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选择题
1.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 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的“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在2016年3月初正式启动。这是因为()①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中形成的,是持久不变的 ③统一的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2.(2017·江西百校联考)说家史、晒家书、写家训、谈家风……我们注重家庭、注重家风,千千万万家庭就会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告诉我们()①文化环境影响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 ②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文化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④家风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 B.文化的差异体现了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 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中不可逾越的障碍 4.漫画《××到此一游》,表明()
××到此一游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是人所特有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模仿
5.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茶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也给饮茶者带来了身心健康和精神享受。专家建议,应在青少年中普及和推广茶文化。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是基于()①茶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茶文化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④茶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20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①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③文化对人们有塑造作用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看一看鲁迅,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必须要觉醒;听一听《黄河大合唱》,就会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觉醒与力量。以上材料说明()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上述句子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发挥才能提供了平台。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④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文以载道,文以化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千古佳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是因为()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C.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统一人的思想认识 D.这些作品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体现共同的价值追求 11.(2017·湖南长沙质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音乐家创作了《富强之路》《民主之风》《文明之花》等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故事、诗歌、音乐中,将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充分说明()①人的文化素养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出来 ②适当的载体是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根本 ③不同形式的文化是人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常发生于潜移默化之中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2.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档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
人物,每位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打造该节目的意义在于()①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核心价值观去影响人 ④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已故艺术家阎肃是我国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员,他从艺以来,创作了《江姐》《党的女儿》《长征颂》《红旗颂》《我爱祖国的蓝天》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的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讴歌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材料二 音乐分为经典和流行两种。据调查显示,我国83.5%的青少年喜欢流行音乐。无论是经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关键要看文化土壤是否有利于人们的精神健康。普及推广经典音乐有利于推动城市文化高品位发展、提升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为此,天津市政府提出开展经典音乐进校园等文化普及工作。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概述优秀经典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
(2)请你从文化生活角度,为经典音乐进校园提供依据和做法。
14.针对一些青少年热衷流行音乐、排斥甚至完全不懂经典音乐的现象,著名音乐家盛中国主张尝试用不同方式开展经典音乐进校园等文化普及工作。盛中国认为,音乐分为经典和流行两种。前者好比肉禽菜蛋奶等主要食品,是人类生存的营养源泉;后者好比解馋的零食,供人们休闲享用。如果一个人天天吃糖果、薯片等零食,肯定不健康。娱乐成分高的流行音乐并非不能听,关键是文化养料较高的经典音乐更有利于精神健康。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提高人们的素质,必须重视经典文化的作用。
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考点规范练22 文化对人的影响
1.D 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青年之声·净语良言我承诺”行动以“读好书养堂正之气 说好话树君子之风”为主题,从读好书、说好话入手,是因为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也是因为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②错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比较稳定,但并不是持久不变的;④不符合题意,题中材料不涉及科学技术。故选D项。
2.A 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家风建设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措施,故不选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多种方式,家风建设不是基本途径,故不选④。家风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进步,故选①③。
3.A 东西方待客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文化差异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故答案为A项。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排除B项。意识形态差异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排除C项。文化即使存在差异,也可以进行沟通、交流,排除D项。
4.B 作答漫画题的关键是读懂漫画的内涵。题中漫画表明了孩子具有模仿性,即孩子会模仿大人的行为,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C项与漫画主旨不符;D项表述错误。
5.A 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是基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①当选;茶文化属于优秀文化,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当选;③错误,民族精神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④不符合题意,在青少年中普及茶文化,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与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无关。故选A项。
6.D ①表述明显错误;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②表述错误;“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反映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也反映了文化对人有塑造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
7.B 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引导国民精神前进,说明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①正确;题目没有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②不符合题意;国民觉醒和民族力量需要通过鲁迅和《黄河大合唱》表现出来,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③正确;优秀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④说法片面。故选B项。
8.A 材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④符合题意;“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体现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的态度,②不符合题意;“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说的是书法妙道,如果不注重字外工夫修炼,即使练坏的笔堆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想要写出真正的好作品,非多读书不可,舍此无良方,③不符合题意。选择A项。
9.B ①错误,文化具有双重性,不能笼统地说文化有“促进”作用;④错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故选B项。
10.D 千古佳句至今仍释放出深沉的感召力主要是因为其中的价值观引起了人们的共鸣,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中的“统一”说法错误。
11.C 文艺工作者围绕核心价值观创作出13首歌曲,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可见①④符合题意。②中“根本”夸大了载体对文化传播的作用。优秀文化是人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③表述片面。12.D 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我们举办《感动中国》节目,有利于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④说法正确;①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②不是材料中活动的意义。故选D项。
