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2 新
人教版必修3
一、目标导航: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3.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二、问题导学: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具体有哪些? 3.文化从哪些方面塑造人生的?
4.当前,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三、疑难点拨: 1.文化有独立性吗?
a.文化作为社会精神现象,离不开经济、政治。但文化一旦产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规律。
b.同时,正因为文化独立存在,才有可能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发达,综合国力一定强盛吗?
a.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我国要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但是,认为文化发达,综合国力一定强盛,则是绝对化了。综合国力是各种力量的合力,仅有文化发达是不够的。
3.面对精美的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a.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b.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的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文化产品,人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文化产品认识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4.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能不能超脱文化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但不能认为人可以超脱文化的影响。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文化总是会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过关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化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从人的发展看(B)
A、一定的文化给予经济和政治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B、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往方式
C、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 D、文化与经济政治 相互交融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但不管哪种影响都具有以下的特点(C)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④文化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一定时期的政治生活
③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④一定阶段的经济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其中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关系是(B)
A、文化环境和知识素养影响认识的广度和深度 B、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C、思维方式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D、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5.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A)
A、有形的、强制的B、经济的、政治 的 C、潜在思维方式
D、看不见、摸不到
6.游览泰山时会发出“泰山真壮美”的感慨,对这句话的认识正确的是(A)
A、是一种文化体验
B、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是一种知识积淀
D、是一种主观想象 7.漫步华盛顿唐人街,在华人开的餐馆里,经常会看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这说明(A)
A、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是为了吸引华人做生意 D、是一种经济现象
8.下列对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能(A)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范仲淹遥想洞庭湖气象万千的景致,挥笔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的志向。这种诗句之所以会代代相传,是因为(B)
A、文化能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能影响经济和政治生活
D、凡是文化,都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0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A)
A、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B、培养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 C、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D、增强感染力和感召力 11.下列能表现我国人民精神世界主流的是(C)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③丰富 精神世界 ②科学文明、开拓进取 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12.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C)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 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 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的生活
13.《义勇军进行曲》中“中化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在鼓励人们(B)A、丰富精神世界 B、增强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14.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解正确的是(A)A、是指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B、是指人的精神境界的提高 C、是指人的道德品质的提高 D、是指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5.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是因为(B)①价值观念不同 ②风俗习惯不同 ③文化程度不同 ④人们有不同的喜怒哀乐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掘后,美术家庆幸这一发现填补了秦代美术史的空白。将军们由此研究中国古代的兵法、兵器和军阵,冶金家感叹古代冶金技术的高超。不同人对此持有不同的反映,因为他们(C)A、时代和民族不同
B、地域和阶级不同
C、价值观和文化程度不同 D、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不同
17.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的名字是名在前,姓在后.这是属于(B)的不同
A、交往方式的不同
B、思维方式的不同 C、实践活动的不同
D、感觉不同 18.在封建社会,君臣之间、主仆之间等,必须遵循封建等级制度,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这主要因为(C)
A.知识素养不同 B.风俗习惯不同 C.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不同 D.经济文化不同
19.文化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也不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的。这是因为,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时,往往是(B)
A、积极从事社会创造性活动
B、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C、展开丰富的主观想象
D、积极地道听途说
20.下列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B)①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 ②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③是创造性思维
④是主观想象
A、①③
B、①②C、①④D、②④
(二)材料题
1.十八界三中全会指出,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结合材料分析,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第一,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能够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二,文化对人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贯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2.材料一,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的日记》和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烧成的》等榜上有名。材料二,巴黎公社失败后,公社会委员欧仁.鲍狄埃写出了《国际歌》歌词。列宁说:一个有觉悟的工人,不管他来到哪个国家,不管命运把他抛到哪里,不管他怎么样感到自己是异国人,语言不通,举目无亲,远离祖国,他都可以凭这首歌的熟悉的曲调,给自己找到同志和朋友。
材料三,结婚送礼,以表达祝贺,这是民间的一种风俗。江西南部一个小山村有个习俗,无论是谁家办喜事,都会用一坛酒酿蛋,表示对最贵重贺礼的答谢。在最近一次的婚礼中,两本实用的农业科技忘本及10盘光盘却独占鳌头。当客人们表示诧异时,新娘回答说:现在大家都富裕起来了,科学技术、精神享受才是我们最大的追求。依据上材料,运用本课的内容,说说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答: 材料一说明: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积极学习这些 进步的文化,进行文化赏析,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材料二说明: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为炬、引信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材料三表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的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篇: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1 从1995年起,每年4月2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这天,全球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要举办各种读书活动。2004年“世界读书日”,北京开展了北京大学“百人经典美文朗读”、首都图书馆“精品书架”、地坛书市签售和讲座等活动。在“世界读书日”当天,首都图书馆除了向读者推荐精品书籍以外,还在多功能厅里放映经典名片,使理多的读者形象地感觉文学大家的风采。“五一”节后,首得出图书馆还将与几家区级图书馆联网,读者到时可以通过公共检索系统查询、借阅图书,借书证成了“一卡通”。以后北京市民可以更方便地借阅,图书馆真的成了“自家的阅览室”。与此同时,为期10天的北京地坛春季书市也“鸣金收兵”。据悉,在今年的地坛春季书市上,原版书、科教类和文学文艺类书籍最受欢迎,儿童读物也保持了一贯较高的销量。书市举行了将近百场图书签售和讲座活动,客流量达55万人,销售额达3800万元。
◇“世界读书日”北京首都图书馆与书市的火爆说明了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活动2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诗人、一位哲学家和一位植物学家同去春游,感到田野景物大不相同。诗人看到的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潺潺的流水和蜿蜒的小路,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哲学家看到的是枯木逢春、万物复苏,想到的是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大自然在永恒运动中保持着和谐的秩序;植物学家看到的是路旁栽着什么树、河边长着什么草、墙上开着什么花。原来,他们三个各有自己的春游目的,诗人是为了激发创作的灵感;哲人为了领悟宇宙的真谛;植物学家为了探究生命的奥秘。
◇他们三个为什么对同样的对象会有不同认识?这说明了什么?
