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马读书笔记
读老舍的《二马》
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老舍的《二马》,读完以后心里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出离的愤怒!为那个年代英国人的浅薄无知,贬低国人愤怒,为老马先生的愚昧迂腐,劣根性愤怒,为留英的学生受到的歧视愤怒,为伦敦的华工受到非人的待遇愤怒,更为那个时代中国的软弱无能,任人宰割愤怒。可是愤怒之后呢,平静下来的我又多出许多的情感,为英国人任意捏造中国人的罪名悲愤,为老马和温都太太的难以跨越种族的爱情悲剧感到同情,为小马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担忧,为李子荣怀着梦想不断奋斗的未来欣喜,为华工留英学生盲目的爱国悲痛,更为丧失了道德尊严的的其他中国人羞耻。我为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感到一种深深地悲哀,为什么勤劳诚恳,老实善良的中国人在英国人的眼中脑中印象中变成了“世界上最阴险,最污浊,最讨厌,最卑鄙的一种两条腿儿的动物”?!老舍一针见血的给出了答案“二十世纪的‘人’是与‘国家’相对待的:强国的人是‘人’弱国的呢?狗!”老舍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同样也是心痛的,他高声呼喊“中国人!你们该睁开眼看一看了,到了该睁眼的时候了!你们该挺挺腰板了,到了挺腰板的时候了!——除非你们愿意永远当狗!” 《二马》描述的是北京的市民绅士马则仁因为在伦敦做生意的哥哥去世,带着儿子马威前往伦敦继承兄长的产业——家中国古玩店,从而在异国他乡陷入了一场感情、家庭伦理、人际交往的危机:老马爱上了房东温都太太,但由于种族差异和种族歧视而难以结合,小马 暗恋房东太太的女儿玛力姑娘,但玛力却根本看不上这个中国人;老马不懂也不喜欢伙计李子荣的经营方式,但自己又无心无力去经营店铺,小马在李子荣的鼓励与协助之下改革经营方式,却又与父亲的“礼数”、道德观念相悖;马氏父子和温都太太一家、伊牧师一家的交往又是纠结重重。生活中的一切都不尽如人意,但生活又必须进行下去。小说以老马“没法子,只好去睡觉,在梦里向故去的妻子哭一场”,小马踯躅街头、无所适从而结尾。
在《二马》中,老马、小马、李子荣,虽然他们生活在国外,但是作者赋予他们具有民族性的个性特征,使他们分别担负起作为老派、新派、正派这三种市民形象的代表的任务。老舍说:“民族要是老了,从生下来就是‘出窝儿老’。”老马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出窝儿老”典型,老舍称他为“一点不含糊的‘老’民族里的—个‘老’分子。
老马是中国老派市民文化的精髓。他们把增光耀祖视为人生价值的体现,把作官作为一生的追求。“自尊自傲”,看不起生意人,不甘委曲求全的作平民百姓。老舍对老马作官不得,落得依赖他人而心安理得的生活进行了嘲讽,比如老马想用婚姻关系作为做官的工具“为什么活着?为作官!怎么能作官?先请客运动呀!为什么要娶老婆?年岁到了吗!怎么娶?先找媒人呀!娶了老婆干吗还讨姨太太?一个不够吗。。” 对生活的态度,老马这一类人是保守和迂腐的。“离合悲欢,人生不过如此!转到那儿吃那儿吧!”“、生命就是个梦呀!有什么意思!——梦!”、“好歹活着吧!混吧!混过一天又一天”,作 者对这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是绝对的否定,把它看作是“最残、最没出息的态度,是人类的羞耻!”对生活的茫然,没有追求,也不愿意追求,这类人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小马体现出了五四运动后—代青年人的浪漫特质和感伤情怀,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割不断的血脉关系。一方面,他具有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美德,性格含蓄、体贴长辈、温和有礼;另一方面,旧文化礼教带给他的种种责任像枷锁一样束缚着他,他无力解脱,只好陷入“爱情、孝道、友情、事业、读书,全交互冲突着!感情、自恨、自怜,全彼此矛盾着!”这样的境地。
他认识到民族的软弱和国民身上的劣根性,但毕竟他的骨子里还是流淌着不可泯灭的中国国民性,所以他仍能怀有希望,一次次的容忍父亲的迂腐,直到遭遇爱情破灭的沉重打击,他选择了离开。当李子荣问他去哪里时,他回答“德国,法国——没准儿!”。性格特征和文化渊源决定了他的优柔寡断,他所处的环境又决定了他在理想与责任之间徘徊,而找不到出路。
在老舍的《二马》中所塑造的中国人人物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李子荣,伙计李子荣是作者塑造的理想人物。在他身上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踏实肯干、健康正直、有同情心、有责任感。他将自己在英国的生活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马威,对马威的思想疙瘩多次 给予细致的分析与劝导;对马家铺子尽心尽力,不仅提出经营建议,还督导执行。当马家铺子有困难时,他挺身而出,为朋友排忧解难。他在英国生活艰难,每月仅靠几英镑的生活费度日,但他仍能克服困 难,一边打工一边坚持学习,立志科学救国。
而老舍塑造的英国人形象,给我印象深刻的是依牧师家的女儿,凯萨林姑娘。她自立自强,对知识有一种痴迷的追求,她说:“人生据我看来,只有两件快活事:用自己的知识和得到知识。”她热情、善良,对马氏父子怀有真诚的理解和友爱;她大方、勇敢,在爱情上敢于追求。她不仅反衬出周围英国人的缺点,而且她的人格独立,自由追求友情、爱情,反衬出马威的胆小和懦弱,她的友爱、坚强反衬出老马的迂腐、无知和缺乏原则。可贵的是她身上还有有一种东方女性的某种特质:“沉静”、“从容”、“静美”。
老舍是我很喜爱的作家之一,《二马》是老舍早期的作品,与他的中后期作品,如《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比较,老舍早期的作品还是缺乏一定的深度,但是,《二马》这部老舍在域外写的长篇小说,还是比较深刻的揭露和抨击了国民的劣根性,让我在读完这篇小说的时候,不禁长思!篇二:关羽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关羽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河东解良(今山西解县)人氏。小说中第一回第3个出场(三兄弟)。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为云长。使一口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他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之久。适逢黄巾军倡乱,政府招兵,关羽来投军,遇见刘备、张飞,义气相投,便在张飞庄后桃园结为生死兄弟。从此,展开自己的军旅生涯,帮刘备成就了一方乐土。关羽的一生,忠肝义胆,诚信磊落;叱咤风云,横扫千军,堪称英雄人杰,令万民景仰。关羽死后,朝代每更迭一次,关羽就官升一级,直至清代登峰造极,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糊民精诚绥靖与咱恤咱吁栩赞宣德关圣大帝?,荣誉超的万能之神。关公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他是中华民族忠义的化身。人们尊称他为?关公?,赋予他的荣誉在中国历史上达到的高度不是一般人物所能够与之相比的!
