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情感散文:别欢离合这座城
这座城市每天有多少多少男男女女分分合合,又有多少男男女女因为不得已而分分合合,很多的无奈,彷徨,很多的很多……被这个无情,冷酷的社会逼迫的体无完肤,遍体鳞伤。
“承受”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让我们慢慢适应的词语,更多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一种生存下去的本能。忘记了什么时候接触到这个词语,也忘记什么时候亲身体会到这个词,但是这个词在我现在的生活里已经成了不可缺少也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无能为力就只能承受,不能改变就只能承受,面对现实就只能承受……承受我选择默默无语,选择转身,选择仰望天空,长叹。
分分合合见多了,悲欢离合见多了,无可奈何见多了,见多了反而无法接受,见多了反而承受不住,为何??这又是为何?风雨后的彩虹还会出现嘛?城市污染太严重,出现了也只有幸运的人才能欣赏!!
一个可以温暖的句子
一个拥抱,可以融化失落的心情;
一句心疼,可以安慰沉默背后的悲痛;
一份懂得,更让心灵有了慰藉的港口。
拥有爱的人不会寂寞,得到幸福的人不会漂泊。
幸福的眼泪总是最真实,幸福的笑容总是最动人。
最长久的拥有是珍惜,最温暖的感觉是幸福。
第二篇:清欢一刻情感散文
时下流行的一个新名词,叫做慢生活。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强调生活质量,注重优雅和舒适。可是正当慢生活被热炒时,属于慢生活本身的清静和安娴也降低了,多了一份世俗的热闹和杂乱。这样一种心境,慢得下来么?不必刻意追求慢生活,片刻的清欢也可以很动人。
暖暖的春阳普照着大地,窗外莺歌燕舞,阳光里夹杂的活力与生机诱惑我的脚步,放下习题和繁重的课业和教辅。不由自主地循着那抹春阳走向窗外的世界。树梢上,一只鸟儿在啼鸣,它眉间点着一抹鲜红,翅上铺着浅色,一抹亮丽的金属尾羽在阳光中晕染开来。深呼吸,鼻腔内溢满了花儿的清香,睁眼看,那棵树上没有一丝绿色,却有如雪的花朵如风铃般倒挂在枝枝杈杈之上,随风在空气中播散清香。地上新翻的泥土呈现一种水润的咖啡色,新鲜的春草在泥土中吐出星星绿芬。河边池内,亭台楼阁,水光潋滟里幻化出一幅了然的春日风情图。美仑美奂,回着看一看桌上成堆的作业——呵呵,就忙里偷闲一次吧。于是放松身心扑向大自然的怀抱。
走向春的深处,坐下,晴空万里,春日的暖阳好似在千山之外,暖和,而不炙人。回想那炙手可热的生活,脚步有些凌乱,柔软的小草撑抚摸着我的身躯。空中任意飘洒的白云,好似青春和梦想相互嬉戏追逐的脚步在天空中轻快的跳跃,旋转,从容地漂泊。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是的,你面前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看见了什么,这一刻,我看见的只有蓝天白云。偶尔掠过一只飞鸟,也融于这一片清新之中。
生活的列车还是开得太快而又太忙碌,每个人都在急切地等待下车的一刻,没有几个人能看一看窗外的风景,安静地等待终点站。所有人都认为列车上的生活拘谨而有诸多不便,可没有几个人随遇而安地享受这段日子。其实窗外的亮丽才是生活中的风景,忙碌和焦虑带给你的只有一次次的失败,不如放松心情,去体会一下窗外美丽的风景,只有片刻的清闲,才能给大脑更多的活力。然而,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并不是对生活的放弃,而是劳逸结合地学习、工作。就如这美妙的春景,放松了身心,又享受了生活,何尝不是一种娱乐。搁下你的书本,减缓你的脚步,放松你的身体,转移你的视线,清欢一刻,让生活更高效,更轻松。
窗外春色盎然,回到桌前,成堆的课业已不再使心烦意乱,微笑面对作业,清欢一刻。
第三篇:情感散文: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是太白眼中的天地与光阴,在他眼里,世间只有逆旅与过客。文如诗行,一样的风流,一样的倜傥。当太白被“赐金放还”时不禁叹出道家之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想必太白的内心也是凄凉的吧。
