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解析

时间:2019-05-15 00:3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解析》。

第一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七)李商隐诗两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庄生晓梦迷蝴蝶

.C.无复鸡人报晓筹

B.此情可待成追忆 .D.如何四纪为天子 .D [古义:十二年为一纪。今义:一百年为一世纪。] 2.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59】

A.庄生晓梦迷蝴蝶

C.空闻虎旅传宵柝

B.蓝田日暖玉生烟 D.不及卢家有莫愁

C [C项,是写当时真实的唐玄宗、杨贵妃的逃难生活,是诗歌吟咏的内容,不是用典。]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锦瑟无端五十弦

.C.沧海月明珠有泪

B.庄生晓梦迷蝴蝶

.D.当时七夕笑牵牛

.B [“梦”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做梦。] 4.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对偶、拟人)B.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对偶、借代)C.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对偶)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拟人)B [不是借代,是比喻,诗人自比为长城。] 5.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

【导学号:45412060】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重衾幽梦他年断,____①____。月榭故香因雨发,____②____。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A [律诗起承转合中,中间承转是两副对联。对联除对上下句音韵平仄上有严格限制外,词性词义的一一对应也不可忽视。例如,“他年”与“昨夜”都是表时间的名词,“断”和“惊”都是动词。]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A [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表现作者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嵬》使用对比手法表现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2)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8.阅读下面的一则寓言,写出寓意。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感到自由自在,于是他积极修炼,终于化成了蝴蝶。蝴蝶日日为食物奔波,还要防备天敌。蝴蝶很怀念曾经是庄周的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没有得到的总比已经拥有的好,拥有了又怀念失去的。

二、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导学号:45412061】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①春酒暖,分曹射覆②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注】 ①送钩:也称藏钩。古代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二组)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②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③兰台: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隐含自伤飘零意。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感情雄伟壮阔,炼句设色。

B.首联置身“画楼西畔桂堂东”,看到的“星辰”,沐着的“风”都和“昨夜”一样。表达了作者感慨物是人非、怅然若失的思想感情。

C.“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合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

D.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

E.诗歌最后四句由现实而转入回忆,诗人以华丽的辞章反衬困顿失意的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

AE [A项,应是“感情深挚缠绵”。E项,应是“由回忆而转入现实”。] 10.结合全诗,写出你对“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紧承“心有灵犀一点通”,并将其场景化;营造一种融洽醉人的氛围,寄寓诗人对热闹和谐生活的向往;想象中的热闹与现实的凄清寂寞形成对

③比,更加增添了诗人的怅然孤苦与自伤飘零之感。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写蝉栖息在高树上餐风饮露,因而难以饱腹,费力地鸣叫、怨恨也是徒劳。

B.颔联写五更时蝉的鸣叫声稀疏欲断,而一树绿叶却依旧苍翠,显得冷酷无情。

C.颈联上句写诗人只是一个官职卑微的小官,就像水中的一根树枝到处漂流。

D.尾联烦劳蝉最好常与自己互相提醒,因为诗人与蝉境遇相似,也是举家清贫。

E.这首咏蝉诗,就是抓住蝉的特点,结合作者的情思,“为情而造文”的。诗中的蝉是诗人虚拟的,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DE [D项,“相警”,不是“互相提醒”的意思,此处的“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E项,“诗中的蝉是诗人虚拟的”有误,既是实指,也是作者自己的影子。] 1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题。

【导学号:45412062】

风 雨 李商隐

凄凉宝剑篇①,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②,销愁斗几千?

【注】 ①宝剑篇:唐将郭震,少有大志。武则天曾召见,索其文章,震乃上《宝剑篇》。②新丰酒:马周西游长安,宿新丰旅店,悠然独酌。后来唐太宗召与语,授监察御史。

13.下列对诗篇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凄凉”两字,触目惊心。再加上羁泊与穷年,已经把风雨的无限凄凉感觉送到人们眼底。这是诗人总结一生,感触最深的情绪。

B.颔联进一步抒写羁泊异乡期间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这两句用风雨中飘零满地的黄叶反衬青楼豪贵得意纵恣、自顾享乐的热闹景象。

