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例研究中学习讲解
在课例研究中学习、成长——《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教学实
录
同安一中高一语文备课组
主持人语:
我们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比较重视“课前”:钻研课文、收集资料、设计教学、制作课件……如果还是一节公开课的话,正式“亮相”前还得几次试讲、观摩、评议、修改以至定稿,却往往忽视了“课后”:对已经完成的教学做自我的评价和反思其实,从教学实质上讲,后者应该比前者更重要。
今年是高中课改的第一年,面对着崭新的课程模式,我们高一备课组在学习,在汲取,在改进,在思索着于是,借这个平台,我们勇敢、真实、真诚地推出这么一节文言文常态教学课,一来说说我们的心里话;二来促进我们的教学反思,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之间形成阐析关系;三如果能引发持有不同观点的同事参与讨论和解读更为上乘
在这里说明二点:第一,这节课由刚参加工作的王之峰老师承担,教学过程由其完成实录;第二,为了更完整、真实、开放地展示我们备课组的教研过程和内容,教学反思由备课组的成员共同承担,大家各抒己见,或从专业的角度,或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谈反思,谈感悟,谈随想。
最后,希望诸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教学过程
/ 19
师:上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请坐!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过《烛之武退秦师》的文意,对一些重点的字词也做了讲解。下面,我们来检测一下复习情况(幻灯片展示:字、词、句等文言文常识内容练习题)
(时间:10分钟)
今天,我们着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烛之武能够劝退秦师,感受一下烛之武的魅力
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课文,读的同时,思考一个问题:在你看来,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从哪里能够看出?
(学生朗读)
师:好,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通过这篇课文,你觉得烛之武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1:聪明机智 生2:比较会说话 师:从哪里能够看出呢? 生齐:他用几句话就说服了秦王 师:也就是烛之武哪方面的能力的强?
/ 19
生:语言表达
师: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烛之武…… 生:能言善辩
师:烛之武既聪明机智又能言善辩,他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类人呢?……
师: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代是多事之秋,周室衰微,战乱不休;但春秋战国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思想活跃学术自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我们熟知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杂家都是出于这一时期,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游历诸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在他们之外还有一种被称做辩士的人,他们不写书立传,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扬名立万,传诵千古,有名的象苏秦、张仪
对于这两个人大家可能并不陌生,苏秦遍历诸国,六国拜之为相,张仪游说梁王,魏国15个县拱手送秦,烛之武兵不血刃,三言两语退去强秦,解了郑国之围可以说,秦晋对郑的进犯成就了烛之武的美名
那么,为什么秦晋两国要进犯郑国呢,原因是什么?课文是怎么说的?
生:以其无礼于晋,且二于楚也
师:没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秦晋才会围郑。在这种情况下,对郑国来说,它所面临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通过这两幅图片我们就能看出(幻灯展示地图)咱们知道,秦晋都
/ 19
是春秋时期的万乘之国,而郑只是很弱小的一个国家,面对如此强大的两个超级大国,郑国的确是处于生死存亡之秋可以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弱小的郑是势在必亡的
然而,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 生:秦晋两国退兵,郑国化险为夷 师:为什么秦晋两国会退兵? 生:因为烛之武和秦王说了一番话
师:嗯,烛之武的一番话烛之武到底和秦王说了一番什么话会有那么大的作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烛之武向秦王说的这番话,想一想为了使秦王退兵,烛之武向秦王阐述了几个理由?
(朗读过程)
师:好,烛之武向秦王阐述了几个理由? 生3:两个 生4:四个 生5:五个
师:三个、四个、五个,你们给了我那么多答案,那么到底有几个呢?请同学们四人或六人一组讨论一下,烛之武的这段话究竟有几个理由?
(学生讨论,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师:有结果了吗? 生:没有!
/ 19
师:给大家提示一下,烛之武在说这段话中,里面暗含了几个假设,假如怎么样,结果怎么样,找到这几个假设就能够很容易的找到这几个理由了好,同学们接着讨论
……
师:停下来吧,基本上每组都有答案了烛之武究竟向秦王说了几个理由?
生:三个
师:真是出奇的一致啊,看来大家都找到了那三个假设了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这三个理由和假设。
学生A:烛之武的三个理由:第一个是“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二个是“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第三个是“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师:那这三个理由分别是以什么为假设的?也就是前提啊!
生A:第一个理由是以亡郑为前提,第二个理由是以舍郑为前提,第三个理由也是以亡郑为前提的。
师:好,完全正确通过A的回答,我们知道,烛之武的这几个理由都是以郑国的存亡为前提的。
师:烛之武的三个理由说完了,秦王兵也退了你认为这
/ 19
三个理由中最触动秦王心理的是哪一点?
生:第三点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关系到秦的存亡了
师:第三点烛之武先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说明晋对秦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离间秦晋之间的关系,然后进一步说明第三个亡郑的后果是第一个亡郑之伤害的加深,如果郑亡就会使晋的实力变得更加雄厚,“夫晋,何厌之有?”它不会只满足于灭掉郑国,紧接着它就可能进一步向外扩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那么下一个对象就可能是秦国了,到了那时候,郑的灭亡已经使晋的实力超过了秦国,那么秦战败的可能性就更大了,因此亡郑从长远来看,对秦是有大害的所以,最关键的是第三点
烛之武的三点理由,摆在了秦王面前,退兵与否就要看他能能接受烛之武的说辞了,显然,秦王同意了烛之武的观点
生:所以说烛之武聪明机智 生:能用话来劝退秦王 生:能够分析形势 生:说到秦王的心理去了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能体现烛之武的聪明机智,能言善辩。古人有一句话: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烛之武运用他的 6 / 19
智慧抓住了主要矛盾,使秦王放弃了攻打郑国的念头
师:这样,烛之武是一个智者我们能够肯定了,那他还有没有其他特点呢?看一下课文其他部分……
生:比较小气 生:比较通情达理 生:比较勇敢
师:这些特点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生A:他埋怨郑伯,讽刺郑伯“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对于郑伯不能早点重用自己,有了困难才想到自己很生气
生B:但最终他还是去了啊,可见他还是比较通情达理,深明大义的
生C:而且我们不要忘了,他敢于当面责怪郑伯,勇气已经不小了。最后他临危受命,更要去面见秦王,这就需要更大的勇气了
师:同学们分别说出了烛之武的一个侧面,烛之武聪明机智,勇敢而又深明大义,他才会成就美名,流传千古但是,还有没有其他的原因使烛之武能够成功呢?我们再来读一下烛之武的这段话,体会一下
……(朗读第三段)
师:现在,我们来读读下面这段话,试想一下,如果烛之武这么说的话,会不会达成此行的目的?
