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解析
一、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解析】中国古代教学名句“是每次必考一题的规律
《礼记.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里面有许多教学原理存在,也是作文中引篇开据的利器,对于考生来说,我们之前的复习策略就是背下来,每年必考,当然《论语》中体现的教育教学原则的句子也是每年必考,总结如下:2012上真题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2013上真题孔子的学习主张“学思行”
013下真题是论语的”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015上考的是论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16下考的是论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2016上考的是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本题答案为C。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
【解析】B。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校长
【解析】C。解析:在良好师关系的构建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
4、在小学课外活动当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大赛属于()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解析】D。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摄影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的和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解析】B。解析:陶行知的这句话表达了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教师高尚道德的体现。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A.观察条件是否人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冇设计并有结果 【解析】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7、假如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A.立即包扎伤口,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解析】C。意外事故的处理也是作为老师必备的知识。
8、威威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D.独创性.【解析】C。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能在不同方向上提出不同类型信息的思维特征。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变通性越高。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解析】B。直接关键系对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解析】B。解析:负强化。行为的结果是通过撤销消极刺激(取消禁令)来实现的,这就是负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徳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解析】《四大心理发展阶段论》也是每年单选题的常驻客 2016下真题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2016下真题10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2016上真题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 2015上真题12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2015下真题1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2014下真题21皮亚杰认训阶段论 2013上真题1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2012上真题33皮亚杰认识阶段论
本题选A。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权威阶段时,认为服从成人的就是正确的。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解析】C。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有注意力障碍。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妞斯。
【解析】A。斯宾塞认为课程就是组织起来的教材内容。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解析】D。隐性课程主张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获得知识,题干当中的板报、建筑物等属于自性课程的物质层面。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课,学生学会写“信、拾、蛙、舞。”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析】教学设计各大环节是单选题的常驻题 2016下真题20导入 2015上真题14导入 2015下真题15三维目标 2015上真题14导入方法 2014上真题17导入 本题选A。学会写、熟记”属于知识技能层面。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解析】2014年下真题18出现过,本题选择C。
17、课堂教学中,课桌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段来说,“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足()。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讨论法。
【解析】B。在我们传统课堂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秧田型”了。就是摆放整齐的课桌椅,方正。适合讲授。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解析】A。这是一种课堂小测验。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教学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属于()。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顺向式。
【解析】C。知识出现重复,但是深度不断加强,就是螺旋式。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解析】B。模像直观。
二、简答题
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解析】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1语言智力;2逻辑一数学智力;3视觉一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一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解析】(1)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身心才能起作用。
(2)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的教授只是一种外在因素,这种因素能否起作用,取决于受教育者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能动性。
(3)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自身发展的动力。教育只有变为自我教育,变为受教育者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解析】班主任既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群体,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体。研究群体主要是针对班级中存在的非正式群体展开,了解个体是重点,主要包括:(1)思想品德状况:学生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与行为。
(2)学习状况: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方法等。(3)学生的身体状况:学生的体质、视力、有无特殊疾病等。(4)学生的心理状况:个性、有无心理障碍或疾病等。
(5)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家庭、先前教育、人际交往等。
三、材料分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热议。有的说:“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老师”……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的走道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她的文化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
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25、材料: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
(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0分)
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精心设计问题的情景,让学生有问题可以提,有疑义可以讨论。
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尝试、探索和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题(语文为例)(材料内容为《白鹅》)
1、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到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解析】
(1)这是一篇状物抒情记叙文,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这篇文章一是要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技能: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清,体会对比和反语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保护动物,跟动物交朋友。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领悟学习方法,建立学习的自信心。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白鹅高傲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对比和反语的写作手法。(3)导入环节。
1、猜谜语,活跃氛围。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带个谜语好吗?打一动物、多媒体课件出示1 猜谜语
头戴红项帽,身穿白布袄。走路像棉船,说话像驴叫。2.观看视频,激发兴趣。
师: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到乡下看看真正的白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把鹅请出来吧!(播放乡下白鹅的视频)你能用哪些词语或句子形容视频中的这些白鹅?,(生交流,老师点评、引导),3、过渡课文,自然导入。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描述得真好!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崛?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引起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再通过视频引入白鹅,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白鹅,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
第二篇:2018年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8年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末选均无分。
1.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人口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结构状况
D.基础教育水平
2.下列主张属于儒家教育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
B.道法自然
C.绝圣弃智
D.以吏为师
3.我国教育史上首次纳入师范教育并实施的学制是()。A.“癸卯学制”
B.“五四三学制”
C.“壬寅学制”
D.六三三学制
4.人们常说“三翻六坐八爬叉,十二个月喊爸爸”,这一说法所体现的儿童身儿发展规律是()。
A.稳定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体差异性
5.通过“道德两难故事法”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学者是()。A.马斯洛
B.皮亚杰
C.柯尔伯格
D.罗森塔尔
6.在发生火灾时,使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正确的步是()。①将灭火器提到距火源两米左右的上风处 ②倒置灭火器,握紧压把 ③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
④右手用肋压下压把,左手拿着喇叭筒,对准火源根部喷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在教育研究中,访谈法与问卷法相比()。
A.更具客观性
B.更有利于做大样本研究
C.更易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D.更有利于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
8.某小学为弘扬民族文化,围绕“中国风”,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书法练习、风筝制作,中国结编织等活动。这属于()。A.学科活动
B.科技活动
C.游戏活动
D.主题活动
9.小英帮助生病在家的小勇辅导功课后,感到很快乐、这种情感属于()。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幸福感
10.小学生学写新字时,先听教师讲解,观察教师书写示范。这时的技能学习阶段处于()。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1.芳芳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主动向老师请教。她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认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2.小涛认为这次考试取得好成绩是因为自己运气好。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这属于()。
A.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B.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C.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D.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13.明确指出教学就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的著作是()。
