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开展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的意义
内江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目 录 学校开展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意义„„„„„„„„„„„„„„„„„3
1.1
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艺术修养„„„„„„„„3
1.2
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可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4
1.3
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扩大自身的影响力„„„„„„„„4
学校展开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5
2.1
老师认识方面„„„„„„„„„„„„„„„„„„„„„„„„„„„„5
2.2
学生参与方面„„„„„„„„„„„„„„„„„„„„„„„„„„„„6
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措施„„„„„„„„„„„„„„„„„„„„6
3.1
提高学生的认识„„„„„„„„„„„„„„„„„„„„„„„„„„„7
3.2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7
3.3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7
3.4
多开展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7 总 结„„„„„„„„„„„„„„„„„„„„„„„„„„„„„„„8
参 考 文 献
„„„„„„„„„„„„„„„„„„„„„„„„„„„„„„8
摘要:音乐教学与社会音乐艺术实践的整合,既是艺术科学自身的需要,也是21世纪音乐艺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最终趋势。重视培养音乐专业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去解决问题,走出只学无用的教学误区,通过有效的艺术实践贯彻与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己的个性与特长,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课外艺术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也是学校德育的载体,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课外实践活动,更能把教师的艺术课堂延伸开来,对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巩固与提高,以及情感目标的升华,内化为学生精神上的营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终生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 途径 艺术实践
abstract:music teaching and social music art practice integration, is both an art science itself, which is also the need of the 21st century music art teaching with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nal trend.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music professional practice ability, lets the student in art practice found himself the existing problems.Targete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o solve problems, just learn useless teaching of error, through effective artistic practice to be carried out, the maximum exert students own personality and skill,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Extracurricular art activiti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education.The stage show themselves is the student, but also the carrier of school moral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arranged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practice, the teacher's art more stretched for knowledge classroom, the ability to target, target, and consolidated and improve the sublimation of emotional goal, internalizes for student spiritual nourishment, for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has and its important significance.Keywords: music way art practice 学校开展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的意义
课外音乐活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环境,同时也是教师发现、培养人才的基地。课堂音乐教学是与课外音乐教学相互促进、补充的。课外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和艺术课的教学相互联系,同时又区别于艺术课堂教学,富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传播,人们对学生艺术素养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较高的地位。但是,从素质教育到应试教育的改革还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由于中考、高考的客观存在,中学阶段的艺术教育的课堂时间总量是很少的,这就使得课外艺术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以外的各种音乐教育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我们要充分了解高校开展课外音乐活动的意义,明确高校课外音乐活动存在的问题,全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通过各种课外音乐活动,能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中开展课外艺术实践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外音乐活动因为组织形式的灵活多变以及内容的丰富多彩,它能更好地将不同的学科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学生排练音乐剧为例说说这一点。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它可以糅合音乐、舞蹈、美术、朗诵等多种艺术元素。作为师范生在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包括演唱、演奏、舞蹈、歌曲创作等方面)后创作小型音乐剧并表演音乐剧,这既使得有不同特长的学生得到了实践机会,同时也让学生有机会通过合作学习别人的长处,这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作为我国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研究第一人的资深博导郭声健教授指出:提高艺术师范学生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莫过于让他们自己在当学生的时候多参加和组织一些课外艺术活动,尽早地多体验一下中小学艺术教师这一角色。
1.1 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艺术修养
音乐本身能丰富人的思想感情,而情感往往通过音乐激发。青少年是世界观、人生观逐步形成的时期,“诗咏志,歌咏言”,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可以使人进步、催人奋进。课外音乐活动可以丰富学校的课外文化生活,通过一些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良好品质。音乐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性课程,音乐教学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让学生具有直接的音乐经历,在学生主动参与听、唱、学、看的实
践活动中,了解音乐,去发现、感知音乐的内涵和意境,从中既欣赏了音乐,又学到音乐知识的愉快体验,让艺术的熏陶真正变成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最有效的音乐实践方法是聆听和模仿。音乐艺术称之为流动的建筑,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在高等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音乐才能和特长。学生只有通过在课外音乐活动中不断锻炼,才能提高他们的音乐技能、技巧、音乐表现、鉴赏、创作、审美、管理、人际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音乐艺术表演能力和鉴赏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