⑴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董卓闻报大惊,吕布挺身而曰:?父亲勿虑,关外诸侯,布视之如草芥。?言未毕,吕布身后一人高曰,杀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此人乃华雄也。披挂上阵,力斩孙坚手下大将祖茂、袁绍手下大将俞涉、韩馥手下大将潘凤,众皆失色。袁绍说:?可惜我上将颜良、文丑,若有一人在此,何惧华雄!?言未毕,惹孬一人,刘备二弟关羽也。请战出马,袁绍问现在何职,公孙瓒说:?跟随刘玄德充马弓手。?帐前
袁术大喝:?你欺我众诸侯无大将?量一马弓手,安敢乱言!与我打出!?曹操急制止,此人既出大言,必有勇略,试教出马,如其不胜,责之未迟。于是曹操教酾(shāi)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帐,云长提华雄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至此给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
⑵关羽一生忠义
刘备谋诛曹操不成,兵败投奔袁绍,为保全刘备二夫人的性命,关羽无奈,在曹操大将张辽的劝说下,暂时投降了曹操。并约法三章:①我与刘皇叔发誓,共扶汉室,我只降汉不降曹;②我大哥的二位夫人处,请给俸禄赡养,任何人不得擅自到门前;③我一但知道刘皇叔的下落,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曹操为留关羽的心,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并赐美女十人、黄金无数、送沙锦囊护其美髯,汉献帝见之,称之为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其美髯公,并封关羽为?汉寿亭侯?。曹操又把吕布的赤兔马送于关羽,关羽对曹操说:?我有此马,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也。?曹操愕然而悔。在曹操与袁绍交战时,为报曹操知遇之恩,斩颜良、杀文丑助曹操解白马(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桑村乡东北部后胡庄村)之围。得知刘备的下落后,过五关,斩六将去寻找刘备,说明他降汉不降曹。曹操兵败赤壁投奔华容道,关羽为报昔日之恩,不顾自己已与诸葛亮立下军令状而义释了曹操。⑶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便辞别了曹操,且把曹操赐他的美女、黄金一应人等都送还曹操,然后带着原班人马护送二位嫂嫂去寻刘备。经过东岭关(现在的平顶山,河南登封一带)时,守将孔秀拦阻,交马只一合,钢刀起处,孔秀尸横马下。经过洛阳一关时,守将韩福、孟坦拦阻。孟坦与关羽战不三合,拨马便走,想引诱关公,不想关羽马快,早以赶上,只一刀,砍孟坦为两段。韩福闪在门首,暗中射了一箭,正中关羽左臂。关羽用口拔出箭,赶上韩福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斩于马下。经过汜水关(今洛阳东南)时,守将卞喜来迎,被关羽一刀劈为两段。经过荥阳关(汜水关北边,现归郑州管辖)时,守将王植拍马挺枪来战,被关羽拦腰一刀,砍为两段。经过滑州(现在河南滑县一带)黄河渡口时,大将秦琪与之交战,二马相交,只一合,关羽刀起,秦琪头落。过五关,斩六将只是三国演义小说的虚构,历史上关羽辞别曹操后直接去投了刘备,并无这许多波折。
⑷关羽家事
关羽寻见刘备后,在关定庄上住宿,不是同族。关定有二子:长子关宁,学文;次子关平,学武。刘备做主,叫关平认关羽为义父,后与关羽一起被害。关羽次子,关兴,字安国,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器重;三子关索,字维之(演义人物,史无记载),关羽失荆州后此子在鲍家庄养伤,诸葛亮南伐孟获时才回到军中,做征南先锋;女儿关凤,孙权曾为子求婚,遭关羽拒绝,并辱骂来使。⑸关云长单刀赴会
却说孙权索要荆州。鲁肃与孙权定计。现在我们屯兵陆口,使人 请关云长赴会。他若肯来,用善言劝说;如若不从,伏下刀斧手杀之。如果关羽不肯来,我们再兴兵,去夺荆州。于是派人带书信到荆州见关羽。云长已知来意,便胸有成竹答应使者,明日准到。这天正是农历五月十三日,天下蒙蒙细雨,大将周仓(情愿给关公当马童)给关羽磨刀。故现在传说每年五月十三要下磨刀雨,不是关公磨刀,而是周仓磨刀。关羽安排妥当,第二天带十余人,亲往陆口鲁肃处赴会。鲁肃已安排下五十名刀斧手,想在筵间杀死关羽。关羽早有提防,席间鲁肃劝说关羽送还荆州,关羽不悦。周仓在阶下厉声说:?天下土地,只有德者可居,怎么独你东吴要有!?云长夺周仓刀喝道:?此国家大事,你何敢多言!速退!?周仓会意,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这时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醉说:?你今请我赴宴,莫提荆州之事。我已醉!恐伤旧情。他日请你到荆州赴会,再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到江边。吕蒙、甘宁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手,恐伤都督,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鲁肃如痴如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
⑹关云长水淹七军
却说刘备自立汉中王,叫关羽从荆州起兵攻打樊城(今湖北樊城)。曹操封于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征西都先锋,大起七军,赴樊城救援。关公与庞德大战百余合,未分胜负,各自收兵。次日,又战五十余合,庞德拖刀而走,关公追赶,冷不防庞德一箭射来,正中关羽左臂。关平马到,救回父亲。待关公箭疮愈合,忽听的探马来报于 禁移军于樊城之北下寨。且屯兵于罾(zēng)口川(樊城北十里山谷)险隘之处,方今秋雨连绵,襄江之水泛涨。关羽差人堰住各水口。这夜风雨大作,庞德坐在帐中,听得万马奔腾,急出帐看时,四面八方,大水骤至。七军乱窜,随波逐浪者,不计其数。平地水深丈余。于禁见四下无路,左右只有五六十人,料不能逃,口称?愿降?。关公叫押收入船。然后来擒庞德。庞德一人力战,正遇荆州数十人,驾小船近前来,庞德提刀飞身上船,杀死众人,向樊城方向而逃。只见上流头,一员大将撑大船迎面而来,将小船撞翻,庞德落于水中。船上大将跳下水,生擒了庞德。众人看时,擒庞德者,乃周仓也。于禁所领七军,皆死于水中,少数会水者无去路,也都投降。庞德宁死不降,被关羽推出斩首。⑺关云长刮骨疗毒
却说关云长水淹于禁七军后,领兵四面攻打樊城。曹仁在城楼上,见关公身上只披掩心甲,急命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关公急勒马返回时,右臂上中了一毒箭,翻身落马。众人商议暂班师回荆州调理。关公大怒,不肯退兵,箭疮又不好,只得四处访问名医。忽一日,有一人从江东而来,直到寨前。小校引见关平,此人自报是沛县谯郡(今安徽沛县)华佗华元化。因听说关将军是天下英雄,现在中了毒箭,特来医治。众将引华佗入帐见关公。华佗看了箭伤说:?此箭伤有乌头之药,已入骨中,如不早治,恐怕这条臂膀不能保了。?关公说:?用什么药可治??华佗说:?我自有治法,只恐君侯害怕。?关公笑道:?我视死如归,有什么可怕的??华佗说:?须在静处立一根大柱篇三:骆驼祥子读书笔记400字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400字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400字
(一)《骆驼祥子》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长篇小说,内容十分精彩,>故事很感人。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老舍的作品有许多,如: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话剧《龙须沟》、《茶馆》等。《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讲述的是上世纪二十年代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而搏斗的结局,却是他的失败而告终。
下面这段故事说的是,祥子的雇主曹先生因被人诬告不得已远走他乡,祥子又因曹先生的牵连,白白的被孙侦探劫去了用来买车的全部积蓄。祥子怎么也想不通这是为什么。但被迫得到隔壁家借宿一晚了。
祥子需要被人证明他的诚实,就像我们需要身份证一样。祥子需要被老程证明,他是守义的,也是厚道的,他是有良心的。你千万不能认为祥子不拿曹家的一草一木是应该的。祥子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他没有上过什么学,没读过书,他可能压根就没听过什么平贱不能移、舍生取义的大道理。
可他这个底层辛苦挣命的小老百姓,竟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大丈夫们的誓言,这实在应该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因为我们会发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骆驼祥子读书笔记400字
(二)《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老舍笔下的祥子来自乡间,有着中国农村的大背景,也有着农民朴实敦厚和固执。当他认准了拉车这一行,他就成了车生,一心想买上自己的车。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了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在中国兵荒马乱的时期里,他没有半点遐想的余地,不到半年,他被逃兵掳走,还失去了自己的心肝——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拼命地拉车赚钱、攒钱。可这次还没等他再买上车时,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泡影。他为了买车,与虎妞成就了一段婚姻。但好景不长,虎妞就死于难产,他又失去了喜爱的小福子。祥子人车两空,从此厌烦拉车、劳作,最终他成为城市的垃圾.读完这本书,我对祥子的评价是:放在现实社会,祥子是一个经不住的考验,而失去生活原则的人。就是因为祥子他对困难畏惧才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不怕困难,勇于向前,才能成功,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骆驼祥子读书笔记400字
(三)最近,我读了老舍的名著--《骆驼祥子》,从而令我感触良多。
小说通过一个旧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加以毁灭的过程。祥子老实、健壮、纯朴,对生活有骆驼般的积极和坚韧精神,他的唯一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来拉,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省吃俭用,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车,但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他又攒够了钱,却又被那可恶的孙侦探给怍了去。第三次,他娶了虎妞,还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子,本来日子过得已经很不错了,可是虎妞却难产死了,祥子伤心欲绝,没法了,只好把车子卖了来安葬虎妞。
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他所喜爱的小福子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它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乞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
自甘堕落。他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吃喝嫖赌的行尸走肉。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旧社会是多么的黑暗,多么令人畏惧,竟然有把人变成鬼的罪行。祥子仅仅是北京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车夫,在社会上是不显眼的,但命运还是不能放过他,折磨好强的他,毁了他的梦想,后来沦为自甘堕落的人。悲剧总是令人毛骨悚然,胆战心惊。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祥子胸怀大志,勤劳节俭,为什么最终还是走投无路?为什么非把他逼上梁山不可?难道那是个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吗?
