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解放后中学语文教学的变迁-文档资料
解放后中学语文教学的变迁
解放后到现在,将近半个世纪了。回顾过去的中学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变迁,特别是语文教材方面,变化最多。对语文课程的设置,也有不少错误观点。在作文教学上,也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回顾过去的历程,从而吸取经验和教训,是很有意义的。
语文是一门主要科,又是从事学习的一条金钥匙。郭沫若说:“青年人要有三个基础:思想基础、科学基础,语文基础。”老作家冰心在80岁时说过:“在中小学的课程里,哪一门是最重要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应当是语文。”作家秦牧也说:“我希望中学生们,这些年轻的朋友能够重视对祖国语文的学习,掌握运用祖国语文的本领。”这都充分说明语文的重要性。
全国解放后,语文的教材教法,起了很大的变化。解放前称为“国文”,所选教材都是古今中外的范文。解放后称为语文,在教材上淘汰不合要求的文章,但不少范文如《背影》、《荷塘月色》、《爱莲说》、好的唐诗宋词、《最后一课》等也保留着。在作文方面,学生写白话文、古文都允许,解放后统一用白话文。
解放后,我国成立文字改革委员会,实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订《汉语拼音方案》,从1956年起全国推行,这对语文教学起了促进作用。首先是简化汉字,减少了很多
第 1 页 笔画,节约了不少时间,学生在认字和书写上感到很方便。教师在教学上,一律用普通话,不懂讲的要自己补课。汉语拼音方面,对正音和学习普通话大有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连小学生也很快学会,查字典也方便得多。1956年,全国语文进行一次尝试和改革,主要是课文和汉语分家,由教育部统一编印《语文》课本和《汉语》课本,而语文课本的教材变动最大,近乎一套《中国文学史》,从先秦讲起,综说每个朝代的文学发展概况,接着选讲古典诗文教材,如是者一册册编下去。那时候,变成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当时很多语文教师很难适应,纷纷到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去学习,古典文学班突然增加,汉语班也有不少教师参加去补课。当时在教育界中,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怀疑观望的,但这是教育部的部署,又是全国试行,所以继续试验下去。很显然,把语文分为两门课程,又要系统地学习中国古典文学,是有利有弊,总的来说,是弊多于利。五十年代后期,全国开展反右派斗争,情况又发生变化。上述语文、汉语分家,从1958年起全部废止,恢复过去的语文课本。那时候,左的思潮对语文教学有很大冲击,《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常变动,使语文教师无所适从。教材的应景文章、配合政治运动需要的文章开始多起来。语文教材自解放后都经常变动,毫不稳定,语文教师在备课时都要重新学习,无法做到熟悉教材和熟练教法。
第 2 页 六十年代中期,全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教育是个重灾区,语文教学破坏严重,极左思潮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学生要学工学农学军,用体力劳动代替文化课,学生文化水平达到历史上最低点,当时有人甚至主张取消语文课,和政治课合二为一。很多语文教师被打成“牛鬼蛇神”,由生物老师、职员、工宣来担任语文教学。但公然取消语文是行不通,便在教材上来一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实际上是政治课程,“语文”变成名存实亡。到了1974年至1975年,语文课本的教材与政治课本没有多大区别,当时可由地方自选编印语文课本,试以广州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印的《语文》(高中二年第一学期)为例,其目录如下: 目录
第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主席关于思想文化工作的部分论述
第二部分搞好理论辅导工作,为巩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附文一:一堂生动的理论辅导课 附文二:为什么要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 附文三:为巩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
第三部分进行回忆对比的阶级教育,将革命进行到底 附文一:今歌昔泪两重天 附文二:毛主席把我救出火坑
第四部分开展革命大批判,横扫封资修
第 3 页
一、开展革命大批判的重要意义
二、为革命写好大批判文章
三、怎样举办革命大批判专栏 附文二篇
第五部分开展小评论活动,团结人民,打击敌人 附文一:吃吃喝喝决不是小事
附文五:“农民——大学生——农民”就是好!第六部分开展革命故事活动,宣传新人新事新思想
一、开展革命故事活动的战斗作用
二、革命故事的编写
三、开好革命故事会 附文一:水上交通站 附文二:一袋谷种 附文三:理想
像这样的《语文》课本和教材,可以说是“天下之所稀闻,古今之所未有”。所谓“附文”亦即范文选讲,以《吃吃喝喝不是小事》为例,是选自1970年第二期《红旗》杂志,可见极左思潮已达顶点。一雷天下响,当时全国各地自行编印的《语文》课本,都是大模小样,甚至更左。总之,过去传统的教材和教法,《中学语文教学大纲》都全被废除了。粉碎“四人帮”后,语文教学开始恢复“文革”前的教材教法,但左的思想还非常严重,不敢有所革新,所选教材都有
第 4 页 浓厚的政治色彩。以1977年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课本为例,课文只有16篇,毛泽东、列宁的占4篇,鲁迅的占2篇,学大庆、学大寨的文章共2篇,《华主席走遍祖国大地》1篇,《四个现代化与无产阶级专政》、《血染战旗红》应景文章2篇。中国古典文学有《岳阳楼记》辛弃疾词共2篇,外国文学《变色龙》一篇。实际可以作为真正的范文,可说寥寥无几。到1979年稍为好些,教材分散文、诗词、说明文、议论文、小说、中国古典诗文6个单元,能起范文作用的较多,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共8篇,数量增加了。
自从改革开放后,左的思想开始肃清,人们的思想也解放了。《语文》课本的编选出版,统一由教育部审定,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各地方自行编印出版被停止了。以1982年初中《语文》第五册为例,选入课文30篇,数量翻了一番(当中有些不规定要讲),能起范文作用的教材多了,选入课文已相对稳定,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文共10篇,占课文总数三分之一。到1988年,思想更解放,过去被认为“人性论”的袁枚《祭妹文》,抨击秦始皇的《阿房宫赋》,被视为休闲生活的《归去来辞》,过去一直不敢选入,现在已选入课文,这些不朽之作,深受师生欢迎。在教学上还硬性规定,优秀的古典诗文,还要求学生全文背诵。在教学方法上,古文多用串讲法,其他课文可先由学生向全班朗
