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中的祈祷仪式

时间:2019-05-15 10: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藏传佛教中的祈祷仪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藏传佛教中的祈祷仪式》。

第一篇:藏传佛教中的祈祷仪式

浅谈藏传佛教的祈祷仪式

藏传佛教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主体,纷繁复杂的宗教仪轨构成了藏族宗教的重要特色。祈祷是信仰者用言辞和身体行动向神明表达颂扬、感恩和恳求的仪式。其主要目的是向神灵祈求愿望的实现和满足,是一种精神性供养。藏传佛教的祈祷朝拜仪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叩拜、转经、诵经、祈愿等几种形式。

叩拜

拜佛像、佛塔、寺庙、神山、圣湖、圣迹以及**、上师是藏区普通佛教信徒最普通、最常见的叩拜仪式行为,既是寺庙中职业修炼者的基本功课之一,又是某些教徒忏悔赎罪的方式之一。正规的叩拜有三种形式。

(一)至尊叩拜。此又分三跪九叩和一跪三叩的大小礼。大礼多行于盛大庆典或参拜仪轨中,小礼多行于单独接见或**府邸中。如**和**朝拜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时即行三跪九叩大礼。

(二)磕头礼。磕头礼又分三种,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将双手合十高举头顶(寓意领受了佛的教诲),之后用掌触额部、口部、胸部各一次(寓意身、语、意与佛通融),双膝跪地,双掌分开支于地面,以额触地;一种是磕长头,又称“等身礼”,该礼前半部与第一种磕头礼同,只是双膝下跪,全身匍匐、额头触地,双手直伸,手心向下,然后收缩起立完成一个长头。一般是面对佛像、佛堂、寺庙等原地不动的叩拜,也可以是围绕佛寺、神山圣湖磕长头,以圈数计功德,还可以长途磕头去某地朝圣。

第三种磕头礼称为“横向等身礼”。这是最虔诚的一种叩拜礼仪,–般仅限于朝拜最重要的佛寺、塔、神山等时采用。它和前一种等身礼的不同在于,是用身体的宽度而不是长度来丈量朝拜的路途。其磕长头的方向和行进路线呈十字形,每次叩拜紧挨前次叩拜的身痕进行,因而朝圣所需时间更长,约为前一种等身礼的四至五倍。

转经

手持经轮或念珠,口诵六字真言,顺着佛寺、佛塔周围的经道行走朝祝,通称为“转经”。佛教认为,佛教之代表为法轮,经典之代表为密咒,置密咒或经典于法轮中摇之,其功德与朗诵经咒相同。转经既可“忏以往之罪,消未来之灾,积来世之福,死投轮回,避开地狱、饿鬼、牲畜三涂,由此自小民转为贵人,由钝根转为慧根,由沙弥转为大喇嘛,进入香巴拉极乐世界”。因而转经成为藏区佛教信徒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转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转嘛呢轮或嘛呢桶祈祷。嘛呢轮或嘛呢桶外刻六字真言,内装佛教典籍,每旋转一圈就等于把真言和经典诵读一遍(大多数佛教徒转经时顺时针转,本教或黑教徒按逆时针转)。嘛呢桶是转经的大规模设备,每座藏传佛教寺院或殿堂的周围,都有一排或一圈可依次转动的嘛呢经桶,构成嘛呢桶墙。朝佛的人可以口诵六字真言,左手摇嘛呢轮,右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将其转动,以加倍增大祈祷的效应。

(二)转嘛呢堆或石经墙。在藏区的山顶路口、圣湖神山所在之处,都可见到由刻有六字真言或佛经佛像的石板,经长期堆积形成的嘛呢堆或嘛呢墙。信教群众由此过路时,需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一圈,并且必须向嘛呢堆上添加一枚石子或一块经板,作为一次祈祷,即可以获得将该处所有真言和经文全部念诵一遍的功德。长此以往,就堆积成一座小山或长长的经墙。

(三)转山转湖。藏族宗教信徒和僧人每遇神山或圣湖,一般要绕行一周,这也叫做转经,其功德远大于–般的祈祷。西藏南部珞隅地区有座杂日神山,据称信徒绕全山转一次,可得一百亿六字真言之功德。

(四)其他转经的变化形式。除了转嘛呢轮、桶或转嘛呢堆外,藏族信教群众还借用风吹经幡、水力嘛呢桶、风力嘛呢轮来代替转经祈祷的效果。信众在磕头、转寺转山、手摇嘛呢轮、转嘛呢桶等祈祷仪式行为中,神情专注、心情平和宁静,全身运动,既表达了宗教信仰,又有利于身心健康,是一种很好的锻冻方式。

诵经

念诵经文也是藏传佛教信徒日常的祈祷朝拜行为之一。献供养、叩拜磕头、转经时都免不了默诵或低诵经文,诚心祈祷。佛教信徒一般念诵的经文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诵念皈依辞。该辞为“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核心,上师象征着现实中的三宝,皈依三宝就合司信仰佛教的标志。

