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的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育要有利于学生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全面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是21世纪学校体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从而,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对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意义、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以及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的探讨,以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有效提高,以利于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终身受益,才能使学生身心素质得以全面而和谐的提高和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 学生兴趣 激发和培养 途径与方法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而学习兴趣则是指对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倾向性追求。它是学生内心需要学习、向往学习的一种积极肯定的认识与表现,它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强化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和培养。那么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有待研究和探讨的重大课题。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意义
兴趣是一种倾向性的探究反射,而学习则是一种探究活动,体育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认知模仿练习,掌握知识、技术、技能的过程及其师生双方相互交流、影响的情景。学生对学习活动感兴趣,势必是因为学习活动能满足学生学习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拥有轻松、快乐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从内心建立对学习活动认识上的积极肯定和乐意参加的愿望与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好感与积极向往。
从兴趣心理生理机制上来看,由兴趣引起的如何探索知识技能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与注意力所形成的兴奋中心同属大脑警觉中枢。因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倾注很高的注意力。有学习性需求的学生必然对学习活动保持高度的注意。它的意义就在于它能有效地启动有关认知学习器官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促进学生凝思、凝想,想练结合;加快学生思维连接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不可缺少的一个心理条件与前提,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或放弃的重要教学原则,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一个重要阶段和保证来抓。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
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体育教学与锻炼中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体育只不过跑跑跳跳、玩玩而已,没有什么可学的;认为身体锻炼和不锻炼效果都差不多。有了这种想法,体育课堂上对自己就不会严格要求,难以产生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
2.2 教学内容简单、陈旧,组织教法单调呆板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简单,陈旧,组织教法单调呆板,教师讲课质量保证不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导致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索然无味,不感兴趣。
2.3 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
在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个教学班里,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及能力各不相同,差异较大;尤其是刚入校的新生,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而各个学校对体育重视的程度,授课环境、条件、场地、器材、设备等都不同,差异就更大。例如,不知道“蹲踞式起步”,不知道“三大球”的大有人在……。那就更谈不上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了。
2.4 部分学生体质较弱,体育基础较差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遇到一些体质较弱、体育基础及其能力较差,或因身体肥胖等的特殊体型的学生,学习感到困难,跟不上教学进度,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使这部分学生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失去自信心。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便会丧失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活动不断认识,逐渐培养起来的。同时,学习兴趣有浓厚的情绪色彩,易受干扰,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诱因成份。因此,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之健康发展,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与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下面就针对上述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主要因素谈谈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1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学中,加强教育、诱导、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授教育,如采用报告、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教育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的目的、功能及锻炼价值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3.2 不断丰富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不能总是老一套。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组织教法的严密紧凑、一环扣一环,使学生做完上一练习,就盼着做下一练习。
3.3 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做到区别对待
由于学生的体育基础、素质水平、心理品质、接受能力等各不相同,为照顾学生这些特点和差异,培养兴趣的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要求;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他们由于怕自己的成绩差被别人看不起,怕同学笑话,怕教师指责等。所以这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练习内容,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就拿“支撑跳跃”教学来说,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水平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越过山羊为层次水平一,以越过中跳箱为层次水平二,以越过高跳箱为水平三。同时,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自由选择某一层次水平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并有效的完成后便可进入高一层次水平进行学习。这样,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逐一实现并达到了“支撑跳跃”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
3.4 适时准备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予以鼓励,增加趣味性和针对性予以激发兴趣
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学的会”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如果学不会,便会丧失信心,也就无兴趣而言。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针对性较强、易学易练的技术动作或运动项目,并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的合理运用。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球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玩球”的过程中使 双手特别是左手的功能得到加强。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3.5 充分发挥兴趣的迁移作用,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某一个项目具有相对稳定的兴趣之后,通常不会使兴趣很快消失,而会使兴趣改变、扩大和巩固,从而产生与高水平的认识活动相适应的兴趣。如在羽毛球教学中,学生对技术技能学习的兴趣较浓,而对素质不感兴趣,为此,在必要的时候可让他们进行教学比赛,当他们在球场上感到移动迟缓、跳起扣杀高度不够、力量不足,打满全场体力不支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技术技能掌握虽好,素质、体能不好也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就会去练力量、练速度、练弹跳、练耐力等,从而不知不觉的把兴趣转移到素质、体能练习上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迁移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有些兴趣的迁移是很困难的,如喜欢打篮球的人很难把兴趣迁移到打棒球上(如乔丹)。因此兴趣的迁移是一个艰巨、复杂的过程,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3.6 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增强感染力与成就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任何美的东西能激发起人们的遐想和情趣。而体育教学中的美不仅反映在动作上,也反映在场地与器材的布置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做到场地干净,画线清晰,器材放置井然有序、艺术雅致。必要时可设计多种图案和标记,使其符合审美要求。这样可使学生赏心悦目,受到美的陶冶,增强美的感染力;使学生见景生情,达到跃跃欲试,主动积极锻炼的效果。同时为了巩固已形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在课外得以施展与运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是十分明智有效的。实践也证明,为了学习更多、更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学生也就会信赖组织安排的各种体育学习及练习活动,更喜欢参加这些活动。如奥运会、世界杯等体育比赛,尤其是有中华健儿参加的比赛,应积极引导学生观赏比赛的电视实况和录像,关心比赛的进程和结果。同时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体育教学和比赛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情操、道德、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的教育,给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心理品质等方面以良好的熏陶。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兴趣,体育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6.[2] 曾红卒.论高校体育对大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1.2.[3] 黄欣加,等.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J].体育与科学,2004.3.[4] 李梁,等.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与激发的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4.3.
