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你得慢慢习惯生活里的那些痛的散文范文
翻开日记本,看到这样一句话:“我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她,脑子里也清楚她已经走了,但却还是忍不住张望。这些年我唯一的变化就是渐渐习惯了那些痛。然而这就像在平地上发现了一个大坑,一开始我总会忘记有个坑,然后不停地掉下去。虽然过一段时间坑还在那里,但我已经学会绕过它了。”
是啊,我们不都要这样如履薄冰似地去绕过生活里那些一个又一个的大坑吗?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有的坑深,有的坑浅,但不论深与浅,掉进去后终究还是能够走出来。
因此,你得慢慢地习惯,习惯掉进坑后的痛苦与无奈,习惯走出坑后的喜悦与感动,习惯这条由大坑小坑堆积而成的不太容易走的人生路。
想到这里,我不禁又想起了前两天刚出车祸的堂哥,想起了不满生活现状即将离开成都的好友,想起了多年未见却又特别怀念的那些同学......我认真地问自己:“是不是生活里的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己的大坑与小坑,只不过每个人经历的频率不同罢了?” 答案是是的。
我知道,这世上还有一种坑是很难走出来的。这种坑便是那些令人遗憾的回忆。
当那些痛苦一幕幕袭上心头时,这时的你只能默默忍受着那种像针扎般的吞噬,却不能改变任何东西。
但你要明白,正是因为这些刻骨铭心的痛才让你变得更加强大,所以你得慢慢地去习惯、去释怀。
就像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好像什么都做不了,有时候又相信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人啊,真是矛盾。
不知道你是否与我一样,有时觉得活着特别容易,有时又感觉生活寸步难行。
但毕业后的我好像已经慢慢明白,这些生活里的容易与寸步难行,仿佛就是生活的常态,谁都不会比谁容易。
因此,我多希望你有一颗豁达的心,能坦诚地去接受这些生活里的痛,去面对生活里的那些寸步难行。我相信,终有一天,你会不再畏惧这些生活里的大坑小坑。
第二篇:生活,你得性感着寻觅归属感散文
你刚来到这儿。穿着飘飘扬扬的裙子,时不时回头看一看。你望着这儿的建筑分不清土南楼跟化工楼在哪,也分不清烤地瓜在哪个巷弄里。你还不适应这里。
你经常睡不着,早早从床上爬起,来到操场上,转上好几十圈,晨曦拉长了你的影子。你来到食堂不敢东张西望,你怕每一个目光对视,每天端着餐盘盘踞在小角落里。
明明手上拿着卡你却需要朋友陪你一起去图书馆,只有这样才有勇气迈进那个门,仿佛你是个外来人。同学们欢声笑语打成一片,你却坐在一旁,偶尔挤出些笑容来。
后来,你适应了这里。你穿着牛仔裤,夹克衣,嘻嘻哈哈。你仍然一个人去跑步,这次你会带上耳机,换上运动装然后很享受流汗这个过程。你来到食堂开始有选择性走到常去的那一家,叫一声阿姨,阿姨不用问就帮你打好你的菜品了。
滴的一声,你孑身一人带着背包就进去了,翻开上次还没看完的《目送》。你可以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去兼职,一个人待宿舍,这种怡然自得的感觉超级赞。
你走在校园小道左手拿芒果,右手拿丸子,再也不惧怕别人的眼光。舒服的状态就是适应的状态,如果你觉得舒服那就对了。
你在这里久了,产生了一种只属于你自己的归属感。中区宿舍门口的小道,上下课时总是堵成一片,汽车想从这里过去,学生来来往往总是出其不意的阻断他们,喇叭声,谈笑声……
道路两旁,卖福鼎肉片的年轻夫妻,吆喝声不断,卖便当的阿姨小皮卡车后面各式各样的品种,买上一盒好吃得很哩!
停满共享单车的角落里有一小块空地,面前摆放着一个小木凳,木凳上放着白色泡沫箱,箱子上写着别扭的八个大字:鸡蛋灌饼三元一个,大爷站在泡沫箱后面,没有吆喝,只是一个劲的望着前方。
大爷身上还背着一个破旧的棉麻挎包,污渍也深深浅浅的跟在上面。早上天才微微发亮他就来到宿舍门口,晚上十点多了他还孤立站在那儿。这儿的冬天,冷空气席卷着每一处,三三两两的星光,我戴起衣服的帽子一股劲从外面跑回来,大铁门已经关了,保安叔叔正在准备拉旁边的小铁门。我仓促准备进门时被大爷叫住了,然后他递给我一个番茄味的鸡蛋灌饼,还热乎乎的。
寒风吹拂着我们的脸,我靠着锁上的铁门看着他。他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收拾他的泡沫箱,然后拖长语气说:带回去也吃不了,每天看你都这么晚回来,一定饿了吧!
