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6)_西师大版-2019word文档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前面你们学过了1——9的加减法了。老师想考考大家是否能正确口算9以内数的加减法。来,看看哪些小朋友反应最快!师出示口算卡片。生回答。(抽2名学生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非常不错,看来小朋友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棒!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大家想认识他吗?(出示图片2)他叫明明,是个聪明、乖巧、懂事的孩子。上个星期天,明明跟着妈妈一起去乡下看望爷爷奶奶,一到家,他就赶紧帮着奶奶做事,我们一起去看看懂事的明明在帮着奶奶干什么?好吗?引出例1。
活动2【讲授】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1)课件演示,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
又来了几只?(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
瞧,这只小淘气贪玩,来迟了吧?(演示又来了1只)
师: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
师: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哪位小朋友会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3)探究、理解含义。
①指名学生说说第一种方法两个算式的意思。
②师: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5+2+1=8和5+1+2=8这两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老师?
师:看这两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来取个名字?
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4)交流算法。师:5+2+1=8,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的顺序。
小结:在计算连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它们的结果记在心里加第三个数。板书(从左往右)
2、探究连减。
(1)情境演示。
师:不一会儿,这里的8只小鸡都吃饱了。(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2)合作探究。
师: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会编个数学问题来考考大家吗?(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回答。)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原来……先……又……)师: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板书:8-2-2)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为什么这里要用减法呢?要-2再-2呢?
师: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真不错,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连减”。
师: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指名学生读)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连减”。
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3)全班交流,小结连减得计算方法: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到的结果减去第三个数。3.初步小结:今天认识的两个新朋友,连加连减。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板书:从左往右)
活动3【练习】联系情境,应用拓展
师:夕阳西下,明明跟着妈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奶奶家,小朋友们跟着他们也一起学会了很多的新知识。现在,老师想考考我们小朋友知识学得怎么样呢。敢接受挑战吗? 1.完成做一做。
反馈:为什么要4+3+1=8?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4、3、1、9各表示的是什么意思?(10-3-5=2同前)2.计算连加连减。
3.填上数,使横行、竖行的三个数相加都得9。活动4【作业】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小男孩说: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想不想和小男孩比一比谁的收获大呢?让我们来说一说吧。
师: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还学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的,比比谁找得多!
第二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11)_西师大版-word文档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际情境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理解连加的含义,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会进行10以内连加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提高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团结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加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难点:建构连加的运算模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复习引入。1.游戏。
孩子们,在上课前让我们来做做游戏“手指操”吧。今天,我们手指操的密码是“10”,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手指操复习“10”的组成。孩子们,准备好了吗?说口号:手指操,手指操,带来快乐又健脑。(师生互动,复习“10”的组成)2.口算。
孩子们的小手真灵巧!刚刚我们动动手动动脑玩了手指操游戏。现在让我们再动动眼动动脑看看这些口算题,你都会算吗?
(出示卡片)
4+1 5+2
3+4 7+2 活动2【讲授】
二、探究新知 师:小朋友们算的真棒!都会正确的计算 10 以内的加法。现在我们放松放松一起欣赏一幅美丽的风景图吧。
1.出示情景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师: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知道大树是哪种小动物的家吗?(小鸟)树木是鸟儿的家,它还能为我们人类提供很多十分有用的东西,所以我们要保护树木,爱护我们的环境。现在美丽的风景图上就飞来了一些小鸟,仔细观察,看看它们都在哪儿。(请生说)
师:说的真完整,地上有4只鸟,树上有2只鸟,空中又飞来了3只鸟。那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吗?(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鸟的问题)
2.列式。
师: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鸟,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预设:
(1)学生列的是分步算式。生:4+2=6 6+3=9板书:①4+2=6 6+3=9 师:听他说得多清楚呀,用我们学过的加法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不错。谁能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地上、树上、空中一共有多少只小鸟?(配合手势、语气,强调三部分)
(2)学生列的是综合算式。生:4+2+3=9或4+3+2=9······(教师及时给予奖励。)
师:你还可以怎样列示?板书: ②4+2+3=9或4+3+2=9······
3.探究、理解含义。
(1)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孩子们列出了像这样的加法算式,算式里的4、2、3分别表示什么?(指名说,师手势指到图)(2)老师看到小朋友们还列出了4+3+2=9······这几个算式,老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谁能来告诉我?(师作恍然大悟状:哦,明白了,原来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鸟,可以直接把4、3、2三个数加起来!)
