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

时间:2019-05-15 10:3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

第一篇: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

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努力使自身具备以下学科素养:

一、丰厚全面的文化底蕴

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有文化品位,要是一个勤奋的人,要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学校的学生多,学校给教师安排的活动,作业的批改也很多,各种各样的检查也多,教师一天下来确实也很疲劳,也没有心情去读书。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积累的多,还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师不是这样,这可能与自身的成长有关。鲁迅说的好“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想把语文教好不容易。所以,一个语文教师始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读书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扎实过硬的语言功夫

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是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一个语文教师不能正确运用祖国语言与学生交流是不可原谅的,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要有逻辑性。

三、善于用“情”育人

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的热爱。一个善于用“ 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语文中的情感的贯穿,始终想着语文中的情感的育人,始终想着心中寄情的孩子,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培育,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以情培育人。

四、敏捷的思维能力

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思维也就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预测,尤其我们主张“以学论教”,“顺学而教”,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

除此之外,我认为教师的师德尤为重要,所以: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素质,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然后才能教育好学生。记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样几句话:教育是事业,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魅力。我们要做一个有魅力的教师,用我们良好的师德去教育学生,去影响学生。

第二篇:地理教师的技能与素养

地理教师的技能与素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地理学习的主体,而地理教师则是地理教学的主导,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的技能与素养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地理教师,我们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教师职业技能和综合性的地理素养,并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

首先,从地理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中看地理科学素养。

地理科学素养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未来社会的需求,地理科学素养的构成划分为地理科学知识、地理科学能力、地理科学方法、地理科学品质和地理科学意识五个组成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必须与地理科学素养相结合。在地理科学知识方面,地理教师要有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如地理术语、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地理空间分布、地理过程、地理因果关系、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地理科学史等内容。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当中。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要会“编”书,为教师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的空间。在地理科学能力方面,地理教师应该重视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尤其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在课堂上要建立尊重、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营造民主、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做到思维共振,情感共鸣,活动默契;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和体态语言;要重视对学生与教师学习效果的研究,评价一节课,除了看教师投入了多少情感,融入了多少课外知识外还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花了多少精力,产生了多少兴趣等。

在地理科学方法方面,地理教师要具有课堂管理能力。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课堂,对课堂地理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现代地理教学评价中,首先注意看“主体参与”情况,把学生当作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评价一节课,应看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这需要教师不断改善地理教学技能。其次,看教师的“地理教学机智”。这要看教师能否把握地理教学情景的地理教学时机,善于“机智应变”,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学生的不良行为;运用多种地理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地理教学。一旦学生对教师上课产生“欲望”,这就证明课堂管理获得成功,进而证明教师具有驾驭和管理课堂的能力。在地理科学品质方面,地理教师要具有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在与学生产交往中,教师要学会主动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的架子,更多地了解和接纳学生,积极地关怀学生,恰当而开放地进行师生对话,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亲切、友善的良好形象。为学生创建一个理解、关怀的环境,养成学生自觉的学习行为,与教师一同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各项教与学的活动中。在地理科学意识方面,地理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要做社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发现可供利用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共同开发,让资源的开发过程成为师生互动、共建的过程,增加师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能力便在成长中生成。其次,从地理教师教学人文精神中看地理人文素养。

地理教师教学人文精神是地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和促进学生成长的核心因素。地理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人文地理知识和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精神两个部分。地

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必须与地理人文素养相结合。在人文地理知识方面,地理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人口、聚落、文化、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的地理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实践与学生的未来发展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与教研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学生未来的发展培养要立足学生实际,立足教学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发展要多反思,对学生的成长历程进行经常性教育与分析、开导与交流。经过反复的教导和培养,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学生不断地进步与成长。

