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学校初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大全

时间:2019-05-15 01:3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源学校初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源学校初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篇:思源学校初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鸦片战争结束的标志: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

4、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

5、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的标志:永安封王

6、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定都天京

7、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天京事变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天京陷落

9、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

10、最早破坏中国关税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11、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俄国

12、最早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

13、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著作是:《资政新篇》

14、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

15、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16、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17、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18、火烧圆明园的是: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19、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0、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21、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的条约是:《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22、开南京为通商口岸的是:《天津条约》

23、增开天津为商埠的是:《北京条约》

24、割香港岛给英国的是:《南京条约》

25、鸦片战争期间的民族英雄有: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1、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是: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百日维新开始的标志是: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维新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戌政变1898.9.21

4、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标志是1901《辛丑条约》的签订

5、中国近代赔款最多、丧失主权最严重的条约是:《辛丑条约》

6、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直接目的是:镇压义和团

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瓜分中国

9、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10、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野心的是:义和团运动

11、戊戌变法的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12、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等

13、公车上书的导火索:《马关条约》的签订

14、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15、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1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洋务运动

17、洋务运动的口号:自强、求富

18、洋务运动创办的中国近代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19、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 20、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或《马关条约》的签订

21、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的是:《马关条约》

22、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公车上书

2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学堂是:京师大学堂

24、割台湾给日本的是:《马关条约》

25、提出“门户开放”是:美国

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三个阶段,主要事件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四件事。

特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过程,即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变革,由表及里、层层递进,逐渐深入。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由学习西方科技到效仿政治制度到学习思想文化。

洋务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孙中山、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 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

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2、1895年广州起义牺牲的革命党人:陆皓东

3、章炳麟的代表作:《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4、邹容的代表作:《革命军》

5、陈天华的代表作:《猛回头》《警世钟》

6、萍浏醴起义的发动者:刘道

一、蔡绍南

7、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二次革命等革命的组织者:黄兴

8、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9、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0、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

11、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2、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13、辛亥革命的两大重要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4、护国战争爆发的标志:云南宣告独立

15、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的标志:辛亥革命

16、二次革命的背景:宋教仁案

17、三民主义是指: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18、中国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的日本东京

19、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20、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21、中华民国的纪年方法:民国纪年

22、军阀割据的背景:袁世凯死,北洋军阀分裂

23、秋瑾牺牲于安庆起义中

24、辛亥革命的时间:1911年10月10日,首义地点:武昌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机构:参议院

第四单元 新时代的曙光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年的五四运动

3、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1919年的五四运动

4、中国共产党诞生代表标志: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5、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标志: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6、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杂志

7、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

8、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9、最先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李大钊

10、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创始人:陈独秀

11、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中共二大

12、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3、五四运动的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4、五四运动的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15、五四青年节来源于:五四运动

16、七一建党节来源于: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7、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党成立后领导工人运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19、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20、工人运动失败后,党的反思是: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第1课鸦片战争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的原因:

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为牟取暴利,扭转不利局面,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泛滥的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政治腐败; 军队战斗力削弱。

3、道光帝派林则徐去广东禁烟。4、4.虎门销烟:1839.6.3

林则徐

意义: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鸦片战争:1840.6-1842.8

中国PK英国

1、原因: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直接原因(借口):虎门销烟 重大事件:

1841年英军强占香港岛;

虎门——关天培殉国;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吴淞——陈化成殉国。

2、失败原因:统治着昏庸愚昧;经济落后;武器陈旧 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和综合国力的衰弱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8 中英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内容:

①五口通商:广州、福州、上海、宁波、厦门(广福上宁厦)——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便于英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②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中国领土主权 ③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人民负担 ④议税: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

2、《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

3、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参与国:英法(主凶);俄美(帮凶)

3.借口:英——亚罗号事件;法——马神甫事件/西林教案 4.时间:1856-1860年(咸丰帝在位)5.结果:

