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自主、互动、语文、高效的课堂-段爱文
打造自主、互动、语文、高效的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题主要成果的报告 阳泉市教研室《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题组
课改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内涵是有效利用课堂,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不只在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还在于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探索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六条途径:
一、培养“自主、合作、探究”习惯,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实验过程中,我们对一些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这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大都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堂气氛活跃,而且学生课外作业少,还都喜欢上语文课。
同时,我们也对一些教学成绩较差的教师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课堂上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难道是这些学生的问题?研究发现,是因为初始阶段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到后来,学生就不愿思考,不想交流,懒得探究,越来越依赖教师的“满堂灌”了。时间一长,教师无论怎样启发都很难改变现状,最后导致学生越学越没兴趣,课堂效率越来越低。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下大力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理念到位,是“坚持”的有力保证
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多大程度上转化为学生学习的“质”,取决于学生对教学的参与程度。所以教师必须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善于等待,是习惯养成的关键
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较一般的知识传授应该是一种更高意义上的教学。俗语“教妇初来,教儿婴孩”,强调了初始教育对习惯养成的重要。培养学生“课堂自学”的习惯也需要重视初始:教师在上第一节课前,就要求 让学生准备好工具书;从第一节课起,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一定让学生自学。开始时,肯定是量大而质少质差,但有教师的引导,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自学的习惯,持之以恒,自学的方法越来越科学,自学水平会越来越高越高,学习的“质”自然也会提高乃至飞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在初始时教师怕费时而放弃,就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满堂灌,没了自学习惯,而这种依赖一旦养成,以后就很难再走“回头路”了。所以,初始时教师的善于等待,是学生“课堂自学”习惯养成的关键。
(三)时间充分,是取得实效的前提
要培养学生课堂“自主阅读、表达、合作、探究” 的习惯,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
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读书。没有学生的原始阅读,就没有教学的起点,也没有学生由不会到会、由不懂到懂的发展变化过程。
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有了学生的思考,以下的教学指导才有基础。
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互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才能碰撞生成更多思想的火花。
给足时间,师生充分对话。在对话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使学生的积累更加丰富。
2、教师引领“探究”走向深入。
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不断暴露问题、产生困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在教师针对性点拨下经历突然发现、似有所悟、明白感悟、逐步深入的过程。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教材,重点突出,指点精要。引领“探究”走向深入
优秀教师王金玲执教《诗经·氓》写作手法时的情景: 师:运用比兴手法有什么好处?(给足时间)生1:引出下文,引出情感变化。生2:波峰、波谷样。给人跌宕变化。生3:由自然景物产生联想,生动形象。生4:叙事中穿插艺术性,华丽有文采。生5:使叙事不突兀,有层次感。师:在诗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生6:承上启下
师:“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桑叶的润泽到枯黄的过程,正暗示女子的年轻美貌到年长色衰过程,恰恰是男主人变心的主要原因。
生7:情绪上的过渡作用。生8:避免单调,较丰满。
以上例子可以看写出,由于给足了学生时间,学生思考、交流、表达才充分。教师的点拨到位,所以引领探究走向深入,生成、收获、发展才更丰富。
二、走进文本,做足语文文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正道
于漪老师说:“回到本源抓住基础,深入文本,揣摩语言和细节,以理解和思维发展为本,人文性渗透期间,这是语文教学有效的教学行为。”所以引导学生潜心会文,做足语文文章,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正道。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会文义
就是要会字(词)义、句义、章义、篇义。如《人民解放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仅看这个标题就很有气势,很有力度,字词间洋溢着胜利在望的喜悦豪情。仔细品味,这种意义全落在“百万大军”、“横”这几个字眼上了。如果去掉这些词语,标题就成了“人民解放军渡长江”,语义仍然完整,表达的大意(基本)相同,但与原句相比就缺少了种力度与气势。杨朔的散文《茶花赋》中有一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这个“脚”字很有表现力,它表现了作者“久在异国他乡”恨不能一步跨回祖国的急切心情。如果去掉“脚”字,“一”就会成为副词,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就仅限于突出昆明景色迷人,而跟文本主旨不协调了。
(二)会文表
就是要会作者的语气、语调,会作者的抑扬顿挫之态、疾徐缓速之状,会文本的情致韵味等。洪镇涛老师执教《荷花淀》时,提问学生:“水生从 区上开会回来,说他要上前线去了,妻子就说:‘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中间的这个句号能不能换成逗号?你们读读体验体验。”学生得出结论是不能换成逗号。理由是如果换成逗号,意思就成了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是假,拿家里的困难来拖水生后腿是真。换成句号意思则是她支持丈夫参军是真的,但家里也确实有实际困难;中间用句号,有一个较大的停顿,说明水生嫂这时正在思考如何克服家里的困难。那么前面的“你走,我不拦你”态度决然,声音洪亮,语气肯定,后面的“家里怎么办”就成了自言自语。只有这样会文表,读课文时,才能还原人物说话时的情态,准确传达文义,进入人物的心灵世界。
(三)会文境
