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感散文:每一分用心别人都看得见的
曾经的时候,我也会想着偷懒,想着,很多的东西我们能不做就不要做。休息不好吗。渐渐的,我懂得,在我们还可以付出的时候,一定要多付出一点,付出绝对不会白费的。
我们的每一分用心,别人多看得到,都感受得到的。所以标题里是分,不是份。朋友是做淘宝的,最近一直想着推广。好几次他都问我,软文要怎么写,谁得软文写得好的。可以不可以帮他写篇软文。我说,软文我是真的不懂写,如果懂写,我早就写了。按我的意思是,软文是让别人看了想买了,但是我好像从来没有那样子的意思。当然,很大的一点是,我的意思,也是我们群一直提倡的,做淘宝就好好做淘宝。因为淘宝里来的客户是最精准的,成本也是最低的,我们千万不能七搞八搞。
还有一点就是,我真得让不懂得写软文。大家看我的文章应该知道,很少有关于我们课程多少好多么好的。从来也都是简单的描述我能懂得。很多的人说,看我的文章,很心静,心静不好的时候看了,会静心。我很开心。群里很多的老板说,要是我天天写软文,写专业的,他们肯定不来的。我也很开心。因为我知道,我的路没有走错。其实说到淘宝,当然,也包括阿里,我们群里很多的人都做得很好。其中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也是我在上课里一直提的。我们一定要把每个客人都会想到,都会担心的问题,帮客人解决好,然后回答。比如很多的客人可能会担心物流的问题,会担心包装的问题,会担心到底拍了几天能到,会想着我们的企业有什么样的优势,这些在我们群里人那里,都不是问题的。因为我们早都回答得非常非常的好了。一下就帮他们都回答清楚了。所以很多的客人都是直接看了,直接拍了。而且对于老客户我们有设置回扣。所以很多的客人也都自动的成了老客户。他们不要咨询的。这个也是我一直说的,最好的详情就是让客人看了可以直接下单的。这样子我们也减少了客服的压力。可以省掉很多的客服,提高很多的转化率。但是终归到一点,就是我们帮客人解决了问题,节省了他们咨询的时间,也帮他们优惠了,解释了。所以客人会下单的。因为我们真的为他们着想,我们用心的在做一件事。用心的在做一件事,他们会感受得到的。所以我们看到外面,很多的都是把别人的数据包拿来,然后直接上传。要么随便刷几单。这样子肯定是不会有生意,也不会有排名的。或者很多做百度排名的也是一样的,随便下个代码,然后就开始做。其实这样子也是很难很难。他们没用心的去修改,没有用心的去做每一个环节。没用心别人也感受得到。想到这个,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就是有个做桌子的人,他的生意总是很好。他的同行就奇怪,为什么他的生意那么好呢。怎么看都是跟他们一样的。看了很久了,他们也终于明白了。就是桌子的那个抽屉呀。很多的人只是把正面搞得很平整。但是那个师傅却是把背面都搞得很平整。可是背面是没有人看得到的呀。
而他们祖传,就是他们学艺的时候,他们的师傅也告诉他背面不用搞整齐,别人看不到。是别人看不到嘛。相信,有去看的人都看得到的。只是大家都习惯了那样子。突然有个人,把那里做整齐了,别人也就去找他。但是别人后面也是做得整齐了,只是生意还会跟他一样好吗。不会的。因为他已经积累了一大批的老客户。在新客户一样的情况下,谁的老客户多,肯定是找谁的。我们网络也是一样。大家都是随便乱来,但是谁的描述好,排名好,肯定一直好了。常常很多的人说要写文章,其实写文章也不容易。至少,我也是经常半夜的跑上来写文章,因为灵感那个时候来临,还有就是有时候,文章写好了也都修改好了,但是在要发出去的时候,还是要认真的看下才发。比如很多观点,很多广告,很多有情绪的地方,肯定是要修改的。也许我们自己觉得没关系。是真的没关系的。但是别肯定都感受得到。就像别人说,我们每天发一个说说,要是一个星期发5个说说其实也行的。是可以的。但是别人会感受到的,多发效果肯定也会是多一点点点的。
其实别人都比我们感受到得更深,虽然我们不会觉得那么深。我们村里有个人看风水,很受欢迎。为什么很受欢迎呢,因为大家都说,他看风水很用心。比如每次去帮人家看风水,他不只会拿那个罗盘,更会拿那个公分尺,然后纸跟笔。看了要怎么做,要怎么做,到底那个桌子要买多高的,多宽的,多长的,会写的。所以别人也只要去直接定做就可以了。
