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国演义》之吕布性格形象全面解析
《三国演义》之吕布性格形象全面解析
目 录
内容摘要.......................................................(1)关键词.........................................................(1)
一、骁勇善战世名将............................................(2)
(一)特色鲜明的外貌特征........................................(2)
(二)勇猛无比的形象特征........................................(2)
1、三英战吕布.................................................(3)
2、濮阳大战...................................................(3)
3、辕门射戟...................................................(3)
二、复杂性格反复多............................................(4)
(一)轻狡反复 见利忘义.........................................(4)
(二)亦有任义 不乏真情.........................................(5)
三、狂妄自大终败亡............................................(6)
四、总结......................................................(7)注释..........................................................(7)参考文献......................................................(8)
内容摘要:纵观东汉末年,汉室腐败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各方军阀割据,豪强混战。在此乱世中出现了许多英雄豪杰,其中吕布异军突起,跻身为汉末群雄之一。吕布是一个颇受非议的否定性人物,后世对他的评价几乎都是“勇而无谋”,“见利忘义”。然而仅仅用这八个字就概括他的一身未免太过偏激,对一个具有丰富艺术价值的历史人物,应当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他的全面形象,不拘于某一方面的观点。
细究《三国演义》就会了解到,吕布是一个担有多重性格的复杂人物。他即勇猛无比,又见利忘义;即志向远大,又耽于美色;既有谋略得当、有情有义的时候,也有狂妄自大、不进忠言的时候。他的一生短暂,但却丰富且值得探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 吕布 性格形象 全面解析
由罗贯中编写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
一、骁勇善战世名将
在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群雄四起的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人都急于施展自己的才干,吕布也不例外。那么吕布因何能从众多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三国
1、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脍炙人口的情节。作者层层铺垫,先写汜水关华雄英勇匹敌,斩鲍忠,败孙坚,杀祖茂;尔后关羽上演“温酒斩华雄”,衬托出关羽的英雄本色。在虎牢关前,吕布更非华雄可比,连斩大将方悦、穆顺,砍伤武安国,大败北平太守公孙瓒,直杀得“八路诸侯心丧胆裂”。在关键时刻,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出马,酣战多回仍不分胜负,只遏制住吕布势不可挡的攻击。这些情节固然是为了突出刘关张三人的英勇善战,但同样充分体现了吕布的英勇神武。要知道关云长乃武圣,温酒斩华雄、怒杀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而张翼德在长坂桥一声吼便把夏侯杰吓得肝胆破裂,一把丈八蛇矛勇不可挡。如此都不赢吕布,可见“三国 而且他还成功了。吕布以他精湛的箭法平息了一场战争,其箭法武力之超人实在惊人。
二、复杂性格反复多
陈寿对吕布的评价是:“吕布有琥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惟利是视。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灭也。”⑤陈寿说的是吕布确实勇猛无比,但为人太过反复不定,道德品行及其不好。不过演义中的吕布,虽然见利忘义,但也不乏真情;即使不算是英杰,也当可算是一时豪雄,而不是如此不堪的一个小人。
(一)轻狡反复
见利忘义
吕布或许有那么个原因认丁原为义父,可是李肃的三言两语外加宝马一匹就打动了他,次日便提着丁原的首级去见董卓。董卓也是极为重用吕布,封他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而吕布又认了董卓为义父。如果吕布能安心待在董卓这里为他效力的话,凭着他的实力,肯定能成就一番事业。但吕布却因为司徒王允和美女貂蝉的连环计,再次杀了义父董卓。弑父之事在丁原身上已经上演,可怜的董卓又一次上演,看来义子并不是那么好养的,终究是养虎为患啊。杀害了董卓后,李、郭等人兵变,吕布投靠袁绍,合攻张燕。后袁绍欲杀吕布,吕布无奈投张扬,奔走四方。曾与曹操战于濮阳,因为吕布狂妄自大,太过轻敌,被曹操打败后投奔到刘备那里,刘备收留了他,可吕布却趁张飞醉酒夺了徐州,还想连同袁术一起除了刘备。在和袁术合作的时候,袁术向吕布提出让他儿子娶吕布之女为妻,吕布答应了,可是后来又悔婚并杀了袁术的使者,又一次和袁术闹翻了。正是因为吕布的轻狡反复,曹操才在听到刘备说吕布两度弑父后毅然决然的杀了他,结束了他短暂悲剧的一生。
自古以来“忠”与“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此,千里走单骑的关羽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才如此的光辉伟大。而吕布恰好就犹如关羽的反面,他为了宝马背叛丁原、为了女人杀了董卓、对刘备恩将仇报,这一切都让他打上了“见利忘义”“轻狡反复”“贪图美色”的标签。在当时“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社会环境下,如果你不想在原来主公麋下,离去就可以了,对此古人还是相当宽容的。像后主刘备在最初也“走村串户”,换过很多地方;
曹操起兵时,得了袁绍的好处,但这并不妨碍他最终将袁绍打得落花流水。只是吕布做得过了一些,不仅背信弃义,还弑主,这就是极大的过错了,所以张飞痛骂他是”三姓家奴“。吕布为了他远大的抱负,不断地易主,以此接近实力集团中心。可他在不断易主的时候没有收集自己的人脉,只靠依附着别人,没有强大的军力资源,这也是他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亦有任义