一篇文章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时间烙印,也有地域的语言习惯、作者的言语风格,还有上下文构成的特定语境。此时要潜心会文,就还需揣摩其言外之意,题外之旨。如朱自清的《背影》字里行间漾溢着父子深情,虽言谈如水,却意浓如诗。尤其是“父亲”到浦口车站为儿子送行时说的四句话。“父亲”本来因为事忙,已再三嘱托茶房照料儿子,但终究放心不下,非亲去不可。儿子再三劝阻,他却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儿子怎么劝父亲的,文章留下了艺术空白,但透过“不要紧”三个字我们不难推想到;这三个字也说明了父亲把自己的劳累早置之度外了。“他们去不好”则表现了父亲担心茶房对儿子照顾不周的眷眷之心,大有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意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在此地,不要走动”。这是父亲把儿子送上列车后说的一句话,透过这句话我们明白了父亲没有急于离开的原因,他尽可能想将儿子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解决好,就连儿子在路途中可能口渴,也许打不上水也想到了。按理说,买橘子这样的事,用不着父亲去,但他不顾自己体胖行动不便,非要蹒跚着自己去。走时还不忘叮嘱儿子“你在此地,不要走动”。俨然是把二十几岁的儿子当成了小孩子,言外之意是怕儿子离开丢失行李。真是儿行千里父牵挂啊!无论儿子走到哪里,总系着父亲的心。“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绝非临别前的招呼之辞,而是说:我走了,以后要路就要靠你自己走了,以后的生活就要靠你自己照顾自己了。既有恋恋不舍之情,又有放心不下之意。仅就“我走了”三个字,就有王维那“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深深忧虑,“到那边来信” 则是告诉儿子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千万别忘了给家里报个平安。一切事宜都安排妥当,这才离开。但父亲下了车后在想什么呢?文章同样留下的艺术空白,供读者填补。这时的父亲并没有想,到南京来所谋的事,也没有想家中惨淡的光景,仍然在想:还有什么事需要安排儿子呢?不然,他不会才走出几步,又回过头来,对儿子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是提醒儿子车内的行李没人照看,真是一步三回头啊!父亲的这四句话言简意丰,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境才能品味出其中的含义。
其实要解读一个文本,必须综合运用以上方法,以多维观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才能拓展文本的解读空间,使文本增值。
三、打造“问题”,睿智“点拨”,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力抓手 如今,这一问题显得越发重要,谁抓住这一牛鼻子,谁就能在专业领域有的的突破和飞跃。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真正走进文本,驾驭课堂,才能使教学有深度与厚度,打造精彩高效的课堂。对策有六:
(一)打造问题
问题的设计关系教学的成败得失,那么如何发问呢?⑴所提问题要引出所学领域相关的概念、原理,即问题要“结合旧知”,如在讲《谈骨气》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本文论证的技巧,教师先用“娃哈哈我爱喝,甜甜的、酸酸的,小朋友们都爱喝”的广告语调动其旧知,复习议论文三要素的基本知识。⑵所提之问应是结构不良的、开放的、真实的。有许多问题常常没有规则、稳定性,不能用习惯来解决的,而且答案不是唯一的。如为了体会议论文的三要素的关系,教师问:“如果你是光明牛奶厂的推销员,该如何推销?”此问产生了系列的论点、论据、论证,形成开放、真实的内容,于构建知识中实现对话创新。⑶设计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去探索学习。问题应具有激励作用,善于煽情。如《公输》一课中,“你是辩论的一方,代表正义,如何来辩?墨子的技巧是什么?”如此激问,可以让学生体会辩论是艺术,激发兴趣。⑷科学的问题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是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桃子”。如细读《音乐巨人贝多芬》之后,设置讨论题,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二)点拨引导
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就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意义给学生以要言不烦、富有启发性的指点;捕捉学生有价值的谈话信息,补充(介绍有关知识背景)、拓展、点化;抓住关键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激发表达得欲望,使个体经历由不知到知之不多,再到完全明白,思维、语言在体验感悟实践中发展提高。上《社戏》一课时,当学生体会到是因为有了友爱、快乐、和谐的氛围才觉得那夜的豆好吃,那夜的戏好看时,点拨:“听了你的发言,我感受到一种哲理,那就是感情的美往往超越了物质的实用功利,就像张洁在《挖荠菜》一文中说‘挖荠菜的心情称得上一种享受’。”
(三)插言追问
《面对面》栏目的央视主持人王志,以其鲜明的质疑、尖锐的提问、审视与挑剔的眼神、适度煽情的“追问”,被称为中国最牛的“追问者”。他的理性、挑剔但不轻狂的质疑使《面对面》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同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是一个智慧的插言者、“追问者”,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如问:“你的意思是指?你怎么知道这是正确的?何以见得?”“于无为处而有为”,使学生在不停的思考中实现思维的不断修复与完整,帮助学生建立思维模型,意识到自己思维的特性。在《邓稼先》一课中,当学生读到“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一句略有沉思时,教师兴奋地插言:“我不明白对这么好的话、这么高的评价有何问题?”教师欲擒故纵,学生却打断他的话,问:“为什么非要点出‘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和‘最高奉献’来?”话他的话刚出口,另一学生马上说:“是为了赞颂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灿烂,显示了我们民族的伟大,只有这样的民族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儿子。”太精彩了。而教师却意犹未尽,于是又追问:“那么西方的土壤会诞生这样的人吗?”于是学生生成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后来当学生拓展到对“人才”的理解时,教师又不失时机地插言追问:“历史上确实有一些人很有智慧、才华,但没有奉献爱国精神的人,你们知道有谁吗?”学生纷纷举例:汪精卫、蒋介石„„正是插言追问,让课堂有了无法预约的精彩。
四、互动对话,张弛有度,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优选途径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围绕话题,师生、生生相互交流、沟通、启迪;教师在对话过程随机点拨引导,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更深层对话,从而达到一种在对话过程中的发展提升。课堂呈现为互动、互补和拔节状态。对话在师生这一平等的两极张力中进行。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自觉走向对文本理解的高境界。
(二)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 话题的确定要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学生阅读和表达的现有水平,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学生的兴趣需要。
2、语文性 在对话过程中,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过程性 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时而迷雾重生、时而山穷水尽、时而柳暗花明、时而灯火阑珊。在过程中提升能力。
4、生成性 课堂是鲜活的、灵性的。在感受、点拨中生成,在生成基础上提高、扩展、再生成,生成资源成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5、有序性 教师组织对话过程,使对话在较有序的状态下进行,省时有效。