1.2 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可促进音乐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课外音乐活动可以强化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技能付诸于实践的行动。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在高中时只重视文化课学习而忽视对音乐的学习,当他们进入高校以后,单纯依靠高校的音乐课堂教学难以顺利实现大学生音乐美育的培养目标。因此,开展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例如,鼓励和辅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大学生合唱团、舞蹈队、吉他协会、管乐队、话剧团等课外活动。通过给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他们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这样,可以巩固、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3 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在教育教学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校都在为建立一个浓厚文化氛围的环境寻找空间,想努力通过艺术成就来扩大自身的影响,吸收有才能、有水平的高级人才。例如,当一所高校的音乐文化取得省级、国家级的奖励时,这所高校的声誉、知名度就自然地扩大了,这标志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成为许多高中生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成为成千上万的大学毕业生求之不得的理想单位。
课外艺术活动为学生搭建的是一个别样的舞台,它展示了学生的艺术才华,增强了自信心和表现力,进一步挖掘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在课外舞蹈表演活动中,同学们团结一致,个人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学会与队员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在观看电影、欣赏书画雕塑、感受舞蹈、倾听歌曲、欣赏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习惯,渐渐学会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悟生活中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提高自身素养。
课外艺术活动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天地,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同学间的情谊,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学生的可塑性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充分的展示,我们要把这个五光十色的舞台长久地搭建下去,为学生全面提高和快乐成长找到自己的天地。
课外艺术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在校内组织丰富多采的艺术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更能让学生得到很多知识和信息,提高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由于现在社会信息发达,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得到很多“知识”和“信息”,其中不免常有不良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明辨是非,而艺术活动能够唤起学生的美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使他们的道德情感得以顺利健康发展。学校开展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学校的音乐教育现状来看,大多数的学校只满足于开好音乐课,而课外音乐活动太少,即便是开展活动,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比如说: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内容方法不当,随意性大等等。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的开展好课外音乐活动呢?那么高等学校的课外音乐艺术实践活动组织和参与形式是灵活多样的。目前,各院校一般都针对学生开展很多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外实践活动,然而,开展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仍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
2.1 老师认识方面
长期以来,有些学校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地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受这种传统思想的束缚,不少高校音乐老师缺乏对高校课外音乐活动的认识,依然不能把音乐课外活动提到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他们在课堂教学上尽职尽责,但对学生的课外音乐实践活动缺乏热忱和关心。音乐教育在20世纪一直是以课堂教学为主,长期以来这种思想已潜移默化深深植根于大家的思想中。受这种传统思想的束缚,不少教师依然不能把作为音乐实践活动之一的课外音乐活动提到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来对待。他们也许在课堂教学上尽职尽职责,但对学生(当然个别尖子生除外)的课外音乐活动漠不关心。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两个重要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概念,只有通过良好的艺术实践,学生在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体验音乐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去表现和创造音
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和创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研究,努力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氛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努力。
在音乐艺术教学实践中偏重知识技能教学而忽视学生参与音乐艺术欣赏和表现活动中所感受音乐艺术的审美愉悦。”只重视教师讲解与描述的传授和技能练习,把音乐艺术教育等同“技术教育”,忽视了学生自身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和表现,只强调静而忽视了动,扼杀了学生潜在的生命力,把以自由创作为特征、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教育活动变成了操作性模仿活动,失去了音乐的“意味”,严重影响了音乐艺术欣赏的教育效果和审美育人的目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探索如何使学生对多种音乐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兴趣和创意,并在高一层次上通过“艺术社会实践的综合”这一形式的共同审美要素进行直觉、抽象、概括、互相迁移而增加“综合性”的音乐艺术智慧,提高自身整体的音乐艺术反应能力、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
2.2 学生参与方面
当前,有些高校开展的课外音乐活动主要以音乐单项活动为主,对学生的要求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评判的。这类比赛对于发现和培养尖子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大多数在专业上不拔尖的学生甚至是没有系统受过音乐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很难参加到这样的队伍中来。虽然有其他集体性的课外音乐活动,如民乐队、舞蹈队、合唱团、话剧团等,但这样的团队招收人员也是有限的,一般是以面试的形式选拔出他们所需要的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在某一方面拔尖的学生才有机会参加此类课外音乐活动。这样,课外音乐活动实际上只是成了培养尖子生的摇篮,而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还是被拒于音乐学习门槛之外。然而说到底,这样的班级汇报演出也只是本班一部分专业较好的学生能上台表演而已,课外音乐活动实际上只是成了培养尖子生的摇篮。
提高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措施
音乐实践能力必须在音乐活动中进行。经过自己的学习并认为,在高校课外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3.1 提高学生的认识
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必须提高高校领导者和音乐老师的认知,只有使他们认识到高校开展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重要性,才能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课外音乐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开展经常性的文艺排练、演出,举行各项音乐技能技巧比赛,教给学生舞台经验、比赛经验,让学生能真正在活动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3.2 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要提高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必须加强音乐老师对课外音乐活动的指导。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把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纳入教学计划,认真制订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方案,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课外活动内容有机结合,确保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质量和效果,使他们真正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将自身的音乐实践能力提高。