/ 19
您来打我们郑国真是太不聪明了,我们郑国灭亡了对你有什么好处,不要傻乎乎的被人家利用了,做出这么蠢的事如果你不灭掉郑国,我们郑国会给你任何你想要的东西,财宝,美女,应有尽有,要什么给什么,你就行行好,放过我们郑国吧!
(学生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要是烛之武那么说的话肯定会被杀掉的 生:他的话里充满了哀求啊
师:所以我们说烛之武的话不卑不亢,既不失国体又达到了目的这叫什么?语言的艺术啊
到这里,烛之武的形象就丰满起来了,我们来总结一下烛之武是一个——
生:机智勇敢,深明大义,善于分析人的心理,说话讲究语言艺术
师:我们还接没接触过和烛之武类似的古人? 生:接触过,邹忌,触龙
师:这是古人,如果烛之武活在现代,应该是哪种人? 生:外交家
师:咱们新中国最有名的外交家是谁? 生:周总理
师:周总理,他以灵活的头脑,机智的语言,而著称于
/ 19
世,周总理有许多外交上的小趣事,都能体现他的机智善辩,幽默风趣不失大体
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走路总是低着头,而我们美国人则喜欢昂着头?”
周总理回答:“因为我们中国人在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则在走下坡路”
还有一次,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总理:“你们中国的路都是人,走的为什么要叫马路”
周总理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 这个西方记者的意图很明显,无论你怎么回答,都不能避免对中国人的侮辱但他没想到,周总理会用马克思主义来回答他,因此对周总理由衷的佩服
这是大事国家大事,但是我们平常生活接触到的都是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可道理却是相同的,即交际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也要注意讲究语言的艺术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情景,在这几种情景下,你应该怎么说?(幻灯展示随堂练习)
练习一 下面的场合,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的,又想把话
说得委婉些,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人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
/ 19
起来这时,班长说: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吧? 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师:事情发生在课堂上,全班同学都在场,如果班长的批评太直接,不留情面,出现的后果可能是小李和小杨同时将矛头转向班长,引起更大的争执所以,批评的语气要委婉
练习二
假设你看见一位老人往京杭大运河里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话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师:如果是你,要达到劝说的目的又要不失礼貌,不伤害老人的自尊,应该怎么说?请同学们想一想,讨论一下表达的时候应该注意那些方面,然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劝说一下这个老大爷……
师:好了,每一组派个代表来劝说一下老大爷
生D:老大爷,您往河里倒水是不对的,我们都应该保护水资源的
生E:老奶奶,国家让保护水资源,您这样做不好吧!我来帮您把水倒到其他地方吧?
生F:老大爷,京杭大运河是咱们国家的重要运河,您倒了污水会污染它
生G:老大爷,您不要往河里倒水啊,这样做犯法的,10 / 19
还污染了水资源
师:你们认为哪一组说的最好啊 生:E组
答案:老大爷,现在国家宣传要保护环境,保护水源,您这样做会污染下游的水质,不如我帮您把污水倒入下水道吧
师:通过以上两个练习,你认为语言的艺术应该有什么要求?
应该注意对象和场合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程度、个性以及他的心态、情绪等,选择适当的词语、运用恰当的语气,使对方容易理解、接受交际中的语言艺术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认识了一位古代的外交家,领略了他的机智,一眼抓住问题的关键;勇敢,不畏惧强大的势力;语言的魅力,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学到了一些说话的技巧,知道了我们在日常交往中,也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课下同学们完成以下几个作业:
1.对于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自古以来人们就有很多评价,咱们课后的第三题就是吕祖谦对这件事的态度同学们下课后将这一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看看吕祖谦的态度如何?
/ 19
今天咱们通过烛之武懂得了说话要讲究艺术和技巧,那么同学们下课后完成第二题
2.假如你在全市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同学们都向你祝贺,你准备对大家说些什么?
师:好,同学们下课!生:起立!师:同学们再见!生:老师再见!