探究活动3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请查阅搜集有关资料,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向前进方向的?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运用实践
一、选择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回答1-2题。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下列表述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是
A.风和日丽 B.鸟语花香 C.枯木逢春 D.乡音难改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①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④人们自身的价值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回答3-4题。3.下列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能体现文化影响的是
①握手是中国人常用的见面礼节,拥抱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
②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
③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立即打开礼物,美国人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④中国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大到小排列;欧洲人写信封,地址都是从小到大排列。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不可能采取平等的方式交往。在社会主义社会,提倡民主平等,团结友善,人们可以平等的方式交往。这种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取决于
A.价值观念的不同 B.风俗习惯的不同
C.文化程度的不同 D.行为习惯的不同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回答5-6题。
5.春节、仲秋节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传统节日,圣诞节、情人节是欧美人的传统节日,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城市中,人们也逐步地过起圣诞节、情人节来。这说明欧美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具有
A.强制性 B.潜移默化的特点 C.政活倾向性 D.消极作用
6.在我国已经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仍然侵蚀着人们的心灵。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 A.潜移默化的 B.消极被动的 C.深远持久的 D.不可改变的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回答7-8题。
7.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满足人的一切需求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影响。我们中学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B.自学科学知识 C.社会科学知识 D.语音和文字水平
二、思考讨论
美国人类学家基辛在《当代文化人类学》一书的开篇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一位保加利亚主妇招待她美籍丈夫的朋友们吃晚餐。当客人把盘里的菜吃光后,主妇就问客人要不要再来一盘。因为在保加利亚,如果女主人没让客人吃饱的话,是件丢脸的事情。客人中的一位亚洲留学生接受了第二盘,紧接着又吃了第三盘,使得女主人忧心忡忡地又到厨房准备下一盘菜。结果,这位亚洲学生吃第四盘时竟撑得摔倒在地上了。因为在他的国度里,是宁可撑死也不能以吃不下来侮辱女主人的。
1.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三、分析说明
牛顿一生的重要贡献是集16、17世纪科学先驱们成就的大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中第一次理论的大综合。以牛顿名的力学是经典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基础,也是现代工程力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工程技术的理论基础。
牛顿晚年沉迷于宗教世界,甚至谴责哈雷等科学家对上帝的不敬。他认为,万有引力是使物体维持在运动轨道的力,但它们一开始怎么转起来的呢?这第一推动力就是上帝,是上帝推了一下,这个世界才动起来。“我们的一切工作只能是更好地证明上帝创造的世界。我是上帝的仆人,我们大家都应该崇拜和尊敬上帝。”晚年的牛顿花费大量精力研究宗教,著有150多万字的宗教著作和文章,而在科学上却再无任何建树。恩格斯说:“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挑战书,牛顿却以关于神的第一推动的假设,结束了这个时期。”
◇牛顿晚年为什么在科学上再无任何建树?这说明了什么?
