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10:4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第一篇: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开普勒第三定律的基础上,推导得到万有引力定律,使学生对此规律有初步理解。

2.介绍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方法,增加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感性认识。

3.通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思考过程和卡文迪许扭秤的设计方法,渗透科学发现与科学实验的方法论教育。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以要根据学生反映,调节讲解速度及方法。

2.由于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极小,学生对此缺乏感性认识,又无法进行演示实验,故应加强举例。

三、教具

卡文迪许扭秤模型。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课: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圆周运动的知识,我们知道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都需要一个向心力,而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是由物体所受实际力的合力或分力来提供的。另外我们还知道,月球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那么我们想过没有,月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是由谁来提供的呢(学生一般会回答:地球对月球有引力。)

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验:我把一个粉笔头由静止释放,粉笔头会下落到地面。

实验:粉笔头自由下落。

同学们想过没有,粉笔头为什么是向下运动,而不是向其他方向运动呢同学可能会说,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重力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地球对粉笔头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的引力是不是一种力呢(学生一般会回答:是。)这个问题也是300多年前牛顿苦思冥想的问题,牛顿的结论也是:yes。

既然地球对粉笔头的引力与地球对月球有引力是一种力,那么这种力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是只有地球对物体有这种力呢,还是所有物体间都存在这种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有引力定律。

板书:万有引力定律

(二)教学过程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

首先让我们回到牛顿的年代,从他的角度进行一下思考吧。当时“日心说”已在科学界基本否认了“地心说”,如果认为只有地球对物体存在引力,即地球是一个特殊物体,则势必会退回“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而认为物体间普遍存在着引力,可这种引力在生活中又难以观察到,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可能会答出:一般物体间,这种引力很小。如不能答出,教师可诱导。)所以要研究这种引力,只能从这种引力表现比较明显的物体——天体的问题入手。当时有一个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观测数据得到了一个规律: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3次方与运动周期的2次方之比是一个定值,即开普勒第其中m为行星质量,R为行星轨道半径,即太阳与行星的距离。也就是说,太阳对行星的引力正比于行星的质量而反比于太阳与行星的距离的平方。

而此时牛顿已经得到他的第三定律,即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用在这里,就是行星对太阳也有引力。同时,太阳也不是一个特殊物体,它

用语言表述,就是:太阳与行星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改

其中G为一个常数,叫做万有引力恒量。(视学生情况,可强调与物体重力只是用同一字母表示,并非同一个含义。)

应该说明的是,牛顿得出这个规律,是在与胡克等人的探讨中得到的。

2.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

下面我们对万有引力定律做进一步的说明:

(1)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虽然我们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是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导出的,但刚才我们已经分析过,太阳与行星都不是特殊的物体,所以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也正因为此,这个引力称做万有引力。只不过一般物体的质量与星球相比过于小了,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也非常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述是:

板书: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两个物体的质

其中m1、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间的距离。

(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距离r,其含义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两个物体相距很远,则物体一般可以视为质点。但如果是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相距较近,则应把r理解为它们的几何中心的距离。例如物体是两个球体,r就是两个球心间的距离。

(3)万有引力是因为物体有质量而产生的引力。从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看出,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由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质量决定,所以质量是万有引力的产生原因。从这一产生原因可以看出:万有引力不同于我们初中所学习过的电荷间的引力及磁极间的引力,也不同于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分子间的引力。

3.万有引力恒量的测定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万有引力恒量G这个常数是多少,连他本人也不知道。按说只要测出两个物体的质量,测出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再测出物体间的引力,代入万有引力定律,就可以测出这个恒量。但因为一般物体的质量太小了,它们间的引力无法测出,而天体的质量太大了,又无法测出质量。所以,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100多年,万有引力恒量仍没有一个准确的结果,这个公式就仍然不能是一个完善的等式。直到100多年后,英国人卡文迪许利用扭秤,才巧妙地测出了这个恒量。