A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卢校的《爱弥尔》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洛克的《教育漫话》
14.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在地位上具有()。A.平等性
B.层次性
C.辅助性
D.从属性
15.小学教科书的编排形式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要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的要求,还应符合()。A.社会学的要求
B.政治学的要求
C.生态学的要求
D.卫生学的要求
16.教师不是分学科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而是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它场所自由学习。这样的教学形式属于()。A.在线课堂
B.网络课堂
C.开放课堂
D.翻转课堂
17.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其课程类型属于()。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经验课程
18.在《金色的鱼钩》教学开始时,张老师说:“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七律.长征》一诗,领略了红军长征的非凡气概,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红军过草地的艰难困苦”,这种导课方式属于()。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情境导入
D.故事导入
19.巴班斯基认为,应该把教学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中设计教学。这教学理论称为().A.教学环境最优化
B.教学内容最优化
C.教学过程最优化 D.教学方法最优化
20.小明数学考试经常得不到高分,但数学老师从小明较好的计算能力、图形感知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分析,认为小明具有较强的数学学习潜力。这种评价属于()。
A.相对性评价
B.绝对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影响学生有意注意的因素。【参考答案】:
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1)对活动目的的理解程度;(2)对活动的合理组织;
(3)对兴趣的依从性(间接兴趣);
(4)主体的意志努力,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22、简述家校合作的途径。【参考答案】: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可通过以下途径:(1)家访;
(2)建立通讯联系;(3)定时举行家长会;(4)组织家长委员会;(5)举办家长学校。
23、《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专业知识”维度包括哪些领域? 【参考答案】:
(1)小学生发证知识(2)学科知识
(3)教育教学知识(4)通知性知识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一天,黄老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才过了五六分钟,几个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就来找老师背诵,并得到了老师表扬。这时,小伟也要求背诵,几个同学听了哈哈大笑,因为小伟有智力缺陷,思维缓慢,说话不流畅,普通孩子用几秒钟说的一句话,他却需要两分钟才能讲清楚,黄老师望着小伟涨红的脸,微笑着说:
好的。“小伟,你来背,不着急,慢慢来。”小伟用他那特有的发音,一字一句认真地背诵起来。5分钟过去了,小伟字不差地背完了。黄老师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小伟,你真棒!”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小伟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黄老师的做法。(10 分)【参考答案】:
(1)案例中黄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赞赏和借鉴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黄老师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一个别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案例中小伟智力缺陷,跟班级其他普通孩子相比,存在诸多问题。黄老师认识到这一差异性,针对小伟的特殊情况,采用了个性化教育方式。
其次,黄老师身体力行发展性评价基本理念。案例中,当小伟一字不差背诵完,黄老师给予了他积极肯定的评价,肯定了小伟的学习过程,并有利于促进小伟的发展,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
再次,黄老师持有正确的教育观、积极的学生观,并恪守师德要求。师德规范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黄老师并没有因为小伟的智力问题歧视他,而是积极乐观地鼓励他、帮助他;黄老师在班级其他同学面前也做到了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有利于营造互帮互助、健康的氛围。
(2)教师应如何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I0 分)
【参考答案】:
(2)作为教师,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的教育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②掌握对随班就读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③为随班就读特殊儿童制定个性化的成长发展计划。
④积极引导班级其他普通儿童正确看待,为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营造健康的环境。
25、材料:
一(2)班的林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1)请你回家后把小白免碰到的有趣的故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他动物的表现吗?可以跟家里人交流一下。第二天,林老师刚走进教室,学生就纷纷围住他,迫不及待的汇报作业的完成情况,还抢着说:“我好喜欢这个作业哦!”
问题:
(1)结合材料,评析林老师的作业设计。(10分)【参考答案】:
林老师的作业无疑是成功的,既实现了教学目的,又受到学生一致好评,效果显著。
首先,作业的内容具有代表性,作业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既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容易让学生接受,积极参与。林老师让学生将课文关键内容,课后以讲趣事的方式转述给他人,形式简单,参与度高,无形之中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作业具有一定得开放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林老师以一道开放性的题目,鼓励学生课下积极探索,与家人一起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谈谈教师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10分)【参考答案】: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①作业的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要有助于学生巩固与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能力。
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学校应通过班主任来调节学生各科作业的总量,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凡能在课内完成的作业,就不应当布置到课外去做。
③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对比较复杂的作业,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示,但这种提示应是启发性的,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④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 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的程度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便发现教和学两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一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者多涂均无效。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努:
(1)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10分)【参考答案】:
这篇讲读课文,依次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步往_上爬的。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观察顺序,介绍了爬山虎的特点,着重介绍了它的“脚”。写了“脚”的生长部位、形状和作用。这样的文章结构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激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2)如指导小学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参考答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正确读出“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课文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言语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陶冶美的情趣,热爱生活,做个有心人。(3)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写连续性观察日志(20分)
【参考答案】:
课题:《观察植物(绿萝)生长过程教学活动方案》 教学目标:
1.依据重要特征记录,呈现植物生长的过程。
2.通过比较不同植株之间的差别,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3.知道事物的特征可以反映事物,也就要学会利用特征来认识事物。4.爱护植物,懂得利用植物的美化和环保作用改善生活。教学重点:利用特征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发现植物生长中的问题,并通过比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前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将绿萝的幼苗移植到了各位同学装水的玻璃器皿中。通过近几天的观察,现在你们的绿萝生长情况怎么样呢?大家互相展示一下吧。”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在热烈而有序的气氛下导入新课。
(2)课堂交流
提问:在绿萝生长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哪几个主要的阶段呢?我们培育绿萝的时候都做了记录。现在,大家看看自己的记录,找出绿萝生长主要经历了哪些时期或阶段?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月确:先长茎,再长叶,茎叶交替生长;茎会越来越粗,叶子会又嫩绿变成深绿。提问:怎么使绿萝长得更快呢?要求:同桌之间交流,点名回答。
明确: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将其分条总结下来。
提问:为什么有的学生的植物长得好,有的学生的植物长得不好呢?
要求:全班讨论。
明确:学生讲述自己的意见,教师将其分条总结下来。
总结:经过同学们的种植,已经感觉到了种植是--件既辛苦又幸福的事情,让我们利用有关种植的知识和技能,亲自动手,种更多的树来绿化我们的校园,种更多的花来美化我们的环境。
(3)作业布置:让学生将自己的培育过程写成观察日记,写清楚生长过程和培育感受。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整理房间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分类思想?如何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10分)【参考答案】:
(1)分类思想,就是把要研究的数学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千不同的类别,然后逐类进行研究求解的一种数学解题思想。分类思想的实质是按照数学对象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将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作用是克服思维的片面性,防止漏解。
分类思想在小学数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分类单元的教学中,注意渗透分类思想,-方面是-般物体的分类,如柜台上的商品、文具等;另一方面要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分类,如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数的认识和运算等。
第二,在三大模块知识的教学中注意经常性地渗透分类思想和集合思想,如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数的分类。
第三,注意从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渗透分类思想,如排列组合、概率的计算、抽屉原理等问题经常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
第四,在统计与概率知识的教学中,渗透分类的思想。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丰富多彩,很多时候需要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描述,从而有利于分析数据和综合地做出推断。
第五,注意让学生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不要为了分类而分类。如对商品和物品的分类是为了便于管理和选购,对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类,是为了更深入地研究问题、理解知识、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2)如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参考答案】:
《整理房间》是小学数学-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掌握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针对“整理房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20 分)【参考答案】: 教学活动方案如下:
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在家帮妈妈整理过房间吗?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两位新朋友笑笑和淘气的家,看看他们的房间是什么样子,好不好?先看看笑笑的房间。(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笑笑的房间好看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说说。师: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的房间吧!