但是别的就是没有这样子的,他们都是差不多就行,差不多就行。所以搞得很多的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差不多。还有一点就是看风水,一般看了吃完饭就走了。但是那个人看风水,基本是吃完饭,回去,就是回那个看风水的地方,基本都还会再看一下。然后再说一些好话。生怕就少掉一点点的细节,所以很多的人都找他。相信在书上,我们经常也都看到很多,因为很用心,结果改变命运的故事。真的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不管是做网络,还是做淘宝,是做阿里,每个细节也都要很用心的。
有空的话,多去看下我们的店铺,多去看下我们的信息。看下,还可以更好不。看下,消费者还问了什么样的问题,下次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好的回答。渐渐的,相信我们的生意也会越来越好的。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人,不管是有钱还是没钱的,大家都喜欢用心的人。让别人少很多的事,我们自己也会少很多事,可以多做很多事。很多的时候,改变就是那么一瞬间,多付出一点,也许,我们的人生将会很不一样。
第二篇:看得见的教养情感散文
一次参加婚礼,恰巧遇到带着三岁小孙女的朋友燕。
小女孩儿长得很秀气,穿戴得又整齐干净,我一见就特别喜欢得很,急忙顺手从包里摸出一块糖,热情地朝小女孩儿递过去。可是,她没有伸手接,却抬头看她奶奶。小女孩儿,在奶奶没有表态前,渴望的眼神儿,一直在糖和她奶奶的脸之间来回移动。
我明白,那意思是能不能要,得遵从奶奶的旨意。
我忍不住夸道:“多懂事的孩子。”
这时,她奶奶才带着笑容说:“谢谢奶奶,拿着吧。”
接着她奶奶又带着得意的笑容说:“无论谁给什么好东西,身边的大人不出声儿,她就不会要的,从小就这么教育她的。”
入席的时候,我和朋友燕一起奔到一张桌子边。坐的时候,小女孩儿则非要挨着我不可。
我知道小孩儿对我印象很好,当然也很开心的。
在等着开席的空档,我给小女孩儿剥瓜子,她可高兴了。
不一会儿,我见她也用嫩藕般的小手指头捏起来一个小瓜子,认真地剥起来。当她好不容易才剥出来一个白胖胖的瓜子仁时,没有送到自己嘴里,却用小手捏着,高高地举到我嘴边儿,并如先前对待我递给她糖块儿一样的神情对着我,等我张嘴吸入。
我真的不忍心吃她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剥出来的瓜子仁儿,就细声细语地对她说:“好宝贝儿,真能,真是好孩子。还是宝贝儿吃吧,奶奶舍不得吃。”
可是,小宝贝儿依然用坚定不移的眼神儿望着我,小手举着瓜子仁儿的姿势也丝毫不变。
被孩子的诚挚感动,我只好违心地张嘴接受了。
接下来,我和燕边吃边给她小孙女夹菜。小孩儿安静地吃了一阵后,突然,从椅子上站起来。正当我们琢磨她要干什么时,她弯腰将小手里的筷子伸到远处的盛着炒虾仁的菜盘子里,并有些费力地夹起来一个虾仁。燕见了,叮嘱道:“好了,坐下吃吧。”小女孩儿很听话地坐下后,没有吃虾仁,却轻轻地放在我的盘子里,然后微笑地看着我。
只是我不忍心让这么小的孩子照顾,赶紧夹起来虾仁送到孩子的盘子里。没想到,她的表情却忽然暗淡了,而且,小嘴儿撇着,现出马上就要哭了的样子。我知道我辜负了孩子的心,又迅速地接过她重新夹过来的虾仁吃了。这时,小女孩儿终于甜甜地笑了。
发生在小女孩儿身上一连串儿的小事,却让我顿时有一种流泪的感觉 袭上心头,我情不自禁地却是由衷地夸奖小女孩儿有教养。
燕泰然地说:“从懂事起就是这样的。”
我则钦佩地说:“其实,小孩子生下来,就像是一张白纸,后来的品质,就是孩子自己和身边的亲人一起给画上去的内容。”
燕赞同地说:“是的,我孙女儿开始也不懂得服从别人和照顾别人,是我们一点点疏导的。不过,她听话。”
我不住地点头。其实,我能够想象出来小女孩儿化茧成蝶的过程。
忽然想起前段时间别人说看不见的教养的话题,而我在这里要说的却是,一个人的教养及其形成,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第三篇:情感散文:原谅自己,宽恕别人