王老师补充开课说明:
(一)试讲时的教学过程
1.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这篇课文中的重点的字词句,然后教师总结并讲解约(15分钟)
2.分析烛之武说服秦伯的三个理由,逐步导入语言艺术的学习,中间穿插讨论,练习
(二)修改原因:一节课中容量太大,学生难理解,教师难讲授,教学质量不好
二、教学评点 刘映春老师:
严格说,这不算一个规范的教学案例,因此我们定位为“教学叙述”,虽不够完美,但足够真实下面,就我个人说说
/ 19
两处欣赏的细节和两点思考
细节欣赏
一、课内10分钟的文言常识内容的检测我认为公开课如果为了好看就不讲字词句是违背语文教学规律的,尤其对于本课这么规范、典雅的文言文语言来说,抛弃它更是违背了文章体式的教学基本原则因此,花上10分钟来进行检测不仅是大胆之举,更是难能之举只有真正解决字词的障碍,文字背后的情感、形象才能纷纷站立起来,而这才更符合我们“常态”教学的定位。
细节欣赏
二、语言艺术的拓展教学拓展方面,所选的例子也比较有针对性,一则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二则又能紧扣教学要求,做到不即不离从新课程改革的角度上看,是符合语文课标的“开放性”精神课文只是给教师的教学搭建一个大显身手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灵活处理,或增或删王老师这节课在这一点的处理,显然是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一点不足:在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王老师在文本与学生之间力图创设对话的平台,实现对话的教学模式确实如此,学生课堂的发言是积极的、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同样可以发现,在学生发言后,更多的是老师自己“急于求成”的总结这样,老师的引导就略显不足,阅读目标对学生活动的导向作用也就无法充分发挥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更需要老师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意识、机智
/ 19
一点思考:分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教者也充分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技巧,但总给人一种平面的感觉,以至于最后对人物形象的总结过于概念化、平面化我个人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者还不能充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语言之美和人格之美交融起来,学生无法对文本的个体生命进行思考、拷问,直至一种可能出现的认同感文言文的常态教学还应该关注“文”的味儿
晓霞、丙省老师:
对于每个刚走上讲台的新老师,第一次公开课都是极大的挑战不仅要面对底下学生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还要面对教学经验都比自己丰富得多的老教师评判的目光能否顶住压力站稳讲台,能否将预设的教学方案顺利完成,能否达到预想的效果,都只有尝试过才知道从试讲来看,王老师整个教学流程还是很流畅的,教学重点把握基本到位但也有一些不足:
1.刚上课时有点紧张,顾此失彼如用提问法检查学生预习作业,即归纳本课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时,只涉及词类活用
2.总体课堂教学容量偏大整节课涉及了新课文文言知识点的归纳梳理、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人物语言的艺术特色,还进行了语言得体的表达拓展课堂内容丰富了,但本节课作
/ 19
为第一课时,课堂容量过大,就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基本知识点的梳理把握不到位
公开课上应该说比试讲时有了较多的改进,将一节课的内容化为两节课来上,把文章字词句梳理放到第一课时,第二课时重点集中到对人物语言的品析与拓展在第二课时中,王老师的课堂导入更加自然,文言知识点的复习归纳更有针对性,对教学容量的大胆删减使得教学重点更加突出:
1.对文言知识点的复习归纳:以幻灯的形式展示,让学生解释课文中有活用的字词,用句子翻译的题型加深对课文中关键句的理解、加强特殊句式的掌握
2.对人物语言的品析:先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入手,以两张地图的展示穿插当时背景知识介绍,然后让学生在课文的朗读中品味语言特色
从以上2点,我们认为课堂的教学目标更集中,内容处理更扎实,这样课堂更有实效
杨淑惠老师:
之峰老师的课上得很朴素平实
他从分析“烛之武说退秦伯”的理由入手,进而引导学生要注意日常交际中的说话艺术,这一教学思路很好,体现了“立足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新教学理念这两堂课留给我的思考是对于文本的处理应把握一个怎样的度试讲课时老
/ 19
师似乎是急着要拓展,对“烛之武见秦伯”这一段文字只是简单地分析,蜻蜓点水,学生的印象不深;而在公开课上,老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披文入情,去体会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分析利弊、巧妙运用语言的艺术;但似乎有点过犹不及,分析过于详细,以致后面的拓展部分过于匆忙
对于这节课,我还想说的是,语文教学要超越文本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最终的落脚点都应该归于文本对此,我觉得可以通过听录音、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形成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学生的观点或许有失偏颇,却不乏独特之处,能够深入发掘文本的内涵,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以局外人的身份去客观评价,又能进入角色深入体验
樱菡老师:
踏上教师岗位已经有三年多了这几年来,自己开过几节公开课,也听了不少公开课但无论是自己开课还是看别人开课,总有一点小小的疑惑,那就是准备这样一堂课往往要花去老师一周甚至更多的时间,而为了追求效果,往往是音乐小品齐上阵,这方唱罢那方登场,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笑声、掌声不绝于耳最后,下课铃响,圆满收场在课堂上,好像少了配乐朗诵,少了小组讨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难以体现在这期间,其它课时必定受到影响,而且即使是这样一场
/ 19
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能否达到老师预期的学习效果也很难保证近年来,公开课由表演向本色回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如何在公开课中保持本色教学并取得较好效果成为越来越多人思考的问题
而今年又恰逢福建省实行新课改的第一年在各种新观念的冲击之下,对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成为每个老师思考的问题
王之峰老师人生的第一堂公开课就是在这样的转变与探索中进行的一种尝试我就其中的几个小点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1.知识讲授
选择文言文进行公开教学应当说是需要一定勇气的,毕竟,文言文的教学重点在于字词句的梳理,而如果停留在字词的梳理上又很难展现学生与老师的风采,所以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然后在课堂上展示预习结果,进行字词归纳的方式来处理文言文公开课上的字词教学
我们可以看到,在王之峰老师的原先教学设想中,也是打算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可是,当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不少学生预习工作做的很好,在对文言字次进行归纳的时候很认真,可是也有一些同学预习不充分,在其他同学进行字词归纳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跟上同学的思路的,而且这样的同学并不在少数毕竟,在各个科目课业繁重,学生能力参差不齐的 17 / 19
情况下很难要求每位同学都达到老师预期的效果
归纳教学虽然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但就真正的教学效果而言,是不够理想的而教师的教学面对的应当是学生的整体而非个体所以,王老师调整了上课的思路,在第一课时中扎实地讲授了字词知识,并在第二课时(公开课)设置了复习环节,精心挑选课文中的重点词汇进行复习这个环节虽然不够华丽却很实在,真正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毕竟,学生学到了什么才是我们教学的主要目的
2.探究的要求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却往往是我们在讲课的时候烦恼的问题常常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要以老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只能成为答案的复述者
王之峰老师这堂课也同样面对着这样的困扰王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分析烛之武语言特点,体会其人格魅力”上,并设置了几个小问题让学生思考,以期最终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一重难点可以看出,王老师在设置时是将其作为一个探究性问题的,老师只起一个引导的作用这个教学设计,正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体现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王老师的引导工作做得过了些,也就是始终想把学生引导到预设的答案上,显然这是一个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引导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思维
/ 19
锻炼也比我三年前第一堂公开课上要求学生进行的三分钟讨论要多的多
总之,我认为,无论什么课型,真正踏实地让学生学到点东西,培养点思考的能力,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别让热闹的课堂迷了学生求知的眼。
/ 19
第二篇:(庄琰课例)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提升
——8B Unit2 Travelling Checkout教学设计