我真的很饿了,宿舍里海鲜味的泡面还倒扣在书桌上,我的嘴巴也很干,出门又忘记涂唇膏了。
大爷的儿子来接他回去了。大爷的儿子是自己开公司的,开着奔驰来接他回家了。
儿子不希望父亲这么辛苦,几次要把他的泡沫箱砸了,后来他儿子望着整天闷闷不乐的父亲才明白父亲的生活。从此以后,每当大爷的鸡蛋灌饼快卖光了,就打电话给他儿子,电话的另一头,儿子开开心心的把家里准备好的鸡蛋灌饼送过来给老父亲。
老父亲不打扰他儿子的生活,偶尔的忙碌让他忘记了失去老伴的伤痛。
卖鸡蛋灌饼就是他自己的生活方式,一种属于自己生活的仪式感。
食堂里还有吵吵闹闹的学生,桌上安放着一两本占位置用的书。你拥我挤之后便开始狂吃。吃完也总是安分守己的带上自己的餐盘来到回收点,餐旁上的勺子和筷子要被分开放。
我总是注意到一位穿红色衣服的阿姨,每天嘴里都唱着歌,但我总听不清她唱了什么。这不早上没课,我去完图书馆然后早早去食堂,点上一些我喜欢的肉啊蛋啊,对了,不知为何今天还加了份特别绿的青菜,我不喜欢吃绿色的菜。我吃完用纸巾擦了擦嘴,然后得意的拿起餐盘到回收点去。
我用手把筷子跟勺子分开放到桶里,咦~那位阿姨突然唱起歌来:你真是个好孩子,懂事又有礼貌,我们真的很欢喜。这是什么歌?阿姨咧嘴笑着问我:好听吗?我走了几步回头高兴地回答阿姨:超级好听!
一份乏味的工作都能充满激情,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能撂倒她呢?以歌工作,以微笑生活,一切都很美好!
我适应了,喜欢上了这里,我还喜欢上这里的一个男生,还盼着有一天能和他一起上下课。
第三篇:一朵雪花里的痛忆散文
都说女人如花,幽静的兰花、妖媚的桃花、清隽的荷花、傲寒的梅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而我,也许就是这窗外的雪花吧,清清落、淡淡香、深深念、浅浅凉……那雪里轻落着的一朵朵血染的小花成了我永久的记忆。
一直以来,对雪情有独钟。每每看到满天飞雪,心里就会不自觉的滋生出许多或远或近、或悲或喜、或空或满……的情愫。纷纷乱乱的缠绕在内心深处,剪不断理还乱。在那雪里有了父亲微驼的身影,那雪里有了母亲凝望我的泪滴。
记得上学的时候,每到雪天总喜欢拿起自己的口琴吹着,望着窗外漫天的飞雪旁若无人的吹着自己的心情!任凭思绪到处游荡,游荡到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地方,似乎很远、很远……
从小在农村长大,对于山山水水,自然多了一份独有的情结,是融到骨子里的清澈,也是字里行间的空灵。是无论何时何地都改变不了的盘根错节。母亲曾经告诉我,在我出生的时候,窗外正是大雪,当时应该是早上,雪花清清凉凉的。而我,却安安静静的,小脸粉红,她就一直看着我,看着我睁开眼睛看世界,看着我学会叫第一声妈妈,看着我学会迈出蹒跚的第一步,看着我背起书包上学,看着我披上婚纱嫁人……
记得在我九岁那年,也是一个冬天,厚厚的雪已经铺满房前屋后的各个角落。家里的牛已经没有草料,必须用人力铡刀去铡草,储存一些干草料才能应付整个严冬。下午放学回来,看见父亲一个人,一边要用力按下铡刀手柄,一边还要捋顺稻草,便自告奋勇要捋草,也好快点忙完了,才能吃晚饭。父亲禁不住我的耍赖,就勉强答应,但是,很严厉地告诉我,手必须离铡刀远些。我就照猫画虎的认真捋着,眼看着一点点都要铡完了,心里窃喜。
就在最后一小捆的时候,我觉得手指凉了一下,本能的抽回手,瞬间,看见自己的左手食指,露出了白色的骨头,指尖已经没有了,指甲不见了,怔怔的,顿时呆在一边,没有出血,也没有哭喊,只是呆呆的望着自己的手指。直到父亲喊我,我才弱弱的说:“爸,我指头断了。”
父亲是如何表情,我已经来不及看了,手指的疼痛已经占据了整个脑子。血开始涌出来,院子里的雪地上,被鲜红的血滴染得像一朵朵小花,刺目的提醒着这份疼痛。
家里可以用的交通工具,只有自行车。母亲趁父亲取车子的空当,手忙脚乱的拿些棉花包在我的手上,又胡乱的包了些棉布,眼看着血慢慢染红了棉布,又一滴滴渗出,滴到院子雪地里,我没有哭喊,只是紧咬的牙齿,已经咬破了嘴唇。惨白的小脸,还依然安慰母亲,“妈,没事的,别害怕,没事!”