其实祥子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典型,他的下场就是当时社会所有无权无势的人们的下场。从中可以了解到,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是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们现在的社会就是美好的,幸福的。没有自私,不幸和残酷了吗?回答是肯定的。现在社会,有许多人进步了,也有许多人退步了,这个退步是指人们的心灵变得败坏了,丑恶了,他们去赌、嫖、抢劫„„无恶不作。然而社会总是要进步的,我们只能用强制手段去制裁这些人。篇四:七下暑假作业读书笔记
如此医生 在作者笔下是一个不学无术,庸俗愚昧,酸腐迷信,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医生。作者因此庸医对父亲的病而开的土方子最后导致父亲死亡的事而难过,导致鲁讯要学医。他批判了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社会制度和其性质,导致的传统,封建,迷信,让广大百姓深受其害。以小见大,无情的批判了这个腐朽的金钱社会。记述鲁迅儿童时期在故乡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人情世态和社会风貌,是了解少年鲁迅的可贵篇章。这篇文章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就社会庸医的无能,他们明明知道病已经没法治了还故意蒙骗,看似开的是神丹妙药,其实就是故弄玄虚,使用障眼法,对病是没有一点疗效,搞得家人东奔西走到头来还是白忙活一场,并且对治病只是忙于应付而草草了事,给人看病都只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钱。那时的社会就像鲁迅的父亲一样病重了。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的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表现出对庸医的憎恶,对父亲的愧疚,对国运的担忧。同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不舍与愧疚之情。
正直的范爱农
范爱农是众多怀有激烈的爱国热情的战士之一,他是个思想激进、个 性倔直、不趋炎附势的正直青年,与当时的社会潮流格格不入,他的悲剧正如同辛亥革命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悲剧,他再也经受不住社会的压迫,革命的失败更如同催化剂一般,让他走上了死亡的道路。范爱农是在日本留学时与鲁迅认识的。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回国。回故乡绍兴后,受旧一代人们的轻蔑、排斥与迫害,几乎无地自容。民国初年,鲁迅做绍兴的浙江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时,请他当学鉴。鲁迅辞职后,他被后来的校长辞退,失业后陷于穷困之中。一次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不幸落水致命。但因为他是浮水的能手,所以鲁迅一直怀疑他是投水自杀的。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这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却又无法在黑暗社会中立足。他无法像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和鲁迅先生一样。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二十四孝图》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 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针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 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 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 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 尚的人。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我看衍太太 衍太太在《父亲的病》和《琐记》里出现过。在鲁迅笔下的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令人憎恶的形象。衍太太怂恿小孩在冬天吃冰,还在一旁鼓励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衍太太和她的丈夫看春宫图,鲁迅走近,她便将书塞在鲁迅的眼前,问,“你看,你知道这是什么?”鲁迅迟疑间,她便大笑起来了。衍太太怂恿小孩转圈,摔倒了说不是他叫他转的。孩子们头上碰得肿了一大块,她用烧酒调了水粉,搽在伤口上。污蔑鲁迅偷东西。当父亲临死时衍太太怂恿我一直呼唤父亲。怂恿孩子看下流书籍。怂恿“我”去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谣言。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
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我发现衍太太是一个外正内圆,表面上装模作样,内心却是奸诈贪婪的卑鄙小人,在我们身边也存在有像衍太太这样的人。向你推荐《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全书由《小引》《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后记》 构成。本书主要写了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使我了解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制度和当时社会的冷酷,更加懂得了作者内心的芜杂又是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朝花夕拾》用平实的语言,鲜活的人物形象,丰富而有内涵的童年故事,抨击了囚禁人的旧社会,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读鲁迅先生这些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他与昆虫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镜吾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也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因此我才会那样喜爱,尤其是作者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读起来让人感到异常的亲切,充满激情。我眼中的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老舍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英国的教书生涯使老舍成为一名合格的作家。从老舍的儿子舒乙对他父亲的评价,老舍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生活中的老舍完全是矛盾的。老舍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篇五:诸葛亮六擒孟获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诸葛亮六擒孟获
沽源县第五小学 冯国英 六擒孟获:却说孔明放了孟获等一干人,封杨锋父子官爵,重赏洞兵。孟获等连夜奔回银坑洞。洞外有三江:乃是泸水、甘南水、西城水。三路水汇合,故为三江。其洞北土地平坦三百余里,多产万物;洞西二百里,有盐井;西南二百里,直抵泸水、甘水;正南三百里,乃是梁都洞,洞中有山,山上出银矿,故为银坑山。孟获在洞中聚集宗族千余人。有人举荐孟获妻弟“带来洞主”可破诸葛亮。带来洞主又叫请东南八纳洞洞主木鹿大王,因他深通法术,能呼风唤雨,会使虎豹豺狼。再说孔明提兵到三江城,派魏延、赵云同领一军,于旱路打城。军到城下,蛮兵众弩齐发,箭上都有毒,中箭者皮肉皆烂,见五脏而死。赵云、魏延败回见孔明。孔明退数里下寨,且闭门不出。一连五日无号令。黄昏风起,孔明传令:“每兵准备衣襟一幅,限一更时备齐,无者立斩。”众将不解其意。初更时分又传令:“每兵用衣襟包土一包,无者立斩。”众将不解。孔明又传令:“诸军士包土,都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赏。”孔明令积土填道,先上城者为头功。于是蜀兵十万,降兵万余,将所包土,一齐弃于城下。霎时,积土成山,接连城上。一声号令,蜀兵都上了城。朵思大王死于乱军之中,孔明得了三江城。孟获大惊,忽报蜀兵已渡江,在银坑洞前下寨。孟获妻子祝融夫人善使飞刀,百发百中,引洞兵五万与蜀兵对敌。遇蜀将张嶷,二马相交,战不数合,夫人拨马便走,张嶷追赶,空中一把飞刀
落下,正中左臂,翻身落马。马忠见张嶷被擒,急出救时,被蛮兵把坐下马绊倒,也被擒了。败残兵回见孔明,告知详情。孔明叫马岱、赵云、魏延三人受计。次日,赵云搦战。祝融夫人出马相迎,二人战不数合,赵云拨马便走。夫人恐有埋伏,勒马而回。魏延引军来战,夫人上马相迎,魏延诈败,夫人不赶。次日,赵云又来搦战,祝融夫人出洞迎战,赵云诈败,夫人不赶。正要收兵,魏延引军一齐大声辱骂,夫人挺标枪来取魏延。魏延拨马便走,夫人忿怒赶来,魏延奔入山僻小路。忽背后一声炮响,夫人落马,原来马岱在此埋伏,用索绊倒夫人坐骑。孔明亲解其绳索,派人送告孟获,并换回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与夫人团聚,抱头相哭。次日,木鹿大王引本洞兵带猛兽而出。赵云、魏延引军来迎战。只见木鹿大王口中念动咒语。忽然狂风大作,飞砂走石。虎豹豺狼,毒蛇猛兽,乘风而出。蜀兵抵挡不住,赵云、魏延引败兵回见孔明请罪。孔明不怪,吩咐左右取了来时准备好的二十辆车中的十辆红油柜车到帐下。孔明打开柜子,皆是彩画巨兽。孔明选精兵一千余人,领了一百,口内装烟火之物,藏在车中。次日,孔明驱兵布于洞口。木鹿大王以为自己无敌,与孟获出洞来战,只见木鹿大王口中念念有词,顷刻间,狂风大作,猛兽突出。孔明将羽扇一摇,其风便吹回蛮阵,蜀阵中假兽齐出。口吐火焰,向蛮阵中真兽杀来,蛮军大败,木鹿大王死于敌军之中。孔明占了银坑洞。次日,忽报孟获妻弟带来洞主将孟获与祝融夫人及宗族都擒来献与孔明。孔明叫张嶷、马忠如此这般。等带来洞主解孟获等人拜于殿下,孔明大喝:“给我拿下!”张嶷、马忠二将引兵齐出,拿下了众人。原来孔明识破带来洞主诈降之诡计。所以设计又擒了孟获。孟获还是不服,孔明又放他回去,整兵来战。