庄琰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8B》第二单元checkout(检测)的教学。教材是按照“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思路编排,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每个模块后设置一个课题(Project),让学生综合运用在前面几个单元中所学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学习技巧,旨在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口笔头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能用英语做事情”。
本课时的教学核心任务是是让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复习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同时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因此Checkout(检测)教学在整个单元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在实际教学当中,部分老师由于对这节课的价值认识不足,经常以处理练习的形式教授。而笔者认为这一课时是对整个单元的一个复习、整理、归纳、提升的过程。通过设计有效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用新鲜,有趣的语言材料和反映实际生活的生动情境来吸引、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树立他们渴望学习的愿望。
一、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的教教材 Checkout这一课时,在教材中P39,只是以Part A和Part B两个小练习的形式复习课本单元的重点内容:现在完成时的用法和短暂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的用法及其相互转化。如果是是简单当做练习处理完这部分内容就结束,显然是大大降低了教材的价值。而且枯燥乏味,不能让学生感到在学完整个单元是有所收获的,也体验不到英语学习的成功感。更毫无乐趣可言。笔者认为语言学习应该是快乐的。为什么不能设计一个让学生感兴趣又能体验到英语学习的快乐的活动呢。笔者正好想到2012年最火的一部和旅游相关的喜剧电影Lost in Thailand(泰囧)从这部电影里作文章,泰囧要拍续集了,但是要招聘五星级导游,选上的可以免费环游世界,你想参加吗?不过要考一个五星级导游证。导游证的取得需要通过五关。每一关设计的都
是跟本单元相关的复习点。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设计有效活动 新课标提倡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水平和心理特点,活动设计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在课刚开始的时候笔者设计了 Guessing Game 环节,目的是复习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名胜景点。为了降低难度,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笔者将这一环节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给提示,让所有学生来猜。第二部分是请两名学生一男一女以男女PK的形式站到前面来猜,其他同学用英语进行描述。学生的表现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笔者认为这节课所有活动围绕一根主线取得五星级导游证展开,其中最后一个任务也是最难的一个任务是为泰囧的主角宝宝和冰冰设计一个A Fun Trip in Baoying.带他们游宝应为主题的Travel Plan。作为当地人的学生们当然很感兴趣。而且有话可说,而这个活动设计是最大的一个亮点是给出了一些限制条件,比如时间上的,资金上的等等,这就要求学生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们创造性的使用知识也在这里体现了。由于任务的复杂性,笔者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十五个小组分成三大组,一共三种情况给大家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要求发言,同时每组有记录员,记录大家的想法,发言人代表发言,最后再进行反馈汇报,评出最佳方案。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既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又可以倾听他人的意见,既能打破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又能培养多角度多方面的思维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理解并运用现在完成时。
2)能区分短暂性动词和延续性动词的用法及其相互转换。
3)能描述旅行当中的趣事。
2、情感目标:能根据不同的条件设计旅行的计划。找到旅行的乐趣和意义。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Step 1.Leading-in
T: I’m your new English teacher today.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me? T: What’s my age? What are my hobbies? T;Have a guess.Ss:„
T: Of all my hobbies, I like travelling
best.教师自我介绍,让学生猜猜我的年纪和爱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了解老师。
(设计意图:由教师的自我介绍导入本课,简单自然,在真实的情境下,学生进入有趣的猜想,教师进行评价补充,调侃,在讲个人爱好的时候,导入本单元的话题Travelling,过渡衔接自然。)
活动1:Guessing Game
T: I know in unit2 you have learnt a lot of interesting places in the world.Do you still remember them? Let’s play a game, shall we.Don’t worry I will give you some hints to help you guess the places.在游戏的第一部分是老师给提示学生猜,所有学生参与。教师呈现2张景点幻灯片: 1.Mount Fuji预设两个提示It’s the symbol of Japan I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Japan.2.the Little Mermaid 预设两个提示It is in Copenhagen, Denmark.It is designed from a fairy tale.学生们几乎不需要提示2就能猜出来,大大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心。并且复习了词汇:symbol,mountain并拓展了教材外词汇,如:Copenhagen, Denmark.等。游戏的第二部分是男生女生PK环节,难度增加,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景点,上台的两位同学猜。前面的几张都很顺利,大家都能描述出来,但在The Grand Palace这张我有意设置了障碍,从而加深学生对泰国大王宫景点的印象。在猜的过程中不断表扬和鼓励学生。
(设计意图:通过对景点的猜测,考查学生对本单元世界著名景点的掌握情况,做一个复习,在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要英语描述景点,这也是对学生灵活去运用语言的能力的考查。在游戏中学习。)
Step 2.Presentation
T: Last year, Thailand was a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 for many Chinese.Do you
know why?(呈现电影泰囧海报)
Yes, Because of a movie Lost in Thailand.It’s a successful comedy.So director Xu decided to shoot his next comedy.But he needs some five star travel guides.If you are a five star travel guide, you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for free.(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泰囧要拍续集招聘五星级导游这一情境,让学生对这个活动充满兴趣。获得导游证还可以免费环游世界又给活动增加了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下面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做了很好的铺垫,可以说是这堂课的一根主线。)
活动1.Do you have a large vocabulary? T: If you want to be a five star travel guide first you should have a large vocabulary.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和上下文进行填词。复习了整个单元的重点词汇。把单词放在句子中,也是对单词的灵活使用进行检测。之后再完成书上Part B部分的词汇训练。
(设计意图:symbol,marriage, cultural, include都是复习的重点单词,结合图片和语句给学生创设情境,真正掌握单词。从单词到句子再到语篇,层层递进。词汇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为后面的复杂任务的达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2: Do you have a good memory? T: To be a good travel guide you also have to have a good memory.Let check it.Task1:说出迪斯尼乐园的四个组成部分。Task2:根据课文内容不全语篇。(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举手发言)在天短语的过程中,重点单词wear,clap,scream继续强化,教师问Do youhave to wear school uniform everyday? When will you scream and clap? 等问题继续很学生进行深入对话加深对单词和短语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里学生要回忆本单元Reading部分所学的内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忆,复习这个文章中的重要的短语wear different costumes,clap and scream等。)
活动3:Can you speak English well?T: You have passed 2 tasks, let’s move on.Can you speak English well?