五、思考分析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分析物质文明、精神文化、人的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
六、理解说明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表 3
明党和国家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事业。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许多革命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1.怎样理解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2.为什么说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
第三篇:高中政治文化对人的影响新人教必修三.doc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分析:
(1)优秀文化如何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如何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结合文化对人的影响,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
(2)结合文化塑造人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接受优秀文化,促进自身个而发展
二、【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感受不同文化对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理解文化对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从而感悟到不断丰富自己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四、【相关知识】:
(1)回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2)第一课中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五、【方法点津】:
(1)调查。通过调查本村、本社区以及当地的文化产业、文化市场、文化消费的状况,了解文化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人们生活的影响。
(2)尝试体验。推荐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或文化方式,如报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影电视、文化娱乐、艺术品、文化旅游等,用优秀的文化塑造自己,丰富精神世界。(3)资料演示。搜寻、积累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材料,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六、【课文导语】:
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感受文化影响
一、【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课堂探究:(1)你从这两幅画面中发现了那些文化上的区别?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事例吗?(2)面对我们祖先创造的精美文化产品,人们的感慨,既有差异,又有共同之处。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探究提示:(1)第一幅画是指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第二幅画是西方人的饮食习惯或文化。反映出了东西方不同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价值观念等影响到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例如,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国家传统节日的区别。(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具有共同的兴趣和相同知识水平的人对事物有着相似的看法或认识,而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或价值观的人,对事物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认识。因此,面对祖先创造的精关文化产品,美术家、将军、冶金学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对精美产品认识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1、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有那些影响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各种社会交往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器物、符号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
◇课堂探究:(1)你知道这些礼节的意义吗?(2)你还知道哪些不同民族的礼节? ◇探究提示:(1)献“哈达”是我国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是向对方表达自己的纯洁、诚心、忠诚和尊敬。在西藏,大凡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节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迭,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当泰国人互相打招呼时,不会采用典型的握手方式,而以双手合十,状似祷告。一般来说,年幼的先向年长的打招呼,而年长的随后回礼。在一般的泰国人交往中,告别和见面时不是行握手礼,而是以双手合十于鼻前,略躬上身互相致礼。此礼可表示问好、告别、致敬、感谢、原谅等意思,同时互说“沙瓦迪卡”(泰语“您好”)。
在西方,亲人、熟人之间见面多是拥抱、亲脸、贴面颊等。夫妻之间是拥抱亲吻,父母子女之间是亲脸、亲额头,兄弟姐妹平辈的亲友都是贴面颊。一般在公共场合,关系亲近的妇女之间是亲脸,男子之间是抱肩拥抱,男女之间是贴面颊,晚辈对长辈一般亲额头,男子对尊贵的女宾往往亲一下手背(手指)以示尊敬。在一些欢迎宾客的场合,或祝贺、感谢的隆重场合,在官方或民间的仪式中,也有拥抱的礼节,有时是热情友好的拥抱,有时则纯属礼节性的。这种礼节,一般是两人相对而立,右肩偏下,右手扶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在对方右后腰,按各自的方位,两人头部及上身向左相互拥抱,然后头部及上身向右拥抱,再次向左拥抱后,礼毕。(2)朝鲜族历来重视礼节,以敬老爱幼为风尚。社会交往中对长辈必用敬语,平辈初次见面,也互致问候。日常生活中,一切以老人为先,晚辈不与长辈同桌而饮,不并肩而行。尊敬师长是朝鲜族的一个传统美德。称教师为先生,视教师为尊贵宾客。新疆少数民族有尊老爱幼的礼节。少数民族特别尊重长辈,在家里或毡房里做客,要让长辈和贵宾坐在首席,不可越位乱坐。随身带些糖果,分给主人家的小孩,主人会很满意的。
衣着:少数民族很注重衣着,男子讲究戴帽子,不管天气多热,他们不会穿着背心、裤衩上街或做客。我们到少数民族家做客,也要注意衣着整洁。
饮食:在城市里做客,比较容易讲究礼貌,在毡房里做客就有点特殊了。没有凳子,只能在毡子上席地而坐,这就要盘腿,不能把脚对着别人。没有餐桌,铺在地上的餐布就代表桌子,不可以从上面跨越。大块的饼子、大块的熟肉,要用刀子切成小块,不可整块用嘴啃。◇课堂练习: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A.文化创造
B.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 D.社会的发展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B项符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
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事物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
◇课堂探究:上述现象,有的属于交往方式的差异,有的反映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的
◇探究提示:启示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各抒己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课堂练习:
1.不同时代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念不同,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例如,在封建社会,受封建伦理的影响,人们必须遵循封建等级规范的交往方式。材料说明了()A.交往方式不同,价值观不同 B.交往方式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封建社会等级伦理制度是错误的答案:C 解析:通过题意可以看出,封建伦理制度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A、B、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该选C。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风俗习惯、文化程度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②说法不够恰当,风俗习惯、文化程度本身属于文化,④不符合题意,用排除法排除A、B、D项,答案应选C。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一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的启示或困惑、精神的享受或失落,许多是发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课堂探究:(1)你认为游览泰山也是一种文化体验吗?说说你的理由。(2)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其中一种文化形式对你的影响。
◇探究提示:(1)游览泰山是一种文化体验。泰山是一座人文景观丰富、历史蕴涵深远的五岳名山之一,有丰富的崖刻、寺庙、古迹文物、诗人墨客遗迹、历史名人趣事等。游览泰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和感染,让人深深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和历史的悠久。
(2)结合阅读的一本好书、观赏的一场好电影、参加的一次有意义的文体活动等,谈谈对自己有那些影响,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被动的影响。◇课堂练习:
阅读文学作品、欣赏艺术表演、外出旅游观光、参加体育活动等,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总是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来实现③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④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文化消极地影响人的思想不够确切,文化影响人的思想应该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含④的用排除法排除,答案选A。