(二)诵念对佛、菩萨的赞颂辞语。有《释迦牟尼赞》、《无量寿佛赞》、《药师佛赞》、《尊胜佛母赞》、《白度母赞》、《宗喀巴赞》等。

(三)诵念行愿、回向文。主要有《普贤菩萨行愿偈》(选自《华严经》)、《慈氏愿》(法贤造)、《往生极乐净土愿》(宗喀巴造)等。

(四)诵念佛经。佛经即佛的语言。藏传佛教信徒日常念诵的经有三部,即《般若心经》、《度母经》、《白伞盖经》。《心经》是佛法般若之核心,字简意深,普通信徒理解不深但却相信该经的无上法力。后两种经宣称能除疾病、灾害、妖魔侵害等种种苦,得各种益处。

(五)诵念咒语。咒语又称“明言”、“真言”,皆是梵语音译,没有译为藏语。佛教密宗经典中对咒语赋予多种神奇功能(下可保佑此生,上可解脱成佛,防灾避准等)。比较普及的咒语有文殊心咒、度母咒语、《心经》咒语、六字真言等。尤其是六字真言“唵嘛卿咪畔”几乎人人都会念。

祈愿

藏传佛教祈祷仪式中的祈愿仪式最典型地表现于祈愿法会中。祈愿法会是一种僧俗共同参与、规模较大、有固定程序和仪轨的群体祈祷活动。正月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由于历史上全民信教的缘故,祈愿法会逐渐演变为民族性的传统节日。祈愿大法会又称“大传召法会”,最重要的活动是诵经和辩经。其目的有四:一是向佛菩萨献供养;二是祈愿佛法长久住世;三是为已圆寂的大德超荐祝福,为现在住世诸师祝愿长寿无疆,事业昌盛;四是祈愿人间安乐和平。在法会上僧人会一一念诵他们的名字,意即他们将会得到祈祷、护佑。此外,大祈愿法会期间还举行驱鬼邪、晒佛、放生、跳神等宗教仪式和民间文体活动。

第二篇:浅谈藏传佛教的祈祷仪式

浅谈藏传佛教的祈祷仪式

藏传佛教是藏族宗教文化的主体,纷繁复杂的宗教仪轨构成了藏族宗教的重要特色。祈祷是信仰者用言辞和身体行动向神明表达颂扬、感恩和恳求的仪式。其主要目的是向神灵祈求愿望的实现和满足,是一种精神性供养。藏传佛教的祈祷朝拜仪式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叩拜、转经、诵经、祈愿等几种形式。

一.叩拜

拜佛像、佛塔、寺庙、神山、圣湖、圣迹以及**、上师是藏区普通佛教信徒最普通、最常见的叩拜仪式行为,既是寺庙中职业修炼者的基本功课之一,又是某些教徒忏悔赎罪的方式之一。正规的叩拜有三种形式。

(一)至尊叩拜。此又分三跪九叩和一跪三叩的大小礼。大礼多行于盛大庆典或参拜仪轨中,小礼多行于单独接见或**府邸中。如**和**朝拜拉萨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时即行三跪九叩大礼。

(二)磕头礼。磕头礼又分三种,一种是比较常见的,将双手合十高举头顶(寓意领受了佛的教诲),之后用掌触额部、口部、胸部各一次(寓意身、语、意与佛通融),双膝跪地,双掌分开支于地面,以额触地;一种是磕长头,又称“等身礼”,该礼前半部与第一种磕头礼同,只是双膝下跪,全身匍匐、额头触地,双手直伸,手心向下,然后收缩起立完成一个长头。一般是面对佛像、佛堂、寺庙等原地不动的叩拜,也可以是围绕佛寺、神山圣湖磕长头,以圈数计功德,还可以长途磕头去某地朝圣。第三种磕头礼称为“横向等身礼”。这是最虔诚的一种叩拜礼仪,?C般仅限于朝拜最重要的佛寺、塔、神山等时采用。它和前一种等身礼的不同在于,是用身体的宽度而不是长度来丈量朝拜的路途。其磕长头的方向和行进路线呈十字形,每次叩拜紧挨前次叩拜的身痕进行,因而朝圣所需时间更长,约为前一种等身礼的四至五倍。

二.转经

手持经轮或念珠,口诵六字真言,顺着佛寺、佛塔周围的经道行走朝祝,通称为“转经”。佛教认为,佛教之代表为法轮,经典之代表为密咒,置密咒或经典于法轮中摇之,其功德与朗诵经咒相同。转经既可“忏以往之罪,消未来之灾,积来世之福,死投轮回,避开地狱、饿鬼、牲畜三涂,由此自小民转为贵人,由钝根转为慧根,由沙弥转为大喇嘛,进入香巴拉极乐世界”。因而转经成为藏区佛教信徒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转经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一)转嘛呢轮或嘛呢桶祈祷。嘛呢轮或嘛呢桶外刻六字真言,内装佛教典籍,每旋转一圈就等于把真言和经典诵读一遍(大多数佛教徒转经时顺时针转,本教或黑教徒按逆时针转)。嘛呢桶是?D经的大规模设备,每座藏传佛教寺院或殿堂的周围,都有一排或一圈可依次转动的嘛呢经桶,构成嘛呢桶墙。朝佛的人可以口诵六字真言,左手摇嘛呢轮,右手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将其转动,以加倍增大祈祷的效应。