Task1: Read the following sentences.Pay
attention to the linking sound,You must stand up to eat an apple in an hour’s time.There are many tourist attractions for us to visit.We enjoy getting ready to go out the other day.The best time to visit Baoying is right now.Task2:区分have/has been to 和have/has gone to.并用它们分别举例造句。最后完成书上P39 Part A 部分的练习,巩固语法。中间提醒短暂性动词不能和短时间状语连用。
(设计意图: 检测是否能说好英语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语音,顺便复习这个单元的连读。而是语法,本单元的重点是现在完成时以及have/has been to 和have/has gone to.)
活动4:Can you listen to others carefully? Listen to a dialogue about a trip to Hawaii设置三个问题:
How long is the trip? What can you do there?
What's the price for this trip?(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对听力的检测,教师针对旅游这一话题有针对性的设计一段对话,让学生听,捕捉关键信息,在听之前告诉学生一些听力技巧。这也是对听力方法的知道。体现了教方法比教内容更重要。)
活动5.Can you make a travel plan? T: Now the most exciting moment is coming, the free trip is waiting for you.After pass it you will be a five star travel guide.Boys and girls come on!Task1: Free talk
How to make a travel plan? 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制定旅行计划要考虑到那些问题。学生们一般会想到这些问题:Where to go, how to go, how long?, how much money? When to go? 等等
(设计意图:通过自有讨论,让学生发散思维,相互补充,使得信息量最大化,从而复习了本单元的Main task的内容,也对下面一个最有挑战性的任务做了一定的支架与铺垫。)
Task2: Make a travel plan for Baobao and Binbin with given information.1阅读表格信息。
2小组讨论,选记录员和发言人各一名。3代表发言。各抒己见。4 选出最优方案。
(设计意图:为宝宝和冰冰设计一个宝应的有趣之行是这节课的一个最重要的任务,也是对所有已学内容的一个应用和升华,任务难度较大,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很高,活动挑战性和趣味性并存,每组的给出条件不一样,学生要根据给出的条件设计旅行,越有趣越有创意越好。最后的汇报环节是学生展示合作成果,充分展现学生的风采。)
Step 3.Evaluation
用小组投票的形式选出设计出最精彩的旅行计划的小组并且授予五星级导游证。对于其他参与的小组也给予肯定和表扬,邀请他们来镇江免费游镇江。
(设计意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活动掌握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这些活动成果的口头活书面表达展示,是学生的口语和写作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及时准确的评价和肯定也有助于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和自我成就感的获得。)
Step 4.Homework
1.Finish some exercises about Present Perfect Tense
2.Write a passage about your travelling plan
(设计意图:这两项作业是对本课学习的延续和巩固,也是把口头表达书面化,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反思】
上完这节复习课,我对本课进行了一些反思: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三百年前提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可以教的更少,学生可以学的更多”的观点。今天,我们依然在寻找一种有效、高效的教学方式。我们都知道恰
当地、实际地制定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只有通过对教材和教学对象的仔细分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实现目标的切入点,才能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才能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对教材解读要深刻,对教学目标定位要合理。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要明确,并针对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活动。
二、增加任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备checkout环节时,笔者利用泰囧这部电影的影响力设计了一个为泰囧这部电影续集找导游的任务。完成设置的任务才能成为五星级导游。把整个单元的内容整合到这个大框架里。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不会觉得复习课是枯燥乏味的。最后一个任务是为明星们设计旅行计划,目的地就是他
们的家乡,学生们就更感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组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为了避免重复,我给旅行计划设置了一些限制条件,又增加了难度和趣味性。课堂表现效果很好。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老师要转变观念,不要在课堂中讲的太多,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学生已经学会的知识,老师就不用滔滔不绝的重复个没完。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但这也并不意味着老师就什么事都不做了。老师要做的事,就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定出新的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方案,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第三篇:课例研究
应该了解的定义