这一路上,因为有雪有冰的,太滑了,根本不能骑行,只能是父亲推着我,艰难的一点点前进,嘱咐我做好,问我疼不疼,他每次回头看我,都可以看见他额头的汗在晶莹,他棉袄的后背上已经满是一层白霜了,头发上也是,手指疼着,心里更疼。
到了镇上的医院,医生看过伤情以后,问父亲:“断指在哪里?”父亲说:“应该还在家里的草堆里,走的太急了,啥都忘了,大夫,我回去取,行不?无论如何也得让丫头好好的呀!大夫,求求你了,我这就回去!”
大夫拉住父亲,告诉他已经来不及了,得马上做手术,不然有截指的危险,流血太多了,怕孩子撑不住。就这样我被打了麻药,但是,可以感觉到,那些剪子、钳子,冷冰冰的在我的手指一下下剪切,我望着窗外,等待着遥远的天亮,等待着晨光。
术后,恢复的很快。手被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看不见模样,胳膊用纱布吊挂在脖子上,每天上学也不用写作业了,只是坐在座位上看着老师讲的昏天黑地,同学们依然调皮。我一直想看看我的那截手指,母亲说没找到,我也就没再提起此事,怕父母过于自责,只是心里一直觉得空落落的。
一个月以后,我的手指已经不再包裹,伤口也褪掉疤痕长出新皮,看着异于常人的小手,经常自己发呆。这天,父母都出去了,我独自在家闲着,想帮母亲简单收拾一下屋子。无意中,看到了房门的上方有一个暗格,好奇心驱使自己打开这个暗格,里面是一个手绢包裹的东西,我想看看,也许这就是我要找的那截手指,但是,又害怕真的是,思虑再三,慢慢打开。
果真是!心像是被针刺了,疼着。捧着自己的这半截手指,发抖的心,潮湿的眼睛,模糊了。怎么就分开了?本来可以伴随我一起长大的,怎么就成了这般模样?捂住胸口,无声的雪在窗外轻轻飘落。
如今,我已经是一位母亲,其中的酸甜苦辣,是一辈子的结,结在了心底。母亲已经从故乡搬走,去了弟弟所在的城市,那远方,是一程又一程的方向,每每想起,心里都会揪紧着疼痛,似乎又看见茫茫白雪地里,一点点血红的花,在开放。
又是一个漫天飞雪的日子,工作过于劳累的自己病倒了,休假在家。安静的房间,听着窗外的雪,翻看当年的信件和相册,猛然间才发现,十几年过去了,我的口琴还静静的躺在那里,这些年,我改变了太多,没变的是这份执着。也只有这份执着,依然伴着我渡过这些寒来暑往的岁月,只是我已经没有了当年的稚气与洒脱。心里忽然变得柔软了,任凭思绪随着漫天的飞雪去飘,不知要飘到哪里,追云、随风?一段经历、一种心情、一份牵挂、一个故事,也许都在这旋律中珍藏了吧。
母亲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家里安享晚年,可是她却一直记挂着我。因为她对雪里的血花总是难忘,每每提及,依旧落泪。那节断指在她的心底凝结成了永远的痛,那段记忆也成了她心里永远的伤。
每个人中心都珍藏着一份执念,安守一窗素白的光阴。拈来双眸清柔,盛放极致妩媚。亦如雪的纯洁与梅的馨香,相守千年却不曾遗忘。
雪是雨冰花,冷傲中,轻舞着万里河山,微笑里,覆盖着喧嚣浮华。晶莹的天使,纯洁的灵魂,心中的玉骨清雅灵透,梦中的琼枝,绽放出纯洁的冰花。
我依旧爱着那雪花,那里有着我的一份清喜。它带着几分孤傲、几分薄凉,又有几分冷冷清清,一尘不染,灵秀轻盈。所以,雪,应该是一位精灵般聪慧素雅的女子吧!寒风中轻舞洁白的羽纱,薄凉里低眉莞尔,清傲中低吟浅唱。你浅笑的眉梢,牵引了我深情的目光。
卢梅坡诗云:“梅需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三分谦逊,三分礼让,三分情意于心底深深珍藏。诗人王淇曾经写到:“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守的是心,清的是魂,难舍难离未染尘。
每年春节我都会去看望母亲,母亲越来越苍老的容颜,那满头的白发,总是让我心伤。看着窗外的飘雪,母亲总会去轻抚我的断指,问上一句:丫头,还痛吗?