这是一个卡文迪许扭秤的模型。(教师出示模型,并拆装讲解)这个扭秤的主要部分是这样一个T字形轻而结实的框架,把这个T形架倒挂在一根石英丝下。若在T形架的两端施加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石英丝就会扭转一个角度。力越大,扭转的角度也越大。反过来,如果测出T形架转过的角度,也就可以测出T形架两端所受力的大小。现在在T形架的两端各固定一个小球,再在每个小球的附近各放一个大球,大小两个球间的距离是可以较容易测定的。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球会对小球产生引力,T形架会随之扭转,只要测出其扭转的角度,就可以测出引力的大小。当然由于引力很小,这个扭转的角度会很小。怎样才能把这个角度测出来呢卡文迪许在T形架上装了一面小镜子,用一束光射向镜子,经镜子反射后的光射向远处的刻度尺,当镜子与T形架一起发生一个很小的转动时,刻度尺上的光斑会发生较大的移动。这样,就起到一个化小为大的效果,通过测定光斑的移动,测定了T形架在放置大球前后扭转的角度,从而测定了此时大球对小球的引力。卡文迪许用此扭秤验证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定出万有引力恒量G的数值。这个数值与近代用更加科学的方法测定的数值是非常接近的。

卡文迪许测定的G值为6.754×10-11,现在公认的G值为6.67×10-11。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万有引力恒量是有单位的:它的单位应该是乘以两个质量的单位千克,再除以距离的单位米的平方后,得到力的单位牛顿,故应为N?m2/kg2。

板书:G=6.67×10-11N?m2/kg

2由于万有引力恒量的数值非常小,所以一般质量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是很小的,我们可以估算一下,两个质量50kg的同学相距0.5m时之间的万有引力有多大(可由学生回答:约6.67×10-7N),这么小的力我们是根本感觉不到的。只有质量很大的物体对一般物体的引力我们才能感觉到,如地球对我们的引力大致就是我们的重力,月球对海洋的引力导致了潮汐现象。而天体之间的引力由于星球的质量很大,又是非常惊人的:如太阳对地球的引力达3.56×1022N。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了任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引力,这个引力正比于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反比于两个物体间的距离。其大小的决定式为:

其中G为万有引力恒量:G=6.67×10-11N?m2/kg

2另外,我们还了解了科学家分析物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我们今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有所借鉴。

六、说明

1.设计思路:本节课由于内容限制,以教师讲授为主。为能够吸引学生,引课时设计了一些学生习以为常的但又没有细致思考过的问题。讲授过程中以物理学史为主线,让学生以科学家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力争抓住这节课的有利时机,渗透“没有绝对特殊的物体”这一引起物理学几次革命性突破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卡文迪许扭秤模型为自制教具,可仿课本插图用金属杆等焊制,外面可用有机玻璃制成外壳,并可拆卸。

第二篇:《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教学设计

《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活动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让学生学会量筒、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对试管里的液体进行加热的方法。

2、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3、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材料器具:花生米、铁架台、带孔的橡皮塞、量筒、温度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解剖针、烧杯、水 活动指导:

课前准备:

教师将花生种子用天平测量好备用;将橡皮塞打好孔,插入温度计备用,将铁架台与试管夹固定起来,备用。

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例如: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

作出假设:问题一: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问题二: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讨论后作出假设。例如:食物中确实含有能量;问题二无需做假设。

制定实施计划:

问题一: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采用全班交流的形式进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种子释放的热能。

问题二: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这个问题对学生而言有些困难,我采用小组讨论和对照实验装置进行大胆猜测的方法,给学生一些提示,后全班交流实验计划。

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

(2)用量筒量取20毫升的水,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3)读出温度计的读数T1(4)将种子点燃,尽快移到试管底部进行加热,待到种子完全燃烧后停止(5)读出读数T2(6)根据公式,计算出热量

得出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将部分组的结果整理到黑板上,全班同学

进行分析:

1、每个组的数据有差别,甚至会差别很大,分析原因有哪些?

2、这个探究实验只做一次,结果可靠吗?

应当怎么做? 全班进行交流。

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

表达交流:完成实验报告中的问题,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说出实验结论。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第三篇:测定1mol 气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测定1mol 气体的体积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闵慧

上海市松江一中 上海松江 201600 《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教学内容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化学教材第十章《学习几种定量测定方法》(2007年8月第1版)。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是帮助学生体会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区别,认识定量实验设计的方法,形成严谨思维品质和科学素养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设计中,如果让学生孤立地去接受测定1mol气体的方法、装置,那么一定是索然无味的。因此我采用问题探究模式进行教学,即在教学中让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思维上有所收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不断完善实验设计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设计问题时要抓住定量实验设计的关键,问题的设计要有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是加入的液体会产生一定的压强,而学生很难理解这点,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加入了一个教师演示环节,从而使学生很直观地、轻松的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中我着重于学生自己对实验原理的讨论、实验装置的设计、改进、完善。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定量实验中的直接测量与间接测量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②知道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的结构;理解测定1mol H2体积的原理、方法和实验方案设计。(2)过程与方法

