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2019-05-15 10:2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第一篇: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等级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2.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D.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3.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下列表述中属于秦始皇当时的“中国梦”是 A.希望皇权至高无上,强化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B.开始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C.实行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加强君权专制 D.废除丞相和中央及地方官员世袭制,选贤任能

4.建设服务型政府”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当前我国科学推进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口号。纵观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下列不属于其变迁规律的是

A.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因

B.沿袭为主、变革为辅是历代地方行政机构变迁的主线 C.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组织,具有相对稳定性 D.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不断增强,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5.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 1 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时,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A.发展的稳定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影响的持久性 D.地位的神圣性

6.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

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 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

7.明代朱元璋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约法省禁,宽严相济 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法贵简当,通俗易懂

8.英国《当代评论》刊载:“大沽口有三名正在为各国轮船装卸货物的工人„„都成了俄的射击目标。„„通州已是死亡之城„„白河两岸的房屋被洗劫一空。这些都是那些文明使节的所作所为。”上述事件发生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10.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 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

11.“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 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马克思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这一观点显然不适合用于评价

A.永安建制与定都天京 B.北伐、西征和东征 C.《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定 D.《资政新篇》的颁布

12.某历史学家认为:“严格说来,□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清末“新政”

1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面临着两种形势的史实是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14.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还只是在微弱的共和思想光环下的王朝更替。关键不在于辛亥革命采取的理论体系,而是应该重新估价中国社会生活的实际发展速度。根据现在的研究,明治维新前日本社会的前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的识字率都高于中国。该观点强调的是

A.三民主义思想存在缺陷 B.辛亥革命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高 C.革命实际没有推动社会重大进步 D.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15.公元1912年1月1日(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封建专制的清政府已经被推翻 B.此后中国开始以中华帝国纪年 C.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已基本实现 D.孙中山正面临袁世凯的有力挑战

16.贴对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习俗,不同时期的对联无不打上了那个时期的印记。以下对联能反映民国初期历史情景的是

A.“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B.“帝制休共和昙花一现.军阀乱民主风起云涌” C.“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并肩同步长征路,齐心共谱幸福歌”

17.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遂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武装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民族革命 D.国民革命

18.1924年11月,孙中山关于统一问题的题词是“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当时孙中山为实现“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采取的主要举措是

A.组建中国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 B.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C.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运动 D.进行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政府

1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20.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 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C.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

21.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22.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委员名单由毛泽东提出,构成比例为:民主党派如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以上材料说明

A.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多党合作协商制度的产物 B.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 C.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物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23.学者汪辉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中国家主权的单一性与以人民政治为中心的社会体系的形成是区别于王权条件 4 下的朝贡体制的关键之处。我把它看成是帝国的遗产、民族国家与社会主义价值的综合”。材料中的“它”是指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24.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这标志着我国人民民主政治和人民民主法制建设进入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

A.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结束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宣告确立 C.国家根本大法和人民民主政权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与宪政基础奠定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25.(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10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10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哪些发展?(4分)

26.(12分)2017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2周年,有的学者把中国抗战胜利的原因归纳成以下公式:

中国抗战审理=国共合作+苏联出兵+美国原子弹

运用中国抗日战争的有关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公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进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异同。(12分)

7(历史)答案

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CDADD BDCBB DCDBD BBCCB CBAD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1)从独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唯一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是一个强大的党,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同意与共产党合作。

(2)成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影响: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创建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

(3)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的重要性,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26.答案略

27(1)特点:统治者重实;对君权形成一定制约;参与决策和纳谏;削弱相权,维护皇权;官员文化素质较高。(4分)(2)原因: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紊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先进的选官制度。(任答两点给4分)同: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考生来源广泛。(3分)异: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本质上服务于封建王权;英国:独立于各党派,终身任职;理论实用并重;录取方式灵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第二篇:重庆市巴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虚无缥渺豆蔻纤尘qiān形单影只zhī

B.钟鼓馔玉峭拨绰约chùo食不下咽yān

C.春霄苦短修茸松柏bǎi女娲补天wā

D.切中肯綮文身渔樵qiáo镜中衰鬓bì

n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

B.重庆市教委近日下发《关于全市教育系统全面禁烟的通知》要求,中小学校园内任何人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吸烟。高校建筑物内也将禁止吸烟,更不能设置吸烟室。

