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春季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三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共5篇)

时间:2019-05-15 01:0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春季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三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春季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三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第一篇:【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春季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三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7* 李商隐诗两首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搪塞/塞车 拾遗/拾阶而上 箪食壶浆/归心似箭 ......B.疮疤/创伤 恫吓/荷枪实弹 蒙头转向/蒙头盖脸 ......C.弦乐/船舷 滂沱/庞然大物 含英咀华/踽踽独行 ......D.熨帖/意蕴 栖居/栖栖遑遑 椎心泣血/脊椎动物 ......答案:D 解析:A项,分别读sè/sāi,shí/shè,sì;B项,分别读chuāng,hè,mēng/méng;C项,分别读xián,pāng/páng,jǔ;D项,分别读yù/yùn, qī/xī,chuí/zhuī。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答案:B 解析:A项,“端”,①名词,缘故;②名词,尽头,边际。B项,“及”都是动词,比得上。C项,“休”,①动词,完结;②副词,不要。D项,“可”,①副词,难道,哪能;②副词,大约。

3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 ①

。月榭故香因雨发, ②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答案:A 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答案:A 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谒 山①

[唐]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5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比慨叹。

解析:这首诗和李商隐的其他诗一样,情感把握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字词,如“乏”“恨”等,加以联想推知。

6请联系诗歌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答案:主要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以麻姑为典故,想象通过买下沧海来留住时间;由沧海到一杯春露,将沧海变桑田化为一瞬,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极度夸张,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使全诗充满新奇浪漫气息。

解析:这首诗与《锦瑟》相似,从手法上来看,本诗除了用典,还很好地运用了夸张、想象等手法。

赠 柳

[唐]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7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塑造的“柳”的形象?(4分)答案:柳花怒放,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扑动着青楼的酒旗。两句把春柳的繁华写到极致,也把作者的爱惜之情写到极致。

解析:此二句把盛开的飞扬的柳花比作漫天飞舞的雪花,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柳的繁盛,把春柳的繁华写到了极致。然而繁华已极,就意味着离凋谢不远了。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案:作者借柳树轻盈多姿、缠绵多情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柳树的热爱,也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解析:这首诗写春柳,通过对春柳 “风流”“婀娜”的轻盈体态、柳花飞似“雪”的繁华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对春柳繁华的欣喜之情、爱惜之情。侧面反映了作者重情惜别的情怀。

三、表达交流(8分,每小题4分)

9请在下面的横线处以“读李商隐”为内容再仿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

翻阅中国灿烂的文化长卷,先哲们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令我们有所感,有所悟。读李商隐,我懂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一种缠绵的思念;读李商隐,;读李商隐,。

答案:我懂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一种无私的奉献 我懂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一种心灵的契合

解析:解答时应注意引用的诗文必须是李商隐的,所领悟的情感应深刻真挚,并且与诗句联系紧密。

10(2013·广东肇庆高三二模)仔细观看下面的图画,然后回答问题。

(1)请揭示上面图画中“年年有鱼,餐餐无余”所蕴含的寓意。

(2)请就此寓意,另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子对偶,用语简明,不超过30字。

解析:揭示图画的寓意应体现出“餐桌”“节约”的意思。宣传标语除语言简明、使用对偶手法外,还要注意紧扣节约的主旨。

答案:(1)“年年有余,餐餐无余”的寓意是厉行节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2)餐桌上不浪费,人格上显高贵。(或: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第二篇:【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四 第5课 苏轼词两首]

苏轼词两首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故垒/累赘 公瑾/谨慎 惊涛拍岸/文韬武略 ......B.豪杰/借助 樯橹/蔷薇 吟啸徐行/风雨萧瑟 ......C.狼狈/疲惫 料峭/俊俏 羽扇纶巾/至关重要 ......D.蓑衣/绳索 斜照/写照 竹杖芒鞋/仗义执言 ......解析:A项,分别读: lěi/léi,jǐn/jǐn,tāo/tāo;B项,分别读:jié/jiè,qiáng/qiáng,xiào/xiāo;C项,分别读:bèi/bèi,qiào/qiào,guān/guān;D项,分别读:suō/suǒ,xié/xiě,zhàng/zhàng。答案:C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B.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D.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的意思。答案:D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去”:①动词,离去;②动词,距离。B项“还”:①副词,还是;②动词,环绕。C项“且”,都是表并列的连词,不用翻译。D项“胜”:①动词,胜过,超过;②形容词,景色优美,景色美好。答案:C 4.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苏轼《定**》)

(2)欲把西湖比西子,。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不识庐山真面目,。

(苏轼《题西林壁》)

(4)

,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6)

,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7)

,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8)竹外桃花三两枝,。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答案:(1)也无风雨也无晴(2)淡妆浓抹总相宜(3)只缘身在此山中(4)故书不厌百回读(5)又恐琼楼玉宇

(6)但愿人长久(7)一年好景君须记(8)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阅读理解

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8题。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的上阕写景怀人,在众多的风流人物中,作者为什么把怀念的对象锁定为周瑜?

