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
关于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
题目:抗日战争的重大战役 内容来源:(1)查资料(2)采访 报告内容:
1、南京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指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
2015年10月9日,《南京大屠杀史档案》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2017年10月27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议会二读一致通过把每年12月13日设为该省“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议案。
2、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一场会战。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战场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此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大小战斗数百次,以伤亡40余万的代价,毙伤日军25.7余万,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日军虽然攻占了武汉,但其速战速决,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淞沪会战(八一三战役)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87师、88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4、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0000余人,史称之为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对日军给予了巨大的打击,大大迟滞了日军进攻的脚步,为中方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
附件:
进犯徐州地区的日军向中国军队攻击
向武汉推进的日军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纸
我的感想: 日本人不妨想一想,为什么时隔多少年之后,“九一八”纪念日的警报声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响亮?中国人也应该扪心自问,在“国耻日”的时候,那凄厉的警报声在警示什么,又在激励什么? 抗日战争胜利周年之际,我了解这段悲壮而可歌可泣的历史,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无疑是责无旁贷,却又是一件难以承载的任务。
战士们是这样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让我们勿忘国耻,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将来振兴中华!
革命战士将永垂不朽!
报告人:郑张伊 2017年11月6日
第二篇: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
抗日战争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1928年:
·6月4日,皇姑屯事件。张作霖(东北军阀,张学良之父)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暴露了日本企图侵略东北的意图。
公元1931年: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趁张学良调动东北军主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并留驻华北之机,发动“柳条湖事变”,又称“九一八事变”。事变两个月内,日军占领中国东三省诸多主要城市,除在黑龙江遭到马占山部等的强烈抵抗之外,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民众自发组织了大量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本军阀侵略,这些抵抗得到了关内民众同情和声援。抗日战争(“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公元1932年: ·1月28日,日本海军陆战队进攻上海闸北,一二八事变爆发。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粤军)在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的带领下展开回击,随后张治中率中央军第五军增援上海,双方陷入僵持。2月28日,英国、法国、美国三国公使介入调停。5月5日,中日双方签署《淞沪停战协议》。史称“第一次松湖战役”。