13.答案(1)①文化塑造人生。优秀经典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优秀经典文化有助于使人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③学习和接受优秀经典文化,有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做法:创设有利于经典音乐普及的氛围和环境。
解析 第(1)问,要求概述优秀经典文化对个人发展的积极作用,结合材料“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感染和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为讴歌主旋律、汇聚正能量、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可从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优秀经典文化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三个角度分析。第(2)问,要求从文化生活角度为经典音乐进校园提供依据和做法。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为“关键要看文化土壤是否有利于人们的精神健康”“普及推广经典音乐有利于推动城市文化高品位发展、提升市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据此确定文化生活角度的依据应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应的做法可以是创设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以利于经典音乐的普及。14.答案 ①学习和接受经典文化,不仅能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素养。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重视优秀经典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③重视经典
文化的作用,有利于人们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是人们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④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经典文化是优秀文化的体现,人们接受经典文化的熏陶,可以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本题针对现实生活中流行文化盛行、经典文化受到冷落的现象而设置,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做题时,要求能够结合材料和情境,准确调动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等知识分析说明。
第二篇:高中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必修三.doc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分析:
(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二、【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感悟到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2)第一课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五、【方法点津】:
(1)调查。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
(2)尝试体验。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用优秀的文化塑造自己,丰富精神世界。(3)资料演示。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六、【课文导语】: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感受文化影响
一、【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那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2)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1)第一幅画是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反映出了东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区别。(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关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课堂探究:(1)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探究提示:(1)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迭,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课堂练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文化创造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 D.社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项符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
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
◇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课堂练习:
1.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答案:C 解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封建伦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该选C。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②说法不够恰当,风俗习惯、文化程度本身属于文化,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排除A、B、D项,答案应选C。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探究提示:(1)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蕴涵深远的五岳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2)结合阅读的一本好书、观赏的一场好电影、参加的一次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等,谈谈对自己有那些影响,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影响。◇课堂练习: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含④的用排除法排除,答案选A。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1.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足深远而持久的。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探究:(1)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
(2)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课堂练习:
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乡音无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难以抹去
的。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
第二框题 文化塑造人生
一、【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
(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课堂练习:
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靼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A项说法不恰当,C、D项不符合题意。
(二)、增强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1)你知道《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吗?(2)你怎样理解列宁和毛泽东的上述言谈? ◇探究提示:(1)①《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欧仁·鲍狄埃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第二年,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用了3天时间为它谱曲。《国际歌》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战士们不屈的气节;中段旋律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②1935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在四年以前的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一举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日军又于1933年侵占了我热河省,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我国华北的土地,为大规模侵略中国铺平了道路。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剑拔弩张,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屈膝妥协,步步退让。而千百万劳苦大众发出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田汉这时正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他只好搬到上海的法租界居住。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竟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滥写靡靡之音,以什么《妹妹我爱你》《桃花江》《毛毛雨》一类歌曲,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有一些人专门写与现实斗争无关的所谓“艺术歌曲”来粉饰太平。虽然也有人写了一些救亡歌曲,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人
民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歌曲只能在小范围唱唱,无法流行。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同志想要写一些能唤起民众、鼓舞人民革命斗志的歌曲。
恰在这时,上海一家影业公司在拍影片《风云儿女》。这是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反映国民党统治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剧本着重描写了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两个男青年的遭遇。一个男青年投身抗日斗争,英勇牺牲了;一个男青年虽一度沉沦,但在穷苦女朋友的帮助以及男友牺牲精神的激励下,终于翻然猛醒,走上抗战前线。
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原是田汉所写,他按照电影情节的设计,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后来它被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就是这样在敌人的刀丛中,以满腔的激情写就了这战斗的诗篇。曲作者聂耳的处境与田汉一样,也正面临着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聂耳当时在上海另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华联公司搞音乐。而他已得到敌人即将逮捕他的警告。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要聂耳出国暂避,他本人也考虑可趁此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以求在音乐上得以深造,同时,他抓紧出国前短暂的时间,尽力多做一些工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个时候作曲的。
