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时间:2019-05-15 10:2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第一篇: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和影响,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在课堂中的创造性和灵性得不到释放,甚至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学习中被消磨,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少应有的创造精神。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党中央、国务院于1999年6月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做出了《关于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然而,十几年过去,不少地方素质教育还只是停留在“素质教育口号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行动做得扎扎实实”。很多学校由于缺乏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担心素质教育会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因而不敢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教育,全面推进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对素质教育做到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大胆尝试,必将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诸项素质必将得到全面提高。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和反思

素质教育在很多地方很难推进,表面上看,是因为学校怕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其实质是缺少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认识不到位,必然行动滞后。那么,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推进素质教育是否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怎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成为摆在我们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素质教育理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要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实质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只有

理解和把握好素质教育的实质,才能正确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

要了解什么是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掌握“素质”的含义。心理学上的“素质”是指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它强调的是一种先天的素质(如某人先天就具有军事家的素质、体育素质、音乐天赋等)。教育学上的素质是指人们在先天生理、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接受环境、教育的影响,从后天获得的相对稳定的属性(或特性)。我们更倾向于教育学上的素质的定义是更客观、更全面的。对“素质”的理解与思考:

1、肯定了人的素质是自然基础,即人的身体、心理特性,尤其是人的大脑神经系统的特性有先天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对我们开展素质教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我们就应该对不同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培养其成为有专业智能特色的高素质人才。

2、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素质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就告诫我们:一个好的育人环境,一所好的学校对提高学生素质是何等的重要。

3、明确了人的素质是一种良好的稳定属性,即:人的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品质都是人们终身或长期受益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素质教育是最长久、最有价值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与思考: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不但要求有目标而且是全方位的目标(应试教育的目标是单一的智育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具有比应试教育难度更高、更全面的目标体系。

2、在教学方法上,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

3、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这样的教育最具有长久性,能使学生终生受益。

与素质教育相比,应试教育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而使学生的负担过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存在着俞来俞突出的弊端。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它面向的是少数尖子学生,却忽视了多数学生,不适应提高全民素质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它是考什么,教什么,只注重智育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在思想道德、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的和谐全面发展,不合乎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它采用的是“灌输式”“填鸭式”,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缺少应有的创造精神,不合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环节上,教师统治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健全完美的发展。这种教育的结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造成学生的厌学、辍学。这诸多的弊端,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

化进程中日渐突出,基础教育由应使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历史的必然。特别是新课程改革的展开,为我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教材的更新和命题方向的改变,要求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地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群体化教育的个性化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应该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尖子生。旧的教育观认为:在一名教师对一个班的群体教学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占群体的20%。这种旧的教育观多年来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育行为,过分强调学生先天的智力因素而忽视后天教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则是只关注少数尖子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培养。为此,我们认真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并将其整合借鉴,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新的教育观告诉我们,在一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个别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成绩几乎无关,98%的学生能获得原先只占20%学生能获得的成绩。就是说无论学生能力的强与差,在一名教师对一名学生的个体教学中,都能获得优良的成绩。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套使群体化教育“个性化”的教育系统,实施了群体化教育个性化管理的教学管理模式,亦即实施了教学过程的“六个到位”:

一是课堂教学主导到位。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想

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实现当堂达标,使学生尽可能不留或少留知识尾巴。

二是课任教师指导到位。各学科教师在新授课结束后,利用自习时间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特别是对知识点有疑问同学的个别指导,包括作业的面对面指导。

三是同学间帮助到位。充分利用同学间相处时间长的优势,让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有问题的学生清理疑难问题。

四是班主任、课代表督促到位。班主任、课代表充分利用晨读、自习等时间及时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知识掌握情况,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细致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力。

五是家长协助到位,要求家长做好一对一的个别管理,经常过问、检查学生在家的作业完成情况并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六是单元测试到位。各学科在单元课程结束后,通过测试反馈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根本补救。

群体化教育个性化管理模式的实施 真正体现了我校“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有一个智慧的人生”的办学理念,同时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二)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课堂教学来进行,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能带来学生思想的僵化,根本谈不上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一定的

教学方法下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教学观念影响教学行为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行为的四个转变:一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知识化身”的架子,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尊重、和谐、融洽充满浓郁感情色彩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学生求知欲)。二是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放弃传统教书本的观念,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即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能力的促进者转变。三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被动听老师讲的学习模式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四是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改变过去由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为德、智、体、美的综合评价。多渠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其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采取了如下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心理学认为:只有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学习者的大脑才能处于适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是掌握知识的最佳时机。可见,和谐、欢快、民主的气氛,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等多种感官,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平等对话,积极营造平等、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在我们的课堂上,允许学生随便插嘴,回答问题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回答对的给以鼓励,不对的也不批评,而是用“对吗?”“再想一想!”等语言,给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允许他们说错、思错、写错的空间。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会为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或回答错了而羞愧。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有效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挥的“润滑剂”。持续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欲望的不竭动力;浓烈而又稳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政治的保证。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教与学处在情与境的有机融合的放松、欢愉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首歌、一个问题、一个小品等都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渲染课堂气氛,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巧妙设疑——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一个精彩的提问,往往能在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的欲望。因此,老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也可以从教材出发,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或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有一种跃跃欲试,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4、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合作,共同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中,一方面可以自主地探索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多地体验到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共同分享的快乐,进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式学习,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改善传统的师生单项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会精心编排小组,好学生与差学生,爱发言的与