·3月,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扶持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公元1933年—1935年:
·1933年日本将军队开进长城一线,进犯热河、察哈尔两省,史称“长城事变”。
·1935年1月中旬,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
·1935年5至7月,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和关东军奉天(今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与梅津达成的条件,即“何梅协定”,及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的“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
·1935年9月,日本再度制造舆论,要求“华北五省(察哈尔、绥远、河北、山西、山东)自治”。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史称“一二·九”运动。
(以上事变统称“华北事变”,它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标志。)·1933年12月,福建蔡廷锴、李济深及其十九路军组织“中华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与红军签署《抗日停战协定》,力图挽救危局,史称“福建事变”。·1935年底,中共中央召开了瓦窑堡会议。
公元1936年:
·12月,蒋介石亲自来到西安“督战”,12日,张、杨发动了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施“兵谏”,逼其抗日。又称“双十二事变”。公元1937年:
·7月7日,日军炮击中国宛平城,卢沟桥事变发生,中日全面战争开始,史称“七七事变”。
·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淞沪会战开始。它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
· 8月16日至12月2日,江阴海战。是抗日战争中罕见的陆海空三栖立体作战,也是抗战期间唯一一次海军战役。
·8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0月2日,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9月23日,中国蒋介石被迫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月25日,平型关大捷,中国八路军115师一部在平型关歼灭日军1000多人,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战役指挥将领:林彪。
·10月13日至11月2日,忻口会战。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会战指挥将领:阎锡山,朱德、卫立煌。
·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
公元1938年:
·4月,台儿庄会战(徐州会战的一部分)。国军大败日军。毙伤日军一万多人,成为中国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会战指挥将领:李宗仁。
·6月9日,蒋介石命令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南岸大坝,史称“黄河花园口决堤”。此举虽然暂时阻挡了日军南下,但是也造成了黄河下游的大规模水灾,造成上百万民众直接死亡或间接因饥荒而死。
·8月至10月,武汉会战。是中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会战,战争中日本损失8万人,因病减员8万人,由此丧失了战略进攻的能力。会战中,中国军队最大的胜利是薛岳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歼敌4000余人。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陈诚。
公元1939年:
·5月1日—5月24日,随枣战役。战役指挥将领:李宗仁。
公元1940年:
·3月30日,汪精卫伪政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5月1日—6月18日,枣宜会战。会战中,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会战指挥将领:李宗仁、张自忠。
·8月20日至12月15日,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军与日军在中国华北地区发生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指挥将领:彭德怀。
公元1941年:
·1月,中国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与国民党军队谈判时被扣押,项英、周子昆被杀害。
·12月,香港保卫战。战役指挥将领:莫德庇少将。·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史称为“长沙会战”,或称“长沙保卫战”。会战指挥将领:薛岳。
