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七年级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2.内容解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含有两个提供运算未知数的问题的有力工具,也是解决后续一些数学问题的基础。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本章就从这个想法出发引入新内容.
本节课一以引言中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设两个未知数后如何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继而深入探究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会设两个未知数后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掌握设两个未知数后,分析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2)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实际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断
1.学生过去已遇到二元问题,但只设一个未知数,再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在如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的是同一数量,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向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的思路
2.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向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转化,学习知识的迁移.
本节教学难点:
1.把一元向二元的转化,设两个未知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列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篮球联赛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场。根据题意,得2x+=16
x=6,则胜6场,负4场
教师追问:你能根据两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两个未知数列出二个反映题意的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y场。根据题意,得x+y=10,2x+y=16.
教师归纳:像这样,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用引言的问题引人本节课内容,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转变思路,再列二元一次方程,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
问题2: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方程组中的两个x,y都是这个队的胜,负场
数,它们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这样,连在一起写成
就组成了一个方程组。这个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切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问题3:探究
满足了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y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y
上表中哪些x,y的值还满足方程②?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教师归纳: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设计意图: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应用新知,提升能力
例1把一个长20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如果一边长为xm,它的邻边为ym.求
x和y满足的关系式;
当x=15时,y的值;.
当y=12时,x的值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借助本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意义.
3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练习: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km,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km.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的流速。
师生活动:分两小组讨论.一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另一组尝试列方程组(不要求求解),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提醒并指导学生要先分析问题的两个未知数关系,尝试结合题意,寻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组。体会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4归纳总结
师生活动: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在探究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4.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概括的能力.
5.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0页第3,4题
六、目标检测设计
1.填表,使上下每对x,y的值是方程3x+y=5的解
x
y
-0.6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掌握情况.
2.选择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A.
B.
c.D.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掌握情况.
第二篇: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概要
1.二元一次方程:像x+y=2这样的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方程x+y=3和2x+3y=10合写在一起为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像这样,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5.代入消元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把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6.加减消元法: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二、重点难点
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是本周学习的重点,也是本周学习的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一、知识概要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常见类型主要有:
1.行程问题.包括追及问题和相遇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路程=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的工程问题,一类是工作总量为1的工程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
3.和差倍分问题.基本等量关系为:较大量=较小量+多余量,总量=倍数× 1倍量;
4.航速问题.此类问题分为水中航行和风中航行两类,基本关系式为:
顺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
逆流(风):航速=静水(无风)中的速度-水(风)速
5.几何问题、年龄问题和商品销售问题等.三、重点难点
建立数学模型(二元一次方程组)是本周的重点,也是本周的难点.第二节、教材解读
1.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二元一次方程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是方程;
(2)有且只有两个未知数;
(3)方程是整式方程,即各项都是整式;
(4)各项的最高次数为1.例如:像+y=3中,不是整式,所以+y=3就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像x+1=6,x+y-3z=8,不是含有两个未知数,也就不是二元一次方程;像xy+6=1中,虽然含有两个未知数x、y且次数都是1,但未知项xy的次数为 2,所以也不是二元一次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具备以上四点.
2.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都是一次方程;二是整个方程组中含有两个且只含有两个未知数,如
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符合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个,例如x+y=2中,由于x、y只是受这个方程的约束,并没有被取某一个特定值而制约,因此,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定义中的公共解是指同时使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而不是使其中一个或部分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由于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每一个方程,所以,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情况下只有惟一的一组解,即构成方程组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公共解.
【例4】 某化妆晚会上,男生脸上涂蓝色油彩,女生脸上涂红色油彩.游戏时,每个男生都看见涂红色油彩的人数比涂蓝色油彩的人数的2倍少1人;而每个女生都看见涂蓝色油彩的人数是涂红色油彩的人数的,问晚会上男、女生各有几人?
错解: 设晚会上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根据题意,得
把①代入②,得x=(2x-1),解得x=3.把x=3代入②,得y=5.所以答:晚会上男生3人,女生5人.【分析】 本题错在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弄清.每个男生都看见涂红色油彩的人数比涂蓝色油彩的人数的2倍少1人,这里涂蓝色油彩的人数不是题中所有的男生人数,而是除自己之外的男生人数,同理,女生看到的人数也应是除自己以外的女生人数.正解: 设晚会上男生有x人,女生有y人.根据题意,得 把③代入④,得
x=[2(x-1)-1-1],解得x=12.把x=12代入④,得y=21.所以
答:晚会上男生12人,女生21人.第四节、思维点拨
【例1】 小红到邮局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
【思考与解】要解此题,第一步要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寄信需邮资3元8角,由此可知所需邮票的总票额要等于所需邮资3.8元.再接着往下找数量关系,所需邮票的总票额等于所需6角邮票的总票额加上所需8角邮票的总票额.所需6角邮票的总票额等于单位票额6角与所需6角邮票数目的乘积.同样的,所需8角邮票的总票额等于单位票额8角与所需8角邮票数目的乘积.这就是题中蕴含的所有数量关系.第二步要抓住题中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构建等式.由图可知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是: 所需邮资=所需邮票的总票额.第三步要在构建等式的基础上找出这个数量关系中牵涉到哪些已知量和未知量.已知量是所需邮资3.8元,两种邮票的单位票额0.6元和0.8元,未知量是两种邮票的数目.第四步是设元(即设未知量),并用数学符号语言将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设0.6元的邮票需x张,0.8元的邮票需y张,用字母和运算符号将其转化为方程: 0.6x+0.8y=3.8.第五步是解方程,求得未知量.由于两种邮票的数目都必须是自然数,此二元一次方程可
以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解.方程的解是
第六步是检验结果是否正确合理.方程的两个解中两种邮票的数目均为正整数,将两解代入方程后均成立,所以结果是正确合理的.第七步是答,需要1张6角的邮票和4张8角的的邮票,或需要5张6角的邮票和1张8角的的邮票.【例2】小聪全家外出旅游,估计需要胶卷底片120张.商店里有两种型号的胶卷: A型每卷36张底片,B型每卷12张底片.小聪一共买了4卷胶卷,刚好有120张底片.求两种胶卷的数量.【思考与解】第一步: 找数量关系.A型胶卷数+B型胶卷数=胶卷总数,A型胶卷的底片总数+B型胶卷的底片总数=底片总数.A型胶卷的底片总数=每卷A型胶卷所含底片数×A型胶卷数,B型胶卷的底片总数=每卷B型胶卷所含底片数×B型胶卷数.第二步: 找出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构建等式.A型胶卷数+B型胶卷数=胶卷总数,A型胶卷的底片总数+B型胶卷的底片总数=底片总数.第三步: 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已知量是: 胶卷总数,度片总数,每卷A型胶卷所含底片数,每卷B型胶卷所含底片数;未知量是: A型胶卷数,B型胶卷数.第四步: 设元,列方程组.设A型胶卷数为x,B型胶卷数为y,根据题中数量关系可列出方程组:
第五步:答:A型胶卷数为3,B型胶卷数为1.【小结】我们在解这类题时,一般就写出设元、列方程组并解出未知量和答这几步,如有必要可以加上验证这一步.其他步骤可以省略.【例8】 甲、乙两厂,上月原计划共生产机床90台,结果甲厂完成了计划的112%,乙厂完成了计划的110%,两厂共生产机床100台,求上月两厂各超额生产了多少台机床?