解析:此题考查对词的内容和主旨的理解能力。可以结合所写景物的地点和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来思考。

答案:作者在千古风流人物中,把追怀的对象锁定在周瑜身上,不仅因为此地是三国赤壁之战的遗址,更因为作者怀有年老而无为、壮志不得施展的惆怅。这样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年少而功成名就、意气风发的周瑜,使作者与周瑜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作者英雄无奈的情感。6.词作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格调?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和对作者流露出的观点态度的理解能力。在词的结尾,作者用祭奠江月来收束全词,表现了自己的忧谗畏讥和无可奈何,这在内容上是消极的。不过,这样的结尾却具有很高的艺术性,特别是“江月”一词,又让人感到作者的豁达与豪放。

答案:作者在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英雄人物的追怀后,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结束全词,既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短暂的感喟和功业无成的无奈,又表现了作者襟怀旷达、自解自慰的超脱和豁达。7.定**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人评苏轼这首词时说,“足征是翁坦荡之怀,任天而动”且“能道眼前景,以曲笔直写胸臆”(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词人是如何“任天而动”的。

解析: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任天而动”的含义,“天”指自然,“动”指诗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词前面的小序和词结尾处的“写胸臆”语分析即可。

答案:所谓“任天而动”即自然景物引发、牵动人的主观情感。这首词表面写道中遇雨,雨过天晴遂又感春风,又见阳光;实指人生亦会遭遇突如其来的“风雨”,而这一切终会过去,不要把它们放在心上。这便是作者的“以曲笔直写胸臆”。

8.古今不同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各异,有人认为这首词是“旷达人语”,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归隐人语”。谈谈你对此词的理解。

解析:这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只要能结合作品自圆其说即可。无论是“旷达人语”,还是“归隐人语”,其核心是对“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任平生”“归去”的解读。

答案:(1)风雨不定,依然“吟啸”与“徐行”;暂失鞍马,内心依然轻松;纵然是“一蓑烟雨”,也可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春风、朝阳终会有,风雨阴晴以及一切的如意不如意总会“归去”,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旷达人语”。(2)隐居山林,“吟啸”“徐行”,视竹杖草鞋胜过鞍马,情愿蓑衣独钓,了此一生;在作者眼中,“归去”的生活中无所谓风雨阴晴,由此可见这首词确实是“归隐人语”。

三、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协作/提携

歼灭/忏悔

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 膝盖/油漆 ....C.胆怯/商榷 扮演/搅拌 ....

载重/载体 ..

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 阻挠/妖娆 传记/传奇 ......解析:A项分别读:xié/xié,jiān/chàn,xù/chù;B项分别读:huò/hè,xī/qī,zài/zài;C项分别读:qiè/què,bàn/bàn,xǐng/shěng;D项分别读:chǔ/zhù,náo/ráo,zhuàn/chuán。答案:D 2.下列词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永垂不朽的。..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D.回首向来萧瑟处 ..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向来:朝向来处。

解析:A项“千古”,自古而来;B项“惊涛”,狂浪巨涛,指像骡马等因为害怕而狂奔起来不受控制的波涛;D项“向来”,先前,原来。答案:C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解析:此题考查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从所给的四个语句看,只有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答案:A 4.下面均是摘自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词人的风格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A.①③⑤⑥/②④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⑥/②④⑤

解析:①③⑥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属婉约派。②④⑤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属豪放派。答案:D

四、阅读鉴赏(18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注:①戴复古(1167—?),南宋诗人,该词作于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②貔(pí)虎:本指猛兽,比喻勇猛的军队。③曹瞒,即曹操。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开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显得起势平淡,不如苏词气势雄伟。

B.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因而形象较鲜明;这首词写周郎,仅写到他的年轻和“气吞区宇”的英雄气概,别是一种写法。

C.对于赤壁之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这首词则用浓墨重彩,极力渲染气氛,再现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

D.“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相比,虽然都写到了赤壁之战的结果,但前者的表达效果明显优于后者。

解析:这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难分高下,都传神地描绘出了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答案:D 6.同样是对三国古战场的凭吊,也同样写到周瑜这一英雄人物,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是否相同?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能力,要结合词中的关键语句和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中有“形胜地,兴亡处”“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可知作者身处多灾多难的南宋,是对国家命运的感慨。特别是“今如许”一问,更是对眼前国事的悲伤。而苏轼处在北宋早期,抒发的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

答案:①两首词抒发的情感不同。②这首词借凭吊古战场、缅怀英雄人物,抒发的是对眼前国势衰败的伤感;苏轼虽然也有对古战场和英雄人物的凭吊,感慨的是人生短暂和功业无成。7.①