(三)、深远持久的影响----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1.深远持久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之二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足深远而持久的。例如,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探究:(1)你能补充一两个定居海外的华裔在生活方式和习俗方面仍然表现出受我们民族文化影响的事例吗?(2)能否谈谈你阅读这段话时的感悟,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了解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海外华侨的生活方式受中华民族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
(2)通过阅读这段话,可以感受到,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会深深地影响着人的发展。
丰富的人生经历、令人心动的情感、远大的理想、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一段丰富的人生经历、一份令人心动的情感、一种远大的理想、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对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对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是潜移默化的,有时是激烈深刻的。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课堂练习:
1.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诗句反映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哪一特点?()A.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 C.文化对人精神愉悦的影响 D.文化对人健康向上的影响 答案:B 解析:“乡音无改”,表明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难以抹去
的。A、C、D项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曾深深地影响了几代革命青年的成长,由此可以看出()A.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B.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在长期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 C.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D.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答案:D 解析:A、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
第二框题 文化塑造人生
一、【课程标准】: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新课教学】:
(一)、丰富精神世界----文化塑造人生的一个重要内容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1)这些语句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杜甫、范仲淹的诗表现了诗人具有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李白的诗具有不事权贵、正气凛然的气质。诗词中忧国爱民、正气凛然的情操感染了具有进步思想的人。因此这些脍炙人口的语句得以代代相传。
(2)同学之间讨论这次评选结果,请看过此书的同学谈一下读后感,叙述精彩的段落或者对自己启发、影响深刻的故事、语句、诗词等,谈谈自己受到了哪些影响。(3)启发同学们搜集材料进行交流共享。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改革开放以来,空前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促进了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治意识大大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2)有人认为,参加学校社团组织和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你如何评析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1)启发同学们进行口头表达,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
(2)启发同学们进行讨论或辩论。如,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可以开阔视野,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课堂练习:
在一次评选20世纪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的活动中,鲁迅的《呐喊》、曹禺的《雷雨》、雷锋的《雷锋日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榜上有名。由此可以看出()A.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创造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靼造着人,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鲁迅、曹禺、雷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因此,答案应该选B。A项说法不恰当,C、D项不符合题意。
(二)、增强精神力量
◇课堂探究:(1)你知道《国际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吗?(2)你怎样理解列宁和毛泽东的上述言谈? ◇探究提示:(1)①《国际歌》是巴黎公社战士、诗人欧仁·鲍狄埃于巴黎公社失败后的第二天写的,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号召全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起来为真理而斗争的壮丽篇章。但是,这首诗整整经过16个年头,才出现在由朋友集资出版的鲍狄埃的《革命诗歌集》中。第二年,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用了3天时间为它谱曲。《国际歌》全曲只有一段贯穿首尾的旋律,以及通用的三段歌词。悲壮的前奏过后,深沉的第一主题昂首进入,表现出革命战士们不屈的气节;中段旋律始终庄严、雄浑,曲调中愈发透出光明与希望;最后,乐曲的前奏经过自然再现,在雄壮而嘹亮的气氛中结束。
②1935年,中国大地上乌云翻滚。在四年以前的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一举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接着,日军又于1933年侵占了我热河省,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我国华北的土地,为大规模侵略中国铺平了道路。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一方面是日本侵略者的剑拔弩张,步步紧逼;另一方面是国民党反动当局的屈膝妥协,步步退让。而千百万劳苦大众发出怒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田汉这时正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上海。由于敌人的疯狂搜捕,他只好搬到上海的法租界居住。当时,音乐界有一些人,竟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滥写靡靡之音,以什么《妹妹我爱你》《桃花江》《毛毛雨》一类歌曲,腐蚀人民的革命意志;有一些人专门写与现实斗争无关的所谓“艺术歌曲”来粉饰太平。虽然也有人写了一些救亡歌曲,但由于作者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人
民群众打成一片,这些歌曲只能在小范围唱唱,无法流行。针对这种情形,田汉同志想要写一些能唤起民众、鼓舞人民革命斗志的歌曲。
恰在这时,上海一家影业公司在拍影片《风云儿女》。这是一部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反映国民党统治区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剧本着重描写了从东北流亡到上海的两个男青年的遭遇。一个男青年投身抗日斗争,英勇牺牲了;一个男青年虽一度沉沦,但在穷苦女朋友的帮助以及男友牺牲精神的激励下,终于翻然猛醒,走上抗战前线。
这部影片的故事梗概原是田汉所写,他按照电影情节的设计,为影片主人公、诗人辛白华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后来它被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就是这样在敌人的刀丛中,以满腔的激情写就了这战斗的诗篇。曲作者聂耳的处境与田汉一样,也正面临着反动派的威胁和迫害。聂耳当时在上海另一家电影制作公司——华联公司搞音乐。而他已得到敌人即将逮捕他的警告。上海的地下党组织,决定要聂耳出国暂避,他本人也考虑可趁此机会到国外去学习一段时间,以求在音乐上得以深造,同时,他抓紧出国前短暂的时间,尽力多做一些工作。《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在这个时候作曲的。
(2)①130多年来,《国际歌》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战歌,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传遍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响彻寰宇。在俄国冬宫,在西班牙前线,在中国的渣滓洞集中营,在亚非拉的反帝反殖战场上„„一切曾有被压迫者反抗的地方,都能听到《国际歌》的激昂声音。鲍狄埃也因此被称为“是一位最伟大的用歌作为工具的宣传家”。这首歌还以它强大的生命力响遍全世界,永唱不息。《国际歌》是一首格调高昂的政治抒情诗。抒情主人公是整个无产阶级,是完全觉醒了的用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点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它已经进行过推翻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由无产阶级自己夺取政权、掌握政权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它已经认识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国际歌》展现了日益壮阔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画面,深刻地表达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立场、愿望和理想,整个诗篇回荡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感情,充溢着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
②人民在胜利中不忘记过去的斗争,《义勇军进行曲》能鼓舞人们永远以昂扬的精神继续前进。它歌唱了人民的意志,唱出了民族自信心,唱出了为着理想不怕牺牲,敢于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支歌曲很雄壮、豪迈,有革命气概,节奏鲜明。但也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起来了,中华民族已经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这首歌当中还有“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是不是有些过时了。这首歌在历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尽管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正是表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立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全国各族人民同唱这一首国歌,将不断激发出爱祖国、爱人民、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自豪感,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而努力奋斗。
