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作文分论点示例1
高三作文分论点示例
1.人与自然
1以自然为本含义远超过以人为本。○2人类必须约束自己,为前人还债,敬畏自然,回归自然。○2.人与环境
1人不仅要适应环境而且要战胜环境。○2人应在不同的环境中磨练自己。○3人与人互为环境,因此要优化环境,为他人提供环境。○3.人与艺术
1人的发展和艺术的发展同步。○2艺术的提高和普及是不断完善的过程。○3东方人强调喜闻乐见,西方人强调推陈出新,所以莫言说:我看卡夫卡的小○说到现在都没弄懂人怎么变成了小甲虫。
4罗曼罗兰说:艺术创新能培养一批能欣赏艺术的人。○5艺术为人类的思想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4.人和科学
1科学从广义而言,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狭义而言,有自然科学和科技能○力。
2我们必须顺应规律、探索规律、发现规律、敬畏规律。○3科学的发展史无止境的,科学的精神是批判。○4人们在探索中接近科学,完善自我。○5要警惕生活中的伪科学。○62010年统计中国人的科学素养跟20年前发达国家的人均科学素养是一样○的。5艺术与科学
1艺术与科学互为依据互为依存。○2艺术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3科学为艺术的发展不断提供新的载体和舞台。○4艺术和科学相同点在于对规律的把握。○5艺术与科学本质上是真善美的统一。○ 6.道德底线,高尚道德,公德
1道德底线是起码的为人的基本原则。○2道德底线就是良知、纯真。○3守住道德底线,是职业道德的基础。○4突破道德底线就是堕落。○5高尚的道德是对人类负责的精神。○6高尚的道德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7高尚的情感:尊重、尊严、平等、民主、友情、爱情、感恩、悲悯 ○8道德底线又可看成是高尚情感、道德的回归。○9拥有高尚的情感就是拥有良知。○10在家庭和朝廷之间存在社会,在社会中都需要遵守的道德称为公德,职业道○德是公德的具体表现形式。
余秋雨说:中国缺少一个公共空间。有人说日本的公德是世界上公认的,它的核心是不要让人讨厌;然而中国其实是有公德的,具体表现是不要让朋友为难。
7.关于追求与低调
1事业的追求和人品的追求应该是相统一的,即德才兼备,表示他有追求,然○而离开徳的才是往往被否定的,历史上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有德无才是被人看不起的。
2关于小我和大我的统一体现的是责任和胸怀。○3我们的传统之道对小我的完善是缺失的,强调的是奉献。○4我们这个时代小我和大我的完善应是一致的。○5价值的标准通常体现在索取和奉献上,传统的观点是我们要多奉献少索取。○6我们现在要充分索取使自己健康成长为了更好更多地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7真善美的价值体现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只要你执着地追求真善美,那么○你的一生就是有价值的。低调不低
8低调是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对普通人而言,淡泊和低调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实现的人生境界。8.名利和价值
1价值的衡量标准通常是成就贡献工资 ○2自我完善的标准自古以来就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人生价值的超越:三个维度:职业、价值、道德范围的、时代的 ○4真正的伟人一定是超越时代的,一般人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5高尚的慈善是不留痕迹,给人尊严、面子的。○9.尊严、平等
1让每个人都有尊严的生活 ○2人类需要高尚的同情、怜悯,不允许居高临下的施舍。○3给每个人有施展个性的空间,它是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真正含义。○10.关于文化
1传承文化必须遵循抽象继承的原则,还在于交流中兼收并蓄。○2文化中确实有糟粕存在,必须理性思考。○3中华文化是四大文化中唯一至今仍然起着积极作用的活的文明。○4文化必须下基层接地气。○5要抵御低俗文化和媚俗文化。○
第二篇:议论文分论点
议论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2、能够从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重难点:
1、学会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高二这一年来我们都在训练议论文,每次的考试都是以考察议论文写作为主,老师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同学在找中心论点是有些盲目;有些作文题目是直接给出中心论点,比如说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知足者不常乐”的作文题就直接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分解中心论点,从而使得文章索然无味。这节课我们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作用。
二、大家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月考中我们一些同学的中心论点,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常乐者不知足”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成语之一,其反意则是“知足者常乐”。这两句成语的语境都意味深长,诗人回味无穷。面对着这样一句话,我今天会有不同的思考。(开篇中心论点没有摆出)
(二)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经常快乐开心的人是不会感到知足的。知足常乐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一种体现。由于人有欲望,因此对于现实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就像大海里的海水永远抽不干,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让自己价值不停留在一个阶梯上,而是有所提高,对事情要有追根究底的毅力,同时当追求到某一种事物时,不应就此满足,而应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总之,经常快乐的人是不应感到满足的。(虽然说在第一段中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开头第一段就有200字,全文800字左右,可想而知后文的论述所占比例就很少了。)