临江仙 送钱穆父

苏 轼

②③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的更替。③筠:竹。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上片写与友人久别重逢,“三改火”,即“三年”。

B.友人分别虽久,可情谊弥坚,相见欢笑,犹如春日之和煦。C.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营造出一种轻松散淡的氛围。D.词人对老友的眷眷惜别之情,写得深沉细腻,扣人心弦。

解析:C项理解错误,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营造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从“惆怅”一词可以看出。答案:C 8.对于“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对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轼豪放性格和达观态度的体现,然而在这些旷达之语的背后,仍能体察出词人对仕宦浮沉的淡淡惆怅,以及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2)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

五、表达交流(10分)

9.调整下面画线语句的语序,使前后句格式一致、字数相等。(可以增删字词)(4分)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苏堤无言,默默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惊涛拍击着东坡的诗篇。

解析:画线语句表述的角度不一致,第一个分句陈述的对象是“这”,指苏轼不断被贬流放;而第二个分句表述的对象是“地方人民”,调整一致即可。答案: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却是地方人民的大幸。10.《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同版本,文字略有不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句有另一版本“乱石崩云,惊涛裂岸”;“樯橹灰飞烟灭”句有另一版本“强虏灰飞烟灭”。你更喜欢哪一版本的语句?请结合词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6分)

解析:对这两处文字的理解,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注意紧扣不同处分析其优劣。答案:我更喜欢课文选的版本。“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极富冲击力;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崩”和“裂”,则强调了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果。“樯橹”和“强虏”,前者字面意义为“舟楫船桨”,后者为“强劲的敌人”。在前一句中,词作者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即不直接说出某物,更富有诗意。(其他说法能言之成理亦可)

第三篇: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参考资料

【结】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锦瑟》 1.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中间两联共用了四个典故一是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意为曾经有过梦想,曾经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 二是用望帝魂化杜鹃的典故,意为曾经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三是用南海鲛人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只是满眼的泪水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四是用传说中蓝田产玉的故事,意在说梦想和思情破灭后的迷惘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所涵一致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2.你认为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此诗内容很有争议有人认为“锦瑟”是令孤楚家婢女名,这是首爱情诗;有人认为是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而作,是首悼亡诗;还有人说瑟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诗的中间四句每句各咏一调,则这又是一首描绘音乐的咏物诗现在认为较为合理的解释是:本诗为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如诗人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破灭;或自己卓越才德不为世用的悲哀等。

《马嵬》

3.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慨叹 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二、素材挖掘

1.从前中学时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用得顺手拈来,用得飞扬爬扈,用得踌躇满志,回头看看,不觉莞尔。那不过是年少时因无知而来的无畏。如今却是再不敢乱用,用尽了那么一点众思众想的产物,我竟于它们有怕亵渎之意了。我以为,李的那些句,那些辞藻与意境,似于张爱玲之,二人又皆擅于述男女情爱并生出人生里婉转的况味和本质的含义来。同样的辞藻华美、意象密集、韵味悠长,同样的意境悠忽恍然,同样的非凡感悟和资质,同样的骨子里透出的天才意味,都是别人想要借用,却怎么借怎么用也生不出辉来的。那些东西,只专属于他们自己,只为他们生辉、发光、绽放。

2.常有小孩巴巴望着别人吃东西而问吃的什么,大人看来完全是空话,因为全知小孩之心思。李义山写诗许多为无题,也有时采用传统标题法,即拈取诗中两个字为题,如《锦瑟》一诗,无题

也好,有题也罢,其用意在何?或者本就无意?终是让人不得明悟,便更觉其心思难猜、意蕴深藏。《唐诗观止》里说到:“美感与语言之间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往往不能找出相应的词语来充分表达之,音乐家可能一乐曲表达某种冲动、感受,但难于用文字标明,就用调号及作品号码来代替乐曲题目,正与‘无题’相同,这说明李义山也感到这种难以言传的困难。”李义山以他天才的资质未必就不能找到一个合适而精妙的题目,因而未必是《唐》中所言“困难”。李这人是隐晦的,他的诗也如此,也或者是其惰性使然而生“无题”,发现其更添深远意蕴的妙处,便投机取巧,从此用得得心应手了。一个“困难”岂能轻率解释?“不可言传”某些时候等同于文思枯竭,只属于江郎才尽或本无才之人的自我安慰,而这,不会是李商隐。

3.读李商隐的诗歌,总有一种恐慌,总觉得这个人隐晦得厉害。当你读着刚有了一点不可名状的感动,想要这感动彻底、完全、清晰一点,想在诗里继续追问,他却不给了,隐匿得极深极紧,仿佛在让你明白,感动是你自己的事,与他不相干。想要追问的人可看见他厌恶冷漠的脸与紧闭的唇,便觉得李义山这个人的乖戾和不通人情,刚有的一点感动便也消失了,这样的诗与人,深沉、冷漠、疏离,总是让人难以亲近。