通过测定1mol H2体积的实验设计,认识定量测定中转化的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定量实验中“准确性”的重要性,感受认真细致的实验精神。

②通过对测定1mol H2体积的实验方法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进行自主学习。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测定1mol H2体积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测定1mol H2体积的实验方案的设计

3、教学过程:

【引课】老师手里有一瓶矿泉水,大家告诉我,如何测定这瓶矿泉水的体积?老师手里还有一个气球,大家能否告诉我如何测定这个气球里气体的体积? 【学生】压入水中,测排出水的体积。

【过渡】很好。这是采用排水法来测出气球里气体的体积。

【引导】那老师再提个苛刻一点的要求:如何测定1摩尔气体的体积? 【板书】10.1测定1摩尔气体的体积 【复习】

1、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

2、常温常压时,1mol气体的体积比标准状况下的22.4L大还是小?

3、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是否相同?

【过渡】因为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今天就以H2为例,来测定1摩尔H2的体积。【板书】测定1mol H2的体积

【思考】

4、要想测定1摩尔H2的体积,需要测定哪些量? 【学生】氢气的体积和氢气的物质的量。

【引导】氢气的物质的量能不能直接测定?实验室中可以通过测哪个量转化而来?

【学生】测氢气质量。

【引导】氢气质量方不方便测量? 【学生】不方便。

【引导】那我们能否将氢气的质量转化成方便测量的某个量呢? 【追问】哪种状态的物质容易称量?

【教师】固体的质量容易称量,我们可以称量固体的质量,从而间接知道H2的物质的量。也就是把不方便操作的目标量转化为操作方便的可测量。

【板书】 目标量 →可测量

气体质量 → 固体质量

【思考】我们要测定1摩尔H2体积,那么要有H2,实验室里怎么制取H2? 【学生】金属和酸反应。

【讨论】本实验中选择什么金属?选择哪种酸? 【板书】

1、测定原理:Mg + H2SO4 → MgSO4 + H2 ↑

【引导】那么根据反应原理,我们把目标量即氢气的质量转化为镁带的质量。【板书】1molH2的体积= V H2 / n H2 = V H2 / nMg = V H2 MMg / mMg

【讨论】根据氢气的测定原理,你认为在这个实验中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

(测定氢气的体积和镁带的质量)

【提问】(1)镁带的质量可以用什么仪器来准确称量?(电子天平)

(2)H2的体积如何测定?(排水法)

【过渡】也就是说把不方便测量的气体的体积转化为方便测量的液体的体积。这也是一种转化的思想。

【板书】气体的体积 → 液体的体积 【提问】实验装置至少包括哪几部分?

【学生】气体发生装置;气体收集装置;量体积装置

【提问】桌面上所给的常见仪器中哪些可以作为气体发生装置? 【学生】圆底烧瓶、分液漏斗;Y形管;大试管„ 【追问】镁带和稀硫酸能否同时放进反应器中? 【学生回答】不能,会导致气体泄漏。【引导】如何来测出排出水的体积呢?

【学生动手】利用桌面所给仪器搭建出一套测定1摩尔H2的体积的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展示】

【评价】师生评价装置的优缺点。

【展示】我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组装的一套测定1摩尔H2的体积的实验装置。

【评价】你认为这套装置有没有什么缺点?

【学生】量筒精确度较低,广口瓶与量筒之间导管内的液体也无法测定,所以整套装置精确度不高。

【思考】这套装置所测量的氢气体积是什么温度下的体积?(室温)【追问】室温是不是反应器中气体的温度?(不是)【思考】氢气的体积与排出水的体积是否相等?什么关系? 【学生思考】

【演示】从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大家看有什么变化么?