不乏真情
吕布的很多行为的确见利忘义,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不能因此而全面否定了他有情义的一面。吕布和司徒王允设计杀死董卓后,李、郭等人起兵造反。吕布中了“彭越扰楚”之计,让反兵杀进了城。危乱中吕布冒死回城去救王允,王允舍不下汉室朝廷,决意以身殉国。吕布三劝王允而不得,以致错过救护家小的时机,最终只得弃家小飞奔出关。他的妻小也是靠庞舒私藏起来,最后才得以夫妻团聚的。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吕布是非常喜爱他的妻妾的,在他心里女人不像刘备所说的如“衣服”。而他能为为王允做到这种地步,可见也并非完全如世人所说的无情无义。
而在两度俘虏刘备家眷时,吕布亦不曾对她们加以迫害,反而加以善待。“甘、麋二夫人见玄德,具说吕布令兵把定宅门。禁诸人不得入;又常使妾室送物,未尝有缺。”⑥在袁术攻打刘备时,吕布为了阻止袁术击灭刘备,想出了“辕门射戟”的计策来救刘备。此番固然有为自己考虑的成分在里面,但也是真心想保全刘备。这都可以看出吕布并非毫无仁义之心,只因为他做的坏事让人难以接受,就全盘否定一个人,这太不客观了,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吕布这样的行事看起来似乎是互相矛盾,一边做坏人一边做好人,让人难以理解。但这些其实是吕布多重性格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吕布在当时是一个勇猛无比的武将,并非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他从边地来到京城,被动卷入朝廷的政治斗争,因为他骁勇善战而成为利用对象,也因此备受猜忌防范;社会的政治需要及其本身的才能,又偏偏不断地把他推向斗争漩涡的中心,弃旧图新的选择只能通过弃而杀之来实现。而强者又总是有自己想法的,他们有一定高度的自尊,喜欢主导一切事物。吕布作为当时的 是见利忘义,但也不乏真情义的流露。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的认为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小人。
三、狂妄自大终败亡
关于世人对吕布“勇而无谋,见利忘义”的概括,上面已经分析过了,吕布并不全是见利忘义,他还是有仁义之心的。那么吕布真的是勇而无谋吗?这可未必。吕布听取陈宫的谏言,巧用“反间计”一举夺得了濮阳,还差点要了曹操的老命;在刘备外出作战时,趁张飞醉酒夜夺徐州;“辕门射戟”这一举世无双的举动,大大提高了他的武艺威慑力,同时也是他有智谋的一个体现。这一招不但保全了刘备,也为自己的生存提供了盟友,牵制了袁术等对自己有害的势力,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从上述各种行为来看,吕布也并不像世人说的那样,无谋在这时候就显得有点苍白。
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吕布也会犯错,而且是生死攸关的大错。吕布巧用“反间计”夺了濮阳之后,曹操不甘心,在攻占了兖州之后又重整旗鼓带兵杀回濮阳。这时陈宫就上言吕布:“‘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吕布曰‘吾怕谁来。’”⑦然后不顾陈宫的劝谏,引兵出阵,结果被曹操打败逃去了定陶。在定陶时吕布又不听陈宫的劝谏,一意要火攻曹操,结果中了曹操的奸计,又被打得落荒而逃,跑到徐州去投奔刘备。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吕布的自负,他仗着自己武艺高强,认为没人能与之匹敌,不听忠言,过于轻兵,造成了一系列的失败。如果吕布能就此吸取教训,调整自己心态的话,那他也许能在之后的历史舞台继续大放光彩。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他的傲然已经使他开始迷失自己,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了他之后失败的人生旅程。
吕布投奔到了徐州,好心的刘备收留了他,可他却恩将仇报夺了徐州。且说吕布在徐州时,陈珪父子每逢宾客宴会的时候都不停的夸赞吕布的功德无量,陈宫觉得陈珪父子每次都阿谀奉承,必定不怀好意,于是就上谏吕布,让他防范着陈珪父子。可吕布却怒叱陈宫无端进献谗言,欲想陷害好人。可见吕布多么好大喜功,不进忠言。也正是因为吕布听信陈珪父子的谗言,以致被这两个曹操的奸细设计夺去了徐州,只得带着陈宫逃到下邳。这时吕布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刘备和曹操联合攻打他,他又没有盟军,只有守着下邳孤军奋战。在这等危机时刻陈宫又一次献上了良计,让吕布带兵出城形成“犄角之势”,这样就不用怕曹军了。可吕布在出发前又取消了这个计划,他听信妻子严氏的枕头风,因为严氏的妇仁之见而错过了瞬息万变的战机,一次良机就此消失了。之后陈宫又了解到曹军缺粮,要到许昌去取粮,再次劝吕布去断其粮道,曹军无粮的话必定不攻自破。这可谓是最后的转机了,然而吕布还是不以局势为重,听信严氏和貂蝉的撒娇和诱惑,整日在家饮酒解闷,还狂妄的说“吾有画戟,赤兔马,谁敢近我!”⑧最后一次战机也付水东流了。
吕布因其狂妄自大、不进忠言、贪图美色,最终落得个缢死白门楼的下场。吕布并不是有勇无谋,但正是因其“勇”,让他太过自负,导致他看不清楚周围的形势,也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屡次把陈宫的忠言抛弃脑后;也过于沉溺美色,不思进取。从疆场厮杀到政坛角逐,吕布凭借匹夫之勇,在一群老谋深算的政客中自然战不到便宜。与其说他是“勇而无谋”才失败,倒不如说是因为他的“勇”所造成的狂妄自大的性格才导致他失败。
四、总结
回顾吕布的一生。他两认义父,又两度弑父,后来颠沛流离,投靠他人,但是终究没有一个落脚之处,最终死于非命。但是他的骁勇善战还是为世人所赞叹的,他大战三英,辕门射戟,不愧为“三国 ③引自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年版 《三国演义》岳麓书社出版发行《三国历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2000《三国志》
第二篇:【读书札记】《三国演义》之吕布丧命白门楼
【读书札记】《三国演义》之吕布丧命白门楼
刘备、张飞出城与吕布、高顺交战,关羽领兵前去迎接曹操。吕布兵多将广,刘备和张飞被冲散了,刘备带着几十个人逃回沛城。吕布紧追不舍,领兵冲进沛城,刘备一见,带着随从几个兵士,逃出城去,前去投奔曹操。
吕布仗着自己武艺高强,领兵出城迎战曹操。曹操手下猛将很多,吕布武艺虽高强,也丝毫占不到什么便宜,反而接连打了几个败仗,损兵折将,吕布只好退守沛城,坚守不出。
刘备的反问提醒了曹操,它像一把无形的利剑,直刺吕布的心窝。
六年级:zyx qq1294958142
第三篇:《三国演义》读后感——评无能之辈吕布
《三国演义》读后感——评无能之辈吕
布
吕布,字奉先,一勇之夫,生得器宇轩昂,相貌堂堂,可比关羽张飞。原是丁原手下,后被董卓手下——李肃用一匹火龙般的赤兔马收买过来,果然是“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脑后有反骨,武艺超群,贪生怕死之徒。诗曰:“器宇轩昂相貌堂,赤马火龙飞天下。英勇关张双人抵,贪生怕死鄙手下!”