不爱发言的进行有效搭配,每一个小组可自行取得名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开展不同的合作学习。有时,根据教学内容,分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在这些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自己的价值,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潜能,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精心设计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实效

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我校教师大力倡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体验和经验。重视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把现成的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各种活动,让学生采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在教学中,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活动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是辩论赛,知识竞赛,小品表演,模拟法庭,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等。老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要精心准备,不能流于形式。

6、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结构。

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多媒体教学能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更广泛地拓展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培养他们的

创新精神。运用多媒体技术,课堂容量大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亲自体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了,才能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三)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摒弃那种“考什么,教什么,只注重智育教育而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错误做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重视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非智力因素,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把强化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德育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办学理念,广开渠道,对新教育形势下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各年级各班开展“净、静、竞、敬”的活动。多年的德育教育工作实践使我们对“净、静、竞、敬”有了自己的理解:净就是干净、靓丽、心灵纯洁,静就是环境安静、行为规范,竞就是追求卓越、直面未来,敬就是尊敬师长、倾心学习、关系融洽、互相帮助、好学乐学。我们在班级管理让“静、净、竞、敬”四种境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促进,有效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①静能生慧。我们的班级管理从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入手,为了帮助同学们养成“入则静,出才动”的好习惯,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采取单独交流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同学们更乐于接受,往往会收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教室安静了,同学们的精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即使再浮躁的学生也会不由自主地打开课本,开始学习。这种安静的学习环境,成为了我校班主任努力追求的管理境界。②净能生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正是爱美的年纪,我校班主任和政教管理部门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爱美之心,正确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去追求美、创造美——身体力行地净化卫生,美化环境。从日常生活讲起,从细微小事入手,从珍惜劳动成果着眼,从不乱丢一张纸片做起,教育学生自觉地保持环境卫生,主动地创造美好环境。教室布置得干净整洁、宽敞明亮,学生的心情也会变得轻松愉快。在净化环境的同时,也能净化人的心灵。保持教室卫生的整洁,并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程。③竞能生优。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组织全班同学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挖掘潜力,奋勇争先,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在争先创优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和积极地鼓励,从而激发起学生刻苦学习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比、学、赶、帮,教育、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④敬能生德。尊老爱幼、尊师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通过主题班会、行为引领、纪律约束、教育培养、细节感悟、学习体会、社会实践、自我教育等切实可行的有效

手段,帮助每一名学生树立起尊师敬长的正确观念,养成尊师重教的良好习惯。同时,我们深刻挖掘“敬”字的内涵,使每个同学认识到学生阶段的敬业就是对自己的学业负责,要求大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而这也正是一个学生道德素养的体现。

第二,健全主题班会课制度。班会课是我校德育工作落实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为了提高我校班会课质量,我们制定主题班会课制度。我们根据《中学生德育大纲》规定的德育基本内容和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要求,紧密配合学校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结合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发展需要出发,针对学生中的一些倾向性问题,确定班会课的主题。做到每次主题班会集中培养学生一种品德、宣传一个观点、歌颂一种精神,明确一个道理、讨论一个问题。班会课的主题鲜明、贴切,富有教育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用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学生,以达到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目的。每次班会课前我们都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班主任深入调查研究,把握住学生的思想状况,使班会课做到有的放矢。对班会课主题所需要的理论、事例、数据都有充分的准备,对班会的程序、形式精心设计,并认真写好班会课教案。同时,在会前发动和组织班干部、学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全体学生明确班会的主题、目的和意义。班会课组织形式生动活泼,富于新意。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会议主持人引言得法,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同学参与面广、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学校按计划确定内容,统一主题,统一时间,统一检查,要求班主任备好课,写好教

案,并做好工作反馈。

第三,双关”教育,让全体学生感受到温暖。开展“双关”教育,实施“零差生”管理是我们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做法。我们提出了“关注、关爱,让家长放心;细心、耐心,使孩子成功”的指导方针,把控制辍学“一个都不能少”、学生管理“一个也不处罚”作为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用新课标的先进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和发展学生,应用科学的管理艺术,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挖掘每一个学生的内潜能,尽可能帮助学生克服负面影响,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开展“书香校园”活动。每个班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图书角”,每个“图书角”都拥有自己个性化的名称。每个班都选出了自己的图书管理员,制定了严格的借阅制度对图书进行管理。学校统一规定了阅读时间和阅读课开展的具体办法,印制了统一样式的“阅读活页”来展示学生阅读后的收获。

第五,开展了新生入学教育宣传月、养成教育专题会、安全教育专题会、住校生家长座谈会、向“三厅”网吧告别、建立成长足迹档案、队列比赛(艺体处负责)等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扎扎实实并独具特色的德育工作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创造了优良的育人环境,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

2、把特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环节。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充分开发和激活人体自身的各种潜

