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
如何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
核心提示:□山西省忻府区幼儿园 郝 媛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激烈竞争的现实,园长如何管理幼儿园,如何带领教职工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我的实践与体会是:首先要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我认为:一是加强保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问题是幼儿园管理...□山西省忻府区幼儿园 郝 媛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激烈竞争的现实,园长如何管理幼儿园,如何带领教职工在改革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我的实践与体会是:首先要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提高保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我认为:
一是加强保教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幼儿园保教人员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问题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热爱幼教事业,对教育充满热情与兴趣,对幼儿充满爱心,是教师首先必备的职业行为准则。我园的管理工作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的园训,时刻告诫大家,有了这种崇高的精神,才能真正理解孩子,才能把情感倾注到孩子身上,才能始终注意用自己的言行去塑造孩子的心灵。
二是激发求知欲,提高专业素质。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教师,要有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知识的意识。素质往往是个体在强烈的探索欲望驱使下大胆尝试才能获得发展,现代幼儿园的管理者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方面,而教育活动的组织是实现幼儿园整体目标的主要手段,是保证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的优劣,不仅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管理水平。
三是鼓励保教人员大胆探索。举办讲座、读书等活动,开阔教职工的视野,激发求知欲;在教研活动中鼓励教师对各种教育模式大胆评论;鼓励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探索适合本园、本班幼儿的新模式。
四是重视教职工的继续教育。我们在任务重的情况下,为教师创造条件进修、深造,现有90%的教师已获大专学历;鼓励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工作中去,如有的老师在幼教大专班中学了“感觉统合”理论之后,对自己班上胆小、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的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是以教科研促教育。教育的成功与教科研分不开。我们常与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学前教育研究室合作,对幼儿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如对幼儿园环境的创造问题的研究与实验,使我园在为幼儿创设良好教育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对日常保教工作,认真钻研、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已成为提高我园教育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机制。我们采取全园大教研组、平行班小教研组的形式制定教研计划、教育目标,举行教学观摩,交流观察记录,促进教师教育技能技巧的提高,在实践中为教师提高素质创造条件。
六是加强信息交流。我们注意与国内外幼教人士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供有利于教师开阔思路与眼界的机会,如请省、市幼儿园特级教师作报告,请有经验的幼儿教育专家指导,我们也多次出去参观学习。
七是为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我认为,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不能仅靠吹拉弹唱等传统技能技巧,必须探索适应幼儿教育目标、任务需要的多样化、高水平的技能技巧。为此,我们定期举办活动设计、环境布置、泥工、折纸、朗诵等,以增强教师重视技能技巧的意识,激励其自觉提高技能技巧的行为。
八是加强教师业务成果的管理。幼儿园不仅要重视教师的工作成果,也应重视教师的经验、资料积累。我园对教师的业务成果,如教具、玩具制作,良好的观察记录,活动设计等,举办期末展评,归档管理。
论早期保教人员的专业核心能力及专业发展
作者:文颐 来源:四川教育学院 上传时间:2009-12-18 20:48:12 关键词:早期,保教人员,专业核心能力,专业发展
从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所学课程大多并不包含O~3岁婴幼儿保教的内容,对婴幼儿了解有限,更谈不上亲子活动设计能力、心理咨询能力。而医学背景人员对教育教学了解甚少,不适合承担早期保教机构的教育教学活动。虽然各地劳动厅开办的“育婴师”职业认证课程比较适合早教老师,但其课程不系统、课时少、培训时间短,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因而达不到应有效果,学员的专业核心能力不强。
“专业核心能力”指最重要、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能力。从业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专业核心能力。
一、O~3岁早期保教人员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构架
“早期保教”是婴幼儿教养与家长教育并举合一的行为。其指导对象、工作环境以及实施的教养行为与幼儿园教师、儿科医生完全不同,需要独特的专业能力基本构架。
总的说来,三大专业核心能力——教育教学能力、保育能力和沟通咨询能力,以及下属的9个子能力——亲子活动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与评估能力、表演能力、照料婴幼儿日常生活的能力、监测婴幼儿健康与安全的能力、观察力和反应力、人际沟通能力、咨询能力,涵盖了早教老师专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构成了早教师资的专业能力系统。
(一)教学能力
早教活动包括亲职教育讲座、亲子活动示范课、个别化的入户指导、教养环境创设、婴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评估等,这就要求老师除了具备幼儿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外,还要具备早教机构特有的核心教学能力,包括亲子活动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与评估能力、表演能力。
亲子活动的设计能力:个别的入户指导与亲子示范课是早教机构的主要工作。
早教老师在设计亲子互动活动时,要考虑四方面因素:第一,本活动能否兼顾孩子之间、家庭之间的差异,能否满足有差异的需求;第二,本活动能否促进孩子主动学习以及每个家庭参与的兴趣;第三,本活动是否能帮助家长观察到孩子目前的发展水平,是否能帮助教师观察到不同家庭的教育行为;第四,本活动是否有向家庭延伸的可能,活动材料是否可由家庭日用品代替。如果亲子示范课上的活动只能在机构完成,活动的开展只能以集体形式进行、活动材料在家庭无法获取、观察记录只能由教师承担,那么这样的活动就不具有很强的示范指导性。
而早教老师在进行入户指导时,更需要根据不同家庭的看护水平、孩子发展水平、家庭关系的差异,随时调整预设的亲子活动方案。由此看来,无论是机构内集体教学还是入户指导对教师的亲子活动设计能力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地调整语言的表达方式,才能适应不同的教育对象。面对儿童,教师要放慢语速,口语与肢体语言密切配合;面对家长,教师要用“成人的语言”,语言简洁流利,条理逻辑清晰。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是影响亲子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观察与评估能力:教师要观察孩子的行为以判断孩子的发展状况,教师要观察看护人的行为以判断看护人的育儿理念与育儿水平,教师还要观察看护人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以判断亲子关系状况与亲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表演能力:O~3岁婴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外界的刺激会随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成人需要随时用夸张的语言、丰富的肢体动作以及新异的道具才能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在长期的保教实践中,教师们发现像演员一样“表演”,可以提高亲子课的质量以及与儿童互动的效果。而要具备“表演”技能,需要教师了解戏剧表演艺术的元素以及具备舞蹈、音乐、美术等领域的教学基本功。
(二)保育能力
“以养为主,教养融合”是O~3岁婴幼儿保教工作的原则。这里的“养”,包括健康、安全、护理、保健等,与养育相关的技能和知识是保教人员必备的专业素养。
照料婴幼儿日常生活的能力:虽然不需早教老师代替家长或保姆承担婴儿的日常照料,但作为专业工作者,早教老师应该掌握婴幼儿日常生活照料中的基本常识与基本技术,包括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哺、睡眠照料、清洁与二便训练、病后护理等。