(2)①130多年来,《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在俄国冬宫,在西班牙前线,在中国的渣滓洞集中营,在亚非拉的反帝反殖战场上„„一切曾有被压迫者反抗的地方,都能听到《国际歌》的激昂声音。鲍狄埃也因此被称为“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这首歌还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国际歌》是一首格调高昂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完全觉醒了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它已经进行过推翻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由无产阶级自己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它已经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国际歌》展现了日益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立场、愿望和理想,整个诗篇回荡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感情,充溢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②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义勇军进行曲》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但也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立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1.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课堂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 力量吗? ◇探究提示:建国之初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后来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职工和3万名转业官兵,来到了大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会战之初,几万人马一下子涌到萨尔图草原,生活和生产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大庆人正是依靠“铁人”精神,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当年6月份就实现首车原油外运,到年底生产原油97万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经过3年半时间,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庆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40多年来,“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铁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课堂练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前进 B.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C.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状态
答案:A 解析:B、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A项符合材料的要求。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尤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町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伞面发展起着不町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课堂探究:你能对这个回答作}¨进一步的解释吗? ◇探究提示:新娘的回答说明:随着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富起来后,科学技术、精神享受是青年追求的时尚,优秀文化对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课堂练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科学技术是新追求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
本课小结:
1.本课以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即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接着,解释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要求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知识的落脚点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学案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教育教学目标
1.教育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 能够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的生产方式、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既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又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懂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各种文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
○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 培养学生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文化分析的能力。
○ 培养学生客观地、联系地、历史地、辩证地剖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通过分析文化对人类产生影响的性质、方式和程度,领悟文化对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文化活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 通过展现优秀文化作品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感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验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 端正对文化活动的态度,体认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巨大鼓舞作用,树立不断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观。
2.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内容结构分析
导言:如果说上一课总体上是相对于人类社会讲述文化的概念和作用,那么这一课总体上就是相对于个体讲述文化影响的特点和意义。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
第一目“文化影响面面观”──描述文化影响的表现。
探究活动一:情境题图与图说
● 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哪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
提示:一幅是中式图景,一幅是西式图景。其差异之处不难列举,如餐具、饭菜、用餐方式等。问题是需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这两种图景反映出两种不同的“饮食文化”的差异,从而也为讲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作铺垫。至于其他更多的事例,如“前言”中列举的“服饰文化”、“民居文化”、“旅游文化”等,都可以在此一并说明。
● 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提示:学生不难指出美术家、将军、冶金专家都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即文化背景。但需要引导的是,这种文化背景所表现出来的差异究竟是什么。应该点明的是:这种差异,不只表现在专业知识的不同,更表现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显然,这也就为下面讲述“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作了铺垫。
第一自然段。概述文化对于每个人的影响是如何产生的。教材归纳了两点:一是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二是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第二自然段。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其一,显现差异的主体是什么:如时代、民族、地域、阶级、阶层等;其二,导致差异的缘由是什么: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也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其三,表现差异的事物是什么:见诸进行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探究活动二:情境题图
● 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
提示:如果知之不多,可参阅本课“教学资源链接”提供的说明。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注重其细节,以免偏离主题。
● 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提示:由学生自己介绍民族礼节,略知一
二、意义不详也可以。可以是国内各民族的,也可以海外各民族的。
显然,这一活动框的设计,为引导教学搭建很好的平台,也为创造性开展教学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不难预期,讨论这两个问题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需要注意的是,演示不同民族礼节,对于丰富和增长礼仪常识固然是有益的,但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由此推动学生感悟交往行为的文化差异,把握课文中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这一观点。通过这种富于情趣的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能够更理性地面对文化差异的存在,更自觉地在生活交往中接纳文化差异、得当得体交往、促进和谐相处。
第三自然段。把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有三个着眼点。其一,讲构成文化影响的主要因素,如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其二,讲形成思维方式的过程和条件,如指出了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其三,讲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和作用,一是具有相对稳定性,二是对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疑点解析。所谓情感和习惯即文化环境的影响,是指当思维方式为情感所主导时,往往会呈现出非理性的特征,而一定的习惯通过对思维活动的长期反复作用,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所谓知识的影响,是指人们运用一定的知识辨别、认识和思考的思维过程,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水平直接决定人们思考问题的方法。所谓观念的影响,是指人们的观念有不同的层次,有低层次的、日常的、零散的,也有高层次的、理论化与系统化的思想观点。其中,系统化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最重要。