(二)转嘛呢堆或石经墙。在藏区的山顶路口、圣湖神山所在之处,都可见到由刻有六字真言或佛经佛像的石板,经长期堆积形成的嘛呢堆或嘛呢墙。信教群众由此过路时,需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一圈,并且必须向嘛呢堆上添加一枚石子或一块经板,作为一次祈祷,即可以获得将该处所有真言和经文全部念诵一遍的功德。长此以往,就堆积成一座小山或长长的经墙。

(三)转山转湖。藏族宗教信徒和僧人每遇神山或圣湖,一般要绕行一周,这也叫做转经,其功德远大于?C般的祈祷。西藏南部珞隅地区有座杂日神山,据称信徒绕全山转一次,可得一百亿六字真言之功德。

(四)其他转经的变化形式。除了转嘛呢轮、桶或转嘛呢堆外,藏族信教群众还借用风吹经幡、水力嘛呢桶、风力嘛呢轮来代替转经祈祷的效果。信众在磕头、转寺转山、手摇嘛呢轮、转嘛呢桶等祈祷仪式行为中,神情专注、心情平和宁静,全身运动,既表达了宗教信仰,又有利于身心健康,是一种很好的锻冻方式。

三.诵经

念诵经文也是藏传佛教信徒日常的祈祷朝拜行为之一。献供养、叩拜磕头、转经时都免不了默诵或低诵经文,诚心祈祷。佛教信徒一般念诵的经文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诵念皈依辞。该辞为“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核心,上师象征着现实中的三宝,皈依三宝就合司信仰佛教的标志。

(二)诵念对佛、菩萨的赞颂辞语。有《释迦牟尼赞》、《无量寿佛赞》、《药师佛赞》、《尊胜佛母赞》、《白度母赞》、《宗喀巴赞》等。

(三)诵念行愿、回向文。主要有《普贤菩萨行愿偈》(选自《华严经》)、《慈氏愿》(法贤造)、《往生极乐净土愿》(宗喀巴造)等。

(四)诵念佛经。佛经即佛的语言。藏传佛教信徒日常念诵的经有三部,即《般若心经》、《度母经》、《白伞盖经》。《心经》是佛法般若之核心,字简意深,普通信徒理解不深但却相信该经的无上法力。后两种经宣称能除疾病、灾害、妖魔侵害等种种苦,得各种益处。

(五)诵念咒语。咒语又称“明言”、“真言”,皆是梵语音译,没有译为藏语。佛教密宗经典中对咒语赋予多种神奇功能(下可保佑此生,上可解脱成佛,防灾避准等)。比较普及的咒语有文殊心咒、度母咒语、《心经》咒语、六字真言等。尤其是六字真言“嘛卿\咪畔”几乎人人都会念。

四.祈愿

藏传佛教祈祷仪式中的祈愿仪式最典型地表现于祈愿法会中。祈愿法会是一种僧俗共同参与、规模较大、有固定程序和仪轨的群体祈祷活动。正月祈愿大法会是藏传佛教规模最大最隆重的节日。由于历史上全民信教的缘故,祈愿法会逐渐演变为民族性的传统节日。祈愿大法会又称“大传召法会”,最重要的活动是诵经和辩经。其目的有四:一是向佛菩萨献供养;二是祈愿佛法长久住世;三是为已圆寂的大德超荐祝福,为现在住世诸师祝愿长寿无疆,事业昌盛;四是祈愿人间安乐和平。在法会上僧人会一一念诵他们的名字,意即他们将会得到祈祷、护佑。此外,大祈愿法会期间还举行驱鬼邪、晒佛、放生、跳神等宗教仪式和民间文体活动。

参考文献:

[1] 彭英全:《西藏宗教概说》,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年

[2] 杨辉麟:《西藏的神灵》,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 罗桑丹增、周润年:《藏族民俗》,巴蜀书社,2003年

[4] 索南草:《藏族习俗文化中的环保理念》,西北民族大学藏语院讲师

[5] 庄孔韶:《人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第三篇:藏传佛教考察报告

藏传佛教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标及简介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7月份组织了15级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活动,藏传佛教方向的学生计划考察4座藏传佛教寺庙,一座清真寺,并考察沿途的风土人情,以期通过实地走访加深对宗教学、哲学学知识的理解消化。

我们本次考察的几座藏传佛教寺庙全都属于黄教,即藏传佛教格鲁派。格鲁派是中国藏传佛教宗派之一。藏语“格鲁”意即善律,该派强调严守戒律,故以此命名。该派僧人戴黄色僧帽,所以又称黄教。创教人为宗喀巴,原为噶当派僧人,故该派又被称为新噶当派。格鲁派产生于15世纪初。一般认为,明永乐七年(1409年)甘丹寺的建造,标志该教派的正式形成。它是藏传佛教中最晚出现的教派,也是最大的一个教派。

格鲁派主要有六大寺院:即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这三座寺院位于拉萨附近,合称拉萨三大寺),扎什伦布寺(位于后藏的日喀则),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附近),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夏河县)。我们本次考察路线包括其中的青海塔尔寺和甘肃的拉卜楞寺。另有青海(黄南州)隆务寺、吾屯上寺、吾屯下寺。

