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本文对“团体心理”在体育教学中的积极与消积作用进行分析,并从教学管理视角提出充分发挥“团体心理”作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意义。
关健词 :团体心理 体育教学 教学管理
1、什么是团体心理呢?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全班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严格地按照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要想使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一致,教师必须掌握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倾向。掌握了学生团体心理活动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科学管理极为有利。团体心理,是指一群人在其同一规范与目标的指引下协同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行为倾向。在学校的中则表现为:无论班集体,还是小集体的成员都具有归属感、团体荣誉感、从众感、认同感和团结互助感等心理。它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体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管理过程,即体育教师(管理者)对学生(被管理者)学习行为进行控制调节的过程。因此,团体心理和规律对体育教学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2、团队心理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2.1利用归属感心理,增进进取心
归属感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隶属这个团体的感觉。这种心理产生是由于人的本性需要所致,即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渴求他人的友谊,得到他人的承认;个人的能力、才华的展现均需要在团体中才能实现。学生中有这种心理,教师如果较好的对这一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提高,进而产生积极效应,这就为上课和活动增强了凝聚力。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个小组中的大部分人都给予表扬和肯定,那么极个别的人由于强烈的归属感,就会在以后的学习训练中变得认真起来。
2.2利用从众心理,增强集体凝聚力
从众是个体在团体舆论压力下,放弃个人意见而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行为心理现象。从众感是指团体中的成员都有尽可能的与多数成员在语言、行为、态度等方面保持一致的心理。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学生中关系较亲密的在动作、穿着、打扮等方面都有极为相似之处,而在几个比较亲密的学生中必有一个人是比较大或很有威望的。这个团体中的其他成员均附和于他的言行,他有一种凝聚力。因此,要调动其团体成员的积极性,必须首先正确的引导他,调动他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如不愿上体育课的学生,迫于全体同学都要上体育课的要求,也只得勉强上体育课。判断个体是否从众,从众多现象中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情况:
①表里一致的从众;
②表从里不从;
③里从表不从;
④表里一致的不从众。
由于从众表现的复杂性,体育教师要多做细致的调查工作,了解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只有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体育教学,才能防止学生中出现表从里不从的抵触情绪。
2.3 利用学生的认同感心理,加强师生关系
认同感是指团体成员对同一语言、行为和态度,对本团体内的人员具有更高的接受度、评价和支持度。人们在交往中有这样的体会,对你提出一个完全相同的善意的批评,如果一个是知心朋友,一个是关系一般的人,你会乐于接受朋友的批评,而对后者往往嗤之以鼻。这种心理的产生是由于人的心理距离导致的。
基于这种团体心理,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高高置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而应尽可能的取得学生的认同,把你视为他们中的一员;这就是常说的“与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很容易对教师言听计从,从而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
2.4利用团结互助感心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团体中的成员能将其他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当作自己的来看,且能共同承担,称为团结互助感。
运用这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可让学生相互纠正动作,练习时需要帮助和保护时(在学生已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可以互相进行。如在做头手倒立时,自己不能看到动作正确与否,不能独立完成动作时,就需要同学的帮助、纠正与扶持。
2.5利用服从心理,使学生能行动一致,提高教学效果
服从是按照他人意志,团体内部行为准则或社会规范来约束行为,以求与团体保持行动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这是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按照体育教师的指挥做各种练习,都是服从的表现。服从分为自觉服从和违心服从。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安排的一些练习虽然不感兴趣,但迫于课程规定性和教师的威严,还是违心地服从了。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容易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多了解学生的体育爱好,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年龄和性别特点以及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使学生自觉地服从安排,认真锻炼、学习。这样,不仅能沟通师生感情,而且能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和锻炼,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团体心理规律,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学生引导工作,促使全体学生行动一致,保持团体的整体化。
2.5.1 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
体育教学是为使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培养终身锻炼的习惯和自我锻炼的能力而进行的。只有让学生明确了体育教学的组织目标,他们才会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当学生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获得了个人需要的满足和个人的发展后,学习团体中的学生之间就会产生相互关心、相互支持的心理凝聚力,就会共同来支持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管理。
2,5.2 建好良好的团体规范