然而一旦你恰巧就被那骇人的禀赋异质所吸引,一旦你一步一步走进深入,一旦你深陷在对那深藏瑰宝的一字一句的解密过程里,一旦某些隐秘的东西深深触动了你的神经与心情,一旦„„你才惊觉:那诗,那人,纵便曾经看着如何深沉、如何冷漠、如何疏离,却也深藏如许多的深情、忧郁和脆弱。李义山和他的诗,魅力就在这隐晦曲折、深藏内敛间给人的猜度和探寻、惊喜与回味。那人,那诗,原是可以用来反复嚼的,仿佛难得其味,又似百种滋味,反复间,不知疲倦。

4.枕畔寂寂,那个时刻,你无意中发现,透过茅屋窗口照射进来的那一缕缕阳光,分明是柱柱闪亮的琴弦,你多想健朗地站立起来,去把阳光静静地弹拨,让远方的友人听见,你还有歌声,多年来从未更改的那种歌声。你还想走出屋去,面朝青天再磕个响头,给天上的高堂老母,给有恩提携的令狐楚师。如果可能,你还想再到汴河边去,独立皋头,看点点致远的渔帆,看汀上翔集的飞鸥,你还要为此焚几页诗稿抛入水中,给江天寄语些什么。

这是公元858年的冬天,你终还是闭上了眼睛,脸上带着多年未见的微笑,这微笑令倾斜的王朝生寒,大唐,惊颤了一下。隔了一夜,荥阳旧居屋外的那株石楠,开了满满一树白色的花朵,一只殷勤来归的青鸟从远方飞来,栖在最高的枝头上,叽叽喳喳叫得脆响,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5.是的,你太虚弱,太累了,你只想好好地静静地睡上一觉,无牵无挂如一朵出岫的轻云,穿过帐帷穿过帘栊穿过荥阳旧居的天空,作无息无澜地飘游。你说将不带走些什么,一切皆是负累,哪怕一小瓣旧梦的残片也是负累。着一身新裁的素衣,你说携两袖清歌行走于世,是清清净净的,归去亦应如是。你悄然躲过膝下小儿女稚弱的目光,拭去两滴欲溢的泪水,你说不能让他们看见更不能让即将相会的妻看见,她太苦了,没能好好过上一天舒坦的日子,你愧疚弥深啊;你说相逢后定要轻挽着她,一同到巴山去听雨,那嘀嘀嗒嗒的清响,满山满谷萦洄不绝,像琴瑟像樵歌像访山的步音,她定会喜欢的。你说留下来就不走,你要在她的发髻上日日插上新采的山菊花,从此临水而居只种天伦的谷子不展翅,只收藏穿过疏朗的竹叶漏下的阳光,不作诗!可这一生深深浅浅跌跌宕宕起起伏伏的履迹,又岂是一个忘字解得?那些铭刻心肺的往事,不由你的意愿重展于脑际,成为最后珍贵的记忆底片,是抹煞不去的。

6.你犹然记得那个春天在汴州河畔,那时的你正值风华年少早负诗才,望着浩浩荡荡东去之烟波,你挥袖指天立誓,好男儿理当一展鲲鹏志,匡扶社稷造福黎庶,为天地树正纲!你腰间的环佩旋即发出了清越的碰响,在水上飘出很远,而水底的鲤儿也仿佛被感染了,跃出水面,想跳龙门去。你屈沉幕府,汴州、华州、泾源、桂州、徐州、川东、扬州„„驿路漫漫,你成了一叶辗转流徙的憔悴的漂萍。在异地寂寞的庭院,你曾多少回怅望着中天上的那一轮明月,你说你何曾不想学学李白携酒邀月作洒脱状,高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何曾不想学学庄生梦蝶,忘了浮生如梦幻泡影的去去来来。

那些年你还喜欢抓满把满把隐晦的意象洒于平平仄仄的句子里,让醒醒醉醉的世人去猜,这锦

瑟弦断后的余音,这无题之有题,这闺怨之怨归。你说许多事情至今都弄不明白,道得太清又有谁能知会呢?世,知音稀矣。

7.你不会忘了甘露之变的那个夏天,阉宦到处捕杀异己,四海惶惶,你行步京都郊外,看到农田荒芜人去村空一派萧然,沟渠中流淌的竟是红红的血水。你悲从中来仰天长叹,作诗何用!一介小小儒生,不过是钢锋下一块可有可无的肉垫,还不如作个刚直武夫,为正义击殿赴死活来痛快!