监测婴幼儿健康与安全的能力:早教老师应该具备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能力、婴幼儿常见疾病识别能力、预见并排除环境中安全隐患的能力以及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能力。
(三)沟通与咨询能力
早教老师在入户指导、亲子课、测评咨询、招生宣传等工作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家长,会随时面对家长的各种各样提问。早教老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保教知识外,还要对咨询、沟通技能提出要求。
观察力和反应力:家长和儿童会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如表情、动作、服饰、发型、肌肉抽动、眼睛等)把自己独特的心理变化反映出来。对此,早教老师应从整体上予以观察并做出快速的回应,包括及时调整谈话或上课的内容、及时调整自己行为节奏、及时对看护人给与关注、及时转移活动场景等。
人际沟通能力:在接待、招生、测评咨询甚至亲子课上,早教老师、家长、儿童之间构成了特定的人际关系。早教老师应该善于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人际沟通能力既包括语言沟通能力也包括非语言沟通能力。无论是哪种沟通能力,其基础应包括具有健全乐观的人生观,稳定的情绪,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待人作风、真诚地关心并尊重他人价值的态度,认真倾听的习惯等。
咨询能力:咨询工作不是简单地谈话聊天或分忧解难。早教老师除了要具备丰富的关于婴幼儿营养、护理、保健、教育的知识外,还需要具备很高的咨询技能,包括掌握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反应技巧、表达技巧等。
保教人员能力结构是由多种序列、多种层次和多种类型的的因素组成的,必然存在个体差异。不仅有水平高低强弱的差异,而且有各种组合模式的差异。比如,有保育技能突出的保育型人员,有擅长上课的教学型人员,有擅长沟通与咨询的客户服务人员。因此,早教机构管理者应考虑到能力类型差异,选拔合适人员满足岗位要求。
二、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基础促进早教人员的专业化发展
怎样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来提高从业教师专业化水平?我们认为,可以从内部动机强化和外部形式优化入手。
(一)营造社会氛围,加强社会认同感,激发从业教师追求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提高从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保障。
从现阶段来看,早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社会条件还不完全成熟,要突出早教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必须首先积极规范早教人员专业成长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如建立早教人员的上岗制度、职业认证制度、学历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制度。这是加强社会认同度、增强从业教师的职业归宿感,激发从业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的根本措施。1.教育部门应为院校创办早教专业提供政策支持。
早期保教专业是一个跨学科、跨行业的新专业,需要营养、护理、婴儿心理、家庭教育等多门知识和多种技能支撑,需要从业教师接受长期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创办早教专业是使早教行业走向正规化、专业化的需要,也是提高社会对这个专业的认同度和从业教师的专业归属感的需要。
2.应尽快明确主管部门,提高从业教师上岗门槛,建立和完善持证上岗和职业认证制度。早教机构的工作与多个政府主管部门的业务关联——儿童保健归卫生部门管,教育归教育部门管,机构注册归工商部门管。但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造成早期保教机构良莠混杂,早教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保育质量无法保证。机构注册过于容易,从业教师上岗门槛过低,必然降低优秀人员的职业认同度和从业自豪感,其专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很难激发。所以,尽快确定主管部门、提高机构注册难度和人员上岗的门槛,推广职业认证与持证上岗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从业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二)建立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是保障从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培训质量的关键
人才培养要突出有助于早期保教人员专业化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课程设置应围绕从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设计。课程体系可由教育教学课程、咨询与沟通课程和婴幼儿保育课程三大板块组成。教育教学课程板块包括支撑教育教学核心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如教育学基本原理、婴幼儿心理学、艺体基本知识与技能、教师口语、婴幼儿各领域亲子活动设计、婴幼儿身心观察测评技术等。咨询与沟通课程板块包括支撑咨询与沟通核心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如家庭教育学、教育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公共关系及社交礼仪基础、人际交往心理学等。婴幼儿保育课程板块应包括那些能支撑早教老师保育核心能力的知识与技能,如婴幼儿生长监测与常见发育问题识别、婴幼儿日常生活护理技术、婴幼儿营养配餐与喂哺技术、常见病发现与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环境安全卫生标准监测等。另外,还要充分关注在职早教老师的继续教育,培训中应考虑不同知识背景从业者的专业核心能力差异,结合其承担的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确定其受训的内容与方式。
制约早教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专业人才的选拔和人才的专业化发展。专业人才的选拔需要有严格的专业标准,人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规范、系统的培训体系。这些都离不开对从业教师专业核心能力的解读。只有当从业教师、用人机构、培训机构都了解了从业教师的专业核心能力,才能促进自身专业化的水平发展,也才可能真正为儿童及家长提供高质量保教。编辑:cicy
《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十二部门制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的通知
沪府办发〔2006〕3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人口计生委、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编办、市劳动保障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市规划局、市房地资源局制订的《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九月二十八日
上海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本市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市已初步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制;通过积极探索面向社区提供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服务机制,构建起多元化投资、公办和民办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格局;确立了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方向,培育了一支爱岗敬业、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保教队伍,拥有了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的学前教育机构,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但随着本市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需求空前提高,加上城市布局调整、新一轮人口出生高峰到来,本市部分地区面临着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为了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在发展中资源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教育综合改革率先基本实现上海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沪委〔2004〕12号)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积极推进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做到确保公益、促进均衡、提升内涵、激发活力。结合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郊区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完善学前教育体系,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办园条件基本均衡、入园机会均等的学前教育;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为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看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教育服务,使从出生至6岁的儿童健康成长。