最后,从地理教师教学信息技术能力中看地理技术素养。

地理技术素养是指对地理技术的正确辨别、全面理解与综合应用的能力,它包括地理技术知识、地理技术能力和地理技术观点三个部分。在地理技术知识方面,地理教师要掌握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大气污染、水污染、各种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的防治技术;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的预测、防治技术;地理多媒体教学技术等。在地理技术能力方面,地理教师要具有运用3S技术进行地理信息处理的能力;运用区域规划知识进行城乡规划、旅游规划的能力;对水土流失、沙尘暴、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进行防治的能力;对地震、火山、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进行预测与防治的能力;利用地理多媒体技术制作地理课件的能力;正确选择并运用地理技术的能力。在地理技术观点方面,地理教师要知晓地理技术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明晰地理技术与地理科学、社会的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的教师正经历着现代教育环境下,人才培养观念、模式、方法的变化、整合与创新。要把提高教师学科素养与信息技术应用结合起来。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能力,并把它应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构建全新的地理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必须从细微处入手,思考在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教与学,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并学会在自己的教案设计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在课堂地理教学中实现地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优秀的地理教师必须要具备高超的教师职业技能和综合性的地理素养,并很好地把两者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体会与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地理教师的自我成长,最终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第三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第二个问题:实验能力的培养

实验是指科学研究中为检验某种理论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而实验能力是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去研究自然现象的能力。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包括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使用和操作仪器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结果的能力,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虽然没有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那样复杂规范,其目的也正是让学生向科学家那样,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去探索,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自然。

一、培养实验能力的意义

1、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意识 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学习热情高,课上积极举手发言。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自己设计实验方法的意识大大提高。

2、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自主实验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会有所提高。学生不再依赖老师,迷信书本,他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法,就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3、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就要增加学生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学生有了实验的材料,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实验设计、操作、结果的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

二、我们先来了解科学实验的种类

1、验证性实验

为了验证某一种假设,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及实验的分析,证实假设成立。如学习《斜面》《铁钉生锈了》一课

2、模拟实验

为了更好探究某一自然现象的成因,模仿这一现象而进行的实验,如风、霜、露、雾、雨的模拟实验、卵石的形成,地层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3、探究性实验

提出一种假想,但不知道这种假设是否正确,可以采取探究性的方法进行实验。如探究音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在强调创造能力培养的今天应该大力提倡探究性实验。

三、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步骤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实验目的。培根说:“如果目标本身没有摆对,就不可能把路跑对。”明确实验目的是做好实验的关键。以往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对明确实验目的重视不够,很少有机会让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要培养学生确定实验目的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在理解课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实验目的总是与所研究的问题相联系的,学生只有在理解课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确定实验目的。

1、帮助学生理解课题

理解课题就是让学生明确所研究的内容。可以不同类型的课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课题。有下列几种情况:第一,学生能从字面上直接了解所学内容的课题,可以让学生直接提问、确定学习目标。如:《蜗牛》《雨和雪》。第二,学生能从字面上明白题意,但在提问时过于分散的课题。如:《空气》《水》等。在理解课题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发散的思维集中在所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三,从字面上学生不太理解所学内容的课题。如:《溶解》《电磁铁》《它是什么》等。这类课题不适应在上课一开始出现,可以先出现所要观察的物体或现象,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明确所学内容。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就是让学生提出要了解的内容,选择可实施的内容,确定实施方向。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认知的过程也要遵循这一规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因为在科学课中,学生在学习前人的知识经验时,只有从疑开始、以疑引思,才有可能在解疑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教师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学生在提问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教师要针对不同情况加以解决。

第一,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所教内容有关,又比较重要,教师可以将问题教给学生思考或讨论,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自己也要考虑如何组织教学来恰当解决这些问题。

第二,学生所提问题和所教内容关系不大,如果所提问题在以后学习中得到解决,教师可首先肯定问题提得好,然后作为一个悬念问题请大家先考虑,待到学习与之相关的教材时再解决。如果所提问题与所教内容和以后的学习关系都不大,教师可以将学生提的问题留在课后帮助解决。

第三,如果学生提不出问题,有可能是学生对课题不够理解,不知从哪方面提,或从未有过提问的机会不敢提问。那么,教师就要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鼓励学生提问,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进行分解,引导学生从问题的各个层面提问。

3、在理解课题提出间透的基础上确定实验目的

在理解课题、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明确了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就可以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出假设确定实验目的。一个问题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假设也可以有几种,实验目的也可以多样,教学中没必要规定一种实验目的和方法,要给学生自己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的机会。讨论筛选出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方案。