贪生怕死:吕布、张辽、陈宫一一被曹操捉住,可悲天下英雄手,落尽操手其余降。吕布曰:“此以后,天下就太平了,曹公最怕的不就是吾吕布吗?吾帮曹公争夺天下,大事成易如反掌。”操听了隐隐动心,吕布对刘备曰:“玄德,今汝是位座上客,绳子把我捆那么紧,亦不帮吾说说情。”操笑曰:“缚虎不能不紧呀!”正要给他松绑,刘备大声曰:“丞相非忘了丁原,董卓的下场。”操大悟,忙叫人把吕布拉出缢死,吕布曰:“大耳贼,莫非忘了吾救汝之恩?”吕布说这些甜言蜜语,都是为曹操放他然后借刀杀人。
第四篇: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解析
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
防卫过当之独立犯罪性格探讨 ——兼论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王晓辉
正当防卫是一项法定权利,在我国刑法中其不符合犯罪构成而被认为是排除犯罪性的行为。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与正当防卫有本质的不同。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统属于防卫行为的并列关系,应当分别认识和把握。如何划清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是一个关系到罪与非罪的比较复杂的问题,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之一。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中考察防卫过当的时候,往往是根据刑法的规定以正当防卫为前提,从防卫行为的客观后果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角度进行的。本文认为防卫过当不能仅从防卫行为的“防卫限度”来考虑,而应立足于过当行为本身来考察其构成犯罪的要件,防卫行为在行为过程中就具备了过当结果的现实可能性。
一、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
正当防卫究竟是一种权利行为,还是仅仅是一种免责化行为,中外刑法理论对此不无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是一种权利行为;第二中观点认为,正当防卫是一种不受法律处罚的行为。这种争议在表述上从不同的角度也有不同的版本。“围绕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议论最多的德国。19世纪以来,主要是在‘个人的保全’与‘法的确认’两个原理上寻找根据。” 在日本,其学说是受德国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但最近也确立了若干独特的理论观点。在众多的学说中,对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的说明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用“社会的相当性”的观点来说明,立于重视行为无价值的立场,认为正当防卫是在社会伦理秩序的范围内,为维护某种法秩序服务的行为,因而作为社会的相当行为被正当化;二是用“法益衡量”的观点来说明,其是站在重视结果无价值的立场上的学说。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对正当防卫笼统地称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至于其原因是什么则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防卫行为“虽然表面上具有侵害性,但实质上并不具备具体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从正当防卫的本质及其特征可以看出,正当防卫完全不符合犯罪构成。该观点是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内部认为正当防卫不具备犯罪构成要件而是合法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防卫行为在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只是在整体上不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而排除其犯罪性。正当防卫作为“犯罪阻却事由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符合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基本要求,只是由于法律的特别规定,才不构成犯罪,无须承担刑事责任。” 该观点是从犯罪构成要件的外部用社会危害性这一犯罪本质特征来否定其犯罪性。这种争论直接关系到对防卫过当犯罪性格条件的考察。在前者看来,防卫过当在主观和客观方面使得犯罪构成要件得以满足,从而认为防卫过当构成犯罪。笔者赞成该观点,但是又同时认为应从防卫过当行为本身来理解其犯罪性格。在后者看来,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使正当防卫的客观后果具备了犯罪所要求的社会危害性。但这种观点是建立在犯罪构成要件评价之后,用“社会危害性”对行为的性质进行的再次评价从而确定是否构成犯罪的前提下,而这种观点本身就值得讨论。认为正当防卫行为形式上符合犯罪构成,意味着犯罪构成是形式的标准,而不是实质的标准,动摇了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法律标准的命题。如果说正当防卫符合犯罪构成要件,依据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则会得出合法的行为同时违法的矛盾结论。笔者以为,上述不同见解无非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即正当防卫为什么是正当的或不被认为是犯罪。探究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和讨论排除其犯罪性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在思考问题的视角方面仍有细微之别。正当的行为当然不构成犯罪,但反之则不然。我认为,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在于它是一项法定权利,而不是法律对犯罪行为的例外的排除规定。正当防卫是当代世界各国刑事立法中所确立的一项重要制度。面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防卫人适时地进行反击,以避免不法行为所可能带来的侵害,是公民的一项法定权利。从历史沿革来看,正当防卫体现的是一种自然法的原则。在无法的时代,防卫基于人的自然本能,是一项自然权利。但进入文明社会在法律产生的情况下,防卫就不再必然正当。由于保护社会秩序在根本上是国家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对违反法秩序的行为进行惩戒也是国家的特权,私人不再当然拥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法律允许防卫并对其条件进行限定,是对自然权利的有限复归。可见,正当防卫“其本质与法律保护权利之精神并无不合,显有其合法性质,应认之为法律上之权利行为,故一般学者皆以正当防卫权Notwehrrecht称之”。而且,只有将正当防卫理解为一项权利,才可以解释特殊防卫权存在的理由;将其理解为一项有限的权利,才存在追究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的可能性。