二、目标
总体目标是:用3年左右的时间,合理布局本市学前教育资源,普遍改善本市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合理配置保教人员,整体提升保教质量,基本满足市民多样化学前教育需求。
具体目标如下:
(一)本市98%以上具有上海户籍或持有《上海市居住证》的适龄儿童能够就近接受3年学前教育;让3岁以下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每年接受4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
(二)全市各类幼儿园园舍建设基本达标。80%以上幼儿园达到1988年教育部制定的《城市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试行)》(教基字〔1988〕108号)标准或2005年本市颁发的《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以下简称“05标准”)。其余幼儿园幼儿活动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户外活动场地基本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各级各类幼儿园的设施设备符合相关规定和安全、卫生的要求。
(三)幼儿园保教人员实行持证上岗。85%以上专任教师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其中2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幼儿园教师、保健教师、保育员、营养员按规定配置,并持有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岗位证,具备学前教育的正确理念和较高的专业素养。形成一支面向社区指导家庭科学育儿的专业人员队伍。
(四)幼儿园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内(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鼓励有条件的中心城区实施小班化教育。
(五)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形成。80%以上的幼儿园办学水平普遍提高,办学质量较高,家长满意,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度。
(六)幼儿具有健康活泼、好奇探索、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等良好基本素质。
三、主要措施
(一)明确工作职责,建立目标责任制
1.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市里加强对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扶持较为困难的区县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区县政府为本区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责任者,区县教育、财政、建设、人事等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筹措经费,提供场所设施,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推进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服务。
2.建立和完善市、区县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市、区县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要落实市、区县、乡镇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做到专人负责,分工到位,定期检查,限期完成。
3.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各区县要把本计划的目标要求纳入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区县教育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上海市“1966”城镇体系规划的制订与实施以及人口出生变化的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和完善本计划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在优化布局结构、满足儿童就近入园、加强保教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等方面有具体措施。
(二)合理调整布局,多途径实施园舍建设
1.新建小区要按照市政府批转的《关于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和管理的意见》(沪府发〔2006〕2号)以及《城市居住地区和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落实幼儿园的规划布局,并严格按照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居住区公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在幼儿园自规划起至竣工验收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教育部门有参与权。
将建成的住宅公建配套教育设施纳入教育资源的管理范畴,确保教育资源不流失。
2.统筹调整教育资源,促进幼儿园园舍条件符合标准。要盘活区域内的教育资源,通过改建扩建、校舍置换、拆并,以及缩小规模、减少班额等方式,扩大生均面积。对已挪作他用、布局上又十分需要的托幼园舍,应限期收回。对原先小区尚未建设的园所,应尽快建设。
3.新建园舍原则上按照“05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改建、扩建的园舍可以参照“05标准”建造。幼儿园规模应从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出发,严格控制在15个班级以内。
4.确保学前教育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公益性。对布局调整中出现的暂时性闲置园所资源,必须严格控制转性为经营性开发,应优先安排用作本区域3岁前儿童活动基地或学前儿童活动场所。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积极探索小班化教育,研究教育资源的最佳配置与有效使用,为人口出生高峰的到来做好储备。
5.幼儿园设施设备按照《上海市学前教育机构装备规范(试行)》(沪教委基〔2006〕68号)以及相关的卫生、安全标准配备,保证儿童日常生活和保育教育的需要。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的配置应当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家长与幼儿园沟通的需要,并得到有效应用。
(三)优化人员配置,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素质
1.市、区县教育部门要把握幼儿园保教人员的需求动态,通过市、区县协调联动,搞好幼儿园保教队伍的培养,使幼儿园保教人员先培训后上岗。
2.市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通过师范等高校自主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进行幼儿师资专业培训等方式,拓展并增加幼儿园教师与保健教师的培养渠道与数量。在本市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相关专业,发展社会人员职业培训,加快对幼儿园保育员、营养员以及从事3岁以下学前教育服务育婴师等人员的培养。
3.市和区县相关部门要采取倾斜政策,稳定幼儿园保教队伍。
要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郊区农村幼儿园任教,按照《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04学年至2006学年本市农村学校招聘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意见》(沪教委人〔2004〕53号)的精神,对到农村偏远地区幼儿园任教的应届高校毕业生给予资助津贴;按照《上海市政府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沪教委学〔2005〕191号)的规定,对自愿到郊区农村偏远地区幼儿园任教的本市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且签订5年以上合同者,给予“上海市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计划和去郊区镇校任教奖励金”;通过提供一定的住房优惠等措施,吸引外省市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到本市郊区农村任教,稳定在郊区农村任教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人事挂靠、人员资金下拨等方式,保证幼儿园保育人员享受相应的待遇,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
4.完善幼儿园保教人员专业发展和教师素质评价机制。重视幼儿园新教师上岗实习工作,加强新教师的上岗培训。完善幼儿园保教人员职后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自我提高。
加快骨干园长与骨干教师的培养,并纳入到本市“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中。积极探索以园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方式。
继续加强城区与郊区师资对口交流,通过园长、教师带教、对口科研课题指导、教研活动交流等,提高郊区幼儿园园长与教师管理和教学水平。
