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间与灵感杂文随笔
在陌生、迷茫的旷野里,我努力呼唤着灵感;
在平凡、繁琐的生活中,我终于发现了时间。
漫步在氧气充足的海洋里,总不知道光阴的珍贵,捆绑在既定的事务中,从满档里挤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段很难。
我用坚强的心态去消除一天紧张无序的疲劳,争分夺秒,我用执著的希望减少休息,赶走困倦,孕育创作时间。
灵感来源于自然,滋生于变化莫测的大脑空间,一个因琐事卡机的硬盘,怎会有诗情画意的空间?
清清吧,不只是网友被拉黑,清醒吧,或许脑硬盘已被塞满。
只有找回属于自己的空间,才能捕捉瞬息万变的创作灵感;
用强大的自信和灵活的手指,抒写辛酸苦辣,点燃绚丽灿烂。
第二篇:时间杂文随笔
天空被沉甸甸的铅色云朵遮得严严实实,房间里一直开着灯。
湿乎乎的云絮仿佛在说:准备好了啊,我随时要下雨。
在这样灰色又晦涩的天气里,实在不适合工作、不适合逛街、不适合家务,只适合睡觉。
只有睡觉最抒情。
梦到了下雪,梦到在雪地里追火车,追也追不上。
是似曾相识的梦中场景。
醒来发现天晴了,衰弱的阳光匍匐在对面楼的屋顶,远处的大青山若隐若现,看不清楚表情。
该带女儿去上钢琴课了。
女儿问:时间是什么?
我不知道。
百度上说:时间是描述物质运动或事件发生的过程。确定时间,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的变化规律。
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人们认知的一种错觉。
可是我都没看懂。
只是觉得,虽然时间是钟表指针固定长度的移动,可往往二十天的时间能感觉长得近乎永恒,九个月的时间却感觉短得出乎意料。
看来,在我的记忆的围墙的内侧,那些本应一成不变的东西,也在悄然改变中。
除了释怀,你真的无能为力。
第三篇:敬畏时间杂文随笔
近日读周国平散文《有所敬畏》,感慨颇多,尤其是看到步履蹒跚、疾病缠身的父亲,更是对时间有了更新的认识、更深的理解。人生在世,还是应该有所敬畏,比如敬畏天地、敬畏法纪、敬畏师长、敬畏时间……常怀敬畏之心,人生的道路才会宽阔,幸福的柴门才会为你开启。
当你呱呱落地的一刹那,你的生命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成长,就是在消费自己的时间;成熟,就是在增加自己的“年轮”。阅历由时间的碎片堆砌,经验由生命的点滴汇集。
时间是最公平的,不管你富裕还是贫穷,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庶民,它给每个人的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时,一分钟只有六十秒。它对谁都一样,不会因为你跑它也跑、你停它也停它既不慷慨,也不吝啬,就像慈父贤母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不偏不倚,一碗水端平。它是永恒的流动,不管是攀爬峭壁,还是跨越险滩,它都保持一种姿态,宁静而潇洒,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心中有神圣,行为有敬畏,手中才会有收获。敬畏自然,必然山青水秀、风轻云淡;敬畏时间,必会惜时如金、奋起直追;敬畏父母,必须心存善念、知恩图报。
一位朋友曾说过:每天少睡一个小时,生命其实就延长了一个小时。当然,他是针对那些吃完了睡、睡醒了吃的人讲的。我觉得朋友说得很有些道理,如果一个人整天只是在家追追美剧、吃吃薯片、点点外卖、喝喝小酒、睡睡大觉……看似闲适自在、快活安逸,实则是在浪费时间、消费生命,且最终会消磨掉意志,从而毁掉幸福的生活。
梁实秋先生从美国回到台湾后,许多朋友经常邀请他聚会,且推杯换盏热闹到深夜。梁先生恰好是利用晚上时间工作、学习、写作,而几位朋友又都是“夜猫子”式的人物。对于朋友们的盛情,梁先生也不好生硬回绝,他在席间对朋友们说:你们请我吃宵夜,我请大家吃早餐。明白梁先生的用意后,朋友们也就不再经常“打扰”他了,梁先生从而回归了过去的生活习惯。大师用智慧谢绝了无聊、兼顾了友情、赢回了时间。