C.医生一方面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认真负责地为患者治病;另一方面,患者也要主动配合医生,疾病方可治愈。

D.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加大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

4.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米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

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如是说。

B.3月21日,央视三套《中国好歌曲》迎来盛典的收官之战。霍尊的《卷珠帘》在终极对决中战胜莫西子诗的《要死就一定要死在你手里》,一举夺得“好歌曲”称号。

C.运动会前夕,体育委员举起手中的白色T恤向同学们征求意见道:“我也不知道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颜色?如果不喜欢,请举手告诉我并提出更好的建议。”

D.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

二、(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5~7题。

《来自星星的你》:好故事贵在“假里求真”

从去年年底至今,一部韩剧《来自星星的你》(以下简称《星星》)以奇幻而浪漫的构思、简单而纠结的剧情,以及主人公精当而走心的表演火遍中国,一举吹散了盘旋在国产剧上空的阴霾,对于一年都没能产生一部现象级作品的中国电视剧来说,犹如“星星点灯”,给人启迪、使人深思。

独自在地球上生活了四百年的外星人都敏俊,既有让时间停止和瞬间移动的超能力,又有禁忌,更有无奈。一副“星星面孔”的他一心等待着某一时刻的乘风归去,可命运偏偏让他在离开地球前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遇见了心上人转世的千颂伊,于是一切都不出所料,该发生的终究还是发生了。面对千颂伊的追求,他只能选择拒绝,但实际上,他早已在心里对千颂伊动了真情。直到他用纯真而执著的本能放下一切牵绊,勇敢表达自己的那一刻,才哭得像个孩子般令人心碎。就是这样一部融合了穿越、离奇、偶像等元素的韩剧,让众多观众感慨“胜过人间无数”。

神话和传奇色彩,既是为增加作品话题性而选取的一种元素和噱头,也是为烘托人物内心情绪而营造的一种特定艺术氛围,其本身并无对错之分。《西游记》《封神榜》中的人物和故事被千古传诵,《新白娘子传奇》《小龙人》等影视佳作时隔二十余年,偶尔重温,依然暖人如初。《星星》中都敏俊与地球人身份的差异化设定,为故事叙述提供了一个假设性前提,而主人公相互吸引的根源在于他们在巨大的差异中寻得了共同的本性,故事的艺术倾向便随之自然流露,主题也由此宏阔起来,于是便有了足够的空间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观众不一定懂得艺术创作,但他们懂得生活,生活是最质朴的真实。好故事贵在“假里求真”,就是要让人们在虚构的情节里,遇见生活的真实。看完《星星》,很多观众用“真实”两个字表达内心感受,难道他们不知道这只是一场虚妄的梦幻吗?实际上,梦幻正是人们的心理现实,也许不切实际,也许剧终梦醒徒留失落,但谁又能因此而抗拒它存在的真实与美好呢?好故事的艺术魅力,正在于假作真时依然可以将受众不着痕迹地从容带入,甚至使其甘愿醉入其中。

《星星》的真实就在于,看似异想天开的剧情背后是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坚守,主创用诚意点亮了众生平庸的现实,营造出真挚的感动。主人公辗转腾挪于精神的出离和无力的逃避之间,更使该剧有了一种“近地飞行”的美好品质,让观众能够切近地感受到人物的生命气息和精神光泽。同时,几近电影水准的画面和深情隽永的旋律,赋予故事一种美的表情,渲染出人类的通感。《星星》让观众从虚构情境中的人物身上发现了真善美的本质,这也是所有好剧共同的质的规定性。同时,男女主人公性格的丰富性和感情的始终如一性,又使其远远超越了类型的界限和元素化的套路。

2013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超过1.5万集,但能让人记住的作品实在不多,而且其中不乏大量广受诟病的雷剧、神剧、穿越剧和“脑残”偶像剧。单纯的感官刺激、非理性的喜怒哀乐,以及制作上的粗糙是其“致命伤”,会让人产生强烈的“山寨感”而毫无真实可言。历史情怀、现实承担与美学品位早就在重口味、轻趣味面前,沦为了牺牲品或者不值一提的点缀——外强中空的戏说传奇,盲目虚假的你争我斗——对于观众,这类作品只能是“迷了一小撮,荒了一大片”。