如:学习《斜面》一课时,首先举例说明什么是斜面,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书上实验1的方法是:①锯一段圆木,用铁丝做轴,使圆木能绕轴转动。②通过测力计将圆木提起,用多少力?③在桌面立一木块,从桌面到木块斜搭一块光滑的木板。通过测力计沿斜面上拉,用多少力?实验说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实验2的方法是:①换一块长木板,仍然搭在实验1用的那个木块上。观察斜面有什么变化?②沿这个斜面将圆木向上拉,用多少力?实验说明:斜面越平缓越省力。

教学中,我不是把书上的实验演示一遍,让学生照着去做,也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要求去做,以完成书上实验为目的,而是指导学生探究斜面的作用。

我把“斜面有什么作用?”作为一个研究的问题,教给学生讨论。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假设斜面有省力的作用。设计实验证明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学生能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说明用斜面省力。

由于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学生发现省力的多少不同。什么样的斜面,能省多少力?学生提出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什么是斜面的坡度呢?斜面的坡度指斜面和水平地面的夹角。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长度相

同,高度不同,高度越低,越省力;斜面的高度相同,长度不同,长度越长越省力。学生还发现:斜面的高度和长度决定了斜面的坡度,坡度越缓越省力。这样的实验,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分析相关因素,做出假设,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法。学生自主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到探索科学规律的活动中来,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学习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4、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自主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设计,是指正式进行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数学原理,对研究方法和步骤的预先制定。实验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用比较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科学的结果。科学课上指导学生搞实验设计,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实验目标,掌握实验步骤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学会一种科学的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地设计实验方案,小组合作、全班讨论完善了自己的看法,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在今后的学习中就能独立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科学课中安排的实验内容有两类:

一类是让学生通过做实验观察一种现象,这样的实验一般是学生平时很少接触到的,所以不要求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凸透镜使窗外的景物在纸屏上成像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观察凸透镜成像的现象。实验前老师教给学生实验方法;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法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后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另一类实验属于研究性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假设,自主确定实验目的和方案。设计方案内容包括:选择材料、确定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法、预想实验结果、设计报告、讨论实验注意事项等等。可采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个人研究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设计方案。如: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各种物体反光能力的实验。

学生在设计各种颜色物体反光能力的实验中强调,反光的物体要对着阳光,光线越强,物体反光效果越好。各种颜色物体反射的光要投在—个白色的背光的物体上,观察物体反光的效果。学生在室内选择了光线较暗的白墙作为反射光线投射的屏幕,效果很好。这说明学生已经不是被动的听老师安排,而是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自主的设计、操作实验了。

5、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 充足的实验材料是自主操作实验的必要条件。过去,由于对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培养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之有的学校分组实验的实验材料过少,影响了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发展。

6、给予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体验科学

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实验的时间和空间是培养学生自主实验能力的必要条件。学生在充分的自主实验活动中,才能体验科学,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如:《光的反射和折射》一课,我用两课时来讲。第一课时我主要让学生设计各种物体反光情况的实验;第二课时带着学生到室外有阳光的地方实验,学生发现把反射光投射到楼道的墙壁上效果更好。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的光不仅颜色不同,强度也不同。

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观察自然现象。以前讲《蚂蚁》一课时,老师把捉到的蚂蚁放进昆虫盒里让学生观察,学生不了解蚂蚁的生活环境。后来老师带学生到校园里亲自捉蚂蚁,学生观察到蚂蚁生活在有土有草的树林里,他们用树叶、羽毛把蚂蚁放到昆虫盒里,还担心的问老师:“蚂蚁怎么呼吸呢?”学生还观察到蚂蚁搬运食物,传递信息,打架的现象。学生在观察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动手能力,丰富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四篇: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后感

我认真阅读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对本人的课堂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

书中分析了后进生的成因,指出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性格、情绪、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等等。二是智力因素,包括记忆力、分析理解能力及注意力等等。随后书中指出了预防学困生出现的措施,包括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作业、争取家长支持等等。

那么怎样在新课程背景下使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不断提高?什么是课堂?什么是课堂教学技能?