我们考察的第一站便是青海塔尔寺。塔尔寺的由来,还得从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说起。相传宗喀巴于藏历1357年10月10日诞生在“宗喀”(今青海省湟中县塔尔寺),故人们尊称他“宗喀巴”。宗喀巴从小聪明过人,3岁进夏宗寺受近事戒。7岁入夏琼寺受沙弥戒,在此随高僧端智仁青学经9年,16岁离开夏琼寺徒步赴卫藏学法,后来到后藏,朝拜各派名寺,遍访高僧名师,刻苦研习法学,29岁在雅隆地区南杰拉康寺受比丘戒。34岁时对佛教密乘教典、灌顶诸法均有很深的造诣,并到处去讲经讲法,在佛教界乃至社会上的地位不断提高。他于1401年和1406年分别撰写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奠定了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思想基础。

宗喀巴离家赴藏一心学法多年,其母香萨阿切思儿心切,让人捎去自己的一束白发,意在告诉他老母已白发苍苍,希望他回来一晤。宗喀巴为佛教事业决意不返,给母亲和姐姐各捎去一幅用自己的鼻血画成的自画像和狮子吼佛像,并在信中写到:“若能在我出生地点用10万狮子吼佛像和菩提树为胎藏,修建一座佛塔,就如同我见面一样。”1379年,其母与众信徒按宗喀巴的意愿,用石片砌成一座莲聚塔,这便是塔尔寺最早的建筑物。1577年在此塔旁建了一座明制汉式佛殿,称弥勒殿。由于先有塔,尔后才有寺,安多地区的汉族群众便将二者合称为塔尔寺。[1]

我们此次塔尔寺考察途中遇到藏区信众,他们给我们介绍了格嘉**门下的僧人,并由僧人带领我们参观了一部分寺院。格嘉仁波切1935年代诞生于安多。曾作为嘉瓦丹增嘉措转世候选灵童之一,之后被认定为格嘉**转世。自幼进入塔尔寺学习。曾担任塔尔寺堪布等职,晚年后仁波切常年低调隐居、长期离世闭关专修,被公认为实修派大德典范。仁波切事迹少见于册。

从湟中县回来之后,我们顺路参观了位于青海西宁市区的东关清真大寺,该寺相传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寺内《重建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寺,“创自明代,毁于兵整。”另《重建西宁东关大寺碑记》记载:“西宁清真大寺,创自明代,屡经兵资,其地送废。”据1961年编的《西宁市志稿》载:“西宁东关清真大寺,相传明洪武年间,由明将军西平侯沐英,建议明王朝初次修建的。”该寺占地面积13,60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4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其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伊斯兰教建筑特色。正门高10米,宽15米,上面写着该寺的名字;正门内耸立着5个拱门,高10米,宽21米;再里面是面积达4490平方米的大院;正中间是礼拜大殿,面积1136平方米,砖木结构,其建筑形式是卷棚、大殿、后窑殿合为一体。另外还有阿訇及学员的宿舍、沐浴市、一些石碑等。该清真寺内设立有青海阿横伊斯兰教经学院。

东关清真大寺以所辖教众人数,名列伊斯兰教世界第五大者玛提。东关清真大寺被中国伊斯兰协会列为全国礼拜人数最多的清真寺。东关清真大寺,可以同时容纳4-6万穆斯林进行礼拜,聚礼人数为国内第一。

第二天我们到达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府所在地隆务镇,参观了位于此处的隆务寺。隆务寺,藏语全称“隆务大乐法轮洲”。隆务寺历史悠久。据《安多政教史》记载,早在元大德五年(1301),这里已建有藏传佛教萨迦派小寺,[1] 参见 塔尔寺官方网站

https://www.xiexiebang.com/Web_Detail.aspx?id=2646

二.藏传佛教与伊斯兰教偶像崇拜之比较

通过对几座寺庙的走访,笔者发现以上四座佛教寺庙全部在显著位置,放置佛教偶像的塑像、标志等。具体表现为在寺院大门上绘制形态各异的佛像、放置雕刻像,在开阔的位置修建佛塔,或者修建巨型佛像,每座寺庙中都供奉有各自的神祇。并且在藏传佛教寺庙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转世**制度。

反之,整个清真寺显得格外的空旷,除过门口的青绿色圆顶建筑和新月标志显示这是一座清真寺外,清真寺内难以见到其他的宗教崇拜物,寺内的大礼拜堂内也是空无一物。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对于藏传佛教来说,在宗教教义、信仰对象、宗教场所等方面展现出浓厚的偶像崇拜,反观伊斯兰教,其教义却严厉禁止偶像崇拜。