你还记得,那个清秋时节,一场急雨刚过,暮色正披在你瘦弱的身上,匆匆赶回久别的樊南居家时,万家灯火己渐次亮起了。你看见你那一双可爱的小儿女,在院前耍得正欢,那如铃的笑声深深敲在你的心坎上,而妻王氏唤归的声音远远传来,顿使你有一股热流涌上了眼眶。你走上前去,加快了步伐,曾经的所谓漂泊悲苦慷慨请谒怀才不遇,此刻都如风如烟般散去,惟有数丈之遥的那盏油灯,你悟觉才是此生最温暖的归处。你说从此不走了,留下来俯身给小儿当竹马,让不经事的女儿抚着你的胡子说,父亲,你是一只老山羊;你说与妻将永守这西窗的日日月月,卸下征鞍放走马儿,将时政文章束之高阁只谈柴米油盐,还有陶情山水的酒„„

三、素材储备

1.李商隐诗歌名句集萃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2)阆苑有书皆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碧城三首其一)(3)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睛云杂雨云。(杜工部蜀中离席)(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其二)(6)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其二)(7)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杜司勋)(8)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9)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10)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11)何当共剪西窗竹,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12)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13)江阔惟回首,天高但抚鹰。(哭刘司户蕡(1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15)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16)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马嵬其二)(17)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马嵬其二)(18)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19)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20)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蝉)(21)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22)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23)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曲江)(24)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为有)(25)楚天长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26)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雨未通。(无题二首)(27)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2.古代爱情诗名句集萃

(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4)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5)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裏人。-陈陶《陇西行》

(7)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李之仪《卜算子》(8)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10)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箇安排处。-李冠《蝶恋花》(1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2)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13)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14)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1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6)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17)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18)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19)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2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1)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2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2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2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1.(1)(2)(3)(4)(5)(6)(7)(8)(9)(10)2.(1)(2)(3)(4)(5)(6)(7)(8)(9)

(10)3.(1)(2)(3)(4)(5)(6)(7)(8)(9)(10)

第四篇:【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四 第11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语基落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缪贤(miào)燕王(yàn)..砧板(zhēn)傲倨(jù)..B.睥睨(nì)弄臣(lòng)..斋戒(zhāi)佯狂(yáng)..C.汤镬(huò)渑池(miǎn)..盆缶(fǒu)怒叱(chì)..D.披靡(mǐ)避匿(nì)..鄙贱(bēi)刎颈(wěn)..解析:A项,“燕”应读“yān”;B项,“弄”应读“nòng”;D项,“鄙”应读“bǐ”。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愿:同意。.B.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C.固请,召有司案图 .

案:审察、察看。遇:会见,见面。D.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解析:A项,“愿”的意思是“希望”。答案:A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A项,“廷”都是名词作状语。B项中的“因”①是介词,作“经由”或“通过”讲;②是副词,作“于是”讲。C项中的“之”①是助词,译为“的”;②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上”①是名词,译为“上面”;②是方位名词作状语,译为“向上”。答案:A 4.下列语句从句式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③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④设九宾于廷 ⑤会于西河外渑池 ⑥而君幸于赵王 ⑦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⑧以勇气闻于诸侯 ⑨何以知之 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A.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B.①②⑦/③⑥⑩/④⑤⑧/⑨ C.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D.①/②⑦/③⑩/④⑤⑥⑧/⑨

解析:①定语后臵句;②⑦判断句;③⑥⑩被动句;④⑤⑧介词结构后臵句;⑨宾语前臵句。答案:A

二、阅读理解

5.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5~9题。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伏:趴伏。许:赞许。

完:使……完好无缺。

解析:C项“许”,答应,许可。答案:C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②拜相如为上大夫 .B.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②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①夫赵强而燕弱 .②不如因而厚遇之 .D.①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②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解析:A项“为”,都是动词,担任。B项“者”,①定语后臵的标志;②表疑问语气。C项“而”,①表并列;②表顺承。D项“以”,①介词,用;②连词,用来。答案:A 7.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蔺相如“有智谋,宜可使”的一项是()

①臣舍人蔺相如可使 ②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③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⑤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 ⑥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⑤

解析:①是宦官缪贤推荐蔺相如的话;②只就这句话看,不能体现蔺相如的智谋;⑥只能体现蔺相如的“勇气”。排除这三句话即可。答案:B 8.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赵国得到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问题。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

C.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

D.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间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又许下诺言:完璧归赵。

解析:C项“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在原文中没有依据。答案:C 9.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2)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3)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解析:这三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窃”,私下里;“以为”,认为;“奈何”,怎么办。

答案:(1)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

(2)我私下认为蔺相如是个勇士,有智慧和谋略,应该是可以出使的。(3)赵王说:“得了我的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

三、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A.缪贤/绸缪 赦免/显赫 瑕疵/遐迩 ......B.睥睨/脾气 城邑/翌日 ....C.汤镬/矍铄 渑池/分娩 ....

傲倨/裙裾 ..

