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那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
那些关于家庭教育的小故事
1.校长画画的故事
说
有48位校长参加北京清华大学“现代教育管理”校长培训班。培训班结束时,人人踌躇满志,个个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回到学校一定要好好干一场。
这时,他们的教授组织了一项考试:教授让每个校长拿出一张纸,用简笔画,画自己未来的学校,让大家互相学习学习。校长们没有异议,埋头作画,很快作画完毕。教授把校长们的画认真看了一遍,什么也没有说,当时只提了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画到人的请举手?48位校长中只有12位举手,大多数画的是学校的大楼、树木、花坛、设备等,就是没有人。接着,教授问第二个问题:画出了学生的请举手?只有4人举手,其中有一位校长在图中画了两排人。他解释说:第一排画的是学校领导,第二排画的是老师,但没有画学生;接着,教授问第三个问题:画出了学校所在社会环境的请举手?举手的人很少。第四个问题是:画出了学校特色的请举手?基本上没有人。
四个问题提问了,教授当时没有作什么解释,但校长们震惊了。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去年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题目就是《画学校,画出了震惊》。请大家思考一下,是什么让校长们震惊了?
当前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是“学校要以人为本”、“学校要办出特色”等。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在培训课上,校长们早已耳熟能详,烂熟于心,在理论认识上一点都没有障碍,然而落在一幅画上时,却很少体现出来。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观念理解容易,转变行动困难,如果要把观念变为自己血液中的东西,那就更是难上加难!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新观念很多。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不仅要勤于学习新课改,更要勇于实践新课改。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家庭要以孩子为本!2.学生答题的故事
↑有一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在一个谈话节目中设置了这样一个情景,一架飞机满载乘客,飞行途中没油了,可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他问参与做节目的孩子,你看这伞给谁用?孩子几乎不假思索回答:“给我自己用”。这时,台下一片骚动,很多观众想:多么自私的孩子啊?可是主持人没有急于下定义,而是蹲下来,耐心地问孩子“为什么呢?”孩子满脸泪水,清晰地说道:“我要跳下去,找到油后,回来救飞机上所有的人”。
这位主持人是一个善于倾听者,由于他的细腻,让大家听到了一个幼小躯体里高尚灵魂的独白,也让那些当初急于评定孩子的人感到惭愧。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们真该常常光顾孩子的内心世界,与他们的思想一起漫游,而不是拔苗助长似的牵引,总急于把孩子引向成人的世界。其实,生活中,孩子有很多方面比我们大人要纯洁得多、可爱得多、强得多。孩子的同情心比大人强,孩子的神圣感比大人强,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要比大人强。
有这样一个调查:北师大一位教授问参加会议的师生:树上有五只鸟,猎人开枪打死一只,还有几只?结果被调查的师生中,99%回答一只也没有了,因为都吓跑了,但有一名小学生作了精彩的回答,还有三只,因为五只鸟是一家人,打死了爸爸,吓跑了妈妈,还剩下三只不会飞的鸟宝宝。
新课改明确规定:教师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学生,倾听学生,向学生学习,要和学生一起成长。
“蹲下身子”是优秀老师成熟的标志;“蹲下身子”是聪明家长睿智的标志。你只有蹲下身子,你才能真正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真正感受到孩子的心是世界上最真、最善、最美。我们的家长,一定要善于蹲下身子欣赏孩子,倾听孩子,向孩子学习,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3.家长孝心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 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言传身教”是中国家庭的优秀传统,其实,新课改并不是一味求新,更多的继承了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教师要为学生师表;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家长要为孩子师表!设想一下:
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 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 你撒谎,他肯定撒谎;
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
你不认真填反馈表,他肯定不认真写作业; 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
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 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打招呼,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打招呼。
新课改有两句话,说得非常好:“字写得不好,不能怪纸笔;孩子没教育好,不能怪孩子”。
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啊!4.上海修地铁的故事↑上海地铁一号线是由德国人设计的,二号线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两者初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运营一段时间后,二号线运营成本却远远高于一号线。原因在哪里?原来二号线忽略了一些细节。
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室外入口,都设有三级台阶。要进入地铁口,首先必须上三级台阶,然后再往下进入地铁站。地铁二号线没有这个设计。结果,一号线从来没有发生过雨水倒灌的现象;而地铁二号线却发生过雨天被淹的惨剧。
再比如:地铁一号线的每一个出口都会转一个弯,而二号线却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结果,这一个小转弯,使得一号线的空调电费大大小于二号线。
再比如:一号线的站台最外边采用金属装饰,里面又用黑色大理石嵌了一条边。而二号线地面全部用同色的地砖铺成。结果是,二号线站台,乘客稍不注意,就会过于靠近轨道,造成安全事故。二号线站台不得不安排工作人员经常提醒乘客。
这个故事其实说的就是:生活是由很多细节组成。谁关注细节,谁就有很大成功的把握。地铁如此,教育也是如此~!
