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关于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成人教育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不仅要抓好课堂教学,还要重视课堂外的一些教学环节。
关键词: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以及一些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基础知识已成为每个人均应掌握的常识性的内容,计算机操作也已成为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因此,成人教育的学生也必须掌握这部分的知识,但成人教育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生活、学习经历,不同的职业背景,在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方面有很大差距。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有些学生平时对计算机有浓厚兴趣,经常主动地学习一些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对流行的计算机软件、硬件、计算机科学方面的新动态非常关注。这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强,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在面上较为广泛,但缺点是对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了解比较浅,往往是一些片面和表面的理解。对这部分学生,教师要把他们头脑中的片面的知识串起来,让知识点形成线,进而形成面,要侧重理论上的教学。(2)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某种软件,因此他们对该软件的了解比较深,而且操作非常熟悉,他们需要补充的是另外几方面内容的学习以及在理论知识上继续提高。(3)还有一些年龄偏大的学生,可能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对此既无兴趣,也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对这部分学生,要从零开始循序渐进进行辅导。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的这些差异及特点,我们在制定的成人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计划中,规定有一半的学时要求学生首先自学,然后再集中面授。让学生先熟悉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及要求,然后再集中上课。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课堂教学,而且要顾及课堂外学生的自学环节。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课前及课后的工作。
制定明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对于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讲,教学目标要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在技能方面应达到两点:(1)学会使用操作系统,并具有熟练操作、使用微型计算机的基本能力。(2)掌握使用一些应用程序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例如会使用Word进行中英文字的输入、编辑、排版等,会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二是在能力培养上要充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1)具有信息方面的基本能力素质,即具有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具有自我更新知识结构的能力,即具有不断获取计算机新知识形成新技能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3)具有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习惯与能力,从而可为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打下基础。
由于成人教育学生有本、专科两个层次,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后,针对本、专科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在教学重点上应有所不同。专科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不要过于强调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解决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而本科由于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着重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自己专业领域的问题。总之,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不同,做到因材施教。
制定合理的自学计划
根据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出详细的自学实施计划,包括本课程总学时,自学学时,其中自学学时不包括复习、做习题和实验的时间,也就是说在面授之前学员必须自己自学,完成所规定的学时数,因每个人基础不同,所需自学时间也不同,如果有些学生对规定的自学学时觉得不够,自己可适当延长自学时间。除此以外,自学实施计划还包括课程所包括的章节,以及每一章的自学学时,每一章节所包含的重点、难点、必做习题以及必做实验。有了自学实施计划,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目的地安排自学计划。
搞好教材建设
制定好了自学实施计划,学生进行学习必须有一本合适的教材,尤其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材选择或教材建设应本着厚基础、重能力、严实践、求创新的原则;符合科学性、思维性、启发性、先进性和教学的适用性;以培养能力为主、基础理论适度、适当反映科学领域内的新发展。为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仅仅要有一本这样的主教材,还要配备一本适合学生自学的实验指导书,这样才能够为学生自学提供有力的保证。实验指导书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给出,给出每个案例的具体要求,相关的素材,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来做,在后面可以给出参考的操作步骤,这样对于不会操作的学生,可以给出一个提示,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对于每个案例的操作过程,除了文字描述之外,最好用屏幕捕捉工具将实际的操作过程,连同讲解的声音一起录制成视频文件,这样学生自学会更容易、更直观一些。
分层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于我校没有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于那些已经掌握全部或部分课程内容的学生来讲,强制他们学习,他们会觉得很厌倦,没有新意,对于这部分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提出申请,经过教师考核,得到教师的允许,可以免听这部分内容,但是不等于就可以不理会这门课程了,教师要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给这些学生安排一些综合性的大作业或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比如用Word进行报刊排版,用Excel对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等。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而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差和年龄比较大的学生,接受新东西相对较慢,就要求他们必须出勤。同时教师在上实验课进行辅导时,对他们更需要有耐心,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要求他们做好基础实验,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在线练习独立完成任务,增强他们学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通过分层次要求学生,可以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从这门课程中有所收获。
搞好题库建设、使用网络在线练习