团体规范是指团体确立的行为标准。团体成员都须遵守。它可能是正式规定的,也可能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它的作用是使其成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不被自己意识到的约束力。在团体规范的约束下,成员之间的态度、情绪和行为会发生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来形成良好的规范。如建立课堂教学常规等。也可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好的行为倾向经常给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只要形成了积极良好的团体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容易产生积极的类化,从而形成学习团体的整体化。在形成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同时,要注意防止学生中出现消极的团体规范,如厌恶上体育课等现象。以免影响良好的团体规范的建立。
2.5.3 形成积极的团体压力
团体压力是指个体在团体内部与多数成员认识和行为发生分歧时,从主观上感受到来自多数成员的精神力量,从而迫使个体放弃个人的意愿以求和团体成员取得统一。其目的是迫使个体从众。它是利用团体成员归属与交往的需要,造成个体担心受到孤立、排斥和唾弃的心理气氛而实现的。但作为体育教师必须看到团体的压力的两面性,即来自团体的压力和舆论是正确的,就能产生促进体育教学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是错误的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维护正确的舆论,以促使学生与体育教学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认识。切忌学生中正确的意见被不正确的团体压力或相应的从众行为所压抑。
2.5.4 保持高度的团体内聚力
团体内聚力是使成员保持在团体内的吸引力。这种内聚力能使成员对本团体产生比别的团体更亲切的情感,更一致的行动,更深刻的相互依赖性。团体内聚力的产生受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良好内部因素是主要的。如团体明确的学习目标、积极的团体规范与团体压力、民主型的师生关系等。外部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如班级之间的体育竞赛等,学生为了给本班争光而团结一致,努力创造出比其他团体更多更好的成绩,这就是一种由外部压力促使内聚力提高的情形。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各种积极的内、外环境来形成良好团体内聚力,如利用各种竞赛、达标、创优活动等,以提高团体的内聚力,从而使团体内部产生高度的整体化凝聚力量。
2.6 利用团体荣誉感,发挥集体力量
团体荣誉感是指团体中成员都希望所在的团体声誉更好,并且愿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的心理。这是大家熟悉且经常能够运用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一集体荣誉感,在进行各种练习时,设法安排一些集体的比赛;在个人间进行的比赛,也或多或少的赋予它集体的意义,从而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很好的完成体育教学。
我们在运用团体心理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培养学生团体心理的过程,二者对立统一于一个过程中。对于那些较弱的团体心理,我们应先培养,后运用。要想对体育教学组织目标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学生的学习团体保持高度的整体化,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应当全面细心的观察每个学生,充分利用科学的心理规律,因人施教。体育教师就应善于运用团体心理的规律,使学生的单习团体形成积极的团体规范、团体压力和高度的团体内聚力,为体育教学创造适宜的团体学习环境。
第二篇:中小学体育教学论文《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动作示范是体育小学教师以具体的动作为范例,使小学生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形象、结构、要领的一种方法。体育教学中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心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有目的的示范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教师示范的目的,是要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形体动作的观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记忆表象,并使之“内化’,经过思维的加工,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因此,小学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示范什么,怎样示范等都要根据教学任务,教学步骤,以及学生可能接受的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教授新教材时,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这样,完整的示范就为重点示范作了必要的铺垫,并使重点示范的动作更加鲜明、突出,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可见,动作示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应当引起每一位小学体育教师的重视。
一、动作示范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良好的动作示范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动作过难,超出学生所能达到或接受的范围,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从而
减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动作过易,则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无法在学生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小学教师在动作示范前,必须对教学对象、内容、项目有清楚的了解,对于个别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复杂的动作,在示范时还可以适当的降低难度,以满足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只有这样,动作示范才能充分发挥它的特点,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运动。例如在示范山羊分腿腾越时,针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男生和女生的差别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示范。对于女生或是低年级的初学者,由于性别或是才接触到“山羊”,学生必然会对“山羊”这种器械产生一种恐惧感。这时,示范就要减低难度,只做出踏跳、推手和落地的动作,让学生觉得“原来动作很简单,不会有什么危险”,让学生一开始就消除恐惧感。在学生试跳时。再适当的降低“山羊”的高度,使学生都能比较顺利的完成,这样就会给学生一种“蹋实感”,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就能比较大胆的做动作,而且会不断的提高动作的难度。
二、动作示范应循序渐进,切勿“拔苗助长”
