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昌市2013-2014年度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资料
1.中英《南京条约》1842
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
影响:中国社会性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的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火烧圆明园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者:英法联军,帮凶美俄。罪行:抢劫、火烧圆明园。
4.左宗棠:1875年被任命为钦差大臣,1876年进入新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中俄签订条约,收回伊犁。
5.甲午中日战争 1894
根本原因:日本妄图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邓世昌),辽东之战,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马关条约1895(日本可以在华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内容赔款4.5亿两白银,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斗争;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前期:(自强)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8.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刘光第、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9.辛亥革命影响:(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杂志;口号: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内容:前期: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饭就旧文学;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去,第一个宣传)
11.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陈独秀李大钊领导,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注意由北京学生转为上海工人阶级。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2.北伐战争:1926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吴佩孚、孙传芳(江西战场)、张作霖,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铁军)失败: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毛泽东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4.中共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农村包围城市
15.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内容: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这次会议玩久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16.长征的胜利(1934—1936):四渡赤水(扰乱围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完全跳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会师,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红一红二红四1936年甘肃)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17.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沈阳。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结果: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18.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张学良。目的逼蒋抗日,结果:(中央派周恩来)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康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0.百团大战:1940年8月华北战场,目的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振奋抗日精神,指挥者彭德怀,意义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
21.抗战胜利的原因:1建立了国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日 2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美国在广岛长崎投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牵制日军,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4这
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5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支持
22.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石目的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毛泽东目的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23.挺近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向国民党统治区进行反攻。开辟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意义:解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24.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25.张謇:状元实业家,教育家提出实业救国口号。兴办实业的目的:维护中国利益,发展本国工商业。实践;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注重教育事业,兴办学校、图书馆。
26.电影传入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年北京《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上海《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国际电影节获奖《渔光曲》
27.社会习俗的变化:原因: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表现:装束(剪辫、易服、禁止缠足)礼节(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称谓(平等的称呼君、先生代替有等级观念的称呼老爷、大人)
28.京张铁路(詹天佑)“人”字形铁轨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第二篇:初二历史期末总结
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总结
陈桂香
经过一学期紧张、有序的历史教学,到期末已经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现就本期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二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一学期努力,能制定好复习计划,并能认真备好复习课,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差生。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个别差生的辅导,相信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总会有收获!
第三篇:2012—2013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初二历史(A卷)答案
2012—2013学第二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八年级(初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2.A3.D4.A5.A6.B7.C8.D9.C10.D11.D12.C13.B
14.C15.D16.D17.C18.C19.B20.A21.D22.B23.B24.D25.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28、29题12分,共50分。
26.(1)措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迈进。(4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或“左”的错误,以及三年自然灾害也可得分,4分)。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施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分)
(4)本小题答案不具唯一性,或从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角度,或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
建设探索的角度,答对一点即可得分,要求观点正确,合理合据。(2分)
27.(1)反映了邓小平根据台湾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一国两制”思想。(2分)
(2)信息:两岸交流的加强。(2分)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3)民族区域自治;(2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
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任1点2分)
(4)认识: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利于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有得利于民族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统一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任重道远。(采意给分,任1点2分)
28.(1)表达了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诗歌一方面抒发了对祖国的怀念和赞美,一方面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愤慨。(2分)
(2)一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二是党的“一国两制”方
针的正确;三是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任意2点,4分)
(3)澳门回归祖国,促进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分)“一国两制”方针。(2分)没有“一国两制”的方针,澳门最终也会回到祖国怀抱,只不过步伐可能要慢一点。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必将增强,国际地位也将明显提高。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澳门问题乃至台湾问题最终必然达到圆满解决。(2分)
29.(1)政治上实行遏制加孤立政策;经济上进行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军事上实行武装侵略和
军事包围。(任意2点4分)
(2)中美结束了长期对立的僵局,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2分)
(3)文件:《中美联合公报》。(2分)
(4)成就: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等。(4分,两例即可)
— 八年级(初二)历史(A卷)答案第1页 —
第四篇:2013—2014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八年级(初二)历史参考答案
2013—2014学第一学期南昌市期末终结性测试卷
八年级(初二)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C2.B3.D4.D5.A6.D7.C8.B9.D10.A11.B12.A13.C
14.A15.D16.C17.C18.C19.A20.B21.C22.B23.D24.A25.B
二、非选择题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26.(1)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分)鸦片战争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了《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完全变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分)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写两个史实)。(2分)
(3)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2分)
27.(1)原因:敌人力量强大。(1分)意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2分)
(2)造成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长征初期,损失严重。(2分)影响:取得长征的胜利,为党和红军保存了基干力量。(1分)
(3)原因:人民的利益为重;牵制敌人的兵力,支援其他解放区。(2分)结果:粉碎了敌人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有力的支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为赢得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保障。(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