探究活动三:列举现象
● 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既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又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你能对此作出解释吗?
提示:比如,可以这样认为:“互换礼物”,属于交往方式;“名字的写法”,反映思维方式;“写信封”,两者都有。而对此作出的解释,可深可浅,也可见仁见智,不必强求标准答案。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思维活动,促使学生进一步感悟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第二目“潜移默化的影响”──说明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用两个自然段说明潜移默化是文化影响的重要特点之一。
第四自然段。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这是所谓潜移默化的重要表现。对此,有两个着眼点:一是从人们所处的文化氛围的影响来看;二是从人们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
探究活动四:情境图说
● 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如果认为不是,我们可以解释这个回答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体验。但一般而言,学生不难凭借图说认同这是一种文化体验,并用图中每个人的“感慨”话语,充当解释这一观点的理由,如从历史、审美、文学等各个角度,都可以提供说明。但要注意的是,设计这个思维活动的根本意图,并不在于探究“理由”本身,而是期待透过理由的陈述收获两个效果。一是再一次强化这样一种体验:观察和说明文化影响也要着眼于精神世界、归结于精神生活的体验。二是进一步体味:这种文化影响的表现虽千差万别,但其实现方式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共同特点。
第五自然段。补充说明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作为接受文化影响的方式,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与潜移默化的过程并不矛盾,但应以说明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为限。
疑点解析。所谓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说法是广义的。我们大体可以归结为两方面意义:一是相当于选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二是相当于接受正规持续的学校教育。
探究活动五:情境组合
● 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提示:上述各种文化形式,实际上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活动,各有广阔的解释空间。但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就需把握这一要求:以凸显某种个性化经验的方式,回归反思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之理性认识。
第三目“深远持久的影响”──说明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第六自然段。从文化习俗的表现方面说明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有非常宽广的解释空间和极富情趣的生活话题。这里,课文中所谓“乡音难改”,从文化影响的意义上讲就不能只限于语音的痕迹了,而必须点明其所表征的文化痕迹,进而从其“顽固”的表现凸显文化影响的持久性特点。
探究活动六:列举事例及题图
● 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
提示:列举上述事例及题图,一是借以印证课文所述文化影响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中深远持久的具体表现;二是以此为参照,启动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在集中探究我们民族文化习俗深远持久的影响力的同时,感悟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第七自然段。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看文化影响深远持久的特点,并强调这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当然,凸显本课程性质的基本观点,也是这个论题的应有之义。就此而言,一是需要从持久力上说明“三观”形成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二是需要从持久力上论证“三观”形成之后对人们的成长和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探究活动七:佳文摘编
● 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提示:这段话语可以拆解为四项命题,每一个命题的论点都是鲜明的、确定的,而内容则是开放的、个性化的,从而为启动学生思维的运行提供了相应的情意环境。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表现来说,思维“引擎搜索”的路径尽管不同,最终都要抵达一个共同的端点,那就是“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
第一目“丰富精神世界”
探究活动一:引述材料
● 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提示:对于学生来说,上述语句及其背景材料,他们在语文和历史课中都学过,有关语义应无理解难度。问题在于对“什么能够代代相传”的回答可能出现偏差,如只从文学价值上考虑。其实,就诗词本身而言,它们的文学价值毋庸臵疑,但就本课程内容目标的实施而言,主要在于对精神价值的把握,包括彰显高尚人格的永恒价值。
● 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提示:对这些作品的认识,在高中学生的学习经历中不难获得,况且我们的探究并不求其全部。因此,可以把这种探究设计当作一种共同学习的方式。当然,一般来说,如何紧紧围绕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主题,仍然是需要引导的。
● 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提示: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雷锋日记》等。当然,就学生而言,对于这些作品的时代意义并没有亲身感受。唯其如此,教师更需要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收集或直接提供活生生的事例。这本身也是推动学生体验优秀文化作品影响力的过程。
总之,作为承载内容导入功能的设计,本活动框的所有问题都贯穿着这一主旨:引导学生感悟文化对人们精神生活的意义。这既涉及丰富精神世界,又涉及增强精神力量。
第一自然段。概述文化在什么意义上塑造人生,依然要着眼于精神世界。
第二自然段。以各种各样的文化赏析的体验,说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对人格塑造的意义。这是感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重要体验之一。但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体验,文化赏析的独特价值主要在于提升文化品位,但不能囊括文化活动的全部内容,也不能涵盖文化塑造人格的全部意义。
第三自然段。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精神面貌的积极变化,展示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印证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论断。
探究活动二:情境题图
● 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提示:提出这个问题,意在期待学生通过交流参加文化活动的积极体验,进一步认同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意义。而对于没有条件或没有机会参加社团组织的学生,提供以上题图可供他们思考时参照,也可供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归纳各种体验时运用。
● 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提示:相对于上一个问题,这是从反面对同一主题的思考。因此,对于上一个问题的思考,也是回应这一问题的基础。其实,作为一个问题,在某种条件下,如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大、德育工作比较弱的地方,它可能更有普遍性。根据以往经验,对这个问题的有效回答往往不在于理论的推导,而取决于学生切身的体验。只有引导学生以其实际的、积极的感受来评析这种看法,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总之,围绕此题图展开的思维活动,其落脚点就是强化认同文化丰富精神世界的论断。
第二目“增强精神力量”
与丰富精神世界一样,增强精神力量,是文化塑造人的又一重要方面。
第四自然段。这段课文讲文化增强精神力量的意义,主要是讲从优秀文化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对此,有两个论点:一是优秀文化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发精神力量;二是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历久不衰,持续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疑点解析。这里讲的优秀文化作品是一个需要划出边界的概念。从范围上讲,不包括所有文化产品;从时间上讲,不限于特定的年代;从性质上讲,不特指某个时代的先进文化。
探究活动三:题图与复合事例
● 你知道《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吗?
提示:讲背景,一个是时代背景;一个是故事背景。了解这些背景情况,是深入理解这两部作品精神价值的基础。
● 你怎样理解列宁和毛泽东的上述言谈?
提示:结合背景情况,理解上述言谈,至少应涉及这样几点认识:一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感召力是无可比拟的;二是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是深远持久的;三是优秀文化作品的生命力是难以估量的。总之,由此得出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是能够超越时空的结论,那是我们的预期。
第五自然段。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为背景,从先进文化哺育优秀中华儿女的事实,看文化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探究活动四:整合事例
● 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吗?
提示:就这些豪言壮语的具体语义来说,它反映了那个特定时代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但就表达的豪迈气概和志气而言,更反映了刚刚站立起来、把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豪言壮语的具体语义可能不再使用了,但从中释放的精神力量却是永恒的,至今没有衰减。所以,正确把握这个问题,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更不能说乏味、陈旧,唯有用历史的眼光,才能真切品味出其中的深意。
第三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六自然段。阐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这两个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
疑点解析。论证文化影响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有必要阐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坚持唯物史观,强调在客观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把握人的发展的意义。据此,我们在说明文化影响的作用时,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要注意避免绝对化的偏差,既不能无视文化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也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生活条件,任意放大文化影响的作用,甚至走向“文化决定论”的歧途。
探究活动五:整合事例
● 你能对这个回答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吗?