从法律属性的角度来看,正当防卫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当然不成立犯罪。但是由于我国刑法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上的不同,因此在排除正当防卫犯罪性的理由的考察上也不一样。在我国,犯罪构成是犯罪的法律标准,是犯罪人负刑事责任的基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共同体现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由此出发,就不能得出完全符合犯罪构成诸要件的行为却可以不具有刑事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因而不构成犯罪的结论。„„反过来说,排除犯罪的行为是不可能完全具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的。因为排除犯罪的事由是正当合法的,不可能具有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只有在西方国家的犯罪论框架中,才可能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而不构成犯罪的情况。大陆法系国家认定犯罪的“三阶梯论”和英、美国家认定犯罪的“双层次说”都把构成要件的符合性作为犯罪成立的一个条件,在构成要件符合的基础上,还必须排除正当防卫等违法性的阻却事由;否则,仍不构成犯罪。中外犯罪构成理论的框架不同,其与正当防卫等事由的关系显然也不应该相同。在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中,对犯罪的整体判断是通过对递进式的犯罪成立条件的讨论来完成的。认定为犯罪的行为必须符合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在其理论体系中,正当防卫是被归结为阻却违法性而排除在犯罪之外。而在英美法系国家,犯罪成立要件呈现双层次结构:犯罪本体要件和责任充足要件,他们都被认为是在确定犯罪时不可缺少的。犯罪本体要件包含了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他们构成犯罪事实的基本方面,一般地说,具备了这两个要件,就可以认为有犯罪事实的存在,就可以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除非行为人有合法辩护的理由。如果合法辩护理由被司法机关采纳,则犯罪事实不存在,如果辩护理由并不合法、充分,则可以判定犯罪事实存在。正当防卫是作为合法的辩护理由而排除在犯罪行为之外。我国刑法中的犯罪论体系是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四要件齐备的闭合式构造。犯罪构成是刑事立法设定犯罪的一个规格和标准,也是刑事司法认定犯罪时所依据的一种标准和模式。但与上述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犯罪构成是形式和实质的统一,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价同时地、一次性地完成。因此,只要不符合犯罪构成的某一个或某些要件就没有认定为犯罪的可能。所以在我国刑法中将正当防卫概括为“排除犯罪性的行为”是与我国犯罪构成体系一致的。当然,这里的“排除”不是例外的规定,而是不具有犯罪性的意思。与此相反,防卫过当从防卫行为和防卫结果来考察则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而应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所以,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防卫行为。
二、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防卫过当首先是防卫行为的过当而不仅是客观后果的过当。在防卫过当中依然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防卫过当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是行为过当与结果过当的统一。过当的防卫行为是过当结果的原因,重大损害是过当防卫造成的结果。
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转化说,认为“防卫过当是由正当防卫转变成的”,“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的量变引起质变的结果。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正当防卫就转化为防卫过当。” 该观点以正当防卫为防卫过当的前提。只是由于正当防卫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被认为是犯罪。这一说法无法解释为什么同属正当防卫的正当目的性,并受这一正当目的支配的防卫过当仍要负刑事责任的原因和根据;不能说明正当防卫目的的正当性、手段的适当性和行为的相应性与防卫过当在主观上的罪过、手段上的不当和行为的超限度之间的转化过程。在该观点看来,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仅仅在于客观后果的程度是否超出一定的限度。这是很难令人信服的。因为,根据因果关系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严重后果是有相应的行为造成的。但是,防卫过当形成之前并无正当防卫存在。首先防卫过当的结果不会是正当防卫行为的产物;其次,从构成要件的符合性看,在防卫过当之前不存在可资认定正当防卫的全部构成要件。因此,超出必要限度根本上是防卫行为的超出,结果过当则是行为过当的结果而已。
另一种观点笔者将其概括为包容说,认为正当行为本身包括了适当和过当两种情形。有人从强化正当防卫权的角度出发认为,理论上的正当防卫的概念应该相对宽松,将防卫过当纳入正当防卫的范畴,客观上有利于鼓励公民放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该说承认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个不同的行为,只是防卫过当是正当防卫中的一种情形,为正当防卫所包容。这种观点是不对的。由实施防卫行为到防卫超出必要限度,是一个完整的行为,不能将符合正当防卫的行为和超出必要限度的行为区分为两种行为。而且,正当防卫是正当的合法的行为,而防卫过当是应当承担形式责任的犯罪行为的结论是应当得到肯定的。两种性质完全对立的行为是一种包容和被包容的关系,其逻辑错误是显然的。认为防卫既正当又过当,很可能模糊防卫过当和正当防卫的关系,使人误认为防卫过当不过是正当防卫的产物,是正当防卫的一种情形。而且,这种观点同样不能解释为什么正当防卫在主观上存在目的的正当性,而在防卫过当中其主观上具有罪过心理的问题。