配备专门的课外活动辅导老师专门对学生进行辅导;要求任课教师把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当中,使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方案并对活动的开展以书面形式或讲座形式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课外音乐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3.3 扩大学生参与面
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动员学生积极参与,扩大学生参与面。以“面对全体学生”为宗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课外音乐活动,以适应不同特长、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适合自己的课外音乐活动中去,并把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成果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
在制度上作出“人人参与”的具体要求,以“面对全体学生”为宗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课外音乐活动,以适应不同特长、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课外音乐活动可参与。并把学生课外音乐活动成果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参与课外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3.4 多开展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
现代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必须多开展综合性艺术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的艺术实践活动既利于学生将所学的多科知识与技能融合吸收,又利于综合能力的锻炼。而且要提高专业教师的认识,使之认知学生课外音乐活动与课堂教学同等重要性,在思想上重视课外音乐活动。此外,综合性活动有机会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团结合作,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活动形式多样化,如相声、小品、音乐剧、模拟中小学课堂、模拟中小学课外音乐活动等等。
总结
高校课外音乐活动是高校课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老师应在搞好音乐教学工作的同时必须落实开展学生课外音乐活动,做到活动有计划、有措施,认真总结,取长补短,不断在音乐活动中锻炼学生,提高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学习新技能、新科学、新思想实践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 郁文武.谢嘉幸.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 王炎琪.谢坚强,田正田.学生音乐修养.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1.[4] 杨燕迪.音乐人文诠释.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0 [5] 齐易.张文川著.音乐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2002.[6] 杜卫主编.美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孔令钢.吴苏林《乐记》的教育智慧(中国古代教育智慧).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9.10 [8] 沈尊光.中国音教论文集锦.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8
第二篇: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物理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指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各种物理教学活动。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理解、记忆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这是课堂上得不到的,更不是做几道练习题所能代替的。所以,物理课外活动既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实践活动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不完全受教学大纲的限制,它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一般都是学生自愿参加的。下面就如何开展物理课外实践活动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开展物理实践活动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物理教学目的提出的新要求。物理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培养其实践能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助于培养其创新精神。
2、保持和发展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学生普遍在刚刚接触物理时,充满学习兴趣,但随着教学的进行,单纯的课堂教学与实验,无法使学生保持新鲜感与参与感,兴趣逐渐消失。物理实践活动解脱课堂和书本对学生的束缚,使学生变被动的参观者为主动的参与者,自主的学习,充分展现个性和才华,极大的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
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学科,物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有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强调科学态度,但是学生无法直接感受到科学态度的重要性。在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经常要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这时,尊重事实、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就必不可少了。学生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逐渐培养了科学态度。同时,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自己去做,而不是在看,也培养了学生的刻苦精神。
4、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物理实践活动中,学生为完成活动目标,必不可少的需要查阅资料和充分应用课堂所学书本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长远看,也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终身学习。
第三篇:学校中学课外实践活动方案
当今的许多中小学生,严重缺乏感恩意识,连最起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都不懂得感激。中华民族文明五千年,感恩、行孝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史乃至全人类各民族文明史共具有的最广泛的人文教育基础。上海市《中小学生守则》增加了“学会感恩”等条款,填补了以往教育内容的一个空白。
不懂得感恩,就失去了爱父母的感情基础,爱祖国得先让孩子们爱集体、爱自己身边的人,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不至于负大义。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将来爱事业、爱国家?谈“感恩教育”绝非追赶时髦,只为是我们这一代教育者该深思的问题而已。
作为我校九年四段式德育分层递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抓手,我校本学期的课外实践活动以“学会感恩、懂得孝顺”为本次活动的主线。
一、活动主题:五湖之汀看甪直,孝感动天二十四
二、活动目的
1、了解甪直文化古镇的历史、人文、古迹
2、“孝”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而当前中学生“亲情”、“感恩”意识缺乏。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什么为“孝”,如何感悟“亲情”、学会“感恩”。
3、让学生感悟孝道,学会感恩,三、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宣传准备阶段(第9~10周)
1、各班级通过网络、书籍查找资料,了解甪直古镇的人文古迹、历史;语文组教师通过语文课,为学生介绍甪直古镇的著名文人、作品
2、了解二十四孝,以故事的形式讲二十四孝的故事
3、搜集古今有关“孝德”的人物和故事(尤其是学生身边的优秀榜样)
4、设计问卷对学生和家长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孝”的现状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第11~12周)
1、参观甪直古镇,亲身感受古镇的历史文化、实地了解人文古迹等
2、参观张陵公园内的《二十四孝故事》展览馆
3、在校园网站开设师生论坛:
1)讲“孝道”是否过时?