【学生观察】加入水后,广口瓶导管内的液柱升高。说明加入的水占有体积。【思考】这套装置测得的气体体积是否就是常压下的体积?(不是,当导管内外液面相平时才是常压下气体的体积。)【引导】能不能对这套装置改进一下呢?要满足: ①使其精确度高一些,量程大一些; ②能测出气体的温度;

③测得的气体的体积是常压下的体积。【讨论】

【展示】老师手里也有一套装置,这套装置就是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投影】化学反应气体体积测定仪

【介绍】最左边的这个仪器是气体发生器,中间的是储液瓶,最右边的是液体量瓶。气体发生器下端有一个加料口。

【继续】储液瓶上端有个温度探测仪,用来探测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温度。

【讨论分析】阅读教材49页,思考:

1、实验中要进行几次抽气?目的是什么?

2、液体量瓶的体积读数是否就是H2的体积?如果不是,应如何换算? 【板书】V(H2)= 液体量瓶中液体的体积-硫酸的体积+抽出气体体积 【演示】抽气使储液瓶导管内外液面相平。【PPT】二期课改初期使用的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

【思考】这套装置是二期课改初期时我们使用的气体摩尔体积测定装置。对比两套装置,你认为这两套装置有什么区别?

【思考】这套装置是否非常完美?无懈可击?

【讨论】师生共同讨论。

【小结】我们今天讨论了测定1molH2的体积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在设计实验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牢记一个思想:定量测定一定要精确。【作业】 实验设计:测定常温下1mol CO2气体的体积? Tips: CO2与 H2物理性质有什么不同? 4.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实验室中进行,师生边讨论,边操作,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直观感性认识与抽象的理性认识比较合理地有序展开。课前复习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为讨论实验原理做铺垫。

教学中引导学生讨论实验原理与实验装置的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问题→修正完善→再发现问题→再完善”这样一个螺旋式思维认知发展过程,层次清晰,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了认真细致的实验精神。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得学生很容易突破“液柱差产生的压强”这一难点。通过测定1摩尔气体体积实验方案设计的讨论,学生从量的方面加深对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理解;体会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的区别,认识定量实验设计的方法,了解定量实验设计的关键,学习了间接测定的方法,以及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附:作者简介

闵慧,硕士,200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化学系。现就职于上海市松江一中,中教一级,一直致力于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参与多项区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多篇论文获奖及刊登在相应学科杂志上。

联系方式:上海市松江区松汇中路601号松江一中教研组(201600)

电话:57821213(办公室)

***(手机)邮箱:marymh@163.com

第四篇:测定物质密度教学反思

实验方案的产生,使学生沉浸在喜悦之中,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尝试,此时就放手让学生动手去做,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进行模拟科学家研究的“探索研究”,教时适时地给予知道、点拨,使实验方案得到实施,使学生的探究获得成功。

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兴趣,模拟科学家们的认真的探究态度,宽松、愉悦、恬淡的课堂氛围,使探索测定物质密度的实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成功。通过实验过程的交流,使学生收益匪浅。学生们都说,从实验中的发现,通过经历了科学的探究过程从而学到了物理知识。来自这样的学习过程是深刻的,比那种*通过老师将和做习题达到理解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受益更深,更可贵的是有利于今后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探究式教学,从教学目标看,它着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开发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培养学生的能力;从方法上看,它以探究为主,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等,从形式上看,它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它让学生动起来,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从学生受影响看,它更能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视学习为乐趣,更富有创新力。

第五篇:《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教学设计

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碘量法测定维生素含量的原理、方法和计算。

2.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并会采取合理可行的方法减小误差。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维生素C对人体的重要作用,从而走出对维生素C的一些认识误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碘标准溶液滴定维生素C的的实验原理以及酸性的滴定环境。

2.教学难点: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关于酸式滴定管使用的知识点多而且零碎)。[教学过程] [教师]1934年4月3日年,美国教授查尔斯•葛兰•金首先分离出人体必需的维生素C,从此人类逐渐远离败血症的折磨,所以在医药上常把维生素C叫做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维生素C,无色晶体,是一种水溶性的六碳多羟基内酯化合物,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广泛存在于植物组织中,新鲜的水果、蔬菜,特别是枣、辣椒、苦瓜、柿子叶、猕猴桃、柑橘等食品中含量尤为丰富。除了这些,同学们知道还有哪些水果蔬菜中富含维生素C?