求得“真经”,首先要诚心投入,回归生活的本来,探索和挖掘人心灵的秘密,敬畏艺术,好好说话。其实,2013年也有一些优秀国产剧让人记忆犹新,比如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咱们结婚吧》《老有所依》、年代剧《二叔》、抗战剧《打狗棍》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小切口、小人物,没有宏大叙事,但讲出了人们心底的故事。

我们期待2014年的中国电视剧能够拨云见日,但就怕有些人长期身处雾霾之中,“致命

伤”转成了“慢性病”。情形至此,又当何解。

(文章《光明日报》)

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选项不属于对文中“假里求真”阐释的一项是(3分)

A.好故事的“假里求真”,就是要让人们在虚构的情节里,看到生活最质朴的真实。

B.好故事可以将观众不着痕迹地带入看似虚构的剧情,甚至使其甘愿醉入其中。

C.看似异想天开的《星星》的剧情背后有对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坚守,主创用诚意点亮了众生平庸的现实,营造出真挚的感动。这也是《星星》“假里求真”之所在。

D.《星星》让观众从虚构情境中的人物身上发现了真善美的本质,与好剧共同的质的规定

性相契合。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2013年,我国电视剧产量超过1.5万集,但能让人们记住的作品就只有《咱们结婚吧》《老有所依》《二叔》和《打狗棍》。

B.《西游记》《封神榜》《新白娘子传奇》《小龙人》等影视佳作中的神话和传奇色彩为烘托人物内心情绪营造了一种特定艺术氛围。

C.来自“星星”的都敏俊与地球人身份的千颂伊之间相互吸引的根源在于他们在巨大的差异中寻到了共同的本性,故事的艺术倾向便随之自然流露,主题也由此宏阔起来,于是便有了足够的空间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D.大量广受诟病的雷剧、神剧、穿越剧和“脑残”偶像剧,往往让人产生强烈的“山寨感”而毫无真实可言。其“致命伤”在于单纯的感官刺激、非理性的喜怒哀乐以及制作上的粗糙。

7.从文中可以看出《星星》在中国火爆的原因有哪些?(3分)你认为《来自星星的你》能够带给中国电视剧怎样的启迪或深思?(2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余既以罪谪①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②,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③,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④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⑤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⑥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以罪谪:这里是说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遭贬。②漘:(chún)江边。

③抱关击柝:守关击梆;这里指出任守门打更的小吏。④贫窭(jù):贫乏,贫穷。⑤劫:约束、阻碍。⑥唏(xī):仰慕,向往。

9.下列四组选项中,全都表现作者不得志人生中“超然”情怀的一组是

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

②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

③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④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⑤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

⑥归休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

A.①④⑤B.②③⑥C.③④⑤D.①②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自己坐守市场一整天忙碌生活的记叙,成功地刻画了一位地位虽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贬官形象。

B.文章从自己在东轩的简陋日子联想到颜回的苦学生活,借颜回“箪食瓢饮”之乐,表达对“安贫乐道”精神的向往,抒发其政治失意后急于排遣的情怀。

C.文中“嗟夫”一词用得恰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我”转到“士”,由个别过渡到一般,顺理成章,持之有故。

D.孔子周游列国,位高时当了鲁司寇,位低时则做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没有不可以当的。孔子的这些行为与那些以财富、子女为重的一般士大夫的做法相似。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选自课文里的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①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4分)②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3分)

③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①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②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注】①解:能、会;②胧:明亮的样子。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3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2)__________________,朝如吉丝暮成雪。(李白《将讲酒》)

(3)谁家今夜扁舟子? __________________?(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问君能有几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___,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6)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五、(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

水乡戏台祝勇

①假若绍兴的一切都将在记忆中隐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戏台。

②绍兴旧府八县,可以说村村有戏台,几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华里,就有一座戏台,组成一张戏台的网络。当年的乡土绍兴,弹唱声密集,无论何时,总会有一座戏台在演戏。当大地陷入沉寂,悠扬婉转的唱腔却此起彼伏。所有的戏台同时开演,定如无数朵焰火同时在黑夜里绽放,成为一场无比盛大的感官盛宴。这里把戏台称为“万年台”。那些古老的戏台,依旧是现实的一部分,戏台上的角色,依旧眉目清晰。