第二篇:家庭教育小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冬天,金兵攻陷开封。岳飞决心从军报国,临行前问母亲姚氏还有何教诲。姚氏命岳飞脱下上衣,取一银针在岳飞的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刺好以后,岳飞让妻子刘氏取镜立其背后,自已亦持一镜于胸前,通过两镜的互照,观看慈母所刺之字。就是这么一照一看,岳飞发现母亲所刺的“国”字里边右下角缺了一点,便诚恳地请教母亲:“母亲大人,您怎么给孩儿刺的的这个国字少一点呀?”母亲姚氏语重心长地对岳飞说:“儿呀,现在金兵,侵我国土,杀掠百姓。希望我儿这次从军,要努力杀敌,不要眷念家人。等你打败金兵,收复国土,凯旋而归时,为娘再与我儿添上这一点。”岳母姚氏的话大大激励了岳飞杀敌报国的信心和勇气。后来,岳飞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精忠报国》的故事也传为千古佳话,更蕴涵了值得中华民族学习和发扬的教子有方的故事精髓。
黄香温席
在中国的古书上,有“香九龄,能温席”的记载。讲的是我国古代“黄香温席”的故事。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了,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9岁的小黄香就是这样孝敬父亲,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他长大以后,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事情正是这样,黄香后来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恣蚊饱血
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天的父母,为了让他们睡个踏实觉,他想了一个办法。每到晚上,吴猛就赤身睡在父母身旁。小孩子家细皮嫩肉的,蚊子都集聚在他身上,且越聚越多。吴猛却任蚊子叮咬吸血,一点也不驱赶。吴猛认为蚊子吸饱了自己身上的血,便不会去叮咬父母。
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
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第三篇:家庭教育小故事
家庭教育的小故事
有位父亲他对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独特,他从来没有辅导过女儿做功课什么的,就是每天回来跟女儿聊十分钟,只聊四个问题,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明阳天下国际教育培训这四个问题是: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你有什么好的表现? 3,今天有什么好收获吗? 4,有什么需要爸爸的帮助吗?
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其实蕴涵着丰富的含义:
第一个问题其实是在调查女儿的价值观,了解她心里面觉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第二个问题实际上是在激励女儿,增加她的自信心;
第三个问题是让她确认一下具体学到了什么;
第四个问题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我很关心你,二是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问题,包含了很多关爱关怀在里面,事实上也证明很有效。
在教育理念中,要把孩子教育好,最关键的就是亲子关系要处理好。如果家长在孩子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孩子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相信家长所有批评、表扬的出发是为了自己好,如果孩子在潜意识里对此达到完全相信,那么这种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关爱、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的稳定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教育孩子的最简单的事情,用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伴随孩子成长”。但是,现实生活大部分人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或者说是扭曲的,孩子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谁家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子女的,但中国98%的家长错把爱的方式当成了爱。比如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吃,最好的衣服穿,这只是一种爱的方式,并不是爱本身。而家长们的爱也经常是有条件的,比如会出现只要这次考试得了前三名,就带你去哪里玩等等。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感情,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是无条件的,是一种整体接纳的,是要让对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个好家长并不难,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几句话: 1,绝对禁止高压/打骂孩子的做法,建立平等的关系。2,真正地无条件爱孩子,给予孩子精神意义上的爱。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