虽然有教材和相应的实验指导书作为学习资料,但是当学生完整地学习完某一部分的内容后,很想知道自己究竟学习得怎样。这时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建设题库,最好将这些题目导入网络的考试系统平台。我校已有了考试系统平台,该平台能够根据题库和模拟练习或考试测评的方案,自动生成相应的题目供学生在线练习和考试。通过在线练习系统,学生可以随时进行练习。提交练习试卷后,系统会生成一个测试报告,告诉学生没有得分的题号或考点,这样学生就知道哪里做得不对,需要对这部分知识再进行加强学习。这样每次练习对学生来讲都具有挑战性,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也能从中获得很大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答题的反馈,对试题进行调整,以更好地发挥在线练习的优点和长处。
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
课堂教学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师边讲边操作,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师所要讲的内容,边讲边练,效果很好。
另外,由于成人教育的学生一般都要边工作、边学习,课后与教师见面的机会很少,但学生还是有一些问题要问,有作业要交,这时网络和多媒体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建立自己的个性化教学网站,将自己的多媒体电子讲稿、学习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放在网站中,另外在网站中还可以开设一个答疑论坛,并要求学生通过FTP或E-mail来交作业。同时也要求教师更加注重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在上述的各种措施保证的前提下,我校成人教育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较前几届已有明显提高,而且学生不仅仅学到了计算机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有意识的、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通过这些环节有效地提高了成人教育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芳.成教“非零起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8).[2]程玮,陈莉萍.成人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J].中国成人教育,2004,(4).作者简介:
林冬梅(1969―),女,黑龙江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
第二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反思
经过这几年的计算机教学,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方面,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明显。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现在每班学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生教生”的教学方法。我让几位先掌握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负担,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基应用础这门学科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教好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要求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描述
六、课程设置与说明
(一)公共基础课程
1.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形势与政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内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形势和理解政策的能力,特别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军事理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中国国防知识,军事思想,国防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与武器装备,信息化战争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军兵种组成和武器装备知识,了解我国现有国防法规的主要内容,树立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的观念。培养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集体主义观念,加强学生组织性与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军事训练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解放军条令学习、队列训练、综合军事技能训练、内务整理、三大步法训练、军训基本要领、唱军歌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通过军事训练经受锻炼,掌握一些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为国防建设事业献身的思想;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4.入学教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专业介绍、安全教育、学生管理、党建和就业、学籍管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新生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学校的要求;引导新生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与人合作;帮助新生了解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设置,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
生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争做优秀大学生;帮助新生正确对待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语言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不适问题,尽快转变角色,尽快融入学校新生活。
5.毕业教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业精神教育、合作精神教育、乐观精神教育、敬业精神教育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顺利毕业、就业,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6.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行业、产业发展及就业形势与政策法规、劳动力市场信息、相关的职业分类知识、创业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信息搜索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规划,理性就业的意识。
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思想道德、基本法律的相关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思想道德、法律知识内化为自身内心信念,落实到生活实践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的人格。
8.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指导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引导学生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9.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少数民族的基本知识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规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及责任感,提高他们理解和执行党的各项民族
政策的能力并使之具备必要的理论素养和政策素养。
10.大学体育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体育文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能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1.大学英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和简单口语学习训练。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借助工具书独立翻阅与专业相关的英文资料,以及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12.应用文写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事务、公文、日常、科技文书、传播文稿5大类30多个文种写作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以适应当前和今后在工作、学习以及科学研究中的写作需要,为其总体工作水平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