(三)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话题
话题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但最好不要超过3个。比如《社戏》,提供3个话题:(1)关于那夜的戏和豆;(2)关于社戏中的人;(3)关于景物描写。三个话题,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所选择和侧重。
话题要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要有发散性,要有宽度。这样才能不局限学生的思维,使话题在谈论中才逐步深化。
(四)对话过程中教师的活动
1、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一员,在对话过程中,真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学生进行交流。作为首席,指导作用不能缺少。
2、点拨引导。抓住关键时机、捕捉学生谈话中有价值的信息点拨、引导学生读懂空白,促使学生在此深层次上与文本对话。
3、评价指导。教师倾听学生谈话,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或发现闪光点,进行有针对性、校正性、指导性、发展性、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经历认识提高、语言表达提升的过程。
4、组织调控。课堂民主不等于不掌控。教师及时机智地对课堂对话进行调控,使对话围绕当前的话题进行,更加高效。
五、切入“黄金点”,高效解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捷径 好的切入,能抓住教学的突破口,为学生找到一把解读的金钥匙、一条捷径,使学生少走弯路,及时进入阅读的主阵地,控制学习的制高点。
(一)从关键语句切入
在课堂上以关键语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课文思路、中心思想有机揉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顺藤摸瓜,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思维的系统性,顺利达成教学目标。例如《我与地坛》关键句是“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由此入手,思考为什么在这样的年龄史铁生要想到死,而且选择地坛,他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社戏》由结尾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引导学生找与吃豆、看戏有关的情节,豆是怎样的豆?味道很美吗?戏是怎样的戏,好看吗?从而明确两个“好”的含义,把握思想内涵和深刻情感。问题不多,但一气呵成,很有价值,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二)以题目或文眼为切入点,设计教学思路
《敬畏自然》从为什么“敬”为什么“畏”切入,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引导点拨,达成目标,突破难点。《智取生辰纲》中以“智”为切入点设计课堂教学,找出吴用等人的“智”与杨志的“智”的情节,探究为什么后者败给了前者,从而把握杨志的人物性格,疏通了情节,把握住了小说的教学重点。
(三)以人物为切入点,一线以串珠,丰富教学内容
适用于重在写人的文章。如《最后一课》围绕“韩麦尔是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情节,教师点拨、归类,总结出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普通的人、严厉的人、爱国者等,在分析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习了课文的语言分析了课文的主题。
(四)以文章的故事情节为切入点,把握全文内容
如莫泊桑的名篇《我的叔叔于勒》,可以抓住它情节曲折多变的特点来作 为切入口:请同学们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评价的词语来,请对这些评价的词语进行分类,分析菲利普夫妇对于勒不同的评价的原因,从而得出课文的中心和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五)一篇课文,可以从多个角度解读主题切入
如阅读莫怀戚的《散步》。以情节切入:劝母亲散步,陪母亲散步,背母亲散步,表现反哺之情;以象征意义切入,母亲熬过严冬——生命如春,顺从母亲选择——温情如春,背着母亲赏景——和睦如春;以立意“孝顺”切入,劝母散步——敬亲,顺母屈儿——顺亲,背母看景——爱亲。教师选择其中不同的角度,组织串联整个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中心突出,一脉相承,提纲挈领。
六、创新设计,有效训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智慧之举
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文能力训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螺旋提升的过程。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富有创意、具有个性的语文训练环节,能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创新思维,使课堂迸发思维的火花,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在交流互动中使学生语文素养得到大的提高。
阳泉三中霍琛丽老师《敬畏自然》教学片段:
师:大自然有什么可畏惧的呢?因为在大自然面前,自然是伟大的,而人类是渺小的;自然是神秘的,而人类是无知的。人类短期内可以通过破坏自然获取巨大的利益,可是却难以预料若干年之后大自然将带给人类的惩罚。请同学们模仿“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定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写一句话。
很快就有学生举手了:
人类肆意地浪费水资源,谁能断定那刚刚滴落的清水,不是地球最后的眼泪呢?(孙凯茜)
当人类为发现一个个巨大石油带而欣喜若狂时,谁能断言这些“黑色黄金”不会带来污染和战争呢?(张晋杰)
人类用各式各样的工具,抽取大自然珍贵的血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深深浅浅的干枯河床不会是人类自掘的坟墓呢?(任雅婧)这样的教学创意环节,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发表感想;在模仿课文句子的基础上生成创意。这样的环节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无疑将发挥巨大作用。
阳泉十九中郭海青老师《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片段:
师:题好一半文,除了本文的标题,你们觉得还可以拟什么题目?(换题目:意图——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自拟题目。这既是基于整体感知上的,又是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深入升华的策略和方式。)
学生:①脱险 ②八岁的记忆 ③相信自己 ④没有什么不可以 ⑤父亲教我怎么做 ⑥悬崖上的经验 [师追问]:这究竟是什么经验? ⑦一小步的成功 [师追问]:为什么一小步一小步就能成功?(追问意图:架构体验哲理的桥梁,引领学生认识到: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化大为小,坚持不懈)……
师: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请你化身为内德、杰利或父亲中的一员,再来讲这一故事。(换角度:意图——这种换位体验,目的是变式复述,在转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语言、关注并认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生:(我是父亲)……儿子去哪儿了?……他在悬崖上!哦!上帝!杰利,快带我去……
师追问:此时赶往悬崖的路上你心里怎么想?不会和杰利谈些什么?……你为什么教“我”脱险,而不是抱“我”脱险?……
生:(我是杰利)……我有点不放心呀……他一定在悬崖上,我得告诉他的父亲……
师追问:你凭什么认为杰利会这样为“我”着想……文中哪些语句可以证明杰利是这样一个富有友情的人?