(3)看这几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你来给这个算式取个名字吧?
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板书:连加)(4)你会读这一道连加算式吗?(指名学生读)
师教读:4加3再加2······
4.交流算法。
4+3+2=9,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抽答)随生答板书4+2=6 6+3=9(2)先算4+2,我们来看看4+2表示的是什么呢?(指图)(是把地上的小鸟和树上的小鸟合起来,一共有6只)
师:算完了吗?接下来怎么算?(6+3)反问:几加3?
(3)原来xx孩子是这样算的,大家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方法,先算4+2=6,再算6+3=9。
师小结算法:计算4+2+3,先算4+2=6,再算6+3=9。(边小结边画线,板书横式)
5.巩固算法。
(指另一个连加算式)这个加法又该怎么算呢?随生答板书:4+3=7 7+2=9 他是这样算的,大家同意吗?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先算4+3=7再算 7+2=9。(边小结边画线,板书横式)6.小结运算顺序。所以,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从左往右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然后再把加得的结果与第三个相加。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板书:从左往右)
学生齐说计算方法。
活动3【活动】
三、巩固深化 1.谁最棒。
师: 刚刚咱班有几个孩子表现得非常好!想知道是谁吗?老师点到名的孩子就站起来让大家看看吧。第一组的xxx2个人,第二组的 xxx3个人,第三组的xx1个人。其余的孩子你们希望老师表扬你吗?现在老师就要考考你了:一共有多少人受到老师表扬?用什么法来计算。(加法)
师:我们同桌合作,左边的孩子说算式,右边的孩子算结果,在算结果的时候,要说出按什么顺序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抽多组生答)
师:刚刚孩子们表现的都很棒,现在让我们一起用最响亮的掌声给自己加油吧。(嘿嘿,我真棒,嘿嘿,wonderful!)2.讲故事,学知识。
师:数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角角落落里,同学们喜欢听故事,我也喜欢听故事,现在你能说一下,生活中关于“连加”的小故事吗?讲给大家听。每讲一故事,同学列算式,说计算顺序和算法。活动4【练习】
四、拓展应用 1.闯关游戏(火眼金睛找秘密)
(引导看开始时的一组题)仔细观察上课时我们做过的这组题,你们能帮我找一找这两题的联系吗?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如果让你把这两个加法算式合起来,拼成一个连加算式你会写吗? 2 .口算连加。师:现在老师可以出连加题考考孩子们了,你们有信心挑战这些题吗?在出题前啊,老师要交给孩子们一种方法。在做三个数的连加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里,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出示算式卡片)2+1+2= 3+3+1= 5+1+3= 3+2+4= 3.教材41页“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师:学了一节课,有些孩子已经有点急不可耐地要展示自己的本领了,那就请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小棒,在小组中进行一个活动吧!用你的小棒摆一摆,考一考你的同学,我们可要进行小组间的评比,看哪个小组活动得最好!
(2)课堂活动第2题。生独立完成,师集体评讲。活动5【活动】
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我们学习了连加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还学会用连加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孩子们课后还可以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连加来解决,比比谁找得多!