公元1942年:
·2月1日,中国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其后全党开展整风运动
·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左权不幸壮烈殉国。他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协助英军对日作战,救出被围英军7000人。·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公元1943年:
·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开会,通过《开罗宣言》,要求战后日本归还占领中国的所有领土,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公元1944年:
·4月17日至12月10日,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中损失最大的会战,是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退。会战指挥将领:蒋介石、陈诚、白崇禧、汤恩伯。
·5月,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成为了日本在中国战败的转折点。
公元1945年:
·3月起日军先后发动豫西鄂北会战和湘西会战。
·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南
·5月,中国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决定坚持独裁、准备内战的政策。·7月26日,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28日,毛泽东抵重庆,与蒋介石会谈,史称重庆谈判。
·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8月8日对日宣战,发动八月风暴行动,于8月9日出兵中国东北。加速了日本投降的步伐。·8月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日本台湾总督签署投降书,台湾、澎湖列岛重入中国版图。
第三篇:曹操一生中的重大战役(xiexiebang推荐)
曹操一生中的重大战役
此为曹操战争中较为别人忽视的前期战役,关于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因其著名性我则只草草进行简单描述。
官渡之战——曹操准确判断敌我形势,攻击乌巢全毁粮草成为其胜利的关键。赤壁之战——曹操错误判断,水军欠缺。一:汴水之战:
战争背景:
董卓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关东诸侯以清君侧为名,集结兵力。北路以袁绍为首,南路以袁术为首,共同讨伐董卓。然而联军军合力不齐,处处勾心斗角,北路军与董卓军几乎没有接触,南路军只有孙坚一路奋力向前,先后击破胡轸、吕布,其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再次击破吕布,夺取已成废墟的洛阳。北路军曹操劝诸侯追击无果,于是自己亲率数千人追击董卓。
双方兵力对比: 曹操:千余人
徐荣:史无记载,大都认为在1、2万左右
汴水大战:
徐荣为董卓大军断后,曹操千里追击,两军在汴水遭遇,西凉军不论是论装具还是素质,都比曹操则则组建起来的团练部队强过数倍,战争呈一边倒的形势,曹操几乎丧命。但曹操军拼死奋战,终于拖到夜幕降临,逃离战场。
结局:徐荣大胜,曹操惨败
意义:
1、徐荣见曹操率领的军虽然少,但奋力死战,认为酸枣不可轻率攻打,引军回师;
2、曹操一鸣惊人,整个关东联军中,只有曹操和孙坚和董卓军正面对抗,曹操之名,天下诸侯尽知。
二:兖州之战
战争背景:
黄巾之乱后,青州黄巾假意归顺朝廷,在董卓入京后,青州黄巾军再度起兵,并且越来越强大,这股黄巾军从青州入冀州,转战到兖州。兖州任城相郑遂出兵抵抗,全军覆没。黄巾军趁势追进,一直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率官军主力出战,仍是大败,一方诸侯刘岱也死在乱军之中。黄巾军再攻东郡,而东郡则是刘岱令曹操屯军之所。
黄巾军的兖州大战略:
击败刘岱后,此时的兖州布满黄巾军势力,只有曹操数千人固守东郡,北方是黑山黄巾军的活跃之所,东方则是青州黄巾的大本营,南方则是袁术和江东诸军之争,西面董卓拥兵自保。黄巾军鉴于此时形式,决定战据兖州要冲,扼四方交通要道,图谋天下。如果袁绍韩援救兖州,黄巾军则在此将其主力包围歼灭,攻克冀州,和黑山黄巾军会师。这样,河北中原的黄巾军便能拧成一股,对官军形成绝对的战略优势。
双方实力对比:
曹操:数千人 且官军屡战屡败,士气低落,装备占优
黄巾军:百余万 且屡战屡胜,士气旺胜,由缴获官军武器武装起来的精锐部队大都认为在5万---15万,其余则装备铁锄等钝器。
兖州军的内讧:
兖州刺史府因为刘岱战死和黄巾军兵临城下惶恐不安,一部分人建议向袁绍韩*求援,并打算将官印送给袁绍,而鲍信、陈宫等人则力阻袁绍南下,将希望寄托在屯军在兖州东郡的曹操。最终,掌握兵权的鲍信取得了成功,州吏渡过黄河,令曹操暂摄州事,但也因此,兖州内部分成两派,袁绍派经常托鲍信、曹操的后腿。
兖州大战前的险恶形势:
其一:对手的实力异常强大