生:(我是内德)……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不用客气,再见……咱们回家吧,别管那个胆小鬼……
师追问:好多年过去了,“内德”,你有没有反思过?你有没有为当年的行为愧疚过?……
(感想:通过换角度讲解故事,学生实现了多角度阅读,获得了多方面的教益。)
师:给课文换一个结尾,故事将会怎样?(换结尾:意图——拓展思维,实现创新。)
生:杰利找到的是“我”的母亲。
生: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我”。生: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亲人。
师追问:假如你就是“我”,此时,孤身一人在崖上,将怎么办?大家都来想想办法,也来一个《今日说法》中的“自护训练”……
通过换题目、换角度、换结尾等多种方式的语文训练,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体验情感、思考问题,进行了多维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获得勇气,培养爱心。
这些课堂生成令我们惊讶,创新课堂环节使我们的教学呈现精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涉及诸多因素,本研究只立足实验教师的教学实际,从六个方面做了有益探索。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因素是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脱离这一点谈效率就是舍本逐末。丰厚的学识才能支撑起高效灵动的课堂.那么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呢?借用程红兵老师的一句话“没有捷径,唯有读书”。
(课题组主要成员:段爱文 郭银梁 白春梅 郭海青 霍琛丽 赵建军 孙艳)
第二篇: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打造语文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面对时下如火如荼的语文课堂改革,一路走来我曾激动过、迷惘过、收获过!曾因第一次看见杜郎口模式为学生的精彩表现而激动万分,曾因学来学去丢失了自己而迷惘,曾因自己的不断学习整合优化从而不断有新收获而高兴!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一路反思一路取舍,一路下来始终不变的是:一切为了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高效地学!现在我的语文课堂是:
一、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即五步读书法。
第一步是先猜读题目,看着文章标题你会怎么写,有了自己的思路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一是找到自己和作者选材构思的差异,再是训练了自己思维力,便于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第二步是一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正确,也就是读准字音、停顿,初步感受文章基调,边读边标出各段序号,边扫除文字障碍,尤其重视生字、多音字、形似字、新鲜成语,读完后查找字典或工具书,将重点词语的解释写在课文中该字词的旁边以便记忆。第三步是再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顺并把“厚书读薄”,即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文章主要内容,也就是梳理文章的思路,弄清作者写了什么,是按什么线索或顺序写的。这样做是为了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和快速把握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第四步是三读课文,要求学生读流畅,重点注意对文段中优美词句或关键句的品味赏析,如含有各种修辞句、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寓意深刻含蓄句、画龙点睛句等等。还要注意段和段或事与事之间的过渡与衔接,掌握作者选材组材构思的独特之处。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主旨,感受作者语言和情感表达及写作技巧的魅力。第五步是四读课文,要求学生读熟练或准确背诵,能说出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能联系生活延伸课外。目的是既能进得去又能出得来,做到学有所获、学以致用,不能“读死书、死读书”。
当然,以上方法不一定适合各种文体,我们在教学时面对不同的文体侧重点也会有相应改变,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依体而教”。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既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能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老师还教得省心,真是一举多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我认为收获还是蛮大的。
二、语文课堂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度
教师教授的知识只有让学生理解记住才会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以前我只重视自己能完成教学任务就行,至于学生,我认为只要他们认真听讲记录思考发言就一定能掌握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结果一次次不太尽人意的考试成绩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症结所在。每次得出的结论都是知识落实不到位,但自己实在不愿用多布置作业,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泯灭学生学习兴趣的代价去换取成绩的提高,那样做实在是得不偿失。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正在我困惑的时候,12年10月份的一次赴XX学习,让我茅塞顿开。原XX五中韩吉东校长在做报告时讲到要想提高课堂效率,一定要重视全班学生的参与度,他说假如班里有50个人,老师讲学生听参与度是1:50,1个学生讲其他学生听参与度是1:49,本质上效果没什么不同,只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而已。如果25个学生讲25个学生听,然后再反过来,那效果就不一样了……“一语点醒梦中人”!回来后我在课堂上试行这种办法,小组内一对一检查监督互帮,再加上小组加分的有效刺激,年终语文考试班里59人,有33名进入优秀生行列,比以前多了8个,平均分年级第一,低分人数明显减少。按总分算班里后30名中有23人进步。这说明这个办法对学生尤其对后进生还是很有效的。
三、复习课上现代文阅读部分的指导
从历年的学生答题情况来看,现代文阅读尤其是记叙文阅读是学生最易丢分的部分,原因一是农村学生人生阅历知识积累有限,阅读面又窄,导致有些记叙文尤其是散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二是有些学生审题不清,答题太随意,不规范,不全面。
为解决学生审题不清而失分,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有这样一题“请你试着说说‘栀子花笑了’的含义和它在文中的作用”,我问学生哪些词是关键词,最后大家一致确定“含义‘和”作用”,然后要求学生用笔圈出,每做一题都这样训练。打开我班学生做过的资料书,每个题干都有圈点标画,时间一久学生养成了标画习惯,杜绝了审题不清的毛病。
针对学生“答题太随意,不规范,不全面”问题,我坚持精选练习题,不搞题海战术,以免增加学生负担,使其产生厌恶情绪。我在12年《中考真题》中精心挑选了几个题型:题目的含义与作用;过渡段的作用;人物(景物)描写的作用;品析字词句的表达效果等。在训练时,每堂课安排一至两个侧重点,让学生把自己对本题型归纳的知识及答题格式进行汇总,抄写在备忘本上。如我们归纳的“题目的作用(好处、妙处)”有:①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槐抱柳》);②揭示文章的主题(《槐抱柳》);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槐抱柳》);④象征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槐抱柳》);⑤使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流泪的蓑衣》);⑥题目新颖富有悬念(《流泪的蓑衣》);⑦题目在文中反复出现,首尾呼应凸显主题(《栀子花笑了》);⑧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高山流水》)等。因为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在做题时自己总结出来的,他们感觉有规律可循,降低了难度,增加了兴趣,比起老师把现成的答案交给学生让他们被动地背,效果要好得多。