第二篇:马云读书笔记
篇一:《马云传》读书笔记
挑战终将被梦想克服
——《马云传》读书笔记
摘要:本文以《马云传》的读书心得为基础,以中国互联网神话、阿里巴巴之父——马云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了他第一阶段的创业经过,并从中探寻其成功的奥秘,以求有所启发。同时,摘录书中马云的语录,感悟创业者的深邃内涵。
关键词:马云,创业,黄页,阿里巴巴,成功
《马云传》一书以传记的方式,从马云出世写起,全面解析马云的成功历程,展现了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马云形象,给青年人以启发,激励人们勇于开创自己的人生。
与其他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相比,马云显得有些寒酸。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不懂得电脑和网络,对软件、硬件也是一窍不通;创业时没有足够资金,没有资源,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像这样一个人,放在十几年前,如果他对你说,他要创业,要做互联网,你认为他会取得成功吗?相信大多数人会持否定的态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马云决定要做互联网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疯了,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可事实却是,马云成功了。是什么原因让“普通人”马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这正是本书将要着力破解的谜团。
马云1964年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一个普通家庭。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高考失败下学谋生,先后当作秘书、做过搬运工,后来给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马云在帮浙江舞蹈家协会主席抄文件的时候接触到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迅速改变了马云的思想,马云从书中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 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遂下定决心,参加二次高考。1995 年,“杭州英语最棒”的31岁的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 b2b 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na pages)。
回国当晚,马云约了 24 个朋友做外贸的朋友也是他在夜校名义上的学生,给他们介绍,结果23人反对,只有一个人说可以试试。马云想了一个晚上,第
二天早上还是决定干,哪怕 24人都反对,他也要干。“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很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调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马云提起当初,赞赏的是自己的勇气而不是眼光。
1999 年,35岁的马云受够了在政府企业做事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不甘心 受制于人的马云推辞了新浪和雅虎的邀请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团队成员全部放弃其他机会决心跟随。这年1999年,这是马云遭逢的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1999 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1999年2月,在杭州湖畔家园马云的家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 洋溢的演讲“黑暗中一起摸索,一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 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在这次“起事”的会议上,马云和 伙伴共筹了50万元本钱。并按照惯例进行了全程录像,马云坚信这将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在这次会议上马云说“我们要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 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立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从这天开始,马云开始铁下心来做电子商务。
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资商之后于1999年8月家接受了以高盛基金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于2000年第一季度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入,从而由横空出世、锋芒初露,到气贯长虹、势不可挡。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网上贸易市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并逐步发展壮大为阿里巴巴集团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国。从1995年接触网络到1999年阿里巴巴问世,马云用了5年的时间,经历了两次失败才获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从马云的第一阶段创业里程我们可以看出马云的这样几大品格。
1、不甘落后、永不放弃,三次高考,二次失败只是更加激励马云坚持不懈,必须成功的信念。
2、反应敏锐、思路清晰,善于发现和把握网络发展规律。从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到淘宝到支付宝到阿里妈妈都验证了这一点。
4、激情四射、魅力服人。马云先后离开与杭州电信和外经贸部合作的公司,手下员工都愿意放弃更好条件甘愿吃苦受累追随马云重新创业,当年创业的18 个人至今仍然追随马云发展。更能通过个人魅力和激情吸引某国际风险投资公司的亚洲代表蔡崇信放弃工作追随,六分钟搞定软银孙正义投入2000千万美元的风投。
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要求合作伙伴“用闲钱投资,不允许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 大”。马云很狂很自信,但相信这是他基于理智分析的结果。一个人成功一次是偶然,但马云99年自阿里巴巴创业成功至今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说马云只有大胆和自信,这里面肯定还包含了智慧和理智。
马云的成功绝非单单因为他比我们早创业10年!也许你认为马云恰逢时运,你生不逢时;也许你认为马云资金雄厚,你身无分文;也许你认为马云运气高照,你霉字当头,但你不要忘了马云二次高考落榜,做过搬运、蹬过三轮、当过小贩;你不要忘了阿里巴巴创业之始35个人挤在一个房间,大家要集资才能创业,马云要靠借贷才能发工资;你不要忘了马云 身高1米62,体重仅100斤出头,中国黄页推出之初很多人说他是骗子。马云的创业成功绝非偶然,那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那是信心与实干的结果,那是领袖与团队无间结合。马云给我们的意义更在于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成功,我相信中国 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敢思、敢想、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实现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篇二:马云读后感
当代的大学生主要的任务是什么?我想很多人会谈到“学习”,此说无可厚非,但是,又究竟是指学习什么呢?古人云:“术业有专攻”,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每样都去尝试,尽管有大学四年的时光等着我们一天天地去进行试验,但有些尝试不言而喻可能最终也只是得不偿失。尝试固然是重要的,但首先还是要先明确自己的目标。世界很奇妙,世事难料,无论做什么,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才行。因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会投入全部的激情,才会有成功的可能,才会离成功一步步地、自然而然地逼近。
马云是一个时刻充满激情和自信的领导者,光看他的外形并没有令人刮目相看之处,而且他看起来是那么那么的普通。那他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可以使现今“阿里人”——以前的创业元老们对他惟命是从,甚至在“阿里巴巴”面临资金短缺类似种种问题,近乎倒闭的时候也不离不弃。在我看来,他是睿智的战士。“阿里人”喜欢武侠,当然他们每个人身上都呈现出了武侠人物身上的血性,此中当然包括马云。马云有这样的血性,所以才使得平凡不过的躯体拥有闪光点。有的时候人的性格也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只是在不同的人身上,性格会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的利与弊全靠个人去衡量??同时,可见为人处事这门学问是多么的重要,或许你的学习一般,若除开此以外,你却有一群朋友在身边陪着,那你还会怕什么呢?
