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没有痛苦,只有欢乐美文
没有痛苦,只有欢乐。
清晨,从一片鸟语声中醒来,眼前柔和温馨的晨光逐渐明朗,随即带来一片光明,心里充满着希望和欢乐。朝气蓬勃新的一天丰富多彩的生活开始了。
没有痛苦,只有欢乐。
大自然孕育了生命,又给了生命以哺养。田野里,阳光和煦,空气清新,芳草萋萋,林木郁葱,微风吹拂,大地泛动绿浪。人们荷锄、牵牛、扶犁,安祥地在田园中,播种快乐的种子,晨练的人们,在田间路上悠闲散步,在宽广的乡村道路中,有节奏地跑步,觅块适宜的场所,优柔地打太极拳;校园里雀跃的孩子们,蹦跳嬉戏,欢歌笑语,伴随着读书声,汇成一曲生机勃勃的欢乐的交响乐。
没有痛苦,只有欢乐。
苦中孕乐,苦尽甘来。劳累了,憩息一下,感到轻松舒适,比劳累前还惬意;皮肤痒了,抓到痒处,边抓边舒服,过后快乐无比;蹬车上坡爱用劲,甚至腰酸气喘,到达顶峰,舒适感爬满全身,喜悦油然而生。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包含哲理,这就是“苦中孕乐,苦尽甘来”,只有欢乐,哪有痛苦?即使是丑恶的事物,也有它存在的需要,正因为有它,才可衬托出美、善的绚丽。恍若暴风雨过后,天空突然放晴一样,使人觉得心乐美妙,胸宽似海。
没有痛苦,只有欢乐。
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八九,难免灾难疾病缠身,但只要心灵深处,存念“没有痛苦,只有欢乐”,并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相互的关系,就不会心慌恐惧,集中精神,从容不迫,就能遇事不乱,泰然处之,积极主动采取措施,耐心静待转机。
严格说来,病是人体自我调节的需要。人体有生病功能,也有治病的功能。治病最主要是靠自然康复疗法,药物和气功锻炼,只是辅助。自然康复疗法,操纵在心灵,实质是心灵疗法。因为心灵是人体的主宰,可以启动人体的潜能,根据人体的需要,发挥人体自我调节、自我治病、自我健身的作用。但心灵疗法,不能立竿见影,只能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地在无形中显现,而这却是根本的彻底的治疗。所谓“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心灵疗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比较理想的是悠闲地静思冥想。静思冥想时,要思维放松,向内放松,直到半睡眠状态。要有坚强的信念,想着心灵正在治病,但要顺其自然,守其自然,不要想着治什么病,应该如何治,以防对心灵加以干扰。这也是坚定相信心灵能量的标志。
《黄帝内经》说,聚精会神是养生大法。现代气功修炼实践证明“全神贯注”可以与宇宙同频共振,获得宇宙的原动力。悠闲舒适的静思冥想,符合这个原理,可以调动心灵治病的作用。
没有痛苦,只有欢乐。
花开花落,人生人死,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是宇宙规律,是亘古以来不灭的真理。大自然创造生命,也让生命回归大自然,没有痛苦,只有欢乐。大千世界不断地新陈代谢,运动与变化,旧的逝去,新的诞生,生息不己,循环反复,后浪推前浪,永远向前,欢欢乐乐,哪有痛苦?
婴儿啼哭而生,老人含笑而终,这是融入宇宙怀抱的高深境界。人如果彻悟,永持这个“没有痛苦,只有欢乐”的观念,人生道路将是阳光灿烂,鲜花盛开,纵然是痛苦,也是为了欢乐,痛苦过后就是欢乐。所以只有欢乐,没有痛苦。
第二篇:人生没有地图,只有指南针美文
有位教授,第―课总会问学生:你们上大学想学到什么?同学们纷纷回答:学知识,学体系……等学生们回答完,教授就会诡异地一笑:你们答的都对,所以当你们步入社會时,就会通通死掉!因为你们追求的,是一个确定性、封闭性的答案。而现实,却是条件不充足下的不确定性,开放性。
你们到高校里,是想找到―张人生地图。但你的人生,没有地图,只有不同情况的临机选择。所以你们需要的,是指南针!只知道―个美好幸福的方向,但没有路径。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世上本没有路。你走出来,就是你的路。有些人,生活在固有的认知与环境之中。给他们张地图,他们才知道该怎么走。可如果只给他枚指南针,他们就蒙圈了。
我小时候,超爱吃冰棍,也超喜欢隔壁的鼻涕妹。有天父亲问我:你长大后想做什么?我响亮地回答:吃冰棍,娶鼻涕妹。父亲循循善诱:孩子,男人要闯天下,见世面。从此我立下志愿:长大后闯天下,见世面,吃冰棍,再娶隔壁鼻涕妹。在我这里,吃冰棍与娶隔壁鼻涕妹,就是已经固化的认知。当这些固化的观念瓦解冰消,升级换代,就意味着成长。
还有位教授,特爱搞怪。他出考题,有80分,答案完全不确定。比如:你是个警察,正在值夜班,可是报警电话让一个精神病人打爆,非说他的窗外有一群外星人要钻进来揍他。你要如何劝解,才能让他不再打电话?