当太白吟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时,每个欣赏李白的人都会为他的旷达与不慕名利深深折服,可谁又会想,也许李白诗文上的豪情正是他心中的失落呢?他借助诗文的力量去抚平心中的创伤,太白或许并不是不想为官,他也想建功立业,笑傲官场,只是大唐王朝不给他这个机会,不允许他报效国家!何等哀哉!何等悲哉!一腔热血只能挥洒与明月之中。
太白不能在官场驻足,他便用激昂的诗行表现自己的愤慨。虽乐观,却凄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他是多么想求取功名啊。“安史之乱”他自比东山再起的谢安要为朝廷“谈笑静胡沙”,但是大唐是如何对待他的报国之心的?也许正因为李白官场的不如意从而塑造了一代诗仙,让他真正的永垂不朽吧。
每每读起李太白的诗,一种相逢知己的感觉油然而生。深入李白的内心,真正体会到了心中悲凉,外表旷达。也许我也是同样的爱慕荣誉吧,喜欢在忙碌中快乐自己,但是我却是这样的平凡,得不到那高高在上的荣誉。
太白在我生命中久久不能离去。失败算什么,挫折又算什么,我--一个不服输的人怎肯轻易低头!?正如太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相信自己可以的。
舒适的环境下造就不出富有战斗力的人生,成功的经历需要风雨和挑战。我要做那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
落日的余晖映照半边天空,如此灿烂,如此夺目。总会有不如意,总会有失败,总会有挫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怕什么!?是鹰就应翱翔于天际,不要委身于鸡群生活!
一声长鸣,看吧,天空中雄鹰振翅飞翔!
第四篇:西安这座城优美散文(共)
来西安的两年多时间里,我总是不免得去猜测,我来到这里,带着几许被骗的成分。
报考的时候,我经过咨询后找到了西交在运城的招生老师。当问道交大怎么样时,老师说,交大可美了,有山有水,到处是花。这让我不禁心动。且不说我生活的城镇里,一年四季花就少见,就算是有,那些年的我,我不会有心思去看。
不管怎么样,在盛夏时节,我顶着烈日,拉着行李,背着书包,踏上五块钱买的车票,从运城到了西安。我至今不能相信,那时候的票为什么这么便宜,为什么在我回家的时候,这辆火车就没了。读者文摘在线阅读
从火车站出来,便是一群拉你坐车的人,询问之后,我便为他们的漫天开口而咋舌。竟然有一个出租车司机对我说,五十块,我把你拉到公交站台。听到这些人漫天的要价,我顿时明白,这些人完全不能信,便跟着人流走出了站。刚出站,便看到了公交站台。花了一块钱,坐上公交,用了十几分钟,便来到了西交大。
这个季节里,天气热的让人烦躁,烦躁到让人完全没有好好看看这座自己即将生活多年的校园。我拉箱背包,在问清路后,径直往宿舍方向走去。因为是提前去,倒是闲了下来,冲了下冷水澡,便躺下来,满满感受,准备在心理上把这里的感觉变得与原来的生活环境一样。
谁能相信,一个月后,家人来西安玩,我带着他们在校园走时,竟然迷了路。那时候的我,除了必须的事情外,绝不踏出门,对老师所说的山水美景,也完全抛到脑后,提不上心。最后无奈,我们只好原路返回。
这之后,我才开始主动出去走走,去寻觅传说中的山水之美。然而,结局让人很是失望。传说中的山,也只是一座三四米高的土坡;水呢,倒也不差,在一片被树林包围的草坪旁边,有着一弯池塘,形状略带美感。对山,我实在是不敢恭维地称之为山。大家都叫他胭脂坡,坡上有几株玉兰花,每年时令到时,便能看到白玉般的花儿挂满树枝,着实美丽。而水呢,则是一渠死水,最初里面连条鱼都没有。水上面是一座小桥,因为我比较种,从来不敢走上去,怕走上去桥就塌了。自从听说有个司机的火车超重把某地的桥压塌并被要求赔偿之后,我每每走到那附近,都要敬而远之,生怕桥塌了会和我扯上关系。至于对这里,我也是在两年后骨裂的那几个月里,开始日日思念这里,希翼能够来到这里,一个人静静的带上一个下午。
交大的花儿,着实没让人失望。
每年清明时分,属樱花最盛。漫天的樱花树下,到处是前来观赏的游客。交大女生稀少,也只有那段时间,交大才带有一丝粉脂之味。在两条樱花道两侧,花儿挂满枝头。此时,其他的花虽然开了,但势头俨然被樱花完全盖住。在胭脂坡上的玉兰,周围没有几株樱花,倒是也颇得其道,树下行人也时时驻足。
有天晚上下课,春雨突至,我们在细雨之下,踏着樱花道返回。但见微雨之下,花瓣时时坠下,在夜幕之下,惊艳一时。地上花瓣缤纷,莫不是到了桃源之中?