[学生](回答)······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那么你们知道维生素C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吗?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看来大家课前都做足了功课。现在老师来总结一下:维生素C在人体内影响胶元蛋白的形成,并且有解毒作用,另外参与多种氧化还原反应、羟化反应,还有防止贫血、可改善过敏体质以及刺激免疫系统的作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准确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对饮食健康、医疗保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维生素含量的测定。(板书“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根据我刚才对维生素C的一些介绍,对于本次的实验的方法,大家有没有一些想法?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其实,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大体可以分为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而滴定法又有2,6一二氯靛酚法和电位滴定法等,光度分析法又有2,4一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和钼蓝比色法等,至于高效液相色谱法又有HYPERSIL—C8色谱柱法和VenusilXBP—C18柱法等。那今天我们到底有什么方法呢?让我们先来看看今天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大家能想到我们今天要用的试验方法了吧!

[学生](回答)······

[教师]刚刚有同学说的很对,是碘量法,而且是直接碘量法。大家想一想维生素C和I2的性质,我刚刚介绍过维生素C有极强的还原性,而我们又知道I2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已知浓度的I2溶液来滴定含量未知的维生素C溶液,维生素C和I2之间的氧还原反应定量进行,再者我们选择淀粉溶液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变色明显,所以我们可以用直接碘量 1

法来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最后根据滴定终点时消耗的I2溶液的体积就可以计算求得维生素C的含量。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两者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板书)。因为维生素C含有烯二醇基,而烯二醇结构不稳定,可以被I2氧化为二酮基(板书:在结构式中突出烯二醇基和二酮基)。根据反应方程式,我们可以推导出维生素C含量的计算公式(板书)。大家对我以上讲解的内容有没有什么疑问或不懂的地方?有的话可以提出来。

[学生](沉默)······

[教师]看来大家都掌握了,那实验目的的第一点也就达到啦。现在我们来看实验目的的第二点,即“熟练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大家之前可能没有用过滴定管,其实滴定管分为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今天我们用到的是酸式滴定管,因为实验时间有限,本节课我只为大家演示和讲解酸式滴定管使用方法,至于碱式滴定管我们将在后续实验中用到,到时候再为大家讲解。其实,酸管是滴定是分析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滴定管。除了强碱溶液外,其他溶液作为滴定液时一般均采用酸管。酸式滴定管的使用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检”→“洗”→“排”→“校”→“滴”(板书)。下面边演示边做讲解,“检”就是“检漏”,即检查活塞与活塞套是否配合紧密,如不密合将会出现漏水现象,需将活塞涂油(如凡士林油或真空活塞脂)。“洗”分为三步:有自来水冲洗、蒸馏水洗,最后用滴定液润洗3次。值得注意的是,在清洗时不要忽略出口管。“排”是指“排气泡”。用滴定液润洗后,就可以向滴定管中装入滴定液,此时,出口管可能会出现气泡,在保证滴定液不洒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滴定管倾斜,将活塞达开到最大,这样气泡将从管口溢出或被滴定液从出口管冲出。“校”指“校零刻线”,即使滴定液的上液面与滴定管的零刻线对齐。在此之前,应保证滴定管垂直放置。对于无色或浅色溶液,视线在弯月面下缘最低点处,且与液面成水平;溶液颜色太深时,其弯液面不够清晰,视线在液面两侧的最高点,且与该点成水平。读数时也是如此,注意初读数与终读数采用同一标准,并且要等液面稳定以后再读数。其实,只要准确读取液面所在处的刻度就可以了,不必校零刻线,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计算方便。“滴”就是“滴定”。滴定时,滴定管活塞朝向右边,左手无名指和小手指向手心弯曲,掌心轻轻地贴着出口管,用其余三指控制活塞的转动。但应注意不要向外拉活塞以免推出活塞造成漏水;也不要过分往里扣,以免造成活塞转动困难,不能操作自如。用右手前三指拿住锥形瓶瓶颈,使瓶底离瓷板约2~3cm。同时调节滴管的高度,使滴定管的下端伸入瓶口约1cm。左手按前述方法滴加溶液,右手运用腕力摇动锥形瓶,边滴加溶液边摇动。滴定时,左手不能离开活塞任其自流。眼睛应注意观察溶液落点周围溶液颜色的变化。开始时,滴定速度可稍快,但不能流成“水线”,每秒3~4滴为宜。接近终点时,应改为加一滴,摇几下。最后,每加半滴溶液就摇动锥形瓶,直至溶液出现明显的颜色变化。加半滴溶液时,微微转动活塞,使溶液悬挂在出口管嘴上,形成半滴,用锥形瓶内壁将其沾落,再用洗瓶以少量蒸馏水吹洗瓶壁,摇动锥形瓶,反复此操作,直至出现稳定的颜色变化,即为滴定终点。以上就是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由于时间有限,我的介绍很简略,同学们在实验中遇到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现在大家对整个操作过程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