1.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文化对人的塑造,还表现在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而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历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种先进文化总是给人以无穷的精神力量,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优秀儿女,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威武雄壮的人生乐章。
◇课堂探究:联系当时的背景,从“铁人”王进喜的豪言壮语中,你能感受到精神的 力量吗? ◇探究提示:建国之初我国石油工业落后,后来我国东北发现了大庆油田。1960年,面对国家建设急需石油的燃眉之急,全国各地的几万名职工和3万名转业官兵,来到了大庆,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艰苦卓绝的石油大会战。会战之初,几万人马一下子涌到萨尔图草原,生活和生产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面对“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的恶劣环境,在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大庆人正是依靠“铁人”精神,取得了会战的伟大胜利,当年6月份就实现首车原油外运,到年底生产原油97万吨,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经过3年半时间,高速度、高水平拿下了大庆油田,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贫油的面貌。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人格化。其主要方面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早日把中国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干事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40多年来,“铁人”精神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大庆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铁人”精神是对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体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精神风貌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结合。“铁人”精神是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取得新胜利的巨大精神力量。“铁人”精神是我们强大的精神支柱。◇课堂练习: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之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因为()A.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引领人们前进 B.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C.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文化是指人们的精神状态
答案:A 解析:B、C项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A项符合材料的要求。
(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尤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逐步提高、永无休止的过程。2.人的全面发展的表现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符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町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伞面发展起着不町替代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活动、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日益突出。
◇课堂探究:你能对这个回答作}¨进一步的解释吗? ◇探究提示:新娘的回答说明:随着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满足,对文化活动表现出日渐浓厚的兴趣,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人们富起来后,科学技术、精神享受是青年追求的时尚,优秀文化对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课堂练习: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进行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由此可见()A.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科学技术是新追求
B.人越全面发展,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 C.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也不同 D.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答案:D 解析:A项说法错误,B、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D。
本课小结:
1.本课以文化的影响为切入点,分别阐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即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接着,解释文化对人影响的两个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要求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本课知识的落脚点是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篇: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政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体味文化教案2 新人教版必修3(写写帮整理)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生活
说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的第一框《体味文化》。本次说课分为五个内容: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情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首先是说教材。包括三个内容: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1.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说课内容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体味生活》。
第一单元主要引导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的力量,认识文化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积极的文化生活,提高文化素养,学会用文化的眼光观察生活。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点,在《文化生活》中起着探究引导作用,后面三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在此基础上开展并深入的,因此本单元在本书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而《体味文化》作为第一课第一框则是基础中的基础。
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入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剖析文化的内涵,探究文化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形成对文化的基本认识,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激发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热情。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3.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是文化的内涵即“文化是什么”。之所以文化的内涵是重点是因为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并未觉这就是文化;其次,通过《经济生活》与《政治生活》的学习,学生了解了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有助于了解文化现象,但要从本质上把握文化还有很大难度。
教学的另外一个难点是文化的作用即“文化的力量”。把握文化的作用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接着说说教法。
在启发式教学法思想的指导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情景教学法:提出“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最常见的文化现象去发现、思考,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
(2)案例分析法:分析感悟具体事例,归纳新理念;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联系身边实际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加深对文化及其特色的理解。
(3)综合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互动,提高学生求知欲。
第三部分是说学情学法。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文化就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意义、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经历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让他们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在此学情的前提下,主要有以下几种学法:
(1)自主探究法: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鼓励发现生活中与文化有关的现象,切身感受文化。
(2)分析归纳法:学生通过对图片感受和材料以及对生活中有关文化现象的分析归纳材料所体现出的要点,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发现现象。
其次是本次授课的重点:说教学过程
采用情景导入的方式。将播放一段“福娃”的宣传片,用时大概为3分钟。同时简单介绍福娃的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并让同学们思考“福娃”的设计反映了什么样的理念?