第二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山东省济宁兖州市第20中学 王建强
兴趣是人们倾向于认识、研究和获得某种事物的心理特征。它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是人们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从兴趣心理生理机制上来看,由兴趣引起的如何探索知识技能的大脑皮层兴奋中心与注意力所形成的兴奋中心同属大脑警觉中枢。因此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倾注很高的注意力。有学习性需求的学生必然对学习活动保持高度的注意。兴趣能有效地启动有关认知学习器官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促使学生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地学习,促进学生凝思、凝想,想练结合;加快学生思维连接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不可缺少的一个心理条件与前提,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实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不可忽视或放弃的重要教学原则。那么如何采取有力的措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呢?笔者作了以下尝试:
一、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的正确认识
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讲授教育,如采用报告、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学生真正了解体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体育的目的、功能及锻炼价值等,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
二、不断丰富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增加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对学习活动是否有兴趣,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习活动中教学内容更新的程度和组织的趣味有效性。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教法,使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样有趣、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新颖多变。如准备活动老是“慢跑+徒手定位操”,学生便会感到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好。如果能结合基本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花样”跑、活动性游戏以及双人操等练习手段,学生的情绪就会高涨,效果也就大不一样。还可以将以往已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自编一套操在上课前的准备活动上轮流带操,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有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教法组织要严密紧凑、环环相扣,自然过渡,让教学过程呈现出科学的、艺术的美。
三、按照学生个性特点,因人因材施教,做到区别对待
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掌握某一技术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改进和提高技术动作的要求;特别应当注意的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信心不足,以致缺乏体育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对他们降低难度要求,帮助鼓励和耐心辅导之外,还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他们的练习内容,选择好突破口,满足他们的愿望和要求,使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和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就拿“支撑跳跃”教学来说,教师可采用分层次水平的方式组织教学,以越过山羊为层次水平一,以越过中跳箱为层次水平二,以越过高跳箱为水平三。同时,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和水平自由选择某一层次水平的练习方式进行学习,掌握并有效的完成后便可进入高一层次水平进行学习。这样,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逐一实现并达到了“支撑跳跃”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以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培养和形成。
四、适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评价
体育教学中学生一般都渴望学会,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因此“学的会”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诱因。如果学不会,便会丧失信心,也就无兴趣而言。所以在体育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一些趣味性和针对性较强、易学易练的技术动作或运动项目,并注重教学手段、教学步骤的合理运用。例如:在篮球课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趣的球操,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玩球”的过程中使双手特别是左手的功能得到加强。另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现学生的优点、长处、进步,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因此,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影响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只有学生对体育的学习产生兴趣,体育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才能使学生较好地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使其终身受益。
[ 备注 ] 样报请用“申通快递”寄至:山东省济宁兖州市第20中学(兖州市新驿镇20中学)王建强
邮编: 272100 联系电话:
*** e-mail: lizibing1234@163.com(由我方付费)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兴趣激发和培养兴趣的途径研究
体育教学中兴趣激发和培养兴趣的途径研究
【摘要】本文从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分析影响学生兴趣形成的条件,探讨体育教育对学生兴趣的意义,找到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兴趣养成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实现全面提升青少年素质的目标。符合时代要求的体育课能够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运动技术和技能,养成好的运动习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整体和谐发展。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途径与方法
1体育课上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
兴趣是一种心理上的探究反射,具有很强的积极作用,而学习是重要的获取知识的探索活动,体育课是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学生反复练习模仿体育技能、技巧,获取体育知识的过程和师生间、学生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如果学生对这个过程有了浓厚的兴趣,说明课堂活动满足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这样的体育课既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也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求知的轻松和快乐,从而在学生心理上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对于以后的学习有长久的促进作用。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因素