我会微笑地对她说:早就不痛了,妈妈。
母亲还是自言自语地说道:会痛,妈妈的心还是会痛,十指连心啊!你爸他也一直叨念,一直愧疚着……
雪是北国冬天的精灵,它挥舞着轻盈的舞姿落满了房前屋后。它是冬的使者,我却把一份思念根植在雪中,那里有我对家乡的惦念,那里有我对母亲的眷恋,那里还有我的一场痛苦的记忆……
多想,煮一壶月光,斟一杯思念。邀岁月同饮,酌山水清欢。用心中一笺柔软素淡的文字,默然相守,一年又一年。
第四篇:相框里的你情感散文
相框里的你,飘逸的秀发在姣美的脸蛋旁,溢出阵阵幽香, 鲜花朵朵、流云似水般的美景轻托着你,似乎向我迎面移来,使我的筋络为之舒畅,身心为之荡漾!
静静的,面对着‘你’,很久没有这样专注过,若是哪一天你在相框走出,世界会多添一份美丽!
可是,世上许许多多的美好,冥冥之中早有排序,且混合地归类着,好丑搭配着,因而,有才华溢逸者对天悲歌,有深闺淑女夜里啼鸣。抑或还有徘徊者,暂傲枝头,独处一方,也只能带着离群的失落暗自心伤,就像我,每每面对着相框里的你,便多一份念想,添一份忧伤。
我曾在高原上放声高歌,可得不到你的回应,我不要高原那种缺氧的豪情;我曾在北疆享受冰鱼吃钓的乐趣,也邀不来你与我同乐,我不要那种冰冻的寒冷;我曾在大海上航行,更找不到你的身影,我不要在大海上航行中的那种地平线般的茫茫独在····我摘去身上哈达,打落身上的雪,带着被海水浸得苦涩的身躯,似乎兜了半圈地球,又回到人头攒动的街市。面对着相框里的你,心忐忑,只能静静地送去我衷心的祝福,也给自己的心一点安抚。
那年,是你用温柔拨动了我的心弦,用你的微笑点燃了我人生的希望。你说:男人要有事业,男人要有气吞山河的气度。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发奋,开始向前迈步。可是,每当我回头寻找,总是看不到你的身影。一路走来,这么多年的遥遥长路,你到底在哪一段?
我以为,自己在大地上已经留下太多足迹,可为什么总是与你的偏离,而且偏离的太远,使我的呼唤难以越过高山,跨过流淌的河。
走累了,许多的好已经淡然,时光的风吹皱了我的脸额,也吹白了我的发梢,心,经过反复的清洗、卸载,我已经不再失落,也不再忧伤,我知道,我已经把过去收藏的很好,不让它有一丝丝失色,闲来时,便悄悄地把你请出,捎去我的问候,之后再把你细细的端详。
假如,我的问候不小心被风的使者送到你的面前,我是多么的欣慰,假如我的祝福能唤醒你久远的记忆,我是多么的幸福,假如还能和你一起重温逝去的岁月,我将用挚诚的心,敲开你久闭的门,让你的笑容再次把我陶醉,让我的陶醉化作你的幸福。
许些年了,思念,已无泪,读你,已无伤。
相框里的你,我祝福的眼神将守候着你,期待着你。
第五篇:你别急我慢慢写总会有你喜欢的散文
茫茫人海,知音何在?