记得一篇文章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懵懂的小女孩发现多日不见了慈爱的外婆,就问母亲“外婆去哪了”,母亲不好用“外婆睡着了”“外婆出远门了”这些话语来哄骗小女孩,就直接告诉女儿说“外婆死了”。对生死没有任何概念的女孩又问:“什么是死了啊?”母亲说:“死了就是一个人走完了自己的时间。外婆是这样,妈妈也会这样,所有的人都会走完自己的时间。”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时间就是生命!一个人只有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一边认命、一边拚命,生命才有可能变相拉长,生命的价值才会变得有意义、有价值。
时间很奇特,它无私地给了你阅历、经验与福祉,同时也无情地给了你衰老、皱纹和消沉; 它一天天让你变得成熟、稳重,也剥夺了你对青春的渴望、眷念;它让曾经的美好永久留存、回忆,也拉大了你与照片的鸿沟、距离。再姣好的容颜也难抵御累月的风霜,再强健的体魄也经不住经年的消蚀,时间一定会在你的头上、脸上、手上……身体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沧桑的印记。
经常会听到人说:等我有时间了,就可以好好读点书了;等我赚够了钱,就可以孝敬父母了;等我发达了,就可以做慈善了……殊不知,当你以为自己什么都有了的时候,其实你可能已经什么都丧失了。等你有空了,你也许眼睛花了、不能久坐了;等你有钱了,也许父母牙掉了、胃坏了,纵然是山珍海味也吃不动、消化不了了;等你发达了,也许你的心态也发了变化,可能会想获取更高的职位、拥有更多的财富,仍然在日复一日的应酬、年复一年的忙碌。千万不要等,一等白了头,到头来只有“空悲切”了。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但有些时间还是可以“浪费”的。比如陪父母聊聊天,同妻子逛逛街,和孩子做做游戏,与家人叙叙亲情,邀朋友侃侃大山……甚至还有可能在与亲友的交流中,在休闲娱乐时,在独坐养神里获得灵感、捕得商机,从而丰富自己、成就事业。
敬畏时间其实就是敬畏生命。对于碌碌无为的人,时间可以忘怀;对于伟大崇高的人,时间却能使之永垂不朽。我们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更须以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用有限的生命奋斗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创造出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四篇:空缺与时间杂文随笔
“你不会觉得当你和一个人一起之后,就失去了自己的生活吗?”
“不会啊,并不想要一个人的生活,我早已厌倦了一个人的生活。”
有时候一个人空缺的位置并不是在独处的时候发现的。过去当你觉得你需要这个人的时候,往往不是遭遇了什么重大困难,而是你混迹在人群中,期待有一双眼睛能从纷纷扰扰之中将你辨别出来,并一直在恰当的范围之内注视着你。你需要有这样的一双眼睛来证明自己的独特,所以才会汲汲于寻找这样的一个人。而当这个人终于背过身离开你的时候,你可能一时半会也不会觉察到这样的一双眼睛已经转向了其它地方,而是当你和朋友一起活动,行走的时候,才会忽然意识到,身边即使站满了人,也有巨大的空缺。
感情是什么呢。来了一个人,改变了你的生活,离开之后,又再度改变了你的生活。但是生活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轨迹,也无法回复到原样。就像夏天期待冬天的到来,觉得冬天可以穿更多好看的衣服,却在冬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怀疑去年的自己究竟穿了哪些打扮才会留下这样的印象。改变后的生活是更好还是更差呢,从自己不情愿的态度来看,应该是更差了吧。如果为了一起而隐藏自己的性格无法得到谅解,那么隐藏的毒药也只会是又自己吞下了。而有些习惯虽然出于被动,却在对方已经离开后仍默默地继续,虽然动作的本身已经毫无意义了。比如在我家的猫咪离开的几年后的现在,在家里我也还是会闻到属于她的味道,会在吃完饭后盖上饭菜,过去是害怕她偷吃而弄得一团糟,现在则是毫无意义地重复这个动作了。如果将对动物的爱也比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在后来见过那么多只猫之后,也依然觉得并没有一只猫能取代我家猫的地位,甚至萌生了不想再养猫的养分。但是矛盾的自己又说服自己,将来会养的,只是还需要一段时间。