(一)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之原因

在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伊斯兰教的偶像禁止是最为绝对的。真主降示《古兰经》是通过天仙哲卜莱伊勒传达给穆罕默德的,而天仙是无形无像的,天仙也“不进有画像的房子”。所以伊斯兰教允许绘画大自然风景,但不能画人,更不能画真主、天仙和圣人。穆斯林坚信真主,反对“以物配主”《古兰经》说:“以物配主确是最大的不义”。以物配主最直接、最首要的是崇拜了偶像。先知禁止按照人、动物或一切有生命物体形状所造的主体塑像,尤其伟人雕像,如学者、帝王等,而不管这些像是画在纸上,挂在墙上,或是塑在石上,也不管设在广场、花园或车站、码头,都是伊斯兰教教法禁止的。穆斯林不仅自己不能崇拜偶像,也不能给别人雕塑、绘制人物、动物等有生命的形体,因为这是唯一真主独有的权利。谁要以物配主,谁就悖逆了“认主独一”,信仰动摇甚至产生异端邪说。所以在严格的伊斯兰教国家里,尤其清真寺中是没有人物雕像和绘画的。

在西宁的清真大寺屋脊上装有兽脊,这是因为在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在民族、宗教问题上,明清政权曾强令禁止说胡语、姓胡姓、穿胡服。一些来自阿拉伯、波斯、中亚等地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工匠、商人及其家属逐渐融入我国文化中。在建筑艺术上,明代以后所建清真寺,大多是我国宫殿式或庙宇式, 在外观上除有新月标志外,其他方面与庙宇没有太大区别,但在借用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同时,却巧妙地保持了“认主独一”和偶像禁止。乍看起来,清真寺有“五脊六兽”,实际上,这些动物形象却是谷穗、瓜果、花形之类,有鼻、有嘴、有耳、有眼,但绝无眼珠,这叫做“似兽非兽,有眼无珠”。清真寺的色彩主张朴素、明快、庄严,多用蓝绿色彩,几何图案或阿文组成的艺术图案,少有大红大紫和花鸟鱼虫。花蕊娇艳、妖冶,因此即使有花,也是用阿拉伯文组成花蕊,这叫“有花无蕊”。较为独特的是西宁的清真寺大殿屋顶上甚至装饰有藏传佛教寺庙赠送的佛教装饰物。[4]

(二)佛教偶像崇拜之原因及演变

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是“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宇宙万物都由“因缘而生”。无论“四谛说”还是因缘说等教义理论,都说明世界轮回中,没有超越的神或上帝的存在。依佛教原始教义来看,原始佛教应被看作是彻底的无神论。佛教以因缘学说解释世界非有非无的状态,期望人们觉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最终进入涅槃寂静。

佛陀,意为觉者,觉者已然同非觉者不在同一个层次了,因此觉者对于非觉者具有超越性,这为日后的偶像崇拜提供了可能。再者,佛教之中的天神也都像人类一样服从支配众生生死的自然律。他们的特权是相对的,但是最终他们还得死去,他们甚至没有权力管辖他们世界之中的人类,但是比丘在入定中不但能够享受天神的美妙空间,而且还能够享受他们也达不到的更美妙的空间。依据以上理论,可以得出以下观点:1.佛法的范畴中有神,以及众神的最高神——梵天;2.梵天也受自然律的支配;3.梵天神不是永恒的;4.梵天也受因果报应的支配,且他对人类世界没有绝对的权力;5.佛教徒所能达到的境界比梵天高,而且梵天也达不到,佛法是宇宙中的最大,是永恒的。佛教将佛陀置于一切神之上,他取代了最高神,[5] 虽然在当时佛陀并未成为普遍的信仰,但至少为日后部派佛教时期神化佛陀留出了逻辑上的余地和哲学层次上的理论基础。

佛灭以后,随部派佛教争论的发展形成了以上座部为主,较多保持原始佛教传统的小乘佛教。小乘佛教教法体现只求自我的完成与解脱而修持努力的自利主 [4][5]参见

文刀:伊斯兰教的新月标志与偶像禁止[ J]中华民族报 2004.06 第3版

参见

于川:浅析佛教的偶像崇拜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9.09第18卷 第5期

义,继承并强化了以证得阿罗汉为目的的声闻思想,故亦称声闻乘。小乘认为佛陀不是超验的,佛是具体的、历史的,对佛说的法默守师说,不进行过多的发挥与阐释,它认为众生应自悟、自救,否认人人成佛的可能性。

以大众部为主形成的大乘佛教则极力神化佛陀,把佛作为宇宙间的最高神或宇宙本体。大乘佛教是一种不仅期求自我救济,还要普度众生。大乘教义还进一步发展了佛教教义,认为众生皆能成佛或众生皆有佛性,同时伴随着佛教从哲学变为宗教,其教义产生了三身佛的观念。即生身、法身和报身。生身也称“色身”、“化身”,是佛为满足众生信仰需要而幻化出来的,能随民俗、文化、想象的不同而不同,具有超人的能力和形体。法身即以佛法为身,无形不灭的,不接受众生的供养和布施。大乘佛教认为法身是真实的、充满的,构成万物普遍的本质。大乘佛教后期又提出报身的概念,指佛自身应该享受的国土和形体。此报身一般人看不见,只有修行到与佛的功德差不多的菩萨能看到报身。至此,大乘佛教通过确立“三身”(生身、法身和报身)彻底把佛神化。