(四)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保教质量
1.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确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理念,加强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实践研究与教育行为的研究,突出素质启蒙教育,注重儿童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探索适合儿童的教育,开展各种有益儿童身心发展的活动,培养儿童形成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良好基本素质。
2.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办学思想、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其成为本市课程改革、教育研究、师资培养的基地,发挥其对薄弱园所的指导作用和在区域学前教育中的辐射作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市的学前教育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信息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平台。各区县要结合区域特点,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
3.加强与国内外学前教育的交流。搭设与国内外学前教育交流的平台,通过举办上海学前教育国际论坛、学前教育年会、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学前教育在政策、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交流沟通,开拓视野,促进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五)改革办学体制和机制,发展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模式
1.实施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幼儿园办学体制。区县政府要科学合理确定教育部门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的比例。在政府承担主要办学责任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教育,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入园机会,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入园需求。
2.鼓励有资质的社会公益团体、基金会、事业法人等举办幼儿园。通过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投入资金,搞活机制,提高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法实施细则》,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和办学理念的引导,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不断提升民办幼儿园的整体办学层次。积极推进集体性质单位、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的改革进程。
3.深化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在幼儿园中积极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幼托机构法人制度,实施园长负责制,逐步实现所有权与办学权的分离。积极探索社会监督评价机制,不断提高家长、社会对幼儿园办学的满意度。
(六)整合各方资源,普及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
1.建立和完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体系。区县政府要统筹教育、卫生、人口计生部门和妇联等力量,依托街道、乡镇,建立和完善面向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普及科学育儿指导的管理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加强区县早教指导中心的建设和人员配置。开展灵活多样的科学育儿指导,满足0-3岁婴幼儿和家长多样化的学前教育服务需求。区县财政、教育部门对开展公益性、普及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的幼儿园给予经费支持。
2.普及科学育儿的指导。市、区县相关教育部门和单位要运用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的科学理论,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的理念,努力探索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养规律,研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适宜环境、教养内容和教养方式,提高学前教育的科学性。加强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学前教育与康复的研究与实践。
(七)增加资金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顺利实施
1.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财政经费的投入力度。各区县及乡镇每年要从财政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幼儿园建设。同时,各区县要根据本地区实际,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对实施本计划成绩突出的区县给予奖励。
2.完善学前教育的收费政策。在调查幼儿园办学成本的基础上,由教育、财政、物价部门共同研究,建立和完善公办幼儿园办学成本分担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通过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力度以及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3.加强对本计划目标落实情况的督导。依据本计划目标要求和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由市教育督导部门制定学前教育督导标准,对区县的实施进程和阶段目标进行督导,对涉及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提高、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人员的待遇落实等事项,开展专项督导。各区县要对乡镇和幼儿园实施情况进行检查,以保证本计划的顺利实施。
对实施本计划中作出显著成绩、检查验收达标的区县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4.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大力宣传学前教育的意义和学前教育的成绩,形成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人事局
上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
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
二○○六年九月十二日
农村民办园教师素质偏低现状之忧
[摘要]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师资来源较差、教师培训机会少、保教质量偏低、人员流动过大、激励措施偏少、后继人才缺乏,导致其教师素质偏低的现状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民办园的生存与发展。当务之急是培养和输入合格的幼教人才,并将师资培训纳入民办园及相关部门的整体规划之中,将师资培训作为一项长效工程来抓。
[关键词] 民办园教师;教师素质;师资培训
近几年来,国家在幼教体制改革上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许多应运而生、应需而生的农村民办园(下简称民办园)也站在了改革的前沿,肩负起了幼儿教育的重任。
回顾几年来民办园所走过的历程,我们看到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但也不难发现,其中一些民办园的发展状况并不如预期的那样乐观,尤其是农村民办园。办园条件差、管理不到位、教师素质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民办园的生存与发展,尤其是教师素质偏低更成为影响农村民办园保教质量、制约农村民办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因素。这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不争事实令人堪忧。
一忧:师资来源较差
导致农村民办园师资来源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好教师请不来、用不起、不想用。由于许多农村民办园条件较差,教师待遇偏低,存有后顾之忧,许多优秀教师不愿来;有的农村民办园是负债经营,不敢高薪(即等同于小学教师的工资)聘请优秀师资;有的以营利为目的,低薪聘进不合格人员;有的家族式管理,由家庭成员担任教师;有的难过“人情关”,接纳不合格教师……这些人员中有许多是元证之“师”,她们未经过专业训练,文化水平偏低,不懂幼儿教育,欠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几年来,这种状况虽有一些改善,但仍不明显。师资来源差、优秀教师进不来等令人堪忧的事实,已成为农村民办园教师素质偏低的重要原因。
二忧:培训机会偏少