盆缶/是否 ..D.避匿/拘泥 喝叱/排斥 庸人/雇佣 ......解析:A项,分别读miào/móu,shè/hè,xiá/xiá;B项,分别读pì/pí,yì/yì,jù/jū;C项,分别读huò/jué,miǎn/miǎn,fǒu/fǒu;D项,分别读nì/nì,chì/chì,yōng/yōng。答案:D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取阳晋,拜为上卿

拜:授予官职。.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燕王私握臣手曰 .

易:交换。私:暗地里。

D.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严:严格。.解析:D项,严: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尊重。答案:D 3.下列加点的“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③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④璧有瑕,请指示王 ⑤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①③ C.①②⑤/③④

D.①③④/②⑤

解析:②④⑤为“请允许我”;①③为“请(您)”。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全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舍相如广成传 ②卒廷见相如 ③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④大王必欲急臣 ⑤度道里会....见之礼毕 ⑥秦御史前书曰 ⑦左右欲刃相如 ⑧秦王恐其破璧 ⑨且庸人尚羞之 .....A.①④③⑦

B.②⑤⑥⑧ C.①②⑥⑨

D.④⑤⑦⑧

解析:其中③⑤两句中的加点字不是词类活用。答案:C

四、阅读鉴赏(18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张耳陈馀列传 司马迁

张耳者,大梁人也。其少时,及魏公子无忌为客。张耳尝亡命游外黄。外黄富人女甚美,嫁庸奴,亡其夫,去抵父客。父客素知张耳,乃谓女曰:“必欲求贤夫,从张耳。”女听,乃卒为请决,.嫁之张耳。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张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为外黄令。名由此.益贤。

陈馀者,亦大梁人也,好儒术,数游赵苦陉。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馀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秦之灭大梁也,张耳家外黄。高祖为布衣时,尝数从张耳游,客数月。秦灭魏数岁,已闻此.两人魏之名士也,购求有得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张耳、陈馀乃变名姓,俱之陈,为里监门以.自食。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馀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馀然之。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陈涉起蕲,至入陈,兵数万。张耳、陈馀上谒陈涉。涉及左右生平数闻张耳、陈馀贤,未尝见,见即大喜。陈中豪杰父老乃说陈涉曰:“将军身被坚执锐,率士卒以诛暴秦,复立楚社稷,存亡继绝,功德宜为王。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愿将军立为楚王也。”陈涉问此两人,两人对曰:“夫秦为无道,破人国家,灭人社稷,绝人后世,罢百姓之力,尽百姓之财。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敌也。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解也。”陈涉不听,遂立为王。

(节选自《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欲求贤夫,从张耳

从:听从。.B.尝数从张耳游

.D.为天下除残也

.游:交往。

蹑:踩住。残:残暴。C.陈馀欲起,张耳蹑之

.解析:A项,“从”应解释为“跟随”,引申为“嫁给”。

答案:A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B.C.D.解析:A项,“以”,①介词,因;②连词,用来。B项,“为”,都是动词,结为,成为。C项,“乃”,①副词,于是;②副词,才。D项,“而”,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答案:B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表现张耳、陈馀“智谋远见”的一项是()(3分)

①张耳是时脱身游,女家厚奉给张耳 ②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亦知陈馀非庸人也 ③里吏尝有过笞陈馀,陈馀欲起,张耳蹑之 ④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⑤且夫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 ⑥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①②句是写两人的婚事,不能表现“智谋远见”,⑤句是“陈中豪杰父老”的浅见。排除这三句即可。答案:D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耳的妻子长得非常漂亮,未嫁张耳之前跟了一个平庸的丈夫,丈夫死后才嫁给了张耳。B.陈馀年龄比张耳小,与张耳共事像侍奉父亲那样对待张耳,两人遂结为忘年生死之交。C.陈涉占领陈地后,拥兵数万,陈地的父老劝陈涉自立为王,认为不称王不足以镇服诸侯。D.陈涉就称王之事问张耳、陈馀,二人认为这样会使天下离心离德,可先立六国的后人为王。解析:A项理解错误,“亡其夫”是从她的丈夫家逃离。答案:A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3分)(2)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3分)

解析:这两句话的翻译重点是文言实词的用法。“购求”,悬赏捉拿;“令”下命令;“王”,称王;“私”,有私心。

答案:(1)秦二世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两人,他俩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百姓去查找。

(2)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

参考译文: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过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丽,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张耳这时正单身逃亡在外,女家用大量钱财资助他,张耳因此招纳了许多远方来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外黄做了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

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的苦陉。一位很有钱的公乘氏把女儿嫁给了他,因为他知道陈馀不是一个平庸无为的人。陈馀年龄小,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张耳,两人建立了断头不悔的患难情谊。

秦国灭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还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就改名换姓,一块儿逃

到陈地,为一个里巷看门,借以为生。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的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他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跟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里吏身上吗?”陈馀认为他说得对。秦二世下诏书悬赏捉拿他们二人,他俩也以看门人的身份下令里中百姓去查找。