1、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在今年的研修当中也有特定的含义。它首先是要求我们锁定在教学实践当中的真实问 题。然后我们开展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课例研究。三次备课是第一次备课我们在确定了研究问题之后选择一节课,然后呢是老师基于已有经验进行备课,不要寻求帮助。在备课以后,研修组老师进行备课研讨。在研讨的基础上,授课的老师开展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第二次备课之后要进行观课准备,上课。观课和上课同时进 行。在上课结束以后,根据观课的情况,研修组进行评课议课。然后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授课教师再进行第三次备课。那么整个的过程就称作“课例研究”.(就是下面的磨课计划。
研究小组确定研究问题和方向-做磨课计划表-按磨课计划表的计划就行磨课-进行讨论研究问题)红色字体是自己总结
2、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项目整合下行的载体。混合式课例研究是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协同研究,是基于教师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自主研究,是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
第四篇: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一、课例研究——唤醒教师的主题意识
在雅典德尔斐神庙的门楣上刻着这么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说过“最重要的是:成为本真的你”。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课例研究中执教教师通过虚心的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二、课例研究——分享教育智慧
就执教教师而言,课例首先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里,呈现了一个真实的自己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而 这一面“镜子” 让每位教师都来“照”,都用这面“ 镜子”照到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要实现专业成长,必须要学会在了解自己中畅所欲言,提出教学中的疑惑不解,每一位教师则通过细致的诊断,结合自身的经验,给出认为合理的建议。教师又会对其所给建议生成新的问题,如此问题套问题,最终提炼精华,集体的智慧得以分享。
三、课例研究——真正让教师主动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在课例打磨过程中,参与的每一位教师,对组中每个成员的问题都经过了思量,揣摩,有的会在瞬间,有的则会在教学之余反思自己的教学,可以说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在课例研究中,我体会到,只要给教师一个平台,便能使其尽显其才华;给教师一个台阶,就能使其登高望远。教师的专业成长道路何其漫长,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不懈努力,收获会更多。
也谈课例研究中的问题解决策略
课例研究关注教师的亲身体验,更注重问题解决活动的价值。更多的是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获得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问题解决的基本策略,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某些策略。除此之外,通过问题解决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广泛的实用性和价值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认为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可以有:
1、转化
六年级下册转化策略的教学
师: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生1: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生2: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生3: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4:推导圆柱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
师:那在数的计算方面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的例子啊?
生1: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生2: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生3: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电脑演示。
师:从同学们所举的这些例子看来,转化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转化能帮助我们把新问题都转化成熟悉的或者已经解决过的旧问题,更方便我们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用“转化”这样一条主线将图形与数的运算串起来,使学生感受了数学学习的脉络,体会到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这样,当学生遇到新的数学问题时,就会自觉运用转化的思想,在头脑中检索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将新的问题变成学过的问题。
2、比较
例如,四年级(下册)“画图”策略的第二课时是运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行程问题。教学中,学生同时运用了画图与列表的策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解决行程问题应用哪种策略比较好”,让学生在不同策略的比较中明确优化的策略。
3、替换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公倍数与公因数时有这样一个问题:已知a=b+1,则a与b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是---,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替换a,b的值,使学生明白a,b的关系找到问题答案。
以上是我的几点粗浅认识,希望得到更多的见解,从而使教学因策略而精彩深刻,学生因策略而睿智聪颖。最近来访
第五篇:混合式课例研究
1、什么是混合式课例研究?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教师对课例的协同研究,是教师自主的问题研究,是借助技术流程跟进教学过程的混合式研究。混合式课例研究,研究什么?“课“的研究。谁研究?教师群体自己的研究。怎么研究?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的混合式研究。
2、课例研究e流程设计
课例研究e流程(俗称为磨课流程),是课例研究过程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再造。通过技术流程把老师研究课例的规范过程在网上呈现和操作,该流程设计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与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吻合,使之具备问题解决的过程条件。如图所示。上面是由六个基本环节组成的问题解决流程,下面是与之吻合的磨课基本流程的环节。这两个流程是完全吻合的。