2)“孝道”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4、各班召开《孝敬父母》主题班会
1)通过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待
2)父母的艰辛和爱自己的真实故事
3)“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如何孝敬父母?”、“自己孝敬父母了吗?”
4、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题目自定。
5、收集古今有关“孝”的故事,汇编成册编成校本教材,6、“父母在我心中”征文比赛;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第14周)
1、学校有关部门对此次主题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色的个人和班级进行表彰;
2、在以上活动的基础上,收集各方反馈,进行全面总结,使“懂得感恩,懂得孝敬” 教育成为我校创建九年四段式德育分层递进、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一个重要抓手。
附问卷内容:(学生与家长)
1、对父母讲话态度恭敬,语气亲切;
2、听从父母的教导和正确的意见;
3、上学时要和父母说再见,放学回家要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4、平时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诉父母地点、时间免得亲人挂念;
5、吃饭时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先让父母吃,为父母盛饭;
6、父母下班要为父母倒茶,让父母休息;
第四篇: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
数学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知识讲解与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它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究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和直接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彻着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由舒展身心。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教与学的方式转变
数学实践活动的设置,打破了原来学科教学中重书本知识,轻直接经验;重结论,轻过程;封闭学习多,开放学习少;机械记忆多,实际应用少等的教学模式。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课堂中充满着研讨、探究、思考的气氛。学生要改变以听教师讲授,回答教师的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活动中,要大胆尝试,努力克服困难,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归纳,清楚地发现其本质的内在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就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有疑惑的。数学实践课堂就是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这一过程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数学实践活动提倡“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例如,教学《大树有多高》,学生在比的知识基础之上,教师提出测量大树有多高这一有趣的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得出同一时刻影长与竿高的比是一定的这个结论,并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大树高度、楼房高度的计算等实际问题。这一过程中不是教师要学生做什么,而是学生想做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三)有助于增进学生的互相交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就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分工,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这样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也有观摩别人的机会;有自己成功的机会,也有自己在大家面前失败的时候;有头头道道说理的时候,也有推翻自己去承认别人的时候。一个实践课题,一个探索过程,展示的是智慧的空间,又给学生创造了合作交流的机会,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既相互交流又相互竞争,同时又体现了小组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应用意识
数学课程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实践活动课则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就必须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拓宽知识范围,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价值和魅力,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到银行去参观或查资料,了解什么是利率,然后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存钱、取钱,计算相应的利息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第五篇: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陈丰浪
【摘要】
社会环境对小学生学习语言起着奠基和启蒙的作用。语文学习是各种学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认识过程。而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仅靠上好语文课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联系才能奏效。对小学语文能力的培养也不能局限于课堂上,课外的听说读写、交际等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他们去接触和运用语言。【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外 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我们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决不能忽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语文走向课外、走向社会,使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正确认识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之外的语文学习活动,包括课外和校外的与语文有关的社会实践性、服务性活动,获取由各种信息工具传递的社会信息活动、社会交际等活动。
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可以很好地体现小学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将其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我们不能把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看成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将其意义局限于加深课内知识、巩固课堂教学的成果,也不能将其视为加重小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应将其视为语文教学缺一不可的一部分。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比起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活泼有趣,具有比上课更强的魅力,是一种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兴趣和才能为目标的自我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内容,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为小学生们提供更多更广的时空,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认真观察生活,经常练习说写,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活,提高认识事物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因此,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课外的语文教学,这对于增长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和语文学习习惯、完善他们的个性品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让学生们在课外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更多更广的语文信息,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把认识、体会、方法、技能,以及所激发的兴趣、疑问、思索带进课堂,从而大大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益。