(三)知足,是现代生活里常被遗忘的一个词,今天的生活大部分是为了明天过得更好而打拼,日益激烈的竞争,每况愈下的争夺无时不在压迫着我们前进。如你知足,你停滞,那么给你留下的就只有落后和遗憾了,在今天的社会里,常乐者很难知足,知足者有时则无法常乐。(观点不够明确,绕来绕去都没有把观点说清楚。)
(四)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因为自身的愿望获得满足了,就快乐了,知足了,这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则是“常乐者不知足”,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使人们为了使实现自己的快乐,而不断地奋进。(观点直接、明白,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阐述观点,有说服力。)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的议论文在开篇就要点明中心论点,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在文章中突出中心论点,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大家的得分又高呢?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些实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在文章开头就摆出中心论点,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比较容易做得到,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如何写出更有吸引力的开头,是改卷老师眼睛一亮就能给我们打出高分。大家先看几个例子:
1、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2、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3、“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4、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
5、“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大家看完以上五则例子,觉得他们好在什么地方?(请同学回答)明确:
1、喻,用比喻开头,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2、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3、问,通过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4、引,引名言打头,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5、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通过一些讲解后,我们进入实战环节,这个环节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大家看到手中的资料,每篇文章都有几处空白的地方,我们的要求就是根据上下文补充所缺的部分。我们来看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倾听心灵的钟声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古代学者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者也,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又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简单两句话,便概括出古代男儿舍身取义报国的壮志雄心,勾勒出中华儿女赤胆忠心,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吗?
一个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择谁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母亲,她就选择了富贵、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父亲,她就选择了贫穷,选择了中国。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择了父亲,选择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这难吗?“其实很简单”,小女孩如是说。我相信,这的确很简单,面对这种艰难的抉择,你只需要静下来,听听你的心灵,让它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小女孩做到了,尽管她才14岁。
钻石镶嵌的王冠珠帽,质地优良、做工精细的衣服、靓装,这一切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华贵的女人。西方一位哲人说:“女人啊,就是一种贪婪的动物。”此话不假,但也要看你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珠光宝气的人恃“财”傲物、目空一切,她们用金钱堆造外表的美丽,却忽视了心灵的纯净,到头来也只是换来人们的不屑一顾。这也就是一种抉择,她们无法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最终选择了令人可悲、可叹的抉择。
我无力举出太多例子证明抉择的重要性,也乏回天之术让那样错误抉择的人重选一次。我只有感慨,感慨聪明的人,感慨糊涂的人,但我又深知人岂能永远活在感慨之中。前人走过的路,犯过的错,便是前车之鉴,它们用真最实的东西阐明了一个道理,作出正确的抉择,便是促你走向成功的关键。
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地抉择中前进,从不断地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心来,倾听你心灵的钟声。
选择永恒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选择永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选择永恒。追求生命图腾,激昂生命斗志,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骨碎身,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也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选择永恒,虽九死而犹未悔!