第二,跟进教学、支持校本协作研究。磨课流程内含三个基本的设计,一是包含教师日常研究教学的基本方式(集体备课和听评课);二是贯穿教学的基本过程。三 是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使磨课流程易为老师掌握、能够跟进教学、方便学校组织,支持校本教研组协作研究。
为适应教师课例研究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课例研究e流程采取“积木化”设计。从课例研究过程,抽出功能模块的“共性实体”和“构成要件”,供终端用户自组 合、个性化灵活配置各自需要的功能模板。为简化磨课流程配置的操作,新平台提供了多种模式的磨课模板。混合式课例研究在国培项目中首次使用,磨课流程个性 化自组合功能暂不开放,而统一用“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磨课基本式。基本式掌握好了,其它变式容易掌握。
图1 一个基本式磨课过程(见图1),是从研修组讨论制订磨课计划开始,计划制订后,上课老师要经历基于个人经验的初始备课、同伴互助的协同备课、课后的实践反 思性备课等三次备课,群组老师围绕三次备课和上课,跟进开展计划研讨、备课研讨、分工观课、课后评议等研讨活动。通过围绕这节课的一系列研讨活动,每个人 都获得同伴互助和实践反思后的两次认识提升。整个过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方式完成。线下主要有计划研讨、备课研讨、观课研讨和听课评课等协同活动。磨 课过程的发表、浏览、修改、点评、讨论、问答等研修行为则在线分散进行。有了课例研究e流程的连接,将平素教研组分散的教研活动,组合成主题任务、研究问 题指向明确的课例研究活动系列。一次全周期的课例研究,四周左右的教学之余时间就能完成。
3、混合式课例研究特点
课例研究e流程支持下的混合式课例研究,有以下特点:
特点一,真实教学场景的研究。混 合式课例研究,强调研究的真实。是常态课研究。即重常态、重研究。常态,即日常状态。课例研究是老师在日常教学、在现实不完美条件下研究教学,是老师基于 现实起点、现有水平的教学研究,是老师做能够做的研究。重研究。重视老师自己研究和研究自己。常态强调研究的现实起点,研究强调老师现实需求的自主研究。基于老师教学的现实起点、解决自身教学问题的现实需求,这就是混合式课例研究要做的真实教学场景研究。
特点二,教师自主的教学问题研究。
研究是由问题引发的。课例研究的主旨是让老师在亲历问题研究的实践中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是研究教学问题的载体。只要能承载好问题研究,能一以贯之 研究问题,那怕这个课例在研究问题之外的其它方面并不完美,也是好的课例研究。相反,问题研究没有开展起来,这节课再好,也不是好的课例研究。教学是遗憾 的艺术。一节课因问题而真实,因问题而使其具有研究价值。如同身体有毛病要照X光、要拍CD片检查一样。混合式课例研究,就是为老师教学照X光、拍CT。已然存在的教学问题,通过课例研究暴露出来、多种角色现场和远程会诊,帮助解决。混合式课例研究,不回避问题,而且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暴露问题,一以贯之地追踪研究问题。
“我们所讲的磨课,其目的,绝不是让每个研修组去打造一节优质课,而是要发现从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而用研修组的团队力量,用远程研 修的协同智慧、专家智慧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这里,基于教师自身经验的问题才是真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之道的研修才是真研修,在寻找问题解决之道中获得的体 验和认知才是真收获,也才是真进步。”(山东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特点三,协同规范的过程研究。
课例研究重视过程研究,是因为存在于过程中的问题,只有在过程研究中暴露和解决。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效果都存在无法避开和省略的研究过程,而且过程研 究不是雨打地皮湿的走过场研究,而是协同规范的持续研究。对于混合式课例研究来说,比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这节课是怎么磨出来的。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运用技术的连接,跟进教学过程、做连续规范的协同研究,从而引导教师在工作中研究,养成教师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好习惯,促进老师持续发 展。因此,让研修不止步于课堂教学的观摩,而要贯穿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全过程;让学员不局限于荻悉教学之术,而要究教学之理,悟教学之道,学 会用研究者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这是混合式课例研究本质的价值追求。
4、混合式课例研究校本应用分析
混合式课例研究是如何用于校本研修。促进和支持教师在工作中学习,需要分析教师日常工作后面的学习行为。见图2。
图2
备课、上课是教师每天做的事。学会预设生成和学会实现生成,则是教师每天备课、上课后面的学习。不能生成学生学习的教学是无效的。教师备课要学会预设生 成,上课要学会实现生成。再次备课是生成预设的再学习,再次上课是实现生成的再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始终伴随老师的工作,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学习的有效,来自教师在教学过程,分别对三个问题的追问和回答:“教学预设能生成学生什么样的学习?”,这是备课时要想的问题。“预设的学习生成了吗?” “教师和学生哪些未预设到的生成要转化成新的预设?”则是上课后要反思要回答的。教师备课,是教师对“教学预设能引发学生什么学习生成”的经验回答。个人 备课是个体经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集体备课是群体经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上课则是对预设生成实现与否的实践回答。课后反思、修改教案是对未能预设到的生成 转化成新预设的实践反思后的回答。未预设到的生成既有学生方面超出教学预设的学习生成,也包括老师依据教学不确定性对教学随机有效的临堂发挥。老师就是在 对这三个问题的认真思考和连续追问中学会教学的。
老师备课是基于已有经验,回答第一个问题是凭原有经验。然而经验靠不住。即便优秀老师,面对变化着的生命群体,也不能总凭已有经验教学。老师备课是否符合学生实际,老师备课所做的预设是否正确,要经过上课实践的检验。
老师上课的自我感受和课后的同伴分析,老师对先前的教学预设,会有新的发现,从而需要对教学设计做出调整,将未预设到的学生学习生成转化成新的教学预设,老师对教学设计的这种调整,会对今后的教学行为有所改变,让教学行为更趋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1931)。这就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惟 一能影响行为的学习是自我发现和自我调整的学习。”(1969)。教师教学在反复的预设/生成、生成/预设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调整,不断地丰 富自己的教学知识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这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好、也最需要重视的学习。