C.颈联两句中一“遭”一“隔”,写出了诗人在现实中孑然孤立的处境,也蕴含了诗人对“薄俗”的强烈不满。

D.尾联是说自己羁泊异乡,远离京华,已经不想借酒浇愁了。末句以问语作收,似结非结。

E.诗题“风雨”,具有象征意蕴,象征着包围、压抑、摧残、扼杀贤才的冷酷无情的社会现实。

BD [B项,“黄叶仍风雨”是象征自己不幸的身世遭遇,和后一句形成对比;D项,“已经不想借酒浇愁了”错误,这里是说即使想如马周失意时取新丰美酒独酌也不可得,所以说“心断”。] 14.文中首尾两联都运用典故,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首、尾两联,暗用郭震、马周的典故,反衬自己的悲惨际遇、孤立无援的悲凉,同时也表露出对唐初开明政治的向往和匡世济时的强烈要求。

第二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2 荷花淀+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二)荷花淀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会玩火自焚,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②谍战剧越来越注重“颜值”成了一个新趋势。对此,侯鸿亮认为,选用有粉丝基础的演员只是为电视剧如虎添翼,而不是成功的保障,同时也不是一种向....市场的妥协。

③只有全面、深入地学习好邓小平理论,我们深入生活,才能如鱼得水;分....析生活,才能理丝有绪;认识现实和把握未来,才能洞若观火。

④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不论是“悼亡说”、“恋情说”还是其他说法,也不管论述得如何充分,和诗歌自身给我们的感受比起来,总是令人有言不及义的感觉。....⑤由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解答诗歌鉴赏题时,经常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所以解答时不但要理解诗歌,还必须掌握一定的鉴赏术语。

⑥原来一些领导干部喜欢看上级脸色,专拣领导爱听的话说,汇报工作时言.不由衷,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实情少、水分多;现在有所收敛了。...A.①②⑤

C.③⑤⑥

B.②④⑥ D.①③④

C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此处强调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而后面是“用自己的健康来偿还”,故使用“自食其果”。②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此处应该用“锦上添花”。③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使用正确。④言不及义:指净说些无聊的话,没有一句正经的。该句强调对诗歌的理解,无论哪种说法,总是和诗句给人的感受相比少了什么,所以用“言不尽意”。⑤词不达意:指不能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使用正确。⑥言不由衷:指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六名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报告令在场的学子们心潮起伏,会场内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他们开拓进取精神的敬意。

B.网络作为当今最先进的信息传播媒体,它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催生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兴网络文化。

C.随着国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旅游部门将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推出新的旅游项目,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场需求。

D.如果不去改变发达经济体单独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仍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转机,甚至还可能更加严重。

B [A项,成分残缺,“表达”缺少主语,可在“响起”后加“的”;C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在时态上存在矛盾;D项,“问题„„ 得到转机”搭配不当。]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初秋的芦苇荡别有情趣。你看,________,如绿透了的海,________,那是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雾霭溶溶的、柔柔的。苇穗已在拔节,________,犹如待开待展的高粱穗。芦苇荡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阳光里变幻着奇彩。你惊叹大自然的万千神奇,但眼前的一切只不过是大自然的随心所欲。

①无边无际的绿在晨曦下浩浩荡荡 ②新穗抹了浅浅的绿

③苇尖上挂上了一层淡淡的亮色 ④红的敷抹 ⑤黄的点染 ⑥绿的底色

A.①②③⑥⑤④

C.①③②⑥④⑤

B.②①③⑥④⑤ D.②③①⑥⑤④

C [语段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描述芦苇荡的。“无边„„荡荡”与下文“如绿透了的海”构成比喻句,是描述“整体”的,故第一处选①;“淡淡的亮色”与“阳光爱意下羞涩的点缀”相衔接,因而第二处选③;“新穗”与上文“苇穗已在拔节”及下文“待开待展的高粱穗”相衔接,所以第三处选②;“底色”、“敷抹”、“点染”是画画的先后顺序,因此第四、五、六处依次选⑥④⑤。] 4.改变画线部分的句式,使整个语段变成一个单句。

荷花香气馥郁,芦苇铺天盖地,它们掩盖了整个水域,此时,我知道,出现在自己眼前的,就是著名的抗战根据地——白洋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当香气馥郁的荷花和铺天盖地的芦苇掩盖了整个水域的时候 5.根据下面的文字,在空白处补写句子,每句补写部分不超过10个字。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是你撇不下它。