【思考与分析】 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设未知数,即直接设法和间接设法.直接设法就是题目要求什么就设什么为未知数,本题中就是设上月甲厂超额生产x台,乙厂超额生产y台;而间接设法就是问什么并不设什么,而是采用先设出一个中间未知数,求出这个中间未知数,再利用它同题中要求未知数的联系,解出所要 求的未知数,题中我们可设上月甲厂原计划生产x台,乙厂原计划生产y台.解法一:直接设法.设上月甲厂超额生产x台,乙厂超额生产y台,则共超额了100-90=10(台),而甲厂计划生产的台数是 根据题意,得
台,乙厂计划生产的台数是
台.答:上月甲厂超额生产6台,乙厂超额生产4台.解法二:间接设法.设上月甲厂原计划生产x台,乙厂原计划生产y台.根据题意,得
所以x×(112%-1)=50×12%=6,y×(110%-1)=40×10%=4.答:上月甲厂超额生产6台,乙厂超额生产4台.【例9】 某学校组织学生到100千米以外的夏令营去,汽车只能坐一半人,另一半人步行.先坐车的人在途中某处下车步行,汽车则立即回去接先步行的一半人.已知步行每小时走4千米,汽车每小时走20千米(不计上下车的时间),要使大家下午5点同时到达,问需何时出发.【思考与分析】 我们从行程问题的3个基本量去寻找,可以发现,速度已明确给出,只
能从路程和时间两个量中找出等量关系,有题意知,先坐车的一半人,后坐车的一半的人,车三者所用时间相同,所以根据时间来列方程组.如图所示是路程示意图,正确使用示意图有助于分析问题,寻找等量关系.解:设先坐车的一半人下车点距起点x千米,这个下车点与后坐车的一半人的上车点相距y千米,根据题意得
化简得 从起点到终点所用的时间为
所以出发时间为:17-10=7.即早晨7点出发.答:要使学生下午5点到达,必须早晨7点出发.【例10】 小明的妈妈为了准备小明一年后上高中的费用,现在以两种方式在银行共存了2000元钱,一种是年利率为2.25%的教育储蓄,另一种是年利率为2.25%的一年定期存款,一年后可取出2042.75元,问这两种储蓄各存了多少钱?(利息所得税=利息金额×20%,教育储蓄没有利息所得税)
【思考与分析】 设教育储蓄存了x元,一年定期存了y元,我们可以根据题意可列出表格:
解:设存一年教育储蓄的钱为x元,存一年定期存款的钱为y元,则
答:存教育储蓄的钱为1500元,存一年定期的钱为500元.【反思】 我们在解一些涉及到行程、收入、支出、增长率等的实际问题时,有时候不容
易找出其等量关系,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图表法分析具体问题中蕴涵的数量关系,题目中的相等关系随之浮现出来.第五节、竞赛数学
【例1】 已知方程组的解x,y满足方程5x-y=3,求k的值.【思考与分析】 本题有三种解法,前两种为一般解法,后一种为巧解法.(1)由已知方程组消去k,得x与y的关系式,再与5x-y=3联立组成方程组求出x,y的值,最后将x,y的值代入方程组中任一方程即可求出k的值.(2)把k当做已知数,解方程组,再根据5x-y=3建立关于k的方程,便可求出k的值.(3)将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相加,得5x-y=2k+11,又知5x-y=3,所以整体代入即可求出k的值.把代入①,得,解得 k=-4.解法二: ①×3-②×2,得 17y=k-22,解法三: ①+②,得 5x-y=2k+11.又由5x-y=3,得 2k+11=3,解得 k=-4.【小结】 解题时我们要以一般解法为主,特殊方法虽然巧妙,但是不容易想到,有思考巧妙解法的时间,可能这道题我们已经用一般解法解了一半了,当然,巧妙解法很容易想到的话,那就应该用巧妙解法了.【例2】 某种商品价格为每件33元,某人身边只带有2元和5元两种面值的人民币各若干张,买了一件这种商品.若无需找零钱,则付款方式有哪几种(指付出2元和5元钱的张数)?哪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
【思考与分析】 本题我们可以运用方程思想将此问题转化为方程来求解.我们先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再找出最主要的数量关系,构建等式.然后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设元,列方程组求解.最后,比较各个解对应的x+y的值,即可知道哪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解: 设付出2元钱的张数为x,付出5元钱的张数为y,则x,y的取值均为自然数.依题意可得方程: 2x+5y=33.因为5y个位上的数只可能是0或5,所以2x个位上数应为3或8.又因为2x是偶数,所以2x个位上的数是8,从而此方程的解为:
由出的张数最少.得x+y=12;由得x+y=15.所以第一种付款方式付 答: 付款方式有3种,分别是: 付出4张2元钱和5张5元钱;付出9张2元钱和3张5元钱;付出14张2元钱和1张5元钱.其中第一种付款方式付出的张数最少.【例4】某中学新建了一栋4层的教学大楼,每层楼有8间教室,这栋大楼共有4道门,其中两道正门大小相同,两道侧门大小也相同.安全检查中,对4道门进行了训练: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两道侧门时,2分钟内可以通过560名学生;当同时开启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时,4分钟可以通过800名学生.(1)求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多少名学生?
(2)检查中发现,紧急情况时因学生拥挤,出门的效率将降低20%.安全检查规定,在
紧急情况下全大楼的学生应在5分钟内通过这4道门安全撤离.假设这栋教学大楼每间教室最多有45名学生,问:建造的这4道门是否符合安全规定?请说明理由.【思考与解】(1)设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可通过x名学生,一道侧门可以通过y名学生.根据题意,得
所以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可以通过学生120人,一道侧门可以通过学生80人.(2)这栋楼最多有学生4×8×45=1440(人).拥挤时5分钟4道门能通过
5×2×(120+80)×(1-20%)=1600(人).因为 1600>1440,所以建造的4道门符合安全规定.答:平均每分钟一道正门和一道侧门各可以通过120名学生、80名学生;建造的这4道门符合安全规定.【例5】某水果批发市场香蕉的价格如下表:
张强两次共购买香蕉50千克(第二次多于第一次),共付款264元,请问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
【思考与分析】要想知道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多少千克,我们可以从香蕉的价格和张强买的香蕉的千克数以及付的钱数来入手.通过观察图表我们可知香蕉的价格分三段,分别是6元、5元、4元.相对应的香蕉的千克数也分为三段,我们可以假设张强两次买的香蕉的千克数分别在某段范围内,利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求得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的千克数.解:设张强第一次购买香蕉x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y千克.由题意,得0 ①当0 ②当0 (与0 合题意,舍去).综合①②③可知,张强第一次购买香蕉14千克,第二次购买香蕉36千克.答: 张强第一次、第二次分别购买香蕉14千克、36千克.【反思】我们在做这道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全,不能说想出了一种情况就认为万事大吉了,要进行分类讨论,考虑所有的可能性,看有几种情况符合题意.【例6】 用如图1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板做侧面和底面,做成如图2的竖式和横式两种无盖纸盒.现在仓库里有1000张正方形纸板和2000张长方形纸板,问两种纸盒各做多少个,恰好将库存的纸板用完? 【思考与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已知量有正方形纸板的总数1000,长方形纸板的总数2000,未知量是竖式纸盒的个数和横式纸盒的个数.而且每个竖式纸盒和横式纸盒都要用一定数量的正方形纸板和长方形纸板做成,如果我们知道这两种纸盒分别要用多少张正方形纸板和长方形纸板,就能建立起如下的等量关系: 每个竖式纸盒要用的正方形纸板数 × 竖式纸盒个数 + 每个横式纸盒要用的正方形纸板数 × 横式纸盒个数 = 正方形纸板的总数 每个竖式纸盒要用的长方形纸板数 × 竖式纸盒个数 + 每个横式纸盒要用的长方形纸板数 × 横式纸盒个数 = 长方形纸板的总数 通过观察图形,可知每个竖式纸盒分别要用1张正方形纸板和4张长方形纸板,每个横式纸盒分别要用2张正方形纸板和3张长方形纸板.解:由题中的等量关系我们可以得到下面图表所示的关系.设竖式纸盒做x个,横式纸盒做y个.根据题意,得 ①×4-②,得 5y=2000,解得 y=400.把y=400代入①,得 x+800=1000,解得 x=200.所以方程组的解为 因为200和400均为自然数,所以这个解符合题意.答: 竖式纸盒做200个,横式纸盒做400个,恰好将库存的纸板用完.第六节、本章训练 基础训练题 一、填空题(每题7分,共35分) 1.一个两位数的数字之和是7,这个两位数减去27,它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就交换了位置,则这个两位数是.2.已知甲、乙两人从相距36km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1h相遇.如果甲比乙先走h,那么在乙出发后h与甲相遇.设甲、乙两人速度分别为xkm/h、ykm/h,则x=,y=.3.甲、乙二人练习赛跑,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那么甲跑5秒钟就能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么甲跑4秒钟就能追上乙,两人每秒钟各跑的米数是.4.一队工人制造某种工件,若平均每人一天做5件,全队一天就超额30件;若平均每人一天做4件,全队一天就比定额少完成20件.若设这队工人有x人,全队每天的数额为y件,则依题意可得方程组.5.某次知识竞赛共出了25道题,评分标准如下:答对1题加4分;答错1题扣1分;不答记0分.已知小明不答的题比答错的题多2道,他的总分为74分,则他答对了.二、选择题(每题7分,共35分) 1.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比个位数字小2,且能被3整除,若将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交换又能被5整除,这个两位数是().A.53 B.57 C.35 D.75 2.甲、乙两车相距150km,两车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车4h可追上乙车;相向而行,1.5h后两车相遇.设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km/h、ykm/h.以下方程组正确的是().3.甲、乙二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甲骑车乙步行.若乙先行12km,那么甲1小时追上乙;如果乙先走1小时,甲只用小时就追上乙,则乙的速度是()km/h.A.6 B.12 C.18 D.36 4.一艘船在一条河上的顺流速度是逆流速度的2倍,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的速度之比为().A.4:3 B.3:2 C.2:1 D.3:1 5.某校初中毕业生只能报考第一高中和第二高中中的一所.已知报考第一高中的人数是报考第二高中的2倍,第一高中的录取率为50%,第二高中的录取率为60%,结果升入第一高中的人数比升入第二高中的人数多64人,则升入第一高中与第二高中的分别有().A.320人,160人 B.100人,36人 C.160人,96人 D.120人,56人 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一批机器零件共840个,如果甲先做4天,乙加入合做,那么再做8天才能完成;如果乙先做4天,甲加入合做,那么再做9天才能完成,问两人每天各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2.师傅对徒弟说“我像你这样大时,你才4岁,将来当你像我这样大时,我已经是52岁的人了”.问这位师傅与徒弟现在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提高训练题 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后相距3千米,再经过2小时,甲到B地所剩路程是乙到A地所剩路程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2.2.小华不小心将墨水溅在同桌小丽的作业本上,结果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一个方程y的系数和第二个方程x的系数看不到了,现在已知小丽的结果是由此求出原来的方程组吗? 你能 强化训练题 1.解关于x,y的方程组,并求当解满足方程4x-3y=21时的k值 2.有两个长方形,第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为5∶4,第二个长方形的长与宽之比为3∶2,第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比第二个长方形的周长大112cm,第一个长方形的宽比第二个长方形的长的2倍还大6cm,求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3.甲乙两人做加法,甲在其中一个数后面多写了一个0,得和为2342,乙在同一个加数后面少写了一个0,得和为65,你能求出原来的两个加数吗? 4.某校2006年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招生总数为500人,计划2007年秋季初一年级招生人数增加20%,高一年级招生人数增加25%,这样2007年秋季初一年级、高一年级招生总数比2006年将增加21%,求2007年秋季初 一、高一年级的招生人数各是多少? 答案 综合训练题 1.一艘轮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千米;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千米.则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______,水流速度为______.2.一队工人制造某种工件,若平均每人一天做5件,那么全队一天就比定额少完成30 件;若平均每人一天做7件,那么全队一天就超额20件.则这队工人有______人,全队每天制造的工件数额为______件.3.已知甲、乙两人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1小时相遇.再同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小时,那么在乙出发后 小时乙追上甲.设甲、乙两人速度分别为x千米/时、y千米/时,则x=______,y=______.4.甲、乙二人练习赛跑,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那么甲跑5秒钟就能追上乙;如果乙让甲先跑2秒钟,那么乙跑6秒钟落后于甲28米,甲每秒钟跑______,乙每秒钟跑______.5.小强拿了十元钱去商场购买笔和圆规.售货员告诉他:这10元钱可以买一个圆规和三支笔或买两个圆规和一支笔,现在小强只想买一个圆规和一支笔,那么售货员应该找给他______元.三、耐心做一做(每题10分,共30分) 1.某人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由甲地赶往乙地,如果他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就会迟到24分钟;如果他以每小时75千米的高速行驶,则可提前24分钟到达乙地,求他以每小时多少千米的速度行驶可准时到达.2.一家商店进行装修,若请甲、乙两个装修组同时施工,8天可以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520元;若先请甲组单独做6天,再请乙组单独做12天可以完成,需付两组费用共3480元.若只选一个组单独完成,从节约开支角度考虑,这家商店应选择哪个组? 3.《参考消息》报道,巴西医生马廷恩经过10年研究得出结论:卷入腐败行列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肌梗塞,脑溢血,心脏病等病,如果将贪污受贿的580名官员和600名廉洁官员进行比较,可发现,后者的健康人数比前者的健康人数多272人,两者患病或患病致死者共444人,试问贪污受贿的官员和廉洁官员中的健康人数各自占统计人数的百分之几?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法.教学难点在于灵活运用代入法,这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来解决;另一个难点在于用代入法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后,不知道应把它代入哪一个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比较简便.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即将“二元”转化为“一元”.我们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原方程组的解.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关于检验方程组的解的问题.教材指出:“检验时,需将所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不是相等.”教学时要强调“原方程组”和“每一个”这两点.检验的作用,一是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代入法是求方程组的解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代入消元的确可以求得方程组的解二是进一步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强调 这一对数值才是原方程组的解,并且它们必须使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三是因为我们没有用方程组的同解原理而是用代换(等式的传递)来解方程组的,所以有必要检验求出来的这一对数值是不是原方程组的解;四是为了杜绝变形和计算时发生的错误.检验可以口算或在草稿纸上演算,教科书中没有写出. 2.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出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即把“二元”转化为“一元”.我们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原方程组的解.早一些指出消元思想和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有较强的目的性. 3.教师讲解例题时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加深.随着例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组时应努力使变形后的方程比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这样不仅可以求解迅速,而且可以减少错误.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2.