教师经历用预设引发生成和将新的生成变成新的预设的过程,既是教师不断在行动研究中改进教学的过程,也是教师走向成熟和提高的过程。这个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的教学研究过程,会促进教师重视研究学生,有利于教师PCK的形成和丰富,加快教师从“教学关注阶段”走向“关注学生阶段”的进程(傅乐/1969)。老 师在磨课流程各环节具体的学习研究行为(图示):左列是教师磨课环节,右边是教学过程教师的教学与研究行为。
首先,教师设计教学要基于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包括对学生学习的状态期望、行为期望、方法期望和结果期望。教师课堂教学每一教学步骤和行为的设计,最好有学 生学习期望行为的对应描述,把预设“写出来”。为什么要写下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外化。语言表达让思维清晰、留存和传播。因为要写,促使老师关注学生、反思经验。写下来了,课后才能进行预设与生成的比较。
第2,上课是学生学习生成的实现要“做出来”。
第3,分工观课,是对学生学习生成的检视。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生成的预估是否准确,要通过课堂观察进行检视、做出分析。检视结果无非有几种情况,预设的生 成发生了、没发生、没完全发生和出现未能预设到的生成等。预设生成的各种情况,都具有改进教学和积累经验的价值。因此都要“记下来”。有的学校提倡老师写 教学后记就是做这件事。
第4,教学评价。课后群组议课,对实际生成与预设做对比分析,认同或不认同,都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不认同还要有改进建议。群组议课时,人人都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说出来”,上课老师更要认真倾听、思考,参与对话交流。
第5,再次备课。群组评课后,老师要趁热打铁做好总结反思,从学生各种学习生成状况中长善救失,找出更贴近、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和表征方式,调整和修改教案。把教学设计“改出来”。
循着磨课流程,老师在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全过程,经过思考,把预设生成写出来、做出来、记下来、说出来和改出来的过程,就是教师为更好地生成学生的学习,对教学不断预设、实现、检验、反思、调整的学习和研究过程,这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研究之路。这个过程可以利用磨课流程一直做下去。教师在日常 教学工作中能坚持这样做,就会养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好习惯。
5、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操作混 合式课例研究要始于磨课计划的研制,通过课例研究的活动设计,配置磨课流程、生成磨课任务。然后开始周期性的备课研讨、上课观课、课后评议、调整备课等各 环节的研讨和对话。这个过程跟进老师教学可以由老师不间断地做下去。作为协同研究活动,是嵌入老师课例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周期或若干周期,可以用以各个教学 环节、教学片断的周期性研究。对老师个体的教学研究,发挥同伴互助、专业支持的作用。校本的课例协同研究周期,可依据老师对教学问题的研究需要进行设 计。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研究周期,开始于某个教学环节,经由寓于教学后续环节的检验分析后,回归到这个环节的调整结束。不同教学环节、教学片断混合式课 例研究的周期概括如图所3。比如,备课(A1)——备课调整(A2),中间要经过备课研讨、上课观观、课后评议的检验分析();上课(B1)——上课调整(B2),中间要经由观课准备、分工观课、课后评议等环节的检验分析();作业(C1)——作业调整(C2),中间要经由);考试——作业的研究、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反馈等检验分析(考试调整、教学引入——教学引入等其它教学环节,乃至课堂教学的某一措施、某一方法、某一情景都可以这样设计混合式课例研究周期开展跟进研究。下面以课例研究基本式为例,混合式课例研究各环节操作要点。
图3
(1)研制计划,即 磨课活动的设计。磨课计划要经全组讨论确定。再填报平台提供的磨课计划表。计划表填写提交后,即生成课例研究任务,才能开始磨课。计划讨论内容包括:研究 目标任务和研究问题、能承载这研究内容的教学课例、确定上课老师、磨课各环节活动设置和时间安排,落实全组成员的分工。磨课活动时间安排,留足研究课例上 课前的备课研讨和观课研究所需要的时间。
计划制订常见问题:一是虚,研究任务窆乏、不具体不明确。二是混。研究目标任务、研究问题和说明事项的内容混淆、分不清。目标任务是本课例研究要达到的预 期结果,要达到的目的;研究问题是研究要达到预期结果会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障碍;说明事项:打算如何通过研修组的磨课认识和排除所遇到的困难、困惑和障 碍。解决问题的措施和磨课各环节的要求等。另外,还存在磨课目标与教学目标混淆,这是两个分别指向老师和学生的不同目标任务。不能将课例研究的预期结果和 学生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能达到的学习预期结果混淆。
(2)第一次备课,上传教案。上课老师提交的教学设计,是备课对话的载体。备课要求是独立备课和做好两个预设,一是对教学问题解决措施有预设;二是对教学能引发的学生学习有预设。这些预设是全组老师对话研讨的内容。
(3)备课研讨和修改教案。本组老师围绕两个预设,通过网上直接修改教案,在教案后做点评和开备课研讨组会进行备课研讨(会议记录要整理上传)。还要在课例研究的“问题研讨区”的“备课:问题研讨”对问题解决的教学措施进行专门研讨和交流。
(3)观课研究。观 课是教师研究教学的协同活动。观课前要召开观课准备会,做好分工观课各项准备:第一,要选择好观课维度。观课维度的选择,要对应本课例的研究任务和研究问 题;第二,做好观课分工。将本组老师分别组成各维度的观课小组。第三,观课小组要设置好观察点。观察点设置要符合观课维度需要,且具有可观可记可解释性; 第四,将观察点组合成方便记录和整理的观课量表。第五,观课小组要对小组成员观察点分工、观察方法、观课记录整理、观课报告撰写等任务进行研究确定。做好 上述准备后,才能进入上课听课环节。
(4)上课听课。这是老师之间、师生之间围绕一节课的对话。对话要求:上课要上新授课、常态课。上课要录像或录音,并及时上传。以便课后能够复现,听课者要认真倾听,按预定分工做好记录,以便课后对观课记录做整理分析。
(5)课后评议。是围绕这节课效果得失的对话。评课前,观课老师要整理分析观课记录,形成观课报告,上课评议要重视将备课的两个预设在上课中的生成,进行比较分析。会后,各观课小组的观课报告、课后评议会记录均应上传到平台。
(6)总结评价。在课后评议的基础上,总结本次课例研究,形成课例研究总结和个人的总结反思文章。上课老师要上传实践反思后的备课教案。研修组要在磨课平台的总结页面完成磨课自评和互评。
此外,混合式课例研究要用好“问题研讨区”,将问题研究贯穿在磨课的各个环节。“问题研讨区”是课例研究问题追踪研究的专门区间。平台设置这个区间,旨在凸显问题研究过程,方便问题研究的协同参与,有利于问题研究信息的聚合,形成教学问题研究资源。“问题研讨区”对磨课主要环节的问题讨论要求是:
“计划:问题研讨”,能看到确定问题、归因问题的讨论;
“备课:问题研讨”,能看到问题解决措施的讨论;
“观课:问题研讨”,能看到观察问题解决的讨论,“课后:问题研讨”,能看到问题解决效果得失的讨论。从“问题研讨区”磨课关键环节的问题研讨,能看到课例研究一条清晰的问题线,也展示出研修组一以贯之研究问题的过程和研究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