能,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核心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发展个性特长,依据学生的条件、兴趣及潜力培养的一技之长可能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校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专长,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和提高才能的广阔空间,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①创设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教师彻底改变旧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给学生自由的选择空间,由他们自主选择喜爱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方式上,按班级活动(文艺会演等班级组织的活动)——级部活动(年级部集体活动)——校级活动(校级兴趣小组等)的层次开展活动。我们广泛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按照教学有特色、学生有专长的思路,突出艺术教育的位置,本着普及提高的原则,在加强音、体、美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舞蹈、声乐、美术等兴趣小组;另外,通过举行学校艺术周,开展各种文艺演出、竞赛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艺术素质;体育方面,在保证学生体育达标率的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和专长,选拔骨干队员,成立田径队、篮球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常年坚持训练,并以上级部门举行各种比赛为契机,适时组织集训;科学技术方面,学校成立科技制作、微机兴趣小组,除在校内按时活动外,科技小组经常开展到野外、社会上采集标本、调查考察等活动,激发学生探求科学的情趣,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写作方面,学校成立写作兴趣小组,经常组织作文竞赛,奖励优胜者并将优秀作文打印装订成册,激发了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我们还经常激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看者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学生写作的信心大大增强。

(四)提高教师素质,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障。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邓小平同志指出:“振兴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基于这种认识,学校领导班子带领大家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大胆改革创新,从政治与业务两个方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学校党支部始终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要求全体教职工把“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发善、勤勉自强、敬业奉献“作为最基本的道德准线。具体到工作上,也就是“关爱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对那些政治上要求进步、业务上勇于创新、综合素质高的同志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方面,我们按照思想上高定位、业务上高标准、目标上高起点的要求采取多元化培训措施,对教师进行跟踪培养。学校组织理论学习、强化校本教研、启动名师工程,为每一位教师追求成功,实现个人价值搭建了一个稳固的平台。

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我校涌现出一大批教学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水平高、专业基础深厚并有一定教学研究能力的优秀教师。这为我校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应该深入到我们教学工作的实际中,真正做到通过课程改革引发实际教育教学中思想、观念、方法等的改变,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二篇:我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理解

我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理解

滕州市第二职业高中郑仰昆

一、创办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了在课程开设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要求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二、性质

中小学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载体;是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科研性于一体的教育资源;是凝聚学生体验生活、感悟文化、开阔视野、培养意志、提高素养,沟通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的重要媒介。

三、建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意义与作用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育改革和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平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重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不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教育的角度、从人的发展角度,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实践,人的创新能力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受教育者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主,注重创新,拓宽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意识,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其它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践基地的主要功能概括为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必要的动手能力,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面向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学校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和在自身感受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资源保障,新课程改革专门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技术课,这既是新课改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素质教育基地可以直接为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技术课提供资源保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四、实践基地的基本功能

实践基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应以服务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素质、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实践基地一般应该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一)德育功能。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通过健康向上、怡情益智的实践活动,成为德育教育的崭新载体。使学生通过对艰苦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的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增强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磨砺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坚韧的品性和坚强的意志;通过与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社会的意义,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了解社会现实,激发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把美好的愿望与情感转化为高尚的行为。

(二)体验与实践功能。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互衔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际体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科技素质、艺术素质,增强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强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等。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在凝结过程中所融入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特征。

(三)探究与创新功能。实践基地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平台。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检验,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四)个性发展与特长发挥功能。实践基地与学生特长紧密联系,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的园地。通过设立崭新的学习领域,形成新的课程形态,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使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基地趣味性活动,愉悦身心、扩大视野、张扬个性、展示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更宽厚扎实的基础。

(五)服务与经济功能。实践基地与当地经济、文化互联互动,为当地经济、文化及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充分注重社会效益、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同时,以科技为支撑,努力把实践基地建成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产业经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实践基地的项目设置

实践项目的设置应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地方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相结合,与校本教材和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设置应包含生活和生存教育、劳动和生产技术教育、科普和创新教育、国防军事教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根据我省课程改革要求和各地实践探索,实践基地可根据实际选择性设置如下基本项目:

(一)素质拓展。有规范的拓展训练场所和设施,跑、跳、投、攀、爬、跨、跃等训练内容不少于五项。

(二)家政训练。有能适应家政劳动训练需要的场所和设施,对学生进行自理、自立、自强等生活和生存能力训练。

(三)科普教育与制作。有两个以上科技制作活动室或独立的科技馆(园),配备相应软、硬件。“三模一电”(航空、航海、汽车模型,无线电)等科技、观察、体验、制作活动项目不少于五项,进行电子与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生物、环境、气象与天文、医学等各类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的初步教育。

(四)安全与健康教育。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三防”(防空、防火、防辐射)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卫生防疫教育等活动场所或活动室,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医疗保健和自护、自救、互救技能训练。

(五)劳动实践。建立供学生进行基本劳动实践锻炼和感悟劳动技能的场地与设施,进行种植、养殖、饲养等传统农业劳动技能教育和木工、金工、钳工等基本操作技能教育。

(六)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配备相应的设施开展基本的军事训练,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人生活体验教育。如队列训练、野外生存拉练越野、军事五项训练、遇险救助等;学习国防法规、军事常识,组织参观军事营区等。