13.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软硬件的安装调试、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软件的应用、Internet的基本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14.应用数学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函数、极限与连续、微积分学以及常微分方程和概论统计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运算和数学应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5.社会服务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为社会服务,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使学生养成爱惜公物、珍惜集体荣誉和他人劳动、勤俭节约的美德和行为习惯以及热爱集体、热爱劳动、艰苦奋斗、肯于吃苦、乐于奉献的良好道德品质。锻炼学生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并在实践劳动中锻炼创新能力。
第四篇:2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树立“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本学期的教学是本人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年,本着“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需要长流水”的理念,在教学工作中不敢放松,学期结束之际,对本门课程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1、教学理念的转变
一直倡导的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如今翻转为“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并不是对教师的工作可以不再备课、不再教学,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全面熟练地掌握所用的教材,然后,精心地对它进行加工处理,并且创建以项目(任务)的形式涵盖所有的知识点,与所用教材有机结合,还必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动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因为计算机的发展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教材也不是“万能的”。如果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就有可能把错误信息传授给学生。
2、以应用为目的,以兴趣为动力
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更多的是注重技能的掌握。而,计算机是学生通常作为工具来使用,以解决或辅助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是本着以应用为目的,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的实施,包括教师的教授,这一部分主要是项目(任务)的引入,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以及对学生的成绩考核,应本着应用为目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教学的线索,靠这根线索把有关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起来。
如学习PowerPoint2007应用知识时,正式讲授前,就把任务提交给学生,要求在本章内容结束时,能利用本章知识把毕业论文制作成演示稿,并要求对其中幻灯片的表现效果进行个性化设计,这样以应用为目的的进行作业设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就有方向性,任务完成了,学生也理解了相关的知识。如果说由于应用的目的,学生会出于处在压力“要我学”,那么,由于兴趣的缘故,学生会出于内在动力变成“我要学”,先展示以PowerPoint2007制作的照片浏览文件,暗示学生可以做成自动播放的视频模式,在兴趣的作用下,学习不但更主动,而且也更有效,教师应该考虑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推动下,深入学习。
首先,努力使课堂成为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所举的例子尽可能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或接近实际的事例;其次,要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尽量和学生所熟知的问题挂钩。这样,使学生感受学习计算机不是枯燥乏味,也不是脱离现实,而是和他们的世界紧密相连的。通过解决一些学生常见的问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培养兴趣。
3、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台阶
学习计算机,特别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学习,如果没有实践作为基础,如同空中阁楼。我认为学习计算机的最佳方法就是,先知其然,再循序渐进知其所以然,有机会动手组装一台当前流行的个人电脑是学习硬件基础知识的最好的铺垫,通过把一些电脑零部件组装成电脑,对主板、CPU、内存、硬盘、软驱、光驱、显示器、显卡、键盘等硬件就有了感性认识,以这些感性认识作为基础,来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接受起来也不至于太困难。
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必须通过实践,本学前开学段时间,由于实训室还未完工,课程的开展都是在教室完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实践,亲自动手试一试,才能完全理解每一个界面,每一个菜单的真正含义,对于应用软件的学习同样如此。如学习WORD排版,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设计班级海报开始,要求分别用WORD来排版设计,分组完成,最后,都打印出来,再一起讨论哪组的打印效果最好。这样,通过自己输入,自己改错,自己排版,自己插图,自己打印,相信学生就会更清楚WORD有什么功能,并如何使用这些功能。
为培养职业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确实重要,但是,一切离不开理论的支撑。只会组装电脑却不懂每一个零部件的功能及相关的参数知识显然不够,只会用现成的应用软件,却不懂软件的基本知识,若电脑出了点问题,就束手无策,显然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对理论知识的涉猎,是为了我们能更好的理解、更好的去使用计算机。
第五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模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简介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本课程,是各专业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的必修课程,也是为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要求,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学生各自的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与能力。
该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以普及计算机技术和应用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对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兴趣,建立起计算机应用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计算机及其常用办公集成软件、Internet 的基本操作与使用方法,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典型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同时兼顾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知识,为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并在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表达能力及综合设计能力诸方面均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