谈到这里,不得不说说“阿里巴巴”的艰难创业时期。正值计算机的出世,网站对于完全处于计算机文盲的国人,字典上根本没有“电子商务”这四个字,可以说“阿里巴巴”的雏形是最早的中国黄页。在起初创办“阿里巴巴”的三年里,阿里的工作室就是马云的住处,说白了只是租用的一间很小的公寓。创始人们当时所处的环境,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极其残酷”。十几个人挤在三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整日整夜地摆弄着共同的梦想,有时他们轮流加班到天亮,十几个人就挤在这小小的容身之所一整晚。每天早上,没有在所谓的“办公室”睡的同事,一走到办公室的门口就不知道下一步该蹋哪儿了,横七竖八地睡着十几个人,但他们不会嫌弃彼此,不会因为现在的恶劣环境而对自己的坚持有任何决心上的动摇,反而苦中作乐,时常幻想着电子商务未来的辉煌年景。我一直不明白,怎么会对未来的事情有这么准确的预测呢?有些人一直走到大学的尾声才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而我,大多也是对事情后知后觉。是不是成功的创业者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呢,而那些对于平常人而言遥不可及的奇思妙想,又是不是不可复制的呢?我不想去相信这点,因为我相信世界是公平的,它赐予人的一切都是均等的。可能你不曾拥有的而别人正在享用的,并不是永远不属于你,而是隐藏在你生命的某个时间点,正等待着你去发现。正如我很欣赏这本书中的一句话——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会很美好,但很多人往往就死在明天晚上?? 大学生活是丰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存在着一些可畏的诱惑。一部分还沉浸于美好遐想中的人就很天真很傻地相信着“明天会更美好”的传说,而今天却无谓地一度成为“美好明天”的牺牲品。我想说的是,如果只是为了做某事而做某事,这样的生活是不会幸福的。短暂的带有明确目的性的生活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是很不可靠的,一旦你拥有了“美好的明天”,一旦你对目标得到满足,那你也就失去了前行的目标。那么,真的到了这个时候,你将无比怀念的也只是“今天”,单纯地为了“今天”而付出的不懈努力。生活,很需要汗水的支托。篇三:《马云传》读书笔记
《马云传》读书笔记
摘要:本文以赵建的《马云传》为基础,以中国互联网神话、阿里巴巴之父——马云
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介绍了他第一阶段的创业经过,并从中探寻其成功的奥秘,以求有所启 发。同时,摘录书中马云的语录,感悟创业者的深邃内涵。
关键词:马云,创业,黄页,阿里巴巴,成功
《马云传》一书以传记的方式,从马云出世写起,全面解析马云的成功历程,展现了一
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马云形象,给青年人以启发,激励人们勇于开创自己的人生。与
其他的互联网神话制造者相比,马云显得有些寒酸。没有名牌大学的学历,不懂得电脑和网
络,对软件、硬件也是一窍不通;创业时没有足够资金,没有资源,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像这样一个人,放在十几年前,如果他对你说,他要创业,要做互联网,你认为他会取得成
功吗?相信大多数人会持否定的态度,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马云决定要做互联网时,周围的
人都认为他疯了,都认为他不可能成功。可事实却是,马云成功了。是什么原因让“普通
人”马云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这正是本书将要着力破解的谜团。
马云1964年出生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一个普通家庭。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高考失
败下学谋生,先后当作秘书、做过搬运工,后来给杂志社蹬三轮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马
云在帮浙江舞蹈家协会主席抄文件的时候接触到路遥的代表作《人生》,这本书迅速改变了
马云的思想,马云从书中体悟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 关键处却往往只有几步”遂下
定决心,参加二次高考。1983年19岁的马云二次高考依然失利,总分离录取线差 140 分,但受《排球女将》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准备参加第三次高考,因为家人反对只得白天上班,晚上念夜校,但决心永不放弃。1984 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高考艰难过关。他的成绩是专科
分数,离本科线还差5分,后因马云同专业招生不满,马云被调配到外语本科专业,捡了个
便宜,跌跌撞撞、摇摇晃晃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本科。1988年24岁的马云大学毕业后进入杭
州电子科技大学当英语老师。1995年辞去大学教师工作。1994 年 30 岁而立之年的马云开
马云受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结果是钱没要到一分,却发现了一个“宝库”
——在西雅图,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马云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 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10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12点前他就收到了6个
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
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开始设想回国建立一个公司,专门做互联网。马云萌生了这
样一个想法,把国内的企业资料收集起来放到网上向全世界发布,他立即决定和西雅图的朋
友合作,一个全球首创的 b2b 电子商务模式,就这样开始有了创意。并起名中国黄页(china pages)。
1995 年4月,31岁的马云投入7000元,又联合妹妹、妹夫、父母等亲戚凑了两万元,国黄页”。1996 年,32岁的马云艰难的推广自己的中国黄页,在很多没有互联网的城市,马云一律被称为“骗子”,但马云仍然像疯子一样不屈不挠,他天天都这样提醒自己:“互
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000米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
耐跑。” 然后出门跟人侃互联网,说服客户。业务就这样艰难地开展了起来。1996 年营业
额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也就是这一年,互联网渐渐普及了。1996年3月因为杭州电
信的实力悬殊的竞争,最后马云不得已和杭州电信合作,马云的中国黄页资产折成60万,占 30%股份,杭州电信投入140万人民币,占70%股份。后因经营观念不同,马云和杭州
电信分道扬镳,放弃了自己的中国黄页,并将自己拥有的21%的中国黄页股份,全数送给
了一起创业的员工。这年是1997年,这是马云创业生涯第一次的失败,这年马云33岁。1997 年,马云离开中国黄页后,受外经贸部邀请,加盟外经贸部新成立的公司,中国国际电子商
务中心(edi),由马云组建、管理,马云占30%股份,参与开发了外经贸部的官方站点以
及后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在这个过程中,马云的btob思路渐渐成熟“用 电子商务
为中小企业服务”。连网站的域名他都想好了——阿里巴巴。互联网像一个无穷的宝藏,等
待人们前去发掘,就像阿里巴巴用咒语打开的那个山洞。1999 年,35岁的马云受够了在政
府企业做事条条框框的束缚、磕绊与畏首畏尾,不甘心 受制于人的马云推辞了新浪和雅虎
的邀请决心南归杭州创业,团队成员全部放弃其他机会决心跟随。这年1999年,这是马云
遭逢的人生的第二次创业失败。1999 年1月15日,马云和他的团队悄然南归。1999年2 月,在杭州湖畔家园马云的家中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神情肃穆
地围绕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快速而疯狂地发表激情 洋溢的演讲“黑暗中一起摸索,一
起喊,我喊叫着往前冲的时候,你们都不会慌了。你们拿 着大刀,一直往前冲,十几个人
往前冲,有什么好慌的?”在这次“起事”的会议上,马云和 伙伴共筹了50万元本钱。并
按照惯例进行了全程录像,马云坚信这将有极大的历史价值。在这次会议上马云说“我们要
办的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我们要 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
第二,我们要建立一家为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的电子商务公司;第三,我们要建立世界上最大
的电子商务公司,要进入全球网站排名前十位。从这天开始,马云开始铁下心来做电子商
务。尽管只有50万创业资金,但马云首先花了1万美元从一个加拿大人手里购买了阿
家里办公,最多的时候一个房间里坐了35个人。他们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在马云家
里疯狂工作,日夜不停的设计网页,讨论网页和构思,困了就席地而卧。马云不断的鼓动员
工,“发令枪一响,你可不能有时间去看对手是怎么跑的,你只有一路狂奔”又告诫员工“最
大的失败是放弃,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最大的对手是时间”,阿里巴巴就这样孕育、诞生在
马云家中。
1999年3月阿里巴巴正式推出,直至逐渐为媒体、风险投资者关注,并在拒绝了38家
不符合自己要求的投资商之后于1999年8月家接受了以高盛基金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于2000年第一季度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入,从而由横空出世、锋芒初露,到气贯
长虹、势不可挡。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网上贸易市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并逐步发展壮
大为阿里巴巴集团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国。从1995年接触网络到1999年阿里巴巴问世,马云
用了5年的时间,经历了两次失败才获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从马云的第一阶段创业里程我
们可以看出马云的这样几大品格。阿里巴巴创业初期马云要求合作伙伴“用闲钱投资,不允许借钱,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
大”。马云很狂很自信,但相信这是他基于理智分析的结果。一个人成功一次是偶然,但马
云99年自阿里巴巴创业成功至今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说马云只有大胆和自信,这里面肯
定还包含了智慧和理智。马云的创业成功绝非偶然,那是智慧和勇气的结晶,那是信心与
实干的结果,那是领袖与团队无间结合。马云给我们的意义更在于马云说过“如果马云能够
成功,我相信中国 80%的人都能成功”,如果你能像马云一样敢思、敢想、敢说、敢做、敢为天下先,那你也可能实现自己的阿里巴巴帝国.篇四:马云传读书笔记
马云传读书笔记
《马云传》是一部人物传记,该书记录了马云从出生开始,如何一步一步,历尽艰辛走向成功的,并且深刻剖析了他获得成功的原因与方法,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奋斗、拼搏、向上的马云形象。该书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启发,激励我们去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
马云作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始人,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以及成为《福布斯》杂志封面人物的首位大陆企业家等等,其成就的伟大不言而喻。但是在他成功的背后,也是一波三折,历经了不少辛苦。但他面对挫折与困难,始终没有放弃,才造就了如今的伟大。
马云1964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他就经常打架,而且从来都是为了别人打架,他讲究的是义气。他的成绩不是太好,他没有上过一流的大学,也只有学士学位,而且初中高中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学校。他参加过两次中考,三次高考,最后一次高考也没有达到本科线,还是在本科人数没有招满的情况下幸运的上了本科院校。
这样一个没有高学历,没有资金,没有资源以及经验,并且对互联网毫不知晓的人,是怎么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呢? 1995年,当时被称为“杭州英语最棒”的马云,被浙江省交通厅派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在美国期间,他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刚学会上网,他就想到给他的翻译社做个网上广告。
他把广告发到网上后不久,便收到了六份e-mail。马云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他开始萌生了回国建立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想法。回国当晚,马云约了24个做外贸生意的朋友,给他们说了自己的想法,结果有23人反对。他思考了一晚上,他最终还是决定要试一试,哪怕所有的人都反对。正如马云所说的,“其实最大的决心并不是我对互联网有多大的信心,而是我觉得做一件事,经历就是成功,你去闯一闯,不行你还可以掉头,但是如果你不做,就像你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一样的道理。”
于是马云想方设法凑了一些资金,成立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在一开始,网络并不是很普及,他被很多人认为是骗子。但是马云并没有放弃,凭着他的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二年的销售额就突飞猛进。后来由于一些原因,他放弃了“中国黄页”,但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且这次创业,给了他很多经验与心得,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后来,在又经历了一次失败之后,马云回到了杭州,筹集了五十万元资金,下定决心要再搞一番事业。于是,阿里巴巴诞生了。如今,阿里巴巴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全球电子商务第一品牌,并逐步发展壮大为阿里巴巴集团成就了阿里巴巴王国。
纵观马云的创业史,不难发现,他的成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成功之前,他有过两次失败的经历。但是,这一切挫折与
困难险阻,并没有让马云放弃自己的梦想。回想到他曾今两次中考,三次高考的经历,更加证明了,马云是一个不甘落后,永不言弃的人。是的,如今的我们,也正接受的挑战,想要在这个世界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变要有不离不弃的精神,有些困难,看上去是困难,但在自己的坚持之下,也必定会跨过去。
其次我认为,要想成功,也同样需要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当年互联网在国内并不普及,甚至很多人不知道,但是马云却通过一次偶然的接触,想到了创办“中国黄页”,直到最后创办“阿里巴巴”成功,这一切与他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创新精神都分不开。他成功的把握住了网络的发展趋势,并且大胆的尝试,才使得他成为这一领域的开山始祖。