熟练运用代入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能迅速在所给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择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2.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养成检验的习惯. (三)德育渗透点 消元,化未知为已知的数学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化归的数学美,以及方程组的解所体现出来的奇异的数学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尝试指导法. 2.学生学法:在前面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关键是化二元方程为一元方程,故在求解过程当中始终应抓住消元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使学生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难点 灵活运用代入法的技巧. (三)疑点 如何“消元”,把“二元”转化为“一元”. (四)解决办法 一方面复习用一个未知量表示另一个未知量的方法,另一方面学会选择用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进行变形: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或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设问怎样用一个未知量表示另一个未知量,并比较哪种表示形式更简单,如 等. 2.通过课本中香蕉、苹果的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或二元一次方程组,并通过比较、尝试,探索出化二元为一元的解方程组的方法. 3.再通过比较、尝试,探索出选一个系数较简单的方程变形,通过代入法求方程组解的办法更简便,并寻找出求解的规律.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用代入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整体感知 从复习用一个未知量表达另一个未知量的方法,从而导入运用代入法化二元为一元方程的求解过程,即利用代入消元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办法. (三)教学步骤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已知方程 ,先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再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并比较哪一种形式比较简单. (2)选择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 A. B. C. D. 第(1)题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第(2)题既复习了上节课的重点,又成为导入新课的材料.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会检验一对数值是否为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那么,已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应该怎样求出它的解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这样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香蕉的售价为5元/千克,苹果的售价为3元/千克,小华共买了香蕉和苹果9千克,付款33元,香蕉和苹果各买了多少千克? 学生活动:分别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学生板演. 设买了香蕉 千克,那么苹果买了 千克,根据题意,得 设买了香蕉 千克,买了苹果 千克,得 上面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会解,能否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呢,由方程①可以得到 ③,把方程②中的 转换成 ,也就是把方程③代入方程②,就可以得到 .这样,我们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由这个方程就可以求出 了. 解:由①得: ③ 把③代入②,得: ∴ 把 代入③,得: ∴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向学生展示了知识的发生过程,这对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十分重要. 上面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就是代入消元法.你能简单说说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吗?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后归纳:设法消去一个未知数,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例1 解方程组 (1)观察上面的方程组,应该如何消元?(把①代入②) (2)把①代入②后可消掉 ,得到关于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出 . (3)求出 后代入哪个方程中求 比较简单?(①) 学生活动:依次回答问题后,教师板书 解:把①代入②,得 ∴ 把 代入①,得 ∴ 如何检验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 学生活动:口答检验. 教师:要把所得结果分别代入原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中. 给出例1后提出的三个问题,恰好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明确了解题思路;教师板演例1,规范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格式;通过检验,可使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例2 解方程组 要把某个方程化成如例1中方程①的形式后,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才能消元.方程②中 的系数是1,比较简单.因此,可以先将方程②变形,用含 的代数式表示 ,再代入方程①求解. 学生活动:尝试完成例2.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问题,把书写过程规范化. 解:由②,得 ③ 把③代入①,得 ∴ ∴ 把 代入③,得 ∴ ∴ 检验后,师生共同讨论: (1)由②得到③后,再代入②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得到的是恒等式,不能求解) (2)把 代入①或②可以求出 吗?(可以)代入③有什么好处?(运算简便) 学生活动:根据例1、例2的解题过程,尝试总结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讨论后选代表发言.之后,看课本第12页,用几个字概括每个步骤. 教师板书: (1)变形( ) (2)代入消元( ) (3)解一元一次方程得( ) (4)把 代入 求解 练习:P13 1.(1)(2);P14 2.(1)(2). 3.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①由 可以得到用 表示 . ②在 中,当 时, ;当 时, ,则 ; . ③选择:若 是方程组 的解,则( ) A. B. C. D. (四)总结、扩展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 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 3.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①变形的技巧②代入的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熟练运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八、布置作业 (一)必做题:P15 1.(2)(4),2.(1)(2)(3)(4). (二)选做题:P15 B组1.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2 教学目标 1、弄懂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们的解的含义,并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迁移知识;体验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处理实际问题中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乐趣. 教学难点弄懂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含义。 知识重点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含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创设情境 导入课题幻灯:古老的“鸡兔同笼问题”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这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载的数学名题.它曾在好几个世纪里引起过人们的兴趣,这个问题也一定会使在座的各位同学感兴趣.怎样来解答这个问题呢? 学生思考自行解答,教师巡视.最后,在学生动手动脑的基础上,班级集体讨论给出各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算术方法 把兔子都看成鸡,则多出94-35×2=24只脚,每只兔子比鸡多出两只脚,故,由此可先求出兔子有24÷2=12只, 进而鸡有35-12=23只. 或类似的也可以先求鸡的数量. 35×4-94=46,46÷2=23 方案二:列一元一次方程解 设有x只鸡,则有(35-x)只兔.根据题意,得 2x十4(35-x)=94. (解方程略) 教师不失时机地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元”是指什么?“次”是指什么?以古老的数学名题引入,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好数学的感情 能用方案本来解的学生算术功底比较好,应给予高度赞赏. 方案二既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与巩固,又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出做好铺垫在。 分析问题(一)讨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师:上面的问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还有其他方法吗?(若学生想不到,教师要引导学生,要求的是两个未知数,能否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呢?让学生自己设未知数,列方程) 方案三:设有x只鸡,y只兔,依题意得 x+y=35,① 2x+4y=94.② 针对学生列出的这两个方程,提出如下问题: (1)、你能给这两个方程起个名字吗? (2)为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呢? (3)什么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定义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师:在上面的问题中,鸡、兔的只数必须同时满足①②两个方程.把①②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结合在一起,用花括号来连接.我们也给它起个名字,叫什么好呢? 定义2: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讨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探究活动:满足x+y=35的值有哪些?请填入表中: 教师启发: (1)若不考虑此方程与上面实际问题的联系,还可以取哪些值? (2)你能模仿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给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定义吗? (3)它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 定义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记为 师:那么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呢? 学生讨论达成共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即:既是方程①又是方程②的解. 定义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比如:从方案一,我们知道,x=23,y=12使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成立.所以我们把x=23,y=12叫做 的解记为: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成对出现的,用花括号来连接,表示“且”. 议一议:将上述“鸡兔同笼”问题的三种方案进行优劣对比,你有哪些想法呢? 引导学生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奚比,让学生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新知识,符合建构主义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 1、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是成对出现的;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 数多个.这与一元一次方程有显 著的区别.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脸到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而当我们遇到求多个未知量,而且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它大大减轻了我们的思维负担. 巩固新知例1下列各对数值中是二元一次方程x+2y=2的解是 ABCD 解法分析: 将A、B,C,D中各对数值逐一代人方程检验是否满足方程,选A,B,C. 变式:其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是() 解法分析: 在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A、B、C中各对值是否满足方程2x+y=-2,使学生明确认识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 例2(教材102页练习) 解答过程略 本例先检验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再检脸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目的在于培养分析等量关系并列方程组的能力;培养观察估算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 小结提高在学生畅所欲言话收获的基础上,通过老师进行补充的方式进行.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能力。 布置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102页习题8.1第1、2题. 2、选做题:教科书102页习题8.1第3题. 3、备选题: (1)根据下列语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 ①甲数的一半与乙数的的和为11 ②甲数和乙数的2倍的差为17 (2)方程x+2y=7在自然数范围内的解() A有无数个B有一个C有两个D有三个 (3)若mx+y=1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那么m 的值应是() A.m≠OB.m=0C.m是正有理数D.m是负有理数 (4)李平和张力从学校同时出发到郊区某公园游玩,两人从出发到回来所用的时间相同,但是,李平游玩的时间是张力骑车时间的4倍,而张力游玩的时间是李平骑车时间的5倍,请问他俩人中谁骑车的速度快? 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备用题,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的教学理念.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的设计是从提出“鸡兔同笼”的求解问题人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民族自豪感,让学生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过程,体现出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算术的方法衬托出方程解法的优越性,以列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衬托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优越性,更使学生感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引人顺理成章.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知识,初步具有提取数学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后展开的.根据建构主义理念,学生完全有能力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去同化新知识,主动地将其纳人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本课的通篇整体设计,突出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样板作用,让学生在类比中,主动迁移知识,建立起新的概念.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3 教学目标: 1.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适当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方法,经历从“二元”到“一元”的转化过程,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加减消元法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加减消元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 引导探索法,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买3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要23元,买5瓶苹果汁和2瓶橙汁共需33元,每瓶苹果汁和每瓶橙汁售价各是多少? 