③那些临河而建的水上戏台,将自然之美与人的智慧结合得天衣无缝,如春天骤雨后的茶园,有着贴心贴肺的清雅。烟波浩渺的近水远山,那一座戏台就成了近景,在视线里聚焦。它们是真实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楼”。它们有的正面立于水中,仅有一面傍岸,以减轻水流的冲击,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驾在河面上——四根柱子架在河的两岸,柱子间铺上台板供演戏,观众看不见台板,感觉上面人影摇荡,演绎出无限的风流,更像是一场轻梦。鉴湖上有座钟宴庙戏台,至今留存。这座戏台的台基均在水中,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边。远远地,就能看见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风中张大了翅膀,让人相信它的轻盈,永远不会在水面上沉没。无论水上,还是岸边,人们都可以同时欣赏同一出戏。

④乌篷船,天下闻名。它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鱼人的家。因此,对于行舟者来说,客栈通常是多舍的,但他们需要戏台。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他们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将通向戏台。这意味着在绍兴的“地面”上不会有真正的陌生人,因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戏台前聚合,所有人的情感,也都将在戏台前交叉。在弯曲的河道上,戏台有节奏地错落着,与水上生活的节奏相呼应,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没,安放在每一个需要它的夜晚。

⑤在鲁迅所有回忆绍兴的文章中,故乡常成为中国乡土愚昧落后的负面象征,显现出阴冷、灰暗的质感,如一块均质的岩石,无法穿透,唯有戏台却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在风雨如磐的故园,戏台上的灯光,几乎成为他少年记忆里最宝贵的光源,照亮了他的记忆,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少年记忆。透过鲁迅的目光,无数中国人看见了那座戏台„„曲终人散,每个人都转身走进自己的戏。戏台上的风流俊雅,无限缠绵,收束进岸上的楼窗,河中的船影。狭长的石板路、层出不穷的石桥、悠悠荡荡的乌篷船,他们的戏台无处不在。只不过没有人把他们的戏文写下来,我们无从得知而已。戏台上的忠奸争斗、征战杀伐,也慢慢融入了观看者的血脉,变成遗传基因。戏台上下,不仅构成一种对话关系,更构成一种轮回关系,戏台与看客,戏文与生活,翻覆颠倒。观众和角色可以互换,戏台下的观众一扭身,就融入了一个更大的戏台,变成角色,呐喊或者语丝,都是他们的唱词。

⑥这座城就是一座戏台、一个巨大的发声体,风吹过、雨打过、脚步走过,都会发出奇妙的声响。它收纳了自然的笙箫和历史的烟云,既性感,又立体。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懂”。我想象着越王勾践用古老的绍兴话发出的复仇誓言;想象着西施、范蠡在绍兴话里谈情说爱;“五四”时代的文学热涌中,假如没有了蔡元培、鲁迅、周作人黄酒般浓郁的绍兴口音,也会变得索然。因为那戏台,就是一部老式录音机,漫长的河道,就是咿咿呀呀反复播放的旧磁带,它们“合作”,呈现出有声音的历史。有了这些声音,书本上出现过的人物就不再遥远,我们会相信自己正和他们生

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选自2014年2月3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4.第④段“唯有那些轻灵俊秀的水上戏台,能够成为他们真正的停泊之地”一句中的“他们”指谁?为什么说“戏台”能够成为他们“真正的停泊之地”?(3分)

15.文章前三段描写了水乡戏台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6.全篇围绕戏台展开,请梳理文章的思路。(4分)

17.“作为北方人,我听不懂绍兴话,更无法听懂戏文,但我依旧觉得自己能够“匿’。”作者懂得了什么?试结合全文探究。(5分)

18.“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写作资源,梳理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系。”这是作者最擅长的创作方式,因此,文章一开篇就说戏台是人们对绍兴不会隐去的记忆,你怎样理解?请结合绍兴戏台的文化内核,谈谈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7分)

六、(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9.请仿照示例,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要求: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②句式相近(4分)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的屈原《湘夫人》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20.下面是重庆城市形象标志,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重庆城市形象标志”的构成。(2分)

(2)解读“重庆城市形象标志”的内涵。(2分)

21、请概括下面这条消息的主要信息,要求不超过16个字(含标点符号)。(4分)

新华社“新华视点”官方微博消息: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裴照宇13日说,“玉兔”号月球车已全面苏醒,恢复到休眠前正常的信号接收状态,但机构控制异常的故障仍在分析排查中。“‘玉兔’是以非正常状态进入睡眠的,我们原来担心它无法承受月夜极低温度,但它活过来了!它起码还活着,就有救过来的可能性。”裴照宇说。