【解析】 文段采用了对比的方式写“糊涂的人” 与“清醒的人” 在生活态度和生活方法上的不同,回答时要注意内容上的相反和表达形式上的相似。

【答案】 计较得少 虽然活得简单粗糙 人生的烦恼是自找的 不是烦恼离不开你(意思恰当即可)6.请在下面两幅图中任选一幅。说说你从图中读出了什么。

【导学号:95012073】

图一 若污则亏

图二 花中君子——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图一:①这个“污”字实际上是一幅漫画,它的含义有:水是万物的生命之源,它对人类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当这一重要的自然资源遭到污染后,人类最终得到的结果只能是“亏”。②“三点水”也意味着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果我们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破坏,人类将会吞食自己种下的苦果,这一现实问题倘若继续发展下去,带给人类的不仅是亏损、后患,甚至可能是灭顶之灾。③这幅漫画让人思索,促人警醒,使人对“若污则亏”这一规律,不要置若罔闻。它以特殊的形式呼吁人类要全力保护好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环境。

图二:①荷具有美好的形象:亭亭玉立,不蔓不枝,高雅圣洁,中通外直,清新脱俗,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充满勃勃生机,真可谓花中的谦谦君子。②荷具有高洁的品质,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永远保持清远的馨香和完美的品格。③荷花的出众离不开叶的衬托。莲叶有默默奉献的精神,她不追名逐利,不好大喜功,甘愿一直扮演着陪衬者和守护神的角色。(任意选取一幅,要求理解正确,分析具体,语言表述凝练流畅)

二、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95012074】

套 袖 铁 凝

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行前朋友嘱我带封信给孙犁【注】老师。我脸上竟显出了难色,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向我介绍孙犁的同志很注意细节的渲染,而细节是最能给人以印象的。我怎么也忘不掉这点:连孙犁的鸟都怕孙犁。

我带了信,终于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这是一座早已失却了规矩和章法的大院,如今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一户人家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我先看到老人的侧面,就猜出了那是谁。

看见我,他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丢了怪可惜的。”

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说话时目光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感觉到他的关注。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写作、工作情况。很快就如释重负。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着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再次见到孙犁老师,是次年初冬。那天很冷,还刮着风。他刚裁出一沓沓粉连纸,和保姆准备糊窗缝。见我进屋,孙犁老师迎过来说:“铁凝,你看我是不是很见老?我这两年老得特别快。”

“您是见老。”我说。

接着我便发现,孙犁老师两只袄袖上,仍旧套着一副干净的青色套袖。套袖的颜色是凝重的,但人却洋溢着一种干练的活力,一种不愿停下手、时刻准备工作的情绪。

我又见孙犁老师,是和六七位同行一道。那天他没捡豆子,也没糊窗缝,正坐在写字台前。桌面摊开着纸和笔,大约是在写作。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我还是先注意了一下他的袖子,又看见了那副套袖。

那天他很高兴,随便地和大家聊着天,却并没有摘去套袖的意思。这次我才意识到,戴套袖并不是老人的临时“武装”。

多年之后,有一次我把友人赠我的几函宣纸精印的华笺寄给孙犁先生时,收到他这样的回信,他说:“同时收到你的来信和惠赠的华笺,我十分喜欢。”但又说:“我一向珍惜纸张,平日写稿写信,用纸亦极不讲究。每遇好纸,笔墨就要拘束,深恐把纸糟蹋了„„”如果我不曾见过习惯戴套袖的孙犁先生,或许我会猜测这是一个名作家的“矫情”,但是我见过的戴着套袖的孙犁,见过了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那信纸不是《天津日报》那种微黄且脆硬的稿纸就是邮局出售的明信片,信封则永远是印有红色“天津日报”字样的那种。

一副棉布套袖,到底联系着什么,我说不清。我没问过孙犁老师为什么总戴着套袖。也许,他也会说是为了爱护衣服,但我深信,孙犁老师珍爱的不仅仅是衣服。不然,为什么一位山里老人的靛蓝衣裤,就能引他写出《山地回忆》那样的名篇?尽管《山地回忆》里的一切和套袖并无联系,但它联系着织布、买布。作家没有忘记,战争年代山里一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子为他缝过一双结实的布袜子。而作家更珍爱的,是那女孩子为他缝制袜子所付出的劳动和在这劳动中倾注的难以估价的感情,展现的中华民族乐观向上、坚忍不拔的天性。是这种感情和天性,滋养着作家的心灵。正月已近。“正月里来是新春”,春天是开拓、创造的季节。春天永远属于勤劳、质朴、潜心创造着的人。春天离珍惜它的人最近。