今个跟隔壁的女孩在屋子里看了一长篇电视剧《青春期撞上更年期》。两个人咯咯笑了半天,最后看完了,交流心得。这部剧故事情节上没啥子新意,又是几个男女主角在感情上没事找事,本来简单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非得用哲学上的观点去诠释,觉得等于三才是有个性,而最后,发现不得不面对现实,用数学去解答的时候,豁然开朗了,原来一加一等于二,才是真理啊。
这部剧最出彩的地方,展现了我们这批眼看要跨入或者已经步入而立之年的八零后,虽然生理年龄已经足够大,可是在心里上还是没长大,不能够成熟地去面对和处理工作、感情和生活中的问题。也许,平时这个问题不会显现,一旦遇到挫折、难坎的时候,首先就是逃避,像剧中的蒋公子感性受挫时用游戏麻痹,家里遭巨变的时候,躲在壁橱里不出来,觉得在里面会安全;而邓公子则是选择醉生梦死,白天睡觉晚上泡吧凌晨回家;苗子,最惨的一个,家庭巨变爸妈闹离婚,感情上跟女友分手,工作上惨遭滑铁卢,咋办,喝酒呗,喝醉了啥都不想了。大家都玩抑郁玩焦虑,在逃避中抑郁,在抑郁中焦虑,在焦虑中自我放逐。
这可能展现的不是我们现在社会的属于八零后的主流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绝对是存在的。嘿嘿,因为就在不久前我自己也曾经历过,喝酒麻醉,自己关在屋子里,自怨自艾,玩深沉,不停在回避中自虐,怎么让自己难受怎么来,怎么不让自己痛快怎么来。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了么,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人都要经历一段沉默期,然后在沉默期以后成功爆发。苗子,蒋公子、邓公子在不同时段中爆发了,都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又一次洗礼,焕然新生。他们发现了生活中哪些是最真的,应该去珍惜的,而哪些是我们需要放弃的。所以,我们这群八零后,可能抗压能力比较差,但是从压力中爆发出的能力会很强。
而我呢,很感谢上帝这个时候给我的这段不算挫折的挫折,给了我这次在挫折中重塑自己的机会。苗子、邓、蒋公子有父母的不离不弃,三兄弟的友谊的扶持,最终他们从自我的束缚中解脱中。而我呢,感谢爸妈的不离不弃,感谢娜子在我难受最不开心的时候对我的关爱,还有兔兔的千里之外不停地循循善诱。
这时又想起来,阿尔克首席代表对我说过的话,你会是一个走向偏激的人。当你被人骗,被人摔在地上然后还被那人狠狠地踩上两脚的时候,你会对这个社会有个清醒的认识,才会去反击。只有这样你才能成熟来。你的成长必须经过这个阶段。
很庆幸,他猜对了上半部,去猜错了下半部。经历了他说的上半部,但是呢,人非但没偏激,反而对未来的人生抱有了更多的希望。他之所以猜错了下半部,是因为他只看到了我性格中偏激的一面,而忽视了我的封建迷信思想对我的腐蚀哈哈哈。这一点,得感谢我老爸老妈,从小到大,二老就告诉我,永远不去害人,要不老天爷会惩罚我的。菩萨会保佑我没病没灾的,要是我做坏事,就会遭报应的。对,我就这么迷信,不确信好人有好报,但是非常坚信一点,坏人一定会恶报。哈哈哈。
她把我摔倒了,我很疼,非常疼,疼的我不想再站起来,疼的我想把她也摔倒了再咬上两口。可是撒,我又想,咬了他我就高兴了撒?不会啊。而感谢她把我摔倒了,让我拥有了一次被摔倒的经历,当同样的状况再出现的时候,我有了应对的能力,会让我开心。所以为了自己好,宽恕她,感谢她。人可以不去害人,但是一定要有自保能力。
一个人一辈子有多长呢,唰的一下就到了27,再刷的一下,就37,47,57,再刷下到97.很短很快。我们要在这短暂的人生里,平和而又积极地度过我们的每一天,今天比昨天快乐一点点,最后在快乐地阳光里闭上眼睛。
恩,我今天比昨天快乐了一点。你呢?有没有比昨天更快乐一点呢。
第四篇:走进别人的内心情感散文
一把结实的大锁锁住了大门,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有把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是轻轻一拧,那大锁就“啪”地开了。
为什么?是铁杆的力气不够大吗?非也!是它不了解锁的内心,所以无法打开。
想接近一个人,想让对方为我们打开心的大门,唯一的办法就是理解别人,知道别人内心的需求。常言说得好:穿别人的鞋,才知道哪一处挤脚。我们常常光是去猜想对方的需要,而不去走近对方的内心,这种情况下,对方需要什么,我们知道吗?