设苹果汁、橙汁单价为x元,y元. 我们可以列出方程3x+2y=23 5x+2y=33 问:如何解这个方程组?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1、上面“情境创设”中的方程,除了用代入消元法解以外,还有其他方法求解吗? 2、这些方法与代入消元法有何异同? 3、这个方程组有何特点? 解法一: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式得③ 把③式代入②式 33 解这个方程得:y=4 把y=4代入③式 则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解法二:3x+2y=23① 5x+2y=33② 由①—②式: 3x+2y-(5x+2y)=23-33 3x-5x=-10 解这个方程得:x=5 把x=5代入①式, 3×5+2y=23 解这个方程得y=4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5 y=4 把方程组的两个方程(或先作适当变形)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eliminationbyadditionorsubtraction),简称加减法. 三、例题教学: 例1.解方程组x+2y=1① 3x-2y=5② 解:①+②得,4x=6 将代入①,得 解这个方程得: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巩固练习(一):练一练1.(1) 例2.解方程组5x-2y=4① 2x-3y=-5② 解:①×3,得 15x-6y=12③ ②×3,得 4x-6y=-10④ ③—④,得: 11x=22 解这个方程得x=2 将x=2代入①,得 5×2-2y=4 解这个方程得:y=3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x=2 y=3 巩固练习(二):练一练1.(2)(3)(4)2. 四、思维拓展: 解方程组: 五、小结: 1、掌握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选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六、作业 习题10.31.(3)(4)2.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会阐述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路——通过“代入”达到“消元”的目的,从而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此外,在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发生过程中,让学生从中体会“化未知为已知”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性材料: 本节课,我们以上节课讨论的求甲、乙骑自行车速度的问题为例,探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前面我们根据问题“甲、乙骑自行车从相距6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经过两小时相遇。已知乙的速度是甲的速度的2倍,求甲、乙两人的速度。”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由题意可得一元一次方程2(X+2X)=60;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Y千米/小时,由题意可得二元一次方程组 2(X+Y)=60 Y=2X 观察 2(X+2X)=60与 2(X+Y)=60 ① Y=2X ② 有没有内在联系?有什么内在联系? (通过较短时间的观察,学生通常都能说出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把方程①中的“Y”用“2X”去替换就可得到一元一次方程。) 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设计 问题1:从上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在联系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发?把方程①中的“Y”用“2X”去替换,就是把方程②代入方程①,于是我们就把一个新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解方程组 2(X+Y)=60 ① Y=2X ② 解:把②代入①得: 2(X+2X)=60, 6X=60, X=10 把X=10代入②,得 Y=20 因此: X=10 Y=20 问题2:你认为解方程组 2(X+Y)=60 ① Y=2X ② 的关键是什么?那么解方程组 X=2Y+1 2X—3Y=4 的关键是什么?求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上面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代入”,达到消去一个未知数(即消元)的目的,从而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问题3:对于方程组 2X+5Y=-21 ① X+3Y=8 ② 能否像上述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呢? (说明:从学生熟悉的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入手来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利于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把一个还不会解决的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经会解决的问题的思想方法,对后续的解三无一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学生就有了求解的策略。) 例题解析 例:用代入法将下列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1)X=1-Y ① 3X+2Y=5 ② 将①代入②(消去X)得: 3(1-Y)+2Y=5 (2)5X+2Y-25.2=0 ① 3X-5=Y ② 将②代入①(消去Y)得: 5X+2(3X-5)-25.2=0 (3)2X+Y=5 ① 3X+4Y=2 ② 由①得Y=5-2X,将Y=5-2X代入②消去Y得: 3X+4(5-2X)=2 (4)2S-T=3 ① 3S+2T=8 ② 由①得T=2S-3,将T=2S-3代入②消去T得: 3S+2(2S-3)=8 课内练习: 解下列方程组。 (1)2X+5Y=-21 (2)3X-Y=2 X+3Y=8 3X=11-2Y 小结: 1、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消元”,把新问题(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旧知识(解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2、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常常选用系数较简单的方程变形,这用利于正确、简捷的消元。 3、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实质是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换元”,比如在求解例(1)中,把①代入②,就是把方程②中的元“X”用“1-Y”去替换,使方程②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Y。 课后作业: 教科书第14页练习题2(1)、(2)题,第15页习题5.2A组2(1)、(2)、(4)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审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检验并答 新课: 看一看课本99页探究1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675kg (2)(30+12只母牛和(15+5)只小牛一天需用饲料为940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再次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作用 2通过应用题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3体会列方程组比列一元一次方程容易 4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重要方法,它的关键是把已知量和未知量联系起来,找出题目中的 2.一般来说,有几个未知量就必须列几个方程,所列方程必须满足: (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量 (2)同类量的单位要() (3)方程两边的数值要相符。 3.列方程组解应用题要注意检验和作答,检验不仅要求所得的解是否( ),更重要的是要检验所求得的结果是否( ) 4.一个笼中装有鸡兔若干只,从上面看共42个头,从下面看共有132只脚,则鸡有( ),兔有( ) 新课探究 看一看 问题: 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 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 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 本题的等量关系是(1)() (2)() 解:设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kg和ykg 根据题意列方程,得 解这个方程组得 答: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 )和( ),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母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出入。(“有”或“没有”) 练一练: 1、某所中学现在有学生4200人,计划一年后初中在样生增加8%,高中在校生增加11%,这样全校学生将增加10%,这所学校现在的初中在校生和高中在校生人数各是多少人? 2、有大小两辆货车,两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15。50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支货35吨,求3辆大车与5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3、某工厂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人数的少30人,如果从第二车间调出10人到第一车间,则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问这两车间原有多少人? 4、某运输队送一批货物,计划20天完成,实际每天多运送5吨,结果不但提前2天完成任务并多运了10吨,求这批货物有多少吨?原计划每天运输多少吨? 小结 用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 教学目标: 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3、学会开放性地寻求设计方案,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根据题意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难点:正确发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1.甲乙两人的年收入之比为4:3,支出之比为8:5,一年间两人各存了5000元(两人剩余的钱都存入了银行),则甲乙两人的年收入分别为()元和()元。 2.在一堆球中,篮球与排球之比为赞助单位又送来篮球队10个排球10个,这时篮球与排球的数量之比为27:40,则原有篮球()个,排球()个。 3.现在长为18米的钢材,要据成10段,每段长只能为1米或2米,则这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是(1)1米的段数+()=10(2)1米的钢材总长+()=18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会检验一对数是不是它们的解。 3.通过引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使用代数中的方程去反映现实世界中的等量关系,体会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重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 难点;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含义。 导学提纲: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怎样检验一个数是否是这个方程的解? 2.阅读教材问题1思考下列问题 ⑴.能否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用算术法解答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答 解后反思:既然是求两个未知量,那么能不能同时设两个未知数? ⑵.此问题中有两个问题如果分别设为x、y,怎样列式呢?(完成教材中的表格) ⑶.对于方程x十y=73x+y=17请思考下列问题 ①它们是一元一次方程吗? ②这两个方程有没有共同特点/若有,有河共同特点? ③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3.从教材中找出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结合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对“元”和“次”作进一步的解释) 注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书写方式,方程组中的各方程中,同一个字母必须代表同一个量 4.与是否满足方程①与是否满足方程②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注意:(1)未知数的值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时,才是方程组的解.若取,时,它们能满足方程①,但不满足方程②,所以它们不是方程组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一对数,而不是一个数,所以必须把与合起来,才是方程组的解. 5.思考讨论在方程组①②③④ ⑤⑥中,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 达标检测: 1.根据下列语句,分别设适当的未知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或方程组: (1)甲数的比乙数的2倍少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摩托车的时速是货车的倍,它们的速度之和是200千米/时:________; (3)某种时装的价格是某种皮装的价格的1.4倍,5件皮装比3件时装贵700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2x+x=1B、x-3yC、x+x-3=0D、x+y=2 3.下列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x+3y=5m+3m=152x+3x=0m+n=5 A、B、C、D、 2x-3x=3+=3-5y=02m+n=6 x=2 4.在方程3x-ky=0中,如果是它的一个解,则k的值为_______. y=-3 5.若mxy+9x+3y=-9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_n=_______.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8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第二节的第四课时,它是在学习了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加减消元法,在解方程组时会更简便准确,也是为以后学习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式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在联系实际,应用方程组解决问题方面,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加减消元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灵活应用。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初一(2)班学生基础比较好,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大多数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性格比较活泼,他们希望有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但是对于七年级的乡镇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还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适时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适当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借此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说教法:启发引导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 说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比较法。 四.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 2、前面我们学过了哪些消元方法?(“单身”代入法、“朋友”加减法) 下列两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求解? 2x3y=16① X-y=3②3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口述解题方法。 教师:肯定、鼓励、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也为本节课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 师:我们用代入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单身”,用加减法来解题第一步是找“朋友”,再用同减异加的法则进行解答,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道题目: 问:这题能否用“单身”代入法或“朋友”加减法来求解?