许多农村民办园的资金多为办园者自筹,有的只有启动资金而无发展资金,处于“等米下锅”状态。致使农村民办园的发展后劲不足。而在有限资金的投入上,许多办园者往往只关注幼儿园显性的硬件投入,常常忽视农村民办园内涵发展所必需的软件建设——师资培训,未将教师的培训计划列入到农村民办园整体发展规划之中。不愿意下大本钱培养教师,不注重教师能否参加市县组织的教研活动,不关心教师学历层次提高与否,更不提供教师专业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新教师外出培训难,老教师原地踏步走的现状及培训不及时、信息不畅通的滞后事实,使许多农村民办园教师的教育理念得不到更新,教学手段得不到优化,教学方法得不到改进,专业水平得不到提升。固步自封、后劲乏力、周而复始的“劳动”使一部分教师对幼教工作产生倦怠,对幼教事业缺乏应有的主动与热情。
三忧:保教质量偏低
许多改制后的农村民办园既缺乏财政支持,又面临竞争压力,一切靠自筹生存,为了利益,为了支付人员工资、水电费、维修费、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及贷款,农村民办园不惜卷入生源大战之中,向生源要效益。或降低幼儿入园收费标准,或实施奖励新生措施,或向教师摊派招生任务。不断扩大的幼儿班规模,不断增加的幼儿人数,使带班教师不仅无力关注不同的幼儿,无法做到面向全体,更无暇致力于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导致民办园教育教学质量偏低。
目前农村民办园规模小,数量大,遍地开花,呈无序竞争、恶性发展状态。请看教育部2004年幼儿教育专项督导总结报告中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但管理滞后,问题突出。如叶县仅有3所公办园。有农村民办园72所。规模小,平均每园仅有24名幼儿,为抢生源竞相压低收费标准,有的园每月收费只有10元。这种恶性竞争导致农村民办园的办园条件差,师资水平低。克扣幼儿伙食、教师工资过低等现象严重,保教质量极差,严重影响在园幼儿身心健康。”可怕的是,类似的情况不只是一个地区。这种管理不到位、师资水平差、保教质量低的事实令人堪忧。
四忧:人员流动过大
农村民办园中,教师流动过大、人员更换过频、师资队伍不稳定也是造成教师素质偏低的另一因素。教师流动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能力过低,被园方辞退;二是待遇偏低,自动离开;三是不屈管理,另辟蹊径;四是跳出园所,另寻他路;五是自组队伍,另立山头;六是寻求发展,另择高枝。一位应聘他园的教师曾对笔者说:“我离开的原因就是原来我所在园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太少,人不学习怎么行?我已经三年未走出园门了,我之所以应聘现在这个幼儿园,是因为它提供给老师的学习机会相对较多,我的发展空间可能会大些……”七是前程无望,黯然离去。还有的是培训无果,名成人离。
目前,这种人心思动、待机而动、厌教弃教的农村民办园教师仍不在少数,她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安不下心学习,潜不下心研究,既影响了农村民办园教育教学质量,也影响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
五忧:激励措施偏少
鼓励与赏识是农村民办园管理中的一门艺术。它蕴含着一种不可估量的推动力量,能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力,促进教师不断进取。但事实上,虽然有许多农村民办园管理者也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但其中有许多是罚多奖少。常常“批评”“要求”过多,激励欣赏偏少,忽视对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视与鼓励,甚至对教师缺乏应有的尊重。
“人活着就得有目标、有追求,如果失去目标,人的整个生命便失去了有力的支撑”。而教师长期处于这种静态、常规、封闭、无“盼头”的教学状态。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感受不到自己与社会需求及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感受不到职业的幸福感,致使教师自我要求低,专业成长慢。
六忧:后继人才缺乏
在许多农村民办园中,也有一部分是由公办中心园改制而来,在改制之初,许多幼儿教师的工资来源也由原来的财政拨款转为幼儿园自筹,许多民办园教师“三险”不到位,工资由人“赏”。对此,教师心理准备不足,自感前途渺茫,生活无保障,精神负担重,甚至拥有低人一等的心理。具有中、高等学历的幼儿教师纷纷自找门路或被统一安排调入小学;有的另谋出路飞人南方;有的彻底改行弃教从商……这其中不乏许多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对此,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庞丽娟教授就曾在提案中指出,体制改革后的企事业单位办园和农村幼儿园的教师身份不明,社会保障无着落,《教师法》规定的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待遇无从保障,致使幼儿教师的职业吸引力大大降低,队伍极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骨干教师的流失,给先天不足的农村民办园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尤为严重的是,有的改制后的幼儿园教师,因享受不到与小学教师同等待遇,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对幼教失去信心。就目前来说,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工资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仍然较低,受过正规教育的幼师处于有市“无价”的尴尬境地。愿意就读幼师专业的大专生远远低于市场需求,一大批无资格证书的幼儿教师应需而生,形成一个怪圈。这使许多热爱幼教事业的青年学子对幼教工作望而止步,不再报考幼教专业,而报考幼教专业的教师则成绩平平……这令人担忧的事实已成为导致幼儿园教师素质偏低和制约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是农村民办园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也是农村民办园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更是农村民办园可持续发展的立园之本,生命之源。农村民办园虽小,但关系到千家万户,在农村民办园发展的今天,加强对农村民办园教师的培训已是农村民办园建设的头等大事。农村民办园若想获得持续而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找出相应的对策,在把好人才关的同时,要加强对现有师资的持续培训,舍得投资、勤于督查、多方支持、逐步提高,将师资培训真正纳入到农村民办园整体规划之中。
我们还希望有关部门将农村民办园师资培训纳入到日常工作之中,并将之作为一项长效工程来抓。为农村民办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搭梯子、建展台。同时,给幼儿教师以政策和机会,将幼儿园合格师资纳入到小学教师管理范畴,让所有的幼儿教师愉快而有希望地工作着,从而做到安心从教、放心从教、舒心从教、更乐于从教。
第二篇:提高整体素质
工会组织现阶段如何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面对企业不景气的大环境,急切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工人阶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是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根本所在。正值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是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之际。我们作为企业的工会基层组织,更应该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大力弘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在生产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严峻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和思想问题,切实把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的优势,转化为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开放上来。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作风和世界观人生观;提高自己在基层群众的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生产管理的创新能力;时刻牢记“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主人翁精神;向其它先进工会组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生产的管理队伍中为企业发挥自己的正能量。工会组织如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呢?特别是目前经济不景气,工人收入低的情况下,工会作为工人的组织,工会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因为工会是党与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
当前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努力开发员工的潜能,从而为企业做贡献。作为工会组织必须明白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和工作职责,工会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与
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因此工会要主动深入到员工中,对员工的思想动态准确的了解,把握职工需求,协作党委领导,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要在履行维护职能同时,既要维护好企业的利益,又要维护好职工的利益,同时要引导职工顾大体、识大局,与企业同心同德,共度危机。