提示:这是一个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事例。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时,应该联系上下文。承接上文,可以用以佐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由此从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相互关联的意义上,从表现历史变化的维度上,说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物质生活发展与精神生活发展之正相关的关系。
第七自然段。在说明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这段课文从正面影响的意义上着力阐明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一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强调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全面提高;二是着眼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强调不同时期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三是着眼于优秀文化是精神食粮,强调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结合“专家点评”进一步作深入说明。
2.教学提纲
一、感受文化影响
1.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
(2)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2.潜移默化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积极主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3.深远持久的影响
(1)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塑造人生
1.丰富精神世界
(1)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精神世界
2.增强精神力量
(1)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两个特点,即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
理解第一个特点,先要弄清什么是“潜移默化”。所谓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在这里“潜移默化”是指人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因受文化的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有两个着眼点:一是从人们所处文化氛围的影响来看;二是从参加文化活动的过程来看,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
每个人都出生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总要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家庭、学校、社区、企业等特定文化环境必然对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使人们形成有着共同特征的价值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需求、消费观念等。具体地说,文化为人们提供了看待事物、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标准。在中国,虽然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人们产生影响。
潜移默化不等于消极被动。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而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结果。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所谓“深”,主要是就文化对人们的影响程度而言;所谓“远”,主要是就文化影响的空间范围而言;所谓“持久”,则主要指文化对人们的影响在时间上具有延续性的特点。
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也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看:一是从文化习俗的表现看,二是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看。
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对生活在其中的人具有普遍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虽然不具有法制手段、行政手段那样的强制性,也没有经济手段所具有的物质刺激性,但是它在人类生活中常常显示出巨大的渗透性、持续性和稳定性。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说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终生不变。随着人们生活阅历的变化,人们的文化素养会逐步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四、教学资源链接
1.不同国家的见面礼节
握手礼是流行于许多国家的一种见面、离别、祝贺或致谢的礼节。此礼源于原始社会,人们扔掉棍棒武器而相握结好的动作。
现代的握手礼,双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后握手致意。关系亲密的人,可伸出双手用力握;关系一般者,可各伸出一只手轻握即止。男女相握时,男子宜轻握女子手指部位。晚辈与尊长相握,晚辈宜稍躬身迎握。握手礼的顺序,应是主人、尊长、女子先主动伸出手,客人、晚辈、男子再予以迎握。多人握手时,忌交叉相握。男子相握时,要先脱帽,并示以微笑,忌戴手套相握,更忌边握边注视第三者。军人戴军帽时,必须先行军礼,然后再行握手礼。与男子握手,女子可不摘手套。
握手礼还可表示向对方进行鼓励、赞扬、致歉等。正确的握手方法是:时间宜短,要热情有力,要目视对方。女子同外国人握手时,手指与肩部要自然放松,以备男宾可能要行吻手礼。
拥抱礼是流行于欧美的一种见面礼节。其他地区的一些国家,特别是现代的上层社会中,亦行此礼。
拥抱礼多行于官方或民间的迎送宾朋或祝贺致谢等场合。行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左臂偏上,右臂偏下,右手环抚于对方的左后肩,左手环抚于对方的右后腰,彼此将胸部各向左倾而紧紧相抱,并头部相贴,然后再向右倾而相抱,接着再做一次左倾相抱。当代,许多国家的涉外迎送仪式中,多行此礼。
合十礼是东南亚佛教国家比较流行的见面礼节。行合十礼有很严格的规定,合十礼可以分成三种情况:第一、对僧人行合十礼时,应该将手指并齐,拇指放在双眉之间,食指则位于发际的位置;第二、对父母师长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行合十礼时,拇指位于鼻尖,食指位于双眉之间;第三、对一般人表示尊敬时,拇指放在下巴的位置,食指则位于鼻尖处。
另外在以上三种情况里面,手臂都应尽量贴近身体,而且根据受礼者的地位高低,还要相应地低头或者欠身以示不同程度的敬意。受礼者应该向施礼者还礼,一般只要将合十的双手的食指放在下巴处即可,另外还应相应低头示意,但长辈不一定要这么做,晚辈则一定这样。
2.我国不同民族的礼节
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之意。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按传统习惯,维吾尔族同胞见面时,不施握手礼,而是把右手放在左边的胸前,然后把身体向前倾侧三十度,然后说“萨拉木来坤”(祝福)。如果一个人一次碰到十几个熟人,对每个人都要这样;如果遇到尊贵的客人或长辈,则要把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并点头、鞠躬,表达对长者的尊重和礼貌。妇女见面时不施这种礼,而是互相拥抱,右脸面要挨一下,并说“萨拉木”;长者见到小孩时,小孩要先向老人问好,老人则要吻小孩的脸蛋和额头。不过年轻人见面时,有时行现代的握手礼,并说:“亚克西木塞孜”(您好)。
哈萨克族同胞对人格外热情和有礼貌,见面时都要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表示尊重和热情,并说“萨拉木来坤”,同时还要问七八个“阿曼”(平安),其内容要问到老人、父母、妻子、兄妹、儿女、牲畜等,不然,则被认为不礼貌。妇女们见面时,一般是点头、问候。若两人较长时间没有见面,见面时就显得格外热情并要拥抱,表示亲昵和思念。
锡伯族十分注重礼节,见面时大都施握手礼,并说:“霍卓纳”(您好)。但对老人和长辈要“打千”,即把左腿向前迈半步,双腿下曲,双手按在左膝盖上问好。每逢过年,儿女们要给父母拜年,然后再给其他长辈拜年。
塔吉克族见面礼别具一格,饶有风趣。晚辈见到长辈要先请安,妇女和男性长辈见面,男长者伸出左手,手心朝上,妇女拉着长者的指尖吻一下手心,表示敬意。中年男性与长辈见面时,一般可行握手礼,若交情较深,则要互相吻对方的手背,以示尊敬和热情。妇女们见面时,一般要拥抱,年长者吻晚辈的眼和前额,晚辈吻长辈的手。平辈之间互吻面颊或嘴唇。小伙子们见面时,一般有两个动作,一是握手,二是把手送到对方唇边,互吻一下对方的手背。男女互相见面时,女士要吻男士的手心,男士则要轻轻地按一下女士头部,以示敬意。塔吉克人十分注重礼节,即使见到素不相识的远方客人,也要热情问候,并把双手拇指并在一起,热情地说:“更艾力卖右卓”(相互支持)。
3.奥斯特洛夫斯基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904年12月22日,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乌克兰一个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只读过3年书。他做过食堂杂工,当过发电厂助理司炉,在劳动之余,他贪婪地阅读文艺作品。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积极投身于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1919年加入共青团,1920年8月,他在战斗中负伤,转业到地方工作。不久,在一次与洪水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症。1927年,他全身瘫痪;1928年,他双目失明。但是,他身残志不衰,而是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事文艺创作。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创作态度极其严肃。他花了整整5年时间,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写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描写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的斗争。作者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生的光辉历程,令人信服地表明共产主义的坚强战士正是在同阶级敌人和各种困难的斗争中锻炼出来的。
这部小说确实不是一本平凡的书,它一出版就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欢迎和赞扬。
4.唐人街
“唐人街”是海外华人对自己聚居区的传统称谓,全球几乎一致。最早的“唐人街”大约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1603-1837)。当时不少中国人移居日本,他们被日本人称为“唐人”,因为日本和中国的交流主要源于中国的唐朝,因此习惯称中国人为“唐人”。而中国人所居住的街道,则被称作“唐人町”(“町”即日语“街道”的意思)。后来移居世界各地的中国人都沿用这一称呼,只是将“唐人町”改为“唐人街”。