议论文写作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熟悉考场基本结构并能熟练运用 课题:关于议论文写作的结构
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结构模式:
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据)。分论点三:
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并列结构例文一篇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特别温馨提示:高中生,一定要立足于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学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当为第一要务。对照式结构(互补严密美)特点:文章主体由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构或正反对比,或转折补充,或辨正分析,论证严密全面 对照式结构: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了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为情所障目,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成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身,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结构分析】主体部分第三、四段写“以情障目”,第五、六段写“不以情障目”,正反对照,叙议结合。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分段,增加层次,不要正面反面各写一大段。如果觉得一正一反过于单薄,也可以增加层次,反复使用正反对照。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课题:如何观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 例一:
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 例二: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 例三:
(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例1:勇敢: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b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c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a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练习1:学会宽容。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练习
1、去恶从善 练习2: 开拓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
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例3:爱:a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b 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c 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
1、珍惜拥有:a 珍惜拥有的亲情。B 珍惜拥有的友情。C 珍惜拥有的爱情。例
2、脸。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课堂练习1:肩膀
B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例:适度的爱
(1)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何估价自己》
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熟悉语段类型并能熟练运用,规范为文 课题:语段结构: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语段示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1、并列型:
“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分析:两个事例地位相同,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句话分析材料。
2、正反型: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练习与提高:
请你把下面文章中的三句话作为文段的论点和开头第一句话,续写三个不少于200字的语段。
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
微不足道的沙砾要经过痛苦过才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珍珠,靠的是坚持的力量;展翅飞翔的雄鹰要经过多次的尝试才能在空中自由翱翔,靠的是坚持的力量;盛气凌人的梅花要经过寒风的磨砺才能凌寒独自开,靠的也是坚持的力量。平庸无闻的人要经历种种磨难才能成为一个成功、举世闻名的人,靠的又何尝不是坚持的力量。(开头段落)
(一)学习上的成功源于对目标孜孜不倦的坚持。„„
(二)工作上的成功源于对事业永不言弃的坚持。„„
(三)生活上的成功源于对快乐美好向往的坚持。„„
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无论面对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的种种磨砺,坚持下去吧,因为坚持就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结尾段落)
第三篇:分论点议论文
《说“勤”》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把根缠住
水中绿萝生根后几乎不再生长,变得枝蔫叶稀。给予阳光,透气通风也没有效果。最后,把一块石子投入水中,原来飘荡的根须将石子紧紧缠住,没有多久,绿萝又枝繁叶茂。可见,只有把根先缠住,万物才有生长、繁茂的前提。
对于植物来说,只有把根缠在土壤中,从大地吸取水分和营养,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而对于人来说,也只有把根紧紧地缠住,才会有能量去发展拼搏。
这根是学习,只有缠住学习的根,我们才能学有所成。
学习就像建房子一样,不先把地基打好,再美好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若不先学好基础知识,把根缠紧,又怎么去创新?牛顿曾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正是因为他把学习的根缠在了前人留下的沃土中,才使得探索和创新两大枝条有足够的能量开花结果,使他在物理学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若是不缠住学习的根,只是一味的幻想,那么也将会像没有缠住根的绿萝一样,枝蔫叶稀。可见,我们只有把根缠住,才有前进、创造的动力,学有所成。
这根是品质,只有缠住品质的跟,我们才能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
文天祥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而一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写出了仁人志士的铮铮铁骨。只有恪守人格,缠住品质的根,人才能坦坦荡荡地存于世间。缠住品质的根,即使“众人皆醉”也能“独醒”,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保持纯净的灵魂,不屈的傲骨,即使不为流芳千古,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若是根须无所寄托,人也只能随风飘荡,随泼逐流,失去目标,更不会获得成功。只有把根牢牢的缠住,人才会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有人格的底线、心灵的净土。
绿萝要把根缠住才能枝繁叶茂,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理想的阶梯
(有删改)
人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还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付出努力,但不善于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认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这些人不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整整刻苦奋斗了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过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图书馆钻研,座位下的水门汀地面,竟然被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废寝忘食,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一动不动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围观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可是,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满身鲜血,面孔乌黑,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正是为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那些杰出的人物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崇高精神。也正是这种毅力与精神,才使他们终于攀登上光辉的理想之巅。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文艺家、科学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几十万次浩繁试验的时间从何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的极度紧张工作中挤出来的。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知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恰恰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成功面前止步。
有的人埋怨客观条件差。客观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日的处境,总不像布鲁诺、伽利略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至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苦难的磨练,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成功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
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让我们在向成功进军的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归纳:
1、什么是分论点?