第三篇: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1
这部分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这几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列竖式的过程中,比如安排的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的时候,学生的灵活性不高,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和第二个算式中有什么联系,结果学生发现的积极性差,换一下问的方法时,学生能及时回答。
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部分同学计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讲解的过程中,再次重点强调竖式经常出现的问题,耽误时间多,使得巩固练习时,速度慢的学生和速度快的学生拉开了距离,有些慢的学生这道没写好,就开始思考下一道,这样有几个学生出现了脏、慢、乱的竖式。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连加时,特意安排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连减中,安排有联系的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就为学生探索连减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通过连加、连减的巩固练习,学生在做加减混合时,就显而易见的简单多了,但问题同时也出来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着急该加的加了,但在列竖式时,结果正确,该标退位点的,却标成了小1,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地方,在加减混合练习时,我特意安排两位同学,举例练习,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退位点,和小1,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做题的过程,而且正确率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中是结合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后,依据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进行的全新教学。在课堂中,首先,我彻底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理解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放手给学生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动脑能力。适合本节课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和其他教师之间共同的困惑存在于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不要标错退位点和小1,每个班都有学生出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作用性。
2、在加减混合时,列竖式计算时,带括号的算式是否能用简便算法,如同前面连加、连减列竖式时,一个竖式列下来呢?经过老师之间的讨论,以及极个别学生的发现,当括号外面是加法时,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但为了学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带括号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须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课堂上,还有课下练习以及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跟不上计算快的同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意照顾速度慢的学生,分层出题,让他们也在慢的练习中,掌握住学习目标。
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计算顺序上,学生已掌握的很得当,在列竖式的时候,有的学生能主动的发现,带括号的算式不能用简便算法,有几个孩子能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发现有的题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是课堂上没有想到的,孩子们却能思考到的,留悬念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束了本次内容的讲解后,经过反思,我觉得再教的话,反思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会弥补掉,对于课堂上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会继续应用。课堂的灵活性也会再提高点,教学中出现的“美丽的火花”,会让它在再教中,更加闪耀。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2
《乘车》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中的一课时,本节课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再上车”,“下车、上车”的情境很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时能把静态的图画变为精彩的动画,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并能独立计算。
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引导语不足。教师的引导语言是一节课的主线,如果引导语不明确便会导致学生学不达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向课堂目标方向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按自己想法走,这也是新老师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上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表示什么,但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一步回答出答案时,没有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的?”“你怎样算出的'?”只是生硬地叫学生列式,错过教学资源,以后我会谨慎地注意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
2、如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时,应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想出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吗?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表示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由于我课堂节奏慢导制教学超时;在课堂上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几点。
3、课堂教学中鼓励语言偏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准备了奖品来活跃课堂,但却因为自己的紧张忘记了,以后我会多加注意,不让这样情况再出现。
4、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引导数学理解方面的思维,而忽略了让学生开口算,开口读,巩固算法,一年级学生对于学到知识还不能一学就全部明白,必须通过多读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3
把两个分步列式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分三步:首先根据中间数确定计算顺序,其次根据分步算式确定书写顺序,最后根据计算顺序观察一下整个综合算式是否需要加小括号。
反思五: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一年级数学下册学习的重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中,都要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部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得数做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任务。
学生对于连加连减的含义理解并不困难,列式也比较快,在解决问题中理解的还不错,但计算题出现了只做第一步而忘记做第二步现象,摘抄数,列竖式抄错数,但改后还不改下一步的得数及横式得数,还好是一年级学生受年龄特点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而导致这一错误现象的出现。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本课中,准备复习的习题给新授内容打下铺垫。巩固练习题中,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层次的练习题来。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4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5