七、写作(本大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二战后期,在地中海的一个海湾,有段时间德国军舰总是每周一三五日去布水雷,而英国扫雷舰则逢二四六日去扫雷。这样日复一日,渐渐成了双方的行动规律。有一天,不知为什么,英国军队没有例行去扫雷。第二天,德国军舰却按惯例照样去布雷,结果撞上了自己上次布在水下的鱼雷,军舰沉没了。

要求:(1)结合材料内容,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临汾一中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人民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表一;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表二。从表一到表二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A.“天人感应”的思想

B.宗法制的的影响

C.“君权神授”的思想

D.中央集权的加强

2.有学者指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是一部中国文明转型史,而这个转型运动是有其明显的‘阶段性’的。‘甲午中日战争’便是一个重要的阶段——它标志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材料中“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指

A.中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调整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D.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3.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向下”和 “向外”是指 A.煤炭和拓展殖民地市场 C.石油和传播基督教思想

B.煤炭和贩卖黑奴 D.石油和拓展殖民地市场

4.1943年蒋介石出版了《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自由主义反对帝国主义 5.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

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 A.客观上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作出这种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法官的地位 B.提高法官的专业水平C.提高法官执法的公正性 D.确保司法独立

7.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8.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留此链接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9.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0.有位教师在讲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时,把“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梳理成以下四点,你认为合适的是 ①英国模式:渐进改革 ②法国模式:人民革命 ③德国模式:专制独裁 ④美国模式:至善至美 A.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11.《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有这样的评述:“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斗争和阶级斗争。”材料中“两个学说”是指 A.亚当斯密《国富论》和卢梭“人民主权说” B.牛顿经典力学和卢梭“社会契约论” C.《物种起源》和《共产党宣言》 D.相对论和量子论

12.历史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A.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瓦解 C.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D.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 13.《光明日报》记载“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的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这体现出 A.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带有主观色彩

B.两部文献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甄别、辨伪 C.清政府方面的解释更接近历史真相

D.两部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会影响历史真实

14.在中国的政治中心重庆公开发行的、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曾发表《我们的抗议》的社论强调:“中国共产党曾一再向世界宣告:我们反对***,决不自己再来***。我们所要的是全国各党派各阶级的民主联合政府,而绝非其他。”这篇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基本胜利 B.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 C.重庆谈判即将举行 D.北平新政协即将召开

15.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①③④ B.④②①③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16.在量子力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如果不去测量对象(电子),对象(电子)便没有位置。有科学家便把这一结果比喻为:月亮在无人看他时,它不存在。这种认识论,与中国古代某一学者的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位学者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古典发展模式”指的是

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干预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

18.黄宗羲说:“天地之生万物,仁也。帝王之养万民,仁也。自三代以后,有以不仁得天下者,则日食、地震应之,再不仁者则自遭陨灭。”其主要的观点是

A.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B.君权神授

C.“仁”对社会治乱的重大影响

D.“天行有常” 19.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张之洞

D.郑观应 20.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

一、儿童教育周密;

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

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推断,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B.1919年,五四运动后赴苏俄学习救国思想

C.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21.嘉定二年(1210年),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临终前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时负责筹划“王师北定”事务的是

A.尚书省 B.参知政事 C.枢密院 D.军机处 22.《泰晤士报》记者莫里循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给报社的电文中使用了“革命”一词。而《泰晤士报》新闻部主任达·狄·布拉姆则指出,革命只适合成功的叛乱,只能在叛乱已经成功之后使用。除非并知道清政府已经被推翻,不论起义的形势如何严重,不能将起义说成是革命。《泰晤士报》在13日刊登武昌首义时最终使用的标题是“起义”。这表明此时的《泰晤士报》

A.支持中国革命 B.反对中国革命 C.舆论导向谨慎 D.认清了起义前景

23.“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24.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苏联的威胁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越南战争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25.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A.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C.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第Ⅱ卷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曾说,三代皆敬事鬼神。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而其弟子问鬼神事时,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文主义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人在社会中离不开交往,而人们之间的交往需要一个基本的准则,应该真诚待人,不虚伪欺诈。