古人有云:过犹不及。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动作示范也应按照教学任务和教学步骤,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进行。如果小学教师在动作示范时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反而会使学生忘乎所以,急于求成,最终只能导致教学的失败。如在示范前滚翻时,小学教师若引导不当,在一开始就用鱼跃前滚翻来进行示范,学生必然会对此动作产生好奇,在练习过程中就会故意地去追求高度和远度,这时因为学生的基本动作还未成型,极易发生危险。我在教授前滚翻时,首先会将基本的前滚翻动作示范一遍,讲清楚动作的技术要点,必要时还放慢速度,降低难度,让学生看清楚动作,同时对学生说明,电视中见到的鱼跃前滚翻难度较大,初学时千万不要模仿,等到同学们的技术达到要求了,老师自然会示范并传授给大家的。等到学生的基本动作形成以后,我再将保护帮助的方法进行讲解,然后先简单的示范鱼跃前滚翻(注意此时动作不宜太标准,难度要适当降低),让学生在同伴的保护帮助下建立初步的概念。等到学生的动作比较优美和轻松时,教师再进行一次高标准的、优美的动作示范,既让学生加深对鱼跃前滚翻的理解。同时又展示教师高超的动作示范,树立起小学教师的威信。
三、动作示范必须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示范什么,怎样示范,教师在示范之前必须对教学的重点把握清楚,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动作重点和要点一目了然,避免盲目性。小学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让学生明白要观察动作的细节和过程,而不是刻意去追求动作的结果,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小学教师的动作示范,建立正确的视觉表象。例如我在示范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时,首先告诉学生应该注意观察小学教师的手臂和手指动作,同时为了避免投篮对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示范时我故意不对篮筐,而是面对学生做投篮出手的动作。在学生进行练习时,一开始也是让学生两人面对面进行投篮模仿练习。在建立了正确的概念以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对筐投篮练习,同时规定,练习过程中不能以球投进与否作为动作是否正确的标准,并且告诉学生,主要看的是投篮动作,而不是看你投篮是否
进筐。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投篮动作上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就会目的明确,重点突出。
总之,体育小学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体育课也和其它课一样,小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深钻教材,更应有一身体育的基本功,有扎实的标准的优美的动作,才能把体育课上好。
第三篇:多媒体在体育教学中运用
多媒体在聋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张应华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正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传统体育教学的弊端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在聋校体育教学中尤其突出,教师面对的是不能说也听不见的学生,他们只能靠直观感觉。因此,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的互补作用更显重要。
摘要: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具体动作的认识和形象性,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作的技术要领。
关键词:体育教学 多媒体 学习兴趣。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由于教师的原因,有三个不利因素影响体育教学效果。
一、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而一个新的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言语讲解和标准的动作示范,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的很规范,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个失败的示范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具体安排教材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一长,势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
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二、教师的年龄影响教材的选择
人们常说:“体育不养老”体育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完成动作的能力一定会下降的,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时,就会回避那些难以示范,技术性强的动作,也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随着目前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提高,有许多中青年体育教师虽然年纪不大,但已是大腹便便,行动上有一定的障碍,这样实际上也妨碍教师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造成教材选择上的单一化、简单化。以上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无法克服的。
三、动作技术示范难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放慢速度又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及效果。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着课堂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多媒体的出现,多媒体课件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对于解决上述问题将起到积极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灵活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主要因素是学习动机和兴趣,这是学生智利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多媒体,通过声、形、动作等因素的交替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控制,激发学生去探索,去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密度、有强度、有情感,使学生自始至终在情境交融,兴趣盎然中动情明理。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录像演示跳远的慢动作,从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学生观看以后,他们觉得跳远的动作好像是在空中飞跃,课堂激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全面领会了跳远的全过程。
二、提供直观感受
多媒体教学它最大的优点就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向学生们介绍前滚翻的技术动作时,如果用传统的示范、讲解方式来进行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在上课时,老师将完整的动作示范出来以后再进行讲解、分析,所讲的一切都较为抽象,不易让学生理解,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很难完全掌握。然而,如果在上课时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前滚翻的整个技术动作借助教学软件,通过屏幕展示教师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图形分解以及将蹲撑—两手撑垫屈臂—低头—两脚蹬地—提臀收腹—重心前移团身滚动—枕骨、肩、臀部依次触