另外,我还教给学生学会采点得分,答案尽量在原文中找。我们在做完题后把答案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认真看答案的得分分解,答出哪一点得几分,让学生心中有数。如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果含有修辞,先写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然后再套用格式答作用。通过反复练习,我们总结的规律是:说明文、议论文答案多在文章中能找到,阅读题几分就从几个角度回答;记叙文占分值大的阅读题,答题角度一般折半回答,如3分或4分的题,可分别从2个角度来回答,多答不扣分。明白了这些阅卷常识,学生在答题时有目的,有范围,避免了随意性盲目性。通过反复指导多次训练,学生的阅读题得分明显提高,应试能力明显增强。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常教常新,常学常新。以上只是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效率的一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第三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语文)
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
前满村小学: 陈宁
我们前满村小学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以在“表现中体现成功,在成功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实现发展”为宗旨,着实有效地开展了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采用了“目标协作式”,即某一个小组成员间密切协作,完成小学专题的研究,小组成员间配合,既动脑.动口又动手。就“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为专题,老师向老师发出邀请,在科组长的组织和服务下,由教研组长主持,同伴座谈.、讨论或观摩等,大家积极思维、畅所欲言。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提出几点认识和创意:
1充分的课前准备
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合理地讲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2、活跃的课堂状态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在组织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要时刻牢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要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课堂教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当然,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更要在课堂中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进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
3、科学的学法指导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的教学方法要有根本的改变。我们要让学生先学,让学生按照老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进行看书、自学。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教”。在这个“教”的过程中,教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自学中自己发现问题,并且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教者要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融入到一起。
目前,随着这样有使用价值的教研活动的常态化。我们学校已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不仅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益、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了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
第四篇:自主高效课堂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 打造朴实高效课堂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郭子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四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和各位同仁莅临我校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此,更要感谢教育局领导对我校建校以来的关心和指导,感谢师校领导和各位研训员对我校的帮助和支持。我相信,这次会议对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必将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次会议我们为大家提供了16节课堂实例,共涉及到语、数、英、蒙、音5个学科)下面,就我校构建自主学习模式的一些真实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同仁作以汇报和交流。
2010年9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以 构建各学科自主学习模式为突破口,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一、模式构建的想法
多年来,课堂教学改革一直都在进行,但是进展缓慢,我们平时听课发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合作者,开发者这些新理念在课上有痕迹,但总是落不到实处。课堂上,有的老师仍然是以自己为主体,以讲为主,辛勤的老师培养着一批懒惰的学生;有的老师试着放手,但放得不够,稍放即收,流于形式,效果不佳;有的老师完全放手,结果课堂变得放任自流,课堂很热闹,但收效甚微;种种情况导致课堂效率低,学生能力得不到提高,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不
能很好落实。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静下心来,冷静思考,分析原因,认为教师想放没有抓手,学生想学没有思路,老师不敢放,不会放,学生想学不知怎么学,学什么。所以,2010年9月,根据教育局秋季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课上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严格控制课上教师讲课时间。于是学校便把教学工作聚焦在课堂,决心对课堂进行一次大手术。当时教育局也为我们课改创造了有力条件:开学前教育局组织各校聆听教育专家魏书生的报告,我们回来后认真研究,深受启发;10月9日教育局组织去宁城八里罕学校考察高效阅读,我们又从中得以借鉴。考察后李校长立即组织我们开始研究自主高效模式,围绕让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这一目标,遵循“增效减负提质”这一原则,在师校常态化教学模式的启发引领下,结合学校实际,准备构建各学科“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其目的就是想先给教师一个粗放的框子,帮学生理清一条细微的学习路子,使自主学习变得有抓手,可操作,更实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初步构建“自主高效”学习模式。
二、初步构建模式
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这一思路确定后,我们立即行动,以数学、语文为突破口开始构建自主高效学习模式。首先是深入学习领会新课程标准精髓,把握各年段的目标,然后梳理1—6年级全套教材,编成串,串成辫,根据不同学段(低、中、高),不同内容(如数学学科计算类、几何形体类、应用题类、概念类、探究规律类以及复习课、练习课;语文分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还细化为写
人的、写景的,状物的、抒情的、古诗词等不同体裁的课文)初步构建了模式,然后我们几个教学领导在一起查资料,推敲揣摩,召集教研组长在一起商量研究,反复论证,在2010年10月中旬,语、数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初稿基本形成,其他学科也陆续形成。初稿看似简单,但是形成的过程却花了很多心血。