【注】 孙犁: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他崇高的文品、人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7.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套袖”是行文的线索,作者三见孙犁老师,次次都写到了套袖,并通过套袖反映出孙犁老师的不苟言笑与宽容。

B.本文借物抒情,通过叙写“我”对套袖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颂扬了孙犁老师的简朴美德和潜心创造的精神。

C.孙犁老师是大作家,“我”怕见大作家,套袖消除了“我”对孙犁老师的怕。戴着套袖的孙犁给了“我”亲近感。

D.全文反复强调套袖,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了大师品质的高尚,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

A [A项,“不苟言笑与宽容”错。] 8.作者为什么在开篇写养在笼中的鸟都怕孙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看,“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可以看出孙犁的性格;但结合文本,文章的后面部分,“看见我们,他立刻停下工作,招呼客人就座”又可以看出,本文写法是欲扬先抑,前是为后做铺垫的。

【答案】 欲扬先抑,渲染出孙犁老师很严厉,“我”怕见孙犁;为后文写“我”对孙犁老师印象的转变及孙犁的平易近人做铺垫。

9.本文多次描述孙犁先生戴着套袖的细节,表现了孙犁先生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全文反复强调套袖,以小见大,以普通平凡的细节,表现了大师品质的高尚,使孙犁先生戴套袖的形象深入读者的心。从文中的细节中,可以归纳出孙犁的性格特征来。

【答案】平易近人(有亲切感),勤劳质朴(热爱工作),珍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10.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尾段与全文内容联系不大,可以删去。你认为可以删掉吗?请表明观点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可以答情节不多余,也可以答情节多余,具体解答时要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要注意的是,不论选择哪一个角度,解答时,都要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达、情节发展等角度分析,一定要注意言之成理,且要自圆其说。

【答案】(观点一)可以删掉。理由:内容上,与前文联系不够紧密,衔接生硬,略显突兀;结构上,前文已经相对完整,结尾实属赘余。

(观点二)不可以删掉。理由:文章以赞美春天收束全文,更加生动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孙犁老师勤于耕作的深深敬意,又深化了主旨,升华了情感,余味无穷。

第三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5 杜甫诗三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五)杜甫诗三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玉露

B.暮砧

C.凋伤

D.万壑

蒴漠

啸哀

怨恨 琵琶

霜鬓

萧萧 清冢

潦倒

孤舟 环珮

渚青

丛菊

B [A项,“蒴”应为“朔”。C项,“清”应为“青”。D项,“青”应为“清”。]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 [A项,千载/琵琶/作胡语;C项,无边/落木/萧萧下;D项,潦倒/新停/浊酒杯。] 3.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3】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

C.②④①③

B.④①②③ D.②③④①

B [这首五律以时间为顺序写所见所闻所感。首联写暝色已至,颔联写初夜江上的山容(岩际)水态(浪中),颈联写深夜所见所闻(鹳鹤夜伏、豺狼猎食),尾联写彻夜无眠是因为忧心国事。] 4.与《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 ②但暗忆江南江北 ③想珮环月夜归来 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①③

D [①③和例句都是表达王昭君受不了大漠之苦,而幽魂归汉。] 5.下列联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4】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C项,前后句对应的字词在词性和字音平仄上不符合对仗的要求。] 6.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5】

A.《秋兴八首》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这是八首中的第一首,描写了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了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看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在此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D [“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7.下列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6】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B [全诗的主题是对王昭君的命运表示同情的同时谴责统治阶级的,因此不可能有歌颂之意,哪怕是对王昭君的。] 8.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导学号:45412047】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首联“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上的凄凉。

B.颔联“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到志不得伸,归结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B [无“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9~10题。

【导学号:45412048】

送韩十四①江东觐省

杜 甫

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注】 ①韩十四:名不详,十四是指他的排行。②老莱衣:传说春秋时代楚国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欢娱他的双亲。③黄牛峡:长江峡名,在今湖北宜昌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东北十里处。

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苍劲中蕴藏着一股郁抑之气,暗扣题目,交代背景,揭示战争把天伦之乐、甚至人间万事都破坏的现实。