陈涉在蕲县起义,打到陈地,军队已扩充到几万人。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只是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说陈涉道:“将军身穿坚固的铠甲,手拿锐利的武器,率领着士兵讨伐暴虐的秦国,重立楚国的政权,使灭亡的国家得以复存,这样的功德,应该称王,况且还要督察、率领天下各路的将领,不称王是不行的,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就征求陈馀、张耳的看法,他二人回答说:“秦国无道,占领了人家的国家,毁灭了人家的社稷,断绝了人家的后代,使百姓们人力疲惫,财力枯竭。将军怒目圆睁,放开胆量,不顾万死一生,是为了替天下人除恶去暴。如今刚刚打到陈地就称王,在天下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的私心。希望将军不要称王,赶快率兵向西挺进,同时派人去拥立六国的后代为王,作为自己的党羽,给秦国增加敌对势力。给秦国树敌越多,它的力量就越分散,我们的党羽越多,兵力就越强大。如果这样,就用不着在辽阔的旷野荒原上互相厮杀,也不存在坚守强攻的县城,铲除暴虐的秦国,就可以占据咸阳向诸侯发号施令。各诸侯国在灭亡后又得以复立,施以恩德感召他们,如能这样,那么帝王大业就成功了。如今只在陈地称王,恐怕天下的诸侯就会懈怠不相从了。”陈涉没听从他们的意见,于是自立称王。

五、表达交流(10分)

10.(原创题)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一位位作者、一个个人物如在眼前,请从中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两位作者或文章中的人物,仿照例句写两个句子。要求与例句的句式一致。(4分)例句:没有坚定的信念,蔺相如就不会完璧归赵,不完璧归赵,史书何能赞勇士?

解析:从例句看,要紧扣“信念”,从教材中选取大智大勇之人,采用反问句的语气表述。

答案:没有坚贞的节操,陶潜就不会辞官归隐,不辞官归隐,文坛谁敢称靖节?没有过人的胆略,荆轲就不敢图穷匕见,不图穷匕见,华夏何人夸壮士?

11.(2013·课标全国高考Ⅱ)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

①。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② ,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③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寻找句子之间的前后联系,①处的内容应根据后面“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得出,②处的内容应根据后面“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得出,③处的内容则是后面“是因为在……”与“被称为假根”的过渡句。答案: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

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第五篇: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7课《李商隐诗两首》教学资料

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琴弦(xuán)

宵柝(tuò)

未卜(bǔ)...B.晓梦(xiǎo).C.晓筹(chóu).D.沧海(cānɡ).惘然(mǎnɡ).马嵬(wéi).

虎旅(lǚ).

杜鹃(juān).锦瑟(jǐn)贵妃(fǐ)..2.下列诗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 C.空闻虎旅传霄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D.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3.品味下面诗句,选出下列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C.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B.一弦一柱思华年

华年:青春年华,这里指一生 ..C.海外徒闻更九州

徒:空 .D.如何四纪为天子

四纪:四十年 ..5.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一弦一柱思华年

B.只是当时已惘然 ....C.望帝春心托杜鹃 ..A.千载谁堪伯仲间

..C.沧海月明珠有泪 ..

D.不及卢家有莫愁 ..

B.山围故国周遭在 ..D.犹及清明可到家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7.下列对诗句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典)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8.李商隐的诗作晦涩难懂,诗意朦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作者在诗中大量地用典。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A.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B.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C.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9.把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补充完整。(8分,任选4句,每句2分)(1)庄生晓梦迷蝴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4)此日六军同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5)海外徒闻更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卢家有莫愁。

课内精读

1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3)题。马嵬(其二)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坡 郑 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中又何人。

(1)从题材上看,这两首诗都属于__ _诗,且都是以___ ___事件为题材。(2)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是指军队发生哗变,而在这五年前的七月七日曾海誓山盟永为夫妇。言沉溺声色之当年,何尝料及不能保其宠爱至今日。极具讽刺意味。

B.“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在对比中嘲讽了唐玄宗的“七夕笑牵牛”,还不

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直抒胸臆,盛赞唐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

D.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讽刺意味处处隐在。

(3)有人评论说《马嵬坡》一诗虽嘲讽了唐玄宗,但也表现了对他的同情。说说看哪些诗句表现了同情。

课外提升

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马嵬(其一)李商隐

[注]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

[注] 冀马,出自《左传》:“冀之北土,马之所生。”燕犀,出自郑玄的《〈周礼〉注》:“燕近强胡,习于甲胄。”此处“冀马燕犀”是用典,暗指安禄山起兵。

(1)本诗中“自埋红粉自成灰”一句,有人称两个“自”字凄然。结合有关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2)李商隐的这两首诗都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抒发的情感和采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落 花 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 这首诗作于会昌六年(846)诗人闲居永乐期间。当时,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心情郁闷。