感受到这个空缺的人,可能总是有意无意地逃避。离开真的好简单,但是永远从心上划掉却很难,而且真的有必要一定要将她彻底去掉吗。即使结局不是完美,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变化呢。所以一开始就心甘情愿地改变自己生活的人,是做好容纳别人的准备,改得快,接受得也快。一开始仍然坚持自己生活的人,除了不愿放弃生活的趣味,实际上也是不愿接近的表现吧。但往往这样引起的改变,才是持久而痛苦,无形而无终。
空缺越大,日后能被填满的有趣生活就越丰富。
走在路上回应着朋友的玩笑话,一个人默默地与看不见的错觉斗争。
第五篇:定格的时间杂文随笔
“三秒后,包子铺的卷帘门会被拉起来。”
三、二、一...背着书包站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我心里默数着。
紧接着,左手边的卷帘门慢慢升起,穿着白色厨师服的店老板弯着腰从半开的卷帘门里走出来,从外面将卷帘门完全打开。
“接下来是穿着白衬衫的男生骑着单车从我面前经过,他会戴着耳机,叼着面包,背着藏青色的双肩包。”
我刚在心里描绘完这个场景,就感觉到面前一阵风掠过,那个戴着耳机叼着面包背着藏青色双肩包的男生骑着单车从我面前飞驰而过。
“在他经过我面前的第5秒,斑马线的绿灯会亮起来。”
我又开始倒数,然后绿灯如约亮了。
我并不是有什么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而是这样分毫不差的生活我已经过了半个月了。我的时间好像被定格在了半个月前的那一天,这十五天来,每天的同一时间都会有同一件事情发生在我眼前。其实刚开始的两三天我并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对劲,可是连续五天我都在放学后回家路上的同一个拐角碰到那只在睡觉的黑猫,这重复率未免太大了一些。
我尝试着跟两个死党说这件事,她们总说我睡糊涂了,我尽力证明过,我说下节课的王老师今天穿的是粉色雪纺衫黑色裙子,果不其然,老师穿着我所说的这套衣服进了教室。两个死党回头看了眼坐在教室后方的我,向我比了个大拇指,下课后却又没心没肺地聊起了别的事情。当然,她们的聊天内容我都快背下来了。显而易见地,这个世界的时间被定格在半个月前这件事只有我意识到了。
我曾试着自己做出改变,看看因果律的变化会不会推着时间向前,但效果甚微。
刚开始我只是做了在上课的时候把课本扔出窗外这样微小但出格的举动,老师却连原因都没有问,直接让我下楼去把书捡回来。这种轻描淡写给了我极大的违和感,一般来讲不是应该问问这是怎么回事吗?按理来说破坏课堂纪律这种事情把我叫起来骂一顿都不过分的,怎么老师看上去连原因都懒得知道一样?不出所料,这一天的其他事情一点都没有改变。
接着,我的举动越发过分,在走廊的白墙上涂鸦,砸碎了教室窗台的花盆,我甚至在课桌上刻下了个“早”字,以期以一己之力推动时间向前。然而,第二天墙依然是白的,花盆依然是好的,连花瓣上的晨露位置都没变,而桌面上也并没有什么“早”字。
放学后,我一如既往地去了心理咨询室,跟心理老师说了昨天的努力依然没有效果。心理老师也一如既往地听着我陈述,然后一如既往地给了我相同的反馈。
第二天的课间,就在我琢磨着跳楼能不能有所改变的时候,我突然注意到了平日这个时候,应该在我旁边叽叽喳喳聊着隔壁班男生的两个死党,今天竟然换了话题。
死党A说:“我可能杀了人。”
死党B却像是听到她今天吃了个包子似的,丝毫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震惊,平淡地问了句:“是谁啊?”