要认真做好困难员工帮扶工作,建立帮扶档案,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职工。加强工会可视化看板的建设,使企业的发展透明公开化,每月都及时对车间员工的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对个别工作表现突出,爱学爱钻,为企业敢于无私奉献的青年人、党员树典型,以点带面进行宣传,丰富员工活动,开展了一些文体活动。
稳定员工队伍,做好员工生活保障工作,受光学产业和宏观经济的影响,公司经营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产品订单急剧下滑,生产进入低迷期,员工工作量出现不饱和状态,企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在生产任务不饱和的情况下,一线员工的收入将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稳定企业的基本员工队伍,确保一线员工在任务不饱和期生活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对一线员工的薪酬进行调整。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群众”活动,深入生产一线,关爱职工,了解职工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及时帮助解决困难。
为员工充电: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获得精神粮食,切合本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更加科学和规范引导员工。美国的彼得〃圣吉有一句名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面对日新月
异的世界,千变万化的市场,都有一个知识充实和更新的任务,都有一个面对新知识、新事物、新情况不断加强学习的任务。
二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要让职工有学习的机会,维护职工学习的权利。
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在人才已经上升为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更新更加迅速,特别是电器程序变更和调整更加频繁,我厂电器装配工时常感觉到跟不上变化节奏,部分要求上进的员工已开始自学,这是作为我们工会组织就必须作手对他们渴望知识更新的愿望进行满足,采取措施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因为职工素质高低不仅关系到他个人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制约和最终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首先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势、职业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开展培训教育,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从而激发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进取心,把他们渴求知识的思想引领到整体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上来。再者要立足于职工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或采购一些职工岗位技能书藉提供给员工学习。可以重点培训一些岗位能手,采取重点学、以点带面,推动单位的全面发展。从而在企业内维护好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全面提高职工素质。
人的最大追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职工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就要为职工提供发展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否则谁为企业努力工作,这时工会组织应当从维护职工利益出发,发挥工会组织“充电站”的功能,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组织和引导职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实际上这是对职工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发展能力的维护,是对职工利益
最根本的维护。
三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工会组织如何让职工学习知识,学到知识和生产技能。
如何检验职工经过教育培训后的效果,如何吸引职工广泛参与学习。工会组织首先要联合企业党组织建立培训体系。要针对本企业员工的工作实际,建立部门协作配合,职工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要鼓励职工在搞好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如读书自学、技能比武、培训、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等多种形式获取知识,积极推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技能创新型职工”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职工素质。要把职工的素质教育和单位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结合起来,按照岗位“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的要求开展多种设备、技能操作平台,搞好导师带徒等各项劳动技能竞赛,职工通过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从而激发、调动职工队伍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爱岗敬业的良好风气。新形势下工会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工会工作层次的有效途径。工会组织要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密切协助党组织,切实以维护职工学习权、发展权,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工会组织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创新之路。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加强工人阶级队伍建设,注重全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明确提出“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又一次科学地阐述了“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特尖人才”的思想,为我们做好职工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此,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为全面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做出贡献,是当前面临的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工会组织要重视职工自身价值和个人发展的意愿,把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设装本部 张宁干
2013.08.23
第三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振兴西双版纳教育
勐腊县民族中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之根本是教师,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将更多地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西双版纳作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总体偏低,制约了西双版纳教育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有用优惠政策吸引高师生到农村任教;拟定规划,建立制度,多渠道对在岗教师全员培训;业课要按科分组培训,有针对性;深化师德管理;尽量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我们党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作出的重大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程度,将更多地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改革开放30年来,西双版纳州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截至目前,全州有幼儿园49所,在园幼儿2.67万人,学龄儿童入园率77.83 %;有小学169所,小学在校生8.77万人,学龄儿童毛入学率 99.90%;有初中40所,在校生4.1万人,初中毛入学率109.24 %;有高中16所,高中在校生1.12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7.65%;有中等职业学校10所,中职在校生1.04万人;有高等职业院校1所,高职在校生3016人。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州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全州办学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高。西双版纳州的民族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种新情况和矛盾不断凸现,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农村教师素质总体偏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从统计数据看,全州小学、初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不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而且,在边疆8个州市中都处在第一的位臵。尽管多数教师都取得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具有高学历教师明显增多,但其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同时提高。从一些专家调研的情况看,我州中小学教师普遍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与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相差甚远,还有不少教师难以达到“教正确,讲明白这一最基本的要求。”