2、分论点拟定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四篇:议论文分论点
论点的展开
知识点讲解:
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的中心论点,在写作中,大多需要展开为围绕中心论点的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阐释、论证、分析中心论点,使得对中心论点的阐释、论证、分析得到充分展开。形成中心论点,拟出分论点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审题列纲‛,这两步完成了,议论文的间架结构也就形成了。那么,如何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呢?下面分别作介绍。
展开分论点的方法:
概念分析(包括特性分析)。
将论点中的关键概念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理解整个论点的含义。如《陶冶教育与面向未来》一文中心论点为:‚教育要面向未来,须提倡陶冶教育‛。文章的开始先对‚陶冶教育‛这一关键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其特点是非强制的、启发式的、循序渐进式的,是依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人的方法。据此,中心论点可以分为以下分纶点:
陶冶教育是非强制的陶冶教育是启发式的陶冶教育是循序渐进式的陶冶教育是依靠环境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人的方法
再如《谈师生关系》,中心论点: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第一段中,作者先明确‚新型的师生关系‛特点就是‚尊师爱生‛,据此接下去分别论述了两个分论点:(1)强调要尊师,(2)强调要爱生。
又如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只有那些有崇高思想境界的人,可以为了一个光辉的目标而抛开自我‛,其中‚光辉的目标‛,其外延可以包括‚信仰‛、‚祖国‛、‚事业‛等。于是中心论点便分解成三个分论点:
为了信仰,人们可以忘我为了祖国,人们可以忘我为了事业,人们可以忘我因果分析:
因果分析往往是探究事物的本质、意义,论证中心论点的重要方法。因果分析中有所谓一因多果,一过多因的饿情况,这时的因果分析更有助于我们围绕中心论点,形成分论点系列。
比如‚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一中心论点,可以从两方面分析:
(1)分析‚有自知之明‛的难处,a原
说明‚自知之明‛的‚难能‛社会方面的原因因
(因而可贵)分
析
(2)分析有自知之明有自知之明能取得学习、工作上的进步结
所能受到的益处果
(因而可贵)有自知之明能搞好人际关系分
析
再如《慎于难而忽于易》一文中心论点:要做到既慎于难又不忽于易。
分论点:(1)要做到‚慎于难‛:a、b(略)
(2)又要做到‚不忽于易‛
(原因分析)a骄傲是忽于易的重要原因
b不懂得难与易的辨证关系是忽于易的重要原因
文章在论述‚怎样才能做到‘不忽于易’之前,作者分析了人们所以忽于易的重要原因。找到了病根,为下文提出防止易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练习:《说‚问‛》一文中心论点是‚提倡多问‛。作者对‚多问‛的结果作了分析,形成了两个分论点(1)
(2)
比较分析
比较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对比,二是同中求异,三是异中求同,比较‚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时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比如:论述‚人才对辅国安邦的重要性‛,可以从两方面对比论证。
对重视人才如何使国家安定富强(李世民重视人才,形成‚贞观之治‛。
比不重视人才如何导致国家危亡(隋炀帝妒贤忌能,使隋朝很快灭亡)
再如《谦虚和自卑》一文中心论点:提倡谦虚,抛弃自卑。这篇文章的分论点有比较进行比较,揭示两者的同中之异,达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
练习:
1、《‚向前看‛和‚向钱看‛文中心论点:提倡想前看,反对向钱看。
(1)
分论点(2)比较方法:
(3)
2、《自卑与自负》中心论点‚自卑和自负都是要不得的‛
(1)
(2)比较方法:
(3)
类比
类比可以作为一种推理方法推出新的认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把中心论点展开,形成分论点系列。
比如‚蚂蚁〃蜘蛛〃蜜蜂‛这个题目,有关材料如下:18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经把盲目地堆积材料的方式称作蚂蚁的方式:把主观、随意地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他认为真正的饿哲学家应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采集材料,但是真正的哲学家应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材料。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可定为:既要注重学习,又要注重思考。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经过类比,可以形成三个分论点:
从蚂蚁谈起,由蚁及人(类比),否定‚只学习,不思考‛,揭示其危害。
从蜘蛛谈起,由蜘蛛及人(类比),否定‚只思考,不学习‛,揭示其危害。
从蜜蜂谈起,由蜂及人(类比)肯定既学习又思考,论述其意义。
练习:如‚拔河的启示‛,通篇将拔河与建设四化大业类比,中心论点为:要建设四化大业,必须有‚拔河‛精神。
先分析‚拔河‛取胜的原因,一是讲究‚合力‛,二要有毅力,三要重视宣传的作用。由此形成三个分论点:
(1)
(2)
(3)
抽象化的方法
在明确中心论点以后,不是直接展开对中心论点的论证,而是一般原理谈起,从大处谈起,显得高屋建瓴。也可以在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以后,由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抽象、概括为一般原理,使论述得以深化。
比如《欢迎杂家》一文,中心论点是‚欢迎杂家‛,而所谓杂家,其实就是指知识广博的人。所以文章在提出中心论点之前,首先论述了‚广博‛与‚专深‛知识的关系,论述了具有广博知识的重要性。这一分论点为下文具体论述‚欢迎杂家‛打下了基础。
又如《扬起理想的风帆》一文,中心论点是‚青年人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在分别论述了‚人是有理想的‛、‚青年人应该树立正确的理想‛、‚青年人应当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三个分论点之后,论述了理想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着强烈的反作用。这一层论述使文章的论点上升到唯物辩证法的高度。
具体化的方法
所谓具体化,就是联系具体现实,对中心论点进一步论述,使论点具体化。
比如《说勤》可以将‚勤”字具体化为勤看、勤记、勤写,分成三个分论点。
又如《爱国主义——我们的精神支柱》,在论述了‚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感情‛和‚在爱国主义指引下,我们抵御了历史上无数次来侵略‛两层意思后,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两个分论点:(1)我们九十年代的青年一代,应当继承爱国主义的传统;(2)祖国赶超世界强国,更需要我们确立改变祖国面貌的‚青云之志‛。
运用具体化的方法拟出分论点,往往能够使论述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一步,使论述具有针对性。
练习:论点一:‚事业的成功虽离不开优越的客观条件,但更重要的在于主观上的努力‛。试用抽象化的方法,在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后,再提炼出一个论点来。
论点二:‚贵在有恒‛,用具体化的方法,提出两个分论点。
释疑、驳论
在论证过程中,对中心论点提出质疑,然后加以澄清;提出对立的观点,然后加以批驳,这就是释疑、驳论。
如《谈艰苦奋斗》中,中心论点是‚人生的乐趣在艰苦奋斗‛。在经过一番论证之后,提出疑问:有人觉得过去谈艰苦奋斗可以,现在不应该谈了。他们问道:难道我们要永远过苦日子吗?针对这种疑问,有针对性的加以解释、论证,这便是‚质疑‛。
又如《小议‚粗活‛》,中心论点是反对讲粗话。文中提出一系列的错误观点,然后一一加以批驳:‚一曰:我是大老粗,不会那套‘文词儿’‛。‚二曰:这人直率,所以爱发脾气骂骂人‛。三曰:‚习惯了,好像也没有什么嘛‛。四曰:‚战斗嘛,当然情不可遏,嬉笑怒骂‛。通过质疑,批驳错误观点,做到破中有立、以破代立,不仅使论述具有针对性,而且使论述的角度灵活多变。
练习:《谈节俭》一文的论点是提倡节俭。请你以质疑、驳论的方式设置分论点。
辨证分析:
辨证分析的主要内容是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这样会使我们对中心论点形成新的认识。这实际上是以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作为推理的前提,可以归入‚抽象化的方法‛之中。为了表示强调,所以单独加以介绍。具体做法是:在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以后,我们可以考虑以下:这个中心论点在某种条件下能否成立?这个中心论点的含义、意义、影响等等是否有新的发展?与这个中心论点相反的论点在某种具体条件下能否成立?如此等等。
比如《谦虚使人进步》在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后,我们可提出:谦虚的态度应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人进步‛?经过具体分析,可以形成新的认识:有了谦虚的态度,还必须建诸行动,这样才能‚使人进步‛。
又如,《谈‚术业有专攻‛》在论述术业有专攻后,又作如下分析: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出现了许多新兴学科。因此既要‚术业有专攻‛,又要‚术业有多攻‛,运用辨证分析,形成分论点,似乎在唱反调,但是实际上可以论述在矛盾中求得统一,从而形成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而且也能够使论述产生波澜。
决策思维
决策思维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它可以要构成一篇文章的主体部分,也可以构成文章的某一个局部(大多在结尾部分)。
比如《严于解剖自己》,全文的中心便是回答‚怎样才能解剖自己‛。三个分论点分别为:解剖自己首先要对自己有自知之明;解剖自己要勇于自我批评;解剖自己要有崇高的信念和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三个分论点都是从决策思维的角度考虑的。
又如毛泽东同志的《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自由主义》文章的结尾部分,分别回答了‚如何改造我们的学习‛、‚如何针对自由主义‛的问题,也属于‚决策思维‛的范围。
以上介绍了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过程中几种常见的方法,古人云:文无定法。思考问题也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思维方式。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分论点,从根本上说,一是密切联系实际,二是要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炼中心论点主要靠这两条,展开中心论点是主要靠这两点。