28.(1)九一八事变(1分)、不抵抗政策。(1分)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台儿庄战役、李宗仁;(2分)百团大战、彭德怀。(2分)
(3)南京大屠杀。(2分)
(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1分)
29.(1)西安事变、重庆谈判。(4分)
(2)图一就建立抗日统一战线达成初步共识。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
(3)图二就和平建国问题达成一致。后来蒋介石撕毁协定,最终导致内战爆发。(2分)
(4)民族团结才能获得胜利。(2分)
30.(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2分)思想启蒙(其他与题意相符的答案也可)。(1分)
(2)推翻了封建帝制;(2分)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1分)
(3)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任意两点每点2分,4分)
— 八年级(初二)历史(B卷)答案第1页 —
第五篇:2013初二历史期末卷1
八下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河池).“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蹁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的“一唱雄鸡天下白”是指()
A.抗日战争的胜利B.新中国的成立C.文化大革命的结束D.港澳的回归
2.(2012·泸州).祖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B.人民解放占领南京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3、(2012·四川资阳)下列与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有关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排列,正确的是()
4、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5.(2012·山东泰安)新中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新中国就生产出了第一批自己的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这主要得益于()
A.推行了土地改革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贯彻
6.(2012·自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7.(2012·随州).1958年,“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的口号多传遍大江南北。它反映的史实是()
A.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B.发动大跃进运动 C.实施“一五计划”D.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8.[2011·衡阳]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犯过“左”的或右的错误,“左”是主要的。其中,时间最长、最严重的“左”的错误是()
A.反右斗争扩大化B.大跃进运动C.农村人民公社化D.“文化大革命”
9.[2011·南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
10.(2012·泰安)对联折射了社会生话,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11.(2012·泰安)“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珠海B.汕头C.厦门D.深圳
12.(2012·河池)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3.(2012·山西)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A.设置驻藏大臣 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C.实行西部大开发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4.(2012·莱芜)2012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引用了台湾“诗界泰斗”林朝崧的诗“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为实现“缺月重圆”,中央政府()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与台湾当局达成“九二共识”D.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5.(2012·盐城)20世纪90年代初,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①②
16.(2012·乐山)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A.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筹建B.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C.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D.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的建立
17.(2012·玉林)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形势,我国政
府处理对外关系始终坚持的基本立场是()
A.独立自主B.求同存异C.互不侵犯D.维护主权
18.(2012﹒东营)“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为实现“毕生的梦想,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而培育出“东方魔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
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 钱学森B. 华罗庚C. 邓稼先D. 袁隆平
19、(2012烟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顺口溜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双手筑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汽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C.早晚喝喝菜粥粥,中午啃个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D.缝纫机缝出新衣衫,自行车出门真方便,收音机听听大新闻,美观的手表看时间
20.(2012·盐城)右图漫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40年来中美关系的状
况,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最主要信息是()
A.中美关系日趋紧张B.美国公开否定中美联合公报
C.美国对华政策阳奉阴违D.美国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二、非选择题
21、(13分)2012年贵州材料一:中国外交结束了近代百年屈辱的历史,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这一过程充满艰辛,相继取得了丰硕成果,赢得了当今世界各国的尊重。
材料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世界贸易组织也需要中国,没有中国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不完整的,不能真正体现世界性。——华师版八年级历史下
请回答:(1)是哪一场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又是通过签订哪一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2)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说出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外交事业的两项成就。(2分)
(3)我国于何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我国经济有何影响(3分)
22(2012年黄冈市)(8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保护、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推动了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外部环境。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材料二1957—1966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尽管发生了严
重失误,但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材料均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1)依据材料一,概括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主要原因。(2分)
(2)材料二中的“严重失误”主要指的是什么?为纠正“失误”,党中央在1960年提出了什么经济方针?由此,你获得了哪些认识?(6分)
23、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历程中,留下了一个个光辉的足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这一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4分)
(2)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其指导思想得到了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共“七大”确定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中共“十五大”又把什么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4分)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方针是什么?这次会议有何标志性意义?(2分)
24、(2012河南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二 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柞,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一中 “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内容,与旧中国外交相比,体现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最根本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的外交政策,在20世纪50年代有哪些体现?
(3)结合材料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答案
1—5BDDDC6—10 CBDBD11—15 DADDD16-20BADBC
21(1)答:鸦片战争;(2分)《辛丑条约》;(2分)
2)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或开国大典);(2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2分)
(3)答:2001年12月(1 分)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加入世贸组织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还有各种挑战,必将对2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2.(1)原因:① 辛亥革命的推动(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政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者展。)②“一战”的影响(或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认识: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决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既允许犯错误,又敢于纠正自身的不足和错误;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成败的关键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中共“七大”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确定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3)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答案 24.(1)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也是区别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最根本特征。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l分);“求同存异”的方针(I分)。
(3)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2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两点即可给分)
(4)新的特点: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伙伴外交、和谐世界、战略协作伙伴等)。(1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点即可给分)
示例:举行APEC会议,加入WTO,积极参与维和等。(l分,符合题意,史实正确,写出一点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