三、模式的操作过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模式是否实际、实在、适用,要走进课堂,让老师和学生去检验。在模式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大体经历了以下这样几个阶段。
(一)、定班实验
起初我们确定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实验教师是每个年级组2人,经过商议决定:实验教师应少而精,过多我们顾及不过来、经营不到位(语数各定2人)。实验的过程可以说是“艰辛的”。实验开始时,我们首先把模式让实验教师认真解读、消化、吸收,领悟实质后,把学习流程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在本上,达到熟记能背的程度,然后放手让学生照法操作,结果效果不佳,因为学生刚刚接触,感到无所适从,自主学习时就停留在第一步或第二步的学习环节上,从认知规律来讲,学生的确需要认识、经历、感悟,反复训练这样一个过程。我们马上调整思路,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一步一步,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进行。自主学习之前,先让学生回顾学法(把自主学习的方法写在小黑板上,时刻提醒学生按步操作),等到学生通过多节课一步步自身体验后,然后再全放手让学生按步自学,学生就自然的掌握了方
法。后来,我们在听课时能明显看到学生课上自主学习的痕迹。(如先默读课文进行批注,一会儿发现同桌轻声的交流,声音越来越大,交流后就会听到学生陆续有读文的声音,读着读着声音变小。部分同学又在试着背诵佳句名段,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自学轨迹去学习,不受别人影响,有时还进行了交流。)实验中学生在汇报时,也出现了问题。例:语文课上学生汇报字词时,学生开始抓不准重点,说的五花八门,随意性大。如:多音字不会找本课新出现的;形近字说得很牵强。数学课也是,让学生探究计算方法,学生不知用什么方法去探究等等。针对学生出现这些问题,我们课后研究方法,找对策,不断的进行了调整。我们是边实验边修改,课堂上经常当场叫停,当场修改,然后再进行,发现问题课后再研究再修改,然后课上再实践,再完善。一段时间内确实影响教学进度,有时一两天总是进行一个内容,但是在经历了一个重复,回旋、上升的过程后,我们发现实验班的孩子能够按照模式的流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一点点一步一步的进行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变得积极了。经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实验班基本成型,能够操作,并且学生学习兴趣明显好转。我们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进行了第二步。
(二)典型引领
实验班级初显成效后,我们在各个年级组挑选典型教师,由实验教师介绍经验,方法,实行实验教师带典型教师,直接运用模式初稿按步实验。由于有了实验经验就减少了很多弯路,学生很快的都能按步自学,就是整体素质稍弱的班级大多数的孩子也发生了改变,能按
步自学。典型教师很快成型,于是打观摩课进行引领,并且结合课例进行专题性业务讲座。会后,学校打印下发“自主高效”学习模式,让所有老师先学习领会,为强力推进做好铺垫。在实验期间,教育局的领导和师校的领导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精心的指导,教育局领导和普教股的领导多次深入班级听课,为我们把关定向,师校的研训员深入班级听课亲自指导。2010年11月教育局领导来我校听课进行指导。同月,师校小教部在我校召开数学教研会,在数学研训员王主任的指导下,我们推出了一节运用自主学习模式的数学课,反响很好,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研究模式的信心和决心。
(三)强力推进
2010年11月19日,我校召开了“课堂教学模式教研会”,本次会议师校的白校长、张主任亲自参加。由实验教师做课(连续两课时),现场点评,然后我做了题为 “彻底转变观念,强力推进自主学习模式”动员、推广会。会上,结合课例,介绍了构建模式的想法,按步讲了模式的操作过程,指出了教师在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明确要求教师要做到用模式,不为模式,用活模式、活用模式,不断内化模式,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模式,达到读进去,走出来。要求教师自觉尝试运用自主学习模式。
(四)、全面铺开
2011年春季开学后,我校期初工作计划中明确提出,本学期要全面铺开自主学习模式。开学后领导分头行动,采取听推门课的形式,深入班级检查指导,督促全体老师都要自觉运用模式,并经常与教师
一起座谈研究。2011年5月份,师校在我校专门召开了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研讨会,会上我们学校做了情况介绍,并与听课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这次会议为我校全面铺开自主学习模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全面铺开的同时,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一直在细化,调整自主学习模式,师校小教部领导,研训员经常来校指导,帮助我们研究。教育局普教股领导每学期都到校听课指导,鼓励我们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前不久我们组织了组内推荐课大赛活动,通过大赛进一步推动、提高每个教研组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教师运用自主高效学习模式的能力,这种校本教研突出实效性。
这样自主高效学习模式经历了“定班实验—典型引路—强力推进—全面铺开”四个阶段。目前老师都能自觉运用这个模式,部分老师达到了活用模式(有调整、有增、有减)。
四、模式运行的情况
实实在在的说,在运行模式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是,我们随时发现,及时调整、及时修改,并且采用了相应措施,使课堂改革不断深入、细化。
(一)、转变观念
观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结果。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是保障模式运行的前提,一直以来扎根于教师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们在开始时对模式抱有怀疑、观望的态度。有的老师在想:这个模式到底行不行,我们的学生会自己学习吗?他们有那样聪明吗?这样上课,成绩上不来怎么办?所以有些老师压根就不想用模
式上课,针对教师这样的心理,学校表示理解,这说明老师们有极强的责任心。为此,学校召开座谈会,由典型教师介绍经验。会议上学校针对老师的心理,耐心地与老师座谈,指出刚开始操作模式时,一定会费时间。但磨刀不误砍柴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会有明显的转变,课堂就会很轻松,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并且表明了学校将坚决实行下去的态度。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转变了观念,大部分教师表示愿意成为课堂改革真正的践行者。
(二)、制度配套
为了保障课堂改革深入的全面的进行,我校制定了与课堂改革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
1、按自主高效学习模式重新修改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加 大了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中课堂教学所占的比例。这些硬性的规定,主体上推进了模式的铺开,逼着老师上路子。
2、教案变学案,这不是简单的搞名称文字上的游戏,而是一种 理念的转变,要求在备课时,彻底在学生的学上下功夫。
3、制定了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以解读领会模式为重点,以挖掘教材为前提,以加强学情分析为关键,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为目标,让学生不但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方法。老师们研究氛围非常浓,学校也不失时机抓了两个年级进行 “集体备课,学案共享”的试点实验,效果很好。
4、制订了学生课堂学习常规。良好的学习常规是模式运行的又一保障,常规中明确规定了学生五姿的要求,即站姿、坐姿、说姿、看姿、写姿(即站要站直,坐要坐稳、说要清楚、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学生的学习用品定位摆放等。
5、组内教研制度。我校的组内教研基本采用同课同备、同课异学的形式,即共同备课制定学案,然后教师根据本班学情进行个人修改,同课异学,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听课后共同研讨。