第五篇:分论点教师版
如何给议论文设置分论点
在议论文写作中,同学们时常犯这样的毛病:一篇文章在亮出观点之后,接下来便是举例,举了一个又一个,看看字数差不多了,便收尾简单照应一下中心论点。结果形成了“论点+论据”的格局,这样的文章,再好也只能是勉强及格。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为论证中心论点而服务。一篇文章围绕中心论点,一般要分解出两个以上的分论点,这样既摆事实,又讲道理,论证层次分明,文章才有说服力;如果不设置分论点,或者分论点设置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有力的证明。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几种常用的设置分论点的技巧。
(一)、并列式分论点 1.方法讲解
先看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谈骨气》(吴晗作),“谈骨气”是一个论题型的标题,可谈的东西很多,但作者从孟子的名言入手,认为只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者中之一的就是“大丈夫”,就是有骨气的人,而这类人古往今来,不胜枚举。因此作者把“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定为全文的中心论点,并把它切割成三个分论点,来有力地支撑这个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分论点①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宁死不屈,拒绝高官厚禄 分论点② 贫贱不能移:古代一贫者宁可饿死,不受嗟来之食 分论点③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面对国民党手枪,拍案而起
为了有力地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个中心论点,作者从经济利益、人格尊严、个人安危三个方面入手,并举出典型的事例,使每一个分论点都强有力地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并列式分解就是从不同的侧面横向展开来分解中心论点。历来我们都将议论文分为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和解决问题(怎么做)三部分,但是我们不一定要将这三个问题都阐释清楚,可以择取其中之一,从不同侧面来展开。《谈骨气》就是针对“是什么”这一部分设置了三个并列的分论点。
2.例文分析
让学生说一说例文中哪几篇采用了并列式的分论点,并说一说各是针对哪一部分设置的分论点。明确:例文
1、例文
2、例文3采用了并列式的分论点,例文1针对“是什么”设置分论点,例文2针对“为什么”设置分论点,例文3针对“怎么做”设置分论点。
3、注意
设置并列式的分论点必须从同一个角度或同一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这几个并列的分论点不能重复,不能交叉,不能包含;并列式的分论点应追求句式一致,形式整齐。
设置并列式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多角度、多方位地论述观点,使文章条理清晰,论述充分,避免了论述片面、空泛的不足。
4、练习(1)给《找准人生的目标》设置并列式的分论点(“怎么样”的角度)
①找准人生的目标要有自知之明
②找准人生的目标要切合社会实际
③找准人生的目标还要勇于实践
(2)给中心论点“我与你为邻,歌声伴我茁壮成长”设置并列式的分论点(“是什么”的角度)①音乐,你是一个爱玩的大姐姐,童年的时候,常常牵着我的手畅游这缤纷的世界 ②音乐,你是一个坚强的大哥哥,教会了我勇敢的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难挫折 ③音乐,你是一位爱国的老伯伯,让我胸中常怀爱国之心
(二)、层进式分论点 1.方法讲解
人们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是有一定的层次规律的,事物和问题的本身也并非平板一块,有着自身的种种逻辑关系,因此,写作议论文时常常要求我们不断延伸拓展,逐层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这就宜建立层进式的分论点。这种层进既可以表现在结构层次上,也可表现在思想内容上。
例:文题——《谈惜时》 中心论点: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分论点① 珍惜时间是珍惜生命的表现。(思想认识)(是什么?)分论点② 珍惜时间是学有所成的保证。(作用)(为什么?)分论点③ 珍惜时间应落实到行动中去。(做法)(怎么做?)“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这一中心论点,其实包含着三层含义:(1)是什么,(2)为什么,(3)怎么做。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逻辑关系的,只有先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能认清其意义和作用,才会把“惜时”化为自觉的行动。
再看一个例子:《说节俭》,可以先确立一个中心论点,教育广大青年勿忘节俭精神。这是针对当今青年学生生活奢侈浪费的现象有感而发的,因此,论述时把“对青年学生的劝导”放在最后,也就是最应强调突出的一层,前面再设置两层作为铺垫,于是又可切割成在内容上逐层深入的三个层进式的分论点:
中心论点:节俭精神不可丢
分论点① 节俭是古圣今贤提倡的美德 分论点② 当今社会仍需提倡节俭
分论点③ 我们青年学生尤其应该提倡节俭(以上三个分论点在内容上逐层深入。)
上面两个例子,一个属于结构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一个属于内容上的层进式分层论证。
2.例文分析