[教师]有同学提出说为什么要润洗,还有同学提出说那锥形瓶是不是也要用被滴定的溶液润洗,有同学能回答吗?

[学生](议论)······

[教师]大家想一想,在润洗前,我们用蒸馏水清洗了滴定管,滴定管中存在水珠,如果省去润洗这一步,是不是就把之前已经标定好滴定液稀释啦,大家想想这样会对滴定结果有 2

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前面我讲到,如果滴定管没润洗,就把之前已经标定好滴定液稀释,那么滴定时消耗的滴定液的体积就变大,根据我们前面推导的维生素C含量的计算公式,我们不难看出,滴定结果比实际值偏小,这样就造成了误差。大家想想还有么有其他造成误差的原因?

[学生](回答)······

[教师](评价)前面我讲到,滴定管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或最高点平齐,如果俯视或仰视会对滴定结果有影响吗?有的话又有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的回答有两种,有的说俯视时读数偏小,导致滴定结果比实际值偏小,仰视时读数偏大,导致滴定结果比实际值偏大。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大家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认识,那就是滴定管的刻度从上往下是增大的。搞清楚这一点后,对俯视和仰视的误差分析就很简单啦,我们也可以画示意图来分析,(板书)。这样分析下来,我们就知道:俯视时读数偏小,导致滴定结果比实际值偏小,仰视时读数偏大,导致滴定结果比实际值偏大。刚刚有同学说维生素C的氧化性既然那么强,是不是也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这样也会造成误差。这位同学说的很对,来大家来看一下实验步骤,值得强调的是:将准确称取的维生素C置于锥形瓶后,我们用的是新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来溶解,并加入HAc来酸化,这一目的就是为了抑制维生素C被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氧化,而在酸性环境下,这种氧化作用进一步得到抑制。另外考虑到I-在强酸中也易被氧化,故一般选在pH在3~4的弱酸性溶液中进行滴定。对于上面的内容大家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

[教师](讲解)大家注意滴定要平行进行三次,数据记录与处理最好以表格的形式最后反映在实验报告上。现在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有问题及时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开始吧。

[学生](实验)······

[教师](指导)······

[教师 学生](打扫实验室)[布置作业] 1.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

2.查阅资料,了解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3.查阅资料,了解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结束]

下载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引力常量的测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磁电式电表内阻测定研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磁电式电表内阻测定研究教学设计 中学生电学实验所用的电压表、电流表和欧姆表都是磁电式仪表,磁电式电表在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有广泛的应用,而磁电式电表内阻的测定,在......

    二氧化硫的测定教学要求(精)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项目六 空气质量监测 任务3 二氧化硫的测定 单元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掌握空气采样器......

    环保参数测定

    3. 成品料仓环保参数 3.1成品料仓的噪声 参数意义:成品料仓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成品料进入料仓的过程中和成品料在料仓中运输及其输送出料仓到运料车的工程当中。其产生的噪声已......

    无机化学测定实验报告

    无机化学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室温:气压: 年级组姓名实验室指导教师日期 基本原理(简述):数据记录和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附注:指导教师签名......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教学要求(精)

    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监测》单元教学要求 项目六 空气质量监测 任务2 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测定 单元教学要求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理解颗......

    教学案例1 种子净度测定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 种子净度测定教学案例 一、目的要求 ㈠实训目的 学会净度分析的方法,熟悉相关国家种子检验规程。 ㈡实验报告 ⒈将种子净度分析结果填入净度分析记录表。 ⒉写出种......

    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

    实验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 一、 前言 脆性材料的破坏往往是破坏性的,即材料中裂纹一旦扩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立即达到失稳态,之后裂纹迅速扩展。材料的断裂韧性可以用来衡量它......

    土壤肥力测定实验方案

    土壤肥力调查实验方案1—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着分析结果和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