教授说:人长脑子,就是用来解决非常态事件的。如果你大脑僵化度过高,遇到这类问题傻眼,在其他事件上,也肯定磕磕绊绊,苦不堪言。普通人求知识,只是扩大认知确定面。真正的高手,只求一枚指南针,找准方向。而后是培养自己处理不充足条件下的决策能力。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始终是条件不足,资源不够。所以很多人,羡慕猪,羡慕宽裕人家养的猫和狗,因为猪猫狗,生活在一种确定性中。可是猪是以挨刀为代价,才换得暂时安逸。而宽裕人家的猫或狗,无力主宰自己的猫生狗生。
想主宰自我,就必须向不确定领域进军。首先要知道,已知并非全知。其次要知道,你知道得越多,固化的认知就越大,灵动的活性空间就越小。当你自信满满,感觉掌控一切之时,恰是最危险之时。
因为现实是开放的,一定有更大范围的不充足与不确定,为你所疏略。必须把我们的思考重点,转移到不充足不确定的方面上来,养成一种不把话说死,不把事做绝,可进可退,自如转换的能力。这种能力距离智慧最近,它源于我们心中的自尊意识,源于我们对世相的深刻洞察,源于我们,对己身智力资源的爱惜与充足有效的开发。
第三篇:没有好工作,只有好好工作美文
“我发现,有一个字眼这几年快从人们的嘴里消失了,就是‘好工作’。”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罗振宇说的。就在前一天的公司内部年会上,我向小伙伴们表达了类似的意思。
11年前我开始捣鼓《读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抱的心态是“再坏又能怎样”“打不过就跑”。是啊,即便《读库》办不下去了也没关系,首先咱能赔得起,其次我还能活下去。
怎么活下去呢?
要知道,我在传媒界人缘不错,即使不做《读库》,也能找到别的活儿干。
比如,我可以去给在CCTV工作的老哥们儿打工,虽然不会拍片子,但我会写稿子啊。即使稿子写得不咋样,但央视家大业大,我完全可以混口饭吃。
几年之后,我那个老哥们儿从央视辞职。
8年前,一位博士加入读库小团队。我一直把她当做临时工,希望能将其“赶走”。我一再表示:“你爸爸妈妈支持你读了博士,肯定不是为了让你做这么一份东跑西颠、连办公室也没有的工作。”我打的如意算盘是,等她的编辑业务能力再强些,只要她开口说走,我就把她推荐到经营状况好又稳定的媒体工作。
我给她瞄准的工作目标是当时如日中天的《京华时报》,想拜托的人曾经是我的小兄弟。
2017年元旦,创刊15年的《京华时报》停刊,那个我曾想求助的兄弟另谋出路。
良禽择木而栖,但现在所有的树木都是速朽的。我们一直希望可以寄身某个单位、某个机构,但这种依附关系已经靠不住了。
罗振宇老师认为,所谓的好工作是农耕文明思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十几亩地就踏实了,四环内有套房子就跻身中产阶级了……得到与拥有,是人们的奋斗目标。但是在工业文明和技术爆炸的时代,这些都是不确定的。
是啊,已经没有所谓的铁饭碗了。就像我这两年一直喜欢举的例子:2013年的十大高需求工作,在2004年都尚未出现。
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是在为还不存在的工作教育我们的学生,他们将使用我们目前还没有发明出来的技术,去解决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的问题。
我觉得比罗振宇老师所说的这种农耕文明思维更要命的,是我们所谓的成功观:找一份好工作,骨子里图的是恨不得可以不工作。
“四体不勤”“一屋不扫”,才是某些人心目中的好日子;所谓勤劳勇敢,只不过是为稻粱謀的无奈之举,但凡有点儿可能,他们就想办法让别人去勤劳勇敢。
这种观念该变变了。《人类消失之后》预言,要是没了人类,不出几年,城市就会坍塌,25年后,道路和广场都会被植被覆盖。
就像房子一样,没有智力、体力活动和信息流动,不创造价值,人的肉体和灵魂会迅速荒芜。
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中,女儿对爸爸说:“你那不叫‘活着’,只能说是‘没有死去’。”
所以,请抛弃对少量知识、些许才华的极度自信。抛弃对微小成功的极度迷恋。
没有好工作,那就好好工作吧。
第四篇:欢乐是痛苦的铠甲美文
去年冬天,因为工作的缘故,我认识了侯老,年过花甲,剪了个小平头,头发浓密但已花白。交谈之中,我发现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喜欢写文章,喜欢旅游,喜欢摄影,喜欢玩游戏,喜欢制作短片,喜欢看美女……
侯老最爱玩的游戏是《地雷战》,他说小的时候是看抗战电影长大的,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亲临战场用刺刀和日本鬼子血拼,可只有游戏才能帮他实现这个愿望。接着,他还给我看了一些他恶搞的影片,乐得我们肚皮乱颤。他说他还在学习中,总有一天,要拍一个自己的微电影。他童心未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让我感动。