(七)工艺制作与造型。设立陶艺、雕刻、盆景、插花、布艺、编织、剪纸等工艺制作场所,配备相应的制作设备、工具和材料。

(八)环境保护教育。设置环境保护教育教室,配备基本挂图、音像、实物等设施,开设生态保护、环境污染与预防、地球保护等环保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九)电子电工实验。设立电子、电工技术常识教育活动室,让学生进行普通家用照明电路和小型家用电器等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简单维修实践,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的安装方法。

(十)现代农业实验。建立农业知识教室和现代种养实验园地。

农业知识教室应配有足够的挂图、音像教材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立体种养、组织培养、基因转移等现代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的教学与实践;有条件的现代种养实验园可以成为当地农牧渔果业的示范性实验园。

(十一)工业生产。设置能让学生参与简单工业生产的实践项目,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供学生参观、了解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工业生产场所,向学生介绍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十二)海洋教育。布置海洋知识宣传场地,使学生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认识,激发学生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情。

(十三)人文地理教育。设立当地人文、地理教育活动室,让学生了解当地民俗、地理,熟知当地古今名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十四)法制教育。设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远离赌博等的法制教育展室,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十五)通用技术教育。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选修模块可设置在实践基地,一方面使学生实践基地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使通用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篇:素质教育的内涵如何理解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记者:现在大家都讲素质教育,究竟应当怎样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

李岚清: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方面应当有不同的内容和重点,相互配合,全面推进。在不同地区还应体现地区特点,民族地区更应有自己的特点。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教育法》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受教育机会平等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方针。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教育;对学校和教师而言,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打下扎实基础,为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今后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实施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儿童少年,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与这一根本宗旨是一致的。

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这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教育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作为检验学习成果的重要方法之一,考试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在于,它主要是为应付考试而教和应付考试而学,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实践上,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学生身心健康,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有的人书念得很好,考分很高,但是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很差,缺乏与人交往、团结合作的能力,这不能认为是好人才。有的人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创造性,不会解决实际问题,“高分低能”,也不能认为是好人才。道德修养好和本事大的人,身体不好也派不了大用场。当然,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差,更不能担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我们决不能重犯“文革”中不学好知识,甚至提倡交白卷那种极其荒谬的错误。有一点我想再次说明的是,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空间和时间。培养人不能如同用一个统一的模子,把不同形态的材料都压成一模一样的东西一样。关于这个问题,有两件事使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我在南京的一所中学考察,当时我正在校园里同师生们谈话,忽然听到人群外面有个学生呼喊:“李爷爷!李爷爷!”我问是怎么回事?原来是有位同学想要采访我,但挤不进来,只好大声呼叫。我让她走进来。她说她是本校的学生,也是当地《中学生》报的记者,知道我到学校来,想来采访我,但人多挤不进来,所以只好呼喊向我“求救”。当我回答了她的问题后,她很满意地向我表示感谢。这类事我在其他学校考察时也常遇到,也就没有太深刻的印象。可是过了两三年,当我在复旦大学考察校园超市的勤工俭学工作时,有一位女学生对我说,她现在是新闻系的学生,就是过去在南京她的母校采访过我的那个《中学生》报的小记者。这时我才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当年的小记者,居然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真正要当记者了,对此我很高兴,接着她送了我一本她写的散文集。回到住地,我看了她的书,第一篇就是采访我的纪实,记述了她听说我到南京考察,就千方百计地想要采访我,一直到终于实现了愿望的“艰苦”努力的过程。文章充分表现了她执著的“敬业”精神,文笔生动而幽默,很有点才气。我为我国将来可能会多一个有才干的记者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还有一次,在河南郑州的一个小学考察时,学校为我们举办了一次小音乐爱好者的节目表演。其中一个10岁的孩子,不但小提琴拉得好,还有“小音乐家”的风度。我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想当一个小提琴家。再问为什么不去读中央音乐学院的附中呢?他说去北京考过了,正好考试前把手指划伤了,差一分没考取。我和同去的其他领导同志都为他惋惜。后来,陈至立部长推荐他到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去应试,结果被录取了。我们衷心地希望他通过刻苦学习,能实现他的愿望,为祖国的音乐事业作出贡献。在河南省实验中学参观过程中,我给这个学校的小音乐爱好者们出了一个题目:音乐简谱是谁发明的?怎样传到中国来的?十二平均律是谁首先发明的?过了一个暑假,他们给我寄来一篇文章,经过查询,他们准确地叙述了法国卢梭发明音乐简谱和流传到东方的过程,以及十二平均律是明代朱载堉(1536—1611)于1581年首先在他所著的《律历融通》中提出的,比德国的巴赫还要早一百多年。这类事使我深深感到,如果我们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用沉重、统一的功课把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不知要埋没多少有天赋和特殊爱好的人才呀!当然我们也有针对特长生的考试制度、专业高等院校、各种职业技术院校和培训学校。但是有些天赋和特长爱好,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时间去训练和提高,等不到接受高等教育,就会被埋没了。