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1)口算练习是这个提高计算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把基本口算抓好(100以内加减法);
(2)练习的针对性:一天一组一组地根据问题练,问题越练越少;如:小数加法减法学生容易丢数,一般给学生准备三组题,先单练一组,时间很短,也非常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第二次反复练就达到一种认识掌握,再练第三组是熟练掌握。李一般老师可能都是一练就是练一组20题,练完一纠正就完了,但如果把它分为三组,每组可能就5道题,题目很少,但是针对一个问题,错了之后学生有一个改错、再认识的机会,最后一组再进行熟练,这样每天的这个效果肯定非常突出,非常明显。比如,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共369题,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对后继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样。在多位数乘法计算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题共60题,占总题量的60%,比如748×7,要用到 28+5,49+3两道口算题,这60道口算题的训练就应增加题量。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6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还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太规范,有必要加强指导。
第四篇: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1
这部分内容是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这几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熟悉的坐公交车的生活情境引入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情境图中的“动作过程”,提出问题,并联系过程列式计算。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找到了不足的地方:
在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列竖式的过程中,比如安排的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的时候,学生的灵活性不高,先让学生们自己去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和第二个算式中有什么联系,结果学生发现的积极性差,换一下问的方法时,学生能及时回答。
在巩固练习时应加大训练力度。由于部分同学计算速度慢,以及我再次讲解的过程中,再次重点强调竖式经常出现的问题,耽误时间多,使得巩固练习时,速度慢的学生和速度快的学生拉开了距离,有些慢的学生这道没写好,就开始思考下一道,这样有几个学生出现了脏、慢、乱的竖式。
在这两节课的教学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比如连加时,特意安排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
在连减中,安排有联系的减法算式进行板演,就为学生探索连减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通过连加、连减的巩固练习,学生在做加减混合时,就显而易见的简单多了,但问题同时也出来了,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一着急该加的加了,但在列竖式时,结果正确,该标退位点的,却标成了小1,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出错的地方,在加减混合练习时,我特意安排两位同学,举例练习,让两名同学分别扮演退位点,和小1,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完成做题的过程,而且正确率明显提高。
课堂教学中是结合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新的教育科研成果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改革后,依据改革的实效性、实用性进行的全新教学。在课堂中,首先,我彻底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理解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放手给学生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动脑能力。适合本节课内容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处理,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
在本节课中,我和其他教师之间共同的困惑存在于以下几点:
1、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不要标错退位点和小1,每个班都有学生出现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练的过程中,发现它们的作用性。
2、在加减混合时,列竖式计算时,带括号的算式是否能用简便算法,如同前面连加、连减列竖式时,一个竖式列下来呢?经过老师之间的讨论,以及极个别学生的发现,当括号外面是加法时,可以列一个竖式计算,但为了学生更清晰的明白,不作要求,在遇到带括号的算式是,能用的就必须用简便算法。让学生自己掌握自己的算法。
在课堂上,还有课下练习以及作业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小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跟不上计算快的同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特意照顾速度慢的学生,分层出题,让他们也在慢的练习中,掌握住学习目标。
课堂上,由于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在计算顺序上,学生已掌握的很得当,在列竖式的时候,有的学生能主动的发现,带括号的算式不能用简便算法,有几个孩子能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发现有的题可以用简便算法。这是课堂上没有想到的,孩子们却能思考到的,留悬念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结束了本次内容的讲解后,经过反思,我觉得再教的话,反思的缺点和不足之处会弥补掉,对于课堂上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会继续应用。课堂的灵活性也会再提高点,教学中出现的“美丽的火花”,会让它在再教中,更加闪耀。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2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还不错,只是有个别学生在列竖式时不太规范,有必要加强指导。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3
学习完这个单元后,我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进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1)口算练习是这个提高计算能力的'非常有效的方法。把基本口算抓好(100以内加减法);
(2)练习的针对性:一天一组一组地根据问题练,问题越练越少;如:小数加法减法学生容易丢数,一般给学生准备三组题,先单练一组,时间很短,也非常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第二次反复练就达到一种认识掌握,再练第三组是熟练掌握。李一般老师可能都是一练就是练一组20题,练完一纠正就完了,但如果把它分为三组,每组可能就5道题,题目很少,但是针对一个问题,错了之后学生有一个改错、再认识的机会,最后一组再进行熟练,这样每天的这个效果肯定非常突出,非常明显。比如,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共369题,对进位加法本身来说,这些题的口算训练价值是等同的。但对后继学习(多位数乘法计算)的作用来说,口算训练价值就不一样。在多位数乘法计算中,涉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题共60题,占总题量的60%,比如748×7,要用到 28+5,49+3两道口算题,这60道口算题的训练就应增加题量。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4
这部分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在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因为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因此这节课的重点放在学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中需要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结合情景图例1,先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怎样写就比较简便?简便在什么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两个竖式连写比较方便。在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中,让学生结合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来。这样既巩固了前面的知识,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整节课的效果很不错。