垫—抱小腿团身成蹲撑的文字解释出示在相应动作的旁边,结合课堂上的需要使画面重复播放、讲解,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示范,这样,学生的大脑中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动作,练习起来便会更有劲,更主动,对动作要领便能直观理解,掌握技术动作也就更快。这点也符合了青少年对直观、有趣、新奇的事物更容易理解,更具有强烈认同感的这一心理特征。又如:多媒体教学对指出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和纠正方法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可以运用画面演示各种错误动作,学生通过认真观看画面,动脑思考。然后,通过教师仔细分析、讲解产生错误动作的根源后再进行改正。另外,还可以将一些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剪辑到教学软件中,在上课过程中播放给学生看,使学生对滚翻动作在运动中的应用有个初步认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对以后在室外继续练习前滚翻动作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的处理教材,安排教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重要一点,便是如何将教材重点、难点突破,以达到让学生理解、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动作的重点难点都要由教师反复示范,着重指出,一堂体育课中要重复多次。遇到复杂、迅速的运用,不利于学生观察和仔细了解每一动作细节。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授课,就会避免上述存在的问题。教学时教师的运用讲解示范,直接播放给学生看,学会的同学可以进行练习,不会的同学可使用控制按钮重复播放动作的讲解示范。并且,教学 的重点难点的体现也十分明显,用特定的声音、图标显示,提醒学生注意。同时运用得体可行的教法显示,形象地解决重点难点,让学生直观、主动、立体、全面地掌握动作,提高教学实效。
四、电教媒体,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应当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特别聋校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电教手段将现代的动作技术引进体育课,以其绚丽多彩的画面、动作展现给聋生,自始至终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行教学媒体的优化组合,驱使学生积极思维。我在讲解蹲踞式起跑时,用录像演示:“各就位”、“预备”、“鸣枪”的全过程,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起跑,全面领会动作要领。另外利用多媒体画出运动员在100米比赛的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对图中所示进行详细的观察和分析,并指出运动员在跑的过程中受力部位与易犯的错误和动作的配合顺序,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了初步的动作概念,再采用一些有效的练习方法。本节课在教法上与以前明显不同,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骨干在学生中的地位,从观察到教师结合图片阐述,到学生的实践体会,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五、化难为易、化动为静,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阶段。运用计算机把所教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变动为静,变快为慢,有利于学生理解比较复杂的、抽象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套完整的单杠联合动作时,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在课件的制作时,我们可以先采用从体操大赛
中截取下来的一段单杠动作让学生欣赏,感受来自体操的美,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接着运用动画效果,把本套单杠的联合动作演示一遍,并穿插上重点、难点,最后,我们把素质好,有一定特长的教师的整套动作拍下来,做进课件,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并运用暂停,慢放等手段加强学生的记忆。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弥补了教师的自身缺点或条件的限制,从而为教学的全面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缩短了教学过程,学生也乐于接受。尤其是在示范快速、复杂、腾空等动作时效果更显著。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老师做不好或帮不清的动作环节表达清楚。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同时,滚翻时容易塌身,而教师在示范时也只能一气呵成,一放慢,动作就容易失误,所以,如果运用多媒体制作就简单多了。
这样一来,教师就不用“扬长避短”了,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就会从全面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角度出发,而不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制作课件的过程也加深了教师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讲解技术要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解决传统教学中解决不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创新教育论纲》
2、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3、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设想 体育学刊
4、多媒体网络教学的模式及发展趋势《中国电化教育》
5、《中国学校体育》,2005年2期
第四篇:关于体育动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关于体育动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关于体育动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学习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制,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技术、技能。因此,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技能,才能以充沛的精力学好各项专业课,做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育动机的培养与指导,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但在现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学习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甚至体育课有恐怖感。综上所述,有学生的原因,但教师对学生体育动机的调动也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动机 运用