为此,我曾向教育部建议,在我们的高中名校中,除了一般的正规学习的班级外,可以办一点特殊人才学习的班级,例如音乐、戏剧、舞蹈、传媒、美术、外语、文学等等。数理化等课程可以按这类高等院校的录取规定,适当降低要求,腾出时间来进行专业方面的学习培训,向这类专业院校提供比较全面的高素质的生源,发现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至于专业培训,可以与相应的专业高校合作,加以多媒体信息网络远程教育,也不应有大的困难。这也能增加高中名校的文化氛围和对素质教育的示范作用。实际上,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发展的特点已经开始显现出来了。我们的高中教育,在重视共同基础和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逐步创造条件,安排丰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同时可以试行学分管理的办法。这样既打好必要的基础,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表明,素质教育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实施素质教育也更有利于各个领域拔尖人才的成长。素质教育不仅不会降低学习质量,而且更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1996年5月,我到湖南汨罗市考察时了解到,他们推行素质教育,全市中小学音体美课程开出率为100%,毕业生体育合格率达到99.8%,并出现了大量有特长的学生。13年来,汨罗市在校中小学生犯罪率为零,没有一个人被追究刑事责任或劳动教养,而且没有降低学生的智力开发水平。我对此感到很高兴。这些也都说明素质教育正在开花结果。类似这种情况,有不少地方已经做到了,我相信,其他地方和学校也能够做到。

素质教育在国内已经是闹的沸沸扬扬,但是面对中国的应试教育,一路坎坷,很不乐观,2008年4月24日在湖北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召开了湖北省素质教育研究组的筹备大会。陶宏开教授作为特邀顾问。陶宏开教授的素质教育有一番独到的见解和建议。但是在会上,83岁高龄的中国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老先生的几句话,道破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和在社会、历史、人类方面的紧迫性。他说,人类现在正在毁灭自然,我们要尽快改变这种现象,急需提高全人类的素质;素质教育不只是针对小孩子,各位教职工作者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比如说,顺手带走没有喝完的水,这就是一种素质。从现场来看,确实职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高,至少没有第二个人带走自己的水瓶,甚至地上随处可见。可悲可笑可气!

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即“遗传素质”。《辞海》写道:“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陶宏开教授的见解:素质分为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整体素质。现行的应试教育被教育者以听为主,而素质教育以被教育者的主动性为主。言简意赅!但是高度有限,只针对孩子,却忽视了教育者自身以及所有社会人士。

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胡锦涛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

2.素质教育,应该从全社会的高度发起。CCTV-1的公益广告,历经几十年,现在已经推起高潮。但是,素质教育不应该假借某某活动知名(如:学雷锋日,奥运会,博览会……)发起,社会是每一个个体组成的,生活由每一天每一秒每一瞬间组成,每一个社会人,每一个生命活动都在体现你的素质。“桥上的人在看风景,桥下的人在看你。”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3.素质教育应该从新闻人物做起,充分发挥新闻人物的社会效应。毛主席的时代,是特殊时代,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人民服务……那个时代,领导,榜样,先进,模范,标兵,做老实人……当年令人激动万分的一些词语,现在已经慢慢淡出。可是现在只有政府官员,没有了“领导”!“为人民服务”换成了“形象重于生命”。“是谁领导我们闹革命,是谁领导我们翻了身?”——谁能领导我们搞教育革命,素质教育。——“我们的亲人,毛主席!”“我们的亲人,共产党!”???

4.人民的力量是无限的。领导带头,群众加油!为全人类,为社会主义建设,加油!素质教育的目标

①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在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产生过较大影响。这一模式在今天已暴露出某些不足。(1)“先确定目的然后确定手段”的做法,在课程设计中未必可行,不应把目的和手段完全分开。(2)忽视了在一定情况下进行点滴改进的必要性,同时也忽视了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教师对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处理的必要性。(3)像理解力、鉴赏力等重要的教育结果,是难以测量和清楚地观察到的。有鉴于此,有学者提出另外的观点,认为学习活动是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教材间以及学生与其他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在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活动中充满着偶发的、不可预知的因素,因此,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在教育活动开始前就对学习结果作出明确规定,而应在教育活动进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目标,并不断修正目标,使之随时适应新的情况。简言之:既不应有预先统一的目标,也不应有恒定不变的目标,应当为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严格说来,每一位受教育者都应有各自独特的发展目标,那么,还要不要统一的教育目标?要不要具体的教育目标?回答都是肯定的。

强调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把它喻为“灵魂”“核心”“关键”,是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以贯之的思想,在今天具有尤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大青少年学生表现出政治上积极上进,学习上勤奋刻苦,生活上丰富多彩的主流精神风貌。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青少年成长的外部环境和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西方社会越来越把意识形态的渗透当做全球战略的重要内容,极力通过多种途径加紧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宣扬资本主义价值观,同我们争夺思想阵地,争夺青少年一代。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变化,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及各种社会丑恶现象会给青少年学生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另外,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影响也仍然存在,这些都必然影响青少年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再加上一些地方和学校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滞后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不明确,思想教育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不落实;体制、机制、队伍和投入政策措施不到位;重智轻德、重课堂轻实践等倾向十分严重;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和青少年发展的特点;一部分学校忽视思想教育工作,一部分教师不能为人师表,一部分地区的育人环境和舆论氛围起着负面导向作用,造成一部分青少年心理脆弱、理想淡漠、思想混乱,少数青少年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第四篇:浅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几种认识的辨析