出示淘气房间图片,你们看了有什么样的感觉?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帮淘气整理--下房间。板书《整理房间》
[理由]呈现淘气房间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语言铺垫渲染,让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十分亲切有趣。提出这节课和老师一起帮淘气整理房间,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淘气来不及收拾房间,谁来帮他整理一下呢 ?请举起你的小手。我们在来看看笑笑的房间是怎么整理的。出示课件观察。
边看边总结:
1、桌子和椅子放在一起,摆放整齐。
2、玩具放在第一格,书放在第二格,衣服放在第三格。
3、床铺的很整齐,很漂亮。一师:看完笑笑的房间,我相信大家也能帮淘气把房间整理的和笑笑的房间-样整齐。谁先来和老师一起帮忙整理?你来说我来做。出示课件。
师:非常好,在大家的帮助下,淘气的房间整理得十分整齐,我们来看一下整理好的图片。”呈现图片,结合板书进行描述,例如:文具类: 书本、铅笔、文具盒、玩具类:皮球、玩具熊、玩具车服饰类:上衣、裤子、鞋、袜子。
师:像上面整理房间的过程就是分类,书本、铅笔、文具盒、台灯是一类,都是学习用品,所以放在一-起;皮球、玩具熊、玩具车都是玩具,放在一起;上衣、裤子、鞋都是服饰,放在一一起。
归纳:分类就是在不同的物体中,把同-类物品和其他物品分开。
[设置意图]课堂是数学活动的舞台,创设整理房间的情景,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宽松氛围,给足了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体会理解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最好教师再给予总结。此外,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
三、应用拓展
在情景和游戏中进一步巩固联系练一 练。
师:看下图,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动物?然后找一找哪些是会飞的,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上述材料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
学生在呈现、操练、输出及复习巩固的各项活动中听、说、认读新词汇。
教学难点:
理解进行时的运用,并在对话中正确结合词汇进行运用。[评分参照要点
结合小学英语听说课的特点,重点突出其词汇的学习,并能体现交际中的运用即可。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参考答案】: 1.知识目标:
1.1学生能够听懂、认读、识别本节课的重点词组get up,brush my teeth, wash ayface, have breakfasto
1.2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时间表达的向式结构,能理解进行时用于表达正做某事的结构。
一It’ s__ _.What are you doing?
一I’m 2.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得体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单词、句型就时间主题进行问答。3.情感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与生活紧密关联的主题,有效激发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作息安排,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评分参照要点]
设计教学目标有层次,表达具体可操作,体现对基本词汇、句型的教学,言之有理即可。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参考答案】:
1.导入:猜谜游戏。
教师呈现一个有关闹钟的谜语,引导学生猜测出闹钟,从而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时间话题。
[设计意图]通过猜谜活动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知识准备,有效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效果。2.新授:
2.1教师多媒体呈现时钟,并结合动作呈现本节课的重点动词短语。学生理解单词的意
思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单词。
2.2学生听录音跟读,教师纠正发音。[设计意图]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节课的重点词汇特点,教师采用全身反应法直观清晰地呈现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之后的跟读环节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接下来的操练巩固做好语言准备。
[评分参照要点]
围绕教学目标;将导入和新授基本环节中教师和学生行为基本表述清晰,言之有理即可。
29、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参考答案】:
《小蜻蜓》是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一年级中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五声宫调式,四三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刻画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蛟忙的形象。歌曲第一、第二乐句节奏比较舒缓,旋律以级进(五声音阶)为主,表现了蜻蜓盘旋飞舞的形象。第三乐句节奏发生变化,旋律进行与语言结合紧密。第四乐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行,最后稳定地结束在主音上,似乎是对小蜻蜓辛勤劳动的赞许。歌曲通过对小蜻蜓的赞美,告诉学生要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
[答题要点]这是一首低学段的歌曲,整首曲子较简单。针对教材歌曲,考生可以从旋律、结构、歌词、创作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参考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歌曲,学生能够认识小蜻蜓这种可爱的生物,知道它们是益虫,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模唱、律动等形式学会演唱歌曲;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通过器乐创编等形式表现抒情优美的音乐情绪。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感受四三拍的韵律。
[答题要点]考生要注意三维目标的写作顺序,在写作过程中注意用词,凸显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加入课堂打击乐器,丰富歌曲表现力”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参考答案】: 设计:
器乐创编表现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轻柔、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身体左右摇摆做律动。
(2)教师用话语引导学想象蜻蜓自由~飞舞的情景,运用手臂模仿蜻蜓上下一飞舞的动作,表现蜻蜓在田间忙碌捉虫的样子。注意动作应柔和,与歌曲的韵律一致。
(3)根据课前的分组,教师下发三角铁、碰铃等打击乐器,引导学生自由练习演唱歌曲,同时用动作、打击乐器等(一小节敲击一下)参 与歌曲表现。教师规定练习时间,并对小组进行指导。
(4)学生分组.上台表演,台下观看的学生轻哼乐曲伴奏。
(5)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其他小组进行鼓励。
设计理由:这是一首唱歌课,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应当突出“唱”的部分,且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采取引发其兴趣的教学模式。
因此,在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演唱后,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合适的情绪演唱歌曲,为了不让连续的歌唱变的乏味,我引导学生律动唱,并创设情境,学生仿佛置身于田野和蜻蜓共舞,边唱边模仿蜻蜓飞翔的动作。这样整个课堂不仅音符流动起来,学生也随着这样的情绪欢快起来,整个课堂是鲜活的”动“起来的课堂。
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旋律之美,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与小组合作能力。我引导学生们分组创编属于自己的音乐节奏。在这个过程里,每个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但没有对错之分,我会适时进行引导。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的过程中,旋律在他们的脑海里不断流动,他们赋予音乐不一样的表现力。同时,我在过程中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对他人音乐的看法,也锻炼了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步骤,在歌唱中,真正提高学生对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音乐创造能力。
[答题要点]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教学设计过程中音乐创编这一环节的考查,考生能够掌握音乐唱歌课的教学流程,并了解学情、教学组织方式、评价方式等对课程设计、课程点评是十分有必要的。总体上,学生的理由贴合要求与三维目标,言之有理即可。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立定跳远
动作方法:两脚自然左右开立与肩同宽,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两臂自然前后预摆,同时两腿随着协调弹性屈伸;起跳时两臂由后向前上方有力摆动,两脚迅速蹬地,充分蹬身髋、膝、踝关节向前上方跳起,腾空后挺胸、展体、伸髋使身体尽量伸展;落地前收腹、屈膝、小腿尽量前伸;落地时脚跟先着地,并立刻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立定跳远”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参考答案】:
教学重点:双脚起跳,用力向前上方跃起,双脚同时落地。教学难点:蹬摆有力、上下肢协配合。
(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基本说出立定跳远技术的动作要领,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85%以上的学生可以协调的做出双脚起跳,双脚轻巧落地的立定跳远动作。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与游戏练习各种跳跃,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灵敏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发展跳跃能力。发展身体素质,培养果敢、顽强、自信等意志品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跳跃的学习和游戏活动,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遵守活动的规则,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表现出勇敢、顽强、自信等意志品质。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方法并说明理由。(20 分)【参考答案】: 新授环节教学步骤:
(1)自主进行“跳格子”游戏练习。
(2)教师完整示范立定跳远动作并分解讲解动作要点:两脚左右开立,弹性屈伸摆动,同时两脚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起,使身体充分伸展,落地屈膝缓冲。
(3)学生练习
①原地摆臂做弹性屈伸练习
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3组X5次练习,让学生感受弹性屈旧手脚噔摆配合的动作。
②弹性屈伸连续起跳练习