“不认识。”
“怎么杀的啊?”
“不知道。”
“那是什么时候杀的啊?”
“没印象。”
“那你怎么知道自己杀了人?”
“因为早上起来发现有具尸体在我旁边。胸口上插着刀,我衣服上全是血,还把床单搞脏了。”
“然后你就来上学了?”
“是啊,我起晚了,还要洗澡,不抓紧就要迟到了呀。”
“好吧...幸好你准时进教室了。”
在一旁听到这段对话的我已经惊诧得完全放弃思考了。她俩看向我,见我一脸呆样,用手在我眼前晃了晃,就在她们好像要开口问我什么的时候,上课铃救了我一命,我急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我抱着不知道该惊恐她们对这件异常事件的平淡态度,还是该惊喜事情有所改变的心情,恍惚地熬过了一节课。
这天我等不到放学就去了心理咨询室,把刚才发生的这段对话告诉了心理老师,没想到心理老师竟然笑了起来。这个反应平常是不会有的,今天的改变未免也太多了一些,难道时间真的向前推动了吗?
我怔怔地看着笑得很不是时候的心理老师,心中怪异的感觉越来越明显,手心里全是汗,仿佛这个世界从来没有这么不真实过,就连时间被定格的每一天都不如这一刻来得诡异。
心理老师擦了擦眼角笑出的眼泪,说:“不好意思,我很开心,看来你终于意识到了。”
我心脏似乎漏跳了一拍:“意识到什么?”
“时间并没有被定格,是你的感知出错了。”
突如其来的一阵晕眩,让我不禁抓紧沙发把手才不至于倒下:“……等等...你是说,我才是不正常的那个?”
“是啊。”
“但是,但是!每天发生的事情都一样啊!我是指每天在同一个时间点,发生的事情我都能背出来!”
“那是因为你的生活就是这样啊,你每天要上学,要在同样的时间过马路,包子店也每天都在那个点开门营业。你说的那个男生每天穿着同样的衣服是因为那是他们的校服,他也要上学,所以你每天看到的他也都差不多。
而你每天上课的科目和内容基本都是那些东西,那只你每天都会在拐角遇到的黑猫,也是因为喜欢在每天太阳能照射到那块地方的时候跑去睡觉,所以你总会遇到它。你没有办法区分每天细微的差别,大脑直接以经验按照‘完全相同’的信息来处理,并把那些差别都过滤掉了,所以对你而言时间被定格在半个月前的那一天了。”
“……”我一时半会说不出话。
等我好不容易恢复了思考能力,想到我今天提早来心理咨询室的原因,问:“那死党A说她杀了人...是真的吗?”
“八成是真的吧。”心理老师竟然回答得一脸淡然,跟死党B是同样的反应。她接着解释道:“你朋友她本来就有反社会人格,如果她说她杀了人,那应该就是了。至于你说的死党B,根本不存在。”
“不存在?不存在是什么意思?”
“其实也不能说真的不存在,只不过你朋友同时患有解离性人格障碍,B就是A分离出来的那个患有反社会倾向的人格,所以A人格不记得自己杀了人,而B人格却表现得异常冷淡。我不知道你是怎么做到能感知同一个身体里的两个人格在对话的,这可能也是你的感知综合障碍带来的副作用吧。”
“……你为什么能这么平静?”我的眩晕感随着问题的增多越来越强烈,“为什么我身边的人都有问题?这里是哪里?你到底是谁?”
“你不记得了吗?这里是……”
我眼里最后的景象只剩下“心理老师”交叉着双手看着我,还没听她说完,我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而现实中的我,醒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