(1)《天津条约》

概况:1858年,清政府与俄、美、英、法签订

内容: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影响:侵略势力已经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一带(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概况: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 内容: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3)《北京条约》

概况: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清政府代表:奕䜣)

内容:①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②增开天津为商埠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④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6.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 1.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趁火打劫——共侵占我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瑷珲条约》——割占领土最多(60多万平方千米)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原因: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②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2.前期准备: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受基督教影响),和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

二、进程(1851-1864)

1、金田起义——开始1851.1.11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发展【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口诀“东西南北翼,杨萧冯韦石,虽然都是王,皆受东王制”

3、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概况:1853.3攻占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颁布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四有两无”)结果:没有实行。是空想,脱离社会实际。

评价: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4、1853年北伐、西征——高潮【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5、天京事变——转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56年

6、重整国政——防御

(1)提拔洪仁玕总理朝政。《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2)提拔军事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7、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

三、失败原因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华尔——洋枪队等】

四、历史意义

1、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2、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五、启示: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4课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背景:内忧外患(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3.代表: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5、口号:“自强”、“求富”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创办近代民用企业:“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兴办教育:①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京师同文馆)②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③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如:詹天佑)

4.创办新式海陆军:

陆军——组件新式洋枪队,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三、结果

1.失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2.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 ②洋务派内部的腐败 ③外国势力的挤压

四、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2.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注:近代化: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企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1894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年——1895年 3.战役:

丰岛海战——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左宝贵(殉国)

黄海大战——邓世昌(殉国);此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辽东半岛战役——徐邦道(奋力抵抗)随后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

割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赔款——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通商——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

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需求)4.影响:使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瓜分中国狂潮

1.开端:沙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

2.各国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书上表格和图)近代香港地区被割占的经过

(1)《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

(2)《北京条约》割九龙四地方一区给英国;

(3)1898年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强租“新界”。3.美国“门户开放”:

提出: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

内容: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结果:得到各国同意。

实质:“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

第6课戊戌变法

一、背景

《马关条约》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二、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春 地点:北京

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以及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 目的: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结果:未上达光绪帝。轰动京沪,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三、发展——维新思想的传播 组织学会:强学会等

创办报刊: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国闻报》等

代表人物:梁启超(《变法通议》)、严复(《天演论》)等,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四、高潮——“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时间:1898.6.11——9.21 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内容:

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五、结果——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②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

③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脱离人民群众。(妥协性、软弱性)

六、历史意义

意义:①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七、启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

一、义和团运动

1.兴起:山东、直隶一带。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逐渐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2.发展:清政府由“剿灭”变为“招抚”,义和团运动迅猛发展。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京津地区。

斗争方式——粘贴文告;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 3.口号:“扶清灭洋” 评价:

“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

“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4.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二、抗击八国联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时间:1900年{庚子年}

参与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

根本目的:维护和扩大列强在华权益 2.义和团与爱国清军抗击八国联军 1)廊坊大捷

2)义和团在北京的战斗:围攻西什库教堂、东交民巷使馆区

3)天津保卫战: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聂士成殉国)3.结果: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携光绪西逃,并下令剿杀义和团。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4、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5、八国联军的暴行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1901年

2.国家: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①“赔”: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②“禁”: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

③“拆”: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④“划”: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东交民巷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⑤“改”: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4.影响:《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8课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一、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背景: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主张,遭到拒绝。孙中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才能够拯救中国。(2)表现:

①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②联络陆皓东等人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后失败。时间:1895年10月 目的:建立革命据点

结果:起义消息泄露,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起义失败。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孙中山

③流亡海外,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做准备。

二、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3、孙中山革命活动的发展:

(1)背景: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

②章炳麟、陈天华、邹容等思想家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2)表现: ①除兴中会外,还出现了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②创立中国同盟会 时间:1905年,东京

目的:为了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总理:孙中山

机关报:《民报》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作用: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三、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

1、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即革命派形成。

4、实践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武装起义的尝试。

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 —《革命军》 陈天华 —《猛回头》和《警世钟》 五、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关系:

民族主义(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核心)——创立民国。即推翻民主专制,建立民国政府。民生主义(发展)——平均地权。即改革土地制度(未能实现)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醴起义

时间:1906年冬人物:同盟会会员刘道

一、蔡绍南刘道一(1884——1906)地点:萍乡、浏阳、醴陵结果:失败 意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起义,使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时间:1907年夏人物:光复会会员徐锡麟、秋瑾

结果:失败

3、广西起义

时间:1907年 人物:孙中山、黄兴 地点:广西镇南关

结果:失败

4、黄花岗起义

时间:1911年4月 人物:孙中山、黄兴、赵声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结果:失败

意义: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时间:1911年10月10日

2、主力: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人物:孙武等

4、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入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5、名称的来历: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6、结果:10月11日,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1、背景:武昌起义的胜利

2、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3、纪年方法: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4、举措: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成立临时参议院。

5、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二、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背景: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交涉,希望通过和平的方式早日实现共和;

(2)孙中山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他即行辞职并推举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

2、经过:

(1)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2)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提出辞职并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3)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4)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5)1912年4月,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3、结果: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4、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的举措:

(1)提出临时政府设在南京、新任大总统应到南京就职等条件;(袁世凯以北方秩序不易维持等为借口不肯遵从)(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

2、机构:参议院

3、内容: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不仅宣判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死刑,而且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封建君主专制。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有利于组织党团和创办报刊,大量介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新文化运动创造了条件。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体制。

4、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意义: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拓展延伸】

1、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转换方法: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2、“皇帝”这个称号在中国存在了2132年。(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始到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止)

3、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 ①帝国主义支持;

②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袁世凯控制着北洋军阀); ③大耍两面派阴谋;

④国民政府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拥护;

⑤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本原因)。

4、辛亥革命的启示和教训: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教训:要有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要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等。

第11课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一、二次革命

1、导火线:宋教仁遇刺

(1)背景:“宋案”发生后,袁世凯遭到国内舆论的谴责。袁世凯下令以武力镇压国民党,罢免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2)时间:1913年

(3)过程:孙中山号召兴师讨袁,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4)结果: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5)性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袁世凯专制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二、袁世凯复辟帝制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做了哪些准备? 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1)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2)解散国会。

(3)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4)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无限任期,可指定继承人。对外:卖国

为获得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不惜牺牲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大部分内容。

2、袁世凯复辟帝制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

三、护国战争

1、孙中山高举反袁大旗:孙中山坚决反对袁世凯称帝,号召民众进行讨袁斗争,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2、护国战争

(1)时间:1915年底(2)主要人物:蔡锷、李烈钧、唐继尧(3)地点:云南

(4)经过: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不少省份积极响应,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

(5)结果:1916年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6)意义:挫败了袁世凯的复辟阴谋,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四、军阀割据

1、社会根源:一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所决定的。是中国具有分散性的封建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

二是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所决定的。帝国主义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也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2、统治:对内实行军事独裁统治,对外不惜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

(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还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开始时间及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主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口号:民主和科学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代表作是鲁迅的《狂人日记》。(2)提倡民主与科学

它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来的。(3)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代表作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2、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积极的: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民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存在对中西方文化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第13课 五四运动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背景:

(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

(2)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3)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2、传播情况:

(1)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马克思主义团体。(3)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

宣传刊物:《劳动者》《劳动音》《劳动界》

3、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组织基础: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共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

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中央局书记。意义: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

3、党诞生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二篇:八上历史期中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上)期中复习提纲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影响: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鸦片战争(时间:1840年------1842年)

1、导火线(直接原因):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关天培在鸦片战争中英勇抗敌,战死炮台。

4、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6月)

(1)内容:①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通商——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协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856—1860年)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

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条约》。(4)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领导人:洪秀全起义时间、地点:1851年广西桂平金田村

军队;太平军政权名称;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 占领南京改名天京

(5)1860,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0年,李秀成在青浦痛击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