在前苏联这个国家还是普遍贫穷、购买任何东西都要排队的年代里,有一个穷人招待他来访的外国客人。他想把自己的家收拾干净,就在他兴致勃勃地卖力打扫房子的时候,不小心,突然“啪”地一声,竟然把唯一的一把扫帚给弄断了。苏联人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了,登时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他的几个外国朋友恰好也赶到了,看到苏联人望着这把折了的扫帚哭,纷纷上来劝说他。经济强盛的日本人说:一把扫帚值不了几个钱的,再去买一把用不了几个钱的,何必哭得如此伤心呢!知法守法的美国人说:我建议你到法院去,控告制造这把劣质扫帚的厂商,让他赔偿你,就是官司打输了,你也不用出钱啊。浪漫成性的法国人说:你能够把这把扫帚弄断,说明你的力气大啊,像你这么强有力的手臂我还没有,我羡慕还来不及,你又有什么好哭呢?实事求是的德国人说:来,大家想想办法,如何才能把这把扫帚沾合得和新的一样好用,我们都来想办法……最后,可怜的苏联人哭着说:“你们说的这些,都不是我哭的原因。我在想,明天我得去排队才可以买到一把新扫帚,这样的话,我就没有办法搭你们的车一起出去玩了。”
看看,那些人说了那么多,他们说的和苏联人想的一样吗?他们的话他愿意接受吗?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这样,不明白对方的意图,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乱说一气,这样的我们能接近对方吗?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按照自己的习惯,本着自己的逻辑去推理判断别人的想法。这样我们如何知道对方的需要,如何走进别人的内心?
每一个人都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独到的或者说固执的一面。我们在接近对方的时候,试着把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放下来,真正地站在他的立场上为他想一想,看看他需要什么。将心比心,这样我们不就理解了对方吗?我们不就和他很容易地沟通了吗?我们要本着对方的想法,知道他所需要的,给他所需要的,这样才可以走近他的内心。
我记得在孩子小的时候,我很烦他。我很忙的,不怎么顾得上和他在一起。他对于我的话,也是该答应的就答应,不该答应的他想怎样就怎样,我们的母子关系不是太融洽。很偶尔的一次,我心情不怎么好,孩子正好是周末,手里拿了一副扑克牌,说:妈妈,我们玩扑克好吗?我也是郁闷,就说好。我们玩那个“保皇上”,就是在对方输了的时候,要向对方也就是“皇上”进贡的。有一次我输了,只好把那张最大的“大王”进给他,这是在所有牌里最大的一张,我很不情愿呢,我想这下他一定很高兴。就说,这下你该满意了吧?谁知,孩子看我一眼,说:妈妈。我不想要这张。我抬起头:我已经把最大的给你了,你还不满意?孩子说:不是的,妈妈。我想要的不是这张。我有点不理解,最大的都不想要,为什么?于是我问他;那你想要哪一张?孩子慢慢的说:妈妈,我想要你手上的那张六。因为我有了这张六就是四个六了,我喜欢这个成双对的六。
我一下就明白了,原来自己认为是最好的,不一定就是对方想要的。我们常常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我们是在为对方着想,认为我们把最好的给了对方。可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所给予的是他想得到的吗?我们总是自以为是,让别人接受我们,可是不去想,我们是不是真的知道对方的需求?
