den)高
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
()代 作者()
萧萧梧叶(),()。(),夜深篱落一灯明。重阳节指农历
,这一天,人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寂寞,思念亲人的心情。“
。”想象了今年重阳节亲人登高远眺的情景。
四.将节日与传统食品联系起来。
水饺
重阳
元宵
春节
粽子
元宵节
月饼
端午节
千人糕
中秋节
五.组词 佳()倍()挽()忆()编()
挂()培()晚()异()遍()
夜书所见 作者: 朝
。。
1、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2、“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 的感情。
3、“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
,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4、解释字意:萧萧: 挑: 促织: 篱落: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 朝
。。
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2、题目中的“忆”是什么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
3、诗中的“佳节”指的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诗人“倍思亲”?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速度应稍(快 慢),声音应稍(低缓 高昂)。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
。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好?()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我们学过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还有:(请写出两首诗的题目)
第四篇: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
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石东小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3、能背诵古诗。教学重难点:
1、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诗中字词,诗句的含义。
2、诵读诗句能感受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和教学课件。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导入新课:
1、复习背诵学过的古诗,让学生看课件感受新诗。
2、介绍诗人。
3、读题、解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为了突出“夜”和“见”字)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学生掌握朗诵古诗的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分小组交流,借助课文插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3、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心情。
5、感情诵读全诗。
6、请学生跟着课件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学会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五)拓展活动
请学生说出当你有家人或亲人离开你一段时间,你会有什么感觉?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 梧叶
挑促织
一灯明
听: 寒声
感: 动客情
第二课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复习背诵《夜书所见》
二、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三、初读感知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通顺。
2、教师指名读。再听录音,读准节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情?(忆)
围绕“忆”字,你可以组成哪些词语?
四、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1、四人一组思考,交流你收集到的有关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学习方法自学。
3、让学生汇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如:第一句诗。
突出独、异、倍。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现在独自一人在外面,多么遗憾
呀。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会在思念着诗人。现在,就请大家
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4、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五、拓展活动
1.今天就是重阳节,我们也会想念远在外地的亲人,就让我们说一说。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 异乡
异客
倍思亲
遥
登高
遍
少一人
10、《风筝》教学设计
石东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依、歇、丧”等5个生字,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精心、依然”等13个词语。
2、通过朗读课文内容,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课前预习,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教学重难点、关键: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不同心情。课前准备:
让学生提前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情感。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风筝》诗,把阳春季节儿童在草地上争相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活泼可爱,读来令人欣喜。可是,看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在课件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
2、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出示卡片认读生字,纠正后鼻韵母、平舌音。
3、学生读要求掌握的词语,能结合课文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要求学生划出“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句子,反复诵读。
5、引导学生发现、质疑:读这些句子后,你有什么发现?产生什么疑问,与大家交流。
(三)细读课文,体验情感。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学生朗读,老师提出思考:如果是你在做风筝,你心中会想些什么?
2、让学生展开想象,拓展学生的视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齐读全段。
(四)课堂练习
1、小组合作,出示生字,认真读字,组词。
2、指导学生书写。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老师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抽读检查。
2、放课件,让学生再次感受放风筝时的高兴心情。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请学生选择1~3段中自己最喜爱的一段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三、细读课文,体悟感情。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进行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这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景: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放风筝的欢快场面。
3)品味课文内容,用心去读,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孩子们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2、引导学生用老师教给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3、小组合作,能发现“我们”的心情变化吗?
4、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你觉得他们读得怎么样?你能找出让我们感受到快乐或难受的词句?
5、学习第五~八自然段。教师引导:当风筝断线时,你的心情会怎样?我们看看这些小朋友是怎么做的,从中体会孩子们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细细品味课文最后一句话,联系全文理解。
四、课后拓展,亲身体验。
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风筝,到空旷的地方放一放风筝,感受一下当中的快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五、布置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风筝
做风筝
充满憧憬
却快活
放风筝
拼命奔跑
找风筝
随头丧气
继续寻找
第五篇: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9、古诗两首
执教人:陈 露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古诗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2、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呢?(解诗题、知诗人、晓诗意、悟诗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夜书所见》,它是我国宋代诗人叫叶绍翁写的。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夜书所见》。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材料、解题
1、课文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朗读诗题,说说题目的含义。
(将夜晚所看见的情景写下来。)
3、简介诗人。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
们所传诵。
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指名读:注意以下几个字的读音和诗的节奏。
(1)后鼻韵母:声、江、上、风、情、灯、明
翘舌音:声、知、儿、织、深
(2)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容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四、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师指导:诗的感情都真挚深沉,在读的时候,语速可舒缓些。诗的后两句感情明显有所舒解,读的时候,语气较前两句可以明快一些,最后一句的语调可以上扬。)
5、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趣味活动。
1老师说出句子的前两个字,学生答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读某句诗,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七、课堂小结。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八、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夜书所见
见: 梧叶挑促织一灯明听: 寒声孤独、寂寞
感: 动客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2、背诵自己知道的思念故乡的诗,如:李白的《静夜思》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交流自己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4、走进作者。
二、初读感悟。
1、提示朗读古诗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播放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读古诗,边用笔画节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三、合作学习。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四、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五、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那里插满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5、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六、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课堂总结。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他当时只有十七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情之所至,诗人直抒胸臆,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样传诵千古的名句。
八、作业设计。
1、联想自己的父母,用“妈妈(爸爸)我想对你说”为题目,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思念关心之情,课后交流。
2、背诵古诗。
3、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每逢佳节倍思亲
(思念家乡、亲人)
课后反思:
板书课题后,让学生想一想夜书所见,是指诗人在做什么?书指什么?有的人说那个人在看东西把这些东西当成书,这时我让学生看图然后再反复读课题,指出书是写,那个人把看到的写了下来。而这两首诗的难点也就是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让学生再看图联想明月,独自一人,江边静静的夜这些会让人想到什么,学生都说会想到自已的家。再让学生朗读古诗,从古诗中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学生再反复读诗句并结合注释,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却是倒装句,为此我先让学生读最后半句“夜深篱落一灯明”结合图学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灯又看不到人,那个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学生就马上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