上述观点都把防卫行为仅理解为正当防卫,根据现行刑法的规定以正当防卫为前提,认为防卫过当是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由于发生了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而成立。防卫行为是一个过程,其性质是防卫行为和防卫结果具有同一性的统一。过当结果的发生是以存在过当行为为条件;其与正当防卫行为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的品质。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行为。虽然转化说看到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在性质上的不同,但由正当合法的行为如何转化为犯罪行为则不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笔者以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都统属于防卫行为,是防卫行为的属概念,二者是一种并列关系。作为防卫行为的不同形态在防卫的条件上,如在防卫意图,不法侵害具有现实紧迫性等方面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有相同或相近之处。但若防卫行为包括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行为的实施和行为的手段等方面是正当的,即使客观后果超出必要限度,也不一定要承担刑事责任。事实上,只要防卫目的的正当,防卫客体指向的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那么,防卫人在制止不法侵害的过程中,不管对不法侵害者造成什么样的损害,也不管损害的程度是否超出必要限度,都不会影响正当防卫的性质。只有在主观上对自己防卫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具有罪过心理,客观上为了防卫采取了不当的行为和手段,在这种情形下,造成严重后果才有成立防卫过当之可能。防卫行为与其引起的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品质。列宁指出:“既然我们承认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即使不是本来意义上),那么结果就不能大于原因:因为结果就是原因的表现。” 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各自有其独立的因果关系。正当防卫是行为限度和结果限度的统一;同样,防卫过当也是过当行为和过当结果的统一。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一个防卫行为性质的界定应结合防卫人的行为独立地来认识。实际上,在防卫的过程中,防卫行为是持续进行的,防卫结果是集中出现的且具有终结性和整体性,防卫人的防卫行为要么是正当防卫要么是防卫过当。而不是说,防卫行为先是正当的,只是在防卫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而被认为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具备防卫行为的特征,虽然超出必要限度,但不能人为地将其割裂。在防卫过当的案件中,并非前一半是正当的,后一半是防卫过当的。防卫过当是在防卫行为一开始就具有过当的某种倾向或表现形式,过当结果是由过当的防卫行为引起的,而不是由正当防卫引起的。如在面对赤手空拳的不法侵害人使用尖刀进行防卫,使用尖刀这一手段就具有防卫过当的倾向,即是在防卫过程中很可能造成过当的后果,当然在其他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并不当然构成防卫过当;在主观上防卫人具有防卫意图,但对持尖刀进行防卫对不法侵害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则存在罪过心理,否则是防卫过当的假想 ;在行为方面,防卫人采取了过当的行为,该防卫行为具有导致过当的现实可能性。所以,防卫过当在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都有不同于正当防卫的独立的特征,而不是依附于正当防卫而存在。
三、防卫过当的犯罪性格
对防卫过当的犯罪要件的探讨深入已久,尽管对诸如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防卫限度等要件仍有争议。但本文则主要基于防卫过当的犯罪性与正当防卫的正当性的关系来剖析防卫过当的犯罪性格。
根据前文的论述,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行为,二者统属于防卫行为。以往的探讨仅限于刑法规定,从正当防卫的角度出发,认为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就构成犯罪。基于此,才又反过来讨论防卫过当的其他条件,防卫过当的其他特征不过是以超过限度的要件为基础所做的判断。比如认为“防卫过当是应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因此,同其他犯罪一样,要求防卫人在主观上具有罪过”。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是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关系的模糊性认识所致。因此要探讨防卫过当的犯罪性,必须立足于防卫过当行为本身,从行为人的实际行为为着眼点,而不应依附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之所以与正当防卫有本质的区别而被认为是犯罪,是其有自己独立的犯罪性质。笔者以为,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性、防卫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对造成严重后果具有现实可能性、客观后果的过当性以及防卫行为和过当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构成了防卫过当犯罪性格的条件。
首先,从防卫行为的角度看,正当防卫是与不法侵害的行为相当,以达到制止不法侵害为最终目的;而在防卫过当中,防卫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对造成严重后果具有现实可能性。比如,一个赤手空拳的弱小女子面对一个彪形大汉的不法侵害,即使该女子不顾客观后果如何进行防卫,也不具有过当的现实条件和可能性。相反,如果在徒手就可以达到制止不法侵害的情况下,使用武器或打击要害部位,虽然同样可以达到防卫的目的,但却具备了过当的现实性和可能性。也就是说,在过当防卫中防卫行为本身就具有明显超出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应采取的适当行为的倾向和可能。防卫行为的过当性只是防卫过当的前提条件,其必须造成过当的后果,且二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其次,在主观方面,防卫过当也具有正当防卫的意图和防卫的目的,这也是防卫行为的共同条件。但在防卫过当中,防卫人还对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严重后果有罪过心理。不管这种罪过心理究竟是故意还是过失。但可以肯定的是,与正当防卫相比,防卫人对可能给不法侵害人造成严重后果在主观上是有过错的。笔者以为,在分析防卫过当罪过形式的问题上,其具体的罪过形式究竟为何并不重要。首先,防卫过当不是具体的独立的罪名,它只是表明防卫行为的性质(是正当还是过当的),对构成何罪没有决定性的影响。防卫过当是否构成犯罪以及构成何罪是由防卫行为本身特征决定的。至于对防卫行为可能产生过当结果在主观上是故意还是过失的,无非定故意犯罪或过失犯罪而已。这不影响防卫行为的成立与否。其次,从防卫过当被规定在刑法中的实际功效来看,其作用不在于对犯罪性质的影响上,而在于在明确具体罪名的情况下,对量刑的影响,即减轻相应的刑罚幅度或免除处罚。实际上,将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加以限定(或者是故意或者是过失),并不影响在另一种罪过形式下对防卫行为的定罪;但同时,面对不法侵害进行防卫则无一例外地作为量刑时不得不考虑的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情节。