世界上有数以千计的“唐人街”,其中美国的“唐人街”最多,芝加哥的“唐人街”最大,被誉为亚洲以外最大的中国城。美国“唐人街”的最早居民为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现在“唐人街”的人口既有当年华工的后裔,也有许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新移民。“唐人街”的繁荣不仅使其成为海外华人美好的第二故乡,而且也成为当地其他民族游览观光的一大民俗、人文景点。因为“唐人街”保留着传统的中国城市风貌,那儿有红墙绿瓦、匾额楹联、亭台楼阁、庙宇寺院。各种中国风格的建筑与四周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照。“唐人街”上店铺林立,有中国传统的酒楼、茶馆、中国书店和专营中国百货、食杂及传统工艺品的商店,西方人士都喜欢到唐人街品尝中国式饭菜,购买东方工艺品。而中国人来到这里时,会产生一种身在故乡的感觉。
5.《马赛曲》雕塑
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爱德华广场凯旋门右方的《马赛曲》雕塑,创作于1836年,作者为法国雕刻家吕德。1792年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侵略,马赛人高唱《马赛曲》挺进巴黎保卫首都。后来《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吕德就是根据这首歌的主题,创作完成了这组充满浪漫主义激情的组雕,成为法国革命不朽的纪念碑。
6.《国际歌》
《国际歌》是1871年由欧仁·鲍狄埃写成的无产阶级的战歌。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他隐藏在巴黎城郊蒙马特尔工人区一间简陋的顶楼里,写下了《国际歌》的歌词。他在歌词中揭露了资本主义“毒蛇猛兽”吃尽了劳动人民血肉的暴行;阐明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是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表达了公社英雄们要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要为真理而斗争”的决心;阐述了无产阶级的团结战斗,必然能使“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的伟大真理。1888年6月,法国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为这首诗歌谱了曲。从此《国际歌》就响彻全世界,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英勇斗争。1920年由瞿秋白翻译成中文,在我国广泛流传。
7.王进喜
1960年4月14日,王进喜率领工人经过苦干五昼夜,大庆第一口油井开钻,不久即喷出原油。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王进喜的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顾不上住院治疗,拄着拐杖缠着绷带连夜回到井队。第二口油井在即将发生井喷的危急时刻,没有重晶石粉,他当机立断地主张用水泥代替。当时由于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在泥浆池底。王进喜便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也纷纷跳入。经过三个多小时的战斗,井喷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钻机,工进喜身上却被碱性很大的泥浆烧起了大泡。房东老大娘见他连续几天几夜奋战在井场没有回来,感慨地说:“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从此“王铁人”的名字传遍了油田,响彻了全中国。
8.“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同志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是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工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9.军歌的魅力
如果说音乐是人类最高级的语言,那么军歌所传递的则是军人的威武阳刚之气和金戈铁马之声,所表现的是军人“大江东去”般的豪情壮志。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到90年代的《为了谁》,从《血染的风采》的深情隽永到《咱当兵的人》的气势恢弘,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斗志昂扬。军歌能激起人们心底那种异乎寻常的庄严感、崇高感,它是军队的灵魂,是军人的心灵家园。
前不久,在央视的“同一首歌”节目中,又听到了久违的《军港之夜》:“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年轻的水兵头枕着波涛,睡梦中露出甜美的微笑„„”这甜美而抒情的歌声,让人把安详的大海、水兵的甜梦、风和浪的悟性以及生活的理想,诗意般地连在一起。这是军歌的又一种风格,它委婉、宁静,如同微风徐来,杨柳拂面,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久久不能忘怀。
军歌是美的,但仔细琢磨,军歌的魅力却不止于此。《咱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小白杨》是当前军营中最流行的歌曲,是和平时期军人的写照,也是对军人的激励和鞭策。军人或在祖国的边陲站岗放哨,或在实验室兢兢业业地攻克科研难关,或在演兵场上进行艰苦的军事训练,用青春和智慧实现着自己的人生理想,都如歌中唱的:“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时代在变,歌曲在变,军旅歌曲中流淌的英雄气概却始终没有变,它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成为人的生命的一部分。
军歌已成为军人精神、气质的象征。饭前一支歌、会前一首歌,文艺会演前的拉歌,党团活动前的赛歌,军歌简直就是军营中各种活动甚至军营生活的前奏。而且连队唱军歌时讲究的不一定是旋律的优美、曲调的动人、声音的磁性,连队的歌声可能就像“一二一”那么单调,甚至还有可能跑调,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唱得响亮,唱得雄壮,唱得气冲霄汉,你是否唱出了军人的“精”、“气”、“神”,唱出了军人的飒爽雄风。
10.客家人与客家文化漫谈
客家人祖先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客家文化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另一方面又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关于“客家”一词,《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相传在4世纪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一部分汉人因战乱南迁渡江,至9世纪末和13世纪初又有大批汉人南迁粤、闽、赣、川等地。为了与当地原居土著居民加以区别,这些外来移民称自己是“客户”、“客家”、“客家人”。现在生活在我国大陆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在国外,客家人主要是分布在东南亚等地。
客家人大多由人口稠密、文化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原地区向人烟稀少、经济落后的偏远荒蛮地区迁移。这些来自中原汉族的客家先民们,在辛勤耕耘、创立新的家园的过程中,不断与南方的百越族(主要是畲、黎、瑶等族)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如陈姓出于颍川,李姓出于陇西,王姓出于太原等,这类家谱的记载有的虽经不起推敲,但说明客家人从心底深处以来自中原而感到自豪。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以台湾客家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客家的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徐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唯一的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团结互助。所以,他们倡导“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信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
独特的语言。中国在语言方面主要分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至于客家话是属于哪一个语系,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属于汉语十一支系(方言)之一,因为它具有汉语的语言特点。章太炎在《客方言·字》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话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也是土话。但是,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无论它属于哪一个语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来源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到很多古音。
2008-12-05 人教网
第四篇: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高三政治自主探究学案:文化与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的文化生活对人有不同的影响。
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理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人们的文化素养。
5、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对塑造人生的意义与作用。
【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点梳理)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生活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时代、民族、感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受都带有各自的________印记。
文
2、文化影响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 表现的________环境、不同的________素养,不同的________
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________以及认识的影________和________,影响人们在实践中________的确定响文和________的选择,影响不同________的形成。
(1)________。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________的,化________的,许多是发生在________的过程之中。
3、文化影响(2)________。因为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的特点是人们_______的_______和________,而这些一经形 人成,就具有________的________,对人的________和
________产生________的影响。的文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_________。
影化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_________。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响塑相互________、相互________的造(2)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人
