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跟没有风度的人合作美文
一天早上,在小区出口处,两个开着名车的大男人因互不谦让而将整条路堵死了。这时,一方打电话叫来一帮人,另一方也不甘示弱召来同事好友,双方纠缠不休,不停地吵嚷起来,差点大打出手。我走上前问他们,你们到底在争什么?争一官半职,还是一百几十万?就这么一点小事,如果大家都有点风度,避让一下对方,就那么几秒钟,哪用得着像现在这样折腾大半个钟头,还劳师动众,既影响他人,又劳心劳气,你们说值得吗?在周围群众的劝说下,一方终于将车退后两三米,让对方通过。事情好像结束了,但我看那两个大男人,离开现场以后,肯定还得请前来助阵的哥们儿喝茶吃饭,我真为他们的“牛气”感到不值。
前几天,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大腹便便一副小老板派头的男人,对街边卖香蕉的流动小商贩拳打脚踢。原来这男人跟小商贩买完香蕉,到别的地方一称,发现小商贩少给他一两香蕉。现场看到小商贩用少了三根手指的右手,捏住两个准备退给男人的硬币,向不停大发雷霆的他点头赔礼道歉,说自己刚才太忙,加之眼睛不好,看错了斤两,求他原谅自己的过失。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老板得理不饶人,一副替天行道的样子,指责小商贩说:“你到底骗过多少人,老子今天就要替被你骗过的人出头。”在拿过小商贩手里那两个硬币之后,男人一把抢过小商贩身上的塑料秤,摔到地下,又朝他身上挥去一拳,并扬起右脚,将小商贩装满香蕉的单车踢倒在地。看着赶忙蹲到地下捡起那把被摔得稀巴烂的塑料秤以及散落满地香蕉的小商贩,我感到此刻那夹着老板包,还喋喋不休的男人,是那么渺小。
曾经有一位朋友专程到深圳跟一家公司老总谈投资项目,从机场到深圳,一路上不停地向我介绍这位老总如何有胆识,够眼光,年轻有为。据说这位老总出过国,留过学,用朋友的话说,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就是不同。到下榻的酒店之后,朋友用酒店电话拨通这位老总的电话,谁知道这位老总接通电话之后,传来硬生生的一句话:“找谁?”那种口吻就像上级领导对下属般的无礼。朋友没有吭声,放下电话之后对我说,可能要另找合作伙伴了。
第二天上午,这位老总亲自开车到酒店接朋友喝早茶,出酒店停车场时,保安告诉他要收五块钱停车费,这位老总生气地说:“不是刚进来吗?干吗就要收费呢?”保安告诉他:“我们这里停车超过十五分钟就要收费了。”这位老总看着手表,指着保安大声呵斥道:“不就刚过两分钟,就要收费,你们不如去抢还好!”保安可能感到这五块钱难收,开闸让他出去。在车上,这位老总对我朋友说:“现在的保安就是乱来的。”朋友没有吭气。当天下午,朋友打电话给我,说他已经定好回去的机票,要我送他一程。我问他怎么这么快就回去,生意不做了吗?朋友说跟一个没有风度、斤斤计较的男人合作,肯定不会有愉快结果。
朋友的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的人太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他们根本不晓得自身的修养能成就一座城市的风貌,他们总在不知不觉中毁坏这世界的美好。我很为这些人羞愧!一个人的风度体现出一个人的胸怀,左右着一个人的行为,影响着人的一生。有人说人的品位取决于丰富的物质基础,但拥有丰富物质基础的人,却不一定就有风度。风度是人素质修养的结晶,是人内在完美的表现,更是人胸襟宽广的象征。
在提倡“和谐”的今天,首先要提升人的风度,一个连起码风度都没有的人,绝对不会去助人为乐,去包涵别人,去替别人着想,更不会去为社会创造和谐。
第二篇:没有一件事不跟数学相关
没有一件事不跟数学相关
2004-8-31[数学科普园地]
谈祥柏,1930年5月出生于上海。曾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从事数学科普创作已逾半个世纪,1990年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表彰为“建国以来,特别是科普作协成立以来成绩突出的科普作家”,1996年4月获上海市首届“大众科学奖”,同年5月,《奇妙的幻方》一书被评为全国第三届科普作品一等奖。迄今为止正式出版的创作与翻译书籍已达40种之多,在各种报刊上发表的科普文章将近1000篇。通晓英、日、德、法及拉丁文等多种语言。他与张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一起,有“中国数学科普三驾马车”之称。谈祥柏著的一套三本“趣味数学”专辑最近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包括《数学营养菜》、《登上智力快车》、《故事中的数学》。在一个休息日的上午,记者拨通了谈祥柏上海家中的电话。
记者:您是怎样开始数学科普创作的?