我国除云南等地信奉小乘佛教外,其他地区大部分信奉大乘佛教,因此佛教偶像以大乘为主。我国寺庙供奉的以大乘佛教“三世佛”居多,分为“竖三世佛”(过去释迦叶佛、现在释迦牟 尼佛、未来世弥勒佛)和“横三世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6]。而藏传佛教的崇拜偶像则更加多元化,他们不光崇拜本宗,而且崇拜各个教派的领袖以及继承者,并形成了独特的转世**制度。这与佛教入藏以后同当地的社会文化碰撞融合有密切关系。

综上所述,在“偶像崇拜”这个问题上,佛教则显得十分矛盾和复杂,佛教在创立之初曾极力对抗婆罗门教、反对崇拜诸神。在佛教发展、传播过程中也不得不确立“偶像”权威以增强对僧众的感召力和约束力。偶像信仰实质上是佛教哲学设定的必然结果。部派佛教时期开始,佛教内部出现了偶像崇拜。并且偶像信仰是佛教趋向世俗化以求得广泛传播发展的中介和产物。佛教通过偶像以确立僧众内心的信仰权威和敬畏,最终使佛教世界图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哲学、政治、伦理、道德、艺术等。

[6]参见

李霞:中国宗教[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第61页

第四篇:教案 藏传佛教

微 格 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方面应当就通过本节课能够对现当今及历史上藏传佛教的几大主要教派有大概的了解,并能够对以后各位同学进藏旅游普及一些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则能运用本节课的基本内容对以后的进藏旅游产生指导性的实际作用,总之也要让同学们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对祖国优秀文化的多样性现状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从历史的角度来述说各iu大教派的产生发展及其对历史进程的深远影响,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对该问题树立正确的认识与唯物的历史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历史唯物的观念去看待历史的潮流中流传或发展的事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观点对宗教应有清晰正确的认识,能够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正确区分邪教迷信与正宗宗教。同时亦应该认识到中华民族灿烂繁荣的民族文化是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勤劳的结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民族宗教政策,以科学发展观看待当前的民族现状,更亦要与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创建和谐安定的大同社会。

二、教学重点

1、各大主要教派的代表人物,经典建筑寺院。、2、格鲁教派的发展轨迹及其对于西藏政治的深远历史影响。

三、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简单的历史知识来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并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来客观地看待宗教问题。

四、教学方法

1、以语言形式获得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是初次接触,故而老师需采取讲授的方法将整个知识的系统加以梳理与整合,使学生们能够在计较短的时间里了解知识。

问答法:对于与主干知识有相互关联的基础知识,须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学生能对之前积累的知识有一定的反馈与巩固,并 能够以类推的方法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讨论法:对于已经由老师讲授过的知识,学生须以积极的方式加以分析和概括,将分散的知识以体系化的形式将其轻松地掌握。

2、以直观方式获得知识的方法

直观演示法,将与知识点有关的图片、音频及视频选择在合适的时候将其展示或者播放。使学生能够直接运用形象思维对知识进行深化认识。

3、实际训练。知识的根本归宿在于运用,那么对于常识性的知识应该在实际的活动中加以运用,当然这是后话,只是希望各位同学在日后飞黄腾达之时,能够直接到西藏进行实地考察感受。让真实的世界还你一份真实的视界。

五、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2006年象征着“促进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的成功通车,神秘的西藏终于能让那些为之而痴迷的藏迷们一睹其芳容了。那么,这神秘的西藏到底神秘在什么地方呢?在我看来,这万千神秘之源,便是千百年来在西藏这片高原圣土之上流传发展的藏传佛教当中的那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几大教派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以这份神秘为切入点,一起来探讨西藏的万迷之源。

问题回顾:佛教的发源、佛教的传播方向。(这两个问题主要运用提问法)

(一)苯教 ——西藏的土著宗教

1、什么是苯教?对“苯”的字面意思讲解

西藏藏族自称为“博巴”,而当时汉文当中将其称之为“ 吐蕃”。而在藏文当中“蕃”与“苯”的写法是一致的。所以,古代藏族把他们信奉的宗教名称当作了其民族的名称。而苯教意义上就是西藏的本土宗教

2、苯教的信奉理念:多神崇拜。

3、苯教教义里对大千世界的划分。首先,将世界划分为人、神、魔。当然最崇拜的是天神。其次,以此为据,将整个客观世界视为许多方格,每个方格代表一个部落,而这些方格又分三层即天上、地上、地下。这三部分又分别为部落的神、人、魔来居住。

4、苯教的三大发展时期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第一与第二时期在松赞干布建立吐蕃之前,第三时期在松赞干布治业之后。第一时期是从一个卫藏地区的少年开始,并创建“度勒本”。第二时期,是由来自喀什米尔、藏北的卢查和尚顺来的几位大师所弘扬。第三时期由兰惟圣者发扬光大,本教在此时有所进一步发展。