现在我将阅读心得整理如下:

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每堂课应讲究“导入新课”,使每课都能吸引学生,如“直观演示”、“开拓想象”、“展现意境”、“讨论答辩”一下子把学生的心“揪住”。在讲课时,要讲究“声情并茂”、“抑扬顿挫”、“语水流淌”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精神易振奋,读起来有兴趣。

二、课文教学要简明、连贯、得体。

简明,即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连贯:即语言通畅流利;得体:即适合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的需要。这六个字每节课都应有所讲究。

有些教师上课有个习惯,总要用不少时间进行思想纪律教育,这种做法不是都没必要,但要讲究个“度”。有些教师总是要重复说些口头禅,学生听久了会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同一内容无意义的重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促使他们精神的松弛和注意力的分散。因此,在讲课中,除了一些重点难点需要重复外,应十分注意语言的严谨和简明,让学生沿着思维的规律记取下去。当然一个教师上一节课无意地停顿十数次,或句子表达不完整,或课文分析不连贯,只会破坏学生的思绪,学生是很容易疲倦的。

三、创设课文教学的“空白”情境。

中国画往往留有一定的空白,让欣赏者去幻想、去猜测,填补没有沟画出来的部分。如“深山藏古寺”,这种画令人联想翩翩,思绪万千,达到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在课文教学中,可借用这种“空白”,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而改变满堂灌,学生机械记忆的昏昏沉沉状态。从心理学和美学角度看,“空白”易使人产生一种急于“填补”“充实”,并使匀称、完美、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以上是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技能师每一个教师必须掌握的,通过阅读感觉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作用,不会教死书,死教书,不会愧对于我们的孩子。

第五篇: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讲稿

金传富

一、当前教师书写的现状

根据我们对目前语文教师或一般的成人的书写的观察,我们认为当前语文教师自己的观察往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大问题:

 欠缺对书法整体的了解。书法是什么?书法有没有什么文化上的象征?怎样提高自身书写的水平?等等,一般性的常识复函很了解。

当然,这里既有过去他们所受教育不全面的问题,也有教师自身不严格要求自己,不努力学习有关。

 不能认识书法在语文学习中的意义。

从我国的历史发展来看,书法在文化史上是具有很高的价值的。而在语文学习中,开展书法教育也是合情合是。比如可以拓展识字量。可以增加阅读量,可以开拓文化视野,可以培养审美能力,可以陶冶情怀,可以培养个性化文化知识等。

 教师的自身书写技能明显有问题:比如执笔不合符生理的原理,结构不好,书写不美观,不会指导学生书写等。

当前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不足以当学生的师法对象。这与教师自身的书写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造成教师自身书写水平不过关的原因又很多。比如,没有机会受到相应的培训,自身认识不到位,没有时间开展相应的练习,对自己的书写状况不重视,等等。这些因素无疑影响着对儿童书写的指导。

二、认识书法的意义

(一)书法是我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载体。

在印刷术发明以前,我国的所有文化产品凡是已经记录下来的,都由人工书写来完成。

文化由书写来完成,书写即代表文化。

即使是古老的算命,也与书写和文化相关。凡是能书写的人士,即可看作是文化的化身。

而几乎一切生活又无不与书写相关联。

(二)书法是我国文明传承的一种特殊形式。

但凡与我国文明传承有关的事物,绝大部分都是由文字来承担的。而书写优美的文字,其传播的历史越加久远。

文字与文化互为因果。

(三)书法是我国艺术的一种特殊门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人民一直以书法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形式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

有的人以书法作为毕生的艺术追求。

或者以书法作为最便捷的装饰艺术。

一般人都会将书法作为审美对象来欣赏。

(四)书法已经成为中国人精神的一种寄托。西汉扬雄: “ 书,心画也。”

清刘熙载《艺概》: “ 扬子以书为心画,故书也者,心学也。”

苏轼说: “ 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真卿,画至吴道子,而尽天下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可见书法的精神内涵和诗、文、画是相等的。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 “ 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

项穆说: “ 人之资禀,有温弱者,有剽勇者,有迟重者,有疾速者。知克己之私。加日新之学,勉之不已,渐入于安。”

康有为《学叙》第二十二:

驰思造化古今之故,寓情深郁豪放之间,象物于飞潜动植流峙之奇,以疾涩通八法之则,以阴阳备四时之气。新理异态,自然佚出。(《缀法》第二十一)