关于素质教育

四川省荣县正紫小学杨琼仙邮编:64311

1写作提纲

一、分析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差异,概括其内涵。

二、素质教育包括七个方面:

思想素质、学习素质、劳动素质、创造素质、合作素质、健体素质、审美素质。

三、纠正观念,摆正关系。

打破素质教育的神秘感;克服理解的片面性、庸俗化。

关键词:素质教育素质纠正摆正

上世纪末,“素质教育”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它的提出是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和因此造成的教育对象(人)发展的不协调,从而进一步造成我国人口素质不高,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科技竞争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一系列困境。若不大力提倡和从严、从实、从速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将无法面对新世纪知识、信息时代的巨大挑战和强烈的国际竞争。时过数年,这个问题仍值得认真思考。

反顾身后走过的教育征途,我们可以明确:应试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模式。“仓库理论”是对它理性的概括;“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是其形象的写真。其弊端主要表现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忽视学生主动学习、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偏深偏难,陈旧重复,脱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重视少数学生(所谓优生),忽略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育结构不合理,造成激烈的升学竞争,使受教育面和受教育的层次严重局限;考试过多过频,考试内容偏重记忆;教育评价单纯以分数作为依据„„

饱经苦难则思变,而打破桎梏的钥匙就是素质教育。那么,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又是什么呢?是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是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内涵在新形势下的发展。进行素质教育,应从哪些方面着眼呢?

第三、劳动素质。具有动手操作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这为日后走向社会成为生产者和建设者作好必要的准备,这也是应试教育一向的薄弱环节。(应试教育所看到的只是你向重点中学、大学选拔提供了多少“好苗子”、“好尖子”,而忽略了学子中将来的普通劳动者毕竟是大多数,更何况将来的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又岂能回避劳动素质这一做人的基本要素?!)

第四、创造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健全的人格与健康的个性,自尊、自信、自律、自立、自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有迎接挑战的勇气;有坚强、搞挫折的意志品质;追求人生的不断超越与完善。

第五、合作素质。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为主动参与活动奠定基础。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孤立的,无以成大事。现代社会各行各业、各学科各领域都讲究协同作战,合作素质日渐重要。“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破译”这一巨大的生物医学工程的成果便是明证!

第六、健体素质。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一定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掌握体育运动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习惯。

第七、审美素质。具有一定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大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困难、面对挫折、面对大变革,在心理上要有自我调适的能力,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要有敢于蔑视困难甚至灾难的气魄,这都须得从小培养。

总之,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领域主要还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创造的能力。

我们工作在第一线,迫切需要纠正观念、摆正关系,做一些切切实实的工作。

首先,要打破对“素质教育”的神秘感。

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概貌前面已较大篇幅述及。比照分析中不难发现应试教育的框架中也不乏众多合理内核,它与“素质教育”的灵魂是相通的。诸如:一直高倡的“教育要面向全体,个体要协调发展。”课堂教学强调“启发式”,反对“填鸭式”;提倡“精讲精练,放开学生的思想和手脚。”以及同行们一致孜孜以求的“愉快教育”、“愉快教学”、“差别教育”„„这些都体现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是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的的。只是这些因素囿于旧的框架中,受到旧体制的束缚或形似而神非,或未能尽情发挥!如今,打破了旧思想、旧观念,抛掉“知识为中心”,代以“素质中心论”,构建起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这种转变是势所必然,是从以往教育造成的失误乃至失败,痛定思痛后,找到的方向和希望!新时代需要我们站在一个新高度用素质教育,用发展人的综合素质去置换备考与应试,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其它一系列改革,起一个全局效应和根本性转变。

其次,要克服对“素质教育”理解的片面性、庸俗化。

第一、关于“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取消一切考试”的观点。

这是一种极端的观点。其实,“考试”并非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点;“考试”也并非“应试教育”的质的特征。“考试”形式作为一种了解学生、信息反馈的具体方式,两种模式都可采用(武器并非坏蛋,只有它为坏蛋服务时才成为坏蛋!)。考试,在什么时候都只是手段而绝不是目的。“考试”,只有当其为应试教育服务,用得过多、过频、过度、过滥,以及将其结果绝对化,夸大了它反映情况的信度,以应考为目的地组织教学,忽略了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人文精神的培养,把人当做应考机器时才成为素质教育的对立面。随着考试制度、考试内容、考

试形式系列改革的完善,为“考试”正名的日子不会太久,“考试”终将会有受到素质教育欢迎的一天!

第二、“提倡全面发展就会削弱智育”的观点。

这种观点很具有迷惑性,其基本理论近于物理学上的“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这种观点的致命破绽在于它将全面的各育彼此孤立起来,忽视联系、共通与互助,其实质是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固守着“知识中心论”。

以所谓的“智育”为重,为了应付考试的内容及科目而挤占、挪用其它学习内容和学科时间,大量延长学生学习时间,用以增大向学生大脑填装知识的总量及深度。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感觉到的是学习负担、精神心理负担,滋生的是厌学情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受到压抑,从而造就发展不健全的“伤残人才”。这种粗放式耕作反应的是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就更别说没有抓住“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牛鼻子”了。非但如此,已有不少血的事件表明这样做导致的负面影响是恶劣和深远的„„

实际上,提倡“五育并举”非但不会削弱智育,还能从不同方面促进之:加强德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学生方向明确,激发出强大的学习动力,促进智育;加强体育,增强体质,提高大脑品质,养成刻苦、拼搏精神,促进智育;美育中无论是感受美、鉴赏美还是创造美,都离不开智力活动„„如果说,全面发展影响智育,那只表明各育发展得不够,结合得不够,深化得不够„„我们需要的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急功近利”呀!