在进行巩固练习时,我采用一贯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每人出一道题,内容可以是连加的、也可以是连减或加减混合的。然后全班一起计算,教师强调书写格式和进位、退位的计算。这样感觉学生计算自己出的题兴趣很高,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
在本节课中发现不足的地方是学生在自己出题时考虑不是很周全,有的题最后的结果可能超出了100,这样就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加了难度。另外还有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进位和退位容易出现错误,审题不是很清。需老师在以后的练习中注意这方面的指导,让学生认真审题,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教学反思5
《乘车》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减中的一课时,本节课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乘车”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再上车”,“下车、上车”的情境很轻松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在教学时能把静态的图画变为精彩的动画,使学生很自然地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并能独立计算。
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
1、教学过程中引导语不足。教师的引导语言是一节课的'主线,如果引导语不明确便会导致学生学不达意。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向课堂目标方向学习,而不是牵着学生按自己想法走,这也是新老师教学容易出现的误区。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多种算法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上我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表示什么,但在情境教学中,学生一步回答出答案时,没有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的?”“你怎样算出的?”只是生硬地叫学生列式,错过教学资源,以后我会谨慎地注意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
2、如在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时,应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你为什么这样算?”你还能想出像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吗?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表示什么。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由于我课堂节奏慢导制教学超时;在课堂上我的评价方式单一不利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课堂练习环节中,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这几点。
3、课堂教学中鼓励语言偏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我准备了奖品来活跃课堂,但却因为自己的紧张忘记了,以后我会多加注意,不让这样情况再出现。
4、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引导数学理解方面的思维,而忽略了让学生开口算,开口读,巩固算法,一年级学生对于学到知识还不能一学就全部明白,必须通过多读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五篇:乘车(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乘车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45~46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教学目标:
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
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1、在有效的互动对话中,经历从现实世界到符号世界的过程,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发展数感。
2、在有趣的观察比较中,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悟两步运算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上车时人数增加要用加法,下车时人数减少要用减法。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吗?公共汽车走走停停这是为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加。
1、看画面思考图意。
师:小朋友,从刚才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动手用小棒摆一摆、画一画刚才图片中乘车的情景。
“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我先摆2根小棒, 再摆3根小棒, 最后摆2根小棒。2根小棒加上3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 再加上2根小棒就等于7根小棒”。“我是用画图的方法:先画○○、在画○○○、最后画○○,我一共画了7个○”。
2、表演方式:把讲台当做汽车,几名学生做乘客。原来车上有2人,三家店车站到了前门有3名乘客上车,后门有2名乘客上车,现在车上一共有7个人。板书:2 3 2 7 提问: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2+3 +2 = 7 2、3、2、7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式中为什么加3又加2呢? 如果只看算式,怎样算能得出7呢?分小组讨论。算式2+3=5 5+2=7 师:用几加2?5是怎样得来的?
师: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3个整数相加,先算前两个数,再用它们的和加第3个数。
3、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加”。(板书:连加)
三、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连减。
1、现在又一辆公共汽车开过来,请大家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乘客?七里庄车站到了。请学生用画圈的方式来表示车上的人数变化。
2、表演:后门有4名乘客下车,前门有1名乘客下车。)问:请大家注意,现在车上一共有几个人?
提问:谁能把到七里庄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
8-1-4=3 或 8-4-1=38、、1、4、3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8-1-4=3中为什么减1又减4呢?(车上下去1个人就减1,又下来4个人再加3。)
算式8-4-1=3中为什么减4又减1呢?(车上下来4个人先减4,又下去1个人就减1。)
3、如果只看算式,怎样计算呢?分小组讨论。反馈板书:8-1-4=38-4-1=3 学生说计算过程。
8-1-4中先算8-1=7,再算7-4=3 8-4-1中先算8-4=4,再算4-1=3
4、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四、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活动学习加减混合。
1、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公主坟到了,后面下来了5个人,前面有1个人上车。
谁能把到公主坟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商量商量。反馈板书:9+1-5=5 9-5+1=5 2、9+1-5= 9-5+1=怎样计算呢?
指名说一说计算过程:第一个算式先算前面的9+1=10,再算10-5=5,所以9+1-5=5。第二个算式先算前面9-5=4,再算4+1=5,所以9-5+1=5。师: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运算顺序的?(从左边算到右边)
3、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小组讨论)
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师小结: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五、练一练
1.P46第1题是什么意思?怎样写算式?
六、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学得开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