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且行且改且成长
且行且改且成长
——我的课改故事
范县第二小学
杜彩云
2010年10月我有幸与“高效课堂”结缘,并成为课改先锋军的一员,我班成为实验小学的课改实验班,承担了重要的课改任务。从此我踏入了课改的快车道,一次次的外出学习,一次次的实践,一个个短小的案例,一点点反思,在课改路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它们见证我随着课改一起成长。新课改,新课堂,新体验,打造“高效”的课堂成了我的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我也在螺旋上升的“磨砺”过程中获得专业成长。
我的成长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学理论
打基础
我是个爱读书的人,在安师上学时就经常到阅览室看书,也经常拥书而入梦。那时看的多是小说、散文,不太爱读理论,感觉枯燥无味。
近几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我渐感自己教育理论基础的薄弱,于是我有意识的读了大量的教育经典,如:《陶行知教育名篇》、《给教师的建议》等,它让我获得了教育智慧和精神动力。“高效课堂”的号角吹响后,为了更快更好实施高效课堂,我认真研读了《高效课堂二十二条》和《导学案的设计》,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不理解的地方,还主动提出供大家在教研活动中研讨。
理论的储备,使我更新了观念,转变了思想,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打下了理论基础。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二、借契机
求发展
(一)“洗脑”归来,试行
如履薄冰
记得那是2010年10月份,我们“千呼万唤”的专家们终于来到了范县。那天,上午是专家理论讲座,下午是示范课。专家的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有一点“与我心有戚戚焉”,那就是当今的教育制度确实出了问题,教育滞后,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但“高效课堂”理论是否就能根治教育这个“顽疾”呢?不知道。但它所倡导的“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有职业幸福感”,打动了我的心,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吗?我要试试看。恰好,下午胡校长的讲课,用的是我班的学生,前一天,下午他已跟班里的学生见面,交代了预习任务。当天下午学生去后,先对学生进行了课前培训,又领着学生预习,做导学案,学展示。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很积极,都争着发言,展示环节很有秩序,各个小组长积极组织本组成员展示成果,唯恐自己组落后,就连平时从不发言的丁修福同学也在组长的鼓励下抢着回答,最后他们组得了第一,孩子们高兴极了。回来的路上,孩子们议论着,谈笑着,兴致很高,似乎还沉浸在展示中,争先恐后地向我诉说心中的感受。有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课,我真希望天天上这样的课”。
学生喜欢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课堂”。于是,我率先拉开了桌子,着手建立自己的小组。先分组,利用参加“上课”的组长培训其他几个组的组长,又给这几个小组起了组名,前五个还是沿用胡校长给起的名字,起了班级口号,规定了组长的职责。组有了,我们上课时就开始展示。先是利用《圆明园的毁灭》导学案上了一节摹仿课,学生展示的还真像模像样,课堂真的动起来了。后来,我模仿此案写了两份导学案,按展示的流程进行了展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可我发现学生不会合作,环节不仅凑,浪费时间,一节课展示不了几个问题,本来一节课能完成的教学任务需要二节、三节。有些问题还展示不清楚,有些学生只认真做本组展示的问题,不认真听其他组的展示,补充、质疑不积极。看似热闹,实则无效,我茫然了,这样下去不行,什么“高效”,纯粹是浪费时间,“低效”。真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了。
(二)商丘学习归来,临帖
柳暗花明又一村