谈祥柏:那是我17岁时写的,题目是《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数学的故事》。我从小就喜欢数学,这主要得益于我的学校和我的老师,我的中学及大学一直在我国前辈数学家、著名教育家胡敦复先生创办的大同附中和大同大学就读。胡先生聘请的老师都是数学方面的才子,受他们的影响我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把数学变成了自己一生的最爱。
记者:您最近出版的“趣味数学”丛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是怎样收集到的?谈祥柏:中国的传统教育首先是语言文学的修养,我从小就受古典文学的熏陶,《聊斋志异》等看过许多遍,我还喜欢背诗,至今许多诗人的诗我都能背,平时我还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我的许多朋友都是小学老师。美国数学科普大家马丁·加德纳老先生,每个月写一篇科普文章,从1926年开始至1980年,写了25年,每篇文章内容既风趣又丰富,他的写作技巧是我非常钦佩的,同时对我有非常大的启发,促成我把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改成了我书中的故事。例如,《镜花缘》中有关小人国的故事改成了我书中的数学故事,《镜花缘》第九十三回的一道看起来很麻烦的数学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故事,我也把它引用到我的书中来了。
科学是一个整体,现在有些人太偏科了,学理工的,不了解文学;研究文学的,却又不懂理工,不能人为地把文理分割。数学可以说是一种宇宙的语言,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没有一件事不跟数学有关系,文学、艺术、绘画等等,都与数学密切相关。由于年龄的缘故,这套书应该是我的封笔之作了。
记者:儿童科普与成人科普有哪些不同?
谈祥柏:我应该算是研究纯数学的,科普创作只是业余爱好,从本质上不属于科普作家,而是数学研究者。给儿童写科普有一定的难度,一个问题既不能写得太深,也不能写得太长,论文写惯了,套话比较多,有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儿童看不懂的。给成人看的文章,修改两三次的话,儿童的就得修改四五次。
记者:科普图书与课堂教学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谈祥柏:科普书对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帮助,它可以拓宽学生们的眼界。课堂教学是基础,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基础,课堂教学当然不能忽视,因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要下苦功。聪明的才智也是通过刻苦的锻炼培养出来的,我每天5点不到就起床,晚上12点以后才睡觉,看书、讲课、写作,常年如此,养成了习惯。从事数学科普创作的人决不否认同时还非常重视课堂教学,它们是一个相辅相承的关系。
但由于时间所限,课堂上只能讲一些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而科普书可以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游戏、故事,拓宽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有关数学的内容,是课堂教学涉及不到的,比如体育比赛中的循环赛,推销员的推销路线等等,这些都涉及到数学的应用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学文学是为了应用,而数学的应用却没有引起重视。我们比较偏重课堂教学,对科普介绍得很少,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创造力,这个看法是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因
为中国学生的作业压力太大了,人一生中高中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当才华处于发光阶段时,如果思想眼界打不开,就会影响一生的发展。
如果你用数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中国文史哲中的问题,你就会有新的发现。汉语中的成语、俗语、民谣和对联的模式以及其中镶嵌的数字,包含有数学;汉字的“形体美”可以通过数学“算”出来;用数学看时辰和年号;用概率论观点来清算日军侵华期间发生的中国家庭悲剧;用集合论观点检查杭州西湖桥名的错误„„
我希望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鼓励大家学好数学,不仅仅把数学作为一个工具去应付考试,而是把数学作为终身的爱好,通过数学科普,发现数学永恒的、内在的美。自然科学最原始的目标就是要找出内在的、本质的规律,开普勒发现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称其为天体的音乐,太阳系九大行星运行都是按照椭圆形规律运行的,它与美丽的数学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者:现在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数学班,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谈祥柏:单方面地禁止是很难的,高压总不是办法。通过题海战术、各种各样的怪题,考试的分数也许会有所提高,但聪明才智是不是也提高了呢?印度的数学水平很高,他们证明了费马大定理,英、美等国的数学水平也很厉害,他们好像没有各种数学班。一个人的才智不是光靠几次考试或几道怪题就可以证明了的,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他并不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合格的。