在西双版纳的许多农村学校,相当一部分小学开不了音体美课程,上课就是由老、弱教师“看堆儿”。也有的学校勉强在“矮子里拔将军”。中学的情况是语、数两科教师基本保证,但音体美、史地生等“小学科”很紧张。
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扩大,新分教师不能如期而至,不得不从初中教师中选拔年轻优秀的进高中任教。这种“抽血” 现象把原本合格的教师变成了一般教师。再是城镇学校生源多,需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又继续从乡村学校选拔教师进城任教。农村教育的优质人力资源出现了向高中和城镇“输送”的“头重脚轻”现象。
农村教师中有一部分是通过考“特岗”进到教育系统的,有不少系非师范毕业,这些教师在学历提高过程中一般只进行专业学习,没有系统的师范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所以他们的学历能力和自身知识体系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和改观。
教师自身的消极、懒惰、不思进取所致。一些教师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工作环境,或遇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便放弃了专业成长的理想。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教学研究意识,教学热情越来越低,自己的岗位仅仅成了谋生的职业手段。
那如何提高西双版纳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用优惠政策吸引高师生到农村任教。并通过提高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待遇来与之匹配,鼓励他们安心工作,真正实现农村师资留得下、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其次,拟定规划,建立制度,多渠道对在岗教师全员培训。培训要抓好这几个环节:
1长计划,短安排,重实效。拟计划,订制度要联系实际,有针对性、科学性;要行之有效,便于操作。通过讨论 定夺后,必须坚决执行,用规划导向,用制度规范培训。不能只吹一阵风或搞形式。
2发挥校本培训主阵地的作用。结合农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少课多,学校经费有限等客观条件,大多数教师都难有机会外出学习提高,这就需要抓好校本培训这块主阵地。本着“先训后教,边训边教,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依靠当地教研部门派出或通过教研部门引进内行专家,来校对大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不仅需要“大家”,更需要能现身说法的,有经验一线教师。有条件的学学校,可以安排一线教师来上培训课,这样会被更多的老师所接收,效果会更好。
3专业课要按科分组培训,有针对性。培训要尽量满足教师需求,解决他们面临的教学困惑。不能一味强调这也该学,那也该学。按科分组培训专业知识,能节约时间,针对性也强。能更多地从老师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教师的需求为起到,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设计和安排合适的学习内容。
4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立足于校本,以“研训一体”方式促进农村教师自主发展。中小学校应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要对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加强指导,提供必要的支持,逐步形成符合西双版纳边疆少数民族农村实际那的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机制。要让老师们真正理解,继续教育不仅仅是适应工作需要的外在强制和 约束,更是一种促进人的发展、实现幸福生活的方式。只有这样,老师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5积极推进农村区域性教师学习中心与资源中心建设。参照教育部制定的示范性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建设标准,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教师进修学院、网络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教研室、电化教育和教育科研机构,逐步形成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中心与资源中心,负责本地教师培训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教师学习提供资源、信息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服务。
第三,深化师德管理。教育人的人必须优秀,任何一个教师,只要他能认识到自己从事的职业的重要与关荣,他就会热爱这个职业,并不遗余力地去做好它。什么工作都会自觉行动,用不着领导举着“鞭子”在后面“抽打”“吆喝”,这样的管理既生动活波,又活而不乱,很容易出成果。
第四,尽量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教育主管部门要关心、爱护农村教师,积极为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创造条件,如教师压力大、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等问题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中国有句俗话:“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只讲奉献,不给条件是不行的,譬如教师的职业倦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管理的不合理。而根源在于教育远离本真追求,出了偏差。要设法把教师从无谓的负担 中解脱出来,让教师身心健康、精神愉快地教书育人,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少数民族人才。
西双版纳位于边疆地区,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先要有好的教师队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以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为目标,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要着重从制度上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大力宣传教书育人楷模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而可靠的基础。
2013年6月20日
第四篇: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努力提高班子整体素质
1、加强学习,提高素养。2009年,是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年,局班子全体成员深刻认识到加强政策理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以深入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自觉争做“学习型领导班子”,班子全体成员深入研读科学发展观必学篇目和选学篇目,认真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在5个多月的集中学习阶段,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宣讲和辅导,积极参与工作调研,积极参与撰写分析报告。通过学习、剖析和整改,班子全体成员的思想认识有了新提高,解决本系统突出问题有了新举措,制度建设有了新突破,服务能力有了新提高,提速重建有了新进展。同时坚持和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每周学习日制度,突出抓好党委中心组、中层干部、干部职工三个层面的学习,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形象教育与理性教育相结合、组织教育与家庭自我教育相结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县十一届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文化、体育、旅游、新闻出版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知识,深入开展创“四好”先进集体、创“五型机关”活动,班子成员党的先进性意识不断增强,科学的世界观、政绩观、发展观、宗旨观和群众观明显形成,领导班子成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2、发扬民主,增进团结。一是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对重大问题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建立完善了《局机关工作规范》,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凡涉及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建设、人事调配、大笔经费开支等事项,均召开党组会或局长办公会集体讨论,充分听取每一位成员的意见,避免了“一言堂”,克服了“家长制”。二是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班子成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议事制度和办事程序,既密切配合,又各司其责,做到了分工明确,履职到位。班子成员之间在工作上互相通气、互相补台、互相协作,顾大局、办大事,千方百计推进全局工作的开展。三是坚持开好每半年一次的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定期过好“双重”组织生活,认真总结成绩和不足,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使班子成员能及时改进自己的工作,吸纳正确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干部职工对班子的信任。