当然,自信一直都是做各种事情最基本的前提。在马云曾经提出互联网想法的时候,面对如此多的反对,以及外界的谩骂,他始终没有动摇,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信心。在创办阿里巴巴的第一次会议上,马云就要求全程摄影,并以此作为历史的见证,即使当时很多人认为马云很狂妄!
马云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有人认为,他比我们早创业十年;也有人说,他不过是运气好罢了;还有人说是机遇帮助了马云,只是更多的人没有遇到机遇而已。可是,又有多少人经历过两次中考,三次高考的洗礼呢?又有多少
人在两次创业失败的情况下,又重新开始呢?或许我们只能想到马云。他的成功,靠的是他的智慧与勇气,靠得是他锲而不舍的精神,靠得是他敢于创新、敢于尝试的个性。当代年轻人,需要的正是这些。在拼搏的路上,我们要敢于思考、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才能有成就,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篇五:《马云的人生哲学》的读书笔记
《马云的人生哲学》的读书笔记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在马云身上,有一点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没有一点虚荣心,他不怕没面子,能十分坦然的面对自己不太成功的过去,连自己的长相也在他的自嘲之列。这一点对一个人来说真的不容易,许多人应为做不到这一点而将自己放大或架空了起来,之后要不断为这个放大的或架空起来的自我浪费许多精力。而马云不用,他台上台下都是一个人,也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才华。
作为一个知名度很高的成功企业家,马云自始自终都认为:“做人”远比“做事”重要的多。他觉得要想把企业做好,首先要学会做人,把基本的礼节、敬业精神、待人接物都学得恰到好处,不要一上任就想显示自己的本事。其实对我们每个学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在学校我们也要学会如何与同学融洽相处,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多帮助她人分担一些,而且学会做人,也是成为一名合格党员的前提要求。
只有心中充满美好的东西时,人才能活得开心和精彩,才能感到幸福。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释怀,多记住别人的好,忘记别人的坏。幸福观它不是短暂的情绪体验,而是一种长久的、内在的、坚定的心理状态。一个人是否幸福,要看她对人生态度的选择。
“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是马云成功的原因之一。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所坚持的事情是正确的时,就不要管他人如何议论,太在乎
他人的看法只会让自己一事无成。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旦确认了一条认为正确的道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如果别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可将其作为参考,但绝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从他的讲解中,我也体会到怎样才能不被别人的意见左右,坚持走自己的路。
首先,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在遇到事情时,无论是自己此前曾今遇到过的,还是没遇到过的,只有相信自己能解决,才不至于没主见。而且自信的人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主见,只是把别人的意见当做参考,最后的决断还是有自己做出。同时要注意自信不能变成盲目的自大。
其次尝试分析生活中的某些事并多读实用性强的书籍,多交知识面较广的朋友。
最后要先想好再问别人,在拿不定主意时总想问别人的意见,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了,遇事有主见的能力就会下降,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没主见的人。
通过马云的事例,想要让自己毕业后在就业上有优势,就必须保持不断学习和不断积累的精神,提高自我能力。
一要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勇于向前辈求教,也可以看他们地言行,或者给他们做助手,在不断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更新和充实原有的知识,以形成自己新的知识体系。
二要善于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注意读与思的结合,读书只有经过思考、观察和实践,才能“读到糊涂是明白”。也要注意与问和实干相结合,从而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三要尽量学习一门外语,如果没有时间,可以重学过得英语,不用再找一门新的语种学习,把英语学好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们毕业后,在工作中都有机会接触到外语,语言可以成为我关键时刻的救命稻草。
四是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幼师的专业包括舞蹈、钢琴、声乐、幼儿游戏等,这些技能对于我们进行课堂创新是十分必要的。教育是需要改革的,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是灵活的。虽然上课前会备课,但要随着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即时调整上课内容,才能有效的上完一节课。
很多成功人士都有一股“说做就做”的急脾气,他们从来不等待机会,而是寻找机会,其实成功的秘诀就是立即行动。有的人因为抓住了机遇而“柳暗花明”,从而摘取了成功者的桂冠;有的人因为与机会擦肩而过,从而“山穷水尽”,遗憾终身。机遇可遇不可求,敏锐、勇敢果断的人才能抓住它。因此,当机会来临时,一定要适时出击,不要只有想法没有行动。
我在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我真后悔没有抓住机会”。这些话真是很悲哀的了,里面包含着说话人无尽的
悔恨,但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卖,这些话没有任何价值,要想永远与这些话说再见,那就应该吸取教训抓住一切机会,不让自己后悔。
马云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用速度赢得对手。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速度几乎决定了一切,可以说竞争是“跑得快”的游戏。在变化最快的市场竞争中,速度已经起到决定作用,执行力决定成败。
c2c领域的老大,“淘宝网”、“支付宝”、“阿雅联姻”的出现同样体现了“马云速度”。
从中我知道了要想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弄准当前行情:现在社会紧缺幼师人才,幼儿园的师资
配备严重不足,很多幼儿教师是转业人员从事。
2、掌握变化因素:现在的市场变化极为迅速,要及时掌握
各种变化因素。
3、做出准确判断:在准确了解市场等多种因素后,就要对
未来的市场走向作出一个准确判断,为积极的行动做好
准备。
4、积极行动:“如果早起的那只鸟没吃到虫子,就会被别
的鸟吃掉”
马云的成功不仅靠速度,还靠他所带团队的团结。他创办的阿里巴巴和员工在一起成长,并始终致力于培养自己的员工,因为他知道职业规划不是员工自己的事,需要领导者给予帮助。他坚信这样企业才能有长久的发展。同时他永远不把赚钱作为人生第一目标,懂得分享收获的成果,把挫折等同于财富,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第三篇:马基读书笔记
序号:6学号:2010212369
读书笔记
1.联系和发展是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特征
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征: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直接—>间接,本质—>非本质,内部—>外部,必然—>偶然)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特征
1.发展的含义: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的.上开的运动。
2.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新事物(2)旧事物(3)新事物不可战胜
2.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最根本的分歧与斗争的焦点。
辩证法: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看世界;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承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从而正确揭示了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
形而上学:用孤立,片面,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对立统一规律,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所以只能坚持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
3.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以及方法论及意义各是什么? 对立统一规律: 内容: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2.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什么是矛盾。
2.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作用
A.同一性作用
B.斗争性作用
C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3.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论意义:正确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质量互变规律: 内容:
1.质和量: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质和事物是直接同一的,量不是。
2.事物的度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范围和幅度。
3.量变和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要把远大的理想目标和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志存高远,又要脚踏实地。
否定之否定规律: 内容: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由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是实质是“扬弃”,既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实际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3)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与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第四篇:马原读书笔记
1913150224丛阳
《共产党宣言》读书笔记
一、简要背景
19世纪4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建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发。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日益激化,工人起义频发,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工人阶级斗争的经验,为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也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成为可能。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是《共产党宣言》全书的理论基础,它讲述了阶级斗争是一切历史的根源。社会上存在不同阶层,各个阶层所处的地位不同,他们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矛盾,即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分歧所导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存在矛盾。
第一部分主要体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以及他们的发展过程。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与它对立的无产阶级却受尽苦难。资产阶级不断扩大生产,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自己的经济利益,却影响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力量薄弱,这样就增加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增加了他们的劳动负担。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反而会导致无产阶级必然的反抗,这样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加深,进一步有了阶级矛盾。
第二部分首先说明了共产党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共产党人和整个无产阶级是分不开的,他们拥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区别。共产党人在工人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理论对工人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此外,第二部分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任务,共产主义只有在无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稳固的统治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第三部分描述了封建的社会主义,他们批判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他们想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一起恢复封建统治。他们的态度是中立的,既反对资产阶级又反对无产阶级,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希望与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保守的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他们认为工人阶级的革命只是经济改革,而不是推翻这种资本主义统治,他们是为了争取工人利益,最终还是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
空想社会主义,它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一定时期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愿望。随着无产阶级不断成长,空想社会主义就不适宜无产阶级的发展。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空想社会主义与无产阶级存在矛盾,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1913150224丛阳