从防卫的对象上来看,在防卫过当中防卫对象不仅是不法侵害行为而且还包括不法侵害人。防卫人的防卫行为不仅制止了不法侵害行为,而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对其身体或生命等法益构成侵害或危险。需要说明的是,在正当防卫中其防卫的对象一般认为是不法侵害人。但笔者也认为应将正当防卫的对象界定为不法侵害行为。正当防卫的本质是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当然,制止不法侵害行为往往是通过对不法侵害人采取某种行为或者利用其恐惧心理而制止不法侵害。但侵害人作为侵害行为的主体要素为行为所包括,因此把防卫行为的对象理解为不法侵害行为是适当的。就防卫目的而言,其在于保护法益,就必须对侵害人实施相应的防卫行为以能够阻止其实施或已经实行的不法侵害行为。但是,这不要求对行为人必然造成某种伤害,而是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为目的;对侵害人采取必要的防卫行为只是作为手段而存在的。就防卫的基础条件而言,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行为存在的情况下实施。就防卫的时机条件而言,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现实性的情况下实施才是合法的。就防卫的限度条件而言,防卫不能超过明显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的损害。所以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行为而不是不法侵害人。如果将防卫的对象界定为侵害人,就不能解释在不法侵害行为停止后就不得对侵害人进行“防卫”。而实际上没有现实的侵害行为或侵害行为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就无所谓防卫;相反,如果防卫的对象是不法侵害行为,就可以解决面对精神病人或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能否进行正当防卫的争论,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避免或制止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则是正当的。
综上所述,防卫过当是独立于正当防卫的防卫行为,是与正当防卫并列的关系,统属于防卫行为。防卫过当的犯罪性格不仅在于客观后果的严重性,在防卫的主观内容、防卫行为的方式和防卫的对象等方面都有区别于正当防卫的独立的内容和犯罪因素。防卫过当的这些自有的特征使过当结果的发生具有现实可能性,与过当结果具有客观的因果关系。
注释:
参见赵秉志主编:《犯罪总论问题探索》,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39-640页。
如,正当防卫的正当化根据在西方刑法理论中总括来看,有自然法说、紧急状态说、权利行为说、法之确认说、社会相当性说和法益衡量说几种观点。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7-428页。又如,正当防卫之所以阻却违法的根据何在,大别之,有紧急权说与实质的违法阻却说。参见马克昌:《比较刑法原理(外国刑法学总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2-335页。对于正当防卫基于何种性质而为刑法规定为不成立犯罪,在刑法理论上有不罚论、权利论和排除社会危害论等不同的见解。参见杨兴培:《论犯罪构成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4页。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156页。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2页。参见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24页。
参见杨兴培:《论犯罪构成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张明楷:《犯罪构成理论的课题》,载《环球法律评论》2003年秋季号。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22页。
参见[法]卡斯东•斯特法尼等著:《法国刑法总论精义》,罗结珍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页。
韩忠谟:《刑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页。
参见夏勇:《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研究视角疏议》,载《法商研究》2003年第2期。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46页。樊凤林主编:《犯罪构成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232页。陈兴良:《正当防卫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5页。参见翁海生 高跃先:《防卫过当不是正当防卫的转化》,载论苑。
参见杨兴培:《论犯罪构成与犯罪阻却事由的关系》,载《政法论坛》2002年第3期。
参见赵国强:《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权的强化》,载《法学家》1997年第6期。
参见赵国强:《论新刑法中正当防卫权的强化》,载《法学家》1997年第6期。
《列宁全集》,第38卷第169页。参见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34页。
所谓防卫过当的假想是指,在客观上存在着急迫不正的侵害,而对此实行的正当防卫行为,虽然其程度超过了正当防卫的限度,自己却误认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也就是说,在行为者的主观上是正当防卫,而在客观上却发生了防卫过当的结果。参见野村 稔:《刑法总论》,全理其 何力译,邓又天审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6页。
参见赵秉志 刘志伟:《正当防卫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2001年第2期。