让学生说一说例文中哪一篇文章采用了层进式的分论点,并指明是属于结构上还是属于内容上的层进式分论点。
明确:例文4采用了层进式的分论点,是属于结构层次上的层进式分论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设置分论点的。
3、注意
属于结构层次上的层进式分论点必须严格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逻辑顺序设置三个分论点,属于内容上的层进式的分论点必须具有在内容上层层深入的特点。
设置层进式的分论点的好处在于能使说理透彻,逻辑思路清晰;能使文章分析层次清楚,更好地显示分析论证的条理性和深刻性。
4、练习
(1)给中心论点“风度也是一种成功”设置结构上的层进式分论点 如论点:风度也是一种成功 分论点:
①风度是一种美德,一种富有教养的臻于完善的气质和风采。(风度是什么,揭示风度的内涵)
②有了风度,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增进爱心,有利于和睦相处。(拥有风度的意义何在,风度有何重要性)
③要有风度,须加强道德情操的修养,摒弃粗俗言行,自觉培养良好的习惯。(怎样才能拥有风度,具体做法是什么)
(2)题目为《在困难面前》,请设置内容上的层进式分论点
①要承认困难,因为困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②要不怕困难,因为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 ③要分析研究困难,千方百计的战胜困难
附议论文例文
例文1
读书的艺术
闲时沏上一壶茶,在缕缕轻雾中捧起一本书,品着茶香,嗅着书香,反复咀嚼,品味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这便是我闲时的最大乐趣。有人说,读书是一种艺术。是的,读书实在如此。
读书是一种享受生活的艺术。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当你枯燥烦闷,读书能使你心情愉悦;当你迷茫惆怅时,读书能平静你的心,让你看清前路;当你心情愉快时,读书能让你发现身边更多美好的事物,让你更加享受生活。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读书是一种提升自我的艺术。“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正是这个道理。读诗使人高雅,读史使人明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悬梁刺股”、“萤窗映雪”,自古以来,勤奋读书,提升自我是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读书是一种最优雅的素质,能塑造人的精神,升华人的思想。读书是一种充实人生的艺术。没有书的人生就像空心的竹子一样,空洞无物。书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犹太人让孩子们亲吻涂有蜂蜜的书本,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书本是甜的,要让甜蜜充满人生就要读书。读书是一本人生最难得的存折,一点一滴地积累,你会发现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例文2
读书是快乐的
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磨擦是人们无从逃避的必修课,社会的快节奏、生活的多样化给人们带来许多诱惑和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焦虑和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疲惫不堪。我们该到哪里去找心灵的憩息地呢?有人选择轻歌曼舞的筵席,有人选择五光十色的荧屏,有人选择费心劳神的麻牌,但我要说一方有书的天地,是更适宜我们心灵憩息的乐园。
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歌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在有月或没月的夜晚,去会见曹雪芹,去访问罗贯中,去聆听鲁迅的教诲,瞬间完全进入了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以书为伍,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沉静;少了一分庸俗,多了一分儒雅;少了一分愚蠢,多了一分睿智。仿佛与对贤相对而坐,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
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打开一部史书,犹如展开一部历史的长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翻开一册文学经典,如同走进一片风景胜地,诗情画意呼之欲出。李白的孤傲,陈子昂的愁怀,鲁迅的激昂,朱自清的深情,梁实秋的淡雅,一一呈现在面前,心境与文学互为水乳,不由自主地跟随作者进入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古贤今哲所论述的广泛空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读之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
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书是良师,读旧书如见故人,看新书如遇新知。以书为师似与先贤对话,如同今哲低语,以明净的心灵与智者娓娓道来,忘记了一切得失荣辱,有的只是一分恬淡求知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祥和宁静。书又是益友,痛苦时,书给你安慰;消沉时,书使你振作;迷茫时,书给你方向。与书为伍,如有良师益友指路导航,目光可以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