第三、“素质教育就是搞活动嘛!”

“活动”确实是一种轻松活泼,易于少年儿童接受的教育形式。但“活动”也不是万能的,它不能覆盖素质教育全部领域。要完成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除了课内外各科丰富多彩的活动外,也不能忽视传统课堂教学的必要,特别是针对那些逻辑性、系统性特别强的教学内容,抽象的概念内容,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得需要课堂教学的讲解、分析、指导、练习。当然,我们也要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采取合规律、易接受的方式,提高效率。活动,也绝非都能有效促进学生素质,只有那种经过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有丰富内涵的活动才能高效率地生成学生素质。

第四、“以考试促‘素质教育’”的观点。

这种观点企图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做调停人,然而两种截然有别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的冲突和对立,注定这中间路线走不通,“素质”绝非是“考试”逼出来的。“考试”自身的局限性,它不可能笼括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和宽广领域。只要教育思想不转变,“教育评价”就会照旧单一地死盯着分数;只要指挥棒还袭用考试成绩统计就把教育给轻易“量化”了,那么,我们就永远走不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譬如,前些年,小学毕业考试由原来的只考语数而增考“综合科”(自然、社会、思品等)。每科都考到了,便以为是“全面发展”了。究其实质充其量也是“纸上谈兵”的全面发展,离真正意义的“全面发展”(综合素质的发展)还是有相当距离的!这样也很难实施个性化的教育,顾及个体差异,教师也只能就着考试的模子把学生统一“铸造成型”。

我们真不希望再听到诸如某地方政府领导谈到本地学校教育时所作的如此发言:“我是数学本科毕业的,我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数字’教育。我不管你平时是如何搞的,我不喜欢那些‘花花哨哨’的东西,我要的是你最后的成绩,最后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选择了这门职业也就选择了艰难和责任,甚至是牺牲。如果你真爱你的学生的话,请不要把眼光死死盯着那些个分数(甚至是你所认为的“成绩”),而应该切切实实地做一些有助于他们日后发展的工作,使他们具备最广泛的基本素质„„素质教育,任重而道远!

荣县正紫镇小学

于2007年4月19日

第五篇:我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理解

我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理解

滕州市第二职业高中郑仰昆

一、创办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了在课程开设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要求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

二、性质

中小学实践基地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型载体;是集教育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科研性于一体的教育资源;是凝聚学生体验生活、感悟文化、开阔视野、培养意志、提高素养,沟通理论教学与客观实际的重要媒介。

三、建立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意义与作用

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育改革和实施新的课程改革的载体和平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重新教育,必须改革传统的不适应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教育的角度、从人的发展角度,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实践,人的创新能力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受教育者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实践为主,注重创新,拓宽知识,提高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自理、自立、自信、自强”意识,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其它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实践基地的主要功能概括为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新,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必要的动手能力,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面向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实现学校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促进德、智、体、美、劳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相互渗透,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和在自身感受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资源保障,新课程改革专门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技术课,这既是新课改的亮点,同时也是难点。素质教育基地可以直接为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通用技术课提供资源保障,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四、实践基地的基本功能

实践基地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新型载体,应以服务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培养素质、提高能力、愉悦身心、健康成长。实践基地一般应该具备如下基本功能:

(一)德育功能。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通过健康向上、怡情益智的实践活动,成为德育教育的崭新载体。使学生通过对艰苦生活环境和劳动环境的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伟大,增强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磨砺吃苦耐劳的精神,锤炼坚韧的品性和坚强的意志;通过与人、事、物的接触,体验劳动的价值与社会的意义,逐步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他人、尊重社会、融入社会、奉献社会的良好品德;通过了解社会现实,激发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把美好的愿望与情感转化为高尚的行为。

(二)体验与实践功能。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相互衔接,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通过实际体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劳动素质、科技素质、艺术素质,增强环保意识、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强化学习与创新能力、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等。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在凝结过程中所融入的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人文特征。

(三)探究与创新功能。实践基地与学生学习有机结合,成为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平台。通过实验的设计与检验,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

(四)个性发展与特长发挥功能。实践基地与学生特长紧密联系,成为学生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的园地。通过设立崭新的学习领域,形成新的课程形态,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使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基地趣味性活动,愉悦身心、扩大视野、张扬个性、展示特长,促进身心健康成长,个性潜能得到释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更宽厚扎实的基础。

(五)服务与经济功能。实践基地与当地经济、文化互联互动,为当地经济、文化及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充分注重社会效益、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同时,以科技为支撑,努力把实践基地建成科技示范基地,积极推进产业经