三、典型观点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自从原始社会解体以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之后,经历了三个剥削阶级相继统治的社会形态,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在这三个社会形态中,各自存在着两个相互对抗的基本阶级,即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阶级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的集中表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奴隶主和奴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对立往往为等级制度所掩盖。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阶级关系日益简单化,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是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资本同劳动对立的尖锐化,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频频爆发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中,只有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一切剥削阶级,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2.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是和资产阶级同时产生的。无产阶级是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处于社会最下层。但它又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是最有力量、最有前途的革命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掘墓人。
随着资产阶级的发展,无产阶级也得到发展。无产阶级是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发展的。它经历了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个别性的、地方性的反对个别工厂资本家的自发斗争,发展到整个无产阶级进行全国性的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及其政府的斗争,进而发展到以夺取政权为目的,认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认识到必须组织自己的政党领导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埋葬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由它在资本主义社会所处的阶级地位和它的阶级特性决定的。
3.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领导力量。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自觉代表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但是, 共产党人又不同于其他工人政党和一般无产阶级群众,它是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
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当前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同时代表工人运动的未来。共产党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党1913150224丛阳 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来自这个阶级的先进性、革命性和最能够代表历史运动整体与未来的阶级品格。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党人在制定革命策略时,必须具体分析国内、国际的经济、政治和阶级关系状况。
四、评论体会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共产党宣言》是我在入党发展培养初期接触到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第一次认真研读《共产党宣言》,短短几十页的内容,对大一时的我来说,有些晦涩,却是很耐读。从大一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到如今按期转正为正式党员,我前后读了三次《共产党宣言》,每一次阅读都会有些和前一次不同的感受,这才发现也许这才是阅读它的意义——在不同的心境下有不同的感悟和所得。
第一次阅读《共产党宣言》,我对共产主义并没有深刻的信仰与体悟,初读时不过把《共产党宣言》当一篇文章来读,粗粗读过“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样的句子的时候,甚至会觉得这样极端而绝对的话虽然用词精妙,却过于激愤,并不具备严谨并值得人们信仰的逻辑性。
然而,纵观《共产党宣言》的成书背景,彼时的恩格斯只有28岁,马克思也不过30岁,恐怕正是最热血沸腾的年华,这些文字又刚好是马克思在流亡时于颠沛流离中写下的,再加上当时动荡的世界局势,这些文字中的激愤突然就理所应当起来,突然对他们的勇气和热血生出种敬佩,无关信仰,无关主义,只是敬佩两个年轻人的勇气,一种以当时势单力薄却磅礴坚定的热血去对抗自己所不认同的黑暗世界的勇气。换一个思路来看,《共产党宣言》中的理性并不在于严谨和克制,而在于一种创新和反抗。由此可以联想到,这近两个世纪里,恐怕有很多人同我一样,并不理解或信仰他们所构建和憧憬的社会模式,却仍对他们突破当时环境的思想尝试充满敬意。
第二次阅读《共产党宣言》,才开始体会到,这些文字历经岁月得以流传并产生影响,能够传递给我们的并非单纯的某种主义的理论框架,更多的在于一种启迪,一种鼓励,一种敢为人先的传承。
借着本次书写读书笔记的机会第三次阅读《共产党宣言》,已经能够慢慢跳脱出它本身的内容,进一步去思考一些自己在其中能够得到的体会。这部著作就是这样,全篇阅读,是整个的新的世界观;把每句话挑出来,又对应着社会的各个方面,能够引起不同的思考。迄今为止,我还没有发现有哪一本书能够像《共产党宣言》一样,每一句话都是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可以衍生出一篇文章。
三次阅读,三次几乎可以说有完全不同的感悟,《共产党宣言》字里行间的内容,我仍旧有很多读不懂读不通的地方,但我想,也许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每一次阅读都能带给我新的思考,也许有关主义,也许无关,但却真实并不断地推动我们去尝试思考。这一点也许就是《共产党宣言》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1913150224丛阳
《矛盾论》读书笔记
一、简要背景
中国共产党在早期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挫折,其中最突出的体现在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状况上,存在着相当严重的两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而《矛盾论》就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的高度批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产物。自中国共产党 1921 年到 1937 年,连续经过两次胜利两次失败,也就是说两个方面的丰富经验需要加以总结,并且有利于开创抗战的新局面。从 1936 年开始,国内阶级矛盾下降而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上升,为了全面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去研究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各种问题,总结两次革命战争的经验,把握中国革命运动的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和策略。《矛盾论》正是适应革命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应运而生的,它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主要内容
《矛盾论》是专门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论文。它开篇就指出了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的重要地位:“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因为它是客观世界本身的根本规律。毛泽东指出: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辩证唯物主义是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对立统一规律在客观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它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所以,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来学习和运用唯物辩证法。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石。学习唯物辩证法,要紧紧抓住对立统一规律这个核心,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一切事物。要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要把握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这一唯物辩证法的精髓。区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并注意它们的转化。全面把握矛盾双方之间既同一又斗争的关系,反对只讲同一不讲斗争或只讲斗争不讲同一的片面性,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
三、典型观点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论》中指出:人类有两个统一的认识过程,一个是由特殊到一般,一个是有一般到特殊。人类的认识就是在这两个过程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前进、不断提高和不断深化的。1913150224丛阳
在对矛盾的同一性的分析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事物不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相互转化”。由此,毛泽东具体地分析了“被统治的无产阶级经过革命转化为统治者,原来是统治者的资产阶级却转化为被统治者”,“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等重大现实问题。
在对矛盾的斗争性的分析中,毛泽东则突出地提出和回答了“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问题。毛泽东提出,“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的、绝对的,但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即斗争的形式,则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并以如何看待和对待“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为例,深刻地说明了解决矛盾的方法“因矛盾的性质不同而不同”的道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论》以矛盾的特殊性为其着重点,以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为主线,形成了相当完整而严密的逻辑体系,阐发了“矛盾普遍性”概念的含义,将矛盾特殊性作为重要的哲学范畴加以重视。
《矛盾论》既明确肯定了矛盾的普遍性,又系统阐发了矛盾普遍性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矛盾论》还特别强调重视矛盾的特殊性,认为它是矛盾规律中特别重要的内容。指出把握矛盾特殊性是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的基础,“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世界上诸种事物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在《矛盾论》里,毛泽东从理论上论证了认识矛盾特殊性的重要性,强调矛盾的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是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不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
3.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论》系统论述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毛泽东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矛盾特殊性的重要问题加以全面系统论述,指出:“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区分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各种矛盾中,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又是否可以平均看待呢,也是不可以的。”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前者起领导、决定作用,后者处于服从地位;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决定事物的性质问题上所处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前者规定着事物的性质。毛泽东特别强调,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1913150224丛阳
4.内因和外因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是事物发展的外因。对内因和外因关系的不同看法,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相互对立的重要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即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既统一又斗争,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任何事物和现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既离不开内因,也离不开外因。
四、评论体会