曹操的对手是人众且强的铁血精锐。青州黄巾军在大起义时曾参与围攻首都洛阳,后来再度起事,从青州入冀州,转战到兖州,是一支真真切切的百战之师。并且,黄巾军由于军粮匮乏,在和曹操争锋之前,已进入到破釜沉舟的状态,兵力更高达100余万,其中青壮年30余万,由缴获官军武器武装起来的精锐部队大都认为在5万—15万之间。
因而曹操要的对手是30多万的破釜沉舟状态下的黄巾军,而其曾多次击败官军,和官军有着异常丰富的战斗经验。其二:自己的实力异常弱小
曹操的军队组成很复杂,我们这里详细的探讨一下曹操军队的组成。一般都认为曹操军队的人数是1万多人。其中曹军子弟兵明载是千余人。
曹操的军队组成要上朔到讨伐董卓时代,夏侯惇等人早年在安徽培养了一只精锐的曹家军。曹操曾带着这支千余人的子弟军追击董卓。后来曹操被徐荣所败,东到丹阳征兵,其后又合并卫*、桥*等军,收编各路杂牌义军,组成曹家军。这当中各个势力都有自己的军队。
刘岱死后,黄巾军汇集兖州。曹操暂摄州事,统帅的是刘岱军的残军和自己的偏师,官军人数虽数倍于曹操,士气却很低落,那么击破黄巾军的重担只能落在曹操的偏师之上。
也就是说曹操率领的军队完全是个大杂烩,战斗力很难说,指挥起来有很大难度。
其三:没有后路
由于兖州内部分成两派(曹操派和袁绍派),使得曹操陷入了有进无退的地步,他唯一的盟友袁绍在等着他失败,从而自己独占兖州。黄巾军战败,可以退再来。而曹操战败估计只能把人头送到袁绍那了。袁绍为诸侯之首,诸侯们不会为了一个弱小的曹操而得罪强大的袁绍,西边的董卓更是对曹操有切齿之恨。而粮草则一直困扰着曹操,曹操军不但没有任何补给,更可虑的是兖州大部已落入黄巾军手中,兖州所存的粮食和武器大多也都成了黄巾军的战利品。
其四:官兵惧战,保存实力
虽然兖州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但诸侯都知道天下从此纷乱,以后所凭借的只有实力。他们或由于兵少将寡,或因为保存实力,都不愿意和黄巾军正面对抗,谁都不愿意把自己陪进去。所以曹操想要指望官府他路援军,那就是白日做梦。
以上四个条件可以说局势险恶到极点,以少量杂牌军快速击败几倍于己的精锐和数十倍于己的百战之师无疑是痴人说梦!但曹操是乱世奸雄,一个在东汉末至隋唐盛世的数百年间站中国历史顶点的奸雄。
作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奸雄就是奸雄,即要有奸诈无比,也要有雄才大略。而雄才大略的曹操为了观察黄巾军,便大胆地偕同鲍信,率领一支仅仅千人的部队,亲自到前线近距离观察。以一千人的部队,到百万敌军面前搜索情报,曹操的确大胆的近乎鲁莽。
(曹操心思细腻,长于创造性策划,而且一向勇于行动,经常喜欢自己跑到最前线,因此,后世诗人苏东坡称赞他为中国史上最善于用兵的军事家。但曹操一生的战史中,却经常出现狼狈的危险状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他过分的大胆行为。
曹操对寿张之役的计划周密很感骄傲,因此在会战前夕,带着鲍信到前线去视察,口沫横飞地向鲍信说明他的作战谋略。或许是兴奋过度,曹操和鲍信的骑兵部队超出了步兵部队前面一段很长的距离,正好来到汶水边。突然间,眼前出现一支数千名的敌人部队,曹操只有以数百名的骑兵仓促应战。但岸边地势不平,骑兵队无法发挥冲锋的力量,加上步兵未能及时支援,人数远居劣势,眼看就要全军覆没了。
危急中,鲍信要求少数勇猛的骑兵,护围曹操先突围逃走,自己率仅存的骑兵部队浴血死战。虽然曹操极力反对,但鲍信表示军队不可没有指挥官。为了顾全大局,曹操只好趁隙突围而出。结果曹军死伤殆尽,鲍信也力战而死,年仅四十一岁。)
通过大胆细腻的观察,曹操终于发现黄巾军的弱点——攻坚能力差,战斗力虽强却缺乏有力的统帅,只有集中力量攻其不备方才有机会取胜。而为了纪念鲍信,曹操决心非打赢这场战役不可。
曹操动员起所有军队全部投入战斗,并且下令坚壁清野。首先曹操带着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曹操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指挥的得心应手。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坚壁清野后,使得官军只能前,不能退,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黄巾军才有活路。在曹操的手段下,官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很多人仅仅看到的坚壁清野使黄巾军士气迅速低落,而忽视了前者的重大意义。
曹操把主力汇合在一起,直接进攻甬道,断黄巾军的粮草。黄巾军进往救援,正中曹操之计,曹操以逸待劳,首战即获大胜。黄巾军没有料到曹操孤注一掷,把所有筹码都压了上去,狼狈后撤。
寿张黄巾遭遇大败,准备休整后再战。而曹操击退寿张黄巾军后,立刻马不停蹄杀向毫无准备的野营黄巾军。黄巾军兵临兖州城,这几天正在策划攻城,突然听闻曹操领军杀来,大吃一惊,只能仓促迎战。曹操却早作好战术部署,对松散的黄巾军实行穿插,分割,包围,而曹操亲自带兵直攻黄巾军指挥中枢,一举击溃野营黄巾。并且随着黄巾军的撤退方向,曹操利用骑兵机动性高优势,又连获大胜。等到溃败的前线黄巾军冲散主营阵地之时,曹操突然杀出,对着其穷追猛打,主力黄巾军顿时溃败,而曹操也一举解除了兖州之围。
收服黄巾
解除兖州之围,战争并没有结束,黄巾军还有百余多万人退居济北,他深知民变是政治问题,就不应该用军事武力来解决。屠丅杀,虽然能震慑于一时,但只要稍一放松,叛乱便会卷土重来。政治问题要用政治方法来处理才有效。因此当黄巾党人势力削弱时,曹操也展开了招抚的工作。
他甚至公开向武装部队将领们表示:“这次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安抚比追剿更重要得多。” 不久,谈判破裂,曹操立刻展开行动。但他尽量避免杀戮,而以赶鸭子的策略,把大量黄