材料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和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孔子的认识与夏商时期人们的认识相比有何变化?(2分)从孔子所处的社会阶段分析,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人文主义的主要观点。(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别谈谈中外人文主义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4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

一一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

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拜登副总统去年访华后为《纽约时报》撰文,题为《中国的崛起不等于美国的衰败》,认为中国的成功只会使美国更加繁荣。„„2012年新年伊始,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五次点名批评中国„„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关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2012年2月10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4分)

(2)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当时中国外交的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的主要原因。(5分)

28.(20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 西汉“文景之治”垂范后世。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至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材料三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在大一统集权统治体制下才可能产生的,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四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4分)

(2)材料二放映了汉初什么现象?(2分)

(3)指出材料三反映的中国古代社会现象及其产生根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的消极影响。(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8分)

答案

第四篇:湖北省黄石市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2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一份考古发掘报告说:“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是一个如真人尺寸大小的铜像,他有一张瘦削的脸,脸上有巨大的眼睛;另外还有41个大小不一的青铜铜像,其中有一些还戴着黄金面具。其宗教活动和商朝以及周朝初期的情况判然有别”。根据这份考古报告,学者可以做怎样的合理推测?

A.古代中国文明的多元性B.铜像制作技术较商周高

C.宗教仪式始于周朝后期D.证明夏朝文明曾经存在2.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B.现代科学技术

C.各种历史教科书D.各种历史文物

3.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D.王位世袭制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

4.2009年《中国图书商报》刊登了“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0本书”名单中,《西学东渐记》位列其中。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西学东渐”现象的最初的表现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体西用

C.振兴工商、君主立宪D.民主共和

5.贯穿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C.加强党风建设,加强中共执政能力建设

D.反对机会主义

6.“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

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8.德国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分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B.人民强烈要求统一

C.普鲁士实力强大D.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

9.近年来,传统高考模式由于其考核形式的单一性一直备受诟病。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模式的高考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一直以来具有不可替代性。曾经十年文革中断了其进程。文革后恢复高考是在A.1977年B.1976年C.1975年D.1978年

10.毛泽东在建国初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都不能造”。针对这一现实,1953年党提出以“一化三改”为核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其中“一化”是指

A.手工业合作化B.农业合作化C.社会主义工业化D.教育现代化

11.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

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12.郑成功冶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当

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

A.奉明朝为正朔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

C.深受西学影响D.以“儒”教化百姓

13.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

14.假如你到宋朝的汴京旅游,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A.可在夜市盘桓到三更半夜B.饿了可在客舍附近购买食品充饥

C.拜见直接监管市场的市长D.白天在城郊买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15.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成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大运河的开凿对中国具有深远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大运河沿岸繁荣的代价是东部沿海的荒凉和寂寞”。该学者意在说明

A.历史上专制政权的保守B.运河阻挡了国人奔向海洋的步伐

C.统治者耽于享乐的腐朽D.海禁政策是运河沿岸繁荣的保障

16、中国的农民说:“吃饭靠两平”(邓小平、袁隆平)这分别体现了两人哪方面的成就

A.解放思想,杂交水稻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

C.改革开放,勤俭节约D.一国两制,转基因技术

17.有一幅对联:“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

么东西。”该对联作者最有可能是

A.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B.清朝末年维新人士

C.民国初年北大学生D.文革期间红卫兵

18.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词语。我国下列词语的出现时间不正确的是

A.样板戏--------20世纪60年代B.大跃进--------20世纪70年代

C.大包干--------20世纪80年代D.网民--------20世纪90年代

19.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

壶酒加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表明住地和志趣B.是在发恩古之幽情

C.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D.意在炫耀个人的才学

20.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21.朱熹一生著述甚多,最为重要的是《四书章句集注》。这里的“四书”指的是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B.《诗》《书》《礼》《春秋》

C.《大学》《春秋》《论语》《孟子》D.《孟子》《中庸》《书》《春秋》

22.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

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D.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23.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

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B.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C.甲——儒、乙——法、丙——墨、丁——儒

D.甲——道、乙——墨、丙——儒、丁——法

24.黄仁宇在 《大历史不会萎缩》一书中说:“在中国地图上可以画出一条15英寸等雨线„„

凡线之以南以东,平均每年至少有15英寸之雨量,可堪耕作,线之以北以西,则低于此最少的雨量。而这等雨线也是胡汉之分划和少数民族及多数民族几乙千年长期变兵之处,而尤以气候干旱和人口过剩时为然”。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古代时期,气候条件对人们的生产方式几乎具有决定性影响