组织:分成4组,听口令依次做3组X5次练习;教师集中讲解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强调发力部位和感觉。
③完整立定跳远练习
组织:将学生分成四组,听口令依次进行立定跳远练习,教师强调安全注意事项。(4)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5)学生通过游戏再次巩固练习游戏:“运送太空物资”
方法:全班分成人数相等和实力相近的四组,并排站在起跑线后,教师口令开始,第一个人双脚夹球跳到前方标志线,绕过标志线,夹球跳回,把球交给下一个人,同样的方法。
选择上述教学步骤及方法的理由:
通过教师完整动作示范学生能够建立的动作表象;分解讲解能够把握动作的要点;原地的弹性屈伸练习强调摆臂和蹬地以及上下肢协调配合的重要性;教师的巡视指导能够看清每个学生的动作,并进行针对性指导,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游戏的方法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并巩固所学知识,达到玩中学、学中玩的效果。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剪纸的装饰纹样?请列出6种剪纸的装饰纹样。(10分)【参考答案】: 剪纸的装饰纹样是剪纸艺人在长期的剪纸时间中总结出来的对特定事物、美化事物块面的装饰纹样,表达积极乐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理想。常见的剪纸装饰纹样有:锯齿纹,伢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太阳纹等。
[评分参考] 1.需说出剪纸的装饰纹样的概念。(4分)2.需列出6种不同的剪纸纹样(6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目标。(10分)【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鱼的基本形状与特征,能够了解对称形的特点,用对称的方法剪出鱼的形状。(3分)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讲授、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讨论,能够掌握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出有特点的兼职做哦。(3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不同类型鱼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通过剪纸实践,学生能够加强动手能力,体验创作的快乐。(4分)
(3)依据拟定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作业评价环节的教学说动并说明理由。(20 分)
【参考答案】:
(1)导入环节:教师带领同学们欣赏《海底总动员》在学生欣赏影片之前教师提出问题:这段影片中一共有多少种鱼类?它们分别长什么样子?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完影片,观看完毕后回答。(5分)
理由:情境导入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来,集中注意力。《海底总动员》影片中有各种不同的鱼类,开阔同学的视野,教师总结完毕后能够顺利进入课堂新接环节。(5分)
(2)作业评价环节:教师请同学们将课堂作业全部站到黑板上来变成一张“海底世界”。请同学自告奋勇的来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学生从外形和花纹方面来评价其他同学的作品。在全班投票中选出优秀作品并给与鼓励,对全班同学的作品进行表扬。(5分)
理由:《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美术作业。鼓励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以及座谈等方式对学生的美术作业进行评价。学生在多种评价方式中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能够有效吸取其他同学的优点,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在以鼓励积极的态度评价全班作业,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对美术学科产生持续的兴趣。(5分)[评分参考]环节和理由各5分。
第三篇:2016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及答案 解析
2016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遗传
B.环境
C.个体差异
D.个人努力
233网校答案:B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决定作用,故选B
2.教育史上的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纳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纳
D.赫尔巴特和杜威
233网校答案:D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是现代教育学派的代表。
3.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着头回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最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
B.道德情感教育
C.道德意志教育
D.道德行为教育
233网校答案:C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小林知道自己不应该拿别人的苹果,但忍不住去拿,说明他有基本的道德认知,但是意志品质比较薄弱,控制不住自己,所以应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故选C。
4.我国制度化学校教育体系包括:
1、幼儿教育
2、初等教育
3、中等教育
4、成人教育
5、高等教育
A.1、2、3、4 B.1、2、3、5 C.1、2、4、5 D.2、3、5、4 233网校答案:B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幼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是学校教育体制的基本内容。故选B。
5.与学校教育相比,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A.生活性
B.计划性
C.组织性
D.系统性
233网校答案:A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BCD是学校教育的特点,而生活化针对的是家庭教育。
6.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历史法
B.问卷法
C.观察法
D.文献法
233网校答案:C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题干中的对事物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说的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进行的研究,说的是观察法。
7.儿童发现眼睛干涩夜盲症可能主要缺乏()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33网校答案:A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夜盲症主要缺乏维生素A,补充维生素A营养素或胡萝卜素提取物,鱼类富有丰富的维生素A,最宜夜盲症患食用,可以预防干眼病、夜盲和各种角膜炎。
8.当你注视面前这个棱台框架方。这种反复变化的现象属于()
时,一会儿觉得小方框平面的前方,一会儿又觉得位于大方框平面的后
A.注重分数 B.注重起伏
C.注重分配 D.注重转移
233网校答案:B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的现象是注意的起伏,或者注意的动摇。
9.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说明思维具有()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233网校答案:A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思维的间接性说的是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本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研究推理。题干本身便是此意。故选A。
10.不顾外界环境影响,常用自己的内在标准判断客观事物的人,其认知方式属于()A.独立型
B.依存性
C.整体型
D.系列型
233网校答案:A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场独立的人具有独立性,有主见,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故选A。
1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
B.斯纳金
C.班杜拉
D.桑代克
233网校答案:C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班杜拉提到动机过程的时候,提到了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概念。
12.小英到医院打完针后,在遇到穿白大褂的人就会害怕,这种心理现象是()
A.内化
B.泛化
C.焦虑
D.移情
233网校答案:B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小英建立了对穿白大褂的医生的恐惧,但是分辨不出水是要给她打针的,认为所有穿白大褂的都会给他打针,就把恐惧泛化到所有穿白大褂的人身上。
13.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课程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现的课程属于()
A.理想的课程
B.正式的课程
C.领略的课程
D.运作的课程
233网校答案:D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A理想的课程是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与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B正式的课程是指由教育行政部门所规定的课程,也即列入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C领悟的课程是教师对正式课程所领悟而形成的课程;D运作的课程是教师在课堂上所实际实施的课程。另外,古德莱德的课程层次理论还有经验的课程,是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实际上体验到的东西。
14.荀子在《劝学篇》中描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蕴含的教学原则是()
A.循环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诱导原则
D.直观性原则
233网校答案:A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荀子的这句话表明学生要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能有所成就。这符合的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故选A。
15.在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时,张老师将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是学习目标之一,该目标属于()A.知识性目标
B.过程性目标
C.技能型目标
D.情感性目标
233网校答案:C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题干表述能够正确计算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这属于一种计算的技能。区别于知识性目标,如果表述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就属于知识性目标。
16.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顺序编排课程内容,这种组织方式属于()
A.横向组织
B.水平组织
C.纵向组织
D.综合组织
233网校答案:C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是说按照学科的逻辑线索展开,属于纵向的组织方式。而横向组织打破了学科的知识界限,按学生发展阶段和需要为依据来组织的。