B.颔联写自己与朋友的经历,前后形成流水对,用自己的经历引出对方的遭遇,宾主分明,寄寓遥深,一气流贯。

C.颈联虚实结合,实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虚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秋意更深,景象更觉怅然。

D.尾联“此别”总括前面离别的情景,“各”字收束全诗,“犹恐”二字与“叹息人间万事非”前后呼应,意味深长。

E.本诗是一首送别诗,但不像一般送别诗那样凄凄惨惨戚戚,诗人用笔苍劲,伸缩自如,感情激昂,可谓送别诗中的上乘之作。

CE [C 项,应为“虚写黄牛峡水声回响不绝,实写稀疏的树影在白马江边掩映摇曳”。E 项,“感情激昂”有误,全诗感情深沉委婉。] 10.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首联诗人叹息干戈遍地的今天,老莱子彩衣娱亲这样的美谈已经很难找到。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对家破人散的哀痛:颔联写自己与弟妹离散,朋友韩十四与父母不知哪里相见。③与朋友分别的离愁别绪:颈联写朋友离去后,诗人依然凝想入神。④对朋友的勉励之情:劝告朋友分别之后各自努力,珍重前程。⑤对未来的担忧:世事难料,担心不能与韩十四一同回乡。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题。

远怀舍弟颖、观等①

杜 甫

阳翟空知处,荆南近得书②。积年仍远别,多难不安居。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云天犹错莫③,花萼尚萧疏。对酒都疑梦,吟诗正忆渠。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

【注】 ①舍弟:对自己弟弟的谦称。杜甫有四弟:杜颖、杜观、杜丰、杜占。②阳翟:今河南禹州;荆南:今湖北荆州。杜甫安史之乱后曾流落荆州。③错莫:纷乱昏暗。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二句“阳翟”对“荆南”,以空间的远隔写出了诗人与弟弟们天各一方。

B.第三句中的“仍”字表现出兄弟分隔时间之久,空间之远,写尽诗人内心的无奈。

C.第五、六句写春风又起,冰霜消融,物候变换中暗寓着时光流逝、老去无为的感慨。

D.第七、八句写云天昏暗,属远景;花萼稀疏,属近景。这两句诗写出诗人愁情无所不在。

E.全诗诗意蕴藉,真挚感人,虽无一字直写思念之情,却处处紧扣题中的“怀”字来写。

CE [C项,“老去无为的感慨”属无中生有,此处应为“时光流逝、归乡无期的感慨”。E项,“虽无一字直写思念之情”有误,“忆渠”属于直接抒情。] 12.为什么“旧时元日会,乡党羡吾庐”?这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题干来看,“如何表达感情”是对手法的考查,解答时要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运用的手法。因为“旧时”是对以前的回忆,所以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回忆往昔,而现实又是令人悲伤的。明确手法之后分析,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 第一问:这是因为在元日庙会上,我们家兄弟相聚、欢乐和谐,这在动荡的时局中实为难得。第二问:用了以虚写实的手法。对往昔相聚情景的追忆之中,蕴含着现实中兄弟分隔的悲伤。(或:用了以乐衬哀的写法。往昔相聚时,兄弟情深让邻人称羡,这一派欢乐的景象反衬出眼下天各一方的悲伤,以乐景衬哀情,使悲情更深一层。)(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3~14题。

【导学号:45412049】

野 望 杜 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 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由景入题,远望“西山白雪三城戍”,近看“南浦清江万里桥”,景象开阔辽远。

B.颈联写自己“迟暮多病”“未报圣朝”,含蓄地批判了皇帝昏庸无能,荒淫误国,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悲叹之情。

C.尾联照应题目——“野望”,抒发了作者深为民不堪命,世事日转萧条和自己年老多病、功业未就的隐忧。

D.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景是情的基础,情是景的生发,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E.诗人虽身居草堂,然心忧家国,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BD [B项,无“批判”和“报国无门”之意,应该是“功业未就”;D项,颔联是叙事和抒情。] 14.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解析】 颔联两句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杜甫四弟:颖、观、丰、占。只杜占随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此时“一身遥”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诗人怀念家国,不禁“涕泪”横流。真情实感尽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动。

【答案】 ①忧国之情:“海内风尘”指安史之乱的连年战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局势的担忧。②对诸弟的思念:战乱频仍,诸弟分离,长期阻隔,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苦跃然纸上。③漂泊之悲:诗人流落天涯,一身飘零,“一身遥”蕴含人世无限之悲,流离之苦。