介绍福娃:鱼(贝贝)、熊猫(晶晶)、奥运圣火(欢欢)、藏羚羊(迎迎)、京燕(妮妮)以拟人化的形象出现,被昵称为“五福娃”。五个“福娃”中,头顶波涛文样的鱼娃“贝贝”是繁荣与收获的象征,“因为水在中国传统中象征着积聚”,传递的祝福是盛世繁荣;熊猫“晶晶”来自广袤的森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火娃“欢欢”象征着奥林匹克圣火,洋溢着北京2008对世界的热情;藏羚羊“迎迎”是中国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它身手敏捷,表现了奥运的运动特质和体育的灵动;燕子“妮妮”代表燕京以及大陆海洋和天空的统一体,把欢聚盛会的喜悦带给人们。它们以“北京欢迎您”的谐音命名,将北京的祝福带给世界。
中国文化里有五行之说,又有很多用“五”象征的吉祥意义,“福娃”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五环是奥运会的象征,“五福娃”的色彩与奥林匹克五环一一对应,在全世界也具有极强的可视性和亲和力,充分体现了奥运文化。
同学欣赏完视频后,讨论得出:“福娃”的设计以最富有中国特色的福文化作为整组吉祥物的阐释背景、以可爱的儿童作为标准化造型的基型、以外来的奥运圣火作为吉祥物的“老大”、以五个形象组合成一组吉祥物,这都体现出高贵典雅的东方文化与活力四射的现代奥运的完美融合。其设计既体现了奥运文化的精神,又浓聚了中华文化的风格。
过渡:从奥运吉祥物“福娃”设计所体现的文化理念,可以看出,“文化”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非常亲近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内涵。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钱钟书也曾经说过“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那么,究竟什么是“文化”?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细细体味什么是“文化”。
经过五分钟的导入后,将进入本节课的新课教学。用时为35分钟。
问题情景1 课件展示三组图片。
引导学生分为从时间、空间、地域上来思考文化有什么特点。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有;从空间上看,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从地域上看,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问题情境2 给出几个情境,请学生判断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水果蔬菜;
5、参加文学社、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某国议员竞选。
学生根据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判断出,2、3、5、6四个选项属于文化现象。根据学生的选择,教师可以总结归纳出:文化活动是相对于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页第二段,了解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并让同学举出相对应的例子,加深理解。
问题情境2:
同样给出几个情境,让学生判断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张家界、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3、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
4、大汶口文化遗址;
5、蒙古大草原;
6、蒙古包。
学生根据对文化的理解可以判断出,3、4、6三个选项属于文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得出:文化活动是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案例探究1: 课件展示:“发生在公交车上的镜头”(学生结合教材第7页两组镜头分析)。提出问题:西装革履的男青年与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谁更有文化? 学生很容易就是得出小学生更有文化的结论。根据学生的选择,归纳得出:文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问题情境3:
给出两幅艺术品和历史文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文物、艺术品、书籍、光盘、互联网中承载着大量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文化,除此以外,还衍生出了文化产业、文化产品。
学生结合课本得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专家点评的内容。理解文化的内涵。
案例探究2:
文化的力量不是抽象和虚无缥缈的,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汶川地震、举国神伤之时,文化成为灾区军民赖以生存、斗争的精神食粮:一首小诗《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通过网络和手机短信,唤起多少人对生命的敬畏;一曲短歌《生死不离》不胫而走,催下多少爱怜的泪水;一台晚会《爱的奉献》,49个国家和地区争相播放,创造了5.5亿的国内收视纪录,现场募得15.1亿元的善款„„
提问:案例说明文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学生讨论得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案例探究3:
请学生举例,对自己产生过影响的书籍、电影等等。教师归纳: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
案例探究4:
犹太民族亡国近2000年,1948年才立国,2000年的亡国历程中她的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一般而言,一个民族如果亡国2000年,这个民族早就被别的民族同化了,但是犹太民族为什么在亡国2000年后还能复国,还能成立以色列国呢?因为犹太民族虽然国家亡了,但她的什么没有消亡?她的文化、她的信仰没有消亡,他们民族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于是他们就有了凝聚力,有了复国的基础。
提问:犹太民族亡国近2000年仍能复国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得出: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最后教师归纳小结,用时约3分钟。
在一个文化落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理;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我们都生活在文化生活中,文化就像血液一样浸润着我们的心田,我们的生活需要文化,我们的成长呼唤文化,让文化引领我们走向成功。
布置课后实践,用时2分钟。
主题: 校园周边的文化
要求:自己去调查,搜集、整理校园周边存在的积极和消极的文化现象,并写出宣传积极文化,改革消极文化的方案。
说课的最后一个内容是说板书设计。
采用提纲式板书,提纲挈领,要点分明,即利于教师讲解知识点又利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更好的掌握知识要点。
各位老师,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多多指教。
第五篇: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教案
一、感受文化影响
.文化影响面面观
文化对人的影响,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潜移默化的影响
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3.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塑造人生