17.体现家国对学校的统一要求,作为学校为法定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构成的是()
A.题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学目标
233网校答案:A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题干的关键词是统一要求,选择课程计划。课程标准也叫教学大纲,BC是一个概念,故排除。
18.小学科学课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内部结构,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这种方法属于()
A.参观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233网校答案:B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题干强调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获取知识,所以选择实验法,故选B,演示法强调老师示范学生观察。
19.新学期第一堂体育课张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以作为分组教学的依据,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过程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233网校答案:C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对学生进行了体能测试,为以后的教学作为依据,是诊断性评价。
20.根据《基础教育课理论》,我国小学现阶段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改革并设科学、艺术等综合课程,这体现了课程结构具有()
A.综合性
B.均衡性
C.选择性
D.时代性
233网校答案:A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题干强调小学阶段的综合课程,即体现了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故选A
二、简答题
21.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33网校答案:(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认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低一级的需要得到满足,才会有高一级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基本需要,也叫缺失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成长的需要。
22.儿童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33网校答案:可以考虑从以下角度作答,在答题时多把想到的都答上。(1)生理的差异。比如身高、体重等方便的差异(2)心理的差异。第一,认知上的差异,包括感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第二,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差异。第三,个性心理差异,比如需要兴趣和动机的个性倾向性的差异以及能力气质和性格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2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学生为本的”的基本概念。
233网校答案:(1)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2)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三、材料分析题
24.唐老师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做手工,要求留意制作的过程和感受,给作文累计素材。不就,小强的爸爸就气势汹汹来找唐老师,质问唐老师为什么小强一回家就玩泥巴,不学习。唐老师就将小强的作文读给家长听。作文中提到小强曾经做过一个坦克模型,但是他爸爸非常生气,就一脚给踩坏了。家长听完小强的作文,表示理解了孩子的行为。
(1)评析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
(2)试述家校合作,应遵守的基本要求。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
(1)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方法值得学习。唐老师与家长的沟通中注意了家长其实是站到了学校的对立面的,只要求学校督促孩子的学习,家长不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针对这种情况,唐老师的沟通方法正是从小强的作文切入,说明了老师布置作业的动机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热情,从学生角度取得了家长的认同。如果唐老师借此机会教育家长的冲动,和对孩子发展的忽视,可能就更会造成与家长的对抗状态,之后的沟通就会带来麻烦。
(2)从以下角度作答:第一,改善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注重平等沟通、发挥学校主导,调动家长积极性;第二,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作能力,统一认识,共同承担孩子的教育责任;第三,畅通家庭与学校的合作渠道,资源共享,形成教育合力。第四,提高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层次,逐步提高家长的参与感,相互支援,合作共进。
25.杨老师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采用的导入方式是“猴子分饼”。猴山上的猴子最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了。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三块,分给猴A一块。猴B见到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切成六块,分给猴B两块。猴C更贪,它抢着说:“我要三块,我要三块。”于是,猴王又把饼平均切成9块,分给猴C三块。那么同学们,这个猴子这么贪心,你觉得他能吃完吗? 猴子分饼(1)评析杨老师所设计的教学导入环节(2)课堂中常用的导入方式
(1)杨老师的导入值得学习。
第一,导入要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适应,即针对性;杨老师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每个猴子分的块数不一样但是都是三分之一,并且能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情境设置导入。
第二,导入要有启发性,通过这个情境,并且设问,能够引起学生思考;
第三,导入要有趣味性,猴王分饼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
第四,导入要考虑语言的艺术性。教师的导入注重了语言的抑扬顿挫。
(2)导入方法主要有:直观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活动游戏导入、故事导入等.四、教学设计题
26.语文
白居易《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1)描写该诗的意境并分析主题:
233网校答案: 本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读时琅琅上口,诗句真切而清晰的再现了一年中野草的繁茂与枯败,一枯一荣、一青一黄之间,看似柔弱的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已然彰显,而熊熊大火之后的顽强再生更体现作者对待生命自强不息的态度。
(2)指导小学二年级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233网校答案: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离、岁、枯”等6个生字,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集体讨论的方式中感受小草生长的过程,体会诗人观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能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顽强向上的意志。
(3)设计针对生字”枯“的写字指导过程:
233网校答案:
1.看图片,对比茂盛与枯萎,感受“枯”
2.以学生为主,通过观察田字格的“枯”字,分析“枯”的结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3.呈现“枯”字诀:
体型窄,左边站,横向短,捺笔收,右边宽,要舒展
笔画穿插不分家,左右谦让才美观
4.教师示范学生练习:教师边板书田字格,边讲解,学生跟随在田字格中练习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运用投影仪进行评议
27.数学
(1)多数怎样估计:
a.《新编小学生字典》后592页,大约是()页
b.小一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个
c.本校有学生688个,大约是()个
d.李平大叔今年的橘子1328个,大约()千克
(2)刘宁走一步平均长62cm,从操场这头到那头共252步,操场大约长()米。
(3)沙坪小学有学生612人,全乡有19所小学,全乡有多少小学生?
(4)燕鸥从北极到南极,行程17000米,如每天飞780千米,20天能飞到吗?
(5)四年级学生去秋游,每套车票门票49元,共需104套,要带多少套?
问题:
(1)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2)指导中年段的小学生,设定教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教学活动和理由。
(1)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估算指的是推算,估算有三种情况:一是推算最大值,二是推算最小值,三是推算大约为多少;而精算指的是具体运算,包含计算的方法和算理。两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差异,估算的教学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体会估算的实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养成估算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数感,精算的教学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掌握精算的计算方法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其算理。
(2)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掌握估算的具体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并对结合情景进行估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讨论中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升学生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估算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到估算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3)新授:
第一环节:初步体会估算
教师活动:
利用大屏幕出示“多数怎样估计”里的四个小问题,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进行竞赛,请学生说一说进行这样估算的理由。
学生活动:
根据教师的提问独立完成思考并作答。
预设1:《新编小学生字典》大约是(600)页,因为592页离整数600很近,因此可以看成是600页。
——讲解凑整法。
预设2:小俊每分钟打字约(100)个,因为103离100近。——讲解去尾法
设计理念:因为这部分知识在前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有了这样的估算能力,因此采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
教师活动:利用短片的形式展示刘宁步行操场问题和全乡小学人数问题,组织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探究如下的问题:
1.你会计算吗?能用几种方式计算其大概的值?