为什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利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促进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 2、合作探究 (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主动探索出解法,教师巡视指导并肯定和鼓励他们。) 总结解题方法:如果一个方程组中x或y的系 数不相同时,也就是说它们不是“朋友”时,先要想办法把“陌生人”变成“朋友”。 方法一:将方程①变形后消去x。 方法二:将方程②变形后消去y。 让学生尝试着写出解题过程,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结果,集体订正。请做对的同学举手,全班同学都为自己鼓鼓掌,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祝贺,暂时还没做对的表示给自己一次鼓励。[设计意图:让学生探索这道过渡性的题目,是遵循了学生的认识规律,由浅入深,为学习下面这道例题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变“陌生人”为“朋友”这一设想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例题探索例5、解方程组:3x-4y=10① 5x6y=42② 师:这道题的x与y的系数有何特点?如何变成“朋友”? (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板书解题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探讨,逐步发现可以用加减消元法去解较为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也让他们再次体会了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探讨的过程中也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有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后,会产生一种想表现自己的欲望。] 4、试一试 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试一试,让学生用本节课的加减消元法和前面例2的代入消元法进行比较,看一看哪种方法更简便? (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写出解答过程,并请一些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教师展示两种解题方法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种方法,使学生更清晰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发现本节课的方法比例2的方法更简便时,学生会产生一种用本节课的知识去解题的冲动。] (三)反馈矫正 解方程组: (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才华的机会,以前后两桌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此时可轻声播放一首钢琴曲,为学生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两个同学上台解题,教师巡视,并每一个组选两名代表检查本组同学的完成情况和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待全班同学完成后,让台上这两位同学试着当一下小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自己所做的题目,教师为评委,进行点评并总结,全班同学为他们鼓掌。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兼顾每个学生,所以让学生自做自讲,培养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选代表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重视,这样就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课堂小结:学完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设计意图: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五)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31页的练习。 选做题: ① (2) ②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和空间,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现在又带着新的问题走出课堂。] 五、板书设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 找“朋友”——变“陌生人”为“朋友”——同减异加 例题分析习题分析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让学生更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9 一 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 2.内容解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是解决含有两个提供运算未知数的问题的有力工具,也是解决后续一些数学问题的基础。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本章就从这个想法出发引入新内容. 本节课一以引言中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设两个未知数后如何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继而深入探究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会设两个未知数后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列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2)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 教学目标解析 (1)学生能掌握设两个未知数后,分析问题中包含的等量关系”以及“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2)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实际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断 1.学生过去已遇到二元问题,但只设一个未知数,再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现在如何引导学生设两个未知数。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由于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的是同一数量,通过观察对照,可以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向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的思路 2.结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向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转化,学习知识的迁移. 本节教学难点: 1.把一元向二元的转化,设两个未知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列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问题1 篮球联赛中,每场都要分出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10场比赛中得到16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分别是多少?你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10-x)场。根据题意,得2x+(10-x)=16 x=6,则胜6场,负4场 教师追问:你能根据两个问题中的等量关系设两个未知数列出二个反映题意的方程吗?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能。设胜x场,负场。根据题意,得x+=10 , 2x+=16. 教师归纳:像这样,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设计意图:用引言的问题引人本节课内容,先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转变思路,再列二元一次方程,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 问题2:对比两个方程,你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师生活动: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方程组中的两个x,都是这个队的胜,负场 数,它们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这样,连在一起写成 就组成了一个方程组 。这个方程组中每个方程都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 设计意图:从实际出发,引入方程组的概念,切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问题3 : 探究 满足了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的值有哪些?把它们填入表中 x (3) 当 =12时,x的值 师生活动:小组讨论,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借助本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通过比较,进一步体会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意义. 3加深认识,巩固提高 练习: 一条船顺流航行,每小时行20 ,逆流航行,每小时行16 .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的流速。 师生活动:分两小组讨论.一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另一组尝试列方程组(不要求求解),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埋下伏笔。然后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黑板完成。 设计意图:提醒并指导学生要先分析问题的两个未知数关系,尝试结合题意,寻找到两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组。体会直接设两个未知数,列方程,方程组更加直观, 4归纳总结 师生活动:共同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1.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在探究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 4.你还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我归纳概括的能力. 5. 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90页第3,4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填表,使上下每对x,的值是方程3x+=5的解 x 2.选择题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 ) A. B. C. D.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掌握情况.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0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1、会根据问题情境及条件列出分段计费及盈不足等问题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建模的过程和作用. 数学思考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认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必要的经济意识,增强他们节约成本、有效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趣味性、现实性、科学性. 教学重点抽象出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探究问题.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数学模型.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1.某旅行社在黄金旅游期间为一个旅游团安排住宿,若每间宿舍住5人,则有4人住不下;若每间宿舍住6人,则有一间只住了4人,且空两间宿舍,那么该旅游团有多少人?有多少间宿舍?图1-3-7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学习了行程问题,百分比问题的解决思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段计费、盈不足问题的解决方法.利用同学们熟悉的生活中的问题去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导入课题.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分段计费问题某城市规定:出租车起步价所包含的路程为0~3 km,超过3 km的部分按每千米另收费.甲说“我乘这种出租车走了11 km,付了17元.”乙说:“我乘这种出租车走了23 km,付了35元.”请你算一算:出租车的起步价是多少元?超过3 km后,每千米的车费是多少元?阅读后思考回答:问题1:由甲乘车付费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等量关系?由乙乘车付费又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等量关系?问题2:在这两个等量关系中,未知量有几个?各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探讨已知与未知,并探讨设元的方法.问题3:你能通过设元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吗?试试看.解:设出租车的起步价是x元,超过3 km后每千米收费y元.根据等量关系,得解得答:这种出租车的起步价是5元,超过3 km后每千米收费1.5元.归纳总结:分段计费的常见等量关系是:总费用=各分段费用之和. 【探究2】盈不足问题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问题1:“若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如果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这句话,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书本数吗?同样地,“若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又如何理解?你能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书本数吗?问题2:你能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这道题吗?试试看.问题3:如果需要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本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设元?如何列方程组?小组内合作,共同交流,提出各自的解法,然后讨论.归纳总结:盈不足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法是: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量,再根据同一个量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也可直接列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解法一: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根据题意,得3x+20=4x-25.解得x=45.答:这个班共有45名学生.解法二: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图书一共有y本.根据题意,得解得答:这个班共有45名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适当的图表,帮助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技能.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例1用一根绳子环绕一个圆柱形油桶,若环绕油桶3周,则绳子还多4尺;若环绕油桶4周,则绳子又少了3尺.这根绳子有多长?环绕油桶一周需要多少尺?解:设这根绳子长为x尺,环绕油桶一周需y尺.由题意,得解得答:这根绳子长为25尺,环绕油桶一周需7尺.变式训练1.湖园中学学生志愿服务小组在“三月学雷锋”活动中,购买了一批牛奶到敬老院慰问老人.如果送给每位老人2盒牛奶,那么剩下16盒;如果送给每位老人3盒牛奶,则正好送完.则敬老院有多少位老人?2.朵朵幼儿园的阿姨给小朋友分苹果,如果每人3个还少3个,如果每人2个又多2个,请问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A.4个B.5个C.10个D.12个3.为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克服因干旱而造成的电力紧张困难,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某地决定对居民家庭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电力公司规定:居民家庭每户每月用电量在80千瓦时以下(含80千瓦时,1千瓦时俗称1度)时,实行“基本电价”;当居民家庭每户每月用电量超过80千瓦时时,超过部分实行“提高电价”.