书法的 “ 心灵境界 ” 是书者先天气质、智慧和后天经历、教养、努力等所共同形成的心理结构、内心世界。

在我国,书为心画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的写照。

(五)书法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种有效媒介。

有一句话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今天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世界交流的大趋势之下。用什么方式交流,拿什么交流都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交流既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种展示,又弥补其他兄弟民族的不足。

而成熟的中国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选择。

(六)书法也成为国家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形式。今天,许多人把书法当成工作生活之后崇高的业余爱好。

建立书法的组织。国家对书法组织给予支持并且加以管理。

当前我国广泛开展书法活动,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标志。

(七)书法已经成为物质财富的一种象征。举两个例子:

中国嘉德 2009 秋拍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朱熹、张景修等七家(宋元时期)《宋诸名贤题徐常侍篆书之迹》(简称《宋名贤书之迹》)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激烈竞价,以 1.008 亿元成交,高出原先估价 120 万元的 80 余倍。

明代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卷》从 480 万元起拍之后,经过 100 轮激烈竞价后,由 321 号电话委托竞买人以 6832 万元的高价竞得。

董其昌《龙神感应记》以 4480 万元成交。

文征明的一幅手卷亦拍出 1600 多万元。

“ 宋元明清法书墨迹专场 ” 共汇集 90 余件作品,总成交额达 2.4 亿多元。

黄庭坚《砥柱铭》,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砥柱铭》,此卷长 8.24 米,共计 82 行 407 字,但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 米。

《砥柱铭》卷作于 1095 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 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

2010 年 6 月 3 日,《砥柱铭》书法长卷经过近70 轮的激烈竞争,叫价最终定格在 3 亿 9 千万元,加上佣金成交价高达 4.368 亿元人民币。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世界纪录也就此改写。

这是古代书法作品拍卖的例子,当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比如启功先生的作品、沈鹏先生的作品、范增先生的作品,等等。都已经拍出很高的价位。低的已经达到二三十万元一幅。

三、书写的一般规律

(一)方正端庄

大书法家孙过庭云: “ 初学分布,务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方正端庄可以说是任何书写的一个基本要求。无论哪一种字体,把字写正,是汉字书写的出发点。

尽管书写有书法的特色,但是方正端庄是从古以来就有的品质。

可以说,从古以来的大多数书法作品,无论单字还是整体,没有不以端正为宗旨的。

(二)笔画规整

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成名的书法家,对笔画的质量的追求都应该是没有止境的。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好笔画的基本规律,无疑是写汉字的基础。或许正是因为为推广汉字的书写,从古以来,我国就总结出来了汉字书写基本笔画的规律。那就是以 “ 永字八法 ” 作为汉字书写的楷模,训练人们的基本书写常识。在这个永字八法中,古人将汉字的基本笔画分成了八种,分别加以训练,而这个永字八法几乎成为汉字书法的入门过程:

后来,学者马公愚先生在此基础上将汉字笔画进行了分解:

这些都是很好的笔画训练的范本。

(三)结构匀称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外在结构和内在结构。汉字也不例外,汉字书写得好与坏,往往与结构好不好有着极大的关系。

理解汉字书法的结构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从广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的各个要素之间,各个空间之间的自然和谐与美观。大体与符合自然结构规律为法则。

二是从狭义的角度讲,指组成汉字结构的几个基本方式。比如独体结构、合体结构。合体结构中又如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包围结构等等。

三是从书写规律的角度讲,有个别书法家专门研究书写的结构规律,并对之进行整理的,如唐代的欧阳询,总结有汉字结构的三十六法,清代的黄自元,总结有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这些都是汉字书写时不妨遵循的法则。只有在书写之时,把握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并注意体会其中的深刻内涵,才有可能写好汉字。

(四)书写流利

如果我们在书写汉字之时,只顾一笔一画地写,其实永远也无法将字写好,而从根本上讲,汉字书写的本质却还在于实用,所以流利的书写无疑可以提高它的实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写好汉字的同时还要写得快速便捷,只有这样才实现了汉字书写的价值。

那么如何才能写得快速便捷呢?根据我们对古今书法的观察与分析,注意写出汉字字体内部笔画的关系,写出其勾连之处,注意写出外部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即其相间位置,这样可使书写的速度提高。