一、阿古柏侵占新疆

19世纪60至70年代,英国和俄国想争夺新疆,新疆面临危机。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

(1)“海防”(直隶总督李鸿章)与“塞防”(陕甘总督左宗棠)之争。

(2)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1875年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3)19世纪80年代中、俄两国签订条约,左宗棠有力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迫使俄国归还伊犁。

(4)意义:新疆的收复,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开发和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一、黄海大战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辽东战役中:日军旅顺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二《马关条约》内容:

①割地——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增辟通商口岸——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④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一、(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2)经过:1900年由西摩尔率八国(英、美、俄、日、法、德、意、奥)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签订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经济—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以海关税收作担保②政治—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外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④军事—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影响:《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第6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代表人:统治集团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中央以奕訢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3、时间:他们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4、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主要有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5、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3)积极作用: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第7课 戊戌变法(1898年)

一、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意义: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二、戊戌变法(1)主要经过: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后更名为《中外纪闻》),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

高潮—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又叫戊戌变法)

(5)意义: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救亡图存政治改良运动,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第8课 辛亥革命(1912年)

一、主要经过:①革命准备—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大大推进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建立民国民生: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

②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

发动起义,占领楚望台军械所,到11日,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辛亥革命”。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 国正式成立。

④结束—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辛亥革命的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前期背景: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受到欢迎,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2、后期背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

3、兴起的标志、宣传阵地、两面大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民主和科学

4、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李大钊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宣扬马克思主义,年底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

5、主要内容:①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②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③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④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6、意义:①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②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爱国运动

(1)背景(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时间:1919年5月4日领导人:陈独秀 李大钊(2)性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两个中心:北京、上海

(3)口号: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取消“二十一条”③反对在对德“和约”签字④誓死力争,还我青岛。(4)结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

取得初步的胜利。

(5)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6)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7)革命阶段划分: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2、中共的诞生

(1)标志: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后在嘉南湖游船)的召开(2)人物: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3)一大的内容: ①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③党的中心任务:组织工人运动;④党的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第11课 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创建时间:1924年;地点:广州黄埔目的: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2)领导机构: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创建人:孙中山

(3)贡献: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1)时间:1926年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主战场:湖南、湖北北伐战争先锋:第四军叶挺独立团。(3)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4)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3、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4、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时间:1927年4月;地点:南京;

(2)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八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地点:江西南昌

(2)意义:①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②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秋收起义(1)时间:1927年9月领导人:毛泽东地点:湘赣边界

(2)结果:从攻打城市到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领导人: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2)会师双方:朱德、陈毅和毛泽东率领的军队改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意义: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红军在井冈山开展武装斗争,井冈山根据地不断巩固壮大。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第三篇: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题1

初二历史期中复习题1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直接原因:林则徐 领导的禁烟活动。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导火线:虎门销烟:1839年6月 3日 林则徐 在虎门海滩 销毁鸦片。

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 广州 海面,鸦片战争爆发。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简答题)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主凶:英法。帮凶: 美俄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签订《马关条约》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法美 德意日 俄奥 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简答题)

二、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美国人华尔统领];浙江宁波,在慈溪的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三、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危机:19世纪60至70年代,控制印度的 英国 和与新疆接壤的 俄国,想争夺新疆; 1865年,中亚 浩罕国 阿古柏侵入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

“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封建社会

四、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战争、签订双方 内容 影响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战争 签订双方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1842鸦片战争 中英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中日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个国家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四篇:思源学校

思源实验学校建设情况汇报

唐河县思源实验学校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寄宿学校。占地86亩,建筑面积32994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艺术楼、食堂及教师公寓。由河南天工建设集团承建,项目于2013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全部封顶,相关配套设施正在按计划加紧建设。

思源学校设计理念超前、建筑造型独特、功能设计齐全,采取了“多元、灵活、互动”的中小学建筑个性风格,各功能建筑具有强烈的围和性和向心性,将中央广场、平台花园、教学楼、宿舍楼、功能楼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体化校园,是我县教育建设史上一所新的标志性建筑。建成后的思源学校采用九轨六班制,共54个教学班,可以满足2700人的学习生活。