所谓体育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它是在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需要,以及体育参与的环境诱因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在学生的内部心理活动中常常以意向、愿望等形式存在。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满足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等内在需要,体育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运动项目、体育技能、竞赛游戏、组织教学、场地器材等都能够唤起学生的运动欲望,吸引他们参与到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中,并通过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使他们获得满足。
一、体育动机在教学中的培养
一个人是否愿意参加并坚持体育活动,主要动力来源是在内部。我们采用奖励或惩罚的手段,可以从外部去激发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但让人们去发现体育运动自身所具有的价值,确认自己具有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体验到超过成功与失败本身所蕴含的“挑战”乐趣,对促使一个人长期、自主地参加体育活动是很重要的。为此,对学生体育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成功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顾明运教授在“提高民族素质,迎接21世纪挑战”一文中提出:“我赞成让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功的成功教育,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让学生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得到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在“成功教育”的思想的启迪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成功的体验,这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纵向分腿腾越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害怕,不能按要求完成练习,对于这些学生,教师除了进一步讲解、示范,教会他们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外,还要改进教学方法,适当降低箱的高度或缩短踏跳板与箱子之间的距离等,帮助和保护这些学生进行练习,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取得成功。在教师耐心细致的讲解和鼓舞下,学生就会逐步掌握正确的动作,逐渐消除恐惧心理,独立完成练习,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当学生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品质,持之以恒的精神取得成功时,不但能够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全部乐趣,还能够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其次: 目标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目标教学是近年来运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根据教材内容和大纲要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等是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教师要在学生明确学校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不断去实现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近期目标和课堂目标。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制定单元达标项目和考查项目,帮助学生制定达标计划,明确奋斗方向。对身体素质差,体能较弱的学生进行目标跟踪管理。对照目标,找出差距,注入学习的动力,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达到质量目标要求,从而获得完成教学目标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对其保持与提高学习动机非常重要。
第三、创设情境可以引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功能。
体育课和参加体育锻炼,学生都是在体育教师直接设计或间接控制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应具有引发学生体育动机的功能。我们在教学和活动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激发学生内部动力。学生每次学习的东西,都介于会与不会之间,学生对学习的目标,都有一个跃跃欲试的心态,他有强烈的成功愿望,也有些许不自信。在组织教学时,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精巧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实验。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2,调动学生的归属感。体育活动大多数不是一个人的活动,应利用体育教学或训练中人际交往频次高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教师认同、悦纳,同伴间互相关心的归属感。一个欣喜的表情,一句赞赏的言语,一份善意的指点,都会使学生产生强劲的动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篮球比赛中,同伴间通过密切配合,发动了一次成功的快攻。每个队员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是能得到老师或同伴的表扬和鼓励,无疑能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动机发展。当然创设情境需要教师根据课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所以体育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二.体育动机对教学中的影响
体育动机对体育活动的影响既有方向性方面的,又有强度方面的;它既反映在心理(尤其是认知)上,也反映在生理和行为上。一般来说,积极和适宜强度的动机对人们的体育学习、体育行为表现有最佳的影响,这时的动机状态可称为最佳的体育动机状态。当人们处于最佳动机状态时,能将体育锻炼行为的责任内在化,主动参加身体锻炼活动的意向强烈地驱使着他们从事体育活动,并促使他们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体育锻炼任务,极大地动员自己和身心能量去实现体育锻炼的目标,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加努力,坚持性更强。消极性的体育动机对体育学习和体育行为表现有不良的影响。其中在非常消极与非常强烈动机维度上的某一点,其消极效应最大。不同性质和强度的体育动机的积极或消极效应受多种因素,如体育活动内容、负荷量、性别、个体、社会支持等的影响,其效应的高峰出现在何处必须经过大量研究才能确定。总之,我们身处一线的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准确把握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通过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新的世纪使学生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具有良好创造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人才。