在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之前,我一直认为矛盾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两相对立的理论。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尤其是通读了《矛盾论》以后,我开始对矛盾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矛盾论》让我对矛盾的认识更加深刻。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可以说,“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我们的周围时刻充满着矛盾。在认识矛盾的基础上,用矛盾的观念来分析事物,进而解决问题。这个方法,可以让我们保持客观的立场,理智看待问题。
其次,《矛盾论》指导我们更好地把握矛盾。研究复杂的问题时,如果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就要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集中解决主要矛盾,后续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在矛盾产生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这样才能对矛盾有清醒而准确地把握,才能让每个人在整个事情的解决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客观性。
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许多矛盾,但其中一定存在着主要矛盾;在这个主要矛盾里,必然也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当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第一重要的事情首先解决,可以稍微推后的事情随后解决。确定了第一要务之后,继而还要分析,因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存在和发展。因此,我们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哪一个步骤需要最先解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阶段矛盾的主次还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我们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对矛盾时刻给予高度重视。
对我们而言,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的中的矛盾,运用《矛盾论》的观点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矛盾面前保持冷静,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问题。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以从容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1913150224丛阳
《实践论》读书笔记
一、简要背景
毛泽东在特殊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条件下创作了《实践论》。西安事变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特别是七七卢沟桥事变的爆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陆续开赴前线,此时延安抗大正准备办一个青年干部短期培训班,这批青年学生经过三个月集中训练后大多从事政治辅导工作,而班上急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知识的讲授。为了使青年学生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一步消除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教条主义对革命造成的严重影响,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坚定革命理想信念,中央要求由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撰写简明的讲义,于是毛泽东分别于 1937 年 7月、8 月完成了《实践论》和《矛盾论》。
二、主要内容
第一个部分,讲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基础。这部分批判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总是离开人的发展去认识问题和考查世界,接着阐述了人的认识活动主要来源于生产活动和阶级斗争。毛泽东论述,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并且人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实践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经过中国革命的检验才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所谓的认识来源于 实践,并通过实践的检验反过来继续指导实践。
第二部分是《实践论》的核心内容,讲述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认识的第一个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这些认识只是初步的。而认识的第二个阶段是理性认识阶段,这是人的脑子用概念对所看到的事情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过程。人们对事物的感觉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唯有经过思考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毛泽东总结出: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升华,但这并不是认识运动的全过程,所有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还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总结起来,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检验。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思想。随着实践的推进,人们的认识也在不断进步,在实践过程中出现认识与实践不相符合的现象,就需要不断调整认识,使之与实践相符并继续指导实践。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也需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不断找到认识的真理。
三、典型观点
1.实践的规定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人们的社会实践,不局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它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1913150224丛阳
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的活动都是实践,实践是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的活动。毛泽东在中国哲学史上明确、深刻、具体地说明了什么活动才是实践。从此,注重实践的思想愈来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方面。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毛泽东认为只有通过实践,人才能认识,真正解决了人的认识到底从那里来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段到更多地方面。”因此,实践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是认识的目的。毛泽东认为理论要为实践服务,科学地回答了人为什么要认识。至于认识结果是否具有真理性,毛泽东提出要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实践决定认识,对认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通过实践,人类获得了对客观世界正确的认识,掌握了客观世界更多的必然性;在正确的认识的指导下,人类的实践活动也不断深化,不断取得对外部世界改造的成功。
3.实践在真理的认识过程中的意义
毛泽东认为存在一个客观标准,即社会实践,只有通过这个标准,才可以断定认识结果是真还是假。也就是“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任何而定。”
毛泽东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得出的这种看法是正确的。首先,只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才能真正理解实践。这是彻底解决真理标准问题的前提、基础。其次,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毛泽东关于真理标准的看法是对马克思的观点的继承。
4.认识辩证过程
实践的继续,使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最终发生了突变,从感性认识阶段飞跃到了理性认识阶段。因此,虽然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但它们不是毫无联系的。它们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并在这个基础上统一起来。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另一方面,“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必须表现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这一飞跃是理论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受到检验的过程。在活生生的实践面前,一1913150224丛阳
切错误都会暴露出它们的本来面目,而一切真理也会因其正确性而发挥出它们的巨大威力。
5.认识运动的总过程、总规律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正确揭示了认识运动的总过程、总规律。这是一种在哲学眼光审视下对认识发展过程的总体性的把握。它一方面在对共产主义有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向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指明了一条怎样才能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认识运动的总过程、总规律又说明了世界的可知性。事物存在着多种现象,事物发展中的每一不同阶段、每一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现象。认识主体认识客体时是会碰到认识了一个现象后还需要认识其它现象的情况。但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人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无穷的过程,一个不断上升的、前进的过程。人总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因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四、评论体会
《实践论》是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哲学总结,它从哲学上概括了中国革命特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实践经验,清算了党内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同时也利用吸收 30 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发展的积极成果,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批判继承和科学总结。通读之后,感触颇多,整理如下。
在学习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弘扬实践的精神。《实践论》中指出“如果要直接地认识某种或某些事物,便只有亲身参加于变革现实、变革某种或某些事物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触到那种或那些事物的现象,也只有在亲身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的斗争中,才能暴露那种或那些事物的本质而理解它们”。我们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从书本里获取知识终究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增长阅历,获取经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启示着我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踏入社会之前更多地了解社会,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方面,《实践论》启示着我,无论处理大小事务,都应该立足实践,不能只靠理论推想。我从大二至大三一直担任班委职务,回顾两年的工作经验,很多事情,在讨论阶段看似考虑周密,但真正付诸实践的时候,就会暴露出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大胆地将想法付诸实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脚踏实地地完成老师、同学们交代的任务。
在生活方面,《实践论》让我对评价他人的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在大学里处理与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妄下臆断,不能听信流言,而是要付诸实践,在与对方接触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认知,从而决定这个人在你心目中的定位。对于其他事物也是一样的,只有自己亲自去尝试,去体验,才能够得到最准确的认识。
第五篇:《马说》读书笔记
初读《马说》这篇文言文,便令我感慨万千。作者初登仕途而得不到朝庭的重用曾三次上宰相府求 用,却没有达成自己的心愿,所以写下此文,来抒发自己那种“伯乐不常有”的情感。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匹天赋极高,不合适的方法壮志难酬的“千里马”因终究没有遇见“伯乐”,而成为了一支怀才不遇的“凡马”。而喂马的人却用不合适的方法去饲养和对待这批‘“千里马”,从而埋没了一匹“千里马”。这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喻为“千里马”,把目光短浅的统治者喻为“食马者”,并且在最后,食马者还不是非:“其真不如马也”,从中可以看出昏庸无能的统治者把人才丢失。此文直接地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统治者的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无能感到深恶痛绝,并进行猛烈的抨击。
我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才能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就应该展现你的风采,让“伯乐”发现你。社会其实是一个公平,公证的竞争平台,只有每个人靠真才实学赢得社会地位,所以只有靠自己。
但是,在如此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应该是勤奋努力,自力更生,方能丰衣足食!不然即使有上万双手托付着你,你也只能成为一匹“凡马”。
自力更生,方能丰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