该项目自兴建以来,得到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整体工程建设进度快、质量高,进展顺利,顺利通过香港言爱基金的四次验收,被推荐为同期思源学校建设的“样板工程”,获得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该项目目前正在申报河南省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中州杯”。

该校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我县城区教育布局,缓解城区中小学生就学难的压力,逐步解决“大班额”的现象,完善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为建设“教育强县”、促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五篇:初二历史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初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检测的范围为八年级上册第1—13课单元。试卷由选择题、组合列举题和材料分析题三大部分组成,系统地对学生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考察。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试卷从学生的大体情况来看,选择题的得分率比预期的要低。其中选择题中的第4题、第10题、第22题、第23题为错误率偏高的题。

组合列举题考察的是基础知识背诵,偏易,但仍有部分背诵不过关的同学,在这题上失分过多。

材料分析题某些部分设问较为灵活,学生审题能力和理解题意上存在不足,导致知识无法灵活转换和运用。

三、得失分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各班得分偏低。年级平均分为64.97分。各班平均分依次是:122班64.47分,123班63.32分,124班57.25分,126班72.97分,127班59.36分,128班64.12分,129班73.78分。

对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是做好试卷的前提,本次考试中部分学生对第1、9、12、14、17、18、19、20、21、24题中的知识点掌握较好,所以这一部分得分率较高。

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往往是试卷得分高低的决定性原因。本次考试表明学生在理解题干和材料,审清题设角度等方面有待提高。当然这也与自己在平时只注重知识记忆而缺少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训练有关。

四、改进措施

1.重视课本,以课本为基础的同时,积极启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2、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下手。加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态度,改变之前认为的历史只要考前背一背,就可以拿高分的认知。

3、注重温故知新,反复练,练反复,抓好典型题。

4、注重课堂趣味性,结合生活实例,将知识点寓教于乐。

5、课后多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针对性的解决问题,逐个突破。

6、针对学生审题能力和知识点运用能力方面的不足,多启发,多教方法,多训练。

7、夯实基础性的知识点,提升分析类知识点运用能力,加强探究题答题能力的训练。

8、针对学生试卷失分现象,在今后教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材施教,解决好已存

在之问题,防范于未然。

9、注重对基础较差学生的针对性辅导与引导。

10、加强对中层成绩学生的提升。

11、稳定好成绩拔尖的学习。

12、多利用《学法大视野》上的题目,同步紧跟书本内容来加强知识巩固。

13、采用背诵比赛等激励方式鼓励学生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14、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多质疑。

15、多听学生的合理建议,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

16、抓好上课、利用资源、踏实基础,巩固提升。

下载思源学校初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源学校初二历史期中复习资料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中总结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中总结 初二汪智锐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二级五个班的历史课,四个住宿班,一个走读班。两个多月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

    期中复习资料

    《繁星•春水》名著阅读 【作品简介】 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被称为“世纪老人”。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繁......

    期中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1)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1) 1、本学期培养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懂就问、勤于搜集资料。 2、搜集资料的途径有:看报刊、采访、上网、参观有关......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复习资料(推荐5篇)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复习资料 一、 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

    初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

    云岭中学2005—2006学年初二年级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制卷人:魏丽琼)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题后的表格内。)1、祖国大......

    顾思源作文初二1

    读书其实很快乐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中学 初二七班 顾思源 有些人视读数为“负担”,视读书之人为“书呆子”,而我却认为:读书,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随着书中人物的步伐,我们可以......

    思源学校简介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简介 麻城市思源实验学校是麻城市政府举办、香港言爱基金会捐资援建,总投资将达到7700万元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寄宿制学校。学校占地10......

    历史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工业文明的来临第一课工商业的兴起一、 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1、 手工工场最早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2、 中国手工工场出现在明清时期3、 手工工场的特点: 出现了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