第四篇: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8 诗词三首+Word版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十八)诗词三首

一、基础运用层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 .千载谁堪伯仲间

..B.夜雪初霁

.算而今重到须惊

.C.出师一表真名世

.荠麦弥望

..D.难赋深情

了:完结

伯仲:兄弟,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词 霁:雨、雪后初晴 算:料想 名:有名 弥望:满眼 赋:述说

纵豆蔻词工

工:工巧精美 .C [C项,名:垂名、传名。]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雄姿英发

.B.便纵有千种风情

.C.便胜却人间无数

.D.自胡马窥江去后

早生华发 .

纵豆蔻词工 .却上心头 .

独钓寒江雪 .B [A项,动词,勃发/名词,头发。B项,均为连词,即使。C项,助词,无实义/转折连词,反而。D项,名词,长江/名词,河流的统称。] 3.下列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B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用的是借代的修辞。“雕栏玉砌”借代南唐故都的宫殿。A、D两项用的是比喻,C项用的是对偶,只有B项是借代。“朱门”借代贵族豪门。] 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导学号:95012102】

(1)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2)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3)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4)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游《书愤》)(5)自胡马窥江去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夔《扬州慢》)

(6)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心荡,冷月无声。

(姜夔《扬州慢》)(7)念桥边红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姜夔《扬州慢》)【答案】(1)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楼船夜雪瓜洲渡(4)镜中衰鬓已先斑

(5)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6)二十四桥仍在(7)年年知为谁生

二、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95012103】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雪晓清笳乱起”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一种肃杀紧张的战争气氛。

B.“雁门西,青海际”两句,指宋金两国军队对峙的前线地区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

C.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声”、“月斜”等意象,营造出了清冷的意境。

D.“有谁知?”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不被理解的慨叹。

B [B项,“指宋金两国军队对峙的前线地区在雁门关、青海湖一带”有误;词题“记梦……”,说明诗歌写的是梦境,“想关河”,这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可见“雁门关、青海湖”是代指宋金战场而不是真的战场。] 6.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问的是“本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首先要了解此类题目的答题角度: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拟人、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如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而抒情方式又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表现手法,如象征、衬托、用典、想象、联想、渲染、动静、虚实等;篇章结构,如照应、过渡等。本词中,从诗歌标题“记梦寄师伯浑”可知,词中会写到梦境,这是虚写,且从上片中“梦游处”可以知道,上片是写梦境,这是虚写;下片“睡觉”,“觉”是“睡醒”的意思,可见下片是实写,可以从虚实的角度分析。且上片是写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的生活情景,而下片是写梦醒后的孤寂,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故还可以从对比反衬的角度分析。

【答案】 虚实结合。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中间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或者答以景衬情、情景相融(反衬),下片通过“寒灯”、“漏声”、“月斜”等景物,渲染了清冷、静寂的气氛,衬托出作者心系边塞,立志收复失地,万里封侯,有着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火热情怀。](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梅引 姜 夔①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

【注】 ①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7.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

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A [A项,“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短引”指序文。] 8.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伤感和相思情感。②虚写(想象)。内容包括梦境和回忆两部分。“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诉述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思念的深切。(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导学号:95012104】

送湖南部曲①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②。愧我明珠成薏苡③,负君赤手缚於菟④。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 ①部曲:部属。古代大将的军营都设有各司其事的属官,称之为“部曲”。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载一车薏米,有人告发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指因涉嫌而受诽谤的人。④於菟:楚人“谓虎於菟”。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中“万人呼”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了部属的勇猛形象。B.

三、四两句暗示自己遭谗言而去职,有负部曲战功,点明“负君”而愧之因。

C.