5、苯教的宗教弱点最终导致其不被推崇的历史遭遇。三大弱点,其中的核心在于不讲究阶级分别,最终流离失所,费于一旦。

(二)苯教的佛教化产物——白苯

1、何谓白苯?苯教在遭受统治者的质疑之后,从佛教当中引导出部分教义以充实自己的理论,故而使其自身与佛教更为接近,此时佛教化了的苯教被称之为“白苯”。

2、白苯所信奉的宗教理念:九位大神创造世界,此九位诸神的核心是“叶仙”,普通人众通过“赛”与其取得联系。

3、白苯对西藏各地人民日常生活的深远影响,及至建筑、生儿育女、日常行为。

(三)宁玛教派

1、对“宁玛”二字的汉语释义。“宁”为“旧”之意,“玛”为“古”之意,旧与古分别以人物和时代划分。因为它是由莲花生大师所传,所以称其为“古”。“旧”是因为西藏前弘时期所传的佛教对于后弘时期所传的佛教而言,后者为新,前者为旧。

2、汉族地区对该教的俗称以及俗称原因

俗称为“红教”,原因在于该派僧人头戴红帽,并以此为标志,故而汉族地区称其为“红教”。

3、宁玛派的某些特点:

教派组织涣散,教徒分散各地,教徒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也可以结婚娶妻生子,再者各个教派教法内容不一样,各有传承,僧人重密轻显。

4、宁玛拍的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

以来自印度的莲花生大师为其祖师,代表人物“三素尔”,即素尔波切 释迦生、素尔琼 卓浦巴、素尔琼 慧称、以及绒 却吉桑布。现如今方在世的经典寺院多吉扎寺、乌垅巴寺、佐钦寺等。

5、宁玛派教授传承教法的三大方法

远者经典传承、近者伏藏传承、甚深清净境传承。

6、宁玛派的历史影响

宁玛派影响波及欧洲地区,在比利时、法国、希腊都有寺院。

(四)萨迦教派

1、对萨迦二字的汉语释义

“萨迦”意为“灰土”的意思,这是因为自其发展之初,便以灰色的山坡建造寺院并以其为宗教中心宣讲教义。故而有此一说。

2、汉族地区对该派的俗称及俗称原因

俗称为“花教”,因为该派的寺院墙上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蓝三色条。

3、萨迦派的某些特点

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但是自此之后便不能再接近妇女,并从一开始就决定法位以家族相传的形式向下延续,政教两权都集中于家族手中。

4、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

大元帝师八思巴及其叔叔萨迦四祖。现在存世的尚有萨迦寺,在西藏山南地区。

5、萨迦拍的教义及修行方法。

“ 道果法”是其教派的经典修为大法,其核心在于修行的“三大次第”,即“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是”。

6、萨迦派的历史影响。

由于巴斯八个人在元朝历史上的重大影响,致使萨迦教派的发展衰落与元朝的中央政权的灭亡密切的联系在一起。

(五)噶当教派

1、对噶当二字的汉语释义: “噶”意为佛法;“当”意为教授。故而其意义就是:一切佛语是对僧人日常行为到修法成佛全过程的指示指导。

2、噶当教派的发展分化,自仲顿巴之后该派进行了分化,主要分化为三派,即“教授”、“教诫”与“教典”。

3、噶当派的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仲顿巴、三大法友昆仲。热振寺。

4、噶当派的历史影响及宗教主张。

该派的某些教义后来为格鲁派所吸收,为格鲁的形成发展产生了一定意义上的影响。该派的教义主张在于:比较重视经典的学习,教授法主要有四谛教授和缘起教授,教诫派主要有“五年教法”。

(六)噶举教派

1、对“噶举”二字的汉语释义 “ 噶举”就是“口授传承”的意思,该派比较注重密法修行,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故谓之曰“噶举”。

2、汉族地区对噶举的俗称及俗称的原因

俗称为白教,因为该派僧人穿戴为白色的僧衣,故名,噶举。

3、噶举派的分化:噶举派后来进行了严重的分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帕竹噶举。当然主要分化为四个教派,其中帕竹又进一步分化为西藏地区的政治发展产生了相应的阻碍作用。

4、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密日勒巴、达波拉吉。岗波寺、贡塘寺、丹萨替寺。

5、噶举派的总体特征。

虽然该派的派系复杂,但是其弘扬的教义却是基本上大同小异,均属玛尔巴和米勒日吧的口授传承、龙树菩萨的“中观论”为基础而创立独特的“大手印法”。

(六)格鲁教派

1、对“格鲁”二字的汉语释义

因宗喀巴创建甘丹寺,而“甘丹”一词在藏文当中的读法习惯是“迦鲁”,一般人又称之为“格鲁”。所以也叫“格鲁”。

2、汉族地区对该派的俗称及俗称的原因。

习惯上称之为“黄教”,因为该派创始人宗喀巴该带桃形尖帽,表示他重视戒律,后来持律的大德们都戴黄帽,并逐渐成为一家的标志,所以又称格鲁派为“黄帽派”,简称“黄教”。

3、格鲁派形成的历史原因及历史背景。这应该从客观及主观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政治、经济、宗教教义以及统治者的个人好恶。政治发面:在于西藏结束了分裂割据,达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为使该局面得以长久,统治者当局积极推行以教固政的措施,这一现象为格鲁派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契机。经济方面:寺院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失误,这就要求新的宗教为其继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宗教方面:萨迦势力日渐衰落,以帕竹为主的地方集团宗教势力开始连年征伐,给社会的稳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主观方面:统治者个人为求政局的稳定与发展,必须通过宗教的力量为其实现这一目的。从而在于上述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宗喀巴创建的格鲁教派开始在西藏地区取得了一定的政治地位,并且顺着这一系列的有利条件在西藏大行其道,获得良好的发展。