二、积极创设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环境
为学生们提供和创设良好的小学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环境,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和保障。教师要尽可能地加强这方面的阵地建设,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
1、形成良好的听说环境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理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的目标来抓,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号召学生在校内校外都要自觉地讲普通话。可以定期评选学习普通话积极分子。
2、设置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要尽可能用好图书阅览室,鼓励学生借阅书籍,也可发动学生自荐图书,提倡借阅交流。订一份适合本年级段的阅读报刊,有条件的可以人手各一份。为避免课外阅读的不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3、创建良好的写作环境
实践是写作的源泉,课内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课外的生活是自流的,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们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引导他们观察事物、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教师还要为学生们提供写作的发表园地,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创新精神,在教室里办好墙报、黑板报,并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
三、组织指导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而不是让学生盲目活动。尽管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要加强指导。组织活动时,要注意群体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并举,相互配合,还要体现活动的层次性。在指导活动时,活动形式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要求,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整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1、精心设计课外听说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从低段到高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设计以下一些课外听说活动:
练耳练说。组织学生收听广播、录音,组织影视欣赏,观看影视、话剧等,组织学生听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教育意义的讲演和报告。让学生都陶醉于其中,任影片牵引着他们的泪水和欢笑。观看影片只是影视欣赏的感知阶段, 我们还组织学生写影评或观后感,要求能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并在课内进行交流。
每天一句(段)话。从一年级起就利用课后几分钟,让每位学生练说一句话,逐步发展为一段话、一件事,说话内容可由学生自由选择。
小小故事会。要求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讲清楚,讲得连贯通顺、生动具体、富有情感。举办故事会有利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小型演讲会。让学生们就一件事、一个看法展开讨论、演讲,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调查访问。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工厂、农村、街道、家庭等,进行小型的专题调查采访活动,增强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听说和提问能力。
说话竞赛。组织传话比赛、听力比赛、看图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交际场合言语练说。组织学生进行购物、借物、做客、交友、自我介绍等交际场合的言语练说,增强学生交际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2、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以下阅读为主的语文课外活动:
读好书活动。《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书籍是世界的营养品” ,“书犹药也, 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推荐《一千零一夜》、《王尔德童话》、《安徒生童话精选》、《格林童话》、《世界经典童话.爱心篇》等书籍;同时我也与节日活动联系在一起,为庆祝国庆, 我组织学生阅读《古今爱国故事》、《名人故事》等。书籍是小学生扩展视野, 增长知识的重要渠道。组织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小学生报刊杂志,高年级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怎样记笔记、做摘抄等阅读方法。
阅读游戏。在游艺活动中可以穿插猜书谜等阅读游戏,谜底可以是课外书中的篇名、人名、事件或语句。
朗诵阅读比赛。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诗歌、文章,举办举办定时定量的朗读、速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诵阅读比赛。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 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母语的精美范本,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以说吟诵古诗文无疑是遵循这种规律的一种最佳方式。古诗文也有利于宏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制作语文小报。学生全员参加, 自由组合, 成立各个小报编辑部, 每周一期, 每期一个主题。从创意策划到版面设计、编辑排版, 全部由学生课外自行完成, 教师仅起指导作用。无论是手抄还是电脑打印, 都力求文质兼美, 图文并茂。一张张精美的小报, 不仅让学生有一个精神交流的家园, 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不仅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语文情景表演。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语文地学习不仅仅是让孩子记住那些死地知识,更重要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让学生去进一步对课本地理解、感受。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我在语文课时我组织学生对课文进行情景表演。特别是一些小说、童话等课文。如《晏子使楚》等可抓住人物对白、典型细节,以夸张的表演来再现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理。事实证明,学生演一遍,比起读十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表演者往往会产生一种与人物角色同呼吸的感受,观看者常常能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和提高为了加深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这种体验和感悟,无疑有助于学生对文本阅读后的理解。
3、组织引导课外写作活动
课外写作活动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创设、组织、评议和总结。可以开展以下一些写作活动:
观察日记。让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然后根据观察到的事物,写观察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
定期作文。日记、周记要求按时完成,持之以恒。
专题作文。由教师指定专题,学生围绕专题写作。例如《有趣的童年》、《我 4 的老师》等,在此范围内让学生放开写,也可以形成系列短文。
自由作文。让学生根据自己定的题目,进行选材和写作。教师可以放宽成文期限,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写信活动。在同学之间、亲人之间、师生之间,让学生开展写信活动,培养书面语言交际能力。
优秀作文评选。让学生挑选自己满意的作文,参加优秀作文评选。选出优秀作文后,可以在墙报中展出,也可以汇编成册,让学生互相交流。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营造了一个健康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受益非浅。随着新课标不断深入地推广,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将越发显得重要。因为只有课内外结合,在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与语言环境中听、说、读、写,学以致用,才能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张士文 《语文课外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
郑家波 《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陈 芳 《浅谈语文课外活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