2.1 对体育不够重视
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认识问题简单化、表面化,把体育仅仅当作是一种松散的娱乐活动,跑跑跳跳、玩玩耍耍即可,不需要认知学习,导致在体育课上要求不严格,无法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2.2 教学方法落后,课堂气氛不活跃
在体育课上,使用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机械呆板的组织课堂活动,讲课质量低,忽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于体育的好奇心,使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和信心。
2.3 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性
班级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但是学生中存在着严重的个体差异,体育基础和能力各不相同,尤其是低年级的新生,受到原来学校授课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体育知识水平。比如对于“三步上篮”有的学生全然不知,而有的学生能够熟练的完成。
2.4 部分学生先天体育素质和身体素质差
学校中总会有一些学生,先天体质差,缺乏体育素质,也有的学生身体过于瘦小或肥胖,体型特殊,导致完成动作困难,无法达到其他学生所能达到的水平,影响教学质量。这样的学生容易丧失信心,无法培养体育学习的兴趣。利用体育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3.1 转变学生对体育的错误认识
体育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个体、群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除了讲授课的形式外,教师可以借助报告、影视资料、报刊、广播、多媒体等教学形式来大力宣传体育课对于身体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全面了解体育课的目的、功能和体育锻炼的好处,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3.2 丰富课堂内容,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内容的新颖程度和趣味性决定了学生的兴趣程度,所以体育课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的选择非常重要,体育教师要灵活机动的确定教学内容,并因地制宜的去选择趣味性和实效性强的教学组织形式,生动活泼地展示给学生丰富多彩的体育知识和动作技巧,避免老套和死板。
3.3 利用兴趣的迁移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当对所进行的活动具备了稳定的兴趣之后,兴趣往往就不容易丧失,而是得到加强、巩固和提高,逐渐适应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比如足球教学中,学生往往具有很强烈的兴趣去掌握控球技能,但是对于基础素质练习不会很感兴趣,此时如果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基础训练,当他们加速跑不够快,面对球反应迟缓,大量跑动后体力不支时,就会感觉到基本身体素质的欠缺,明白技术再好没有体能素质也是踢不好球的。于是学生就会主动加强力量和速度的练习,也就是把兴趣从比赛转移到了素质训练上来。
3.4 利用丰富的体育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体育课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美的东西会给人带来愉悦的感觉,并愿意去接近,体育教学的美是通过教学的艺术性、流畅娴熟的动作和场地器材的布置反映出来的。教师要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做到场地井然有序,各种画线清晰工整,器材摆放位置自然合理。开动心思设计漂亮的图案和标牌,既具有实用性,又要符合审美要求。在这样的课堂情境中,学生会感到舒心愉悦,增强了体育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置身于这样的场所中,学生会急于尝试各种活动,并且会追求达到完美的效果。同时,教学中要注意巩固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所学的动作技术,鼓励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对课堂教学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最大动力,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是体育教师必须要钻研的一个课题,只有学生真正形成了兴趣之后,体育的教学目的才会顺利实现,学生的动作技巧自然会得到提高,从而喜欢上体育课,热爱体育运动并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徐军,何晓耘.优化教学环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
[2]黄聪敏.体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J].科教文汇,2008
第四篇: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桃源县漆河镇中学
彭达树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多年来,以竞技体育为主的体育教材及活动内容贯穿了体育教学中,课中的活动枯燥,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调,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失去了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笔者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上着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兴趣激发;兴趣引导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下面针对教师的教与学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看法。
一、组织教法得当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
一堂体育课组织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基础。体育课教授的技术动作,大多数都是用四节课才能完成的,这样,学生在一节或连续几节课都练习同样一个动作,或练习以前学习过和动作,很容易出现厌烦的情绪和不认真练,不愿意练的现象。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
1.合理安排教材,不断丰富教材内容
教师在选择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而一堂课中教材的合理运用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所在。如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所长,突破难点进行教学。在大纲中,学生对耐力跑教材不感兴趣,也是最难教的内容,学生一听上课内容是耐力跑就害怕,不愿跑。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将跳绳作为发展速度耐力和一般耐力的重要手段,再与耐力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中长跑的技术,克服了“厌跑”心理,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奔跑兴趣。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安排活动性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所学的技术。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采用分组投篮比赛,看哪一组投中的最多,让观察的学生说说原因,让投篮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投篮动作。以赛促练,不但提高了学习练习的积极性,而且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从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有易到难的规律。虽然学生在以前也掌握了一些技术动作,但是他们没有很好的基础。因此,在给他们教的过程中,以打基础为主。基础学好了,他们就会要求学习教难的技术。教师的教学只有结合教学规律以及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
3.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