(1)小张家20xx年4月份用电100千瓦时,上缴电费68元;5月份用电120千瓦时,上缴电费88元.求“基本电价”和“提高电价”分别为多少元/千瓦时.(2)若6月份小张家预计用电130千瓦时,请预计小张家6月份应上缴的电费.解:(1)设“基本电价”为x元/千瓦时,“提高电价”为y元/千瓦时.根据题意,得解得答:“基本电价”为0.6元/千瓦时,“提高电价”为1元/千瓦时.(2)80×0.6+(130-80)×1=98(元).答:预计小张家6月份上缴的电费为98元.通过应用举例,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地查缺补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进一步体会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灵活解题. 解:(2)由(1)可列方程组解得3+6=9(千米).答:他家到海滨9千米.除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外,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知识迁移及拔高的机会,使学生各抒己见,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七年级学生在会议室开会,每排座位坐12人,则有11人无处坐;每排座位坐14人,则余1人独坐一排.这间会议室共有座位多少排(C)A.14 B.13 C.12 D.152.若某班购买一筐桃,每人分6个,则少6个,每人分5个,则多5个,则班级人数与桃数各是(B)A.22,120 B.11,60 C.10,54 D.8,423.请你阅读下面的诗句:“栖树一群鸦,鸦树不知数,三只栖一树,五只没去处,五只栖一树,闲了一棵树,请你仔细数,鸦树各几何”.诗句中谈到的鸦为__20__只,树为__5__棵.练习题的设置一方面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查缺补漏,为以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方向. 【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教材P18练习T1,T2.2.教材P18习题1.3A组T3,B组T7. 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教学反思】 ①[授课流程反思]从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入手,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②[讲授效果反思]通过设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帮助学生分清已知和未知,掌握本课时内容,突破难点. ③[师生互动反思]课堂上教师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遇到较难解决的问题时,可让同学们分组探究、归纳总结,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的概念,会用消元法解方程组。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方程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并能把相应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它们的解的概念,会用消元法解方程组。 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方程组;并能把相应问题转化为解方程组。 教学手段 多媒体,小组评比。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二元一次方程组已经学了哪些知识? 1、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消元的方法有哪些? 设计意图:知识回顾,掌握知识要点,为顺利完成练习打下基础 二、基础训练 教学手段与方法:每小组必答题,答对为小组的一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 基础知识达标训练。 教学手段与方法: 毎小组选代表讲解为小组加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讲解不到位的老师补充。 设计意图: 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灵活应用。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2 学习目标 :会运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重难点: 1、会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灵活运用代入法的技巧. 学习过程: 一、基本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如果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那么就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我们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我们可以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____________。 2、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简称_____。 3、代入消元法的步骤: 二、自学、合作、探究 1、将方程5x-6y=12变形:若用y的式子表示x,则x=______,当y=-2时,x=_______;若用含x的式子表示y,则y=______,当x=0时,y=________ 。 2、在方程2x+6y-5=0中,当3y=-4时,2x= ____________。 3、若 的解,则a=______,b=_______。 4、若方程y=1-x的解也是方程3x+2y=5的解,则x=____,y=____。 5、用代人法解方程组 ①②,把____代人____,可以消去未知数______。 6、已知方程组 的解也是方程组 的解,则a=_______,b=________ ,3a+2b=___________。 7、已知x=1和x=2都满足关于x的方程x2+px+q=0,则p=_____,q=________ 。 8、当k=______时,方程组 的解中x与y的值相等。 9、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⑴ ⑵ ⑶ 二、训练 1、方程组 的解是( ) A. B. C. D. 2、已知二元一次方程3x+4y=6,当x、y互为相反数时,x=_____,y=______;当x、y相等时,x=______,y= _______ 。 3、若2ay+5b3x与-4a2xb2-4y是同类项,则a=______,b=_______。 4、对于关于x、y的方程y=kx+b,k比b大1,且当x= 时,y= ,则k、b的值分别是( ) A. B.2,1 C.-2,1 D.-1,0 5、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⑴ ⑵ 6、如果(5a-7b+3)2+ =0,求a与b的值。 7、已知2x2m-3n-7-3ym+3n+6=8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求n2m 8、若方程组 与 有公共的解,求a,b.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3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会根据行程问题、百分比问题情境及条件,列出方程组,解行程问题及百分比问题;2.使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问题解决 通过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增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能. 情感态度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行程问题和百分比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续表)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回顾问题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________,解法有________.问题2: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那么你还记得它的一般步骤吗?通过复习旧知,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扫除知识障碍.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引入】图1-3-3《孙子算经》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现在传本的《孙子算经》共三卷,其中卷下第31题,可谓是后世“鸡兔同笼”题的始祖,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问题1:“上有三十五头”的意思是什么?“下有九十四足”呢?问题2:你能解决这个有趣的问题吗?以数学历史故事为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探究1】鸡免同笼问题①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实物投影).解:设有鸡x只,则有兔(35-x)只.根据题意,得2x+4(35-x)=94.2x+140-4x=94.-2x=-46.x=23.35-x=12.答:有鸡23只,兔12只.②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实物投影).解:设有鸡x只,兔y只.根据题意,得①×2,得2x+2y=70,③②-③,得2y=24,y=12.把y=12代入①,得x=23.答:有鸡23只,兔12只.你能比较两种解法的优劣吗? 【探究2】行程问题情境:小琴去县城要经过外祖母家,第一天下午她从家走到外祖母家,第二天上午,她从外祖母家出发,匀速前进,走了2小时和5小时后,离她自己家的距离分别为13千米、25千米.你能算出她的速度吗?能算出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多远吗?问题1:你能画线段表示本题的数量关系吗?问题2:填空:(用含s,v的代数式表示)设小琴的速度是v千米/时,她家与外祖母家相距s千米,第二天她走2小时的路程是__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距离是________千米;她走5小时的路程是________千米,此时她离家的距离是________千米. 【探究3】百分比问题情境:两块合金,一块含金95%,另一块含金80%,将它们与2克纯金熔合得到含金90.6%的新合金25克,计算原来两块合金的重量.问题1:设原来含金95%的合金为x克,含金80%的合金为y克.熔合后新合金中的含金量为25×90.6%,熔合前的总含金量为95%x+80%y+2,因此可以列出方程95%x+80%y+2=25×90.6%.问题2:两块合金的重量,加上2克纯金的重量等于新合金的重量,据此你能列出什么样的方程呢?引导学生体会两种解法的优点和不足,为学生建立方程组模型做铺垫.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如果学生学习存在困难,可以借助微视频讲解,或者教师设计表格,帮助学生分析等量关系. 活动三:开放训练体现应用 【应用举例】例1甲、乙两人都从A地到B地,甲步行,乙骑自行车,如果甲先走6千米乙再动身,则乙走0.75小时后恰好与甲同时到达B地;如果甲先走1小时,那么乙用0.5小时可追上甲,求两人的速度及AB两地的距离.变式训练1.两码头相距280千米,一船顺流航行需14小时,逆流航行需20小时,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2.从小华家到姥姥家有一段上坡路和一段下坡路.星期天,小华骑自行车去姥姥家,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行3 km,下坡每小时行5 km,她到姥姥家需要行66分钟,从姥姥家回来时需要行78分钟才能到家.那么,从小华家到姥姥家上坡路和下坡路各有多少千米,姥姥家离小华家有多远?例2革命老区百色某芒果种植基地,去年结余500万元,估计今年可结余960万元,并且今年的收入比去年高15%,支出比去年低10%,求去年的收入与支出各是多少万元.巩固用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 【拓展提升】例3某铁路桥长1000 m,现有一列火车从桥上通过,测得该火车从开始上桥到完全过桥共用了1 min,整列火车完全在桥上的时间共40 s.求火车的速度和长度.例4从甲地到乙地的路有一段上坡与一段平路,如果保持上坡每小时走3千米,平路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每小时走5千米.那么从甲地到乙地需54分,从乙地到甲地需42分,从甲地到乙地全程是多少千米?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当堂训练】1.甲、乙二人练习跑步,如果甲让乙先跑10米,甲跑5秒钟就可追上乙,如果甲让乙先跑2秒钟,那么甲跑4秒钟就追上乙.若设甲、乙每秒钟分别跑x米,y米,则列出方程组应为( )A. B.C. D.2.一轮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a千米/时,逆流航行的速度为b千米/时,那么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A.a+b B.(a-b) C.(a+b) D.a-b3.甲、乙两人从相距36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如果甲比乙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乙出发后2.5小时相遇;如果乙比甲先走2小时,那么他们在甲出发后3小时相遇.设甲每小时走x千米,乙每小时走y千米,可列出方程组________________.通过设置当堂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新知,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框架图式总结,更容易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①[授课流程反思]通过古代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这样,一方面在列方程组的建模过程中,强化了方程思想,培养了学生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将解方程组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解方程组的技能. ②[讲授效果反思]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掌握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及解题步骤. ③[师生互动反思]在建立方程思想的过程中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思路,由算术方法到一元一次方程再到二元一次方程组,遵循了学生的思维梯度,逐步建立起学生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思想,充分感受它的优点和思维的简化. ④[习题反思]好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题题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更进一步提升. 活动四:课堂总结反思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4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 掌握二元一 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之间的 关系; (3) 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过程与方法 (1) 教材以“问题串”的形式,揭示方程与函数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不同数学知识间可以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 通过“做一做”引入例1,进一步发展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与态度 (1) 在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中,在体会近似解与准确解中,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 (2) 在经历同一数学知识可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变式能力. 教学重点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和数学转化的思想意识.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学具:铅笔、直尺、练习本、坐标纸.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引导(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回顾知识) 内容: 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 是这个方程的解吗? 2.点(0,5),(5,0),(2,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吗? 3.在一次函数y= 的图像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 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像与一次函数y= 的图像相同吗? 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一个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图像有如下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 第二环节 自主探索方程组的解与图像之间的关系(10分钟,教师引导学 生解决) 内容: 1.解方程组 2.上述方程移项变形转化为两个一次函数y= 和y=2x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分别作出这两个函数 的图像. 3.方程组的解和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的交点坐标有什么关系?由此得到本节课的第2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相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像解法; (1) 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以转化为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纵坐标; (2)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可以转化为求这两条直线对应的函数表达式联立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和图像法三种. 