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老了,一定也像他一样,玩自己做的游戏,看自己恶搞的电影,快乐地疯掉。
侯老热爱写作,虽然他说自己只有初中文凭,但十分热爱阅读,并在闲暇之余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讽刺色彩,他给那些文章汇总到一起,自己装订成册,取了一个书名,叫《谐谑集》。
当时我就鼓动侯老“开博”,把自己的荒唐集放在上面,让大家共赏。他立刻就喜欢了这个新生事物,并给自己的博客起了个名字——“老顽童之家”。
有了深度接触之后,我知道他是一个失孤老人。他45岁时,儿子出了车祸,20多岁的大小伙子,说没就没了。这世上没有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可悲的事了,况且,那还是他的独苗。
他犹如一块正在燃烧的炭火,猛地被泼了一盆冷水,生活里的热情一下子全熄灭了。他和老伴儿一起瞬间苍老下去,老伴儿憔悴得更厉害,经常是一整天一言不发。他想,孩子没了,可生活还得继续,不能就这么垮下去。在黑暗的炼狱走了一遭之后,他终于顽强地挺了过来。
他懂得用快乐去覆盖痛苦,也懂得用快乐去安慰老伴儿,陪老伴儿一起去旅游,一起去实现年轻时没有完成的事。
他像一个贪婪的孩子,不断地在生活的矿井里挖掘快乐的金块儿。这不,我刚听说他开通了微信,并有了自己的公众号。他幽默谐谑的文章通过新的途径又传播出去了,给很多人带去了快乐。
再见到侯老的时候,他的怀里抱着一个3岁大的孩子。他美滋滋地对我说,这是他和老伴儿去孤儿院领养的。他说这是上天给他们的礼物。“我要给孩子拍很多短片,一直到他长大。”侯老的脸上,挂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家里的墙上还挂着去了另一个世界的儿子的照片,但侯老已不再那么悲伤。他领悟到,不舍得丢弃回忆的人,也可以很快乐。曾经的美好,都是宝藏,是永不过期的支票,可以用来支取快乐。
狄金森在一首诗中写道:“受伤的鹿跳得最高,受锤击的岩石飞迸,被践踏的钢条反弹,那格外红的脸颊,是肺结核在叮咬……欢乐是痛苦的铠甲。”痛苦来袭,就用快乐去抵御吧。只有让痛苦止步,幸福才会上路。
第五篇:只有屈服于命运的人,没有失败给命运的人美文
有这样一户人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被迫从城里流落到乡下。
朋友送他们走的时候,都落了泪。
从小在城里长大的夫妻俩,手无缚鸡之力,除了满脑子的学问,几乎什么农活都不会做。更要命的是,他们的一对儿女还不到五岁,一家人该怎么活啊!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朋友们都很担心,而他们的脸上却非常平静,根本看不出痛苦和绝望。
若干年过去了,城里的朋友决定去遥远的乡下看看这一家人。在朋友们看来,这家人一定生活得很凄惨。于是他们凑了一些钱,到商店里买了所有能够买到的东西,大大小小装了许多包,开始朝一个叫圪塄营的村庄出发。
汽车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颠簸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到了圪塄营。这是一个荒凉的小村庄,没有几户人家。轻轻地走到屋里,朋友们都惊呆了。只见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张破旧的八仙桌旁,桌上,是新沏好的茶水,一缕淡淡的清香飘散在空气中。丈夫,妻子,儿子,女儿,每人手里捧着一本书,在这样一个初夏的午后,正静静地埋头读着。
朋友们都知道,原先在城里的时候,男人就有这样一个习惯:每天午后,跟妻子一道沏一壶好茶,然后在茶香的氤氲中,品茗读书。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在这么荒凉的乡下,他们竟然还保持着这样一个高贵的习惯,几年的艰苦生活,竟没有压垮他们。
据说,这一家人在小村庄里一直这样精神昂扬地生活了近二十年。落实政策后,男人又回到了城里,成了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而他们一双在贫穷中长大的儿女,大学毕业后,一个留学于德国,一个留学于意大利。
在一个人出生的一刹那,坚强、勇敢、忍耐……人生这些优秀的品质,就像一粒粒种子,一同降落在了生命深处。那些屈服于命运的人,就是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放弃了这些种子的人。而生活中的胜利者,常常是侍弄这些种子的高手。譬如,故事中的那个男人,在生活艰难中,依然饶有情致地组织全家在午后品茗读书,就是他对一粒叫做“坚强”的种子最高雅的侍弄。
所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屈服于命运的人,没有失败给命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