教师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勇于突破新教材,使教材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中不要把学生限制住,而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活动空间。为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根据学生需要合理运用各种练习手段,既可以严密教学组织,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又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本地区和学校的情况,灵活运用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进行教学。
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融洽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
1.多用激励的语言
要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有趣的例子、别开生面的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促进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学生实际采用促使学生动脑、激发学生渴望练习,积极练习的语言来组织教学。
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中学生已逐步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需要一定的情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老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对学生没有情感,没有尊重和爱护,就没有教育。
3.参与到学生中
积极性差的和好学生不同,好的学生一个篮球就可以玩的满头大汗,而积极性差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运动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学生的练习,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打比赛。当他们打篮球比赛兴趣下降时,就参与到他们的比赛中。当学生长跑体力下降时,就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距离。这样不仅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提高学习兴趣因素之一。在教学中发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相互鼓励,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在练习中,学生掌握动作有快慢之别、优劣之分,这种差别就形成了同伴间的相互影响,鼓励差生不要气馁,继续努力。在练习中动作差的学生,能够边练习边观察好的学生的动作,还可以向对方请教。而动作好的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做老师的感觉,要想教别人,自己的技术必须要提高。在动作练习一定时间后,要有意识地让动作较好的学生来做示范,这样不仅能增强本人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动作较差的其他同学的练习,带动其完成动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从无趣到有趣。是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
第五篇:语文学科兴趣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论文
在全国上下一片“减负”声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享受到“减负”的实惠,并且能够不因“减负”而引起学习成绩的滑坡,这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许多人都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减负”减掉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采。我认为:如果能够加强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效果将会提高,学习负担将会减少。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教师本身应成为学生信任和崇拜的对象,语文教师本身应具有多学科知识,能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辅助语文教学。
因为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和其他学科有联系,有时甚至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的专业阐释。如《什么是生态系统》《大自然警号长鸣》《人类的语言》等篇目,要求教师对自然、生物、环保等领域有较多的了解。《死海不死》《看云识走气》《防治近视常识问答》则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至于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等各门课程的知识,都可以在教材中寻到些影子。
如果一个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其他学科知识了解得不够,解释得不透或不对,那么让学生如何能够信任你、崇拜你呢?学生学起语文又怎能真有所得呢?若失去了学生的信任,那么,学生就对学习语文失去了兴趣。
第二,教师应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通过自身的消化和筛选,再传授给学生,使其对“语文”有接近的欲望。
有的教师不能说是学问不深、知识不丰,但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够很好地消化,对专业术语之类的知识解析得不透彻;这样,学生听课后仍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些,你越说我越糊涂了。”所以,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还是要以尽量浅易的语言解析深层次的道理,充分注意授课的“艺术化”,真正做到“深入浅出”,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第三,紧扣教材和大纲精神,精心设计配套练习和测评试卷,从而引导学生学好课内知识,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是使学生成为会背书的“机器”。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会学习、会生存、能发最。”因而,不仅要让学生自觉抵制读死书、死读书的做法,教师本身也不能贪图省事、搞题海战术,大编提纲,滥选提纲,滥选练习;更不应当让学生背课后练习的“参考答案”(现在市场上有许多小册子:是所谓的课后习题答案)。否则,学生对参考书的依赖程度就越来越严重:教师本身也会越来越失去吸引力。精编精选精讲练习:可以使学生节省许多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真正达到减负的目的。
第四,必须重视语文活动课对学生的正面引导作用。语文活动课是课文教学的极好补充。
在活动课上,教师更有条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必须如此);活动课内容的多样性,形式的灵活性都是课文教学所欠缺的。教师必须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一阵地,使它发挥正面引导作用,让学生领会语言艺术的无穷魅力。
第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须重视“设疑和解疑”的特殊作用。
教师的巧秒“设疑”——设计一些小问题,可以使所要讲解的知识更有条理性,也更有趣味性。解疑的过程更是教学活动艺术性的体现。让答案抽丝剥茧般地逐渐呈现于学生面前,给学生一种示范,就会使学生在积累之中学会“会学”,实现最后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避免把培养语文学科兴趣理解为“语文兴趣小组活动”。
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有先后之后。只有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学科兴趣,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兴趣小姐的活动。前者是对所有学生而言,后者是对部分学生而言。
以上所讲,主要是从教师方面入手来阐述,因为毕竟老师在学识方面比学生更为丰富,经验更为老到,教师的引导也就更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兴趣。所述或有偏颇浅陋,愿向诸贤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