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时常对其鼓励表扬。5,调正亲子关系,这是最重要的一点。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
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的六句话,教育好孩子就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本文转自明阳天下国际拓展官网
第四篇:家庭教育小故事
家庭教育小故事
一、给孩子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
要想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如果家长和孩子是朋友,那么其子女大都性格开朗,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创造性和思维性也都很强。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身心愉悦,能够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大脑健康的发展,使知识容易增进,思想也容易启发。反之,若是整天父母争吵不断,麻将陪伴,烟酒气冲天,那么这样家庭里的孩子的思想就容易压抑、使其性格内向或怪僻、不思进取、少言寡语、不合群等现象,对事情没有乐观的进取精神等不良后果。
二、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小孩儿的成长是通过模仿,慢慢长大的。从开始咿咿呀呀,到学会走路、说话、吃饭、穿衣,都是一步步模仿大人而成长起来的。等到上幼儿园,孩子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后,我们作为家长更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若是父母有好吃的先让给爷爷、奶奶,有好看的衣服先买给爷爷、奶奶,孩子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他有好吃的东西时,也会记得给父母留一点儿。若是父母对老人恶语相加,那他的孩子大体也会自私、霸道,将来对父母不管不问,甚至使用武力,那也不一定。
我有读书的习惯,儿子渐渐的也喜欢看书,他现在5岁,已经认识好多字,能独立阅读他年龄段的故事书,甚至于6-7岁的故事书,他也能看。舞者的孩子大都会舞,歌者的孩子大都会歌,画者的孩子大都会画,搓麻者的孩子大都认识白板,三条……这些都是孩子模仿能力的发挥,我们身为家长,要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而不要做了子女的反面教材。
三、多夸奖孩子、给其成功的感觉
常见到家长对孩子不满意而对其打骂、侮辱,每当见到这样的家长,我都觉得寒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能每个孩子都象家长希望的那样,学习好、能说会道、能歌善舞……家长不要对孩子抱以不切实际的希望,要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孩子知识不丰富,也许体育很好;孩子画画不好,也许语言逻辑很强;孩子不善言谈,也许他动手能力很强……
多夸奖孩子,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做起事情来,就会事半功倍。夸奖孩子时,也不要泛泛的夸奖,要会夸奖,要说出他值得夸奖的地方,要让孩子觉得你是在真心的夸他。儿子渲渲画小兔子给我看,小兔子的头和身子都很象,但是它的腿是直立的,他不会画成卧的形态,我看过之后说:“不错嘛,小兔子画得多生动啊,红红的眼睛、支楞的耳朵。红色的蘑菇房可真漂亮,还有绿绿的草、棕色的栅栏、蓝的天,小兔子生活在这里可真是幸福啊!儿子的脸上就禁不住溢满了笑意。要多给孩子成功的感觉。家长要根据自家孩子的特点,不要给孩子太高的要求。让他做一点他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完成时,你就有理由去夸奖他了,他的心里就有了成功的骄傲,从而提高了他的自信心;反之,若是目标太高,他要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也许还完不成,这样他就会觉得很累,心里生厌,也许就不想去做了。越夸奖,孩子就越喜欢学习,经验就越丰富,学习的能力就发展得快,学习就会更容易,自信心就越强,就越容易接受新事物。反之,越打骂,他就会越来越不想学习了,甚至其它事情也做不好了,他想,反正我做什么事情,总是也达不到父母的满意,干脆一直不满意算了,孩子要是有了这种心理,那家长就后悔莫及了。
四、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锻炼其意志
孩子的性格对于他们的成长很重要。性格的培养,是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做的。隔代教育的弊端,已众所周知,说起来父母都知道这道理,但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儿的,这就是父母的失职了。老人对孩子的爱,大多是溺爱,要什么买什么,玩什么给什么,喂孩子吃饭,替孩子穿衣……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大多数孩子就会自理能力差,而依赖性却特别强,遇事儿胆小不愿做,也不想做,而有的则表现出霸气十足,抢小朋友的东西,不顾别人的感受等不良现象。作为家长要尽量自己带孩子,而不要图省事儿,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培养其独立性,锻炼其意志,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