4、该派的代表人物及经典建筑。

开创者为宗喀巴。黄教四大寺院——扎什伦布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

5、代表性历史事件:宗喀巴的宗教改革。

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十分注重对戒律的强调及理论的建设,这一系列措施为严明戒律及整顿该派内部的修行作风产生了积极影响。

6、格鲁教派的发展及其对西藏社会“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的深刻形象。

结束语: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些有关藏传佛教方面的知识,相信大家也从这方面了解到了很多自己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我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进为大家的知识面的扩充及事业的开阔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衷心的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多多了解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及深厚的历史,与各民族兄弟能够和谐共处,共同创造美好的大同、小康、和谐社会。

六、布置作业

关于这样的文科性质的学科我对大家的要求就是:留心社会、留心生活、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好的,本节课就到此结束,各位同学再见!

第五篇:祈祷感恩

祈祷、感恩

女领:我们祈祷,祖国风调雨顺;我们祈祷,祈祷玉树早日康复。

男领:我们感恩,感恩父母给我们健全的身体;我们感恩,感恩老师教会我们知识。男领女领:我们感恩,感恩祖国给我们温暖的家园。

女领:请欣赏四年级带来的节目:祈祷、感恩

(全体敬队礼)

男领:祈祷

女生:四年前的汶川,留给中华儿女的伤痛,刚刚在巴蜀大地的青春中痊愈。

男生:死神的魔爪,又一次划破母亲的面颊。顷刻间,玉树化为废墟,满目疮痍。合作:那一刻,我听见雄伟的高原在哭泣。整个中国被你的哭声震惊揪心。

女领:那一千余次的余震呀,年迈的藏族老阿妈,年幼的同伴们,你们怎么能承受得起啊? 男领:俊朗的康巴汉子啊,你如何在大的的震颤中挺立?

合作:此刻,遥远的玉树就是我们被烧灼的心,疼痛的感觉传遍大江南北。

女领:我们的伤就是我们的痛

男领:我们的痛就是我们的泪滴

女领:我多难兴邦的民族啊

男领:我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

合作:从来就是生命相托,骨肉相连的整体

女生:我曾在大河文明的源头聆听过你,文成公主进藏的摇铃,摇醒了大漠戈壁。

男生:我曾在格萨尔王的不朽史诗中拥抱过你,结古镇千年寺庙的钟声撞击出历史的传奇 合作:你美丽的生命,如同高原盛开的格桑花,和春天的大地紧紧相依。

男生:此时此刻,失去家园的藏族同胞啊,请你们相信

女生:有我们就有你们新绿的家园。

男生:今天,在你最大的马尼拉前

女领:我们祈祷

女生:在三月寒意覆盖的路上,洒满吉祥如意

男领:我们祈祷

男生:在开满鲜花的青藏高原上,铺满幸福。

合作:这一刻,我们还要大声的告诉未来,任何灾难,让我们失去的只有泪水,哪怕痛苦带走所有人的泪水,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个结局:那就是生命的高原一次次的在不屈的中华儿女手中神圣的托起。

女领:苦难让我们成长

男领:苦难让我们感恩

(演唱并表演感恩的心)

下载藏传佛教中的祈祷仪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藏传佛教中的祈祷仪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闻一多 《祈祷》

    (闻一多)祈祷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

    祈祷诗歌

    朋友呵,谁若还未学会苦中作乐你们的心或为负重的生活而爆破放下吧,那些笨重的铁锤和链锁不再被魔鬼将欢愉的灵魂雕蚀你们中,有的为了生计的利益在世俗的急流中丧失自己用快乐、......

    藏传佛教[5篇材料]

    1.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

    藏传佛教法器漫谈

    藏传佛教法器漫谈 佛教法器是指佛寺中僧侣们举行佛事活动和佛教仪式时所用的器物。藏传佛教的法器种类繁多,神圣而威严。其形式大多仿自印度佛教法器,同时也加进了具有自己特......

    圣诞节的祈祷

    圣诞节的祈祷 克莉丝汀·G·罗塞提等天使说:「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加福音 2:10-11 耶稣,我好兴奋! 圣诞节是这......

    圣诞节的祈祷

    圣诞节的祈祷 雪花飘零的浪漫季节——冬天。12月25日——圣诞节。对于西方国家,这可是最重要的日子。对我也如此。它就像夏天里的冰淇淋,美味,富有想象。“Tracy,去教堂吧!”是Li......

    圣诞诗词《祈祷》

    圣诞诗词《祈祷》题记:圣诞夜与一班同学去教堂后而作. 今夜的霓虹闪烁地格外欢快 五彩的灯光在夜的水里漾开美丽的涟漪 行人的脸上有一种妆 叫做快乐 静静地走入教堂 心怀仁......

    祈祷恋爱经典语录

    美好的爱情总是我们向往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祈祷恋爱经典语录,欢迎阅读参考!1、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你是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样一个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