第 5 页 诵,教师讲解时,教法比较灵活,有教师有学生讲。有些教师实行“精讲多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些练习或做作业。
最后,还要说说作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无非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个目的达不到,语文教学尽管不能说失败,但亦不算是成功,所以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中以写记叙文为主,也开始学写议论文;高中以写议论文为主,也写比较复杂的散文。至于说明文、应用文,初中高中也适当练习。自五十年代中期至“文革”前止,对作文教学是相当重视的。当时一般中学两周作文一次,重点中学周周作文。每学期要有若干篇精批细改,教师作出摘录笔记,小结一次,作为作文讲评之用。好的文章则贴堂鼓励,或送至报刊发达。存在问题在讲评时指出,但不点名。病例来自学生作文,他们听起来感到实际、亲切。有时指导学生修改文章,或由学生交换批改。作文方式,有堂上两节完成,立即交卷,有在课外自由定题作文。卷面要整洁,书写要端正,标点符号要用得准确、错别字每个扣一分,这都列入作文质量一部分。经过这样严格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很快提高,并且收到效果。有些高中毕业生虽然考不上大学,但后来亦能当编辑、记者,或成为作家。广州有个青年曹淳亮曾上山下乡,“文革”后
第 6 页 回城,《黄金时代》招聘编辑人员,须交《台风过后》作文一篇,他写得最好而被录用。不久被调去创办《南风窗》杂志,又任过广州出版社负责人,最后被提拔为《羊城晚报》总编辑。解剖一只麻雀,就可以看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很重要,又是一项就业技能。一个高中毕业生,读书12年,写篇千字文也不通,这是说不过去的。
当时中学为什么比较重视作文?解放后17年的全国高考,语文只考作文一篇,其余什么都不考,而且全是命题作文,例如《从唱〈国际歌〉所想起的》,学生可以敞开思想,结合实际来发挥,不会内容空洞。至于考文科的,则加考一小段古文翻译,例如有一年是选《列子》里《薛谭学讴》改写为现代汉语:“薛谭学讴于秦青,未尽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仅,遂不敢言归。”这是个完整小故事,文字不多,可以考出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和汉语知识、文言虚词。
当时有人怀疑,只考一篇作文,教师会不会对讲授课文大打折扣。后来经过研究讨论,认为对学生讲解课文,除了在思想受到教育外,更重要的是从范文中学习篇章结构、语法修辞,文字技巧、写作方法。教师有权力去选择课文来讲,这样可以有较多节数来进行作文指导、作文批改、作文讲评。在学生方面,可以学得主动、活泼,减轻思想负担,不必死
第 7 页 记硬背,又有时间多看课外读物。因此,17年来一直坚持只考一篇作文,因为在文章中可以全方位地看到学生的语文水平。在评卷时设立若干项目要求,每项打上分数,加起来是总分,因而评卷标准不会出现很大偏差。其实在传统来看,我国历代的科学考试,都是只考一篇作文,可以考上状元、榜眼、探花。北宋苏轼青年时上京考试,当时作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他写得很好,为主考官欧阳修赞赏,考中进士及第,名震京师。苏轼这篇论文已选入《古文观止》,读者不妨找来看看。总而言之,高考只考一篇作文,考文科的加考一段古文,这个做法值得今天参考。
到了文化大革命,语文教学成为重灾区已如上述。那时候,作文几乎成为可有可无,学生也效法“白卷英雄”张铁生,不交作文老师也奈何不得,因而中学生的写作能力,降到历史上的最低谷。有个中学生写信给父亲,开头就写“爸爸们:”被父亲骂一顿。文句不通、错别字连篇更为常见。有个学生在作文里写着:“太阳下山了,收割任务完成,班主任和我们一起同归于归。”有个学生开头写道:“太阳纷纷出来了”。有个学生写个请假条:“我因病故请假三天”。有个学生将斧字写成爷字,变成“我拿起爷头就砍。”所有这些,都成为当时笑柄。
改革开放后,语文教学拨乱反正,走上正轨,对作文教学开始重视起来。但由于高考指挥棒不好,高考语文变成烦琐哲
第 8 页 学,大考语文知识,什么问答题,选择题,填空题,应有尽有,内容项目相当繁杂,考生几乎目不暇给,而且占总分比例很高。有一年,语文知识占总分70%,作文只占30%,这样一来,教师必然跟着这根指挥棒团团转,讲少一篇课文也不行,对作文教学自然不予重视。后来有所纠正,语文知识和作文分数各占一半。
古语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40多年的语文教学,有成功有失败,有经验有教训,可作为今后语文教学深化改革的参考。
第 9 页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50年变迁
浙江)王柏勋(山东)曹洪顺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粗糙,而且带有明显的“左”的余味,如一再强调‘“政治标准第一”等。1980年,就这个大纲进行了修订,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大纲的面貌,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求。
第五次是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四
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大纲明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机处理,这就为实行“一纲多本”创造了条件;为适合教材编写‘“一纲多本”的需要,大纲还删去了关于教材编排规定。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个大纲虽然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正式”的大纲,但是鉴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到1990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修订本。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大纲把原来“教学目的”中关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然而,这个大纲仍然是个过渡性的,语文教学迫切期待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第六次是1995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义务教育性质和任务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与建国以来所颁布的几个大纲相比,它在内容上和框架上都有一些新的特点:(l)终端性鲜明。