生
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__________。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3)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要求也
不同
【合作探究】
1、材料:H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念、人才观念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影响的特点,说明企业重视自身文化建设的意义。(8分)
2、(2011高考北京卷40)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3)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9分)
3、(2011高考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6)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7分)
4、(2011高考天津卷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下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
表
3【知识网构】
【达标检测】
1.“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城市化最关键的是人的素质提高和观念的城市化,我们要通过‘阳光工程’、‘读书月’等活动,通过构建‘学习型家庭’和‘学习型社会’,切切实实地使松岗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有一个质的飞跃。” 关于文化的作用和意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重要的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③文化不仅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④一定的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有重大影响,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的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厚重的春节历史和文化。燃放爆竹是春节的一个传统。在《解放日报》和复旦市调中心、神州调查公司合作开展的一个抽样调查中,41.7%的被访者及其家庭有燃放爆竹的习俗,29.1%的被访者偶尔燃放烟花爆竹。这表明()
A.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人民政府要将面向青少年学生的活动场所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回答3-4题。
3.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科普教育、文体活动的重要场地,对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地区、民族具有不同文化
C.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D.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4.加强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是因为()
A.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C.只要将青少年学生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得越好,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就会提高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5.美国人较为轻松地对待子女的教育,喜欢让子女实现自我价值,并不追求高学历、好职业等功利性的目标。而中国人一般希望把孩子培养成“才”,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中美两国的这种差异表明()
A.文化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B不同的文化教育环境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C.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优越
D.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只能产生一种思维方式
6.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下列诗词的寓意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孙子兵法》成书至今虽已两千多年,但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理论高度概括,实践层出不穷,在现今社会的每一个方面,从人际关系到国际战略,它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这告诉我们()
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人们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起来
D.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发展过程,也是人类永恒的历史追求。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更加关注人的自身完善,更加重视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始终坚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那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做法,是有悖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上述材料表明()
A.思想道德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要素
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C.人的发展决定社会的发展 D.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9.中国人待客时“聊备薄酒”的自谦,可能被外国人误解为“慢待客人”;西方人聚餐时各付各的账,往往被东方人视为吝啬小气;东西方用语习惯的不同,常常产生误解,闹出笑话。这说明()
A.文化的差异影响人们之间的交往B.文化的差异体现民族文化的优劣
C.文化的差异是不同意识形态的反映D.文化的差异是交往不可逾越的障碍
10、某地利用当地特色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业:以民族文化为内容,以民族村寨为载体,以原汁原味为亮点,建立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开发原生态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的成功经验表明()①原生态文化具有普遍的积极价值 ②原生态文化具有传播和发展的价值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④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在谈到他最崇拜的人物是谁时说:“我最崇拜李冰父子,他们修都江堰的故事,我从小就听,就崇拜。在上中学的时候我曾找了大量的有关他们修建都江堰的资料。我回国之初,站在都江堰边,听到澎湃的江潮,想到这是2000多年前的伟业,受到很大的激励。”林毅夫的话告诉我们()
A.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被动的过程
B.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总是不自觉的C.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个无目的的过程
D.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的过程
1、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通过自觉建设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增长知识和才干,焕发积极的精神状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人生的目标。(4分)文化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可以使员工在这种文化长期熏陶和凝聚下,成为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4分)
2、【答案】(6)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始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6)设问在知识上限定了“文化的特点及影响”但是具体分析对象是为什么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是让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材料,不要光写理论,不结合实际。
3、【答案】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解析】本题是文化生活的表格题,根据材料分析,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①主要是文化对人的作用;②很明显是文化遗产的作用;③文化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4、BDADBDDDABD
第五篇: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一、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影响面面观
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3.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2.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课时为两课时。原则上每一框题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感受文化影响
.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教师可以用本框题探究活动一引入教学过程。
3.形成新的理念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以后就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们的综合素质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又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4.学生践行要求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亲身调查的方式,获得有关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资料。这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中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文化塑造人生