在儿子渲渲成长的道路上,我总是懒得管她。在他会爬时,夏天在院子里爬着玩,就由她去;大一点,我和他出去玩的时候他就推着小车走;等到会走路了,他那时走路慌总是不稳,经常跌倒,我也总是懒得去扶她起来,于是她便自己站起来。现在儿子上中班,早上我把他送到幼儿园门口,他自己进去,选择一条他喜欢的路线“森林通道”,到二楼自己的教室去。父母替孩子做得多了,他们自己做的就少了,这样对孩子的将来是不好的,所以父母还是少为孩子做一点,多让孩子自己做,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也锻炼他们的意志。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希望我们家长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多多夸奖、树立榜样、并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性、自主性、锻炼其意志,使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五篇:家庭教育小故事
家庭教育小故事
《幼儿教师万能定律:呵护那一点点光》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朋友们!这个故事要用心去读。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次,他吃完了香蕉随手乱扔香蕉皮。她没有像一些母亲那样视而不见,而 是让他捡起来,带着他丢进果皮箱里。然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女孩,在妈妈的熏陶下,她总 要把垃圾扔进果皮箱里,有一次对面才有果皮箱,她就过马路去丢雪糕纸。妈妈看着她走过去。然而一 辆车飞奔过来,小女孩像一只蝴蝶一样飞走了。她妈妈就疯了,每天都在那个地方捡别人丢下的垃圾。当地人感动了,从此不再乱丢垃圾,他们把那些绿色的果皮箱擦得一尘不染,在每一个果皮箱上都贴上 小女孩的名字和美丽的相片。从此,那个城市成为一座永远美丽的城市。故事讲完了,孩子的眼眶湿润 了。他说:妈妈,我再也不乱扔东西了。
孩子上小学了。可是最近他总是迟到。老师找了他的母亲。她没有骂他,或者打他。临睡觉的时候,她 对他说:“孩子,告诉妈妈好吗?为什么那么早出去,却还要迟到?”孩子说他发现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所以他每天都去,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第二天,母亲一早就跟他去河边看了日出。她说:“真是太 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他没有迟到。傍晚,他放学回家时,他的书桌上有一只好看的小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后来,孩子上初中了。有一天,班主任打来电话,说有严重的事件找她去学校。原来,儿子在课堂上偷 看一本画册,里面有几张人体画!她的脑袋嗡了一下。和老师交换了意见后,她替儿子要回了那本画册,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第二天早晨,儿子在他的枕头上发现了那本画册,上面附着一封信:儿子,生命 如花,都是美丽。所以一朵花枯了,很多年后,我们还能忆起;所以一个女人死了,千年后,我们还能 怀念她的美丽,比如李清照,还有秋瑾。孩子,从美出发,记住那些让我们感动的细节,比如一片落叶,一件母亲给你织的毛衣,一个曾经为你弯腰系过鞋带的女孩„„有一天,你就会以你充满色彩和生命 的心香感召世人,就像你小的时候我给你讲的那个飞翔在果皮箱上的小女孩。人们爱她,因为她是天使 „„
这位极聪明伟大的母亲懂得在孩子的缺点中发现那一点点优点,并用无微不至的圣洁的母爱呵护着他生 命中的那一点点光!而那一点点不曾被扑灭的光,总有一天会洒成满天的星星、月亮和太阳,照亮这个我 们深爱着的人世啊。
让我们虔诚地把故事牢记在心,用心思考,用心感悟。让教育智慧升华,炼就一双慧眼,发现孩子“那 一点点光。”总会有那一瞬间,一颗流星、一点流萤,在广袤的夜空,都是亮丽的风景,都让我们感受 到每一个鲜活生命的独一无二和与众不同。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呵护那一点点光”永存心中,作为我们教育行为的准则。
看大学投毒案有感---海岚博士
谁制造了大学投毒案的惨剧,也许就是为人父母的你和我,不要再拿你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不要再培养TA总得第一的心态!做好自己,真心懂得欣赏别人的成就,这种品质太重要了!
朱令案我关注了很久,朱令活下去的那份艰难和妈妈照顾朱令那种坚强和痛苦已经成为我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哀伤。今天又看到了一个黄洋,一个自己喝了饮水机的毒水觉得味道不对,把饮水机里的水倒掉清理干净担心室友喝了不好,如此善良有才华而且承载了父母一生一世的厚望的年轻才俊就因为喝一杯自己寝室里的饮水机里的水而被那么忍地夺去生命!我无法想象他昨天还是考博士第一,今天就历尽痛苦而万分无奈地离开了他充满希望的世界!这是怎样的痛楚!我更无法想象他那本本分分的父母如何面对?