巾党人,逼压到他预设的陷阱,再将他们围堵起来。
时值寒冬,被围困在济北国的黄巾党主力部队,在曹操不停策动下,首先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曹操非常高兴,立刻宣布不咎既往,老弱、缺乏作战力的,全部遣返回乡间,从事耕种。其余三十余万人重新编组,加强训练,编组为“青州军”,并指导他们从事屯田的工作。
结局:曹操完胜
意义:
1、摆脱了自脱离洛阳以来,有军无地,依附他人的状态
2、曹操在正式摆脱袁绍控制,成为一方诸侯;
3、曹操收降黄巾军100余万,编制屯田,使自己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一举跻身中等诸侯行列;
三、匡亭之战
背景:袁术伐曹
谈三国战争之时,人们首先会想到赤壁,然后是夷陵、官渡等役,但是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却经常被人忽略,这就是袁曹中原之争。伐董之后,天有三大势力,袁术、袁绍和董卓,其中董卓军力虽强,却无争霸之能,真正拥有能统一天下实力的,则是二袁。而袁术由于血统比袁绍纯正,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有一大批拥护者,是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诸侯。曹操和袁绍结盟后,袁术为了给他小时玩伴一个教训,亲率精兵十余万,浩浩荡荡地攻向兖州。
曹操的困境及疯狂战略
早在二袁失和之时,曹操就预感到袁术会北上,不过此时他的实力十分弱小,只能采取守势。同时结交徐州陶谦和豫州的众多小军阀,然而陶谦不愿和袁术为敌,豫州亲曹的军阀单独出击袁术,全军覆没,兖州人人自危。而此时袁绍要求曹操将家眷送往冀州安至,表面上是为曹操好,实际上却是要挟曹操将家人做为人质,因此曹操再度陷入极其陷恶的环境中:
曹操的军事计划: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曹操一个大胆的军事计划出笼:兵分两路,以步兵正面迎敌,做出固守的假象,另以万余骑兵绕道奇袭,突袭袁术,尽灭袁术军。
曹操的作战计划出来,所有人都楞住了!曹操莫非傻了?他不但要以万余尽歼对方十万精锐,还要长途奔波,设局偷袭!这可以说是三国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个疯狂计划!
袁曹中原之战,关于曹操的行踪由于历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很多人认为是袁术进入兖州边境后,轻敌而致。实际上袁术虽然嚣张却是并未放松警惕,谋臣大将皆在左右,未见有其疑义。关键是曹操在袁术进入兖州之际,已经迂回到豫州东部,断其后路,他率万余人忽然
出现在袁术联军的后方,关于这一点甚少有人注意,但是这确是袁曹之战胜利之关键,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曹操万余兵力在袁术军尚未全部进入兖州境内时,已经到达袁术后方断其后路,等待袁术全部入境后给袁术联军致命一击。而长途奔波,绕道千里,断兵力十倍于己的敌人后路,曹操不可谓不胆大包天,而又未让如此众多的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又不能不说曹操的谋略性和军事素养都是高人一等。袁曹中原大战
曹操把大部队留在甄城迷惑袁术,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绕道袁术后方,等待袁术诸军全部过境,疲惫大意,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袁术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开始向匡厅进攻。曹操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选择早晨看得出曹操对时机把握的老辣,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正处于最疲惫的时候,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其慌乱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了敌方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战术最大消灭敌人。很多偷袭喜欢放在夜里,这样有利掩藏行踪。但是曹操此次不光要造成敌方混乱,更要全歼敌军。
结局:曹操大胜,袁术惨败
意义:
1、袁术一蹶不振,从战略攻势转变为战略守势,影响力被局限在淮水之南,长江以北,再无争霸中原能力,数年后被曹操吞并;
2、曹操跻身大诸侯行列,成为继袁绍、袁术、刘表、公孙瓒之后,又一个拥有统一天下实力的诸侯
三、血洗徐州
第一阶段:兖州防御战
战争背景:
巩固兖州的统治后,曹操开始对外扩张,兖州北部是实力最为强劲的袁绍,难以动摇;南荆州经刘表多年经营,国险民附,西南方的豫州是中原要冲之地,不仅本地郡县处于独立和半独立的状态,其他军阀如袁绍、袁术、刘表等也都在豫州拥有各自的利益,处理稍稍不好就得罪其他大军阀,而且,即使成为豫州牧,也只能是徒有虚名。兖州之东的徐州,却在陶谦的治理下,繁荣如故,一片升平景象。曹操要想扩张势力,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地方就是徐州。
曹操的军事部署:
由于陶谦远征军装备极其精良,更有天下精兵出丹阳的说法,曹操并不打算和战斗力极强的陶谦远征军正面对抗,他采用瞒天过海之计,作了巧妙的战争部署:
1、曹操将三分之一的兵力摆在陶谦的正面战场,摆出一付你不滚出兖州,那么就决一死战的的姿态,但实际上,却是为了保守兖州。曹操采取瞒天过海的策略,也不能让陶谦趁机占了兖州,因此,这三分之一的兵力完全是以攻为守的方式保卫兖州;
2、曹操亲率主力军团奇袭徐州,如果胜,则满盘皆胜,败则满盘皆输。
双方实力对比:
曹操:兵力2.3万
陶谦:远征军5万,徐州守军不详,大约在1万人左右
曹操陶谦兖徐争霸:
曹操充分利用彭城城北地形空旷,适合骑兵作战的有利形势,数千骑兵趁着陶谦人困马乏之时展开攻势,陶谦军顿时溃败,死者万余,泗水河为之堵塞。
结局:曹操大胜,陶谦惨败
意义:
1、彻底瓦解了陶谦十多年积累而来的军事优势,摧毁了徐州军的自信;
2、徐州库府十分充足,对徐州西部的战领使曹操缓解了一时粮草带来的压力。
第二阶段:血洗徐州
战争背景:
彭城之战后,陶谦向曹操求和,曹操也因为军粮和长期征战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撤军。此时隐居在琅玡郡的曹嵩听说曹操在兖州站稳了脚根,便带了数亿资产移居兖州。为了讨好曹操,陶谦派出都尉张闿率领两百名骑兵护送曹嵩,然而张闿见财起意,杀了曹嵩一家。消息传到曹操耳里,于是,为了复仇,更为了扩张势力,曹操向陶谦再度展了进攻。
结局:两败俱伤,曹操失兖州,陶谦元气大伤,徐州由富庶之所变成人间鬼域
意义:
1、正面意义:
徐州长期处在战乱之外,府库充足,百姓豪强都很拥护陶谦,凡外来势力,自然就有一种强大的拒绝意识,曹操想要占据是很困难的,只能先用惊吓人心的恐怖手段,摧毁徐州人自足自安的心理,而对曹操采取不得不接受的态度。
2、负面意义:
曹操是一位战术大师,战略小丑,从战术面上考虑,对徐州的屠戮是充满好处的,但要从战略上考虑,屠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极广、极深、极远的。虽然掺杂着豪强利益分配等等问题,但是屠城却毫无疑问是兖州叛乱的直接导火索,而兖州的叛乱,把曹操推到了自黄巾军
兵临兖州以来最危险的一段时间。
第四篇: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
红军长征中的重大战役
喋血湘江
1934年11月25日~12月1日,中央红军在全州(今广西全州县)以南湘江东岸与敌浴血奋战。湘江战役,是蒋介石精心策划的一次大战役,也是红军长征经历的第一场恶战。蒋介石投入嫡系部队和湘、粤、桂三省地方军阀部队近30万人的兵力,妄图全歼我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地区。敌我力量如此悬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决策又给红军造成了全盘被动,在这种险恶的情况下,红军还是突破了湘江。然而,这是给红军带来巨大损失的一场血战。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减少到3万余人。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一个决定性战役。1935年1月29日~3月22日,毛泽东以自己特有的伟大战略眼光,灵活指挥3万余人的红军,与10倍于己的优势敌人周旋,东西驰骋千里,南北往返数次,忽南忽北,声东击西,屡用奇兵,调动敌人,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在四渡赤水作战中,红军进行了大小40余次战斗,共歼敌1.8万余人。中央红军从此一反长征以来的被动挨打局面,取得了战略转移的主动权。四渡赤水是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队红一师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团一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地杀出一条生路。尽管红军大部队没有全部从这里渡河,但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了敌人,也为红军沿大渡河两岸北上夹击泸定桥守敌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军夺取整个大渡河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意义。
飞夺泸定桥
泸定桥的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由川军第三十八团主力防守。在红军到达之前,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链悬在大渡河上,形势十分险恶。1935年5月29日, 红军左纵队先头部队红四团一营二连22名英雄,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人火力,攀踏着悬空的铁索向东桥头攻击,胜利占领大桥。红军后续部队跟进,迅速击溃守敌一个团,占领泸定桥。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这样,蒋介石企图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梦想彻底破灭。
嘉陵江战役