6、学校领导听推门课制度。每周必听,听后点评看学案,对有问题的班级或新老师采取跟踪听课和微格评课的形式。
这些制度紧紧围绕教学改革,为课堂教学改革保驾护航。
(二)、创建载体层层推进
活动促发展,活动促提高。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把“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向课堂层层推进的重要举措。
1、校级观摩课尚在引领。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各学科的校内观摩课,观摩后业务主任讲评,提出要求,教师课后以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取长补短。
2、课堂教学达标课体现抓全体、抓全员,重在加强推进。2011年3月开始,我校开展课堂教学达标验收活动。要求课堂上必须践行“自主高效”学习模式,学生学习过程必须体现学习痕迹。如果不达标,必须重新申请验收。这样的达标活动又一次推进了模式的运用。
3、组内推荐课要求组内在集体教研的基础上,推选一名教师,代表本组参加比赛。它体现的是本组集体备课的智慧,其目的就是提高教研组整体水平。
五、运用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几个关系
1、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教师的巡视指导,学生汇报时的评价,疑问处的点拨,各个环节之间的过渡语等。课堂上学生能按步自学,通过交流、质疑、补充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上与课下的关系。体现在教师身上应该是功在课下,利显课上。教师只有课下认真备课,分析学情,充分预设,课上才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地带领学生轻松愉快的完成学习目标。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就是课上掌握学习学法,课下运用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课上学法,课下用法。
3、课上收与放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就不同,如何合理的收、放,学生自学时的时间多长合适,所以说要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
4、高效与有效的关系。我们构建自主学习模式,打造高效课堂,“高效”的前提就是“有效”。因此,要求教师备课要有效,课上指导要有效,设计练习要有效。学生自学要有效,汇报要有效。在各个环节有效的前提下,才能达成高效的目标。
(二)关注几个度
1、目标的达成度。时刻关注一节课结束,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目标,这是提高效率的关键所在。
2、学生的参与度。一定要面向全体、关注学困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交流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每个
学生才会课课有收获。
3、练习题的梯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二次开发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课练习,要由易到难,既有巩固练习,又有拔高练习,要分层次,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六、运用模式的效果
经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的确付出了很多艰辛,但其中有很多乐趣。与老师座谈时,老师们反应,现在课堂上感觉是比以前轻松了,课下备课时却变得复杂多了,需要思考和准备的工作多了。我们看到课堂上,学生真的变成了主体,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学习,学习兴趣明显改变,更多的知识是孩子们自主学习得来的,不再是老师强加给学生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强。中高年级学生有些学习内容完全可以放在预习环节进行,这种能力会变成一种潜能,它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我校构建模式,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些具体做法。恳请各位领导、同仁给我们留下建设性意见和宝贵建议。
我们深知课堂教学改革永无止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构建模式意在打造高效课堂,但我们还只是刚刚起步,现在还只能说是有效课堂,与“高效”还有距离,还有很多问题、细节需要我们去研究,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挖掘。我们一定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将“自主高效”学习模式进一步完善,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本校特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12年5月9日
第五篇:自主高效课堂
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
【摘要】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是在单位时间内以大容量、高效率、精讲精练为特征,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为前提的课堂教学。新课程的实施,尽管对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也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耗时低效的现象。“构建自主、高效的课堂教学”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形式诸要素上进行的改革探索,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从而解决耗时低效的问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自主高效教学策略
一、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是教学的必然要求
新课程倡导自主、高效的课堂。其实质就是要求:在课堂要有限时间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更有效的达成,高效是课堂教学的目标,自主是课堂学习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之后,我们的课堂一改以前单一,沉闷,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形式多了,花样多了,课堂也多姿多彩了。但是透过这些浮躁眩目的现象,我们发现光彩背后的苍白与空洞,许多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新课程实施效果。
1、在“参与”和“活动”的背后,却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典型表现在“自主”变成“自流”,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失去的却是教师有针对性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2、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学生之间在缺乏问题意识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应付式、被动式地进行“讨论”,缺乏平等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
3、探究有形无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从而导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机械化,变成没有内涵和精神的“空壳”。
4、预设过度,挤占生成的时空。表面看教学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实质上这是传统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教学观的体现,这种教学由于缺乏学生的独
立思考、积极互动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只能获得表层甚至虚假的知识,这种知识缺乏活性,不能转化、内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品质,所以,这是低效的教学。
5、生成过多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导致教学计划的落空。这样导致了教学的随意性和低效化;生成过多就会使教学失去中心,失去方向,同时也会导致泛泛而谈,浅尝辄止,从而最终也背离了生成的目的。