营,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实践基地的项目设置

实践项目的设置应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与地方人文景观、自然资源相结合,与校本教材和地方课程开发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活动项目。活动项目设置应包含生活和生存教育、劳动和生产技术教育、科普和创新教育、国防军事教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根据我省课程改革要求和各地实践探索,实践基地可根据实际选择性设置如下基本项目:

(一)素质拓展。有规范的拓展训练场所和设施,跑、跳、投、攀、爬、跨、跃等训练内容不少于五项。

(二)家政训练。有能适应家政劳动训练需要的场所和设施,对学生进行自理、自立、自强等生活和生存能力训练。

(三)科普教育与制作。有两个以上科技制作活动室或独立的科技馆(园),配备相应软、硬件。“三模一电”(航空、航海、汽车模型,无线电)等科技、观察、体验、制作活动项目不少于五项,进行电子与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生物、环境、气象与天文、医学等各类现代科学技术与知识的初步教育。

(四)安全与健康教育。与有关部门联合建立“三防”(防空、防火、防辐射)教育、交通安全教育、卫生防疫教育等活动场所或活动室,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医疗保健和自护、自救、互救技能训练。

(五)劳动实践。建立供学生进行基本劳动实践锻炼和感悟劳动技能的场地与设施,进行种植、养殖、饲养等传统农业劳动技能教育和木工、金工、钳工等基本操作技能教育。

(六)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配备相应的设施开展基本的军事训练,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人生活体验教育。如队列训练、野外生存拉练越野、军事五项训练、遇险救助等;学习国防法规、军事常识,组织参观军事营区等。

(七)工艺制作与造型。设立陶艺、雕刻、盆景、插花、布艺、编织、剪纸等工艺制作场所,配备相应的制作设备、工具和材料。

(八)环境保护教育。设置环境保护教育教室,配备基本挂图、音像、实物等设施,开设生态保护、环境污染与预防、地球保护等环保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九)电子电工实验。设立电子、电工技术常识教育活动室,让学生进行普通家用照明电路和小型家用电器等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简单维修实践,使学生学会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和仪表,掌握简单电子电路的安装方法。

(十)现代农业实验。建立农业知识教室和现代种养实验园地。农业知识教室应配有足够的挂图、音像教材等资料,使学生了解无土栽培、立体种养、组织培养、基因转移等现代先进的农业知识与技术,进行现代农业的教学与实践;有条件的现代种养实验园可以成为当地农牧渔果业的示范性实验园。

(十一)工业生产。设置能让学生参与简单工业生产的实践项目,或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供学生参观、了解的现代化和自动化工业生产场所,向学生介绍现代工业生产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十二)海洋教育。布置海洋知识宣传场地,使学生加深对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认识,激发学生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情。

(十三)人文地理教育。设立当地人文、地理教育活动室,让学生了解当地民俗、地理,熟知当地古今名人,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十四)法制教育。设立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青少年远离毒品、远离赌博等的法制教育展室,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形式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

(十五)通用技术教育。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选修模块可设置在实践基地,一方面使学生实践基地活动内容更为丰富,另一方面使通用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学校教师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特别荣幸,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作为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代表发言。首先感谢市教育局和学校各位领导的信任与肯定。

作为市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我们一定会深刻领悟实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严格履行实践教育基地的工作职责。以此次“实践活动”为契机,立足长远,着眼全局,既服务他人,又历练队伍。真正把趣味和训练相结合在一起,让同学们在趣味中学习,在训练中成长。实践课程演练让同学们能够掌握基本的动手能力,培养同学们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让同学们在趣味活动中练就团队凝聚力,培养同学们吃苦耐劳,团结拼搏精神。既拓宽视野,磨练意志又提升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作为实践教育基地的老师,我们一定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将实践操作训练和拓展训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真备好每节课,细心呵护每一位学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用真心爱心服务好全体学生。

预祝本次中小学生实践教育活动,趣味不断,硕果累累。希望本次活动能给你们留下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谢谢大家。

下载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素质教育教学论文: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

    素质教育的十大误区 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要求,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素质教育,努力建设有 利于创新型......

    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对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职教中心物理组臧舞云内容摘要:物理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物理学科的创造教育,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观察、创造思维能力、创造型的学习能......

    对志愿者的理解

    青年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现状,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有志青年。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

    对党的理解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性质和本质都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一切都得感谢党组织一直以来对我的关心和帮助,以下是我的思想汇报。 一、增强了对党的性质的了解。......

    对弟子规的理解

    对弟子规的理解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从大汉王朝到大唐帝国;从纵横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到复兴盛世的当代中国,历史......

    对党章的理解

    主要是学习和深入理解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和现阶段任务。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自觉地按照党员八项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在工作生产生活中发挥先锋模......

    对爱岗敬业的理解

    爱岗敬业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爱岗是发自内心的承诺,敬业是人生价值的追求。爱岗敬业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它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立足实际,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这就是爱岗敬......

    对父母亲爱的理解

    对父母亲爱的理解 岁月在不经意间从身边划过,在每一个匆忙的身影背后,父亲关爱的目光越来越远,母亲熟悉的话语渐渐淡忘,在你身心疲惫的时候,驻足下来,读一读书中的温情故事,你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