.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
2.增强精神力量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先进文化给予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建议课时为两课时。原则上每一框题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感受文化影响
.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教师可以用本框题探究活动一引入教学过程。
3.形成新的理念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文化之所以会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主要在于文化从根本上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而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形成以后就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人们的综合素质及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又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4.学生践行要求
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者亲身调查的方式,获得有关文化对人具有重要影响的相关资料。这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书中所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第二课时
文化塑造人生
.基本流程图示
2.典型案例导入
除了运用探究活动一引入教学过程之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以下材料引入教学。
材料一:内涵丰富、意境深远的中国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以其鲜明的民族形式和独特的风格在世界美术领域内独树一帜。它主要使用毛笔、墨以及中国画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
作画。从题材上来说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动物画之分;从技法上来说又可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各有蹊径,互有特色。就人物画而言,大体从晚周至汉、魏、六朝始逐渐成熟,而山水画及花鸟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派,到五代及两宋时期,流派日益繁多,为高度发展阶段。元代水墨画盛行。明、清和近代,大体沿袭前规。在绘画形式上,主要通过运用线条粗细、墨色浓淡等来表现形体、质感,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并与诗词歌赋、书法篆刻相结合,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材料二:散发迷人魅力的中国书法艺术
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精粹之一。我国书法综合运用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分布等方法,借助汉字的书写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形式。书法具有两重性质,即工具性和艺术性。所谓工具性,是说它是记录语言、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把字写得清楚易认、美观大方,是对写字的基本要求;所谓艺术性,是说它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简练的线条造型可以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和精神世界。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吸引众多的观赏者,能使人像欣赏优秀的绘画、电影、‘舞蹈、诗歌一样,给人鼓舞、震撼和快乐。
材料三: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
壮丽辉煌的革命音乐史诗《东方红》,以鲜明感人的艺术形式,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势力、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军阀统治的不屈精神,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建立红色武装到迎来祖国解放的光辉历程。它一经演出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情深谊长》《松花江上》《南泥湾》《保卫黄河》《歌唱祖国》等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更是以其隽永的艺术魅力,一直为人们所喜爱和传唱。
3.形成新的理念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第一,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人格的塑造方面。不同的文化环境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同的影响,健康向上的文化会对人们的人格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落后的文化则会对人格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
第二,帮助学生认识到优秀文化通过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塑造人们的健全人格。优秀文化作品之所以能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就在于其所具有的崇高精神内涵。在教学过程中,请教师结合具体材料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优秀文化作品中的丰富的精神内涵。
4.学生践行要求
引导学生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塑造健全人格。
学习方法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请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注重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方式
一是应当重视学生通过反思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充分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作用。
自我测评及参考答案
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受区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交往方式具有明显的地方色彩。
请联系本地实际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本题属于开放型自我测评题,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通过对本地区人们交往方式特点的分析,了解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的影响。主要答题思路如下:了解本地区社会文化和人们在社会交往方式上的特点,对比其他地区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分析文化与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资源链接