第五篇:探究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探究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教学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探究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培养学生运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能提高学生主动探求运动技术动作和运动规律的能力;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促进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进而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学运用探究教学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探究模式;中学体育教学;运用研究目的现代教学研究表明,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2.1.1 实验对象:在本学校中的高一年级中随机抽出二个班级的男生,07现代物流班(男生27人)为实验班;07电子技术(3)班(男生28人)为对照班。
2.1.2 实验前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三项身体素质的比较与分析:为了了解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情况,对入校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的测试(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班级间的比较(见表1)。
表1表明:在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两班之间身体素质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是同质的样本,可以进行实验研究。
2.1.3 实验过程
(1)实验班运用“探索”模式进行教学,教师启示,师生共同发现,学生相互讨论,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照班: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讲解要领,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学生再练习,最后教师总结。实验时间是2007年9月-2008年7月。
(2)设置实验教学内容:选择高中体育课程中必修的三大类项目,田径项目:5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 ,学时18课时;球类项目:篮球的运球、投篮、行进间投篮,学时14课时;体操项目中的俯平衡、侧手翻、鱼跃前滚翻、头手倒立、手倒立、直腿后滚翻,学时12课时。
(3)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的教材、授课时数,课外作业及使用场地设备条件均相同。对照班按传统教学进行教学,实验班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教学。
(4)以“探究”模式为尝试突破口,遵循一般教学原则,依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学习能力,总结教学规律。探索进程,使“探究”模式不断完善,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5)总结阶段:汇报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实验的控制因素:保证相同的课时,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课后对实验班,对照班的要求相同。
实验的效应指标:以学生完成实验项目的质量、效果为基本指标,辅以必要的心理指标抽测等。
2.2 数理统计法:对所测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结果:
从表2可见,实验班的学生都高于对照班。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加强了人体的用力同物体自然规律的探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
从表3看,通过测试,实验班的学生技术成绩优于对照班,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去寻求发现未知,并加以运用,加快了技术动作的形成和掌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从表4反应,实验班对体操技术及组合动作的掌握的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要熟能生“巧”。
3.2 分析与讨论
3.2.1 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探究模式的体育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传导式教学模式,学生带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尝试练习,让学生通过讨论与辨析、再与教师共同讲座得出正确的动作要领;如:在篮球教学方面,首先让学生了解怎样地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规范的技术动作,及单个技术动作的形式其次学习技术最终目的是学会怎样的打球,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学习——掌握运用。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探究”模式的体育教学实验表明,实验组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单个运动和组合运动技术、技能方面都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学生,并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
4.1.2 通过“探究”的体育教学,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了培养,主动而又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程度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体育的方法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体育运动的认识水平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加强。
4.2 建议
4.2.1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运用“探究”模式时,根据体育教学的具体实际情况解决学生的探究式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挥他们想象力,使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积极参与。
4.2.2 与“成功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模式和情绪调节教学模式一起运用,使“探究”模式产生更大的功效。
参考文献
[1] 冯克诚、西尔枭等主编.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
4[2] 张启福、高长梅等.学校教育科研案例全书 [M].北京: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
[3] 施良方、崔允郭主编.教学理论[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4] 王坦.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J].中国教育学刊,1997,(3):45-47
[5] 运动心理学教材编写组.运动心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