2.说说你估算的理由和这种方法的优势。
学生活动:
在小组能进行讨论,总结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预设1:我们小组采用两种方法的混合估算:可以将62厘米看成60厘米,把步数252用去尾法看成250步,这样就250个60厘米就是150米,所以最后大概是150厘米。
预设2:
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和重点,因此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又利用教师的引导总结出两位数乘三位数的估算方法。
第三环节:估算方法应用
教师活动:利用图片展示燕鸥飞翔和秋游的图片,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由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汇报?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进行提问/独立解答及汇报。
预设1:飞了20天,飞到了目的地了吗?能进行估算判断吗?将780看成800,飞了20天飞了1600,速度变快了,可是还是没有完成1700千米的飞行,因此没有到达目的地。
设计理念:利用掌握的估算知识进行解决问题对知识进一步巩固,由学生寻找问题,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8.英语 look and red our school
(1)简述英语课程创设意境的方法
(2)指导小学生考试拟定数学目标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并说明理由。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英语教学设计
(1)情境教学是指以教学内容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情境。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创设“情景”教学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仿佛有置身于英语学习的世界里,有比较真实的感觉,现在比较多的“英语角”,就是其延伸、发展。
创设“情景”教学的方法
1.以歌曲组织教学引入
2.会话导入
会话导入就是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自由会话,导入新课
3.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使学生自始至终用英语进行思维,逐渐养成“借助情景理解英语”的习惯。
4.看图说话
(2)指导小学生学习该材料,拟定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classroom, hall, garden, playground, library等单词,正确使用“in the +”短语,并能运用what’s this ?this is „进行对话。
2.培养和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热爱母校的美好情感。
(3)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并说明理由。
导入:做小小校园导游员,介绍我们的校园
操练:小组合作,成员轮流扮演导游,其他人扮演参观者进行对答。
29.音乐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低年级小学生唱歌本,试拟定教学目标
(3)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的环节”并说明理由:
233网校答案: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大鼓和小鼓》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F大调,2/4拍。歌曲短小,仅有8小节;歌词简单,仅仅是大鼓和小鼓音高和音色上的对比;全曲的音高也是简单的do mi sol三个音的组合重复,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
歌曲中包含的音乐要素非常丰富,不仅有音色、音高的模仿,还有力度的模仿。用四分音符的do来表示大鼓敲击的声音,用八分音符的sol来表示小鼓敲击的声音,生动形象,便于低年级学生模仿与学习。节奏上也是比较简单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非常规整的节奏组合,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学唱。音高上虽然有二度、三度的小跳,但同时也存在五度、六度的跳进。所以,简单中略带些难度,教学中可通过声势教学法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感受音高。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和模仿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和探索音乐的高低,培养学生的感知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音乐的高低,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音的高低”知识点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1、初步聆听
多媒体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高低。
初步聆听与感知,可以让学生对音的高低有个大概的认识与了解,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准备。
2、探索与感知
出示大鼓和小鼓,将学生分成四组,探索通过敲击大鼓和小鼓,分辨音高的不同。
通过实物的探索,能够更直接的感知音有高低之分;用大鼓和小鼓来探索音的高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3、声势游戏
用拍手和跺脚来代替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同样是将学生分成四组,讨论拍手和跺脚分别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分辨出拍手是小鼓的声音、跺脚是大鼓的声音后,进行“我敲你学”的游戏。教师或学生代表敲击大鼓或小鼓,其余学生用拍手或跺脚回应。
学生自己探索性的学习,体现了新课改中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我敲你学”的游戏,丰富了课堂环节,增添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进一步感受音的高低。
30.体育
(1)说明“前滚翻”的教学重点、难点;
233网校答案:
小学三至四年级体育教学的主要教材内容之一,比一二年级滚动与滚翻教材提高了动作的难度。
重点:低头蹬腿团身紧抱膝
难点:团身紧,方向正,滚动圆滑。动作连贯、协调。
(2)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制定教学目标
233网校答案:根据教材编写要求和学生心理、生理特点我确定为以下四个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前滚翻时必须团身紧的技术要点,并使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前滚翻技术保护自己。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使85%-90%的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正确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能够认识自己身体素质上的不足,培养同学互相帮助情感,感受课堂中的挑战与喜悦,喜欢体育爱上体育课。
4.社会适应: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信心,学会尊重并听取别人意见,互帮互学,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
(3)设计犯错纠正法及理由
233网校答案:
1.老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出示挂图,提示重点难点,传授动作口诀:“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动像圆球”。
2.组织学生尝试练习前滚翻,鼓励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相互对比,集体研究,大胆展示,学生自评,组内自评。
3.老师巡视指导,及时帮助解决练习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如:头顶触垫子、团身不紧、双脚蹬地无力等),指导小队同伴帮助完成,在保护与帮助练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
31.美术
花点心
(1)说明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
(2)指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制定教学目标
(3)设计新授环节的活动和理由。
【名师解析-233网校名师雷智慧答案】:
(1)美术语言的造型元素?
学生用揉、搓、捏、压等方法将彩泥和胶泥用点制作花点心,并装饰出好看花纹和颜色。因此本课所使用的美术语言造型元素有点、线条、形状、色彩。
(2)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
根据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学生是1年级属于第一学段,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因此本阶段的学习领域目标是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因此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用揉、搓、捏、压等方法将彩泥和胶泥塑造出花纹好看,色彩诱人的立体造型——花点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联想各种“花点心”的样式、色彩,大胆尝试能够将所感所想自由的表现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到立体造型所带来的乐趣,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3)设计新授环节的活动和理由?
在新授环节教师会开展我是小厨神评选表演活动,开展情境教学,和学生一起角色扮演,每个同学都是小厨师,看谁做的好,做出漂亮的花点心变成小厨神,首先教师陪学生一起选择材料:橡皮泥,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学生直观感受彩泥的特性,在制作的时候更容易上手。然后学习制作方法:教师和学生开始比赛看谁能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练习各种方法。有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捏成形态各异的花样、划出各种条纹,这样学生们在比赛的同时相互学习,激发想象力创造力。做的好的同学大家一起分析总结方法经验。
理由:此活动非常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热情、以及与熟悉的同龄人相互竞赛的激情。体现了新课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新的教学理念。
第四篇: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解析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设计题解析
教学设计是小学教师资格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部分的模块,除了会出一题40分大分值的教学设计题外,近年来,教学设计在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中也出现了出题的情况,2016年上半年的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就出现了教学设计类的材料分析题,因此未来的考试中有可能会加大针对这一模块的考核。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即我们常说的科目二,教学设计题有6题,6个题分别类属于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学科,但是不是每题必答,而是六选一,即在六个题中选择一个作答即可。由于语文学科相对来说较为简单,也较容易拿分,所以一般针对无教学经验的学员,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会重点讲解语文的教学设计题。
教学设计题一般出现在最后一题的位置,题目的呈现方式是给一段材料,内容是课文的片段,后附三个小问。根据以往的出题规律,语文学科的课文材料有高低年级之分,低年级一般为识字类,高年级一般为阅读类和作文类。
后附的问题有三问:第一问是文本特点类,即对文本的分析,包括文体、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文章结构、内容,比如: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诗歌,采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反问、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修辞手法,用词/语文(准确、优美、形象、生动、质朴、简洁),通过(总分总/总分/时间顺序)的结构/顺序(记叙了/描写了)(某个故事/某地方的优美景色)。第二问包括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针对文章内容、修辞或写作方法、文章结构,教学难点针对中心思想或主旨、实践应用,如教学目标一般是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第三问包括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有导入类、整个教学过程类、课堂练习类、作业类和评语类。
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促 忆 异 逢 佳 倍 插 促 深 忆 异 逢 佳 倍 遥 遍 插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该诗的写作主题。
(2)如指导三年级小学生练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解析:
(1)本篇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通过描写诗人自己独自漂泊异乡生活孤苦,遇到佳节良辰,想到远在家乡的兄弟插茱萸的情景,抒发作者思乡怀亲之情。
(2)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认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茱、萸12个生字,会写促、深、忆、异、逢、佳、倍、遥、遍、插10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诗句与小组合作讨论体会诗句抒发的思乡怀亲之情,能够读出诗句所表达的真情实感,提高对古诗文的感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激发对于古诗文学习的兴趣,以及热爱家乡与亲人的情感。(3)导入: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采用提问导入法,激趣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大家知道都有哪些传统节日? 学生回答: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教师提问:那大家知道农历九月九日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教师:很好,有同学说是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就是一位唐代诗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的所见所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的导入方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给学生提供问题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起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
中公讲师解析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五篇: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
2017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2.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的原因是()。
A.个人天赋
B.社会分工
C.国家性质
D.教育水平
3.在教育活动中,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是()。
A.学生
B.家长
C.教师
D.文学艺术活动
4.在小学课外活动中,学生摄影小组举办的摄影作品大赛属于()。
A.游戏活动
B.学科活动
C.科技活动
D.文学艺术活动
5.“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这句话强调的是教师应具有(A.深厚的教育理论知识
B.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
C.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D.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
6.将观察法分为系统观察和非系统观察的依据是()。
A.观察条件是否认为控制
B.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
C.观察者是否直接介入活动
D.观察内容是否有设计并有结构
7.假如小学生被狗咬伤,教师首先应采取的处理方式是()。)。
A.立即包扎伤口
B.在伤口的近心端用绳子扎紧
C.用肥皂水、高锰酸钾溶液或双氧水等冲洗伤口
D.不作处理,直接送往医院
8.成成同学在回答问题时能触类旁通,不墨守成规,说明其思维具有()。
A.广阔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独创性
9.学生的学习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主动接受新的信息,并对其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A.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联传主义学习理论
10.小强不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禁止他看动画片,一旦按时完成就取消这一禁令,随后小强按时完成作业的次数增加了,这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自我强化
D.替代强化
11.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12.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
A.活动过多
B.冲动任性
C.注意障碍
D.学习困难
13.课程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4.学校利用板报、橱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与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15.学习了《坐井观天》一颗,学生学会“信、抬、蛙、答”等生字,理解并熟记“无边无际。坐井观天”等词。按照三维目标的要求,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有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能让学生充分交流互动并有利于发挥其主体作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分组教学