五、六两句夸赞部曲年纪虽老而眼光明亮,谈论国事能仗义执言,胆量惊人。

D.第八句化用杜甫诗句浑然无迹,虚写作者悲凉处境,突出对部属的美好祝愿。

E.诗人借写为部曲送行,表达了对现实的感慨,既有豁达之情,也有不平之气。

C [C项是写自己,不是夸部曲。] 10.本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送别之情。既有惜别之情,又有祝福之意。祝愿对方鹏程万里,直上青云。②先公后私的情怀。只要部属有着光明的前景,能够为国家效力,即使自己遭受挫折,忍受“风雨破吾庐”的困厄生活也是心甘情愿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皇甫冉

江城相送阻烟波,况复新秋一雁过。闻道全师征北虏,更言诸将会南河。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展现了送别图景,其中“江城”指送别之地,“新秋”指送别时间,“烟波”给送行抹上了凄迷色彩。

B.本诗首联中的“阻”字用得好,既指烟波浩渺,无法看到远去的船只,也指行舟为烟波所阻,含意丰富,给人想象空间。

C.颔联“闻道”、“更言”两词有不确定之意,表明这些消息都是来自传闻。

D.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才华出众,尾联写陈琳是为了表现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D [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诗相关内容的分析。D项,“为了表现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错,这里是将孔巢父比作陈琳。] 12.本诗颈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是想象边地的情景,“乡人绝”,预想孔巢父到彼处后身边无同乡伴侣;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塞草青青战马多”,写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寂寥。

【答案】 运用想象、对比、衬托(反衬)的手法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边心杳杳乡人绝,塞草青青战马多”是想象边地的情景,“乡人绝”,预想孔巢父到彼处后身边无同乡伴侣;用“乡人绝”和“战马多”对比,点出了孔巢父到边防后无同乡伙伴的境况;“塞草青青战马多”,写塞上草青、马多,衬托出当地的荒凉寂寥。此联极写边地的荒寒和友情的缺乏,从而表现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 耿:微明的样子。

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托出西村的幽静。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E.“茂林风”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如诗句“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也是“声色兼备”的佳句。

AE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岁”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新月耿黄昏”,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A项不正确。E项,“争白”和“放红”只是体现了视觉,没有体现听觉,所以E项不正确。] 1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记游诗。《游山西村》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民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

【答案】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第五篇:广东省肇庆市高中语文7李商隐诗两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

李商隐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二)过程与方法: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 三.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锦瑟>>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只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我们一起完成下面诗句对接名句的作者李商隐代表作<<锦瑟>> 三.赏析<<锦瑟>> 教学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

四.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三维设计P55)

2.听录音

3.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

4.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多读)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 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典故

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③.感情:惆怅,伤感

(多读)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各抒己见,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六.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抽背)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灾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八.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①朦胧的意象 ②哀怨的基调 ③凄迷的意境 ④华美的语言 ⑤象征的手法

九.背诵全诗(作业)

聆听繁弦,追思往事→起兴

庄生梦蝶:沉迷于美好情感(怀恋)

用典{ 望帝托心:托春心于锦瑟(迷惘)

锦瑟{

海月珠泪:月夜听瑟,眼泣出珠泪(悲伤)

}语言清丽意境凄婉

蓝天玉烟:昔日年华依稀可见(搓掉)

无穷怅恨,点明题旨→反映

第二课时

马嵬(其二)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讨论、总结。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题解:

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三、诵读诗歌 1.重点字词解释 更:

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

嘲笑。

如何:为什么。

2.教师范读(节拍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导入。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该诗。

四、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赏析《马嵬(其二)》内容意境

1.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赏析:首联夹叙夹议,写玄宗思杨妃之切,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他生来世为夫妇的事渺茫难求,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2.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赏析:颔联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和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相对比,当时和现在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本意说的是巡逻的警卫,可是”空闻“二字就将此否定,“虎旅鸣宵柝”显然不是为了保护皇帝,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于是 便有了颈联的六军不发的兵谏。

3.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赏析:颈联继续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是倒转笔法,借牛朗织女相会反衬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上。

4.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赏析:尾联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作者在这里向世人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反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包含强烈的对比,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这里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五.合作探究

1.提问:<<马嵬>>诗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事件? 明确: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2.提问: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3.问“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4.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间”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 种境遇?-----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5.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6.提问: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确:“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六.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①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②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③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玩物丧志”。

用笔:①倒叙的方法

②措辞的委婉

③立意含蓄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诗 板书:

{ 此生休→他生→此生

} 马嵬

{无人报晓→昔乐昔安→今苦今危

}

对比(不及卢家)

(其二){六军驻马→当时笑牵牛→此日同驻马

}

批判锋芒

{ 总结反思→为什么皇帝不如普通百姓 }

直指唐玄宗

下载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解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练习:课时分层作业7 李商隐诗两首+Word版含解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