注意:利用图像法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近似解,要得到准确解,一般还是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 第三环节 典型例题 (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 探究方程与函数的相互转化 内容: 例1 用作图像的方法解方程组 例2 如图,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是 . 第四环节 反馈练习(10分钟,学生解决全班交流) 内容: 1.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的交点为 ,则 . 2.已知一次函数 与 的图像都经过点A(—2, 0),且与 轴分别交于B,C两点,则 的面积为. (A)4 (B)5 (C)6 (D)7 3.求两条直线 与 和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 4.如图,两条直线 与 的交点坐标可以看作哪个方程组的解? 第五环节 课堂小结(5分钟,师生共同总结) 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要求学生自主总结有关知识、方法: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 次函数的图像的关系; (1) 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像上; (2) 一次函数图像上 的点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和对应的两条直线的关系: (1) 方程组的解是对应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2) 两条直线的交 点坐标是对应的方程组的解; 3.解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方法有3种: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3)图像法. 要强调的是由于作图的不准确性,由图像法求得的解是近似解.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7.7A组(优等生)1、 2、3 B组(中等生)1、2 C组1、2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使学生初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②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操作,力图提示出方程与图象之间的关系,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提示出方程和图象之间的对应关系,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要求: 1、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难点突破: 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探究、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体会方程和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即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过程】 一、学前先思 师:请同学们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有哪些? 生: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师:请你猜测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生:(小声议论,有人提出图象解法) 师:看来的同学似乎已经提前做了预习工作,很好!那么对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二元一次方程组怎么会有图象?它的图象应该怎样画? 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怎么做? 师:同学们都问得很好!那你有喜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吗? 生:(比较害羞) 师:看来大家比较害羞,那么请大家把各自喜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留在心里。让我们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二元一次方程开始今天的学习。 二、探究导学 题目: 判断上面几组解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生:和不是,其余各组均是方程的解。 师:请在学案上的直角坐标系中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再标出以上述的方程的解中为横坐标,为纵坐标的点,思考: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与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有什么关系? 教学引入 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 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 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 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 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 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三:矩形的性质 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寻找菱形性质。] 动画演示: 场景四:菱形的性质 师:这说明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全部性质。 及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师:根据这些性质,我们能不能给正方形下一个定义?怎么样给正方形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有同学做跃跃欲试状。] 师:请同学们回想矩形与菱形的定义,可以根据矩形与菱形的定义类似的给出正方形的定义。 学生应能够向出十种左右的定义方式,其余作相应鼓励,把以下三种板书: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学生活动:讨论这三个定义正确不正确?三个定义之间有什么共同和不同的地方?这出教材中采用的是第三种定义方式。] 师:根据定义,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它们之间的关系梳理一下。 生:我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就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 师:很好!反过来,请问:一次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是否是与其相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呢? 生:是的。并且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中的、的值就是相对应的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的值。 三、巩固基础 师:非常好!那下面的题目你会解吗? (学生读题)题目:方程有一个解是,则一次函数的图象上必有一个点的坐标为______. 生:(2,1) (学生读题)题目: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有一个点的坐标为(3,2),则方程必有一个解是_________. 生: 师:你能把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相应的一次函数吗? (学生读题)把下列二元一次方程转化成的形式: (1)(2) 生:第(1)题利用移项,得到,所以 第(2)题利用移项,得到,两边同时除以2,所以 四、感悟提升 师:如果将和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你能用代入消元法或者加减消元法求出它的解吗? 生:能,我算出 师:很好!你能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一次函数与的图象吗? 生:可以。(动手在学案上画图) 师:观察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这两条直线相交,并且交点坐标是(2,1)。 师:通过以上活动,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我发现刚刚求出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刚好就是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坐标(2,1)。 师:很好!你能抽象成一般的结论吗? 生:如果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一个交点,那么交点的坐标就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师:非常好!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 师:你能学以致用吗? y=2x-5 y=-x+1 题目:如图,方程组的解是___________. 生:根据图象可知:一次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是(2,-1),因此,方程组的解是。 师:回答得真棒! 五、例题教学 例题: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师:请大家在学案的做中感悟栏内上大胆地写出解题过程。 生:(投影展示解题过程)略。 师:很好!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准备的解题过程(略) 师:你能就此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的一般步骤吗? 生:先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方程化成相应的一次函数,然后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找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就可以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用12个字的口诀来记住刚才同学的步骤:变函数,画图象,找交点,写结论。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在学案上的巩固强化栏内利用图象解法求出你心里埋你所喜欢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生:(各自动手操作,教师展示学生求解过程) 师:观察你作的图象,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有些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比较容易看出来,而有些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不容易看出来是多少。 师:是的,所以在这里老师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用图象法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组的解得到的是近似解。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代数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相比,那种方法简单一些? 生: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简单。 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既不比代数解法简单,且得到的解又是近似的,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这种解法呢?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让我们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二是说明了“数”与“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密切联系,有时我们要从“数”的角度去考虑“形”的问题,有时我们又要从“形”的角度去考虑“数”的问题,这里是从“形”的角度来考虑“数”的问题;三是为了以后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师:看来大家都很爱动脑筋,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例题加以变化。 六、例题变式 题目:用图象法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两条直线相交于点(2,-4),求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师:请一位同学来分析一下。 生:由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2,-4)可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就是,把代入到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可得:,解得,所以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师:非常好! 七、感悟归纳 师:再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那么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什么呢? 生:我想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的一次函数的图象没有交点,那么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应该无解。 八、拓宽提升 题目:不画函数的图象,判断下列两条直线是否有交点?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每组一次函数中的有什么关系? (1)与; (2)与 师:你会怎样分析这道题? 生:我们只要求解一下由这两个一次函数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情况就可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方程组有解,那么相应的两条直线就是相交,如果方程组无解,那么相应的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的位置关系。 师:很好!抽象成一般结论怎样叙述? 生:对于直线与,当时,两直线平行;当时,两直线相交。 九、例题再探 题目: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问:(1)这两条直线有什么特殊的位置关系? (2)这两个一次函数的有何特殊的关系? (3)由此,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师:哪位同学来尝试一下? 生:(1)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位置关系; (2)这两个一次函数的相乘的结果等于-1; (3)仿照刚才的结论,我得出的结论是:对于直线与,当时,两直线垂直。 师:太棒了!那下面的这一题你会做吗? 题目:已知直线和直线 (1)若,求的值; (2)若,求垂足的坐标。 师:谁来试一下? 生:由前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得出,如果,则,解得:;如果,则,解得,将代入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得,求出方程组的解就可以得出垂足的坐标。 十、学会创新 师:请你根据这节课中的例题(或习题)在学案中编(或出)一道题。看谁出的题新颖、精妙! 生:(畅所欲言,踊跃尝试) 十一、小结与思考 师:(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总结)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两个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关系,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难点。就本节课而言,前者较为重要,后者难度较大。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前者,是因为学生必须首先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在数与形两方面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后面的难点。在重难点的处理上,为了解决学生对重点的理解,用一组二元一次方程组串起一节课,加以变式,既使得学生理解了重点内容,又为后面的难点突破留下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问题为线索,注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操作、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师生互动,这对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还是有效的,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提倡的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另外,对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作为补充,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也对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又一方面体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回顾、先思”为先导,以“操作、思考”为手段,以“数、形结合”为要求,以“引导探究,变式拓宽”为主线,从旧知引入,自然过渡、不落痕迹。