D.文纳特卡制
17.课堂教学中,课堂椅摆放方式会影响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一般说来,“秧田型”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讲授法
C.探究法
D.访谈法
18.教师通过听写英语单词,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测验评价
B.量表评价
C.实作评价
D.档案袋评价
19.《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小学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意义,第二学段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意义。这要求该部分内容应采取的组织方式()。
A.直线式
B.圆周式
C.螺旋式
D.横线式
20.张老师在课堂上出示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对三个指针的操作,帮助小学生很快理解了“时、分、秒”的概念,这体现的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22.简述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23.简述班主任了解、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
在某小学新教师入职培训中,围绕“什么样的老师是真正的好老师?”这一问题,大家展开热议。有的说:“好老师是热爱学生的老师”;有的说:“好老师应该为人师表”;还有的说:“教学好才是好老师”„„
这时,培训教师跟大家分享了一位作家的故事:“小时候,我非常胆小害羞,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也从不叫我回答问题,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每一片 叶子都有一个灵魂》的作文,上课时,老师轻轻的走道我的面前,问我是否愿意和大家分享我的作文。她的文化是那么的柔和,那么的亲切,让我无法拒绝。我用颤抖的声音读完了作文,她感谢了我。下课了,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她建议我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将来也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些我都做到了。”
这个故事引起了大家对于“好老师”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
1.结合材料,试分析“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10分)2.试述小学教师如何为儿童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10分)
25.材料:
语文老师在教古诗《春晓》时,小龙禁不住发问:“老师,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雨声呢?”老师不假思索说:“这有什么奇 怪的,早上起床到外面一看不就知道了嘛。”小龙还想追问,老师不耐烦地摆摆手,让他坐下,并说道:“大家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不要随便提问。”教室里顿时 安静下来,小龙也尴尬地低下头去。
(1)结合材料评析这位教师处理学生课堂提问的做法。(10分)(2)谈谈教师怎么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0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文本的写作特点。(10分)
(2)指导中年段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课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
27.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列出在数学“统计与概率”学习时涉及到的三种统计图,分析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0分)(2)若指导高年级段学生学习,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20分)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材料:略)(1)简述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2)根据所给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9.(材料:略)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低年级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轮唱特点”的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方法:支撑脚在球的侧前方,膝关节稍弯曲,身体前倾,运球脚屈膝提起,用脚内侧推球的后中部前进,随后运球脚自然着地。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脚内侧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设计理由。(20分)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什么是版画?版画按颜色分类大致有那几种?(2)如何中学段指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学习对印版画的作画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17上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道题2分,共40分。)
1.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2.B【解析】:马克思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3.C【解析】:在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4.D【解析】:文学艺术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摄影在于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和鉴赏,属于文学艺术活动。
5.B【解析】:陶行知的这句话,表达了教师应该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6.B【解析】:观察活动是否有规律。7.C【解析】:冲洗伤口。8.C【解析】:变通性。
9.B【解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0.B【解析】:负强化。
11.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权威阶段时,认为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好的,正确的。
12.C【解析】:多动症的核心特征是有注意力障碍。13.A【解析】:斯宾塞认为,课程就是组织起来的教育内容
14.B【解析】:隐性课程主张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获得知识,题干当中的板报,橱窗和建筑等属于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
15.A【解析】:学会写,熟记都属于知识技能层面。16.C【解析】:分组教学。17.B【解析】:讲授法。18.A【解析】:测验评价
19.C【解析】:第一步认识,第二步理解,知识需要重复出现,故为螺旋式安排教材。20.B【解析】:直观性原则。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一:语言智力,二:逻辑-数学智力,三:视觉-空间智力,四:音乐智力,五:身体动觉智力,六:人际智力,七: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与支持。
22.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的作用。
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只有外部环境的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的需要,才能发挥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②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广度和深度,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高低。③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而且也能改造客观环境,以促进自己的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所以,从个人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人的身心发展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3.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了解学生个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个体的思想品德,二:个体的学习,三:个体的身体状况,四:个体的心理,五:个体的家庭。
对学生群体的了解,包括:一:对正式群体的了解,二:对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24.(1)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教师做到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好老师,除此之外,一名好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应该坚持教育公正,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材料中,正因为教师能主动关注不积极的学生,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和动力。
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尊重和赞赏学生。材料中,教师并没有粗鲁的要求学生分享作文,而是轻言细语地征询学生的同意,使学生感觉到不应拒绝的力量,正因如此,学生分享了自己的作文,也正因如此,老师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引导学生获得了积极的发展。
此外,新课改强调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坚持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教会学生学习”“重结论的同时更过程”“关注人”。做到这些才是我们认为的“好老师”。
(2)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教育需要教师能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儿童的差异具体表现在:
能力的差异。儿童在智力水平上存在差异,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低,有的发展水平高;儿童在智力类型上存在差异,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的类型和品质存在不同;儿童在能力表现早晚存在差异,有的聪明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儿童智力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性智力分布离散程度比女性大,各自优势领域也不一。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能力差异,接受并在各自能力基础之上给予积极正向引导,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认知方式差异。儿童在认知活动中所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存在差异。独立的儿童更偏向独立的对事物做出判断,依存型儿童更容易受权威人士的影响,故教师对依存型的孩子应给予更多指导,而给予独立型的孩子适当的指导,更多独立思考时间和机会;沉思型学生更注重解决问题的精度而非速度,冲动型更注重解决问题的速度而非精度,在辐合型还是发散型思维习惯来说也有差异,教师应予以认识并从不同方面去肯定并引导学生。
25.(1)材料中的老师违背了教学原则的启发性原则,新课改背景下的学生观。启发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习,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材料中,老师面对学生的疑问,没有认真思索给予正确的答案,反而用随意和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因材施教。
新课改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独特的人。独特的人是指学生发展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存在巨大的差异。材料中,学生的疑问正是从其自身的角度提出的质疑,是合理的,老师应该予以耐心的解答,而不是用一句话来应付。
(2)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教师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同时,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时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尊重学生劳动,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
其次,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的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
最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完整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实践、阅读、想象中去探索和发现规律,学会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思想碰撞和组际交流来解决。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26.【参考答案】
(1)①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出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的跑过来,努力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猥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②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以及拟人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的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以及“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像平剧里的净角出场”等拟人手法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③作者用浅显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浓厚的情感,在作者眼里,白鹅是一位性格高傲的朋友,虽有些可笑,但很可爱。它虽然固执,却立场坚定,一视同仁。虽然有些迂腐,却个性张扬,质朴率真。所以,虽然离开了郊外的小屋,但作者对那只曾给一家人以物质帮助和精神慰藉的白鹅依旧恋恋不忘,记忆犹新,其背后,是丰子恺先生一颗热爱动物、博爱的心。总之,作者用漫画式的独特视角与幽默表述法,写出了鹅的高傲,渗透着那份欣赏和爱怜。(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生字; 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了解白鹅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运用对比、拟人、明贬实褒来表达对白鹅喜爱之情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白鹅性格特点。难点:朗读全文,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3)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出几则谜语,你们来猜猜谜底? 1.一只顺风船,白蓬红船头,划起两只桨,湖上四处游。
2.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教师诵读谜语,学生举手回答谜底,活跃课堂氛围)
师:同学们还记得鹅的诗歌吗?(跟着学生一起诵读:“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师:那么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笔下的鹅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导入不仅要与所教课程有相关性,还要具备趣味性和启发性,为整堂课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谜语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将课文与生活结合起来,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于是探索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而且复习诗句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27.【参考答案】
(1)三种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联系和区别: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特点: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
折线统计图:用几条线段连接的折线来表示数据的图形。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是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特点:用扇形的面积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简单的分析扇形统计图所反映的信息。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整理、描述等教学活动,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将实际数据录入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3)
一、导入新课,活动1 出示情境图-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以及表格。提问: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能否将表格填写完整? 追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统计食物摄入量和平衡膳食宝塔图,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探求新知
追问:说说占总摄入量的百分比的意思?如果你选择,你会用什么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怎样将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更加直观地表示出来?