按佛教说法万事皆有障眼法。我不知道我现在是否处于障眼法的迷雾之中。
今天休息,把我最近四个月制造的文字垃圾归拢了一下,自己没有感动自己却吓住了自己。
将近20万字耶!
有句名言叫“天才在于勤奋”,在写作上,20万字像铁证一样摆在面前,我想不承认自己勤奋,好像都抵赖不掉。
既然是“铁证”,它证明不了咱“勤奋”,那就只能证明咱“笨拙”了呗!
我今天一整天都被这后一种证明的感觉压迫着,几乎有种透不过气的窒息。
我把“为艺术献身”理解为尼采精神失常,梵高割去自己的耳朵,贝多芬也几近疯狂……到死,他们的作品也未证明他们成功。
搞艺术的人,面对自己的作品就像一个好强的家长严格要求自家的孩子。因为心理期望值高,看那“孩子”怎么都不满意。最终落得个家长沮丧,孩子也失落。
简书平台里有我这种感觉的人,恐怕也不止我一人。使出浑身解数在写,最终得到的掌声稀稀拉拉。就像一个不受观众待见的演员孤独地站在舞台的中央。
如果真能像郑板桥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也好,可是人是一种群体动物,做了事后总想在人群中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据我活了这么多年的见识,我还没有看见过一个真正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所以,一个人在得不到别人认可时心里不爽,也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相反,憋在心里不表现出来,反而不够光明磊落。
我现在唯一感到欣慰的是:我每天的烂文发出来后,总能收获几个粉丝。这就说明,至少我说的废话,总能让个别朋友产生心理上的共鸣。算我没有无效劳动。
我在想,我们每个人都像夜晚浩瀚星空里的一颗闪亮的星星。都想拼命发出耀眼的光芒,最终也没有取代月亮或太阳,但总是怀揣着一个变成月亮或太阳的梦想。
这个梦想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诗和远方”吧,它是人们活着的一个奔头。同样是活着,什么想法都没有,那就没有活着的乐趣了。亚里士多德说“别人活着是为了吃饭,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大概也是在说明人活着就要寻找到一种人生的乐趣。
写了些文字,就如往茫茫宇宙发出了神秘的讯号,总希望能有遥远的不知名的外星生命和你共鸣而产生互动。而且还希望这互动的动静能整得大些,不要搞得像只蚊子,哼哼到死,都没人关注。或者是像个屁,放掉了都没人稀罕。
人活着就如在一片波澜起伏的大海上行船。会遭遇迷雾、风浪、海盗、抛锚……谁都希望一帆风顺地行进在春和景明的海面。
写作的人也是如此,总期盼着一篇文章发出后,能被大量的人群浏览。可是,造化弄人,事与愿违,结果可能是,你激情满怀地放了一个哑炮,不但没有引来大片的关注,还有可能被封杀。
所以说,在简书平台上混得最惨的情形还不是你的文章没人看,最惨的是人家让你的“爱子”胎死腹中。我最近一个星期就有两位“爱子”遭遇封杀,这简直是要逐我出门的节奏嘛。
在中国的股市,一个股民初涉股市,且不说挣钱,能保本的都算运气好的了,所以才有“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的提醒了。
在简书平台上也是如此了。且不说你的文章能不能一鸣惊人,能不被上头“和谐”掉都是不幸中的大幸了。第一步是生存下来,第二步才是发展壮大,实在壮大不了的话,就像芸芸众生般苟延残喘地活着就行了。
满怀豪情地书写了18万字,既没有一飞冲天,也没有一鸣惊人,还把自己累了个半死。时间花了,精气神也搭上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真不知道该停下来,还是继续走下去。如果方向不对的话,越往下走,错得越离谱。不继续走的话,就又回到了过去生活的老路上去了,那是已经证明过的,不是自己想过的生活。
今天的神经放松下来了。看了看别的简友的文章。然后又敛声屏气地想了想,做了一个自我反思。感觉到自己还是功利心在作怪,内心浮躁,内功还未达出神入化的境界,就想出炉示众。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穿了我的“居心”,就未买账,我就有点恼羞成怒了。
现在已经想通了,后面继续努力,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急功近利。争取拿出大伙喜闻乐见的作品以飨读者朋友对我的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