高智商高教育层次的人如果内心邪恶是多么的可怕!究竟是什么能够让这些所谓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的人性能丑恶到比恶魔还狠毒?大家都在评说这个可怕的嫉妒心。我还要进一步说,这种嫉妒我就把它称为“中国式嫉妒”,为什么,我来解释一下:嫉妒是一种非常有害的不良情感。比如,女孩子A喜欢一个男孩子,但发现这个男孩子并没有对她有什么回应,而是去接近女孩子B,那么女孩子A就很有可能嫉妒女孩子B。嫉妒是地球人都可能有的,不是只有中国人才有。
我说的中国式嫉妒则是,看不了周围的人比自己好,比如同学之间,同龄或相同背景同事之间等。就地画个小圈子,圈外的人怎么好都可以,但圈里的不行。我出国前办公室对桌有位姐姐,刚大学毕业不久的我把她当成好姐姐有事愿意和她讲。我有一次假期到深圳表姐家,也去了趟香港,那时香港刚回归。回去上班的时候我按耐不住偷偷给她看了我在香港照的照片,记得当时她说了一句,‘我这么大岁数了还没去过香港呢,你这么点儿小孩儿倒是去了。’她脸上掠过的不是分享我的喜悦,而是一丝不爽。我当时有点不明白,第二天单位书记找我谈话,说我无组织无纪律去香港也不事先打招呼。我就问书记,香港回归了,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了,又不是敌占区,为啥和去别的地方不一样?过了好多年,我才明白那位姐姐为啥会把我自行去香港的事告诉书记。在她的潜意识里我们是一个单位的,我们就有可比性。其实,每天去香港的人多了去了,只要我不认识,就无所谓,但我们在一个单位,她又比我大,就要事事在我前面。这种逻辑看起来可笑,可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事了。
这种画地为牢产生的嫉妒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嫉妒。它能够扭曲人的心灵,吞噬人性,到了极致就能干出这种命案的罪恶。
是谁制造了中国式的嫉妒?是你,是我,是我们中国式的互相攀比的教育理念。我们小的时候,是不是爸爸妈妈常说,‘你看邻居家小胖儿,哪哪比你好。’以此来鞭策我们?通常在中国,幼儿园老师一般会说,让我们来比赛,看谁吃饭吃的快?我们上学了,老师一般会说,谁谁是我们班最好的!仅就在幼儿园这段,这样的教育方法往往能立刻见效,也非常容易就能让孩子做出我们期待的事。前一段,一个妈妈问我,’海岚老师,我家女儿必须每次都赢,不第一就哭,怎么办?’ 我只是反问了一下,你家里是不是经常用比赛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答案是的。
在加拿大早期儿童教育中,我惊奇的发现这种让孩子比赛的方法是不允许的。我当时不明白,这样有什么不好,课下问了老师,老师说如果互相比较,容易激发不正当的竞争心理。后来接触越来越多的加拿大孩子,他们不知道和别的孩子比,有时候似乎很傻,但我看到的是孩子们内心的坦然,从容和快乐!我渐渐明白,这就是我们中国式嫉妒的起因!
在加拿大幼儿园,如果我们要带孩子到外面公园,期待孩子把外衣穿好,我们不会说看谁穿的最快。尽管,这样是非常容易让孩子努力并迅速穿好的。我们会说,我看见埃里克森把衣服穿好啦,谢谢!我看见艾米丽把衣服穿好啦,谢谢!我们绝对不会说,埃里克森最快,艾米丽第二快,托尼你再不快点儿就是最后了。
这两种方式有什么区别?前者我们关注的是孩子的个体行为,老师的表扬是要孩子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后者关注的是孩子之间的相对比较,孩子们关注的是我比谁如何如何,而不是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中国式嫉妒的萌芽。
前段时间在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的课堂上,教授提到高中生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中榜样(role model)的作用。在联系实际的讨论中,一位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说,在高中课堂上树立一个榜样,让全班学生向他学。教授补充说,应当注意的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榜样,而不是固定集中在某个学生身上。现在我们能否理解这里面的深意!
我们的传统文化支撑的是千年不变的一个统一模式。全球一体化和互联网时代为每个人成功提供了不同的机会,就像我前段时间微博里提到的,People succeed in different ways!没有必要和谁,尤其是周围的人比来比去,比出来的是目光的狭隘,内心的不快乐,是心灵的扭曲,到了极致,就是邪恶罪恶!
但愿这种悲剧就此消失,从你我开始,不用这种盲目比较的方法教育孩子,而是去关注孩子每个个体的具体行为,完善自己快乐成长,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而不是比谁更优秀。世界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