1935年3月28日~4月21日,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发起并成功地进行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红四方面军共歼敌1万余人。相继攻克9座县城。这次渡江作战,红军强渡的江河之宽,渡过的人数之多,取得的战果之大,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上是空前的,在整个红军战史上也是不多见的。这次战役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策应了中央红军的作战行动。
包座战役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确定了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班佑以东的上下包座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北部,地势险要,卡在红军进入甘南的必经之路上。1935年8月29日,红三十军向上包座守敌发起攻击,8月31日,攻占上包座。与此同时,第四军一部也向求吉寺守敌攻击。此役歼灭包座地区守敌及敌援军第四十九师大部,共毙、伤、俘敌5000余人,缴获机枪50余挺,长短枪1500余支。包座战役的胜利,扫清了红军北上的障碍,打开了向甘南进军的大门。
攻占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肃迭部县境内,是四川通往甘肃的重要隘口,素有天险之称。腊子口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是一条水深流急的腊子河,河上架有一座木桥,这是进入腊子口的惟一通道。敌人在这里布置了两个营的兵力防守,严密封锁红军北上的道路。1935年9月1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一军第二师第四团攻占腊子口天险,突破敌人封锁线,粉碎了敌人企图把红军困死在草地的计划。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1月初,中央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后,毛泽东、彭德怀决定在直罗镇(在今陕西富县境内)发起歼灭战。11月21日~24日,红军围歼东北军第一○九师,共计俘虏敌人5300多人,打死敌师长牛元峰以下1000多人。这次战役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加速了国民党营垒的分化,对以后的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为党中央奠基西北打开了新局面。
第五篇:公安部部署清剿火患战役遏制重大火灾
公安部部署清剿火患战役遏制重大火灾
http://.cn2011年09月27日08:50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27日电 公安部日前召开全国深化消防安全“五大”活动开展“清剿火患”战役视频会议,部署从即日起至明年初,在全国组织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在会上要求,各地公安消防部门要强化责任,积极行动,坚持战时标准,以铁的纪律和手段,果断排除一切障碍,全面深入排查整治火灾隐患,有效遏制较大以上亡人火灾,杜绝发生重特大火灾。
刘金国在讲话中深入分析了今年以来的火灾形势,着重指出了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他说,去年上海“11·15”火灾发生后,公安部紧急部署了消防安全“五大”活动,但火灾形势仍然严峻,有的地方问题突出。各地要在前阶段“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将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突出的区域和行业纳入“清剿火患”战役范围,着力消除影响本地公共消防安全的突出问题。
刘金国要求,各地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立即成立“清剿火患”战役指挥部,在国庆、元旦、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开展针对性的战役行动,不断掀起“清剿火患”战役高潮;要落实责任、强化督导,完善各警种间的消防工作制度,明确各部门警种、公安派出所“清剿火患”战役工作任务,全警动员打好“清剿火患”战役。要对排查和群众举报的火灾隐患坚决整治,用足用好法律手段,决不姑息迁就。要建立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设立奖励资金,广泛发动群众举报火灾隐患。
刘金国强调,这次战役的目标是,一般火灾隐患100%整改,重大隐患100%挂牌督办,坚决遏制重大火灾,实现全年火灾亡人、伤人数较去年有明显下降。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将“清剿火患”战役的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做到不漏一个社区、不漏一个村庄、不漏一个单位场所。对因工作不落实导致重大火灾的,要严肃追责。要强化纪律,令行禁止,坚持战时标准,以铁的纪律和手段,果断排除一切障碍,坚决打赢“清剿火患”这场硬仗。
保证消防安全终结火灾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