(1)颔联是从哪两个不同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的?请作简要分析。

(2)刘熙载《艺概》中提出咏物诗应该做到“不离不即”,就是既要切合于物,又要在咏物中表现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歌内容,阐述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的。

高考链接

(2014·江苏卷)1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⑴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分)

⑵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分)

⑶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C【解析】A项,“弦”读xián;B项,“惘”读wǎnɡ;D项,“妃”读fēi。2.A【解析】B项,“枉”应为“惘”;C项,“霄”应为“宵”;D项,“季”应为“纪”。3.B【解析】B项,应为“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4.D【解析】“四纪”为四十八年,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

5.D【解析】D项,不及:不如。A项,古义:青春年华,此指一生;今义:青少年时代。B项,古义:迷惘,茫然;今义:失意的样子或心里好像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C项,古义:指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今义:爱慕异性的心情。

6.B【解析】“故国”古义为“过去的都城”,而现在指:①历史悠久的国家;②祖国;③故乡。7. B【解析】运用了对偶和借喻的修辞格。

8.B【解析】B项,这两句虽有史实,但这是本诗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9.(1)望帝春心托杜鹃(2)沧海月明珠有泪(3)空闻虎旅传宵柝(4)当时七夕笑牵牛(5)他生未卜此生休(6)如何四纪为天子

10.(1)咏史 马嵬之变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按照题材,诗歌分为咏史诗、这两首诗都属于咏史诗,都是以“马嵬之变”为题材,抒发诗人对历史的见解。

(2)C【解析】C.“《马嵬坡》一诗后两句以议论作结,不言陈后主而言‘何人’有不屑之意”,玄宗能当机立断,终属“圣明”,但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昧的陈后主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这不是“直抒胸臆”,也不是“盛赞唐玄宗”。

(3)诗中也包含作者对唐玄宗的同情,诗前两句暗示了玄宗迫不得已赐死杨贵妃,但仍不忘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人的思想感情。前两句暗示马嵬赐死杨贵妃,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后两句“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唐玄宗当日的处境。

11.(1)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红颜知己,任其在马嵬驿成灰。两个“自”字,准确地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和杨贵妃的悲惨命运,也暗指这一悲剧是玄宗自己一手造成的。“凄然”二字是对两个“自”字的最好概括。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具体考查炼字。应该将一、二句结合起来理解这两个“自”字的含义。首句的意思是安禄山以惊天动地的气势起兵反唐,玄宗仓皇出逃,至马嵬驿,卫兵哗变,玄宗无奈下令赐死贵妃。“红粉”是女子的代称,这里指贵妃。“自”字在这句诗中两次出现,有无奈之意,凄凉之感。

(2)抒发的情感大致相同,都表现了对唐玄宗李隆基沉溺女色、荒淫误国的嘲讽。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是绝句,采用了反问的方式,相对含蓄;第二首是律诗,采用了对比的方式,表现得相对明显。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读懂诗歌大意。抒情的手法,可从句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上分析。如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和设问、反问、倒装、复沓等句式,还可从表达方式(如抒情方式中的直抒胸臆与间接抒情)上分析。

12.(1)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描写。“参差”句从空间角度,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角度,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描写的角度有感官(视、听、嗅、味、触),顺序(时间、空间)等。颔联描写的两个角度分别体现在“连曲陌”和“送斜晖”两个词上。“连曲陌”是空间,“送斜晖”是时间。

(2)作者借花喻己,花用生命装点了春天,却落得个凋零、沾衣的凄凉结局;诗人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也落得个悲苦失望、泪落沾衣的结局。全诗咏花伤己,既切合于物,又表现出作者无尽的感伤。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题目就咏物诗中的“物”与“情志”之间的关系作了提示,即回答此题时需结合诗句内容,从以上两点作答。

13.(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欣赏叹慕 【解析】“九日驱驰”是欣然前往的,“寻君不遇又空还”是怅恼的,友人“诗思清人骨”是值得欣赏的。认真把握、解读每句诗,情感的体悟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解析】“城郭休过识者稀”,是言不要经过城郭,因为认识他的人少;“哀猿啼处”,是言他住在深山老林里,不然哪里来的“猿啼”;(此句有点深)“柴扉”,是言他家居简陋;“渔樵路”,是言他过着渔樵生活,是隐也;“日暮归来雨满衣”,是言他完全与山相融也,亦隐也。

(3)第一首诗的结句,友人的家门前寒风阵阵,正对家门的山满覆白雪,从触觉、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友人住处清冷的环境,一是揭示前句友人诗风的成因,二是象征友人清廉高洁的品性;第二首诗的结句,傍晚回来,山雨打湿了所有的衣衫,想像(或虚写)友人整天与山为伍、与自然相融的隐逸情趣,(或者从作者角度作答亦可)表达作者对友人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

下载【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春季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三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志鸿优化设计】2014年春季高中语文(人教版)拓展作业 必修三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