以上低效现象严重影响了随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理性客观地反思过去,以科学研究的精神来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形式诸要素上进行的改革探索,建构起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形态,进而形成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解决耗时低效的问题,以成为当务之急。
二、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构建语文阅读教学的“自主、高效”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将新课改理念“自主、合作、探究”贯串课堂始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作为课堂教学的首要目标。
教学效率要根据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所需的时间长短,与投入的人力多少而确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我国目前教育经费还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笔者认为,精心选择教材,及时补充更新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意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的配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3、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变革的重点。
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教学方式,摒弃以往的那种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做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综合性学习的主题、范围、策略和方式,培养学生自己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可塑性也是很强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在自主学习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4、将教师调控的适切性作为课堂效率提高的重要保证。
“自主、高效”教学是创新教育形势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不是不需要教师的调控,而需要教师更加艺术地、灵活地、隐性地展开课堂调控,以达到学生创新活动更大的自由性、广阔性、开拓性。教师只要正视课堂现实,保持课堂警觉,洞察自己课堂行为,进而达到有效调控,就可确保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一)优化课前准备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
学习需要条件,预习就是保障。“预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前奏”,是教师了解学情,把握课堂教学训练的重难点,指导学生预习,预设课堂生成的铺垫,更是进行深层次思维和训练的“保证”。
(二)优化时间安排是自主、高效课堂的前提。
自主高校课堂结构要求把课上活,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的课堂结构,代之以多向立体式现代课堂结构。传统的单向静听式结构呈现两种形式:教师独占式和教师主讲式,其信息是单向的,教师独占课堂或基本上是教师一人表演,学生学习被动,课堂只是讲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进行积极思维,完全依赖教师。而多向立体式结构其信息反馈是多向的,学生之间发生“平行影响”,课堂成学堂。课堂气氛好,学生大胆发言,互相讨论,发言交锋,求知欲旺盛,当堂解决问题的效率很高。我们需要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求活应以求实为基础,才能活而不空;求实,应与求活相联系,才能实而不死。打好了求实的基础,才能建筑起语文教学的高楼大厦。
(三)优化学法指导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途径。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1、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2、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不同。目前,一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
3、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单纯的重视教法,向不但重视教法,同时更重视学法的方面转变。以此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熟练地掌握获取信息、交流信息、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能力,提高理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四)优化练习巩固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措施。
练习是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的一个必要途径。练习并非只是机械的重复。练习的设计是一门学问,是每一位教师应努力去探索,去研究的。
(五)优化课堂评价机制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源泉。
心理学原理及实验表明: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成功心理及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而反复的失败,不断筛选,分等级是学习困难学生自信心更低,积极性更差,学习更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
(六)优化师生关系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营造和谐课堂:
1.把鼓励带进课堂。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离不开学生的积极投入,而学生的积极投入又离不开教师热切的鼓励。
2.2.把民主带进课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心情舒畅,才能敢想、敢说、敢问、敢做、敢于创新、敢于创造。在课堂上,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
3.把兴趣带进课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针对教材中一些文本的单
一、抽象性,要每隔一段时间就让学生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文章,最感兴趣的故事和大家共享。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感到了被尊重,被赏识,和谐课堂的构建就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营造出来。
4.把竞争带进课堂。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要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七)优化课堂常规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的保障。
优化课堂常规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习惯就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对教育者来说,习惯是本质现象之一,只有习惯才能使教育者把某些原则灌输到受教育者的性格、精神系统以及他们的天性中。”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就是养成习惯。”由此可见,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自主高效”教学风格的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包南麟等主编《小学青年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
4.李炳亭编著《杜郎口“旋风”》,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