3、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切实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纳入局党组工作重要日程,纳入局系统目标考核,局领导班子成员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廉政准则》以及上级党委、纪检监察部门制定的各项规定,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认真开展“清风送廉”等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班子成员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把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深入开展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狠抓文化出版物市场经济秩序整治。在敏感问题上既严格要求自己,又随时教育单位职工和自己的亲属,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坚持局领导班子每半年向全体职工述职述廉一次,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定期更新党务政务公开内容,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一年来,局班子集体和个人没有发现任何纪违规行为。年初,局班子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8“四好”先进集体、2008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局班子成员有18人(次)受到县级以上表彰奖励。
二、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良好的部门形象
1、狠抓干部队伍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学习培训。认真落实“人才兴文”战略,扎实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完善建立了学习领导小组、制定学习计划、坚持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在引导干部职工学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同时,大力加强党员干部对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科学技术等知识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本领,使全局干部职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旺盛的工作精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得到
明显提高,形成了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抓工作的局面。
2、狠抓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局班子把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放在事关事业发展的大局来抓,常年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和“两个条例”学习活动,狠抓局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局机关效能建设,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干部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均有新变化,树立了“高效、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2009年,局系统一般干部和党员中有2人次受到全省表彰,2人次受到全市表彰,有3人次被县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11人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单项工作先进个人。
3、狠抓机关自身建设。对局机关股室工作人员实行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岗位职能目标完成情况与评先和奖励挂钩,全局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克难攻坚,形成了争先创优、进取向上的良好氛围。通过健全完善《 机关工作规范》、《财务管理规定》、《职工教育(学习进修)管理办法》等制度,大力开展创建“五型机关”活动,使机关各项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继续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切实履行职能职责,推进各项事业突破性发展
第五篇:怎样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怎样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家庭,各方面都有差异,怎样使学生能全面、健康地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素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下功夫。
从“细”字出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由于学生从小所处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必须深入到班集体,耐心细致地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诚心诚意对待他们。通过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等日常行为的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而根据各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高全班学生整体素质之目的。
从“爱”字入手。由于学生的爱好习惯、个性、气质不尽相同,班主任绝不可简单地用好坏、优劣对学生进行分类,更不能凭自己的好恶去衡量,必须用真诚的爱心,一视同仁,精心管护好每一位学生,使他们能歌则歌,能舞则舞,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爱护儿童”。教师只有把真诚的爱心无私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只有在师生互爱的和谐氛围下所运用的各种教育手段才能被学生接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从“勤”字做起。“勤能补拙是良讯,一分辛苦一份才”,充分说明了勤的作用。勤无非是“勤说、勤跟、勤查”。班主任要融入班集体中,经常参加班集体活动,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榜样。班集体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努力培养出具有良好班风和浓厚学风,充满朝气与活力的班集体。在这样的班级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即使个别落后的学生也能受到感染,对提高班集体的整体素质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严”管理。人们常说“严师出高徒”,其意义无非两个。对受教育者而言,一定要以严管理,不对就是不对,不含糊、不隐瞒,该叫学生怎样做,就一定要让其怎样做;对教育者本身而言,必须严于律己,事事都应以身作则,榜样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出样子胜于喊破嗓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带头作用,言传身教。“严师出高徒”的内涵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提高一个班集体的整体素质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学生成绩的提高,还是道德品质的养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过程,其间出现一些波折和反复亦属正常。所以班主任在抓班级建设时不能急于求成,企求立竿见影。更不能追求一劳永逸,高枕无忧,这项工作必须反复抓,持之以恒地一抓到底。
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多培养一名成才的学生就会为未来增加一份希望。是学生逐步由他律向自律发展,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才是提高班集体素质,从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