我们的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滋养,读书不仅需要时间,更需要心境。只要有心读书,便可忙里偷闲。人人都知道开卷有益,但忙人与书无缘,俗人与书无分,若非有意有情,很难与书结为“百年之好”。没有阅读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学会了读书,就学会的了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
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增知,修心,养性,致雅,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写法指引]文章开头引用戚继光的名言“养性莫若修身,至乐莫若读书”,打出了一面鲜明的旗帜。主体部分从“为什么”的角度,将中心论点分解成三个分论点:读书之乐,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读书之益,增知,获趣,致雅;读书之喜,结良师益友。结尾照应开头之意,以反问出之,收束干脆利落。
作者在语言的准确性和形象感方面用足了功夫:写读书之乐,则有“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歌舞,明清的悲歌”;写读书之益,则有“陶冶性情,益人心智,发人深思”;写读书之获,则有“沉静心灵,参悟人生,拥抱生活”。丰富而畅达的比喻、排比,尽显作者表达个性。例文3
诗意地生活
海德格尔说:“人应当诗意地栖居。”当飞鸟翱翔于天际,当鲜花盛开于大地,当人们脸上绽放出微笑,诗意便开始在生活中流淌。人应当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源自人们内心的和谐。季羡林曾说过: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真正的和谐是人内心的和谐。”试想,一个内心浑浊不堪的人如何能够让生活充满诗意呢?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往往是其内心的真实反映。故如水般澄澈的林妹妹幽居在潇湘馆,在那一丛青翠的绿竹下迎风洒泪,对月抒怀,吟出一句句轻巧奇谲的诗。而浑身散发着酒肉臭的薛蟠却只懂得猜拳行令,信口开河胡诌些“一个蚊子哼哼哼”的荤段子。内心和谐,充溢着对万物的爱的人才可以诗意地生活。特蕾莎修女给每一个穷人带去关爱,爱让她的生活充满诗意;皮埃尔神父为无家可归者送去温暖,关怀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袁隆平院士为饥饿中的人们送去希望,爱让他的生活充满诗意。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对万物的爱去生活,人们才可以学会如何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让阅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才可以变得诗意。当人们从儒、道、墨法的典籍中探究为人之道,当人们从司马迁的竹简中开启历史的明镜,当人们从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里顿悟文章之法,智慧便开始滋润人们干涸的灵魂,给灵魂注入诗意。当人们从陶渊明的菊花中思索隐逸之士的情怀,当人们从史铁生的地坛中感念生与死的变迁,当人们从卢梭的瓦尔登湖畔拾获人生的宁静,思维便开始给心灵插上翅膀,让心灵翱翔于诗意的天空。从阅读中收获智慧,从阅读中学会思考,人们才能懂得诗意的生活。
诗意地生活,人们需要让自然抚慰自己浮躁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为了生计和未来的奔波,充斥着嘈杂的汽笛声与喧闹声,充斥着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戒备。人们需要在清风的吹拂下,在小鸟啁啾中找回生活的诗意。莽莽苍苍的森林给诗意栖居的莎士比亚带来了浓郁忧伤的情怀,潺潺流动的多瑙河给施特劳斯家族带来了优美的音韵,古老沧桑的凤凰古城给诗意栖居的沈从文带来了历史的质朴与深刻。自然的灵动与纯净,让人们更加诗意地生活。
当人们内心和谐,带着爱心去生活,当人们从阅读中获取智慧与思绪,当人们到自然中寻找抚慰,人们才可以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写,诗意地生活。例文4.鸟的评说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鸟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康的品格。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可堪称一代儒将。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向他学习,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最终忧郁而死。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象绊脚石,阻碍了我们发展,使我们不能清醒的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德的形成。
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想要发展,必须博采各国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不是承认别人的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应当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收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