与以往大纲初高中合编、内容以高。中毕业为“终端”不同,这个大纲以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因此有了初中语文独立的、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比较具体,容易操作。(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列入了教学要求,把能力训练列入了教学内容并作为核心部分,对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作了一些调整,还第一次把课外活动列入了教学内容等等。(3)注意了导向性和灵活性结合。在导向性方面,一是强调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重视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三是强调了思路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此外在加强思想教育、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注意思维能力训练、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也都有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大纲还注意了灵拓性,即给予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必要的、灵活处理的余地。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教材,1997年开始在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普通高中试验,2000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 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第一次 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个大纲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又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
第七次是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 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颁布。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征求意见稿)》,2000年3月,“试用修订版”出版。这个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5个部分,外加2个附录组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这个大纲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 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 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过去的大纲相比,新大纲有很大的进步,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教学要求也具体化了,有的还量化了,如要 求学生识字量为3500字,默读速度为每分钟5OO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O万字(其
中文学 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等。“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两部分是新增加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等。两个“附录”分别是《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这些都是富有创意之举,和历次大纲的修订相比,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次。
同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所以在基本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要求更多也更高一些了。如“教学目的”的要求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再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OO字左右的文章等。3个“附录”分别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实词150个,虚词 18个)、《古诗文背诵篇目》(古文22O篇、诗词曲50首)、《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纵观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的过程。2OOO年3月出版的大纲,初、高中分别标明的是“试用修订版”和“试验修订版”,这就预示着,语文教学大纲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不断地进行修订。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现在还在进行着、它已经影响了而且将继续影响着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变迁
语文教学大纲,也叫“课程标准”或“课程纲要”,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语文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语文教师施教的重要凭借,也是编写和使用语文教材的总纲。它和语文学科是同时产生的,不过起初比较简单,只能算是雏形。20世纪20年代,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出现了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语文”(当时叫国语、国文)“教学大纲”(当时称作“课程纲要”)。新中国成立5O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经过了7次比较大的变迁,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半个世纪来语文教学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总结历史经验,探索语文教改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次,开始于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还没有来得及制订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但在1950年发行使用的初、高级中学两套语文课本中,有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名义写的两个《编辑大意》,实际上就起到了大纲的作用。“大意”采用了“语文”这个新的学科名称,提出了“听说读写四项并重”的教学原则。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大意”存有明显“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的偏向。