.元妃省亲
元妃省亲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内容。贾政之女元春被选人宫,后以文才出众,被皇帝晋封为贵妃,并恩准回家省亲,给贾府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著锦之盛”。为迎接元妃,贾政等在荣国府、宁国府内大兴土木,建造省亲别院,元妃省亲时定名大观园。教材的这幅图意在表现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规范与礼仪。
2.合十礼
合十礼又称“合掌礼”,属佛教礼节,流行于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的见面拜礼。此拜礼源自印度。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后发展成全民性的见面礼。在泰国,行合十礼时,一般是两掌相合,十指伸直,举至胸前,身子略下躬,头微微下低,口念萨瓦蒂。“萨瓦蒂”系梵语,原意为如意。遇到不同身分的人,行此礼的姿势也有所不同。我国傣族聚居区也用合十礼。
3.哈达
哈达是藏族同胞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藏族同胞历来认为洁白无瑕最能表达人们真诚、纯净的心愿,所以在社会交往中用洁白的哈达表达自己的心愿。
献敬哈达有一定的规矩和形式:按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上敬献,对下赐给,平级之间互赠,前辈、同辈和晚辈之间也是如此,都有一定的规矩和讲究。对上呈献哈达要双手捧上,或通过代理人转献;将哈达赐给下级时,一般把哈达系于对方的颈项,平级之间则把哈达捧送到对方手中。
4.厝人街
西方认识中国始于唐朝,华人称唐人衣服为唐装,华人聚居地叫“唐人街”。在世界各地华人聚居的地方几乎都有此街。“唐人街”是初出国门者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初来乍到的华人面临语言不通、环境不谙、谋生乏术的处境,唐人街的中国氛围,总能让新来者感受到一份温馨。唐人街还是华人心灵沟通的场所。共同的文化渊源和生活习俗希望保持,相似的心理感受和价值追求需要交流,家愁乡思需要排解。唐人街琳琅满目的中文标识和不绝于耳的乡音、各式各样的家乡菜肴、来自中国的百货书刊影视,耳濡目染,点点滴滴在心头,都在提醒华人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而在中国传统节庆期间,唐人街的浓郁中国氛围,更让海外游子有一种回家的感受。这就是为什么舞狮子、踩高跷、耍龙灯、跑旱船等中国传统文化,在唐人街一直广受欢迎的原因。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时期的一部长篇小说,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自传小说。书中叙述了原俄国乌克兰贫民子弟保尔•柯察金参加俄共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的故事。书中这位主人公后来成为布尔什维克,并成为俄共肃反委员会的一员。他参加红军后打仗受伤,后恶化为伤病缠身、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在这种困难条件下,从事写作,终获成功。20世纪50年代,这部前苏联经典文学作品在我国成为畅销书。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成为青少年学习的楷模。他的英雄事迹、,影响了几代人。
6.《马赛曲》雕塑
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爱德华广场凯旋门右方的《马赛曲》雕塑,创作于1836年,作者为法国雕刻家吕德。1792年法国人民奋起抵抗奥国侵略,马赛人高唱融合,不仅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而且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一方面,他们保留了中原文化主流特征,始终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极为注重对传统、文化、语言、习俗的完整保存,并以共同的生活样式、习俗、信仰和观念将自己紧密团结在一起;另一方面,又善于从当地少数民族中汲取养分,容纳了所在地民族的文化精华。
客家文化的最鲜明特色在于: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如果你有机会翻开客家人的族谱,或者观赏客家民居的门联,会发现各家各户都有着中原的郡望。如陈姓出于颍川,李姓出于陇西,王姓出于太原或琅邪等,这类家谱的记载有的虽经不起推敲,但说明客家人从心底深处以来自中原而感到自豪。在迁移和开发的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正是靠着“崇正”精神,战胜了各种艰难困苦,建成了自己的新家园。以台湾客家新移民为例,他们一方面依赖与弘扬客家的原乡文化,如“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顽强地沿用方言乡音;并按原乡的家族和宗族形式重新组织家族和宗族,民居建筑也仿效原乡的形式。另一方面恪守中华文化共有的礼乐教化,弘扬爱国家爱民族的优良传统。当荷兰、法国、日本侵犯台湾时,他们坚持民族大义,高举爱国保种的旗帜,与入侵者展开了拼死抗争,涌现了刘永福、徐骧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现在,许多创业有成的客籍华侨,在总结自己何以成功时,也觉得是得益于客家崇正精神。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客家人特别看重读书人,有“茅寮出状元”之谚。在客家人看来,要想改变境遇,唯一的办法就是晴耕雨读,金榜题名,走仕途之路。只有通过读书实现“朝为田合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跻身于官宦行列,才能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家境再困难,即使讨饭也要供子弟读书。作为客家人的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这样写道:“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州,客籍人……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学费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200多块钱,直到后来我 34
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为了望子成龙,光耀门楣,客家人往往集中全家族、全宗族的力量来培养子弟读书。
守望相助,崇尚节俭。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即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认为,要想在新的客居地立足,必须团结互助。所以,他们提倡“天下客家是一家”,要求客居他乡的同族人或同宗人精诚团结。而且信奉“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人值得十人当”,客家人还有崇尚节俭的美德。“山精山角落,新衫底下着”,说的是客家人把旧衣服套在新衣服上穿,以旧衣保护新衣。
独特的语言。中国在语言方面主要分为五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及印欧语系。其中,汉藏语系包含了我国主要的语言:汉语。至于客家话是属于哪一个语系,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属于汉语十一支系之一,因为它具有汉语的语言特点。章太炎在《客方言•字》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话源于中原,保留河南中州音韵,是河南的官话,也是土话。但是,也有人认为它起源于原始阿尔泰民族的“通古斯语”。但是,无论它属于哪一个语系,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于最远古的中原的语言,因为时至今日,在客家话中仍能找到很多古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