要求学生观察表格和条形统计图,独立思考,尝试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完成的同学,同学之间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代表展示结果,展示扇形统计图进行讲解。
提问:图表中,整个圆代表什么?每个扇形代表什么?用这个统计图有什么好处?大小和什么有关?总结学生回答,归纳并板书:扇形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其中圆形表示总数,扇形代表各部分数量,扇形的大小取决于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统计图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各种食物摄入量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各种食物摄入量与总摄入量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总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三、应用新知
将老师提供的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绘制成扇形统计图,并说一说,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扇形统计图制作的过程,使学生对扇形统计图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是通过对信息的整理和对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分析,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你对它产生了哪些了解?
作业:做小调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统计,并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为下节课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素材的准备。28.【参考答案】略 29.【参考答案】
(1)两只老虎是一首法国童谣,也是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游戏歌曲,这首歌曲属于自然大调,4/4拍,一段体,歌词描写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歌曲整体的音域只有九度,第2、4、6、8小节分别和第1、3、5、7小节重复,旋律流畅明快,朗朗上口,适合儿童边唱边游戏。
从乐谱整体上看出,是一首轮唱方式的二声部合唱,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崭新的挑战。(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和体验描绘动物的音乐,了解动物是人类的朋友,逐步懂得人要爱护动物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亲自体验歌曲,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创造力。合作学习轮唱,逐步培养起互相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初步掌握轮唱的演唱方式。(3)1.回音游戏
师:同学们,这两只小老虎有一天从山里跑到了山谷里,突然,一只小老虎不见了,另一只小老虎很着急,他对着山谷大声的喊了起来,在山谷里出现了一个声音紧跟着它在喊,这是什么现象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下回音游戏。老师来做原音,你们来做回音,好不好?(师喊:两只老虎,生紧跟着喊)2.学习轮唱
师:同学们看乐谱,这首歌曲是不是下面也有回音,这就是二声部的轮唱。接下来,老师来唱上面的声部,同学们来唱下面的声部,回音一定要跟上,我们一起试一下。(师生合作)
师: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现在我们分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唱一声部,第二个小组唱二声部,看看大家的配合。(唱完后两小组交换体验)
师:现在大家全体起立,一二小组同学面对站立,一小组扮演小老虎,二小组扮演回声,我们想象自己现在正处在山谷里,大家加上动作来表演下吧。
设计意图: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天真活泼,敢于表现自己,形象思维比较丰富,采用回声这种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来体会二声部轮唱的特点,更容易使学生易懂和接受,同时通过互动表演方式,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支撑脚与球的位置,运球时脚内侧触球的部位。
教学难点:行进间控球的协调性。(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了解到足球脚内侧运球的重要性及动作要领,提高运动兴趣。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小组合作讨论、练习等方法,初步掌握足球脚内侧运球的动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的探究、配合练习,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兴趣的进一步升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3)教学环节的步骤:
利用挂图图示法教学,让学生先试图模仿 教师讲解示范脚内侧运球方法,讲解易犯错误 组织学生练习,先原地练习,再运球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用语言激励学生,纠正易犯错误
组织学生展示,展示后发现难点,学生控球能力差,安排专门练习后,再分层练习。分层次指导学生(重点指导练习较为困难的学生)设计意图:
(1)本课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目标。教学中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充分发挥个性特长,通过启蒙、诱导,培养学生的跳跃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跳跃的情境和氛围之中,使每个学生充分享受体育的无限乐趣,为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和意识打下基础。
(2)本课为三年级足球脚内侧运球单元教学中的一次引导课,脚内侧运球的练习,不仅能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灵敏性和协调性,而且通过游戏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旨在让学生掌握脚内侧运球的练习,来达到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目的,从而真正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31.【参考答案】
(1)版画是通过制版来印制作品的一种绘画样式,由艺术家构思创作,并且通过制版和印刷程序而产生的艺术作品,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依据使用色彩的多少来分,则有单色版画和套色版画。(2)知识与技能:
了解对印版画的印制方法,并创作一幅对印版画。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析知道对印版画的表现方法,并且通过创作,学会运用对印版画的方法表现形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造型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师演示蝴蝶的画法:在纸张上画半只蝴蝶,然后进行对折并且按压,展开纸张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变化?这种画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补充总结并引出对印版画的概念:像这种对印的方法作出左右两边大小、形状、颜色都一样而方向相反的画,称之为对印版画,揭示课题《对印版画》。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运用演示的方式,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对印版画的特点,从而为新课教学做铺垫,同时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4)活动一
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左右相同的图形,即对称图形。活动二
思考问题:这些有趣的画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学生思考,教师讲授对印版画的制作步骤: ①对折:横折、竖折、斜折 ②画形:画出轮廓线
③上色:颜料的水分要把握好,并且不要上与底色相近的颜色。① 拓印:放平,用力按压。活动三
设置小游戏:展示一些不同背景的对印版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有哪些异同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色彩、形状相同,但是方向、背景不同。追问:如何表现像这种背景不同的作品?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对印版画的最后一个步骤:添加背景或装饰。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作品,将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层层的问题以及小游戏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采用示范法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可以更好地突出本课的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于对印版画制作方法的理解,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优路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