B.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条件会发动对中原地区的战争

C.15英寸等雨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胡汉分界线

D.15英寸等雨线以南以东地区农业文明较发达

25.孟德斯鸠说:“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他主要强调

A.用法律保护人民的自由B.人民自由不容践踏

C.自由和权利受制于法律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

结合上图回答:

(1)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日本和中国的哪个重大历史事件?在此之前两国面临的背

景形势有何共同之处?(8分)

(2)两大历史事件在性质上有何相同之处?两大事件结果迥然不同,试扼要概括导致这

种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3)材料一中,日本明治政府派使者团出访欧美,这一举措给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

大积极影响(4分)

2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基于正义与荣誉之公开邦交,严守国际法之规定,已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范。——《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一起合作来维护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他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不是不听联盟的话,就是根本不理睬它。材料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手和

平之威胁,直至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材料四联合国成立以来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减军备方

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家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因主要由于提供权宜的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祸殃。

——材料二、三、四均选自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三,分析国联和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何相同之处?(4分)

(2)从材料二、四中看出,国联和联合国存在什么共同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3)从以上材料,你能得到哪些认识?(6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说:“张伯伦不应该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材料二190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去世。欧洲各国显要云集伦敦。在一个公众场合,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被威廉二世截住了。威廉二世对甘本说:“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甘本说:“对陛下的关心我非常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我希望而且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材料四1904年的英法协约给了德国沉重的打击,德国决策者们从来没有想到英法这两个殖民地利益上势不两立的国家会走到一起。在俾斯麦之后担任德国外交枢密顾问的霍尔斯泰做了完全错误的估计,他始终认为不可能英法接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威廉二世拒绝同英国结盟的理由是什么?依

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实际原因是什么?(4分)

(3)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什么不同?他对法态度的目的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说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4分)

黄石有色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答案

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共计50分)

26、(1)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4分)

共同点: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危机;国门被迫打开,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4分)

(2)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分)

原因:所处时代不同;资本发展程度不同;群众基础和依靠力量不同,改革进程不同。(4

分)

(3)影响:摆脱民族危机;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亚洲强国;政治上实现君主立宪。(4分)

27.(1)都以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约束各国行为,对防止战

争,维护世界和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分)

(2)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2分)主要原因:一些大国为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无视有关国际公约。(2分)

(3)以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是符合世界发展的民主化趋势,符合世界人民的愿

望。霸权主义存在,维护世界和平任重道远。(6分)

第五篇:山东省临沂市苍山县2014-201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学分认定考试历史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笫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这主要针对哪些人而言

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

2.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左至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下列相关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图1直观地反映出君主制就是一人的专制

B.图2直观地反映出贵族制就是少数人专制

C.图3直观地反映出民主制就是所有人统治

D.图1到图3反映了古雅典政制的演变历程 3.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坚持立场,不偏不倚,木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4.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6.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A.知识丰富

B.诗辞文章写作

C.汉族文化

D.政治 7.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15.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

A.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B.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D.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16.“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面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列宁的话的主要含义是

A.改革使俄国的国家结构发生了变化

B.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改革后俄国变成了资产阶级君主制

D.改革后俄国废除了君主专制 17.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这些姓民的出现,主要与明治维新的哪条措施有关

A.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B.“废藩置县”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19.1898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唯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惟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策略

C.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D.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20.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是由于

①中国的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吏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进行的,未发生权力中心的转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高二学分认定考试 历史试题

2015.4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一一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 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

一一梭伦

材料二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据材料一、二,说明雅典和俄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阻碍是什么?(2分)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各有何意义?(4分)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畴委(弃)而不开,柔(嫩)桑枯而不采.”

一一《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二

“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居二。”

一一《魏书·韩麒麟传》

材料三

(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衅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地方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

(1)据三则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改革中为解决民生问题而采取的与土地相关的措施。(4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一一《(商君书》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6分)24.(10分)德国是宗教改革的故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符其实的皇权。

一一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路穗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只邀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一一(美)罗伦培登《这是我的立场一一马丁·路德传记》(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4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4分)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6-

下载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重庆市沙坪坝区虎溪镇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