商丘学习,听了李炳亭大师的《高效课堂途径与方法》专题报告,对“高效课堂”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特别是对“五步三查模式”的解读,让我了解了课堂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那首歌谣概括了这一模式的流程。三维目标一情迁,学展点练四连环,没有学没有展,紧闭尊口不发言,有了学有了展,师生一起再点练,课改其实很简单,模式一变一重天。接下来,听了几节示范课。在看听课的过程中,我就注意看怎样“学展点练”。其中的一位(安阳殷都区小学的)老师,教学流程很清晰,学、展、点、练都得到体现。记得她讲的是《海底世界》,回来后我就上了临帖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虽然那份导学案还未成型,但毕竟遵循“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原则,也设置了开放性的问题,启发了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学习,出现了“课堂生成”。上课流程很清晰,学生展示很清楚,听课、评课的老师都很欣赏。反思当时的课堂存在很多问题:
1、导学案不规范,是按写教案的思路写的;
2、预展效率低,不会合作;
3、没有点拨;
4、发言的人少;
5、时间不够用。这些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使我举步维艰。史局长说:“我们不怕有问题,有问题就想法解决,方法总比困难多”。正是这些问题让我期待着再一次的学习机会。
(三)安阳听课(入帖)
突飞猛进
又有了一次学习的机会,史局长组织校长带队到安阳听课。首先听了一堂随堂课,当时那位老师上了的预展课①展读。每组6号(差)赛读②展识字,展写字,易错字 ③展段意 ④展中心⑤展多音字 虽未展示完,但很“实在”。我学到了几点:
1、第一节课时怎么上,展什么,怎么展。
2、学到了站姿。轻放桌凳,对子对学,以组长为中心交流,顶真式评价。通过报告又了解了课型有哪些,通过跟班主任的交流了解到她们初期也遇到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也曾茫然过、困惑过,打退堂鼓不想改了,也曾担心过成绩下滑,教学任务完不成,还鼓励我们说用上一段时间就好了,还说越往前走你越会发现更多问题,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就是进步。我非常感谢她说的这段话,坚定了我的信心,让我看到了希望。回来后,我就给组长开了会,先把这些细节(训练点)告诉了组长又让组长告诉组员,训练了几节课,接连上了几节公开课《白杨》《冬阳·童年·骆驼队》《童年的发现》等,通过和评课老师的交流,发现“效率”高了,独自静对学、群学、有序、有效,展示的各环节日益完善,采用顶真式评价,组长不展讲,而是中间和弱的讲,组长总结评价说过度语,差生说聚焦或我们组展示完毕,各个环节做得比较扎实,但仍存在一些问题①教师的点拨不适时,不到位②评价制度不健全③对子帮扶有分配无查收④站位、站姿⑤对听展者的评价难控制等。这些问题的发现,促使我执著前行。
(四)外小培训磨细节
扎实有效
5月份,我们一行6人到安阳外小“培训基地”参加“高效课堂”培训,由中国教育报记者于阳带队,培训一周。课程安排得很紧,有专题报告,有观课,有交流感受,这一周哪一节都有课,晚上还要写作业。虽然我感觉很紧很累,但收获颇丰:①从于阳身上学到了执著、认真的工作态度;②从于阳口中了解了杜郎口的先进经验;③从外小了解了文化建设、大课间活动;④看到了外小伴随课改各项制度的健全;⑤看到了外小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细化);⑥我们参与了集体备课,学会了集备的方法;⑦我上了一节临帖课,看到了差距;⑧我关注到了一些细节,小组建设中的细节,展示环节的细节,对老师的要求:预习导学,合作时参与评价时的细节(有一人监督,听展者打分)。
“ 细节决定成败”,回来后我就从这些细节入手,着手打磨课堂,一周一个训练重点,从点点滴滴做起,“站姿我正确,声音我洪亮”,“展示我积极,倾听我认真”,“板书我清晰,讲解我能行”… …经过扎实的训练,我的课堂有了高度,学生的合作有了效度。随后,我 讲了公开课《威尼斯的小艇》,各个环节日趋完善,有了效度和高度,受到大家的好评,获得县优质课一等奖。此后,讲了《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且都获了奖。
三、遇瓶颈
求突破
2013年9月我来到了第二小学,当时接的是五年级,班级组成后我就着手小组建设。这是新组成的班级,有原北杨铺学生20多人,转学来的学生20多人(来自不同的乡镇),班级成员共50人,我把他们分成了6个小组,每组八人,每组设行政组长一名,副组长一名。两个班长在六个小组中流动,“扶贫济困”,流动到哪个组,就参与哪个组的考评。开始上课后,我总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学生课下不预习,导学案不做,多数都是上课后自主学习或小组交流时抄抄组长的完事;展示不积极,非得让老师或者组长点名才展示,展示时照着导学案念,不会讲解;课堂上照案宣科,就像做习题、讲习题,没有生成;一节课展示不了几个问题,耗时、拖堂。唉!我苦闷,彷徨,自认为都是我急躁惹的祸,我过去面对的学生经过了扎实的训练,现在的学生多数没有用过高效课堂,不了解具体的做法,而我急于求成,不舍得牺牲课堂时间去练兵,“舟”已行,而“剑”不行,如此做法,怎会“高效”?