而我们观察许多书法作品正是得益于这一特点,而既写出了汉字的美,又写出了汉字的速度。其实用性大大加强。

(五)写出特色

写出特色的含义是,每一个书法家,不同时期,书写的特色是不一样的。每一个书法家,书写不同的字体,其是不一样的。每一个时代,书法家们书写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越是具有生命力的书写,其书写的风格越是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在训练自己的书写基本技能之时,写出自己的风格特点。以便增加书写的艺术情趣。

四、其他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影响书写水平的因素比较多,据我们的了解,就教师而言,影响写字技能的原因无非以下诸方面:

(一)文史知识欠缺,提高受到影响。

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由于读书识字偏少,对古今书法艺术,文史常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见识短浅,对书写根本没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二)没有受过书法专门训练,不会临摹提高。

我们接触几十位青年教师,他们既没有经过任何书写方面的训练,也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拿到一幅好的书写范本,根本不知从何入手进行自我训练。

(三)部分教师一意孤行,观念保守。

我们曾经专门开展过针对青年教师书写技能的训练,但是有一两位教师根本不按要求完成训练课程。一意只按自己的方式进行练习,其思想的保守顽固可见一斑。

(四)畏惧心理严重,不思进取。敷衍了事。有个别教师提到书写就头痛,以为书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学不好,没法学,害怕学。

究其根本还是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太差之故。

其实学习书法,将自己的书写水平提高并不难,难的就是不能临写观察,不能日积月累地提高。如此而已。

(五)没有交流,没有讨论。思想狭隘。

当今社会,看似开放,实则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自以为是。没有思想上的碰撞,没有学术上的交流。思想既狭隘,学术又封闭,当然谈不上整体提高了。

五、书法学习指导

就教师个人而言,怎样才能算写得好?对于提高自身的书写水平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引起注意的:

(一)练习基本的笔画

对笔画的练习与巩固是永久不过时的。

(二)注意结构的美观

注意经常观察各种字体,各种书体的结构美,用到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结构美。融会贯通。

(三)找到美观与流利的和谐

既不能因为要写得好而写得慢,又不能要写快而写不好。

(四)广采百家,精专一体(临写与创作)

仅仅学一家,当然可能把写得好,但是仅仅写一家,也容易将字写坏,比如有的初学者不知,一上来就写庞中华,结果越写越难看,因为庞的字太扁,而且不够圆润,写起来不够秀丽。不够流畅。其美观度并不高。有的人看起来觉得田英章的字秀丽美观,但也并没有注意到田的字又太华丽,太做作,其实并非字的本色,这样反而容易形成对书写的畏惧感。其实用性也打折扣。

最佳的办法就是各取所长。古代的,现代的,张三的,李四的,都有所观察,体会与学习,这样才容易形成自己的风格。

(五)持之以恒

做任何事情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不能一日曝之十日寒之,一锄挖不出一个金娃娃,那种期待一蹴而就的想法是根本不现实的。要写得好字,总需要一定的积累。

(六)综合提高

书写水平,其实也是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的体现。只有当一个人综合文化水平提高了,书写水平也会水到渠成。

六、书写指导的解决策略

以上讲的是教师自身书写技能的训练问题,其出发点是基于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瓢水的原则提出来的。而要将教师自己的书写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有一定的讲授策略。我们以为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研范本,探索规律

学习书法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临摹范本。通过对古今有名的字帖加以临写,从而提高自己的书写能力。在临摹的过程中揣摩书写的基本规则。

这种方法与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也是“习得”性学习规律的体现。也就是说,学员在不断的临写过程中逐步感受笔画的基本特点,书写的一般过程,书写的审美特色等等。

教师要教好学生,这一过程不过程不可缺少。只有自己揣摩好了,了解了范本的基本特色,教学时才能得心应手。

(二)分解教学、逐步提高

教授书法与教授其他学科的内容应该没有态度大的区别,但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囫囵吞枣似的教学肯定昌不行的,对于初学的儿童来讲一定要将复杂的知识进行分解进而进行教学。

那种期待一蹴而就,日进斗金似的教学也不会取得应有的训练效果。因此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循序渐进的规律。