第二次是1956年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教育部颁布了初高中《文学教学大纲(草案)》和《初级中学汉语教学大观(草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套严格意义上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第三次是196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50年代末6O年代初,针对1958年“大跃进”时期语文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的现实,语文界开展了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和怎样教好语文课的大讨论,在很多问题上取得了共识。这个大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制订的,它明确指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并且规定:“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同时,大纲还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明确地指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大纲富有远见地提出了“文质兼美”的选材标准,要求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课文,要“具有积极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足为学生学习的典范”;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简明扼要,切合实用”;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回归传统,提倡多读多写多练。这些对以后的语文教学均有深远的影响。不足之处是受“阶级斗争为纲”、“反修防修”的影响比较大。
第四次是1978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这个大纲的重大贡献,就是结束了中学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无纲可循的混乱局面。大纲提出的‘“思想内容好,语言文字好,适合教学”的选材标准,要求语文知识教学力求“精要、好懂、好用”,教学要“提倡启发式”等,在拨乱反正中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这个大纲比较粗糙,而且带有明显的“左”的余味,如一再强调‘“政治标准第一”等。1980年,就这个大纲进行了修订,在许多方面基本上恢复了1963年大纲的面貌,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必须在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的要求。
第五次是198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其宗旨是“降低难度,减轻负担,明确要求”。大纲进一步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和重要性,第一次从素质教育及培养“四有”公民的高度来强调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开拓视野、发展智力、培养健康的审美观”的要求。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大纲明确规定“不用(语文基础知识的)名词术语考学生,只考运用能力”;删去了逻辑知识部分;规定了190篇基本篇目作为考试的范围,其他篇目各地可以相机处理,这就为实行“一纲多本”创造了条件;为适合教材编写‘“一纲多本”的需要,大纲还删去了关于教材编排规定。这些都是具有突破性的改革。这个大纲虽然是建国后颁布的第一个“正式”的大纲,但是鉴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到1990年国家教委就颁布了修订本。主要修订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二是进一步降低了难度,以减轻学生的负担。大纲把原来“教学目的”中关于“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话移到前言之中,并第一次提出了“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然而,这个大纲仍然是个过渡性的,语文教学迫切期待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与之相适应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第六次是1995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义务教育性质和任务的理;解以及对语文教学规律的新的认识。与建国以来所颁布的几个大纲相比,它在内容上和框架上都有一些新的特点:(l)终端性鲜明。与以往大纲初高中合编、内容以高。中毕业为“终端”不同,这个大纲以初中毕业为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因此有了初中语文独立的、明确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比较具体,容易操作。(2)注重基本素质的培养。例如:它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列入了教学要求,把能力训练列入了教学内容并作为核心部分,对汉语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作了一些调整,还第一次把课外活动列入了教学内容等等。(3)注意了导向性和灵活性结合。在导向性方面,一是强调了语文能力的训练和语文行为习。惯的培养;二是重视了语感和语境意识的培养;三是强调了思路分析和表达方式的探究。此外在加强思想教育、重视语文课外活动、注意思维能力训练、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等方面,也都有鲜明的导向性。同时,大纲还注意了灵拓性,即给予教材编写者和语文教师必要的、灵活处理的余地。