课堂改革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沉下心来分析原因:
1、小组建设不完善。高效课堂的高效,关键在于学习小组的高效,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地发挥作用,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2、教学流程细节培训学生不到位,可以说没有培训。
3、评价制度不健全。
4、导学案设计不科学。
接下来,我着手进行小组建设,结合学校对小组长进行了培训,组长对组员进行了培训。各个环节中:怎样预习?怎样做学案?怎样和对子交流?怎样在组内交流?怎样预展?怎样展示(包括站姿、展示语、展示的多种形式等)?怎样质疑、补充?怎样利用双色笔?怎样整理导学案?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培训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变化,我做了几节示范课,受到大家的好评。培训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值了。
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问题层出不穷,旧的问题为得到彻底解决,新的问题又迎面扑来:学生参展不积极,展示形式单一;评价制度形同虚设,起不到激励作用;两级分化严重;组内成员想突出“围城”;导学案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老师的三查得不到组长的支持,查不到位等。高效课堂进入“瓶颈期”。再低头前行,举步维艰,此刻急需得到兄弟学校的帮助,可喜的是:局领导的英明决策,假期举办了“高效课堂培训”,太谷等地的经验为我突破瓶颈提供了方法及理论支持,我准备开学后试行,打开“另一扇窗”。
四、重反思
促成长
波斯纳曾说过“经验+反思=成长”。课改,让我学会了反思,反思自己的课堂就会发现问题,通过学习解决“问题”就是我努力的方向,“问题”的解决,会促进我的成长。我给自己规定每课一反思或几课一反思,在反思中,记录课堂中的小组展示过程、质疑对抗的“碰撞火花”、突发奇想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记下课堂的得失,总结经验和教训,积累第一手资料,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现在我养成了写反思的习惯,每一节课的得失都记录在案,有习惯的养成,有精彩的生成,有教法的点拨,有规律的总结……这些都将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经验积累,促使我更快成长。
教改之路是无止境的,教改故事也会层出不穷的,我希望我的故事能给课改中的同志一点启迪或者一点力量。我相信:走在课改的大道上,且行且改,且改且思,且思且行,定会收获一路的艰辛和美丽,达到理想的课改彼岸。
第二篇:且行且感悟
且行且感悟
不是俞伯牙就别遺憾遇不到鐘子期般的知音,不是諸葛 孔明就别埋怨遇不到劉備那樣的賢主,不是千裏馬就别感歎 遇不到伯樂。一直以來我都這樣告訴自己,是金子在哪兒都 能發光,而且我一直認為這是一句真理。可現在,我開始懷疑這句話的正確性。是的,金子本身 所具有的光芒無論如何掩蓋它都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我們 能看到一塊被黄土掩埋的金子所散發出來的光芒嗎?顯然 不能,無論多麼閃耀的光芒只要被遮蓋了起來,它將無法把 自己的光明帶給世人。這塊被深埋地底的金子,如果有幸被 挖掘出來,那麼它將得到世人的稱贊:多麼耀眼的金子!如 果它永遠被埋在地底,有誰會知道這裏藏了一塊金子。同樣,千裏馬在遇到伯樂之前無人知曉它日行千裏的本 領。如果有幸遇到了伯樂,那麼它將擁有一次一展雄風的機 會。若此生與伯樂無一面之緣,那它終將會被當作一匹普通 得不能再普通的馬使,甚至難逃被當作一匹劣馬隨意拴在馬 圈的命運
第三篇:且行且珍惜
六月毕业季,且行且珍惜(原创)
六月是离别的季节。六月一号,儿童节,我们青马班成员去一家幼儿园协助小朋友们办文艺晚会来欢度六一,在晚会的最后,少不了毕业班小朋友们“老师再见”的感人环节,是的,毕业之后,小朋友们就是准小学生了。六月四号,我们外语外贸学院举行毕业生大会,在唱校歌的环节当中,一张张理工印象的图片在幻灯片中闪过,此时唱着校歌,看着一幕幕我们熟悉的校园,居然会有种想流泪的感觉,是的,毕业之后,前方的路更加宽阔,然而不舍的便是曾经朝夕相伴的校园。六月七号,是高考的日子,高考,意味着高中时代的毕业,前些天看《全城高考》,竟让已经经历高考两年之久的我回想起当初的高考完的场景,那年堆满书桌的课本漫天飞舞,那年校园乘凉的大榕树,于是竟几度哽咽。
前些天看一个毕业班学长的个性签名中写道:“今天天气不错,明天没有课„„以后都没有了„„”,我可以想象那是有多么的心酸和无奈,就像《毕业歌》里唱的那样:“这里是我们可爱的家,有我们最美的年华„„”。回忆曾经拥有的真正属于生活的那些时光,因为回忆,所以伤怀,因为它就像一颗尘埃,落在过去,掉进眼里,就想流出泪来。人生如梦,人们常常这样说,想来,也不无道理。的确,人生是一个可大可小、可长可短的梦。生命不是永恒,但生命中有永恒的东西!