那副场景,在我心中,时时回放。在后来读红楼梦时,我不禁觉得,黛玉葬花是多么缺少美感的场景。一枚枚尚且鲜美的桃花,在春风的引诱下,坠落下来,铺满大地,这时候一个少女,在单调的大地上,挖了一个洞,将花扫进洞中,埋了起来。倒是宝玉,将花片儿,一瓣一瓣地捡起来,投入水中,落花流水,多么美丽的场景。
第五篇:教案《西安这座城》
《西安这座城》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它对西安人民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文章的赏析,初步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感悟能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西安渗透灵魂的挚诚热爱,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历史文明的兴趣及热爱。
教学重点:
1、概括提炼西安城的特点和西安人的特征以及具体表现。
2、分析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对西安人影响。教学难点:
通过对具体的语段的赏析,体会作者对西安的情感。
所授班级:2011级旅游专业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西安的名胜古迹图片,配以解说。同时简要介绍西安:西安,古称长安。这座秦岭脚下、渭水之滨的千年古都,北临渭河,南依终南山,周围曲流环绕,曾是13个王朝建都的地方,是中国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对于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而言,西安曾有过无与伦比的贡献。现在西安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省省会所在地。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陕西本土作家贾平凹一起走进《西安这座城》,来进行一次西安之旅,了解一下西安的魅力所在。
二、介绍作者,体会背景
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原名贾平娃,后改称“平凹”,中国大陆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人,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废都》、《秦腔》、《高兴》、等;中短篇小说集《腊月·正月》、《天狗》、《丑石》;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作品。其中,《腊月·正月》于1984年获中国作协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浮躁》于1987年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废都》于1997年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而他本人于2005年获“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杰出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三、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1至3自然段
2、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1)作者对西安城有着什么样的情感。
(2)找出作者直接抒发对西安这座城感情的句子。(3)概括作者爱西安城的表现。
3、教师小结:作者从历史、建筑、文化、风俗、人的精神等方面描写了古都西安。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古都西安诚挚的热爱之情。
四、再读文章,探究质疑
1、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第4至5自然段。
2、小组合作,探究释疑
将学生4-6人分成一小组,由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找出4至5自然段中,作家笔下最能概括西安这座城的语句。(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西安这一古城魅力的?
(3)归纳概括西安的建筑特点。
(4)寻找西安城与众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5)谈谈西安人的性格。
(6)西安城给作者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7)作者基于何处说出“西安永远是中华文化的魂魄所在地” 每组推选代表回答问题,回答结束后,由学生评价学生。
教师引导:作者极其热爱西安,从西安古城建筑、文化特色、人的性格三方面展现古城魅力。西安的建筑排列有序、规划整饬;西安的文化古色古香、传承历史;西安的人民具有故都所赋予的秉性,淳朴豪放而又与时俱进。作者在西安的生活可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作者自己的日常生活;二是向别人介绍西安。作者对于这座城市的爱实质上是对古老民族的历史文化的爱。这种爱渗透到作者生活的点点滴滴,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传统的痴迷和自豪。
3、质疑讨论
文章第四自然段写了一句话,“以至眼前飞过一只并不卫生的苍蝇,也忍不住怀疑这苍蝇的身上有着汉时的模样或是有唐时的标记”体会这句话所蕴涵的意味。
明确: 西安城内朴实、厚重的历史积淀比比皆是,洋溢在大街小巷,深入市井巷陌。西安处处残留着历史的痕迹。
五、课堂总结,延伸拓展
1、总结:我们今天一起走进了西安这座城,走进了作者贾平凹那浓浓的西安情结。同学们,当我们走出西安城,旅行到此结束。回首凝望,你想说些什么呢?请用一句话表达你的心声。
2、有人说“到上海看50年,到北京看500年,到西安看5000年。”西安的古建筑堪称中国之最。本文也对古老的城墙有着详细的描述,请依据本文的描述,对“西安古城墙”写一段导游讲解词。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文练习册。
2、对于西安城我们还有许多的感慨,那么除此之外你是否有其他你所了解的城市。请参照本文,将你所了解的城市,写成一段文字,与你的家人及朋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