高铭暄 马克昌主编:《刑法学》(上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所以,有人认为防卫过当的刑法规范中保留“正当 ”二字有欠妥当,它模糊了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关系,并赞成将防卫过当的立法表述为:防卫超过制止不法侵害所需要的限度„„。参见高跃先:《防卫正当的表述:一个值得商榷的修改》,载《天府新论》1999年第1期。
参见楼杰科:《正当防卫:规则、学说及对象界定》, http:www.law-lib/lw/lw-view.asp?no=1834.参见张明楷:《刑法学》(上),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223页。
第五篇:个人性格解析
一、基本性格类型
(一)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好说好动、说话办事节奏快、喜欢社交活动、积极乐观、精力旺盛(内向型:不善言谈、办事谨慎、不愿意参加更多的活动、喜欢幕后工作、节奏缓慢
(二)以任务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喜欢做事,制定计划并以完成计划为核心,任务比个人情感更重要,事业心较强:以人为中心:喜欢与人交往、与他人分享、更注重人的感觉、比较敏感、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三)四种基本性格类型D型(力量型):外向、以任务为中心,具有支配和控制欲望,具有强烈完成任务的愿望 I型(活泼型):外向、以人为中心,喜欢表现自己、成为众人的焦点,希望拥有地位和声望,具有鼓舞人心的感染力和影响力。S型(辅助型):内向、以人为中心,温和顺从,具有取悦于人的愿望,愿意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C型(思考型):内向、以任务为中心,谨慎处事,三思而后行,计划周密,非常敬业,落实计划一丝不苟。80%人至少有两方面主导性格人通常是两种性格的混合体。
二、力量型性格分析(占人群10%)
(一)特点1是有能力的个体,非常聪明敏锐,说话办事谨慎严肃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精于计算、喜欢细节计划周密按部就班要求精确追求完美;2批判性思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预见事情的发展,喜欢把事情置于可控制之下 3不喜欢争强好胜,听从指挥、按指令办事,愿意跟随他人,不在意别人是否赞扬,但千万别责怪他 4坚持已见,自我约束,做事前后一致,只要想到的就一定要做得到,任何值得做的事一定要做好,属于马拉松式的选手(举例唐僧
(三)优点 1天赋聪明、智商较高,善于分析,能把大项目分解成许多小项目,并制定完善的计划加以落实,非常敏感、很少出错,一旦出错会非常自责;
2、完美主义者,具有很强的审美能力、注重外表,居室、办公室、个人物品等都非常整洁;
3、理想主义者,希望成为最好,并且努力做得最好,做任何事都能善始善终,具有自我牺牲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不知疲倦地高质量完成任务
4、忠实于概念和传统,忠诚于自己喜欢的东西和事情并坚持下去。
(四)弱点
1、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常认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而且是唯一的,属于知识渊博的天生的理论家;
2、做事刻板,缺乏灵活性,不擅长交际,较难培养出亲密的个人关系;
3、容易情绪化,有时可能不切合实际,状态稍微不好的时候会影响情绪;
4、容易吹毛求疵,过于关注细节,容易看到消极面‘不善于综合五)基本需要
1、精确:希望得到高质量的回答、准确无误;与之交往,要有耐心、有逻辑性,要重视细节,要有清晰明确的指示。
2、仔细:他们比较挑剔,做事严肃认真,喜欢周密的计划和固定的程序;与之交往,要给予充分的解释,在小的次要的方面要给予认同,要显示真诚可信。
三、活泼型性格分析(占人群25%—30%)
(一)特点
1、稳定执着,喜欢维持现状、安于现状,希望事情日复一日都一样,做事的方式永远保持不变,而且喜欢每次只做一件事,永远保守秘密;
2、总是支持别人的观点和行为,乐于服务他人,是出色的好帮手(举例沙僧)
3、温和顺从,非常可爱,善于倾听,能很好的接受命令,常常被人说服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4、比较害羞,不愿出风头,而且多愁善感,常常在聚会上坐在最后。
(二)优点
1、非常随和,特别可靠,喜欢按部就班地做事,做事很有条理并且讲求效率;
2、心地善良、和蔼可亲,善解人意,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因而擅长外交,容易与人和谐相处,很少反对别人的意见,“你说得对,你说得很对,你说的也对”;
3、讲求实际,做事喜欢简单、不喜欢麻烦,比较保守、善始善终,属于最糟糕的起步者最出色的完成者;
4、有时非常幽默,出人意料的“三句半”。
(三)弱点
1、因循守旧、循规蹈矩,不喜欢别人闯入自己的领地;
2、胆小怕事、犹柔寡断、缺乏激情;
3、喜欢做旁观者,害怕丢脸,缺乏主动性。
(四)基本需要
1、被欣赏:他们希望成为你忠实的朋友,成为你可靠的合作伙伴;与之交往,要告诉他“我很欣赏你,我很需要你”,并且一定要说“谢谢你,你做得很好”。
2、被爱抚:他们希望你给他们安全感和保障,需要甜蜜和稳定;与之交往,不要对他们有误解,别对他们大声叫喊,不要太催促,要给出他们充分的时间,要表现出真诚的爱
(四)辅助型性格分析(占人群30%—35%)
(一)特点
1、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积极乐观、鼓舞人心,喜欢说话,喜欢热闹,总是滔滔不绝、口惹悬河,而且总是说得天花乱坠、夸大其辞,哪里有聚会哪里就有他们,哪里有他们哪里就有热闹,跟他们在一起永远不会寂寞(举例《非常6+1》);
2、具有诱惑力和鼓动性,他们巧用心机、非常风趣,总能够促使事情发生,能让你不知不觉中接受他们的建议(举例大忽悠赵本山);
3、具有灵活性,缺少逻辑性,做事从来没有计划性,变化多端,忽左忽右,思维方式具有跳跃性,属于“变色龙”;
4、是梦想家和策划者,喜欢做重要的事,关注奖衔和地位,讨厌细小琐碎的工作;
5、渴望得到重视,强烈希望获得众人的喜爱,他们的穿着、举止和活动都是为了使自己受到注意,喜欢被鼓励和夸奖,不喜欢被“贬低”和挨训,属于“顺毛驴”;
6、非常敏感,容易受到影响,喜欢打听点事儿,也特别好事儿。
(二)优点
1、非常友善,讨人喜欢,富有同情心,具有热心肠,热情坦率,跟谁都是见面熟;
2、喜欢不加思索就采取行动,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
3、无忧无虑,积极乐观,情绪不好的时候只要给点关注就会好起来,属于“给点阳光就灿烂”的人;
4、容易成为舞台的主角,知道如何引起别人的注意。
(三)弱点
1、感情脆弱、情绪不稳、容易冲动,做事不稳定、不安分,容易感情用事,很难善始善终做完一件事,是最出色的发起者最拙劣的完成者(举例猪八戒);
2、有时候缺心眼,容易受到别人的利用;
3、最大的弱点是“不可靠”,千万别告诉这类人你心中的秘密;
4、喜欢吵吵闹闹,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讨厌听别人说话,从来不讨厌自己说话,而且夸夸其谈、喜欢夸张;
5、表面看喜欢冒险但内心却非常胆怯。
(四)基本需要
1、认可:他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希望得到人们的反应和认同;与之交往,要积极地给予认可,多说“啊,是嘛、太好了、太棒了,你真棒呀,我的天呀,这么有趣呀!”