在六月这个伤别离的季节,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有的时光,就像毕业班那学姐代表发言上说的:“行走无所谓铺好的路,抬脚就离远方更近!”因此,且行且珍惜,明天的阳光会更加精彩!
联系方式:英语111班蔡倩***
第四篇:且行且思考
且行且思考
——小学数学培训感悟
平度市张戈庄小学苏鸽
4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青岛市农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这次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心理学、班主任管理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与齐鲁名师互动交流的机会还能聆听省级优秀教师的示范课。
学习的过程亦是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各专题讲座,让我从不同的层面对于数学这个学科,对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育教学理论的认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理论提高的同时更从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启发。尤其是听了李玲校长的专题讲座“数学好玩,我的专业成长之路”后,我茅塞顿开:奥,原来数学不仅仅是枯燥的符号学习,也可以变得这么好玩,这为我在以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引了方向。李校长用她的教育智慧,引领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去寻找数学的影子,以利于学生能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孩子参与到体验活动中去。她让我明白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资源,确实应该尊重并欣赏学生之间个性的不同并加以利用。她说的一句话“事忙人不忙,人忙心不忙”给我很大触动,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庞大的班级学生数,面对堆积如山的要批改的作业,再加上那么些个后进生,教师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谈何每天细心备课,认真钻研教材,天长日久面对各方面压力我们每个人的心变得浮躁,这句话很好地抚慰了我的心,让我的心情慢慢地沉淀下来,真正能静下心来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
学习中,我认识到未来教育需要“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教书匠”。这就要求教师既不能脱离教学实际又要为解决教学中问题而进行研究。教师要求承担起研究者的角色,新课程的实施将为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供积极的学习机会。
短短十天,每天八个小时的学习任务。我累并快乐着,累并充实着。走在数学教学和科研这条路上,我深感自己的渺小,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以后的日子里,在专家思想的引领下,我一定好好学习,努力探索,争取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走好教育教学与科研成长之路。
第五篇:且行且珍惜
且行且珍惜
重阳佳节之日,遍插茱萸少一人;清风徐徐客栈,西出阳关无故人;独自举杯月下,对影成三人;昂首漫步井台,低头思故乡。
踽踽独行中,你我又何尝不曾体味在屈指可数的距离间又蕴藏了犹如天涯海角般的遥远;是什么疏远了生命间的关联?或许是不珍惜吧,是在赶路的匆匆中未想过停下脚步休息一会儿吧?那么,为了唤起我们内心对温暖的渴求,吹散孤独的阴霾,我们是否应该且行且珍惜?
女郎织女,天各一方,但心系对方,不需要多么便捷的联系方式,他们的精神依旧不觉孤独。木兰替父从军,数年还乡,怜得热泪盈眶,喜得小弟磨刀霍霍向猪羊;此时此刻家人心中的,与木兰心中的那段延绵不绝,荆棘丛生的距离一下子云消雨霁了,几个人的心也可以紧紧相依。这都是源自一种珍惜,对所牵所念者发自内心的珍惜,这远比那翱游在微信的代码,沉溺在朋友圈的奉承中的感动来的更为真切。
其实那种依赖科技的简单寒暄也算得是一种珍惜,但与真正实际的情感交流相比却显得那样微不足道。也许在赶路的闲暇,我们迫于道德的压力,不耐烦地或者习惯性地给家人一句短信问候,之后立即投入到工作中。熟不知,当我们倾尽心力忙于工作时,却造成了生命当中感情那部分的严重缺失,我们的生命也因这样不知珍惜而残缺不全。
记得白岩松在《幸福了吗》一书中写到“我们是否停下脚步问问自己,你,幸福了吗?”一如华侨们,只有亲身踏上祖国的大地,再次体会到这给予自己生命的地方才算真正圆满了人生。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大的成就,如果他未能在苦行途中珍惜亲情,友情,直至失去才追悔莫及,这对于他都算的上是人生中的大遗憾;即使他挥金如土,他依然过得不幸福。这正因为他丢失了叫做珍惜的这种本能。
朋友们,在追求个人目标的行径中适当放缓些脚步吧,回头看,一路走来我们又错过了多少风景,抑或是朋友的相聚,亲人的微笑,爱人的寒暄。珍惜生命中属于自己的那份情感,让人生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