首先提出学生所熟知的二元一次方程并讨论其解的情况,为后面探究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作了必要的准备,结构安排自然、紧凑。在操作中,提出问题、深化认识。一切知识来自于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只有实践,才能把握知识、深化认识。先让学生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在画图的过程中发现:“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相应的函数图象上。”在应用结论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时,也是在操作中来发现问题。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了快乐,深化了认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导探究为主线,数、形结合为要求。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关注的焦点。能力培养是以自主探究为平台。“自主”不是一盘散沙,“探究”不是漫无边际。要提高探究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为达到这一目的,教案中设计了“探究导学”、“例题变式”、“例题再探”、“学会创新”和“拓展提升”。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是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认真研究教材,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既体现课程精神,又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案例。本节课前半部分时间有些慢,后半部分例题再探和学会创新时间不够。建议有针对性的学生板演多一点,进一步加强双基的落实。 【同伴点评】 本节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探究、合作交流。问题的设计层层递进,通过问题的逐一解决,师生最终形成共识,达到了揭示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函数的图象关系的目的。(李晓红) 在例题教学及学生动手尝试时,教师在学生大胆尝试之后给出解题过程,强调了解题的规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同时强调了由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得到的解往往是近似的,因此必须检验。教师对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的必要性的解释,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一解释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也是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对于这一解释,相当一部分教师在这一节课中并没有很好解决。这一处理方法值得他人借鉴。(丁叶谦) 本节课老师准备充分,教学环节紧紧相扣。授课老师充分体现了课题:“先思后导,变式拓宽教学设计”的精神,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在探索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时给了学生充分体验、自主探索知识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找到了快乐,深化了认识。同时对例题连续的再利用,不断变化,让学生在变式中不断丰富对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的认识,充分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图象解法的实用性,学会创新环节的设计更是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教态亲切,语言生动,娓娓道来。 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阜康市第四中学 方海艳 一、教学目标: 1.明确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正确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4.进一步体会转化思想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实际应用中运用 二、情感目标: 1.通过类比分析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不同方法,使学生树立最优解题的思想意识 2.通过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的美。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正确选择最优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2.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提供的信息准确找出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在电视上我们最多看到的是什么?(广告)如果你是这个电视台的台长,你会如何安排这两种广告呢? 考考你:某电视台在黄金时段的2分钟广告时间内,计划插播长度为15秒和30秒的两种广告,若要求每种广告播放不少于两次,问:两种广告的播放次数有几种安排方式? 师:观察这个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考点一:概念 知识点回顾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所在项的次数均为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1y2 2x A.3x+4y=1 B.2x-3y=5 C.5xy+1=8 D.2.若5xy 与4xy 是同类项,如何求m与n? 师:观察这个式子,和上面的有什么区别?你发现了什么? 知识点回顾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定义:由2个或2个以上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练习: 判断下列方程组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组 111x1xy1xy B. C. A.xy3y21x2x2y1x3x2y1 E2 DF2y25yz8x2y4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那你们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吗?现在我们就来练一练 考点二:解法 请你在下列方程中选择两个组合出你喜欢的方程组,并求出方程组的解 (1)3x+2y=13(2)x-2y=-1(3)3x-y =-2(4)2x+y=2 师:看来大家对于解方程组已经掌握的很好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历年中考是怎么靠考解方程组的? 真题演练1.(2015凉山州)已知方程组2xy5,则x+y的值为() x3y5A.-1 B.0 C.2 D.3 2.(2014·广安)如果a3xby与-a2ybx1是同类项,则()A.x2x2x2x2 B. C. D. y3y3y3y3归纳总结:(1)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若一个未知数能很好地表示出另一个未知数时,一般采用代入法; (2)当两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或者系数均不为1时,一般采用加减消元法。 mxny7x2变式训练:已知 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则m+3n为—— nxmy1y1师:方程是解决实际生活的模型,我们已经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了,那开头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考点三:应用 考考你:某电视台在黄金时段的2分钟广告时间内,计划插播长度为15秒和30秒的两种广告,15秒广告每播一次收费0.6万元,30秒广告每插播一次收费1万元,若要求每种广告播放不少于两次,问: (1)两种广告的播放次数有几种安排方式?(2)电视台选择哪种方式播放收益较大? 解:(1)设播放15秒广告x次,播放30秒广告y次 15 X +30y=120,化简得 x+2y=8 ∵x,y为整数,x≥2,y ≥ 2 x2x4∴ y3y2(2)设播放收益为W元,当x=2,y=3时,W=4.2万元;当x=4,y=2时,W=4.4万元,所以15秒4次,30秒2次收益较大 师:对于单个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求整数解我们已经掌握,那么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问题你可以解决吗? 真题演练1.(2015江苏南通)甲种电影票每张20元,乙种电影票每张15元.若购买甲、乙两种电影票共40张,恰好用去700元,则甲、乙种电影票各买了多少张? 动动脑:小龙在拼图时,发现8个一样大的小长方形,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图甲所示,陈晔 看见了说“我来试一试”,结果陈晔七拼八凑,拼成一 个如图乙的正方形,中间留下一个洞,恰好是边长2mm的小正方形,你能算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甲 乙 真题演练:(2015新疆内高班)某小区准备新建50个停车位,以解决小区停车难的问题。已知新建1个地上停车位和1个地下停车位需0.5万元,新建3个地上停车位和2个地下停车位需1.1万元。 (1)该小区新建1个地上停车位和1个地下停车位各需多少万元? (2)若该小区预计投资金额不超过11万元且地上停车位不超过33个,则共有几种建造方案? 中考热点:全民戒烟已经成为共识,为了研究吸烟是否对肺癌有影响,某肿瘤研究所随机地调查了10000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是2.5%,在不吸烟者中患肺癌的比例是0.5%,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比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多22人.如果设这10000人中,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为x,不吸烟者患肺癌的人数为y,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组 师:通过练习,你能总结出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吗?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审 审清题意,找出题目中的两个数量关系 设 用两个字母表示问题中的两个未知数 列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 解 解方程组,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 检验求得的值是否正确和符合实际情形 答 写出答案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两个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判定一个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1.方程两边的代数式都是整式——分母中不能含有字母; 2.有两个未知数——“二元”; 3.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1——“一次”. 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由几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一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3126xy0 y232xy10xy3yx0 5x22yxy10 x2、下列属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2x3y53xyz0 x351xy11xy5yx2 35xy222xy1xy0xy1xy0x1,y12xy1,x2y10,xy,xy3xy4x2y1a24|b|(a2x),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b1)y13a=,b= 3、如果是关于 4、若2x2a5a3y1是二元一次方程,求a的值.5、已知3xa22y2b55是二元一次方程,则a=b=.6、已知方程m3xm22yn10是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则m______,n______ 三.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一组取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在写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时候我们用大括号联立表示. x1如:方程xy2的一组解为,表明只有当x1和y1同时成立时,才能满足 y1方程.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所有方程(一般为两个)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1、下列各组数中,_________是方程x3y2的解;_________是方程2xy9的解;x3y2________是方程组的解 2xy9x1x5x3x2①;②;③;④y1y5y1y2 25、二元一次方程x-2y=1有无数多个解,下列四组值中不是该方程的解的是() x0A.1 y2B.x1 y1C.x1 y0D.x1 y1x 13、试写出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使它的解是y3,这个方程组可以是________ x2,4、已知是方程x-ky=1的解,那么k=_______ y3x2mxy3的解,则m=_______,n=______. 5、已知是方程组y1xny6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代入消元法 代入消元法:将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 (1)等量代换:从方程组中选一个系数比较简单的方程,将这个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例如y),用另一个未知数(如x)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即将方程写成yaxb的形式; (2)代入消元:将yaxb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消去y,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x的值; (4)把求得的x的值代入yaxb中求出y的值,从而得出方程组的解; xa(5)把这个方程组的解写成的形式. yb 1、把方程7x-2y15写成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得() A.y2x 517B.x152y 7C.y7x15 2D.y157x 22、已知x=3t+1,y=2t-1,用含x的式子表示y,其结果是(). x1 32x5(C)y 3(A)y y1 22x1(D)y 3(B)x2 3x4y2① 3、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最好的变式是() 2xy5 ②24y23xy5A.由①得x3 B.由①得y 44、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1)y(=42x ①)2xy5 ② (3)3m2n6 ① 4m3n1 ② 2x1y4(5)3225 1x11 48y8 C.由②得x2 D.由②得y2x5 xy4 ①2xy5 ②(4)2p3q13p54q (6)5x2y5a3x4y3(a其中a为常数)3 m12n3 x2y134(7)(8)4m3n7x:2y:3 5、若x-y+3与|2x+y|互为相反数,则x+y的值为__________ 6、如果ab与-ab2y123xyx+ 1是同类项,则x、y分别为___________ 7、如图所示的两台天平保持平衡,已知每块巧克力的质量相等,且每个果冻的质量也相等,则每块巧克力和每个果冻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 8、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标注了字母a的面是正方体的正面,如果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代数式的值相等,则a,x,y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若方程组 xy7,则3xy3x﹣5y的值是 . 3x5y3 4 10、若|x-y-1|+(2x-3y+4)2=0,则x=______,y=______. 11、二元一次方程组 12、小亮解方程组了两个数 4x3y7的解x,y的值相等,求k. kx(k1)y32xyx5的解为,由于不小心,滴上了两滴墨水,刚好遮住 y#2xy12和▲,请你帮他找回▲这个数,▲= . Ax+By=2,x=1,x=2,13、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甲正确解得乙抄错C,解得 Cx-3y=-2,y=-1,y=-6,求A,B,C的值. x3 ax5y15 ①变式:已知方程组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得到方程组的解为;乙看错了方程②a4xby2 ② y1x5中的b得到方程组的解为,若按正确的a、b计算,求原方程组的解.y4 14、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组xy5k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6的解,则 xy9kk的值是.变式:如果关于x、y的方程组 x2y7k的解满足3x+y=5,求k的值。 2xy82kxy3xmy2 15、若方程组xy1与方程组同解,则m=。 nxy 3xy6xay3变式:如果关于x、y的方程组 的解与 的解相同,求a、b的ax2ybxy8值。第三篇: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第四篇: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第五篇: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