1996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教材,1997年开始在两省一市(江西、山西、天津)普通高中试验,2000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中实施。这个大纲吸收了语文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体现了许多新的精神,如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表述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第一次提出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要求,还对语文能力的训练进一步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个大纲规定,语文课程由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组成,学科类课程又分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改革的力度明显加大。
第七次是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的颁布。1999年,教育部下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征求意见稿)》,2000年3月,“试用修订版”出版。这个大纲由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教学评估、教学设备5个部分,外加2个附录组成。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这个大纲是这样表述的:“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目的则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和过去的大纲相比,新大纲有很大的进步,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精神。教学要求也具体化了,有的还量化了,如要求学生识字量为3500字,默读速度为每分钟5OO字左右,课外自读每学年不少于8O万字(其中文学名著2~3部)。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字等。“教学评估”和“教学设备”两部分是新增加的,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如对教师的评估要“重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不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惟一的评估依据”等。两个“附录”分别是《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和《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老师可补充推荐)》。这些都是富有创意之举,和历次大纲的修订相比,这是变动比较大的一次。
同时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是与初中大纲配套的,所以在基本结构上是一致的,只是要求更多也更高一些了。如“教学目的”的要求是“要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再如,阅读一般的现代文的速度要求每分钟不少于600字,课外自读文学名著(10部以上)、科普书刊和其他读物,不少于300万字,作文每学期一般不少于5次,三年中其他各类练笔不少于3万字,45分钟能写6OO字左右的文章等。3个“附录”分别是《重点掌握的常见文言词》(实词150个,虚词18个)、《古诗文背诵篇目》(古文22O篇、诗词曲50首)、《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任课教师可补充推荐)》。
纵观建国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发展轨迹,不难看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逐步成熟、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总结语文教学的经验教训的过程。2OOO年3月出版的大纲,初、高中分别标明的是“试用修订版”和“试验修订版”,这就预示着,语文教学大纲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不断地进行修订。世纪之交的语文教育大讨论,现在还在进行着、它已经影响了而且将继续影响着语文教学大纲的修订。
(选自《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18期。)
第四篇:关于解放后卫生监督主体变迁的分析
、关于解放后卫生监督主体变迁的分析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班级:姓名:关天祥学号:
08级本科一班4108015036
关于解放后卫生监督主体变迁的分析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卫生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卫生监督不仅从法规上进一步完善,在组织、管理体制上也逐步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监督体系逐步过渡。卫生法律规范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地实施,卫生法律关系能否得到有效地调整、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能否达到,主要取决于卫生监督主体的有效地卫生监督管理活动。这些组织包括各类卫生监督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关键词:解放后卫生监督主体卫生监督体系卫生监督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卫生监督主体,是指享有国家卫生监督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并对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这些组织包括各类卫生监督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卫生监督主体是国家行使卫生监督管理职能的组织基础,卫生法律规范能否在实际生活中得到有效地实施,卫生法律关系能否得到有效地调整、保障人民健康的目的能否达到,主要取决于卫生监督主体的有效地卫生监督管理活动。卫生监督主体是卫生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卫生监督主体资格的正确确认,无疑有助于确定卫生监督行为的效力,有助于界定卫生行政诉讼当事人。因此,对于解放后卫生监督主体变迁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意义,同时还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一)1949年-1956年:初创阶段