.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除了运用探究活动一引入教学过程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以下材料引入教学。
材料一: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美术领域内独树一帜。它主要使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
作画。从题材上来说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之分;从技法上来说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就人物画而言,大体从晚周至汉、魏、六朝始逐渐成熟,而山水画及花鸟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派,到五代及两宋时期,流派日益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代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沿袭前规。在绘画形式上,主要通过运用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等来表现形体、质感,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歌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材料二:散发迷人魅力的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粹之一。我国书法综合运用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等方法,借助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两重性质,即工具性和艺术性。所谓工具性,是说它是记录语言、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把字写得清楚易认、美观大方,是对写字的基本要求;所谓艺术性,是说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吸引众多的观赏者,能使人像欣赏优秀的绘画、电影、‘舞蹈、诗歌一样,给人鼓舞、震撼和快乐。
材料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壮丽辉煌的革命音乐史诗《东方红》,以鲜明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建立红色武装到迎来祖国解放的光辉历程。它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情深谊长》《松花江上》《南泥湾》《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更是以其隽永的艺术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唱。
3.形成新的理念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人格的塑造方面。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文化会对人们的人格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落后的文化则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二,帮助学生认识到优秀文化通过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人们的健全人格。优秀文化作品之所以能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结合具体材料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优秀文化作品中的丰富的精神内涵。
4.学生践行要求
引导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学习方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请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注重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方式
一是应当重视学生通过反思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受区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往方式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
请联系本地实际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开放型自我测评题,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对本地区人们交往方式特点的分析,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主要答题思路如下:了解本地区社会文化和人们在社会交往方式上的特点,对比其他地区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分析文化与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资源链接
.元妃省亲
元妃省亲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内容。贾政之女元春被选人宫,后以文才出众,被皇帝晋封为贵妃,并恩准回家省亲,给贾府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为迎接元妃,贾政等在荣国府、宁国府内大兴土木,建造省亲别院,元妃省亲时定名大观园。教材的这幅图意在表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规范与礼仪。
2.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属佛教礼节,流行于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的见面拜礼。此拜礼源自印度。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后发展成全民性的见面礼。在泰国,行合十礼时,一般是两掌相合,十指伸直,举至胸前,身子略下躬,头微微下低,口念萨瓦蒂。“萨瓦蒂”系梵语,原意为如意。遇到不同身分的人,行此礼的姿势也有所不同。我国傣族聚居区也用合十礼。
3.哈达
哈达是藏族同胞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藏族同胞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在社会交往中用洁白的哈达表达自己的心愿。
献敬哈达有一定的规矩和形式: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互赠,前辈、同辈和晚辈之间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对上呈献哈达要双手捧上,或通过代理人转献;将哈达赐给下级时,一般把哈达系于对方的颈项,平级之间则把哈达捧送到对方手中。
4.厝人街
西方认识中国始于唐朝,华人称唐人衣服为唐装,华人聚居地叫“唐人街”。在世界各地华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此街。“唐人街”是初出国门者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初来乍到的华人面临语言不通、环境不谙、谋生乏术的处境,唐人街的中国氛围,总能让新来者感受到一份温馨。唐人街还是华人心灵沟通的场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生活习俗希望保持,相似的心理感受和价值追求需要交流,家愁乡思需要排解。唐人街琳琅满目的中文标识和不绝于耳的乡音、各式各样的家乡菜肴、来自中国的百货书刊影视,耳濡目染,点点滴滴在心头,都在提醒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而在中国传统节庆期间,唐人街的浓郁中国氛围,更让海外游子有一种回家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舞狮子、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等中国传统文化,在唐人街一直广受欢迎的原因。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时期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小说。书中叙述了原俄国乌克兰贫民子弟保尔•柯察金参加俄共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的故事。书中这位主人公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并成为俄共肃反委员会的一员。他参加红军后打仗受伤,后恶化为伤病缠身、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从事写作,终获成功。20世纪50年代,这部前苏联经典文学作品在我国成为畅销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他的英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
6.《马赛曲》雕塑
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爱德华广场凯旋门右方的《马赛曲》雕塑,创作于1836年,作者为法国雕刻家吕德。1792年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侵略,马赛人高唱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如陈姓出于颍川,李姓出于陇西,王姓出于太原或琅邪等,这类家谱的记载有的虽经不起推敲,但说明客家人从心底深处以来自中原而感到自豪。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以台湾客家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客家的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了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徐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唯一的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合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 34
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团结互助。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而且信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
独特的语言。中国在语言方面主要分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至于客家话是属于哪一个语系,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属于汉语十一支系之一,因为它具有汉语的语言特点。章太炎在《客方言•字》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话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也是土话。但是,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但是,无论它属于哪一个语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到很多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