第三篇:不跟庸俗一般见识美文摘抄
清代金冬心是位杰出的书画家,他的画作不仅享誉画坛,书法及诗文也颇有造诣。他一生不屑仕进,终生布衣,与世无争。而同时代有位文人叫王铮,却对他的画作极尽诋毁,还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羞辱他,而他对此不加理会。有一次,他在集市上卖画,王铮也挤进人群,对着他的画指指点点,最后说此画一文不值,人群尽散,他也不恼,收了画卷回家。还有一次,一位官宦人家,想请他作画,悬于大堂之上,以供来往客人欣赏。王铮听见后,马上跳出来说:“别让穷酸之气冲了官家风水”。那官宦人家只得做罢,他也并不计较。
一天,他被朋友邀请到家中赏文作画,饮酒赋诗,王铮也在其中。大家诗兴大发,提议以柳絮为题,吟诗作对。王铮酒至半酣,唯恐金冬心抢了先,未及思索就吟出一句:“飞来柳絮片片红”,在座的文人们都很惊讶,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他为何如此没常识,天下柳絮当然都是白的,虽然“白”不押韵,但也不至于吟出红色的呀。此时王铮有些酒醒,也是呆立席间,再无一言。金冬心却在众人默然之时,大赞王铮的诗吟得好,只见他提笔悬腕,在王铮的诗前面加了一句,“夕阳返照桃花渡”。峰回路转,这柳絮便立刻红得有道理了。三月的桃花渡,夕阳映入水中,柳絮堕入水中,自然也成红色了。众人纷纷盛赞他二人珠联璧合。金冬心如此善举,给王铮解了围,王铮满面羞愧。
在常人看来,金冬心可以借此机会对王铮讽刺、挖苦,报复一番。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不是常人,为什么说他不是常人呢?因为他不跟庸俗一般见识。人心各异,强求不得。很多时候,别人对我们不好,那是别人的事,再说那往往是庸人所为,万万不可与之纠缠不休,否则,何来高尚与低劣?
第四篇:没有任何借口美文
美国西点军事学院不仅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也培养了无数商界精英。
在这所学校里,有一个久远的传统,即学生被长官问话时,只能有以下四种回答:
“报告长官,是!”
“报告长官,不是!”
“报告長官,不知道!”
“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
除此之外,不准多说一个字。被问话时,长官看重的是结果,而不是长篇大论的解释。这所学校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因为想让学生适应压力,懂得失败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事学院一直奉行的重要行为准则。它强调的是每一个学员要想尽办法去完成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是看似合理的借口。这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力。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很多人缺少的。
第五篇:成功没有偶然美文
我在部队时,听说过一个“杯酒升官”的故事。
有一年春节,一位领导到下属的一个修理所慰问官兵。车进修理所大门时,领导注意到门口贴了一副春联,字写得龙飞凤舞,潇洒漂亮。慰问结束时,领导问,门口那副春联是谁写的?修理所所长回答说,出自修理所一位青年技师之手。一个小小的技师能写这么一手好字?领导说,我想见见他。片刻工夫,技师军容严整地跑步来到领导跟前:小伙子身材魁梧,相貌堂堂。领导打心眼里喜欢,遂问:“能喝酒不?”技师二话不说,转身进屋取来一瓶白酒,一个玻璃杯,咕咕斟满,一仰头喝了个底朝天。领导一看,行啊。还能喝不?技师再斟一杯,又一饮而尽。领导一挥手:“行了,收拾背包,下午就跟我走吧。”
这位技师几年后成长为一名团职干部。知情者皆羡慕其“杯酒升官”的离奇官运,那位提拔他的领导却不以为然:“字写得如此见功底,说明他平时善于和勤于学习;军容严整举止得当,说明他军事素质和心理素质双双过硬;喝酒干净利落,说明他处事果断雷厉风行。如此德才兼备者重用,何奇之有?”
我的一位同事的成功经历,与此可谓异曲同工。
调入报社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部队报道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报社夜班协助工作。起初,因为学历低,年龄偏大,没有人看好这个老实巴交且有几分木讷的小伙子。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个貌不出众才不惊人的小伙子,却有着常人难及的勤奋和执著,令接触过他的领导和同事惊讶不已。画版,他把所有换算数据记得滚瓜烂熟,无论版式如何调整,均能快速反应一气呵成;改稿,他以领导和同事修改的稿件为教材,一有时间就埋头研究;做标题,他反复推敲认真琢磨,往往一篇稿子就为领导提供10多套参考方案。夜班缺编需要调入新人,在物色人选时,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