初创阶段,各种法定文件的出台,以及各种卫生防疫措施的实施,充实了卫生监督内容,使卫生监督体系得以初步创立,各级各类卫生监督主体也得以初步建立。
1949年11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工作方针与任务草案》,把防止各种传染病流行,杜绝地方病、社会病、职业病的蔓延作为当前首要任务。
1950年8月召开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对组织中央防疫总队,恢复和新建各地海陆空检疫机构,以及寄生虫病纺织专业机构,建立和实行传染病报告制度作了规定。在这期间,各级各类卫生监督主体逐步成立。
1953年政务院第167次政务会议决定在全国成立各级卫生防疫站,把卫生监督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在此期间,国家卫生部成立了卫生监督室作为其监督主体的卫生监督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相继建立了卫生监督机构以作
为其监督主体,卫生部颁发了《卫生防疫站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卫生防疫站的任务是预防性、经常性卫生监督和传染病管理。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当时人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卫生知识普遍贫乏, 人们对卫生监督的需求也较低, 基本上停留在最基本的求生存、求温饱的状态。国家卫生部、商业部等部门陆续发布了一些文件, 主要在预防烈性、急性传染病及食品加工、销售等方面进行了较笼统、较粗浅的规定。卫生工作人员依照这些文件、政策进行卫生监督检查, 这种卫生监督体制便是我国卫生监督的雏形。当时对预防烈性、急性传染病, 防止重大食物中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时的卫生工作, 是行政管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体制。
(二)1957年-1965年:建设阶段
从1957年底到1964年终,卫生防病监督机构在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所属地、市、县(旗)建立起2499个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
这一阶段国务院发布或批准发布了31件卫生法规,这些法规的实施,使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逐步从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向法制管理的轨道转移。卫生监督主体在这一时期也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三)1966年-1976年:停滞阶段
文化大革命10年**,初步完善的卫生监督体系得到破坏,各级各类卫生监督主体的处于瘫痪的状态。我国的卫生立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已有的卫生法规也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1976年至今:完善与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公共卫生法律3个,国务院发布的或批准发布的卫生行政法规近1000件。由卫生部制定的各种规章、卫生技术标准有1000余件。随着公共卫生法律法规的完善发展,卫生监督主体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得以加强,卫生监督主体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尤其是1982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是我国公共卫生执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标志着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从传统的卫生行政管理开始转向法制管理,开创了我国卫生监督的新时期。1989年卫生部成立了卫生监督司,由卫生防疫司,卫生监督司,地方病防治办公室承担全国卫生监督工作的宏观领导。1998年卫生机构改革,组建了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加强了对卫生法制与卫生监督的综合管理。
解放后,卫生监督现状与发展: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卫生监督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卫生监督工作全面展开;深化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监督体系。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建立省级卫生执法监督机构。
卫生监督体系改革的目标: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应当依照精减、统一、效能的原则和政事分开、综合执法、依法行政的要求,统筹规划,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加大投入,建立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执法有力、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体系。
卫生监督的主要职责是:
(1)依法监督管理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生活饮用水及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
(2)依法监督管理公共场所、职业、放射、学校卫生等工作;依法监督传染病防治工作;
(3)依法监督医疗机构和采供血机构及其执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
(4)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卫生监督工作重点:
(一)切实转变职能,做好卫生监督工作。转变监管方式,改变只重审批、轻视日常监管的倾向。建立经常性、规范、科学的卫生监督机制,针对卫生监督的重点环节、重点单位、重点问题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工作制度。
(二)把监督卫生行业的服务行为。作为执法监督重点,贯彻落实好7部法律和28 部行政法规。政府部门之间应该合理分工,各负其责。
(三)坚持正确的执法原则。程序合法、强调执法程序的合法性;自由裁量、强调合理;用词准确、强调规范法律语言;强调执法文书的书写规范。
(四)加强综合执法过去我们监督的重点是食品卫生、职业卫生等,现在要加强对医疗服务监督,必须要补充力量,加强培训,尽快熟悉有关业务知识。
结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的卫生立法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卫生监督不仅从法规上进一步完善,在组织、管理体制上也逐步从无到有,从有到全,向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监督体系逐步过渡。解放以后,各省、市、县以及逐步延伸到乡镇的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形成,卫生监督主体也逐步建立,全国已有卫生监督员(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人员)近10万名,卫生监督主体已成为保障人民健康及其权益、维护公共卫生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切实完善卫生监督体系,有效发挥卫生监督主体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卫生行为与卫生监督工作的效力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樊立华.卫生监督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2000-1-19
[3]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卫生部部长陈竺.切实加强食品安全与公共卫生监督工作[N].药监专刊.2011-2-15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专题资料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三、四解析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教材的理论,更多的是要运用于教学的实践。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技巧,要注意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认识。因此,在第三次作业中,更多的是偏重于实践操作方面的题。作业是围绕教材第三章“语文教学设计”和第四章“阅读与阅读教学”的内容而布置的。本次作业题虽不多,但却是需要同学认真结合教材中“教学设计”一章的相关理论去设计教案提纲。
此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对第三章的内容:语文教学设计概说,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二节内容的相关要点要熟悉。
其中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本次作业应把握的重点,它包括:1.教学目标的确定;2.教学过程的安排; 3.教学策略的运用;4.教学评价的组织;5.教学方案的编制。
作业三题目:教案提纲设计阐述。
要求:
1.请你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独立设计一堂阅读教学课的教案提纲,并对你的设计进行书面阐述。课题自选。
2.设计阐述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重点的依据;(2)对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分析;(3)设计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新理念;(4)教学评价设计的依据。
3.作业总字数不低于1200字,其中教案提纲500字,设计阐述700字。
考核知识点:教案提纲的编写及其评价。
答题思路:此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编写教案提纲,二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
念对设计教案提纲进行书面阐述。
第一部分:编写教案提纲
编写教案提纲,实际上是制作一份教学简案,要体现出题目给出的一些要求,并
要结合阅读课教学的一些具体方法。
1.明确教学设计的要求:
(1)明确教学目标,熟悉教学内容;(2)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
(3)发挥教师特长,充分利用资源;(4)预想教学过程,制定最优策略。
2.明确阅读教学课的一些基本方法:
常用的方法有:
(1)提问对话法;(2)整体感悟法;(3)理清思路法;(4)言语分析法。
对其中每一种方法的具体操作及要求,可结合自己所选文章的内容和确定的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而定。
3.注意教案提纲的编写的具体要求:(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要求;(2)要完整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3)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其中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等内容。(4)要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5)要有个性特色展示各自不同的风格。(6)字数符合要求。
4、教案提纲包括一下几方面内容:
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四、教学难点,五、教学辅助手段,六、主要教学过程(1、2、3---),七、板书设计
第二部分 对设计的具体阐述
这部分实际是回答“本教案为什么这么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的各个方面,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学生认知特点和已有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新现念、教学过程设计以及作业练习等。
答题的要求
(1)要针对题目给出的要求进行阐述;(2)对结合教案提纲编写的具体要求进行阐述;(3)阐述要注意条理。(4)字数要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