他们想要什么?他们的内心我们知道吗?很多的时候,我们很武断的。我们总是认为我们的付出已经满足了对方,是对方不理解我们而已,是这样吗?
一个妈妈下班很晚了,回来看见自己的孩子靠在门上等她。看见她回来,孩子问:妈妈。你可以回答我一个问题吗?妈妈很累,她觉得孩子多事,自己累死累活的为供养他,他的事情还是挺多的,不过,她还是说:可以。孩子问:妈妈,你一个小时能赚多少钱?妈妈有点不高兴:你问这个干什么?孩子说:我就是想知道。妈妈说:20美金。孩子说:妈妈,我想和你借5美金,可以吗?妈妈顿时发火,你总是拿钱去买那些无用的玩具,你以为钱是那么好赚的吗?孩子委屈地哭了,然后回屋了。妈妈晚上想到自己是不是有点过分了呢?就去孩子卧室看孩子,说:我愿意借给你5美金。可是你要告诉我,你要这5美金是干什么的。孩子说:我没有乱花钱的,我把妈妈给的零钱攒到了15美金了,我想攒到20美金。我看见妈妈很忙,就想让妈妈休息一下,我给你20美金,你休息一个小时,我们一起玩,可以吗?
霎时间,妈妈的泪就流下来了。是她理解错了,她错怪了孩子。孩子是为了她,才开口借钱。原来如此。
我们理解对方吗?我们知道对方的想法吗?我们知道他们的需要吗?在我们想要接近对方的时候,听一听对方在说什么,我们穿他们的鞋子,试一试,看一看痛在哪里,就知道对方的需要,这样,我们就能走到对方的内心。
第五篇:每一分钟都要有清晰目标
学会设计人生
盲目地“个人努力”,是中国学生的通病。许多国外面试官往往会问“你能描绘一下三年后你的事业前景吗?”我在加拿大毕业时参加了许多面试,总是回答不好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听上去很空,谁能料到三五年后的事情呢。
然而中外文化的差异可能就在于此,国内面试官们也许不太有人会问这个。其实,这个问题的理念要求的是在人生的每一分钟里,都要有坚定的、清晰的奋斗目标。其核心思想是我们的“个人努力”不能盲目,甚至也不能完全听从于家长和老师,必须根据个人的潜能、理想和对就业市场的理性判断来设立目标,且此目标可以根据情况不断调整。
在进行人生设计时,还要把集体意志和需要考虑进去,努力把自己和他人凝聚成生命共同体。随着年龄增长,在进行人生设计时你会发现选择越来越少,但态度却越来越认真,设计也越来越贴近现实,这时你会发现实现目标并不难。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许多人认为,读书和生活是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成才,主要是读书,而后一个是生活阶段,就要过日子了。这种现象在女同学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所遇到的不少人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就抓紧出国,其实在国外很多专业要求有工作经验,我问这些留学生为何这样安排,他们说是父母逼的,父母希望他们赶紧学完就好结婚。国外很多读研读博者都是拖家带口学习的,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有些人在获得一份还不错的工作之后,往往有三分钟热度,一段时间后,就开始沉迷于打麻将和泡吧,并没有保持勤奋的习惯。其实勤奋不只在于大学,即使有了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后还需保证每周有两三天伏案攻读,长期坚持,会带来意外的惊喜。
留不留学完全取决于自己对就业、市场的认识,根据留学能否让事业更上一层楼判断即可,没那么复杂。
留学中也曾迷茫
1985年,包凡一毕业后被分配到新华社。1987年,他联系到加拿大温莎大学的奖学金,最终成行。他送过外卖,做过比萨,两年后拿到硕士学位,他找到当地一家小报,但只被允许写讣告。随后,他又回到温莎大学读管理学硕士。
对于自己的留学经历,包凡一表示,当时留学生到了国外不是学完了就回来,国外有一个氛围,就是毕业后在当地要有工作。这对于文科生来说很困难,要是放在现在,我完全可以在一年半就学成回国。
现在有些大学生和我当时一样盲目,甚至比我当时还盲目。留学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有所规划和判断,留学后就不再前途渺茫,不能带着逃难的心态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