(三)激发兴趣、综合推进

书写是一件枯燥烦闷的事情,对于幼小的儿童来讲更是如此。要想让他们能稳稳坐在书桌前练习书写,没有相应的措施确实不容易。这就要求从根本上激发小朋友写字的兴趣。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一件多么让人兴奋的事情,同时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四)精心设计、贵在落实

精心设计,我们指的是对写字教学的每一个过程。虽然是写字教学,看起来不那么严肃,但是如果教师不认真,也容易影响教学的效果。

这里指精心选择教学的课程要点,精心设计教学的环节,精心安排教学的范本,精心给予学生示范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会学生书写。

(五)推广示范、关注细节 学生中写得优秀的作品,应该广为示范。教师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发布表扬。以便激发他们的书写热情。比如通过墙报展览,通过示范点评,等等多种方式,激励他们。

关注细节指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要注意精批细改。把学生书写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检查出来加以改正。这样有助于学生进步。

(六)个体群体、整体带动

人们往往有一种从众的心理,经常会受到他人良好行为或不良行为的影响。充分利用好这种心理无疑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书写时,要关注优秀学生与一般学生的良性互动。通过彼此的影响而推动书写水平的提高。

附:教学设计案例

小学三年级写字课教学设计

(杨红梅)

教学目标:

怎样确立字体的中心。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练习提高。

教学过程:

一、怎样才能把字写好?讨论与提高。

教师提示:写好字的要求很多。比如字体的笔画要规范,好看。写得要流利美观。等等。其中字体的中心要稳,结构要和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师出示范例。讨论与分析。临摹与练习。

图例一:

图例二:

图例三:

教师提示:

同学们看了这些漂亮的字有什么启发?特别是在字体的结构方面?

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要把字的重心找准。再确定好字的结构。

二、怎样找准字的重心?讨论与练习提高。

字的重心就是每一个字,中间能承受全部字的重量的那一个点。如果一个字不稳,那么它的重心也是不稳的,写出来这个字就会倒,不好看。反之,如果这个字的重心稳,说明字的重心把握得好,中心也很清楚,这个字就会很稳定。

例:

教师提示:

即使是很简单的字,它也是有重心的。比如: “ 人 ” 和 “ 王 ” 字。它的重心就在两笔交叉的位置。比如,“ 关 ” 字,重心差不多就在 “ 大 ” 字的位置。类似这样的字的中心,只要大家注意,就能找出来了。

对于那些笔画比较复杂的字,有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我们从字的对角的地方比画一个叉,交叉的地方,就往往既是字的中心,也是字的重心。

三、练习指导与提高:

练习一:找到字的重心,仿写下面的诗。

教师示范与点拨。

下载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看《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与学科素养》讲座后的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作业 我觉得要想做好写字教学工作,首先要从一二年级重点抓起。而且要端正教学态度,不要认为写字教学不是考试内容,就不纳入教学的重点,忽略了写......

    教师培训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定稿)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初中化学) 磐石市教师进修学校:崔文民 2011年8月13日 各位老师上午好: 无论是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是变革中的课程,最终都是通过教师落实到课堂上,体现......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后感

    《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读后感作为教师的我,喜欢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专著,因为我们更关注的是教学前沿的专业,但是更需要学习是实际案例。我认真阅读了《新课程课......

    《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技能与策略》作业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多学生在书写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觉得小学生写字教学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教师示范要标准。 很多人都感慨,学生写的字很像他的老师。事实上,学生十......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专题讲座 --------李晓燕 一、“诵读”要义概说 (一) 概念分辨:“朗读”“美读”“诵读”“吟诵”近些年,中小学语言教学研究领域里,“朗读”“......

    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科学)5篇

    学习《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小学科学) ——读书笔记 新课程、新课标给教育教学带来新的形势,课堂教学效益研究永远是学校教学不变的主旋。随着新课改以及新的教育理......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总结

    本学期响应上级号召,我校大力掀起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活动,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我进行了学科素养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觉得自己学科素养有所提升,让自己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奠......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总结 本学期响应上级号召,我校大力掀起教师学科素养提升活动,我也根据自己的情况,我进行了学科素养提升。通过一学期的努力,我觉得自己学科素养有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