2、赞赏和关注:他们总希望处在舞台的中央,引人注目、成为中心人物;与之交往,要给予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故事,并给予大声的赞美,甚至大声呼喊他们的名字;
3、担心失去朋友和不受欢迎:他们喜欢成群结队,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和聚会;与之交往,要以新鲜有趣的方式进行,并且让他感到大家都很喜欢他。
五、思考型性格分析(占人群20%—25%)
(一)特点
1、是驱动者和行动者,也是发动者和塑造者。喜欢控制、支配他人,做事“要么全力以赴,要么彻底放弃”;
2、是野心家和领导者,对激情有狂热的追求,能够获得看似不可能的成功;
3、充满动力和决心,做事坚持不懈、始终如
一、永不放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4、精力旺盛、充满活力,能够迅速而准确地做出决定,并控制局面;
5、独断专行、固执已见,除非有更好的主意或计划;
6、具有对抗性,不喜欢接受命令或者被别人控制,工作作风往往是突然改变。
(二)优点
1、意志顽强,不需要别人告诉他该做什么,喜欢独立工作;
2、好胜心强,任性好斗,喜欢冲突、冒险和挑战,很难与人培养亲密的关系,除非遇到比他更强的人;
3、务实实干,不做则已、一做到底,“要么带路、要么跟随、要么走开”;
4、果断决策,充满信心,属于富有激情的领导者;
5、有主见,喜欢发表意见和指令。三)弱点1脾气大、容易着急,但生气快平息也快,能立即转变态度,总希望占上风;
2、决不估息迁就、决不心慈手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估名学霸王 3独断专行,认为自己比任何人都强,做事我行我素 玩得就是心跳有时比较狡猾为了达到目的不惜一切代价。
四)基本需要
1、挑战:人们越说做不成的事,他越要做成给你看,往往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与之交往时,给予他挑战的空间,他会乐于接受,必要时采取点激将法。
2、控制:喜欢领导别人,控制事情的发展,下达指令并控制局面;与之交往时,最好不要硬碰硬,要学会以柔克刚。
3、需要更多的选择:不希望别人指人划脚,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命令;与之交往时,要采取引导和建议的方式,千万别给
他下命令。
六、性格特征比较
不同性格类型具有不同的自然倾向,这种自然倾向就是自己“最舒适的地带”,世界上最容易的事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事物,最难的事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事物,在与任何人沟通或交往时,要透过“性格”这个“过滤器”,尝试去换位思考就能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源泉,同时也是我们痛苦的源泉,关键看你怎么处理,了解了人的基本性格特点,就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人。
(一)人生态度D型:我想得到的一定要得到。I型:跟着感觉走,好事随时有。S型:凡事靠大家,团结就是力量。C型:凡事三思而后行,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二)座右铭D型: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到。I型:顺其自然、高兴就好。S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C型:计划你的工作、然后按计划去做。
(三)歌D型《真心英雄》。I型《潇洒走一回》。S型《好人好梦》。C型:《我心永恒》
(四)射击口令的反应D型:预备——射击——瞄准,先决定想要什么、然后去做、再检查是否正确;I型:预备——瞄准——说话,先决定想要什么、然后考虑该不该做、然后讨论;S型:预备——预备——预备,先决定应该做什么,然后尝试去做决定;C型:预备——瞄准——瞄准,先决定做什么、然后一次次检查修正、并担心是否行得通。
(五)最高需要D型:挑战——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I型:认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S型:欣赏——让我知道我使你很开心,但别当众夸奖我、我不好意思;C型:精确——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要么不说要说就说准确。
七、性格自我调整
D型1要学会温和一点,温和是被控制的力量。2要学会尊重权威,要知道“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对权威的服从而不是对抗”,学会服从权威才可能拥有权威3要学会适当地表达感情,当遇到不同意见时,要回应而不是反应,回应是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考虑对方的情感和需要,反应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只考虑自己的想法4要学会谦虚,通过自我控制把“危机”转变为“挑战”。
I型1要学会倾听,上帝给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多听少说,不要总是自己一言堂用心去听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对自己有好处。
2、要学会安静下来,制定计划并按时完成计划。
S型1要学会说不,提高自己决断能力2不要总是埋头工作,要学会聪明思考3要学会突破自我设定界限和保护性的舒适区4大胆锻炼
在公共场所说话能力5学会克服恐惧敢于试。
C型1要学会温和地说实话,做事不必太完美。
2、要学会谅解、理解与包容,学会海纳百川的胸怀,不要总是吹毛求疵。
3、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挫折感和无力感,进而控制自己消沉的情绪。
4、不要太过于关注细节,要象周恩来那样既看到整个森林又看到森林中的每一树。
八、激励与沟通技巧要激励不同性格的人,除了掌握他的性格特点外,更重要的是了解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要给予他喜欢的东西,避免他不喜欢的方式。根据对方的性格特征与之交往,就好象说另一种语言,交往时能懂得对方的本国语言,用他们能理解和回应的方式说话和交流,就会提高沟通效果。因此,要特别注意以下4点:1语气:说话的语气比内容更重要,对狗说话,如果用生硬的语气说“你是条很好的狗,我喜欢你!”就会把狗吓跑;如果用温和的语气说“你真是条令人讨厌的狗,我恨死你了。”狗就会跳到你怀里撒娇。)
2、时机:说话方式非常重要,一定要采取非胁迫性的方式与人交流,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要学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3、控制:常言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与其试图改变自己的性格,不如专注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人的性格,要去解读他人的性格并且努力去适应。要学会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个性,正象用惯右手写字去尝试一下用左手写字一样,控制好自己改变自然会来。4态度;大多数人初次见面,都表现的礼貌、随和、友好、有教养,随着交往的深入性格才会显现出来,要学会因才施教、因势力导,不要强人所难、强加于人,要永远保持良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